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高锰酸钾吸光度、滤光片透过率、积分球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高锰酸钾吸光度、滤光片透过率、积分球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高锰酸钾吸光度、滤光片透过率、积分球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基本操作(老师演示)

实验二、彩色玻璃滤光片透过率测定

一、实验前准备

滤光片分类及用途:①颜色滤光片,其透射带宽数百埃,多用在宽带测光或装在恒星摄谱仪中,以隔离重迭光谱级次。②薄膜滤光片,又分为薄膜吸收滤光片和薄膜干涉滤光片两种。前者是在特定材料片基上,用化学浸蚀或真空蒸镀方法形成单层薄膜,使本征吸收线正好位于需要的波长处。 双色滤光片,它与入射光束成45°角放置,能以高而均匀的反射和透射率将光束分解为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光,适合于多通道多色测光。

透过率计算公式:

()()

()

λλλ0I I T T =

二、实验步骤:

1)紫外可见光谱仪(UV-1601),主机进行初始化,预热5分钟; 2)设置各参数:波长扫描范围在200—900nm ,透射率坐标轴范围在0—100; 3)不放滤光片情况下,以空气做参照样品,测得光谱曲线λλ-)(0I ;

4)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并插入滤光片,实验中我们分别用透射率在450nm 、565nm 和610nm 的滤光片作为测定样品,测得光谱仪测得光谱曲线λλ-)(t I ; 5)用计算机可得到滤光片的透过率λλ-)(T ; 三、数据处理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204060

80

100

T %

wavelength/nm

450nm

565nm 610nm

滤光片λ-%T 曲线

三、结果分析

实验所得到的滤光片透射率谱线成反Z 子形,在其临界值附近曲线斜率非常大。这是由于滤光片允许大于一临界值的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透过,同时阻止小于这个临界值的波长的光透过。 四、问题讨论

窄带滤光片及其透射率谱线特点?

窄带滤光片是通带滤光片的一种。用于从复合光中分离出某一窄波段单色光的滤光片。为通带半宽度≤0.010λ的滤光片,其中0λ为滤光片透光曲线的中心波长。如滤光片的中心波长为500nm ,则该滤光片的通带半宽度≤5nm 。窄带滤光片的透射率谱线比较尖锐,半宽度也很小。 五、注意事项

a.保证滤光片的清洁干净,实验前要清除滤光片污渍;

b.扫描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仓门。

实验三、定量分析未知高锰酸钾溶液浓度

一、实验原理

Lambert-beer 定律

bc I I T A t

ε=-=-=)lg(

lg 0

式中:A :光度;T :透射率;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 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1

-?L mol ; ε:摩尔吸光系数,单位1

1--??cm mol L ;

二、实验流程

1)准备好250ml 浓度为0.01L mol /的高锰酸钾母液; 2)紫外可见光谱仪(UV-1601),主机进行一期初始化,预热5分钟;

3)设置各测量参数,波长扫描范围在400—600nm ,吸光度轴范围在0—2,用定量测量方法进行定量测量标配浓度溶液和未知浓度溶液的含量。

3)标准系列溶液的配置(一般<1

2

10--mol ,本次实验用浓度在数量级为5

10-的溶液) 称取0.395g 4KMnO ,用三级水溶解,定容于200mol 的容量瓶得0.01L mol 浓度的母液。分别取0.1mol 、0.3mol 、0.5mol 、0.7mol 、0.9mol 及未知体积的母液,用100mol 定容,得浓度分别为L mol /1015

-?、L mol /1035

-?、L mol /1055

-?、L mol /1075

-?、

L mol /1095-?及未知浓度的溶液。

4)用三级水作为参照样品,分别用定量测量方法进行定量测量以上浓度溶液的吸光度i A 。

5)对测量得到的图谱的数据进行分析 6)结果处理

a.绘出不同浓度4KMnO 溶液λ-Abs 曲线

b.确定高锰酸钾最大吸收波长值

c.确定在最大吸收波长时的吸光度A d .确定未知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e.绘出4KMnO 溶液的c Abs -曲线 三、数据处理

(1) 不同浓度4KMnO 溶液λ-Abs 曲线

400

450

500

550

600

-0.06

-0.04-0.020.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0.22547

c=5*10-5

mol/L

c=7*10-5

mol/L

c=9*10-5

mol/L

A b s

wavelength/nm

c=1*10-5

mol/L

x*10-5

mol/L

c=3*10-5

mol/L

不同浓度4KMnO 溶液

λ-Abs 曲线

(2) 吸光度Abs 与溶液浓度c 的关系

Abs (

12A A -)

0.025 0.075 0.110 0.144 0.204 0.145

510)/(-?L mol c

1

3

5

7

9

x

数据处理得到下面4KMnO 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曲线:

