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规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5)

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6)

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5)

8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46)

9 清洁生产、总量控制与环保措施 (55)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58)

11 公众参与 (59)

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64)

1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 (6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 (6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与内容 (76)

附录C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勘探工程环境影响登记表格式与内容 (9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格式与内容 (95)

附录E (资料性附录)潮流数值模拟方法 (98)

附录F (资料性附录)床面泥沙冲淤数值模拟方法 (108)

附录G (资料性附录)泥沙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 (114)

附录H (资料性附录)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方法 (121)

附录I (资料性附录)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 (127)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它海域内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和规范,其最终版本适用本规范。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5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4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486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SC/T 9110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海洋油气勘探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ject

为了寻找和查明海上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面积、油气储量、油气层情况及其产出能力的过程。

3.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development project

为了将海洋中的地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油气产品所进行的新建和调整工程作业活动。主要包括建设海上平台、海上人工岛(通岛路)、浮式钻井设施和海底油气井口设施、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底管线、陆上终端等设施,并进行的钻完井作业、油气开采、井流物的分离和处理、水和岩屑的回注等过程,

以及其它改变海水、海岸线、滩涂、海床和地层等自然环境现状的油气开发工程。

3.3 环境风险environmental risk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表征,为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后果的乘积。

3.4 油气田oil and gas field

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同一油气田可以是一种类型的油气藏,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3.5 调整井adjustment well

在原有井网基础上,为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进行的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等油田调整所钻的侧钻井、加密生产井、注水井及更新井等都称为调整井。

3.6 钻屑回注cuttings reinjection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将钻屑、废泥浆等平台废弃物通过研磨、剪切和筛选,使其粒度满足回注要求,

通过海水稀释后,将钻屑浆液注入到允许的地层内的过程。

3.7 注水开采water injection exploitation

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专门的注入井将水注入油藏,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以注入水驱动孔隙介质中的原油流向采油井,提高油藏原油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

3.8 陆上终端onshore terminal

建造在陆地上用于接收和处理海上油气田开采出来的油、气、水或其混合物的配套设施。

3.9 地质性溢油geological oil spill

海上油藏因承受超安全临界条件的外力、受到人为扰动,产生了通达床面的新的油气通道,造成含油气污染物质无控制地外泄。

3.10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 marine eco-environment sensitive area

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高,且遭受损害后较难恢复其功能的海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湾、河口海域,领海

基点及其周边海域,海岛及其周围海域,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的渔业水域、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等。

3.11 近岸海域nearshore area

已公布领海基点的海域指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海岸之间的海域,渤海和北部湾一般指水深10m以浅海域。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4.1.1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级

管理

评价等级为1级、2级、3级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应按照评价工作程序的要求,编制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文本格式可参照附录A执行。

各单项评价等级低于3级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可编制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表文本格式可参照附录B执行)。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c)已进行生产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由于稳产、地

层预测发生变化等原因,需要进行调整的;

d)在原油气井网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生产设施新

钻生产井或回注井,或者采用加挂井槽、栈桥连接等方式新钻生产井或回注且新增含油生产废水日排放量未超过5000m3的;

e)同一油气田内已建设施之间新增或更换海底管

道、电缆的;

f)为借助邻近油田进行生产处理而铺设的不长于

10km且处于非海洋生态敏感区的海底管线;

g)油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停产,恢复生产后原工程

设施发生变化,但原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环保设施未发生改变且不增加污染物产生量的;

h)陆上终端油气存储设施改扩建的。

海洋油气勘探工程应按规定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登记表格式可参照附录C执行。

4.1.2 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应符合图1的要求。

图1 评价工作程序图

4.2 评价内容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依照工程类型及其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按表1确定。

表1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4.3 评价工作等级

4.3.1 评价等级的确定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表2确定。

同一海洋油气开发项目由多个工程内容组成时,应按照各个工程内容分别判定各单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取所有工程内容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中的最高级别,作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海洋油气开发包括陆上终端工程的,其陆上终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分别确定。

表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判据

4.3.2 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涉及易燃、易爆(泄漏)的油气物质,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均为一级。

4.4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应依据工程特点、所在海域环境特征及周边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等确定,应覆盖工程建设可能影响到的全部海域。

