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博士

【摘要】无产阶级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革命或变革的道路问题,已经成为包括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诸多20世纪以来的各个马克思主义流派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案,为重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或变革理论作出了新的探索。公元1917年11月7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时候,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革命似乎像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预期的那样在发展。于是,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中东欧包括一些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了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东欧的匈牙利,南欧的意大利,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故乡德国,革命接踵而至,欧洲国家走上社会主义似乎指日可待了。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革命在短期内就先后遭到了失败。此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也没有爆发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那么,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不到革命要求的条件,还是这些国家没有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或者说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能够及时正确地制定革命策略而掌握政权,传统的这些解释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这时,以葛兰西、卢卡奇和科尔施为代表的一批人,既不同意第二国际又不同意第三国际对于革命失败的解释,他们普遍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出了问题,即革命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尽管他们的观点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共产国际的严厉批判,但是,他们所探索的这种新的革命理论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传承至今,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其中,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奠基人之一的意大利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它是葛兰西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特别是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又敏感于当时俄国、中东欧包括自己领导的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的一整套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即俄国十月革命式的新的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了解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首先就必须要了解“文化领导权”这一词汇本身的含义。顾名思义,从词语的表面意义上看,文化领导权可以简单解释为社会中的某个阶级或者集团对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控制的权力或者状态;从历史角度看,“领导权”一词由来已久,并非由葛兰西首创,葛兰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自己新的解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从词汇学

的角度来看,“文化领导权”应该是“文化”一词和“领导权”一词的合成词,因此,理解“文化领导权”,就不能只理解“领导权",还必须理解葛兰西语境中独特的“文化”含义,而与之相关的,还有葛兰西对“意识形态”一词的理解。在对“文化”和“领导权”的历史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本质上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战略,而且一种不同于以往主要是暴力革命论的全新的革命战略,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夺取文化领导权,进而获得对整个现代国家的领导。任何理论的形成,都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如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有着丰富的革命实践,还批判的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这些前人伟大的理论成果。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也是如此,和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不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大都曾经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中,这点在葛兰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葛兰西投身革命的时候,恰逢整个意大利社会动荡不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同时法西斯主义开始横行,这为葛兰西从大学开始便早早就投身于意大利无产阶级就革命的洪流当中,后来成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他创办了《新秩序报》、领导规模巨大的都灵工人运动、成立了“工厂委员会”、与意大利法西斯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些丰富的经历成为葛兰西形成文化领导权思想丰富的实践来源。同样,葛兰西的思想也受到了来自其他方方面面的影响,当然这其中主要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领导权的论述,尤其列宁的有关“政治领导权”的系统理论以及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入意大利的拉布里奥拉的理论等;此外,作为意大利著名的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的学生,葛兰西的思想也被深深地烙上了克罗齐的印记,这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就不能不谈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即他的马克思主义观。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可以用“实践哲学”来概括。为什么将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实践哲学”呢?葛兰西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遭到了“双重的哲学结合”或“双重的修正”,这都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葛兰西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两种不正常的发展趋向:一种是由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所谓正统趋向,它基本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的唯物主义等同起来;另一种是把马克思同其它的非实证主义的和非唯物主义的联结起来,如克罗齐、金蒂雷等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因素吸收过去,成为唯心主义思潮的组成部分。以这些被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必定不会成功。那么,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呢?葛兰西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和“实践一元论”,简单说,葛兰西认为历史是由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实践)创造的而不是宿命的或预定的,必须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意识、理论、观念与意志(哲学)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认识,也构成了其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哲学基础,表现在实践哲学的历史