4KMnO 溶液的c Abs -曲线

(3)实验结果

a.由上曲线得知摩尔吸光系数1

12210

--??=cm mol L ε,未知4KMnO 溶液浓度为L mol /105.65-?(有误差实际配备的为L mol /1065-?)。

b.实验测得4KMnO 溶液的λ-Abs 曲线有两个峰值,即其最大吸收波长有两个分别是525nm 和547nm ,本实验选取547nm 为其最大吸收波长。

c.最大吸收波长547nm 处的吸光度分别为:0.043、0.071、0.110、0.145、0.150、0.202。 四、讨论

1)实验中所得未知浓度溶液的结果与配置浓度有误差,其原因可能是配备溶液时所取母液体积不够精确(多于0.6ml )或溶液配备过程中有杂质进入。 2)影响Lambert-beer 定律成立的因素有: a.仪器偏离,即入射光为非纯净单色光; b.浓度限值只有在浓度在大于一定数量级时,吸光质点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对光的吸收;

c.化学偏离——定律要求在恒定的化学环境下进行;

d.非均匀相系偏离等。

在我们实验中对定律成立有影响的有a 、b 两项,为此我们要求实验中尽可能保证纯入射光,同时在配备溶液过程中将浓度精确到5

10-数量级。

五、注意事项

1)在扫描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舱门; 2)外波长时需选用石英玻璃的比色皿;

3)注意不要将样品溢出到样品槽,若有溶液弄脏样品槽,及时清理干净。

实验四、积分球附件的应用

一、4BaSO 粉末样品反射率的测量

1)用玛瑙研钵仔细研磨适量4BaSO 粉末并填在YU1901积分球附件固体样品架中,尽量得到平整、光滑、反射度好的平面。 2)与标准白板作对比。 3)数据处理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20406080100

120140R %

wavelength/nm

baseline

二、不同树叶反射率的测量。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5101520253035

40455055R %

wavelength/nm

back of scarlet back of dark green back of light green

front of dark green

front of ccarlet

front of light green

三、白光LED 商用

3:Ce YAG 黄粉和24)(MoO YLi 反射率和吸光度。

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20

40

60

80

100

R %

wavelength/nm

YLi(Mo 4)2:Eu5%/Sm5%

YAG:Ce/Pr

四、注意事项

1)样品槽填充粉末样品一定要小心,务必保证样品平面光洁,转移样品时千万不能将粉末洒落在样品仓。

2)关机时取下标准白板放进干博士。 五、问题思考

1)数据处理时,如何将仪器记录到的折射率R%转化为吸光度?

答:试验中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为:%/0R I I t =,吸收度可以写成1-R%,参照

公式)lg(

I I A t

-=,所以吸光度可以写成下式: %)1lg(lg

R I I A a

--=-= 2) 从YAG:Ce

+

3黄粉的吸光度谱线,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答:有谱线可以看到在460nm 附近有一个反射波谷,说明Ce +

3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60nm

附近。铈激活钇铝石榴石(Y AG:Ce )的激发波长在460附近,能有效的吸收蓝光,YAG:Ce 的发射波长在540nm 附近,与LED 蓝光复合,可以构成高亮度白光。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 实验报告 时间:2011年12月

实验一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Unix操作系统 2.学会使用CADENCE的SCHEMA TIC COMPOSOR软件 二:实验内容 使用schematic软件,设计出D触发器,设置好参数。 二、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点击Xstart图标 2、在User name:一栏中填入用户名,在Host:中填入IP地址,在Password:一栏中填入 用户密码,在protocol:中选择telnet类型 3、点击菜单上的Run!,即可进入该用户unix界面 4、系统中用户名为“test9”,密码为test123456 5、在命令行中(提示符后,如:test22>)键入以下命令 icfb&↙(回车键),其中& 表示后台工作,调出Cadence软件。 出现的主窗口所示: 6、建立库(library):窗口分Library和Technology File两部分。Library部分有Name和Directory 两项,分别输入要建立的Library的名称和路径。如果只建立进行SPICE模拟的线路图,Technology部分选择Don’t need a techfile选项。如果在库中要创立掩模版或其它的物理数据(即要建立除了schematic外的一些view),则须选择Compile a new techfile(建立新的techfile)或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file(使用原有的techfile)。 7、建立单元文件(cell):在Library Name中选择存放新文件的库,在Cell Name中输 入名称,然后在Tool选项中选择Composer-Schematic工具(进行SPICE模拟),在View Name中就会自动填上相应的View Name—schematic。当然在Tool工具中还有很多别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10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