评价范围应以平面图方式标示,说明其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内容,给出评价范围的四至坐标。

4.4.1 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以工程用海(含依托工程)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1级评价分别向外扩展不少于15 km,2级评价分别

向外扩展不少于10 km,3级评价分别向外扩展不少于8km。

4.4.2 水动力环境、泥沙冲淤环境评价范围

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海域特性,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原则上不低于水质环境的评价范围。

4.4.3 海底管线评价范围

沿垂直海底管线路由方向从管线外缘向两侧扩展不少于5km。

4.4.4 陆上终端工程评价范围

参照4.3.1节所引用的有关技术导则分别确定。

4.5 评价成果文件

4.5.1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要求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内容,文字应简洁,并附图表及照片,数据应可靠、翔实,评价结论应明确、可信,环境保护与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5.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b)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c)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

d)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e)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和环保措施;

f)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g)公众参与;

h)项目实施的环境监测(含监测计划);

i)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建议。

4.5.3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要求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文字应简明扼要,数据应可靠、翔实,评价结论应明确、可信,并提出环境保护建议等。

4.5.4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b)污染与非污染要素分析

c)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d)环境敏感区(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

e)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f)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g)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5.1 工程概况

应阐明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理位置、建设性质与规模、工程组成、工程设施(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底管道、海底电缆、水下井口设施、油气开采用人工岛及通岛路等)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生产物流特性(油气水比例、密度、粘度等特性)、井口数量(包括采油井、采气井、注入井及预留井口)、逐年生产预测、预计投产时间、工程投资等油气田基础数据等。给出工程地理位置图和工程设施平面布置图。

对于包含陆上终端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应明确终端工程的地理位置、性质与规模、占地面积、工程投资等内容,详细阐述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及配套工程等)、原辅材料和产品方案以及总图布置。给出终端地理位置图及总平面布置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16年必考)

环境保护部令 部令第36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4月2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6号)同时废止。 部长陈吉宁 2015年9月28日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 第三章资质的申请与审查 第四章环评机构的管理 第五章环评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环境保护部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编制。 第三条资质等级分为甲级和乙级。评价范围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十一个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二个类别(具体类别见附件),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分设甲、乙两个等级。 资质等级为甲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甲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应当至少包含一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资质等级为乙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乙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只包含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

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大揭底

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大揭底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 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世界对海上石油寄予厚望。由于浅水油气产量的下降、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及深水油气田平均储量规模巨大,吸引着许多油公司都竞相涉足深海豪赌,展示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良好的发展前景。2030年99.72亿吨油当量的油气需求要得以满足,再加上陆上石油资源危机问题日渐突出,因此急需寻找储量的接替区域。而未来石油界的希望应该在海上。而且对于石油公司来说,海上油气的基础设施不易遭到恐怖袭击的破坏,这点使海上油气的勘探开发更有吸引力。研究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现状特别是发展趋势,无论对于整个世界石油工业,还是对于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世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2003年世界海洋石油生产量达12.5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生产量的34.1%;2003年世界海洋天然气生产量达6856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生产量约25.8%.1992年世界海洋石油生产量所占份额为26.5%,2002年提高到34%.1992年世界海洋天然气生产量所占份额为18.9%,2002年提高到近25.4%.2003年,世界海洋石油生产量比上年增长3.7%,稍高于世界石油生产量3.5%的增长率。1992-2002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在3.7%的增长速度下,世界海洋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石油生产总量增速的3倍多,预计今后几年海洋石油生产仍将以更高的速率增长。2003年,海洋石油生产增速最快的地区依次是:中东11%、北美和中美7.3%、南美 深海石油的勘探开发是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的前沿阵地,是风险极高的产业。虽然国际上诸如北海、墨西哥湾、巴西以及西非等地深海石油开发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代价是极高的。与大陆架和陆上勘探钻井作业相比,深水作业的施工风险高、技术要求高、成本非常昂贵,因而资金风险也极高。 世界海洋油气产量将从2004年的3900万桶油当量/天增加到2015年的5500万桶油当量/日。2004年海洋油气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4%和28%,到2015年将分别达到39%和34%.而且该报告指出,世界海上石油产量从1960年开始,一直在稳步上升,大约在2010年左右将达到一个峰值。从各大区域来看,北美海上石油产量仍将有小幅度的增加,而西欧海上石油产量自2000年达到峰值后,将一直保持下降的势头。到2015年,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将占世界海洋石油产量的50%以上。