使命上,就是哲学与无产阶级相结合,发挥无产阶级主体的能动性,夺取文化领导权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市民社会理论是葛兰西思想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部份,也是对后来该领域的研究影响较大的一部分。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构,构成了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前提,而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思想的论述,正是建立在他对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解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将国家与市民社会区分开来,成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鼻祖,但这种建立在它庞大唯心主义体系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却颠倒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理论,为我们理清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葛兰西却给出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解读,即把市民社会从经济基础罩拿走,划入了上次建筑范围,变成了代表着与“政治国家”相并列的意识形态领域。从而,葛兰西得出了结论,西方国家无产阶级要想获得革命胜利,就必须控制市民社会,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葛兰西的主义理论也影响了哈贝马斯、阿尔都塞等几代人。对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一是夺取文化领导权必须在现代君主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领导都灵的工厂委员会运动失败以后,葛兰西认识到,“雅各宾”式的和依靠工人自发式的革命都不能取得胜利,要想夺取文化领导权,就必须有真正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二是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狱中思考,葛兰西认为革命的具体方式即战法必须转变,提出了与俄国革命“运动战”不同的“阵地战”的方式逐步夺取领导权。所谓“运动战”,主要是指俄国式的暴力革命,直接去摧毁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夺取国家政权;所谓“阵地战”,是指在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时,无产阶级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建立自己的文化组织和文化团体,通过教育使无产阶级觉悟,从而首先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取得对资产阶级的胜利,最后夺取整个国家;三是夺取文化领导权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问题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知识分子,一种是“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特别重视“有机知识分子”在“阵地战”中的作用,认为只有他们才能把把局限于精英圈子的、不能把影响扩展到广大群众中的内在哲学,通过把自己的革命实践,与大众结合在一起,成为人民的哲学,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无产阶级才有可能夺取被资产阶级所控制的文化领导权;四是无产阶级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目标,就是打破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制造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虚假合法性。葛兰西作为上层建筑的理论家,一直关注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国家合法性的关系,他将意识形态比作了社会水泥,认为意识形态为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合法性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他还为打破这种合法性作出了初步探索,为无产阶级的“阵地战”的指明了方向,即要在学校、教堂等教育宣传机构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上下工夫:五是介绍了葛兰西领导的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工厂委员会运动。工厂委员会运动决不仅仅是与资产阶级的一次正面的武装冲突,还是葛兰西文化领

导权理论的前奏或实践,葛兰西在这次运动中形成的工人民主思想、建立工人学校的探索、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宣传队伍的思想等等,都为葛兰西以后写作《狱中札记》,形成文化领导权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六是文化领导权与政治领导权之间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到底是应该以夺取文化领导权为主还是以夺取政治领导权为主?我们认为,对于无产阶级来讲,夺取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实际上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革命,即无产阶级不仅要在革命中夺取政权,还要夺取文化领导权,两者不可偏废,但是,具体到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它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从另一角度来说,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如何处理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的关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如何对待十月革命模式的问题。此外,葛兰西的这种以夺取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为核心的革命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和变革理论。通过以上六个部分的分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也即他的新革命理论的基本轮廓就比较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国内外学者对葛兰西思想尽管褒贬不一,但总体评价还是很高的。葛兰西一生保持无产阶级革命家兼理论家的身份,他的理论探索始终保持着与整个国际工人运动的联系,始终与本国的革命事业息息相通。他依据不同的国情和历史条件,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主要从三个方面阐发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我国著名学者俞吾金和陈学明教授所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是基本的,上层建筑只是第二性的,起从属的作用。葛兰西则反对把两者的关系理解为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他更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特别是市民社会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尽管可以把此看作是对第二国际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决定论的一种理论上的反驳,但无疑,葛兰西是拨过了头的,他的观点最终导向了唯心主义。”但是,这种理论把“整个市民社会,把意识形态—文化问题凸现出来了。仅就这一点而论,不但不能把葛兰西的见解简单地斥之为唯心主义,恰恰相反,它表明葛兰西没有用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立足于西方社会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葛兰西的思想一度被称为最适合西方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影响相当巨大。尽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等诸多国情存在巨大差异,但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研究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来为我所用,即借鉴其思想的精华部分来丰富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实践也就成为必然,我们应当从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借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一是要深入研究阵地战的战法:二是建设民主政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三是要重视新时期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属于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

“文化领导权”: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基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

思想研究

【作者】潘西华;

