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伤寒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B)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C)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3.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B)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4.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D)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5.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E)

1.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

6.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A)

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

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B)

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

8.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C)

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D)

A.表邪内陷

B.邪热内扰

C.正虚邪扰

D.正邪搏击

E.阳郁不解

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B)

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

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

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

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

11.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醒微寒”指(C)

A.轻微恶寒

B.指头寒

C.脉微恶寒

D.胸微恶寒

E.脉微弱

12.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

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

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

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

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

13.下列病证不可用麻黄汤治疗的是(D)

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

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

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

1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B)

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

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

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

D.气虚不能摄血

E.脾不统血

15.“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

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

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

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

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

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

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

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

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

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

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

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

17.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

B.葛根汤

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E.麻杏甘石汤

18.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应选(B)

A.桂枝麻黄各半汤

B.桂枝二麻黄一汤

C.桂枝二越婢一汤

D.小柴胡汤

E.大青龙汤

19.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的确切病机是(B)

A.表邪化热入阳明

B.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津气两伤

C.阳明气分热盛

D.发汗太过,阴液不足

E.以上都不是

2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C)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E.以上都不适用

21.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治疗方剂是(E)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桂枝加桂汤

C.桂枝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E.挂枝甘草汤

22.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应用(D)

,A.四逆散 B.桂枝甘草汤 C.四逆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救逆汤

23.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宜用(D)

A.大建中汤

B.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C.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D.小建中汤

E.桂枝人参汤

24.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C)

A.予姜附子汤

B.四逆汤

C.茯苓四逆汤

D.大青龙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5.据186条所述阳明病的主脉是(B)

A.浮脉

B.大脉

C.洪大脉

D.浮滑脉

E.沉脉

26.栀子豉汤证见“但头汗出”的病机是(D)

A.里热亢盛

B.湿热蕴结

C.虚阳上越

D.郁热上蒸

E.热扰清空

27.下列是猪苓汤的治禁的是(A)

A.发热,汗出多而渴

B.口渴,小便不利

C.脉浮发热

D.下利

E.心烦不得眠

28.麻子仁丸证的治法是(B)

A.破气消滞攻下

B.泻热润肠通便

C.峻下热实燥结

D.泻热和胃润燥

E.泻热除满通便

29.吴某萸汤证的病机是(C)

A.胃阳亢盛,胃气上逆

B.腑气壅滞,胃气上逆

C.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D.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E. 上焦有热,胃失和降

3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治法是(E)

A.温中化湿退黄

B.泻热逐瘀退黄

C.清热利湿退黄

D.和解少阳,清热祛湿

E.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31.下列诸证,不宜用小柴胡汤治疗的(E)

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D.太阳病转入少阳,胁下硬满,但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者

E.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

32.应用小柴胡汤时,若病人口渴,其加减应为(B)

A.去半夏加重人参,甘草

B.去半夏,加人参至四两半,加栝萎根四两

C.去半夏,加重人参,加五味子、栝蒌实

D.去半夏、黄芩,加栝萎根

E.去半夏、黄芩,加五味子、栝萎根

33.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中“不渴”是因为(A)

A.脾虚失运,寒湿弥漫

B.太阴虚寒,里有寒饮

C.里无热邪,津液未伤

D.脾肾阳虚,水湿内生

34.桂枝加芍药汤证中“腹满时痛“的机理是(D)

A.误下邪陷,寒痰结于胸膈,波及腹部

B.邪陷阳明,腑气不通

C.脾虚湿阻,气机不利,阳气时通时闭

D.误下伤脾,运化失职,气机壅滞,血脉不和,经络不通

E.太阴脾虚,饮食停积

35.患者,男,35岁。发热恶寒无汗2日,自服复方感冒灵后周身汗出,此后汗出不止,觉腹中胀满,遇冷愈甚,小便清长,大便未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乏力。辨证当是(B)

A.桂枝汤证

B.桂枝加大黄汤证

C.桂枝加芍药汤证

D.桂枝加附子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36.患者,男,47岁。素易腹泻,此次来诊因腹部胀满,时有疼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小便如常,大便软。舌淡脉弱。辨证当是(B)

A.桂枝汤证

B.桂枝加芍药汤证

C.理中汤证

D.小建中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37.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机理是(D)

A.少阴下利,阴津受伤

B.少阴热化,伤津耗液

C.少阴病阴阳俱虚,阴津不足

D.寒侵少阴,真阳受困,津不上承

E.少阴阳虚,水气内停

38.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论述错误的是(B)

A.面色赤加葱九茎

B.腹中痛,去甘草加芍药二两

C.呕者加生姜二两

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E.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入参二两

39.辨证关键为“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的是(D)