海洋工程重防腐技术

作者简介:聂 薇(1984-)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工程防腐涂装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重防腐技术 聂 薇,姚晓红,卢本才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0 ) 摘 要 针对海洋工程钢结构不同区域的腐蚀环境与腐蚀规律, 论述长效防腐技术与材料的种类、性能及要求,对当前具有长效防腐性能的金属及非金属防腐涂层的性能进行了重点介绍,分析各项海洋重防腐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选择适当的防腐材料或涂层,设计具有较长防腐年限的复合涂层体系,实现海洋工程同寿命涂层设计理念。 关键词 海洋腐蚀;重防腐;重防腐涂层;重防腐技术中图分类号 U671 文献标志码 A Technical of Heavy Duty  Coatings for Marine EngineeringNIE Wei,YAO Xiaohong ,LU Bencai(Wuchang Shipbuilding  Industry(Croup)Co.,Ltd.,Wuhan 430060,Hubei,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corrosion environment and corrosion law of different zone on ma-rine engineering,types,performance,and requirements of long service life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are discussed.The performance of metal and non-metal long  service lifeanticorrosion coating are also described in detail,and applic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of every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By selecting approp riate anticorrosionmaterial,coating,designed complex coating system for longer anticorrosion service life,designconcept of the same duration as marine engineering  are realized.Keywords marine corrosion;heavy corrosion protection;heavy anticorrosion coating;heavy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石油、海底矿业、海洋化工、海洋养殖、海洋能源等海洋产业的开发已从浅海走向深海,甚至超深海。从20世纪60年代起,海洋工程技术领域不断发展,海上大型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均长达几十年。由于海洋工程钢结构长期固定于海中,恶劣的海洋环境所造成的严重腐蚀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物的使用安全,且海上涂层的修补十 分困难,常规防腐方法已无法保证海上钢结构物长期的使用寿命。重防腐概念由此问世,重防腐是对被保护体施加一定的保护措施,使其达到较长使用年限的防腐蚀技术,对海上结构物的腐蚀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1 海洋结构物的腐蚀规律及环境特性 海洋钢结构物处于阳光暴晒、盐雾、波浪冲击、海生物侵蚀等复杂环境所构成的海水体系中。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下,腐蚀行为和腐蚀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有对钢结构物的腐蚀区域进行明确的分析界定才能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海洋腐蚀环境理论上可分为大气区、飞溅区、潮差区、全浸