【导师】梁树发;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08,博士

【副题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摘要】文化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是葛兰西作为列宁逝世后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葛兰西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之一。本文以文化领导权与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关系为切入点,系统地考察了文化领导权及其相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同时力求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人学等多重视域下对这一思想重新审视和阐释。本文第1章主要论述了文化领导权思想提出的理论渊源、现实背景及其基本内涵。理论渊源不仅涉及文化领导权思想形成的意大利本土资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和克罗齐的伦理—政治史),也包括作为文化领导权思想直接来源的列宁的“政治领导权”思想以及作为这一思想重要来源的索列尔“革命工团主义”。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现实背景不仅涉及到第三国际这样的国际背景的影响,也包括葛兰西对国内背景(资产阶级执政之道和无产阶级实践教训)的反思与总结。在阐述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本内涵时,本文结合“egemonia”一词的中文释义的论争,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考证了这一词的词源。在此基础上,借助对“文化”、“领导”、“权”三个要素的分析来界定“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动态性、非强制性、权威性)。第2章阐述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具体内容。借助对作为文化领导权前提与旨归的“自由的”同意与“集体意志”的分析,揭示民众的“同意”在文化领导权形成与巩固中的重大作用;借助于对作为文化领导权实施场所市民社会的考察,在阐述葛兰西颇具特色的“完整的”国家学说的同时,揭示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研究的“文化”转向;借助于对作为文化领导权的组织与传播者的“有机的”知识分子的考察,阐述葛兰西的知识分子学说及其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对作为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方式——“批判性的自觉”与教育相结合的“阵地战”的分析,揭示文化领导权在战略上的应用;借助对文化领导权在获取、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过程中功用的揭示,展现文化领导权在意识形态领域为政权合法性所提供的深层次的文化道德合法性基石。本文第3章对文化领导权思想进行评价。就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而言,这一思

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乃至在西方的传播与发展中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作为文化领导权思想哲学基础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的超越;有关“有机的”意识形态及其“社会水泥”作用的揭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虚假的意识”学说的革新。就这一思想在葛兰西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而言,文化领导权思想不仅是葛兰西政治思想的核心而且也作为一条红线贯穿葛兰西整个理论体系始终。从哲学视角来看,“文化领导权”是对实践哲学的政治应用;从政治学视角来看,“文化领导权”是对国家学说“完整性”的展现;从文学视角来看,“文化领导权”是对包括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等在内的文学因素作用的发挥。在葛兰西那里,文化领导权思想使散落在各个领域内的思想“碎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文化领导权自身概念而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思想的内涵与适用范围,并且在领导权思想中有机地植入了文化形式与道德价值因素;在文化领导权具体内容的革新方面,葛兰西不仅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展了知识分子的范围与功用,而且革新了文化教育的方式、深化了领导权的功用并拓展了国家的意识形态职能。当然,在肯定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诸多理论贡献的同时,本文也谈及这一思想的理论不足与实践局限,力求对这一思想予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本文第4章集中探讨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影响及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文化领导权思想在西方意识形态理论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葛兰西“转向”作用进行考察。这一“转向”作用不仅表现在对于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地位与功用的“转向”作用,而且也体现在意识形态所呈现内容上的物质性的“转向”以及在形式上的大众文学“转向”方面。在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过程中,以文化领导权思想为核心的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起的“转向”作用,对后世影响重大。包括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阿尔都塞及其学生普兰查斯、“新葛兰西主义”的代表拉克劳和墨菲、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以及“东方学”的提出者萨义德在内的诸多流派及学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从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思想中获益,进而沿着葛兰西这一“转向”走了下去,结合变化了的实际深化并拓展了这一“转向”。与此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现时代启示,包括这一思想对于解决多元文化矛盾冲突的启示、对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启示(如何增强、维护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威)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合法性与指导地位,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等方面的借鉴意义。在结束语部分,本文将围绕“文化领导权”与时代同行这一主题,总结概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理论的主旨,详细阐述自己对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借助于对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契合之处的比较,彰显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时代价值。