实训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仪器概况】 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型号:UV1801 厂家: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编号:090953 二、【仪器结构】 三、【实验项目】 波长准确度检查 仪器零点稳定性检查 光电流稳定度检查 吸光度准确度检查 紫外区透色比检查 杂散光合格性检查 吸收池配套性检查 皿差 四、【仪器及试剂准备单】 1、试剂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 H2SO3、K2Cr3O7、HClO4、碘化钠、蒸馏水、亚硝酸钠、无水乙醇、苯、硫酸铜。 2、仪器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 UV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烧杯14个、容量瓶9个、玻璃棒、滤纸、洗瓶、镨钕滤光片、比色皿、胶头滴管、洗耳球、移液管、表面皿、移液管架。

五、【检测步骤】 开机自检(5个ok) (一)、波长准确度 可见分光光度(空气) 1、按1、波长扫描;按F1,参数设置(E、波长范围460--680nm、间隔0.1nm、换灯点800nm)按返回键。 2、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确定键;出现两个峰,分别记录两个峰值的波长和吸光值。(重复3次;参比和样品都是空气)。 镨钕滤光片 1、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500--540nm、间隔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把镨钕滤光片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一个峰,记录读数。 紫外分光光度 1、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200--270nm、间隔0.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加3滴苯在石英比色皿中,盖上比色皿盖,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五指峰,分别记录五个不同峰的波长和吸光值。 (二)、透射比的准确度 将参比溶液0.001mol/L高氯酸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一格;将测定液重铬酸钾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二格;调节测量方式T;返回主页面,按2,光度测量;按F1,参数设置(换灯点360nm、波长数4个,入分别调到235nm、257nm、313nm、350nm);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记录读数。 (三)、吸光度准确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见故障的排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见故障的排除 光源部分: (1)故障:钨灯不亮; 原因:钨灯灯丝烧断(此种原因几率最高); 检查:钨灯两端有工作电压,但灯不亮;取下钨灯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 处置:更换新钨灯; (2)故障:钨灯不亮; 原因:没有点灯电压; 检查:保险丝被熔断; 处置:更换保险丝,(如更换后再次烧断则要检查供电电路); (3)故障:氘灯不亮; 原因:氘灯寿命到期(此种原因几率最高); 检查:灯丝电压、阳极电压均有,灯丝也可能未断(可看到灯丝发红); 处置:更换氘灯; (4)故障:氘灯不亮; 原因:氘灯起辉电路故障; 检查:氘灯在起辉的过程中,一般是灯丝先要预热数秒钟,然后灯的阳极与阴极间才可起辉放电,如果灯在起辉的开始瞬间灯内闪动一下或连续闪动,并且更换新的氘灯后依然如此,有可能是起辉电路有故障,灯电流调整用的大功率晶体管损坏的几率最大。 处置:需要专业人士修理; 二.信号部分: (1)故障:没有任何检测信号输出; 原因:没有任何光束照射到样品室内;

检查:将波长设定为530nm,狭缝尽量开到最宽档位,在黑暗的环境下用一张白纸放在样品室光窗出口处,观察白纸上有无绿光斑影像; 处置:检查光源镜是否转到位?双光束仪器的切光电机是否转动了(耳朵可以听见电机转动的声音)? (2)故障:样品室内无任何物品的情况下,全波长范围内基线噪声大; 原因:光源镜位置不正确、石英窗表面被溅射上样品; 检查:观察光源是否照射到入射狭缝的中央?石英窗上有无污染物? 处置:重新调整光源镜的位置,用乙醇清洗石英窗; (3)故障:样品室内无任何物品的情况下,仅仅是紫外区的基线噪声大; 原因:氘灯老化、光学系统的反光镜表面劣化、滤光片出现结晶物; 检查:可见区的基线较为平坦,断电后打开仪器的单色器及上盖,肉眼可以观察到光栅、反光镜表面有一层白色雾状物覆盖在上面;如果光学系统正常,最大的可能是氘灯老化,可以通过能量检查或更换新灯方法加以判断; 处置:更换氘灯、用火棉胶粘取镜面上的污物或用研磨膏研磨滤光片(注意:此种技巧需要有一定维修经验者来实施); (4)故障:样品室放入空白后做基线记忆,噪声较大,紫外区尤甚; 原因:比色皿表面或内壁被污染、使用了玻璃比色皿或空白样品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太强烈,使放大器超出了校正范围; 检查:将波长设定为250nm,先在不放任何物品的状态下调零,然后将空比色皿插入样品道一侧,此时吸光值应小于0.07Abs;如果大于此值,有可能是比色皿不干净或使用了玻璃比色皿;同样方法也可判断空白溶液的吸光值大小; 处置:清洗比色皿,更换空白溶液; (5)故障:吸光值结果出现负值(最常见); 原因:没做空白记忆、样品的吸光值小于空白参比液; 检查:将参比液与样品液调换位置便知; 处置:做空白记忆、调换参比液或用参比液配置样品溶液; (6)故障:样品信号重现性不良;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前端设计部分)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频率计 所在专业班级:电子科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概述 2 2 一、设计要求2 二、设计原理 3 三、参量说明3 四、设计思路3 五、主要模块的功能如下4 六、4 七、程序运行及仿真结果4 八、有关用GW48-PK2中的数码管显示数据的几点说明5(三)方案分析 7 10 11