海洋工程介绍

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工程企业形成三大阵营。其中中国、巴西、俄罗斯等海洋工程产业新兴国家的企业作为后起之秀正在迎头赶上。不过,中国海洋油气工程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今后应该借助世界海洋工程的第三次转移之契机向设计、深水安装等高端环节转移。 中国:海工第三梯队 在全球海洋油气工程产业链中,欧美企业遥遥领先,韩国与新加坡企业紧跟其后,中国、俄罗斯等海洋工程产业的新兴国家成为后起之秀,三大阵营已然鼎足而立。 辽阔的墨西哥湾井架林立,巨大的采油船轰鸣作响,伴随着海浪轻轻摇晃。汩汩流油从大海深处沿着管道奔涌而出,不断为世界输送着能源血液。 走进海洋,这里正在成为世界能源的下一站。据悉,全球海洋油气储量为1000亿~2500亿吨油当量,占探明总储量的34%。目前全球海上油气产量占总量的近4成,预计到2015年,全球海洋石油所占比例达到45%。除了油气资源之外,海上风能、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开始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人类正迎来海洋资源的大开发时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走向海洋、走进深海的过程中,海洋油气工程产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海洋工程产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分类,本文主要从产品和产业链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洋工程产业。从产品方面来说,按照产品的功能,海洋工程产业所涉及的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海洋工程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又可分为勘探开发装备、生产装备和工程施工装备三大类;其他海上设施是指不可归类为装备的其他海上结构物。 从产业链方面来说,海洋工程产业可以分成设计、建造、安装和维护四个主要业务领域。其中设计包括工程设计、海工装备设计和其他海上设施设计,工程设计是指对海洋资源开发项目的整体或专项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建造包括海工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的建造;安装是指利用工程船舶和其他工具对某些海工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进行海上固定和装配的过程;维护是指对海工产品进行检测、保养、维修、拆除和改造,包括码头维护和海上维护两种方式,勘探开发和工程施工装备一般采取码头维护,生产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一般采取海上维护。 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工程企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为欧美企业,第二阵营为韩国和新加坡企业,第三阵营为中国、巴西、俄罗斯、东南亚及中东等海洋工程产业新兴国家的企业。 欧美企业:先行者 欧美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技术的引领者。20世纪90年代以前,欧美企业是海洋工程各类产品和各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导者。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海洋工程建造和维护业务的中低端产品领域,但是目前仍然在设计、安装和高端产品的建造及维护业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就海洋工程设计业务领域来说,欧美企业在各类深水产品的设计方面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并垄断了工程设计以及生产装备、工程施工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深水产品设计。 在海洋工程建造业务领域,目前欧美企业面向市场供应的产品主要包括生产装备深水产品、勘探开发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工程施工装备深水产品及其核心零部件和其他海上设施深水产品等高端产品,并且垄断了生产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深水产品建造。 就海洋工程安装业务来说,欧美企业几乎是全球每一个海洋资源开发企业(主要是石油公司)的战略伙伴,其强大的安装船队和工程技术能力让其他企业望尘莫及。同时,它们还垄断了所有深水产品的安装业务。 在海洋工程维护业务领域,除新加坡和韩国企业在码头维护方面具有与其相抗衡的竞争力以外,欧美企业在海上维护业务领域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韩新企业稳居中端 韩国是传统的造船强国。依托在船舶建造方面的实力,韩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涉足海洋

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作者:李润培文章来源:船舶经济贸易更新时间:2007/11/22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2002年第四期的《船舶经济贸易》,文中所涉数据为当时值。 世界上现代化的一流船厂都把高新技术船舶和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作为其纲领性产品,海洋工程技术是造船界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海洋工程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本文仅就潜水技术、海底管线埋设、检测和维修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和海上施工技术等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一介绍。 一、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近年来海洋开发“热”的升温,特别是专属经济区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实施,海洋工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潜水器技术方面。目前世界上建造的载人潜水器超过160艘,无人潜水器超过1000艘。日本继1989年建成深海6500 米载人潜水器“SHINKAI6500”以后,于1993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深10000米的无人潜水器,用于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经过“七五”和“八五”的工作,我国的潜水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无人潜水器方面,某些项目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在载人潜水器方面,潜深600米的“7103”深潜救生艇是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还有300米工作水深的“QSZ—II型双功能单人常压潜水装具系统”、潜深150米的鱼鹰I号和双功能的鱼鹰II。综合国内从事潜水器开发的各院校、研究院和研究所的力量,我国已具有开发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技术能力。 ——在海底管线埋设、检测和维修技术方面。我国海底电缆的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第一条国际通讯电缆于1976年完成,1993年成功研制出MG一1型海缆埋设犁,并于同年成功完成中日光缆的埋设任务。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SMD(Soil Machine Dynamics Ltd.)公司和Land& Marine Eng.公司建造了不少拖曳式埋设系统。而美国的海洋系统工程公司为AT&T研制的SCA- B号埋设机是一种ROV型(水中航行型)的埋设机。可在1850米深用喷水的方式埋设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环境保护部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编制。 第三条资质等级分为甲级和乙级。评价范围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十一个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二个类别(具体类别见附件),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分设甲、乙两个等级。 资质等级为甲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甲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应

当至少包含一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资质等级为乙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乙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只包含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 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评价范围的环评机构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目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资质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有效期为四年,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印制、颁发。 资质证书包括正本和副本,记载环评机构的名称、资质等级、评价范围、证书编号、有效期,以及环评机构的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信息。

海洋油气田开发审批稿

海洋油气田开发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 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

