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

结构是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系统元素的组织形式、结合方式或排列组合。食物结构所涉及的是食物系统,是食物要素及其排列组合方式。

结构是对系统整体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与中国古代的“方”的概念相当。中医学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方,既是中医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集中体现,又是食物配伍和药物配伍的依据。《黄帝内经》基于对食物种类和食性的认识,提出了两种食物结构模型,一种是根据食物的谷、菜、畜、果种类,按养、充、益、助组合方式而形成的食物结构,可简称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二是根据食物的寒、热、温、凉和辛、酸、甘、苦、咸的食性,按君、臣、佐、使的组合方式而形成的食物结构,可简称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这两种食物结构,在不同层次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选择标准,是经过两千多年实践证明的合理食物结构,对中国人的饮食生活及周边国家人民的饮食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所谓中国式食物结构,其核心是指这两式食物结构。《黄帝内经》关于饮食生活的论述,涉及天、地、人三因素,并按五行结构分析了五时、五方、五态,也是合理搭配食物的一个依据,由此推论出态方时式食物结构,主要作为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的参考。

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在于建立对象系统的合理结构,使外部世界中的相关因素具有相对稳定的结合方式或排列顺序,从而产生人类所需要的功能。饮食养生理论,实质上是研究食物的选择标准,而食物结构是食物选择标准的综合体现。人类需要多种多样的食物,不同的食物各有各的营养优势,如何选择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搭配膳食,存在合理与否的问题。建立合理的食物结构模型,是饮食养生的最高理论形态。

一、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

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是养充益助组合方式的食物结构的完整表述。这五句话是不可分割的,前四句话是对食物结构中食物构成的描述,包括对象系统描述、构成要素描述、构成要素组合方式描述,通过这些描述,勾画出食物结构的外部情形,展现一种直观的结构模型。后一句话是对食物结构整体功能的界定,这是食物结构的实质,是灵魂。

外在与内在的有机统一,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没有功能设计的结构设计是没有意义的,食物构成是结构功能的保障。

养充益助组合方式的食物结构设计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其设计思想进行了完整地说明。《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在这段说明中,关于“毒药攻邪”,《黄帝内经》在其它地方进行了详细分析,食物药物都具有毒性,可以消除外感邪气和内生邪气,其毒性是可以利用的,这就是“以毒攻毒”原理,它是设计食物结构的基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食物结构的完整设计图,包括外观设计和功能设计,气味和就是五味调和,后面紧接着对此有了说明,五味调和的直接目标是补精益气,所设计的食物结构,只有发挥五味调和的整体功能,才能达到补精益气的目标。“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是对五味的本质、五味调和功能及目标的进一步说明,五味调和是综合各味之所利,发挥散、收、缓、坚、软的积极生理功能;四时所宜、五脏所宜、病所宜,其核心是五脏所宜,是对补精益气目标的延伸。《黄帝内经》关于食物结构的设计思想,贯穿于全部著作之中,在多处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说明。《素问?生气通天论》在详细分析五味不和的严重后果之后,结论性地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长有天命,是五味调和的最高目标。综合来说,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基本模型设计;以五味调和为功能设计,要求发挥散、收、缓、坚、软的整体功能。这个食物结构要达到的目标是补精益气、五脏所宜、长有天命,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目标体系。

1、食物结构的对象系统

食物结构的研究对象是食物,纳入食物范畴的是五谷、五菜、五畜、五果。五谷是具有甘、酸、咸、苦、辛五味属性的谷物,包括淀粉植物的种子、蛋白质植物的种子、油脂植物的种子;五菜是具有甘、酸、咸、苦、辛五味属性的蔬菜,包括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瓜类、茄类、藻类、菌类、蕨类;五畜是具有甘、酸、咸、苦、辛五味属性的动物性食物,包括水产类、家畜类、虫蛹类、家禽类及蛋类、乳类;五果是具有甘、酸、咸、苦、辛五味属性的果类食物,包括坚果、浆果、核果、柑果、梨果、无子果实。这个食物范畴的特点是品种多样化,为食物结构合理化准备了充分的食物原料,是五味调和的物质基础。品种多样的饮食思想,使中华民族扩展了食物资源的范围,形成了庞大的食物群。

2、食物结构的构成要素

在食物范畴中,谷、菜、畜、果是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在食物来源上,包括了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在植物性食物中,包括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种子、根、茎、叶、花、果实和木本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涵盖了动物和植物的各个器官,包括可食的各种类型的食物,从总体上确定中国人是杂食者,不是单一的素食者和食草者,也不是单一的食肉者。这四大要素在满足人体需要上,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关于人体所需物质的认识,人的生命存续及健康,需要精气及营气和卫气,并保障营卫运行的通畅,谷、畜主要是提供精气物质并运化为营气和卫气,菜、果主要是通调营卫,谷、菜、畜、果能够满足人体的全部物质需要。按照化学原理关于人体所需物质的认识,人体所需物质分为宏量营养素、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谷、畜主要是提供宏量营养素和常量营养素,菜、果主要是提供微量营养素,谷、菜、畜、果也能够满足人体的全部物质需要。因此,四大要素在食物供与需两方面,都是种类齐全,不存在缺项。《素问·五常政大论》强调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要求食物种类齐全,要素性食物缺一不可。