(一)概述 在电子技术中,频率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并且与许多电参量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频率的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测量频率的方法有多种,数字频率计是其中一种。数字频率计是计算机、通讯设备、音频视频等科研生产领域不可缺少的测量仪器,是一种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数字测量仪器。数字频率计基本功能是测量诸如方波等其它各种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物理量。在进行模拟、数字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由于其使用十进制数显示,测量迅速,精确度高,显示直观,经常要用到频率计。 频率计的基本原理是应用一个频率稳定度高的时基脉冲,对比测量其它信号的频率。时基脉冲的周期越长,得到的频率值就越准确。通常情况下是计算每秒内待测信号的脉冲个数,此时我们称闸门时间是1秒。闸门时间也可以大于或小于1秒,闸门的时间越长,得到的频率值就越准确,但闸门的时间越长则每测一次频率的间隔就越长,闸门时间越短,测的频率值刷新就越快,但测得的频率精度就受影响。 本文内容粗略讲述了我们小组的整个设计过程及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讲述了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记述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各个部分的设计思路、程序编写、以及对它们的调试、对调试结果的分析。 (二)设计方案 一、设计要求: ⑴设计一个数字频率计,对方波进行频率测量。 ⑵频率测量可以采用计算每秒内待测信号的脉冲个数的方法实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实训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一、实训目的 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的基本构造。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技术。 3、熟悉校正波长和测量吸收值精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仪器与试剂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吸收池(1cm),容量瓶(1000m1),烧杯。 2、试剂:0.0600g→1000ml的K2Cr2O7的硫酸标准溶液(0.005mol/L),NaI溶液(10g/L),NaNO2溶液(50g/L)。 三、实训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单光束手工操作仪器,备有钨灯及氢灯两种光源,可用于可见及紫外光区。它是具有色散能力较高的单色器,狭缝可调,可得到较纯的单色光,适用于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 新仪器启用前或仪器修理后或长期使用后均需对仪器的性能进行检定。仪器的性能主要是波长准确度与重现性、单色器的分辨能力、吸光度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及杂散光等。 四、实训操作 1、吸收池配对性试验 每次测定前,应先用蒸馏水做吸收池配对性试验。两个吸收池透光率T相差应<0.5%。 2、波长准确性与重现性 校验波长是否准确,可用谱线校正法。在吸收池中置一白纸挡住光路,转动波长至486nm附近,遮光观察白纸上蓝色斑。轻微移动波长,至使此蓝色光斑最亮时止。根据调整的波长范围观察所得到的相应颜色,并进行对比核对,判断波长的准确性。 3、吸收度的准确性与透光率重现性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用作读取透光率的电位器的精度可达到0.2%,但是,由于其他原因,例如电压变化等,实际测得的透光率误差大于0.2%。一般要求透光率的精度、稳定性和重现性不超过0.5%。透光率的准确性可用已知吸光系数的物质核对,常用的是重铬酸钾。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K2Cr2O7约60mg,精密称定,用H2S04溶液(0.005mol/L)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摇匀。按下表规定的吸收峰与谷波长处测定。 将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其吸光系数,取平均值与表中规定值核对,如相对偏差在土1%以内,则透光率准确性好。K Cr O的H S0溶液(0.005mol/L)的E cm1% 透光率重现性可结合透光率准确性实验同时进行,即在固定波长、溶液浓度以及狭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合作者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步骤: 1、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及玻璃管内水 柱变化。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口应 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 加热。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当 开始收集。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在桌面上。 6、离: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六、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2、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 瓶内,观察现象,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说明生成 了。 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 时,立即插入集气瓶(留有水)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讨论 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2)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紫外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主要有:①测参数法: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吸收等;②基于化学反应:定氮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等。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2.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中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80nm附近(不同蛋白质略有不同)。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服从朗伯―比尔定律。 利用紫外吸收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原因有二:①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故该法适于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②样品中含有的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干扰。 三、仪器与试剂 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标准蛋白质溶液3.00mg·mL-1、0.9%NaCl 溶液、试样蛋白质溶液。 10mL比色管、1cm石英比色皿、吸量管。 四、实验步骤 1.绘制吸收曲线 用吸量管吸取2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190~400nm间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Abs,记录数据并作图。 2.绘制标准曲线 用吸量管分别吸取1.0、1.5、2.0、2.5、3.0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波长280nm处分别测其吸光度,记录数据并作图。 3.样品测定 取适量浓度试样蛋白质溶液,在波长280nm处测其吸光度,重复三次。在已经得到标准曲线的情况下,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度高,待测溶液的浓度需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先测定试样蛋白质原液的吸光度(1.363),估算浓度为2.0960 mg·mL-1,再将原试液稀释至5倍(即取2mL试液,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估算浓度为0.4192 mg·mL-1,测吸光度,重复三次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文档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简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简介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比尔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制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打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使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1]从仪器理论上讲,各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是根据比耳定律设计的;而比耳定律研究的是在平行光、单色光的条件下,物质对光的吸收。但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单色光。并且,单色器系统不同,它产生的单色光的纯度(光谱带宽)也不同,并且光通过物质时,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平行光。因此,严格地说,实际工作中,任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不可能真正满足比耳定律。所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是针对近似平行光、近似单色光的条件设计的。所以,就看谁设计、制造仪器最能满足或接近比耳定律(或产生的比耳定律的偏离最小),谁的仪器到了使用者手里,由于非平行光或非单色光产生的分析误差最小,谁的仪器就最好(当然还有杂散光、噪声、稳定性等要求)。这就是从仪器学理论,去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设计、制造误差的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也是使用者从仪器学理论去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析误差的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 二.工作原理 吸收光谱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cmos模拟集成电路实验 姓名:何明枢 班级:2013211207 班内序号:19 学号:2013211007 指导老师:韩可 日期:2016 年 1 月16 日星期六