A.四逆汤证

B.四逆加人参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通脉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40.据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黄连阿胶汤主之。”填空项应为(B)

A.心烦不得眠者

B.心中烦,不得卧

C.反发热,脉沉者

D.口中和,其背恶寒者

E.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

41.猪苓汤证与五芩散证共有的表现是(A)

A.脉浮,小便不利

B.水入即吐

C.心烦不得眠

D.咳而呕渴

E.汗出而渴

42.四逆散证之四逆,较合适的解释为(D)

A.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阳气不达

B.少阴阳虚,复感寒邪,寒凝气滞

C.阴阳气不相顺接

D.肝脾气滞,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E.肾虚水停,阳气被遏

43.患者,女,43岁。3天前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时作时止,并感觉有气在腹中攻窜,曾服用大黄牡丹皮汤不效,食欲不振,口干口苦,四肢末端冰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重举乏力。辨证当是(A)

A.四逆散证

B.桂枝加芍药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小建中汤证

E.小承气汤证

44.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中的“内有久寒”是指(C)

A.腹中素有寒湿

B.胸中素有寒饮

C.肝胃的沉寒痼疾

D.血虚寒凝日久

E.寒邪凝滞经脉

45.下列不是白头翁汤适应症的是(B)

A.下利便脓血,血色鲜红

B.滑泄失禁

C.肛门灼热

D.渴欲饮水

E.舌红苔黄

46.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用(C)

A.甘草泻心汤

B.调胃承气汤

C.栀子豉汤

D.竹叶石膏汤

E.茯苓四逆汤

47.半夏泻心汤证见“心下痞”是属于(C)

A.痰气痞

B.水痞

C.寒热错杂痞

D.热痞

E.虚痞

48.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者,治疗用(A)

A.大黄黄连泻心汤

B.附子泻心汤

C.半夏泻心汤

D.生姜泻心汤

E.甘草泻心汤

49.患者,女,45岁。时发热汗出3年余,余无特殊不适。体检未发现异常,二便调,纳可,口中和,舌脉如常。临床辨证当是(A)

A.桂枝汤证

B.桂枝新加汤证

C.小柴胡汤证

D.白虎加人参汤证

E.桂枝加人参汤证

50.患者,女,58岁。胸闷心悸半年,恶寒甚,脉微弱,近3日因感冒,稍鼻塞,头痛。临床最佳辨证当是(C)

A.桂枝汤证

B.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C.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D.桂枝甘草汤证

E.苓桂术甘汤证

51.车某某,男,52岁,脱肛2月余。诊见胸闷腹胀,烦热口苦,肢体困重,疲乏神倦,小便短赤,腹泻数次,舌边尖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数。应予(D)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黄芩汤

D.葛根芩连汤

E.以上都不是

52.陈某某,男,13岁。1周前感冒发热,家长给服感冒药后好转(药名不详)。5天前晚上发热起,仍给服前药,但热不退且见心烦、心悸、寐差。现症:发热,心烦闷,心悸寐差,纳呆,恶心呕吐,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脉数。应予(B)A.栀子甘草豉汤 B.栀子豉汤 C.栀子厚朴汤D.栀子生姜豉汤 E.以上都不是

53.某人病伤寒七日,发热汗出,微恶寒,一身尽痛,咳痰不畅,痰色黄,宜用(A)

A.麻杏石甘汤

B.麻黄汤

C.大青龙汤

D.小青龙汤

E.以上都不是

54.某男,5岁,昨晚发烧,今晨未退,呕吐两次,腹泻两次,有黏液,嗜睡,舌苔黄,脉沉数,宜用(B)

A.黄连汤

B.葛根芩连汤

C.葛根汤

D.白头翁汤

E.以上都不是

55.患者,女,34岁。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膈满闷,咳吐黄痰,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浮滑,临床辨证当是(A)

A.小陷胸汤证

B.黄连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56.某男,感冒4天,经用解表剂后感冒好转,但出现心下痞满,嚏气带有食臭味,腹中肠鸣,泻利,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腻,脉弦滑,关脉弱稍沉。治疗宜用(E)

A.理中汤

B.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C.小建中汤

D.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E.生姜泻心汤

57.患者,女,50岁。发热时作,伴头痛,腰酸,腰痛,尿频,尿少,尿痛,舌红,苔薄黄。临床辨证当是(D)

A.真武汤证

B.五苓散证

C.牡蛎泽泻散证

D.猪苓汤证

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58.患者,男,35岁。四天来上腹部闷胀疼痛,食欲不振,伴恶心,发热,大便通,小便黄如浓茶样,巩膜及皮肤黄染,色鲜明,舌红,舌苔中心黄而干,脉滑数有力。临床最佳辨证当是(D)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小柴胡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栀子柏皮汤证