3、食物结构中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

在中国式食物结构中,谷、菜、畜、果四大食物要素,根据人体的需要,按照谷养、菜充、畜益、果助的排列顺序进行组合。

谷养:五谷是经过挑选的草本植物的种子,包括淀粉植物的种子、蛋白质植物的种子、油脂植物的种子,是人类的基础食物,五谷精气化生血、津、液等基础物质,养五脏六腑乃至人的形体与精神;五谷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钙、磷、钾、钠、镁等基础营养素,维持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因此,五谷是基础性物质,用以满足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需要,排列食物首位,中国人视为主食,要保证基本的供应量。

菜充:五菜主要是五谷的补充,五菜化生通调营卫的物质,保持升降出入的气机通利;五菜提供微量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维护人体健康。因此,五菜是通利性物质,用以疏通壅滞从而满足人体健康需要,排列第二,中国人视为副食之首,对每一种食物的需要量不大,但品种不可太少,尤其是要具有广泛性特点。

谷养和菜充,基本上能够满足人的生命活动及健康的要求,有的人由于经济条件和宗教信仰等原因,就是靠这两种食物而生活,其中也有长寿者。但是,仅靠这两种食物有营养不足的可能性,一般不能承受繁重的体力活动。

畜益:五畜的肉食是由植物性食物转化而来,肉食的营养素密度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是高能量食物,其化生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强于五谷;肉食是优质蛋白和高热能脂肪的来源,矿物质和维生素也比较全面。食用五畜,其利在于可提高精气或说宏量、常量营养素的质量,其弊在

于有营养过剩的风险。因此,五畜是强化性食物,用以增进人的体质,但用量不能太高,需要人为地控制,其食用量和作用一般低于五菜,排列第三,中国人视为高档副食,但具体食用五畜的多少,要根据个体的生理阶段、体力活动强度等因素而综合权衡,关键要适度。

果助:五果分为种子和果实,种子与五谷的主要营养成分基本相同,营养素含量一般高于五谷;果实与五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基本相同,营养素含量一般低于五菜。因此,五果是辅助性食物,作为种子类食物是五谷的辅助品,作为果实类食物是五菜的辅助品,作为零食是正餐的辅助品,作为生食是熟食的辅助品,中国人视为闲食,排列末位,以少而精为原则,关键在食物选择、用量、食法上,与五谷、五菜、五畜保持差异性。

根据五谷、五菜、五畜、五果对人体的不同作用,分别用养、充、益、助定位,形成了谷养、菜充、畜益、果助的排列顺序,主食、副食、闲食是大众化的排列顺序,这两种排列顺序的共同点是,按食物对人体作用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食物对人体作用的重要程度体现在食物的比重上,重要程度高所占比重大,要多吃;重要程度低所占比重小,则要少吃。因此,养、充、益、助也成为食物比重的一种表述,其基本精神是比重适当,这种表述是原则性的,不一定精确,但有广泛的适用性,根据实用的需要,也可进行定量分析,使之精确化。

4、食物结构的功能

食物的本质是具有辛、酸、甘、苦、咸五味属性,在人体中发挥着散、收、缓、坚、软的生理功能。五味的生理功能有积极的一面,能够提供足够的精气物质和通调营卫物质,精气与元气共同运化为营气和卫气,且营卫循行正常,就能滋润五脏及形体,消除内生病变和抵御外来侵蚀,减少疾病,这就是五味之所利。五味长期发挥这样的积极作用,就能保障人的健康长寿。五味的生理功能也有消极的一面,味过酸伤脾,味过咸伤心,味过甘伤肾,味过苦伤胃,味过辛伤肺,这就是五味之所伤。五脏伤,则身体伤,健康不保,其寿则夭。食物结构设计,是追求发挥五味的积极作用,防止过与不及两种倾向。所以,食物结构的实质是五味调和,营养充足且不伤其正,综合各味之所利,发挥散、收、缓、坚、软的积极生理功能,调理气机,以平为期,维护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如果没有确定的功能标准,食物结构可以设计出无数的模型。以五味调和为内在的功能性标准,食物结构趋向唯一,要求寻找最优设计,而优化要素性食物的组合方式是核心问题。谷养、菜充、畜益、果助的排列组合,是目前为止所认识到的最优设计,这个设计是以食性强度的认识为依据的。

食物药物都具有辛、酸、甘、苦、咸五味属性,都发挥着散、收、缓、坚、软的生理功能,但性味强度和作用力度是不同的。古人把衡量性味强度的标准称为毒性,在充分研究毒性的基础

上,制定了用药和用膳的规则。《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用大毒的药物治病,见到六分效果,就不能再用了,以此类推,用无毒的药物治病,见到九分效果,就可以停用。这一规则说明毒性大的要少用,毒性小的可多用。食物的性味强度和作用力度五果强于五菜,五菜强于五谷,五畜强于五谷,谷养、菜充、畜益、果助的排列顺序,是符合这一规则的,或者说,是这一规则的产物。

5、同类食物互换

同类食物互换,是指以谷换谷、以菜换菜、以畜换畜、以果换果等。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主要是根据食物的谷、菜、畜、果种类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类中都有许多具体品种,虽然每一品种的食物与另一种不完全相同,但同类食物养生功能大致相近,在饮食中同类食物互换,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可以演化出许多具体的食物组合,且具有相近的养生功能。人们从食物中不仅获取营养,也有满足口味享受的需要,把营养与美味结合起来,实行同类食物互换,可以使饮食丰富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