1 案例1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权变思想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体现领导权变的思想和案例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 教训。其中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演空城计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案例。 三国时代魏文帝太和三年22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布阵于渭水沿岸 的祁山从西边进攻魏国。魏文帝曹丕为了抵御蜀国大军把大本营迁到长安同时起用名将司马懿作为统率率兵迎战。司马懿足智多谋是当时唯一能够与诸葛亮一比高低的将领。诸葛亮打听到由他来担任统率就派手下大将马谡率兵前往固守处于粮道关口的街亭。 马谡精通兵法才华横溢他所献的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所采纳深得诸葛亮的赞赏和 信任。马谡到了街亭之后不顾诸葛亮在出发前的一再叮嘱必须在当道下寨而是按照熟读的兵书擅作主张将营盘设置在山顶上。按照兵书上所讲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占领高处可以从高处轻易地观察到敌人的行动并且由上往下 可以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击败敌军。司马懿率领大军向街亭进发。可听说蜀军已经严阵以待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诸葛亮的谋略。但当他看见蜀军在山顶上安营扎寨时却大笑起来立即派兵包围了蜀军下寨的小山切断了蜀军的水源。马谡的军队由于被切断了水源又看到被魏军重重包围于是军心大乱终于在三天时间内土崩瓦解。蜀军痛失街亭演出了一幕让世人不胜惋惜、发人深省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由于马谡军事失误丧失街亭战略要地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不得不调整战略 准备撤退。就在诸葛亮分拨已定先引5000兵去西城三县搬运粮草身边只留有2500人之际忽然报说司马懿率15万大军往西城蜂拥而来处在这个弹丸之地的2500人马听到这个消息后尽皆失色皆感死期将至。但是诸葛亮却号令四门大开旌旗藏匿只叫几个老人四处打扫卫生。自己鹤氅纶巾引二童登上城楼“焚香操琴”神情自如悠然自得。司马懿见状之后以为城里埋伏着重兵诸葛亮城上弹琴是诱兵之计。于是引军而退。诸葛亮得以转危为安安全撤退。 参见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岳麓书 社1986年版第503页509页。 案例讨论与思考 1结合案例材料谈谈权变式领导的重要性。 2结合案例材料分析进行权变式领导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 3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领导权变理论的局限性。 2 案例2拿破仑的激励艺术 物质能对人的行为起激励作用关键是物质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尽管拿破仑说过 “金钱并不能购买勇敢”但是为了保持部队的高昂的士气他总是慷慨地对立下战功的官兵们给以物质奖赏。在征服普鲁士、打败沙俄签订合约以后他一次奖给乌元帅100万金法郎贝尔蒂埃元帅50万金法郎内伊元帅30万金法郎。其他的元帅和军官以及所有实际参加战斗的官兵都得到奖赏而且负伤的比未负伤的多得两倍。 拿破仑非常善于运用情感激励官兵士气。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拿破仑夜间巡岗

高纲151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775 文化学概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文化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系统学习对文化的界定、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现象、文化类型、文化模式、文化传统、文化传播、文化变迁,以及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为从事文化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对文化的界定及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等知识,了解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及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4.了解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 5.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文化学概论”是本专业当中具有提高性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考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学知识。考生可以了解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文化相关的一些知识,陶冶性情、丰富思想,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人与文化以及文化的起源问题。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人与文化、民族与文化、人类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把握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内涵,从而对于文化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思考。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本能以及文化与生态的关系问题。 2.掌握:文化与劳动、文化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 第二章文化与文化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的定义、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文化学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倡导和建立,从而更系统宏观地把握文化学的发展历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文化”的词源、文化的结构、学习文化的基本方法。 2.掌握: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文化现象(上)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文化现象有更深刻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婚姻制度的发展、家庭制度的发展。 2.掌握:物质生产文化的分类、物质消费文化的分类、氏族的演变和定义、民族和国家的定义。 第四章文化现象(下)