59.患者,女,15岁。初起发热恶寒,头痛,继而右胁胀满,身黄,目黄,中便黄赤,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小柴胡汤证

60.患者,男,50岁。常于饭后吐出尚未消化的食物及黏液,每逢冬季则频发,寒,四肢欠温,时有巅顶痛,舌淡,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B)

A.理中丸证

B.吴茱英汤证

C.四逆汤证

D.四逆散证

E.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证

61.患者,男,47岁。发热七天,消谷喜饥,健忘,或不大便,或大便反易色黑,舌质暗苔薄黄,脉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C)

A.小柴胡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62.患者,女,42岁。素体较弱,受凉感冒后,出现身热不重,恶风,手足温温发热,口干渴,项强连颈,胁下微胀满,脉弦,临床最佳的治疗选择是(D)A.桂枝加葛根汤 B.五苓散 C.桂枝汤加柴胡

D.小柴胡汤

E.先与桂枝汤,后与小柴胡汤

63.患者,男,35岁。发热恶寒无汗2日,自服复方感冒灵后周身汗出,此后汗不止,觉腹中胀满,遇冷愈甚,小便清长,大便未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乏力。辨证当是(B)

A.桂枝汤证

B.桂枝加大黄汤证

C.桂枝加芍药汤证

D.桂枝加附子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64.患者,男,47岁。素易腹泻,此次来诊因腹部胀满,时有疼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小便如常,大便软,舌淡脉弱。辨证当是(B)

A.挂枝汤证

B.桂枝加芍药汤证

C.理中汤证

D.小建中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65.患者,男,35岁。近日由于外出讲课,饮食失节,昨日开始咽喉疼痛,声音难出,检查咽喉发现咽侧壁略红肿,有白色小溃疡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无异常。辩证当是(A)

A.苦酒汤证

B.甘草汤证

C.桔梗汤证

D.半夏散及汤证

E.猪肤汤证

66.患者,女,43岁。3天前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时作时止,并感觉有气在腹中攻窜,曾服用大黄牡丹皮汤不效,食欲不振,口干口苦,四肢末端冰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重举乏力。辨证当是(A)

A.四逆散证

B.桂枝加芍药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小建中汤

E.小承气汤证

67.患者,男,62岁。3天来呕吐,腹泻,日泻十余次,均为稀水样便,无黏冻样物,无脓血,腹部怕冷,四肢欠温,头顶冰凉感,烦躁,脉沉弦。辨证当是(B)A.黄芩汤证 B.吴茱萸汤证.C.葛根芩连汤证

D.白头翁汤证

E.理中汤证

68.患者,女,40岁。患胃病日久,近来出现食入即吐,口干欲饮,大便溏薄,脉虚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

A.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B.黄连汤证

C.吴茱萸汤证

D.小柴胡汤证

E.理中汤证

69.患者,女,28岁。经前或行经时少腹冷痛已3年,:经量少而色暗有块,痛甚则呕吐,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C)

A.四逆散证

B.当归四逆汤证

C.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D.通脉四逆汤证

E.四逆汤证

B型题

A.太阳蓄水证

B.太阳蓄血证

C.结胸证

D.痞证

E.脏结证

1.症见发热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少腹满,脉浮数等,属(A)

2.症见少腹急结或硬满,如狂或发狂,小便不利,脉沉微或沉结等,属(B)

A.葛根汤

B.麻黄汤

C.桂枝加葛根汤

D.葛根加半夏汤

E.调胃承气汤

3.风寒表实与阳明病合病而下利,治疗宜用(A)

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治疗宜用(A)

A.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有热色,身痒

B.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再发,面红身痒

C.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微有口渴心烦

D.太阳病,发热恶寒,脉浮紧,无汗,烦躁

E.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

5.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表现为(A)

6.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表现为(C)

A.有太阳伤寒证而烦躁

B.有太阳伤寒证而咳喘

C.有太阳伤寒证而口渴

D.有太阳伤寒证而呕吐

E.有太阳伤寒证而下利

7.大青龙汤证是(A)

8. .小青龙汤证是(B)

D型题

1.下列治则中说法正确的有(AB)

A.六经病证的治则,不外祛邪与扶正

B.阳明病为里热实证,有形燥结宜下,无形热盛宜清

C.表里同病,治宜表里同治

D.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治当解表清里并行

E.太阳病邪在肌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只宜开泄腠理,辛温发汗

2.关于表里同病治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E)

A.先表后里

B.先里后表

C.表实先治表

D.表里同治

E.里实先治里

3.太阳病表证不可以见到的脉象有(CE)

A.脉浮紧

B.脉浮缓

C.脉洪大无力

D.脉浮数

E.脉濡数

4.发热恶寒并见,伴身疼痛时,不可能是(DE)