海洋工程概论论文

海洋工程概论论文 15级海洋工程与技术黄嘉荣 内容概论:本文就我国的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与探究,了解到我国的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与未来的发展空间。 海洋工程,从广义上说,所有涉及货与海洋环境有关的工程都可以归入海洋工程研究的范围,如我们经常谈论的海洋平台,系泊系统,海底管线以及其她开发海洋资源的设备与工程建筑,如海浪能源转换系统之类的。海洋工程研究范围有海洋环境动力学,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研究,海上施工技术,以及大部分的船舶工程。 海洋工程,从其所指的建筑物角度来瞧,实际上包括了两类建筑物:沿岸结构物与近海建筑物。 一.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 1、我国海洋石油工程。 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海域辽阔,海安县长达18000多公里,海域面积472、2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为130多平方公里,由于中国沿海大陆架就是世界上最后一批面积大,易于开采而尚未勘探开发的地区之一,而且水深在120m以内的水域占很大一部分,作业条件优于北海油田(其水深在 100m~300m),已经引起全世界的注目1979年以来,经过我国政府批准,利用外资,

同国外联合开发,已经先后与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石油公司签订了在渤海,南海的北部湾,莺歌海,珠江口盆地的合作勘探开发合同。我国目前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1、我国近海石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渤海油田的近岸滩涂地区。2、原有性质特殊,轻,中,重三种油质中,中质与重质油储量可能会多一些。3、国际油价起伏不定,不时处于疲乏状态。4、海况条件比中东等地区差,台风,海冰,地震影响较大。另外,较于其它英,美发达国家,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正处于落后的阶段,表现在平台设计,平台材料,平台设备及仪器仪表系统,平台的制作工艺,海上施工安装等方面。 我国海洋工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最早的海洋石油开发起步于渤海湾地区,该地区典型水深约为20m。到了80年代末期,在南中国海的联合勘探与生产开始在100m左右水深的范围内进行。现在我国也准备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这一海域水深在500~2000m,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在这样水深海 域进行油气勘探与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鉴于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参与,投入大量资金,共同研究深海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目前,中石油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12万km2 的海域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并以辽河油田与大港油田为基地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中海油也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7万多km2的海域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并且已有8个区块开始向全球招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另外,其子公司中海油服股份公司也投入巨资开始建造122m(400ft)深水钻井平台,并正积极准备建造1500m作业水深的半潜式平台。中国石化集团根据国家把东海

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洋工程技术是造船界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世界上现代化的一流船厂都把高新技术船舶与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作为其纲领性产品。海洋工程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海洋发电技术、海洋钻探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油矿开采技术、海岸风力发电技术、海层探测技术、海洋物质分离技术、海水提炼技术、海洋建筑设计等。海洋发电技术包括:海水发电、海洋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温差发电等。海洋钻探技术包括:海洋油井开发、海洋矿石开采等、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太阳能净水、工业净水等。海洋物质分离技术包括:海水金属分离、轻水物质提炼等。能源开发、资源开采等领域海洋工程技术数目众多,未来人类利用和保护海洋是个新新话题。 随着近年来海洋开发“热”的升温,特别是专属经济区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实施,海洋工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潜水器技术方面。目前世界上建造的载人潜水器超过160艘,无人潜水器超过1000艘。日本继1989年建成深海6500 米载人潜水器“SHINKAI6500”以后,于1993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深10000米的无人潜水器,用于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经过“七五”和“八五”的工作,我国的潜水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无人潜水器方面,某些项目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在载人潜水器方面,潜深600米的“7 1 03”深潜救生艇是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还有300米工作水深的“QSZ—II型双功能单人常压潜水装具系统”、潜深150米的鱼鹰I号和双功能的鱼鹰II。综合国内从事潜水器开发的各院校、研究院和研究所的力量,我国已具有开发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技术能力。