对文化领导权的解读 【摘要】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这一理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其复杂性,在新的社会历史和实践条件下,以当代视角阐释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正是要挖掘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二十世纪的历史运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加剧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使这一理论的内在价值日渐凸显。这一理论是在分析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结构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个必备条件,是针对政治领导权的。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 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构建是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前提。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论述,是建立在对“市民社会”概念的全新的理解、重新构建的基础上,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认为市民社会不再限制在传统的经济领域,而是代表着与“政治国家”相并列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这个市民社会对一个国家里的人们所信奉和尊崇的生活方式的理念或习惯行程和普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每个社会团体都试图掌握有关舆论、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标准等方面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的前提。即使革命成功后,也要继续牢牢抓住文化领导权。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们寻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富有启发意义。 一、以多种方式构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的重要思想和革命战略,使统治阶级的哲学成为广大群众的哲学,即让广大群众接受为他们生活的社会所公认的道德、风俗和行为准则。对于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方式,主要涉及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认同、同意等民主方式,另一种是宣传、引导的方式。 葛兰西分析了市民社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虽然是反动的、压迫性的和欺骗性的,但以大多数人的“认同”、“同意”为基础,披着“合法”、“合理”的外衣,其结果是社会大多数人接受资产阶级所宣传的世界观,把统治阶级的愿望、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伦理道德当作自己的。葛兰西提出:无产阶级虽致力于建立新型意识形态,但在革命中要夺取文化领导权,革命成功后巩固文化领导权,都应采用类似的认同、同意等民主方式。在文化领导权实现方式上,葛兰西也注意到了宣传、引导等方式的作用,提出:“社会主义宣传可以使无产阶级的历史在一瞬间戏剧性地苏醒过来:它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它的漫长的连续不断的努力,要使自己从奴隶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要使自己锻造出一种新的意识,并在今天成为一个尚未到来的世界的宣言。

案例1、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权变思想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体现领导权变的思想和案例,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其中,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演空城计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案例。 三国时代,魏文帝太和三年(22)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布阵于渭水沿岸的祁山,从西边进攻魏国。魏文帝曹丕为了抵御蜀国大军,把大本营迁到长安,同时起用名将司马懿作为统率,率兵迎战。司马懿足智多谋,是当时唯一能够与诸葛亮一比高低的将领。诸葛亮打听到由他来担任统率,就派手下大将马谡,率兵前往固守处于粮道关口的街亭。 马谡精通兵法,才华横溢,他所献的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所采纳,深得诸葛亮的赞赏和信任。马谡到了街亭之后,不顾诸葛亮在出发前的一再叮嘱,必须在当道下寨,而是按照熟读的兵书,擅作主张,将营盘设置在山顶上。按照兵书上所讲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占领高处,可以从高处轻易地观察到敌人的行动,并且由上往下,可以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击败敌军。司马懿率领大军,向街亭进发。可听说蜀军已经严阵以待,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诸葛亮的谋略。但当他看见蜀军在山顶上安营扎寨时,却大笑起来,立即派兵包围了蜀军下寨的小山,切断了蜀军的水源。马谡的军队由于被切断了水源,又看到被魏军重重包围,于是军心大乱,终于在三天时间内,土崩瓦解。蜀军痛失街亭,演出了一幕让世人不胜惋惜、发人深省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由于马谡军事失误丧失街亭战略要地,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不得不调整战略,准备撤退。就在诸葛亮分拨已定,先引5000兵去西城三县搬运粮草,身边只留有2500人之际,忽然报说司马懿率15万大军往西城蜂拥而来,处在这个弹丸之地的2500人马,听到这个消息后尽皆失色,皆感死期将至。但是诸葛亮却号令四门大开,旌旗藏匿,只叫几个老人四处打扫卫生。自己鹤氅纶巾,引二童登上城楼,“焚香操琴”,神情自如,悠然自得。司马懿见状之后,以为城里埋伏着重兵,诸葛亮城上弹琴是诱兵之计。于是引军而退。诸葛亮得以转危为安,安全撤退。 (参见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503页-509页。) 案例讨论与思考: 1.结合案例材料谈谈权变式领导的重要性。 2.结合案例材料分析进行权变式领导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 3.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领导权变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章概述 二、文化的几种定义 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 3、价值认定性定义 4、结构分析性定义 5、行为取义性定义 6、历史探源性定义 7、主体立意性定义 三、文化界定 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 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 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 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 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 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 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 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 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4、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有 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学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 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二、文化构成的形态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 瞿秋白是中共党内最早提出文化领导权问题的人。他作为一个文人政治家,从文化领域倡导革命,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他的文化领导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倡导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创造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文艺大众化。他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都有重要意义。 标签: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文艺大众化 瞿秋白是继李大钊、陈独秀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他又有自己的独特贡献,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领域相结合,建构了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瞿秋白一篇文章,名为《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该文是最早论述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重要文章,他认为虽然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最终的领导权要归于无产阶级。 文化对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经济,政治一方面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文化也会对经济,政治起到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能作为在阶级斗争中的一种力量,制约着阶级斗争的发展,文化,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建构无产阶级的文化必然会对无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维护,而且在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文化也会对革命产生有利影响。无产阶级的文化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意志,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就会形成普遍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有利于无产阶级夺取革命的胜利。争取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的领导权,是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五四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文化运动,主张科学和民主,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成功完成任务,但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五四运动给无产阶级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无产阶级开始有政治觉悟了。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特别是文化革命的任务,这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瞿秋白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的教育给瞿秋白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瞿秋白的思想以文化为基石,来论述文化领导权问题。还有他的“饿乡之旅”也让瞿秋白认识到了“文化革命”的重要性,通过对俄国文化的学习,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的翻译,都为他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奠定了研究基础。而且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刊物,也使瞿秋白认识到了转战到文化战场上的重要性。 瞿秋白曾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无产阶级远避资产阶级革命或不参加资产阶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研究 一、填表题 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 二、填空题 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 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从而 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 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 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 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 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 B.文化中心论 .文化普同论 D.种族主义C. 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 梁”。 A.人类学 B.社会学 C.民族学 D.考古学 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 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 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 C.考古人类学 四、名词解释 1.文化