A.麻黄汤证

B.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C.大青龙汤证

D.附子汤证

E.茯苓甘草汤证

5.太阳温病的主症有(AB)

A.发热

B.口渴

C.恶寒

D.身重

E.大汗

6.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主要在于(AB)

A.有无汗出

B.脉象浮缓或浮紧

C.发热与恶寒的侧重不同

D.苔薄白或薄黄

E.口渴与否

7.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的鉴别点主要有(DE)

A.脉浮紧或浮数

B.身疼与咳嗽

C.感邪性质的不同

D.恶寒发热与发热不恶寒

E.不渴与口渴

8.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的变证,不可能见到的症状有(AC)

A.口不渴

B.小便难

C.胸腹发热

D.发黄

E.仅头汗出,齐颈而还

9.太阳伤寒的辨证要点有(AB)

A.发热恶寒

B.无汗

C.四肢疼痛

D.呕逆,下利

E.脉浮数

10.根据原文桂枝场可用于治疗的病证有(BC)

A.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也

B.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C.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D.太阳病,汗出,项背强几几

E.发热,恶寒甚,头痛,汗漏不止,脉浮

11.根据原文,下列属桂枝汤禁例的有(BE)

A.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

B.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C.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D.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E.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x型题

1.《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ACDE)

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

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了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BC)

A.越经传

B.循经传

C.表里传

D.上下传

E.手足传

3.太阳伤寒“脉阴阳俱紧仰之“阴阳”的含义是(AB)

A.沉取与轻取

B.寸关尺三部

C.上焦与下焦

D.阴证与阳证

E.恶寒与发热

4.属于桂枝汤适应证是(ABDE)

A.营卫不和自汗者

B.太阳中风

C.表证无汗

D.峻汗后不差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5.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饮停为患,其区别在(ABCDE)

A.前者病变重点在脾,后者病变重点在肾

B.前者为脾阳虚而水停心下,后者为肾阳虚而水泛全身

C.前者病情轻,后者病情重

D.前者水停中焦,后者水停下焦

E.前者有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后者有心下悸,头眩

6.炙甘草汤的配伍特点有(ABCDE)

A.方中重用甘草补中益气以复脉之本

B.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

C.桂枝、生姜宣阳化阴

D.加酒以振奋阳气,活血通脉

E.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通心阳

7.下列属于结胸证的方证是(ABCD)

A.三物白散证

B.大陷胸汤证

C.大陷胸丸证

D.小陷胸汤证

E.大柴胡汤证

8.脉浮而紧可见于(AB)

A.太阳伤寒证

B.阳明热实证

C.阳明中风证

D.少阴热化证

E.少阳经热证

9.大承气汤证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机理是(ABCD)

A.邪热深伏

B.燥热亢盛

C.阴津欲竭

D.肾液受耗

E.肝阳上亢

10太阴病兼变证包括(ACD)

A.太阴兼表证

B.太阴兼呕吐证

C.太阴兼腹痛证

D.寒湿发黄证

E.湿热发黄证

11.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CD)

A.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B.病转阳明

C.脾阳来复

D.腐秽自行排出

E.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12.据原文,附子汤证中有(ABCD)

A.手足寒

B.身体痛

C.背恶寒

D.口中和

E.下利清谷

13.手面色赤(或热色)症的汤证是(ABD)

A.白通汤证

B.通脉四逆汤证

C.四逆汤证

D.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E.四逆散证

14.吴茱萸汤证可见(ABCDE)

A.食谷欲呕

B.烦躁欲死

C.手足逆冷

D.干呕,吐涎

E.下利

15.少阴病死候包括(BDE)

A.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B.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

C.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

D.六七日,息高者

E.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寐者

16.吴茱英汤可用于(ACD)

A.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B.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

C.胃气虚寒,食谷欲

D.干呕,吐涎沫,头痛

E.下利,饥不能食,食入即吐

17.可见到下利的方证有(ABCDE)

A.通脉四逆汤证

B.吴茱英汤证

C.麻黄升麻汤证

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E.小承气汤证

二、名词解释

1.伤寒

2.直中

3.并病

4.除中

5.项背强几几

6.目瞑

7.清便欲自可8.结胸9.藏结

10.干噫食臭11.哕12.胃家实

13.循衣摸床14.固瘕15.消谷喜饥

16.阳微阴涩而长17.胃气弱,易动

18.但欲寐19.心中疼热

名词解释答案:

1.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3.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4.证候名。中,此指胃气。除,为消除、去除之义。除中,即胃气。

5.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6.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7.清同圊,厕所之古名,此处作动词用。欲,同尚字。自可,如常之意。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8.证候名。指有形痰水结于胸膈,以胸脘部硬满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9.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10.噫同嗳,干噫食臭即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

11.即呃逆。

12.是对阳明热证、实证病机的高度概括,即津伤燥化,阳明热实。

13.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14.指胃中虚寒,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大便初头硬,后溏薄,且日久不愈。

15.消谷,消化谷物。喜饥,容易饥饿。指消化功能亢进而容易饥饿。

16.指脉象,阳指浮取,阴指沉取。意指脉象由浮取微、沉取涩而转变为脉长。

17.指脾胃虚弱,容易被损伤。

18.精神萎靡,似睡非睡的状态。

19.自觉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

三、简答题

1.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证和病机是什么?