目录 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内容 (1) 三、实验结果 (1) 四、实验结果分析 (3) 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要求 (4) 三、实验原理 (4) 四、实验结果 (5) 五、思考题 (6) 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内容 (7) 三、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7) 四、实验原理 (7) 五、实验结果 (9) 六、实验分析 (10) 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 (11) 一、实验目的 (11) 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11) 三、实验内容 (11) 四、实验原理 (11) 五、实验结果 (14) 六、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15) 实验六: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 (17) 一、实验目的 (17) 二、实验要求 (17) 三、实验内容 (17) 四、实验原理 (21) 五、实验结果 (23) 六、思考题 (24) 七、实验结果分析 (24) 实验总结与体会 (26) 一、实验中遇到的的问题 (26) 二、实验体会 (26) 三、对课程的一些建议 (27)

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 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 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 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 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3、设置仿真环境。 4、仿真并查看仿真结果,绘制曲线。 三、实验结果 1、实验电路图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保存条件。 2.掌握以Na2C2O4为基准物的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方法原理及滴定条件。 3.掌握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高锰酸钾标定原理 标定高锰酸钾的基准物有很多,常用的是Na2C2O4。在H2SO4介质中Na2C2O4与KMnO4反应,其反应式为: 2MnO4-+5C2O42-+16H+=2Mn2++5CO2↑+8H2O 2.H2O2含量测定原理 H2O2的含量可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在酸性溶液中H2O2很容易被KMnO4氧化而生成有力的氧和水,其反应式为: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开始反应时速度很慢,滴入第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不容易褪色,待生成Mn2+之后,由于Mn2+的催化,加快了反应速度,故能一直顺利地滴定到终点,根据KMnO4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样品中H2O2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铁架台、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移液管、电热炉

药品:0.020mol/L KMnO4标准溶液、2mol/L H2SO4溶液、Na2C2O4固体、市售H2O2样品 四、实验步骤 高猛酸钾标定步骤

1.洗涤按要求把实验用的仪器洗涤干净。 2.润洗将酸式滴定管用待标定的KMnO4溶液润洗2-3次。 3.称量用电子称准确称取0.15-0.20g Na2C2O4基准物。 4.溶解将称量好的基准物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约20ml

使之溶解,再加15ml 的2mol/L H2SO4溶液,并加热至70-85℃。 5.滴定将加热好的溶液立即用待标定的KMnO4溶液滴定,滴 定至溶液呈淡红色,并且30s不褪色,即为反应终点。平行测定2次,根据滴定所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和基准物的质量,计算KMnO4溶液的浓度。 H2O2溶液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掌握邻二氮菲法测定铁的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邻菲啰啉是测定微量铁的较好试剂。在pH=2~9 的条件下,邻菲啰啉与Fe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Fe3+能与领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不稳定),故显色前加入还原剂:盐酸羟胺使其还原为Fe2+。。 三、仪器及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含铁0.01mg/mL、0.1%邻菲罗啉水溶液、10%盐酸羟胺水溶液、1mol/lNaAc缓冲溶液(pH4.6)。 四、实验步骤 1.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吸取0.0mL和6.0mL 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5mlNaAc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60nm之间,每隔0.5nm测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找出最大吸收波长。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铁的标准溶液0.0、2.0、4.0、6.0、8.0、10.0ml于6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分别加入5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试剂溶液为空白,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铁含量(mg/50ml)为横坐标,溶液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波长/nm 吸光度 标准溶液(0.01g/L)未知液容量瓶编号 1 2 3 4 5 6 7 吸取的体积0 2.0 4.0 6.0 8.0 10.0 吸光度A (1)绘制曲线图。