——在海底管线埋设、检测和维修技术方面。我国海底电缆的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第一条国际通讯电缆于1976年完成,1993年成功研制出MG一1型海缆埋设犁,并于同年成功完成中日光缆的埋设任务。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SMD(Soil Machine Dynamics Ltd.)公司和Land& Marine Eng.公司建造了不少拖曳式埋设系统。而美国的海洋系统工程公司为AT&T研制的SCA- B号埋设机是一种ROV型(水中航行型)的埋设机。可在1850米深用喷水的方式埋设电缆至地下0.6米,可以取出埋深在1.2米以内的电缆,埋设电缆直径为300毫米。履带爬行自走式、带有不同功能挖掘机构的埋设机是海底管道及电缆的埋设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履带车载体上通过更换不同的挖沟机械,装备各种探测设备后,既能在沙泥底中进行埋设作业,也能在软岩底中进行埋设作业;既能铺设又能跟踪、挖掘、检修、复埋;既能在水下,也能在浅滩或滩涂工作。目前,这种自走式埋设机已有20多台。 作为开发海洋资源的一种活动,海洋空间利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利用海面空间是两千多年前的海上交通运输。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海洋工程等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陆上用地日趋紧张,使人们更加重视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和生产空间;第二、海洋交通运输;第三、储藏和倾废空间;第四、海底军事基地。 解决海洋空间利用的工程技术问题也是近年来海洋工程界研究的热点。 国外研究现状 (1)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的研究。 在这方面,目前进行最广泛和深入的是日本和美国。日本于1999年8月4 日在神奈川县横须贺港海面上建成—个海上浮动机场。这个浮动机场于1995年开始研制,它由6块长380米、

海洋知识竞赛海洋工程与技术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海洋工程与技术》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 什么是海洋技术? ( ) 2、海洋科学技术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 3、海里等于多少千米?( ) 4、“节”相当于多少千米/小时?( ) 5、一天中什么时候海洋表层的水温最低?(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海水的盐度是多少?() 7、达到什么温度海水才会结冰?() 8、海水中的声速是多少?() 9、为什么要用声波探测海洋?() 10、海水的密度是多少?() 11、海水的最大密度的温度是多少?() 12、海洋中的溴是哪国的什么科学家于哪年首先发现的?()

13、世界上第一个开发海水铀的是哪个国家?() 14、世界上哪个国家海水提铀技术最先进?() 15、世界上最早进行海水提钾的是哪个国家?() 16、世界上最早从海水中提取镁砂的是哪个国家?() 17、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水镁砂生产厂是哪个?() 18、海水中碘元素是那位科学家首先发现的?() 19、溴被称为“海洋元素”的原因?() 20、前全世界利用的溴有多少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21、世界上最大的盐场在哪个国家?() 22、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 23、利用海洋化学资源中,用于商业生产规模的有哪些?() 24、目前生产海盐的最主要方法是什么?() 25、谁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海水成分进行分析的人?() 26、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建在哪里?() 27、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厂建在哪里?()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文/江怀友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概述。 发达国家海洋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开采作业的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墨西哥湾、西非、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潮流。 二、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现状。 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油气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占60%,深水和超深水占3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目前从全球来看,形成的是“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海洋油气产量,海洋油气产量在迅速增长,以上是第二部分。

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历程。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上石油的延续,经历了从浅水深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188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序幕。 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 1.工作环境的特点。与陆上相比,海洋有狂风巨浪,另外平台空间也比较狭窄,这是美国墨西哥湾在05年因为飓风的平台遭到了损坏。 2.勘探方法的特点。陆上的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原理上来讲,陆上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陆上的地质调查到海上就很难大规模开展,主要是要受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就是钻井工程的特点。无论是勘探还是采油都要钻井,但是在海上,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因为海上我们要到平台上进行钻井,根据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钻井平台。 4.投资风险特点。因为海上特殊的环境,因此它的勘探投资是陆上的3-5倍,这张图,随着深度的增加,成本在增加。但是海洋勘探开发也有优势,比如说在海洋的地震,地震船是边前进边测量,效率比陆上要高。以上是第四部分。 五、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况。 我们讲一下世界海洋的格局,找到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工程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的装备,但是目前把开发装备认为是主体,世界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格局,目前