2.简述猪苓汤的配伍特点和功用。

3.简述三阳病的不同热型。

4.太阴腹痛证当用“大黄、芍药”时,为何要“减之”?

5.太阴病脾阳来复,病情向愈之兆是什么?

6.通脉四逆汤证的辨证要点、病机、治法是什么?

简答题答案:

1.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证是:发热,大汗出,舌上燥王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脉洪大。病机是:邪热炽盛,津气两伤。

2.猪苓汤具有清热利水养阴的功效。方中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加阿胶、滑石养阴清热利水,以利水见长而兼顾清热养阴,使利水而不伤阴,清热养阴而不碍利水。

3.少阳病的主要热型是寒热往来先后出现。太阳病主要热型是发热恶寒同时并见。阳明病的主要热型是发热,不恶寒,甚至反恶热。

4.芍药、大黄性寒而偏破泄,脾胃气虚的患者应当慎用,因太阴病本脾胃阳虚,用芍药、大黄不慎,则恐伤脾胃,导致下利,故宜减之。

5.太阴病出现烦扰不安,继而下利日十余行,而手足自温者,即为脾阳来复,病情向愈之兆。

6.通脉四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其病机为阴寒虑内盛,格阳于外。其治法为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选择题答案:

A型题

1.B

2.C

3.B

4.D

5.E

6.A

7.B

8.C

9.D 10.B 11.C 12.A 13.D 14.B 15.D 16.A

17.D 18.B 19.B 20.C 21.E 22.D 23.D 24.C

25.B 26.D 27.A 28.B 29.C 30.E 31.E 32.B

33.A 34.D 35.B 36.B 37.D 38.B 39.D 40.B

41.A 42.D 43.A 44.C 45.B 46.C 47.C 48.A

49.A 50.C 51.D 52.B 53.A 54.B 55.A 56.E

57.D 58.D 59.A 60.B 61.C 62.D 63.B 64.B

65.A 66.A 67.B 68.A 69.C

B型题

1.A

2.B

3.A

4.A

5.A

6.C

7.A

8.B

D型题

1.AB

2.CE

3.CE

4.DE

5.AB

6.AB

7.DE

8.AC 9.AB 10.BC 11.BE

X型题

1.ACDE

2.ABC

3.AB

4.ABDE

5.ABCDE

6.ABCDE

7.ABCD

8.AB

9.ABCD 10.ACD

11.CD 12.ABCD 13.ABD 14.ABCDE 15.BDE

16.ACD 17.ABCDE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理

总论 1、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作者:张机,字仲景 共有:十卷,二十二篇,一百一十二方 2、首次整理;魏晋王叔和 首次校正:宋朝林亿 首次注解:宋金成无己 通行本: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 3、“伤寒”的涵义: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 发的疾病。 4、直中:是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发病于三阴。 合病:凡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合病”。 并病:若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又起,有先后之分者,称为“并病”。 两感:有表里关系的阴阳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少阴两感。 太阳病篇 病邪:寒邪 八纲:表、实、寒——阳证 病位:在表 主症: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受邪 【纲要】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7) 1、风温: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不同。 直视:双目前视,眼球转动不灵。 再经:第二经。 【中风表虚证】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2、桂枝汤煎服法: ①微火煮;②啜热稀粥;③温覆;④发汗适度;⑤根据病情用药;⑥禁忌。 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凤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针药并用)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灵活运用) 4、桂枝汤类方 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桂枝汤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加葛根汤+项背强几几+葛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之微喘+厚朴、杏仁 桂枝加附子汤遂漏不止+附子 桂枝去芍药汤脉促胸满-芍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选读重点打印版