高锰酸钾设计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设计实验报告

XXXXXXX学院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题目: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 实验日期:2013年11月7 日 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 一、前言: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约占93%,有制酸作用。研成的粉末进入胃部覆盖在炎症或溃疡的表面,可降低胃酸的浓度,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鸡蛋壳去除白膜后粉碎,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干燥后,在酸性介质中正丁醇化、三伏醋酸酐下酰化后,通过计算机索引和人工解析鉴定出18种氨基酸,其主要成分是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蛋壳的用途很广,我们可以利用涂鸦将蛋壳做成工艺品,可以将蛋壳打碎染上各种颜色,做成拼贴画,可以将蛋壳做成蜡烛容器。将其做成工

艺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实验中我们测的碳酸钙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硬块。含铁质时为微黄色。遇水变成Ca(OH)2放出大量的热。溶于酸、甘油、糖等溶液。不溶于醇。组成中含酸性氧化物少时,气硬性强;反之,水硬性强。空气中易吸潮,并与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使之表面变硬。极难熔融,受强热时发出强烈的光,称为石灰光。与所有的酸类起作用,生成相应钙盐。 氧化钙用作建筑材料,冶金助熔剂。以及制备钙化合物和氢氧化钙的主要原料。造纸工业用于处理碱性纸浆废液。也可用于各种废水的净化。此外,在农业、金属加工、食品、石油化工、制革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更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材料。 文献中报道的鸡蛋壳钙含量的测定共有三种方法: (1)配合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的含量;(2)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氧化钙的含量;(3)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氧化钙的含量。 本实验采用方法(3)测定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用高锰酸钾滴定方法测定碳酸钙原理及指示剂选择,巩固滴定分析操作,学会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目的: (1)、学习间接氧化-还原法测定CaO的含量。 (2)、巩固沉淀分离、过滤洗涤与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三、实验原理: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MgCO3、蛋白质、镁以及少量的Fe、Al,利用蛋壳中的钙离子与草酸形成的难溶草酸盐沉淀,将沉淀洗涤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应用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科12 - 1班 学号:32 姓名:周龙 指导教师:刘倩 2015年5月20日

实验一、反相器版图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悉mos晶体管版图结构及绘制步骤; 2)、熟悉反相器版图结构及版图仿真; 2. 实验内容 1)绘制PMOS布局图; 2)绘制NMOS布局图;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并仿真; 3. 实验步骤 1、绘制PMOS布局图: (1) 绘制N Well图层;(2) 绘制Active图层; (3) 绘制P Select图层; (4) 绘制Poly图层; (5) 绘制Active Contact图层;(6) 绘制Metal1图层; (7) 设计规则检查;(8) 检查错误; (9) 修改错误; (10)截面观察; 2、绘制NMOS布局图: (1) 新增NMOS组件;(2) 编辑NMOS组件;(3) 设计导览;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 (1) 取代设定;(2) 编辑组件;(3) 坐标设定;(4) 复制组件;(5) 引用nmos组件;(6) 引用pmos组件;(7) 设计规则检查;(8) 新增PMOS基板节点组件;(9) 编辑PMOS基板节点组件;(10) 新增NMOS基板接触点; (11) 编辑NMOS基板节点组件;(12) 引用Basecontactp组件;(13) 引用Basecontactn 组件;(14) 连接闸极Poly;(15) 连接汲极;(16) 绘制电源线;(17) 标出Vdd 与GND节点;(18) 连接电源与接触点;(19) 加入输入端口;(20) 加入输出端口;(21) 更改组件名称;(22) 将布局图转化成T-Spice文件;(23) T-Spice 模拟; 4. 实验结果 nmos版图