2.进化学派 3.传播论 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 5.社会决定论 6.历史特殊论 7.濡化 8.文化模式、国民性 9.功能论 & 新功能论 10.社会冲突论 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 五、简答与问答 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 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6. 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9.是论述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0.思考学习人类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11.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12.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 13.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 14.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认识论主题 第二章田野民族志与人类学研究(3课时) 一、填空题 1.在其他社会科学家看来,人类学中的质性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文化现象、形成民族志、和研究的学术传统。 2.在一书中已经提出了田野工作的具 体方法,并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和一定程序有望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民族志资料。 3.从事田野民族志研究的人类学家的选题一般有两种选择,即: 和。 二、选择题 有目的的对当地的日常活动、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是哪种方法?

5马克思主义研究62002年第3期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孙晶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国家的论述与列宁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理 论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继承这些经典作家的思想遗产,葛兰 西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领导权思想可以说是原创性的:第一,他把这个概念从适用于无产阶 级扩展到也适用于资产阶级,以至于使它成为一般阶级斗争的一个特征;第二,他把文化、道德、知识因素也放入到这个概念中,把无产阶级的道德和知识作为领导权的核心,认为 文化领导权是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的前提。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国家统治强制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阐述其对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关系看法的,并由此论述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社会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应当指出的是,葛兰西虽然可以说是一个上层建筑理论家,但也仍坚持传统的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对在决定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形式方面是有决定作用的,而上层建筑中的国家,则被当作政治社会的思想、独裁或其他政治高压的工具,它被用于控制大众社会去服从既定的经济与生产模式。不同的历史集团不断/形塑0着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这依靠于他们在形成联盟与分解有凝聚力的思想体系的强度,这样,就可能或不可能产生一个文化领导权的影响。 葛兰西是从国家、市民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角度展开对文化领导权论述的,但葛兰西的这些思想并非是建立于空中楼阁之上的,其理论形成有多种思想渊源。除意大利的知识传统(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克罗齐的文化)历史哲学理论)和卢卡奇的著作对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有所影响外,马克思、列宁的一些理论可以说是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直接来源。当然,文化领导权从来不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主要概念,但马克思的国家与阶级意识理论,列宁的领导权思想,又确实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马克思的渊源 马克思强调国家的镇压性质,他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压迫与统治的机器,国家政权随着资本与劳动以及阶级对立的发展,越来越具有资本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的性质,它/变成了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变成了阶级专制的机器。0(马克思:5法兰西内战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除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摘要】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理论家,其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新的独树一帜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此我将要着重从他的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来简要的分析他的思想。 【关键词】文化霸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 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Antonio,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袖,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思想在“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评议和回响。80年代后我国学术界对的思想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仅就他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以来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政治和经济领导权的获取上,忽视了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葛兰西深刻认识到,就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甚于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 “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和知识分子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葛兰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体。 一、市民社会:提供文化领导权的普遍同意基础 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关于市民社会理论问题的论述,葛兰西并非第一人,在他之前,热格尔、马克思都有过明确的论述。他们都是在物质生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层面上使用市民社会的概念。 简言之,与暴力相对应它代表舆论;与专政统治相对应它代表道德和伦理;与“公共政治”相对应它代表“私人”和民间;与“守夜者”、“宪兵”相对应它代表“教育者”、“意识形态机器”,它看似在国家之外,其实它正是隐秘的国家本身。