《伤寒学》重点 总论 题型:名词解释 1.伤寒: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P4 2.中风: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表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不同。P13 3.直中:是指太阳抗邪无力,疾病不出现太阳、少阳、阳明的证候,直接表现为三阴病证的一种发病方式。产生直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正气内虚,抗邪无力使然。P5 4.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P5 5.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的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P5 第一章.太阳病辨证论治 题型.名词解释 1.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P18 2.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p23 3.喘家:素患喘疾的人p24 4.淋家:淋,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之症。淋家,指久患淋证之人。p32 5.筋惕肉瞤:惕、瞤义近,皆指抽动。即筋肉不自主的跳动。p37 6.消渴:非病名,指口渴而饮水不解的症状p46 7.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而致口渴引饮,引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症的表现。P46 8.热结膀胱:膀胱在此代指下焦部位。热结膀胱,指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部位。P49 9.坏病:也称变证。即治坏的病,指因误治而致原始证候发生反常变化,证候错综复杂,已不属太阳病范畴的病证。P53 10.虚烦:虚,是与有形之实邪相对而言;烦,心烦。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P59 11.奔豚:证候名。豚即猪。奔豚即以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之证,该证时发时止,发时痛苦异常。P68 12.蒸蒸而振:蒸蒸,这里指正气由内向外之势。振,指周身振动,即战汗的具体表现。P92 题型.简答论述 1.桂枝加葛根汤证 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方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P23 2.葛根汤证 病机:风寒之邪束表,太阳经输不利。 主症:恶寒(风),发热,头痛,无汗,项背拘急不舒,脉浮紧。 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筋。方用葛根汤。(桂枝汤减轻桂芍用量+葛根、麻黄)P35 3.桃核承气汤证 病机:血热互结于下焦 主症: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以午后或夜间为甚,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沉涩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 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 3、桂枝新加汤证得身痛,其病机就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 4、桂枝人参汤方得组成就是( )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 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 6、生姜泻心汤证得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 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 8、桂枝去芍药汤证得脉象就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得适应症就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 10、头汗出得病机就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 2、用蜜得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 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 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 ,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 ,表里不解者, 主之。 5、“厥阴之为病,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6、小柴胡汤得运用原则就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就是指。其治则就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主之。” 1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主之。 1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用方。 1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主之。” 14、“凡厥者, 便为厥,厥者, 就是也。” 15、“阳明病,若能食,名;不能食,名。“ 16、大黄黄连泻心汤得煎服法就是。 17、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人尿得作用就是。 18、栀子豉汤证得病机就是。 19、论中以清酒加水煮取药物得就是与两方。 20、大柴胡汤证得病机就是。 21、桃核承气汤中大黄得作用就是: 。 22、黄连汤中桂枝得作用就是。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A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治宜:C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 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10.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D A.脉浮滑 B.舌上燥而渴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D.日晡所小有潮热: 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 A.温经扶阳 B.扶阳益阴 C.回阳益阴 D.助阳解表 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 A.胸中有寒饮 B.胸膈有寒痰 C.胸膈有痰饮 D.胸受寒邪 13.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B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仅供参考~ 作者:占卜先生) 简答题 1.简述六经病各自的治法及代表方剂: 太阳病解肌发汗,用麻黄汤或桂枝汤;阳明病清热泻下,用白虎汤或承气汤;少阳病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太阴病温中散寒,用理中丸;少阴病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厥阴病清上温下,用乌梅丸。 2.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 太阳病提纲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与表,气血浮胜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3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辨别要点是什么?简述病机: 鉴别要点在于汗出和无汗,脉浮紧和浮缓。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无汗与脉浮紧。 4桂枝汤正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 桂枝汤证出现的“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属于药汗。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以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5“荣弱卫强”的涵义是什么?: 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胜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6“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机制是什么?

伤寒论选读必背条温与相关方

伤寒杂病论

伤寒·太阳病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 紧者,名为伤寒。(3)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 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主症:汗出、发热、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风寒外袭,卫阳浮盛以抗邪,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营卫失调。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 6.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 须识此,勿令误也。(16下) 7.太阳病,发汗隧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 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主症:恶风发热、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治法:扶阳解表。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附子 8.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 黄汤主之。(35)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周身疼痛、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 治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9.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主症:恶寒(风)、发热、头痛、无汗、四肢拘急不舒、脉浮紧等。 病机:风寒之邪束表,太阳经输不利。 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 10.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主症: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下利或呕逆,舌苔白、脉浮或脉紧。 病机:风寒束表,内犯阳明。 治法:发汗解表,升清止利或降逆止呕。 组成:葛根、麻黄、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半夏、大枣。 1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 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悌肉瞤,此为逆也。(38) 12.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 之。(39) 主症:恶寒、发热、身重(或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或浮缓)等。 病机:风寒外束,兼阳郁内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试题