紫外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对苯二酚姓名:XXX 专业:有机化学学号:312070303004 时间:2012.10.21 1.目的 (1)了解UV-2550紫外光谱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测定对苯二酚的紫外光谱实验方法。 2. 试剂和仪器 2.1试剂: 标准溶液0.10m g/mL,准确称取0.25g对苯二酚溶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从中取出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pH=4.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2.2 仪器: UV-2550型分光光度计。 3. 实验步骤 3.1 测量波长的选择 用吸量管吸取5.0ml对苯二酚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0.5ml pH=4.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二次蒸馏水定容,振荡混匀。15分钟后用1cm比色皿,275-330nm波长范围, 进行扫描。从吸收曲线上读出对苯二酚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3.2 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在6个25ml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1.0, 2.0, 3.0,4.0,5.0ml 对苯二酚标准溶液,加入0.5ml pH=4.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二次蒸馏水定容,振荡混匀。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用光度模块作标准曲线。 (2)试样中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样品于4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 pH=4.1乙酸-乙酸钠,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光度模块中直接读出试样中对苯二酚含量。 4. 实验结果 4.1 测量波长的选择 从吸收曲线上读出对苯二酚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288.80。 见图1 吸收曲线 4.2 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作 见图2 标准曲线 (2)试样中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对苯二酚含量0.354 相对误差为11.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应用 科技论文写作期末作业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1级生物技术(1)班 符朝方 学号:P1121148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应用 李诗哲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100 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于分析人员来说是最有用的分析工具之一,几乎每一个分析实验室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下面介绍了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结构及其特点,并介绍了它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类很重要的分析仪器,无论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化工、医药、环境检测、冶金等现代生产与管理行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2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波长长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的光线能量大。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人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

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 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2】2.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4],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跃迁类型有:σ?σ*、n?σ*,π?π*、n?π四种。 饱合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σ?σ*,n?σ*跃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吸收峰低于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不饱合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π?π*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2.2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带 吸收带(absorption band):在紫外光谱中,吸收峰在光谱中的波带位置。根据电子及分子轨道的种类,可将吸收带分为四种类型。 (1)R吸收带 (2)K吸收带 (3)B吸收带 (4)E吸收带 2.3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无机化合物的UV-Vis光谱吸收光谱主要有:电荷 迁移跃迁及配位场跃迁。 (1)电荷迁移光谱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037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 on producing oxygen by potassium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探究 学生姓名_____ 班级____ 指导教师_____合作者_____ 实验地点____ 实验时间_____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并熟练掌握排水法与排空气法的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验证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高锰酸钾法:_______ 2、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者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很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三、实验药品及器材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

若干块、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药匙,棉花,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 1、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1)实验装置图(请画在右空白处) (2)实验步骤 ①查:_________ ②装________ ③定:_________ ④点:_________ ⑤收:_________ ⑥移:________ ⑦熄:_________ (3)实验现象 (4)实验注意事项 ①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作用:_________ ③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_ ④导气管插入橡皮塞不能太长。目的:_________ ⑤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_________ ⑥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_________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在进行收集。 ⑦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________ 2、氧气的性质 (1)硫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 ①实验步骤: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磺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

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_八位加法器实验报告

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Wang Ke qin 指导老师:****** 学号:****** 日期:2012-5-30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思路 (1) 三、电路设计与验证 (2) (一)1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 (2) 1)原理图设计 (2) 2)生成符号图 (2) 3)建立测试激励源 (2) 4)测试电路 (3) 5)波形仿真 (4) (二)4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 (4) 1)原理图设计 (4) 2)生成符号图 (5) 3)建立测试激励源 (5) 4)测试电路 (6) 5)波形仿真 (6) (三)8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 (7) 1)原理图设计 (7) 2)生成符号图 (7) 3)测试激励源 (8) 4)测试电路 (8) 5)波形仿真 (9) 6)电路参数 (11) 四、版图设计与验证 (13) (一)1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13) 1)1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 (13) 2)1位全加器的DRC规则验证 (14) 3)1位全加器的LVS验证 (14) 4)错误及解决办法 (14) (二)4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15) 1)4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 (15) 2)4位全加器的DRC规则验证 (16) 3)4位全加器的LVS验证 (16) 4)错误及解决办法 (16) (三)8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17) 1)8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 (17) 2)8位全加器的DRC规则验证 (17) 3)8位全加器的LVS验证 (18) 4)错误及解决办法 (18) 五、设计总结 (18)