“这个市民社会的活动是既没有‘制裁’,也没有绝对的‘义务’,但是在习惯、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达到客观的效果”。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 古典进化论学派 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 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 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 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 宾塞社会进化论。 E.B.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 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 法的应用》 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 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 各个阶段是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 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 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 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 亲制度》 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根据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确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 文明时代。 氏族制度的发现: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氏族、胞族、部落、 部落联盟是一次发展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民族。 家庭史的研究:首次从亲属称谓制度来研究家庭和家族制度;家庭发展:“血缘” 家庭,伙婚制家庭(普纳路亚),偶婚制家庭,父权制/母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其他学者:德国人类学之父:巴斯蒂安:人类心里一致说 瑞士的巴霍芬:母权论,标志着家庭史研究的开始 英国的麦克伦南:内外婚姻制度:母权制先于外婚制 英国的卢伯克:第一个提出残存法思想;宗教阶段理论 英国的弗雷泽:首创“社会人类学”一词;《金枝》: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 进步性的理论:人智力发展经历了巫术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 传播论学派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博士 【摘要】无产阶级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革命或变革的道路问题,已经成为包括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诸多20世纪以来的各个马克思主义流派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案,为重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或变革理论作出了新的探索。公元1917年11月7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时候,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革命似乎像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预期的那样在发展。于是,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中东欧包括一些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了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东欧的匈牙利,南欧的意大利,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故乡德国,革命接踵而至,欧洲国家走上社会主义似乎指日可待了。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革命在短期内就先后遭到了失败。此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也没有爆发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那么,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不到革命要求的条件,还是这些国家没有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或者说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能够及时正确地制定革命策略而掌握政权,传统的这些解释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这时,以葛兰西、卢卡奇和科尔施为代表的一批人,既不同意第二国际又不同意第三国际对于革命失败的解释,他们普遍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出了问题,即革命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尽管他们的观点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共产国际的严厉批判,但是,他们所探索的这种新的革命理论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传承至今,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其中,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奠基人之一的意大利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它是葛兰西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特别是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又敏感于当时俄国、中东欧包括自己领导的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的一整套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即俄国十月革命式的新的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了解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首先就必须要了解“文化领导权”这一词汇本身的含义。顾名思义,从词语的表面意义上看,文化领导权可以简单解释为社会中的某个阶级或者集团对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控制的权力或者状态;从历史角度看,“领导权”一词由来已久,并非由葛兰西首创,葛兰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自己新的解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从词汇学

文化学概论 主讲教师:彭厚文 第一章文化释义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 ?“文”与“化”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卜辞。 ?古书中最早把文、化放在同一句子的文献是战国末年的《周易》,其《贲卦·象传》说:“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二字复合,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文治与教化。 ?二、西方的文化概念 ?在西方,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在德文中为kulture,在英文和法文中为culture。 ?西方古代的文化概念,其含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有着重大区别。