17.附子汤证中身体痛、骨节痛的机理是:[ ] A 阳虚阴盛,水寒不化,凝滞筋骨 B 寒邪外束,营阴郁滞,气血不通 C 素有久寒,气血不足,筋骨失养 D 阳虚阴盛,寒水泛滥,水渍四肢 E 风寒内侵,阳虚不温,四肢失养 18.黄连阿胶汤的作用是:[ ] A 辛凉清热 B 清宣郁热 C 育阴清热 D 清热生津 E 和解泄热 19.厥阴病提纲的病机是:[ ] A 正伤邪陷,寒热错杂 B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C 阴阳胜复,寒热错杂 D 正伤邪陷,表邪未解,上热下寒 E 上热下寒,寒热格拒 20.干姜芩连人参汤证的“寒格”是指:[ ] A 脾胃虚寒而吐利 B 寒水内停而吐利 C 上热与下寒相拒而吐利 D 肝寒气逆而吐利 E 脾肾虚寒 而吐利 21.下列何方证,不属于寒热错杂?[ ] A 麻黄升麻汤证 B 乌梅丸证 C 黄连汤证 D 小青龙汤证 E 大青龙汤证 22.以下除哪一汤证以外,均属水饮为患?[ ] A 竹叶石膏汤证 B 牡蛎泽泻散证 C 小青龙汤证 D 茯苓甘草汤证 E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23.下列何方证不属上热下寒证:[ ] A 附子泻心汤证 B 乌梅丸证 C 麻黄升麻汤证 D 栀子干姜汤证 E 干姜芩连人参汤证 24.《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 ] A 春秋时期 B 西汉末年 C 战国时期 D 东汉末年 E 晋代 25.关于《伤寒论》一书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较为确当:[ ] A 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 B 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 C 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D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兼述杂病 E 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26.太阳病的头痛特点是:[ ] A 头顶胀痛 B 头项强痛 C 前额刺痛 D 两侧头痛 E 头痛如裹 27.病人主诉“气喘”,可辨为小青龙汤证的依据是:[ ] A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 B 发热,无汗,头痛,恶寒,烦躁 C 发热,恶寒,汗出,头痛 D 汗出而喘,无大热,脉数 E 发热,头痛,无汗,恶寒,咳嗽,呕逆 28.“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治宜:[ ] A 桂枝人参汤 B 桂枝加芍药汤 C 葛根汤D 葛根黄芩黄连汤E 生姜泻心汤 29.关于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的症状鉴别要点,下列答案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一在气分,一在血分 B 一在膀胱,一在少腹 C 一无热邪,一有热邪 D 小便利与不利,神志正常与否 E 是否有“下血”症状 30.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小结胸证的鉴别要点:[ ] A 前者为水热互结;后者为痰热互结 B 前者疼痛按之石硬;后者按之疼痛,未至石硬 C 前者舌苔黄滑;后者舌苔白滑 D 前者病位从心下至少腹;后者正在心下 E 前者脉沉紧;后者脉浮滑 B型题(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用。 A 表邪内迫,大肠传导失职 B 表邪化热入里,内迫肠道 C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下渗大肠 D 营卫不和,脾虚水停 E 脾阳虚弱,寒湿内阻 31.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病机是:[ ] 32.葛根汤证的病机是:[ ] 33.理中丸证的病机是:[ ] A 温通心阳 B 温通心阳,镇惊安神 C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D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E 温通心阳,潜镇安神

伤寒论重点整理(精.选)

《伤寒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题型:名词解释 1.直中:是指太阳抗邪无力,疾病不出现太阳、少阳、阳明的证候,直接表现为三阴 病症的一种发病方式。产生直中的原因主要是正气内虚,抗邪无力使然。 2.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 3.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的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 题型:选择填空 1.《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名机,出生于东汉末年,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3.现今《伤寒杂病论》版本有两种:一是宋本,即林亿校正版本,但宋本现已无保存, 现存者只有明代赵开美复刻本,简称赵本;一是南宋成无几注解本,称为“成注本”。 4.第一个逐条注解《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是成无几。 5.《伤寒论》的体系特点:详于寒略于温。 6.《伤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论中所载113方(缺一方), 被誉为“方书之祖”。 7.《伤寒杂病论》中合方有: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少 阳兼表证用药)等等。 8.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伤寒有五,有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 病。”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 题型.名词解释 1、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即头痛项强之意。 2、时瘛疭:瘛,指收缩;疭,松弛之意。时瘛疭,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3、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 4、周时:一昼夜,即24小时。 5、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6、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漏,渗泄不止。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 题分10 10 10 20 30 10 10 100 得分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胃中干 2.须臾 3.劳复 4.口中和 5.协热而利 6.日晡所 7.心下支结 8.脾约 9.并病 10.坏病 得分阅卷人 二、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太阳之为病,,。(1) 2.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3. 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 6)

5. 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 已,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6. 伤寒,,,炙甘草汤主之。(177) 7.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身无汗,剂颈而还,, 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8. 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9. 少阴之为病,,。(281) 10. 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得分阅卷人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 四、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 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中医经典选读 重点点拨