海洋工程专业英语词汇

海洋工程专业英语词汇 A A-60 fire door A-60级防火门 a-hundred-year return period百年一遇 abrasive (喷砂用的)磨料 abrasive paper砂纸 AC generator交流发电机 AC motor交流电动机 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ing加速腐蚀试验acceptance criteria 合格准则 access hole (for welding)=cope hole焊接工艺孔accommodation and power platform (APP) 生活动力平台according to =in accordance with = in line with =as per =in the light of 按照 acetylene gas 乙炔 acid electrode 酸性焊条 acid proof cement 防酸水泥 additive 添加剂 adhere to 遵守(动词) adherence to 遵守(名词) adjacent columns 相临立柱 adverse combination of loads荷载的不利组合adverse condition 不利条件 aeronautical radio system 航空无线电系统 AFC (approved for construction) 建造批准Aforementioned 上述的 aft winch 船艉绞车 agitator 搅拌器 air blower 鼓风机 air compressor 空压机 air drive pump 气动泵 air hoister 气动绞车 air manifold 气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第36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4月2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6号)同时废止。 部长陈吉宁 2015年9月28日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 第三章资质的申请与审查 第四章环评机构的管理 第五章环评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环境保护部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编制。 第三条资质等级分为甲级和乙级。评价范围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十一个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二个类别(具体类别见附件),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分设甲、乙两个等级。 资质等级为甲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甲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应当至少包含一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资质等级为乙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乙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只包含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 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评价范围的环评机构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目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资质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有效期为四年,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印制、颁发。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规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8) 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 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 8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19) 9 清洁生产、总量控制与环保措施 (22)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3) 11 公众参与 (23) 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5) 1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 (2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 (2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与内容 (32) 附录C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勘探工程环境影响登记表格式与内容 (4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格式与内容 (45) 附录E (资料性附录)潮流数值模拟方法 (47) 附录F (资料性附录)床面泥沙冲淤数值模拟方法 (52) 附录G (资料性附录)泥沙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 (55) 附录H (资料性附录)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方法 (59) 附录I (资料性附录)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 (63)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它海域内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和规范,其最终版本适用本规范。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5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4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486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SC/T 9110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海洋油气勘探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ject 为了寻找和查明海上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面积、油气储量、油气层情况及其产出能力的过程。 3.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development project 为了将海洋中的地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油气产品所进行的新建和调整工程作业活动。主要包括建设海上平台、海上人工岛(通岛路)、浮式钻井设施和海底油气井口设施、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底管线、陆上终端等设施,并进行的钻完井作业、油气开采、井流物的分离和处理、水和岩屑的回注等过程,以及其它改变海水、海岸线、滩涂、海床和地层等自然环境现状的油气开发工程。 3.3 环境风险environmental risk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表征,为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后果的乘积。 3.4 油气田oil and gas field

海洋工程船舶简介

蓝疆是自航铺管起重船,能够铺设水深为150米的海底管线。铺设管线范围4" - 48"。在主甲板右舷设有铺管作业线,在主甲板左舷设置管线储存区,船艉设有固定式托管架。在船尾设置一台起重能力3800吨(固定式)/2500吨(全旋转式)海洋工程重型起重机。本船作业区域为中国南海、东海、渤海以及东南亚浅水海域。 “蓝鲸”是自航式起重船,试验航速达12.55节,作业水深300米,船体主参数为总长239米、型宽50米、型深20.40米。“蓝鲸”船配置一台起重能力7500吨(固定式)/4000吨(全旋转式)海洋工程重型起重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单吊能力最大的浮吊船。本船作业区域为中国南海、东海、渤海以及东南亚浅水海域。 滨海308是非自航半潜式甲板运输,总长122.45米,型宽30.5米,型深7.6米,载重能力为15550吨,最大下潜深度 15.24米。 “海洋石油229”船设计导管架下水能力30000吨、最大运载能力8万余吨,作业水深300米,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专业导管架下水驳船。该船甲板承载力15t/m2,驳船压排载能力为3500m3/h×4台,设在驳船主甲板左右两侧的滑道为可拆式,每条滑道可分为若干段并设有安装吊点,承载能力330t/m。摇臂为复式双绞接点摇臂或单绞接点摇臂,长度约为41m,承载能力840t/m。 海洋石油222、海洋石油223是非自航甲板驳船,总长90米,型宽27米,型深6米,载重能力为7000吨。 “海洋石油225”船是自航式甲板运输船,总长153m,型宽38m,型深9m,设计吃水6.3m,载重量16800吨。 “海洋石油221”是非自航8000吨导管架下水驳船,其载货能力为29000吨。 滨海306、滨海307是非自航甲板驳船,总长65米,型宽25米,型深4.5米,载重能力为2000吨 “滨海105”、“滨海106”是非自航铺管起重船,铺设管线范围4" 到 30"。在船尾设置一台起重能力200吨海洋工程重型起重机。可在中国渤海浅水海域作业。