?西方学术界两个有影响的文化定义: ?(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1871年,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定义。 ?1952年,他们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提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描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主的定义,《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一类是以揭示文化本质属性为主的定义,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 第一章概述 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围是什么? 文化学的研究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 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法国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杜尔干的贡献在于:一是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二是他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分别为《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安德曼群岛的居民》,他们比较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和克莱德·凯·玛本·克拉克洪。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除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外,还有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林顿的《人的研究》、,克拉克洪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概论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本质上是无产阶级革命战略,是葛兰西倾其毕生精力所探索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一新的革命战略策略,是他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国家的政治现实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的,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概论 意大利著名无产阶级理论家、革命家葛兰西的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新的政治思想。其“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提出,直接引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转向的风潮。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与提出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与列宁 不少学者特别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理论中缺乏关于民主国家的讨论,国家的镇压性质是他重点强调的,而他所理解的国家,不是作为上层建筑或暴力机关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战后,资本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且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的“同意与支持”。因此,他们认为葛兰西的国家理论恰恰填补了这项空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革新与创举。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批判了黑格尔对“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国家”与“政治国家”的混淆,指出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政治国家,因其预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抗而使人不能接受。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进一步认为,市民社会的政治特征已被消除了,民主国家完善了一般与特殊分裂的过程,以至于国家成了抽象的虚幻的人民的代表,而这个过程正是伴随着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增长实现的。 确实,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马克思在后来的国家研究中是比较偏重于政治社会特征的分析,但是“理性国家”观念并没有完全取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大纲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其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的。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过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具有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系统地借鉴生物进化理论阐述社会进化理论的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4、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 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 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泰勒认为: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界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当然也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发展与进化是有其固有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泰勒提出了两大原则: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泰勒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泰勒还划分了文化进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原始末开化或狩猎采集阶段、野蛮的以动物驯化和种植植物为特征的阶段和文明开化的、以书写艺术为开端的阶段。

一、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 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 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才100多年的时间。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 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 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 a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b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c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d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 (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 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 A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是历时性维度 C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化相对论 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 核心:衡量文化标准在该文化内部,不能以本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文化 (三)文化普同观 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是人性一致,人性需求一致,但解决此需求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可以称之为普同性。 我们特别强调整个人类是一个统一的物种,分享着一个世界,要解决相似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文化差异而忽视了这个道理。 (四)自观与他观(主位与客位) 自观又称“本位方法”或“文化主位研究方法”。主位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即用本地人(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眼光来努力理解文化。 他观又称“非位方法”或“文化客位研究方法”。客位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即从学者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去研究文化。 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它在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 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需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这种物质实体和手段,我们可称它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它不等于企业文化。关于企业文化载体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像企业的文化室、俱乐部、电影院、图书馆、各种协会、研究会、企业刊物、企业服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还有另一种企业文化载体,例如,厂庆活动、文体活动、文艺晚会、军训、广播操、表彰会等等。 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对一些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不那么深入,但若抓好了企业文化载体建设,企业也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有些企业家和学者就认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建设,就是企业文化。当然,这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商榷。 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存和竞争的需要,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载体,甚至有的企业就提出了“文体活动是显示企业文

化的标志”的观点。并非常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例如,胜利油田石化公司就是这样的。该公司现有职工2900多人,有两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一个能容纳1200多人的职工俱乐部。为了让文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提高其档次,该公司广开门路,招聘体育人才30多名,文艺人才6名,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文体骨干队伍。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该公司在职工大会上宣布,凡在油田运动会上获第一名的获1000元,晋升一级工资;破油田纪录的奖2000元,晋升一级工资。该公司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文体活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全体职工出勤率在95%以上,促进了炼油生产的发展,完成了原油加工任务。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它们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不那么深入的企业文化,却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企业也会获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因为,一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能使职工做到这些,对企业来说,基本上就达到了目的。另一方面,与企业的经营性质也有关系。例如,安全生产对供电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往往重点放在载体建设上,即将安全教育寓于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中,这即能培养出很好的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