伤寒 明确目的――临床(难解的字、词、句不下过多功夫) 1.方法I级条文应三会(背、释、用)如“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 176 注意前后条文联系与无字处今夫热病者伤寒之类也 广――外感热病之总称 伤寒伤寒有五:有伤寒……。 狭――感寒即发的外感病 ①论广义伤寒(中风、伤寒、温病) 伤寒论 重点狭义 发汗――麻黄汤 ②解表、发汗、解肌、解外―祛外邪解表证解肌―桂枝汤 2.部分名词解外―有时指柴胡汤 ③和――无病之意(胃气和、卫气不和) ④和之――用小剂量药物促使调和 ⑤主之――有此症必用此方 ⑥宜与等――斟酌之意 ⑦合病――两经以上同时发病 ⑧并病――经未尽又出现另一经症状 ⑨直中――不经三阳直犯三阴(太阴、少阴) 太阳病 病因――风寒 病位――表 主症――原文1 足太阳伤寒 太阳主外,为外感初期经证治――辛温发汗手太阳分类中风

蓄水行水 腑证治活血 蓄血 兼证、变证、类似证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纲要 主症――头痛连项(项强),恶寒(发热),脉浮 原文1 病机――风寒外束,经脉不利 1.背及头痛项强 注2.应与3、35条合参(应有发热) 3.别三阳经头痛 4.凡称“太阳病”当有原1症 二、太阳病分类(伤寒、中风、温病) 主症――发热恶风(寒),出汗、脉浮缓(加原1症)原文2 (中风提纲)病机――风寒外束(偏风)营卫不和 1.恶风、恶寒的特点 证名(伤风之意为太阳病一证型) 2.中风 注病名(为内科杂病) 3.脉缓――松弛和缓与紧脉相对 4.感冒、伤寒、中风、伤风 5.表虚与表实 (非内伤之表虚) 主症: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呕吐,无汗)脉浮紧原文3――伤寒提纲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郁阻 浮沉言 1.脉阴阳俱紧可从 寸尺言 注2.本证当有无汗

内经与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内经与伤寒论》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2、《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3、《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4、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5、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 E、天人合一,五脏一

体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 B、元气论 C、黄老学 D、形气论 E、阴阳论 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A、春三月 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E、四时 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 A、寒变 B、痎疟 C 飧泄D、痿厥E、洞泄 10、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 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 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 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 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 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湿邪 D、燥邪 E、劳作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悲 D、恐 E、劳作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1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 一、单选题 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A.麻黄汤 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A.桃花汤 B.猪苓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吴茱萸汤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 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 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7、“虚烦”的含义是()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D.虚热扰心致烦 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 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 C.邪热结滞于胃 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

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 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 11、"“麻沸汤”是指() A.麻醉用的汤剂 B.煮沸的水 C.麻黄煮沸去上沫 D.即麻黄汤 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伤寒论1#精选、

《伤寒论》测试题一2015.06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东汉末年 2、《伤寒论》中变证的概念是() A.实证突然转为虚 B.热证突然转为寒证 C寒证突然变为D病情发生性质变化,超越六经范围 3、并病的涵义是() A.两经病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C.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兼有其他证候 4、治疗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应首选()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麻黄附子细辛汤 5、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 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 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 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 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6、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桂枝汤的适应征() A.汗出恶风 B.头痛发热 C.咳嗽痰黄 D.鼻鸣干呕 7、桂枝汤服法中指出,服药后,“啜热稀粥”,其意在() A.助药力以发汗,以散风寒之邪 B.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阴液 C.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阳气 D.补脾气以助运化 8、桂枝去芍药汤证中“脉促胸滿”的机理是() A.误下邪陷,与水气相结于上焦B.误下邪陷,痰热阻于胸中 C.邪陷胸中,正气欲抗邪外出之势D.邪陷胸中,胸阳被遏,郁而不伸 9、麻黄汤证的病机是() 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C.风寒袭表,邪入经输,经气不利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 10、小青龙汤用于() A.外感风寒,内有气滞 B.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C.外感风寒内有里热 D.素有痰热又感风寒 11、哪项不是大青龙汤证的表现()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金匮要略》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伤寒论试题库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岀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岀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首首首D. 397首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而哪项是正确的: A?全而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而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而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而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A.王叔和 B.成无己C ?张机D.林亿E ?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经 (二)X型题 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 A.《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汤液经》E ?《甲乙经》 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而: 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制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宦了基础。 3.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 A.正气的盛衰 B.发病的季节 C.邪气的轻重 D.治疗的当否 E.感邪的性质 4.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而: 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而的总的概括 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 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 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 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