环评法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令)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加快治理原有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引进的建设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应当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凡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都必须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治理。 建设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查;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负责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及建设施工的检查;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负责环境保护设施运转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各级计划、土地管理、基建、技改、银行、物资、工商行政部门都应结合本规定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纳入工作计划。 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资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 第七条建设项目与的住负责建设项目的建设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环境保护设施的落实,监督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落实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负责项目竣工后房事污染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九条凡引进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是有关个方面必须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合同中不得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公益的内容。 第十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根据拟建项目的性质、规模、厂址、环境现状等有关资料,对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海洋石油开发现状 世界石油开发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 世纪61 年代末期,才真正进入近代石油工业时代。1869 年是近代石油工业纪元年,从此,世界石油产量开始迅速增长。尽管在19 世纪末,美国已在西海岸水中打井,开始了海洋石抽生产,但真正成为现代化海洋石油工业,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石袖是以1947 年美国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座钢质平台为标志,逐步进人现代化生产。 1990-1995 年期间全世界除美国外有718 个海上新拙气田进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在欧洲,有265个油气田进行开发,其配是亚洲,有l88个,非洲102 个,拉丁美洲94 个,澳大利亚41 个,中东21 个。 1990 -1995 年期间开发的海上新油气目中,储量、天然气田生产能力、油田生产能力排在~ 前 5 位的国家如下图所示。在此期间,全世界18个国家开发的海上油气田数见表1990-1995 年期间油田开盘前5 位的国家统计表 1990- 1995 年期间开发的海上油气田数

1989-1993 年期间,世界石油钻井作业小断增多,共钻海上钻探井或评价井约6 870 口,发展最快的是北美,从1989 年的410 口上升到1993 年的500口。全世界有242 个海上油气田投入生产,其中油田139个,气田103个。从分布上看,西北欧居第一位,共投产67个油、气田,其中油田40个,气田27个。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石油总投资额为3379亿美元。 1990-1995年期间,全世界(不含美国)共安装了7113座平台,其中有83座不采用常规固定式平台,而采用半潜式、张力腿式和可移式生产平台。巴西建造了300~1400m深的采油平台,挪威建造的张力腿平台水深达350m,中国南海陆丰22I生产储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专业实验:船模阻力实验、螺旋桨试验、船模自航试验及结构实验应力分析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轮机工程.就业前景:主要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首先明确一点,在学科划分上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级学科,下属有船舶工程/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3个二级学科,这里的排名是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1 上海交通大学 地处国际航运的中心城市的上海,中国船舶工业的老牌大学上交地理优势极为明显,加上上海市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使得交大在近几十年以来一直都稳做船舶院校老大位置.虽然近几年大连理工凭借其临近日韩的优势发展壮大了不少,大工的学生在业内的认可程度也日渐提高,但是想要撼动交大的老大地位恐怕尚需时日.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虽然继承了“哈军工”大部分家当,但当老一辈的牛人渐渐老去后我们真不知道当年的哈船院在十年以后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军品是哈工程的强项,但是学科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别的学校都在拼命做项目赚钱的今天,哈工程的地位无比尴尬.另外,由于北国哈尔滨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如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所以人才断档问题比较严重,但如今仍然有以两位老院士为代表的老底在,排到第二也属合情合理. 3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的造船专业在2000年以后可谓是异军突起.如今良好的发展势头应该说内部是得意于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学生在本科阶段去日本实习,与日韩的造船高校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外部是得意于地处大连的地理位置和国际造船行业从日韩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虽然没有交大,哈船那样显赫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强劲,假以时日前途无量. 4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的造船专业可以追溯到1946年武昌海事职业技术学校造船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造船系被调整至上海交通大学.1958年重建,1963年交通部院系调整,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造船系整体搬迁至武汉,与当时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合并.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于长江内河航运繁忙,武汉理工(时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显赫一时,可以说在民品的设计和研究方面仅次于上交.一批骨干教师在当时国内的造船界极高的声誉.如今的武汉理工大学造船专业虽然不如当年名声那么响亮,但是在内河市场上仍然具有统治力,在高性能船舶方面特色鲜明.虽然地处内陆,但已在华南,华东设有设计研究所.如果学校能够更加开放,管理更加有力的话,相信重现辉煌指日可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