722型分光光度计检测

分光光度计性能检测 【实验原理】 1、波长检测:⑴可见光区域的黄光波段比较狭窄,适用于光度计波长的粗测;⑵镨钕滤光片在529nm±1~2nm处有较好的吸收峰,适用于光度计波长的细测。 2、杂光检测:镨钕滤光片在585nm处吸光度A最大,透光率T最小,所产生的透光与杂光成正比,因此可用其透光率表示杂光的大小。 3、比色皿配对:一套比色皿之间的材质、厚薄、色泽、空白吸收等应该一致,误差小于0.5%才能配套使用。 【操作步骤】 一、操作 1、波长检测 (1)粗测:调仪器波长旋纽至580nm处,打开遮光板,在比色槽中光路经过处放一白纸条,观察是否有均匀的黄光。 (2)细测:调波长至529nm处,打开遮光板,调0%T,盖上遮光板以空气调100%T,将镨钕滤光片插入光路,测出A值。再在529nm附近每隔1~2nm,各测其A值。 2、杂光检测 (1)调波长为585nm,盖上遮光板,用黑纸挡住比色皿光路,调0%T。 (2)盖上遮光板,用空气作空白调100%T。 (3)插入镨钕滤光片,盖上遮光板,测出585nm时的T%,即为杂光水平 3、比色皿配套 (1)选取几支大小、材质、色泽相同的比色皿,洗净,装入占比色皿体积2/3的蒸馏水(D.W.),擦干,放入比色槽。 (2)在585nm处,调第1支比色皿透光度为100%T,依次测出其他几支比色皿的T%。 不合格的需反复剔除极端值,或重新配对,直至有2个以上的比色皿合格。 【参考范围】 1、波长的检测:在529nm ± 1nm 处有最大吸收值为合格。 2、杂光的检测:T% ≤ 5%为合格。 3、比色皿配套:Tmax % –Tmin% ≤ 0. 5% 为合格比色皿配套。 【注意事项】 1、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选定检测波长,置调节模式为透光率T,将某一盛装参比介质的空白比色皿置于光路,打开遮光板,调0%T,盖上遮光板调100%T,再将盛装待测液体的比色皿置于光路,测出T值,或置调节模式为吸光度A,即可测出A值。注意每次测定均需重新调0%T、100%T。 2、在杂光检测中,用于调0%T的黑纸片应完好无孔洞,否则会导致假合格现象。 3、使用比色皿时,其盛装液体不能超过总体积的2/3,也不宜少于1/2,且在检测前必须用擦镜纸将比色皿外的液体擦拭干净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使用

应用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我们实验室主要是用来测物质的光度以求得物质的浓度或者酶活。 基本原理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它是带状光谱,反映了分子中某些基团的信息,可以用标准光谱图再结合其它手段进行定性分析。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 A= kcl 式中比例常数k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c为吸光物质浓度,l为透光液层厚度。 组成 各种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其基本结构来说,都是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号指示系统。 1.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 2.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色散元件的质量。色散元件常用棱镜和光栅。 3.吸收池 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者不能用于紫外区。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最为常用。 4、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 5、信号显示系统 常用的信号显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自动记录和数字显示装置等。

高锰酸钾设计实验报告

高猛酸钾设计实验报告

XXXXXXX学院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题目: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 的含量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 实验日期:2013 年11 月7 日 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 的含量 一、前言: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约占93%,有制酸作用。研成的粉末进入胃部覆盖在炎症或溃疡的表面,可降低胃酸的浓度,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鸡蛋壳去除白膜后粉碎,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干燥后,在酸性介质中正丁醇化、三伏醋酸酐下酰化后,通过计算机索引和人工解析鉴定出18种氨基酸,其主要成分是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蛋壳的用途很广,我们可以利用涂鸦将蛋壳做成工艺品,可以将蛋壳打碎染上各种颜色,做成拼贴画,可以将蛋壳做成蜡烛容器。将其做成工艺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实验中我们测的碳酸钙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硬块。含铁质时为微黄色。遇水变成Ca(OH2)放出大量的热。溶于酸、甘油、糖等溶液。不溶于醇。组成中含酸性氧化物少时,气硬性强;反之,水硬性强。空气中易吸潮,并与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使之表面变硬。极难熔融,受强热时发出强烈的光,称为石灰光。与所有的酸类起作用,生成相应钙盐。 氧化钙用作建筑材料,冶金助熔剂。以及制备钙化合物和氢氧化钙的主要原料。造纸工业用于处理碱性纸浆废液。也可用于各种废水的净化。此外,在农业、金属加工、食品、石油化工、制革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更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材料。 文献中报道的鸡蛋壳钙含量的测定共有三种方法: (1)配合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的含量;(2)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氧化钙的含量;(3)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氧化钙的含量。 本实验采用方法(3)测定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用高锰酸钾滴定方法测定碳酸钙原理及指示剂选择,巩固滴定分析操作,学会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目的: (1)、学习间接氧化-还原法测定CaO 的含量。 (2)、巩固沉淀分离、过滤洗涤与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三、实验原理: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MgCO3、蛋白质、镁以及少量的Fe、 Al ,利用蛋壳中的钙离子与草酸形成的难溶草酸盐沉淀,将沉淀洗涤 过滤分离后溶解,用高锰酸钾法测定C2O42-的含量,换算出CaO的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