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1

污染物在多介质多界面环境中的传输

?地球环境: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和生物圈

?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过程研究主要方面:

水/气界面的物质传输

土壤/大气界面的物质传输

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

生物圈和各圈层之间的传输

多介质环境中,用“逸度”来定义物质从某一相逸出的倾向

污染物在多介质多界面环境中的传输

?重金属元素

?有机污染物

1 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其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相反,转化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重金属元素在环境污染领域中的概念与范围不很严格。一般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Hg、Cd、Pb、Cr、Zn、Cu、Co、Ni、Sn、Ba、Sb 等,从毒性这一角度通常把As、Be、Li、Se、B、Al等也包括在内。目前,最引人们注意的是Hg、As、Cd、Pb、Cr等。

?来源:自然浓度低;工业排放大(乙醛、氯碱工业、冶炼等)

?性质:零价态、有机(甲基)化、易挥发。一般有机汞的挥发性大于无机汞,有机汞中又以甲基汞和苯基汞最大。无机汞中以碘化汞最大,硫化汞最小。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Hg是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有:总Hg:0.05 mg/L

烷基Hg:不得检出

?分布与迁移:

单质Hg能存在大气中

在土壤中由于假单胞细茵属的某种菌种可以将Hg(Ⅱ)还原为Hg(0),被认为是汞从土壤中挥

发的基础。

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剧毒的甲基汞,并不断释放到水体中,甲基汞亲脂性强,

易被水生生物吸收,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最

终危害人类

?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

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

HgCl

成的。CH

3

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金属污染重大事件

?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甲基钴氨素是金属甲基化过程中甲基基团的重要生物来源。

在好氧条件,主要生成一甲基汞,它为水溶性物质,易进入食物链;

在厌氧条件,主要生成二甲基汞,它难溶于水,易挥发进入大气,但易光解成甲烷、乙烷和Hg;

弱酸水体中二甲基汞可转换成一甲基汞

在烷基汞中,只有甲基汞、乙基汞、丙基汞为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它们存在形态主要是烷基汞氯化物,其次是溴化物和碘化物,可以CH

HgX表示

3

?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甲基汞可被假单胞菌属的某些细菌降解

CH3Hg+ + 2H→Hg + CH4 + H+

也可将Hg2+还原为Hg

HgCl2 + 2H→Hg + 2HCl 生物成矿问题!

厌氧

汞循环的可能途径

打个喷嚏都会骨折的镉病:镉对人体的危害是潜在的,它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当人们食用了被镉污染的食物或水后,镉便会潜入人体,并在肝脏、肾脏和骨骼中一点点沉淀下来,当人体中镉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骨痛病。骨痛病发作时,哪怕是一点儿轻微的动作,如咳嗽或打喷嚏,都会使病人的骨骼折断甚至弯曲变形,就连一呼一吸,也会使病人痛苦不堪,有些人就是因为无法忍受病痛折磨而自杀身亡的。

关于镉的污染问题:

镉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具有质软、耐磨、耐腐蚀的特性。

在自然界中存在含镉的矿石,因此,环境中存在镉的自然污染源。

污染途径:

水污染

含镉的烟尘向外扩散:如含镉的烟尘降落到牧场

上,会让牛羊中毒,人再通过饮用中毒的牛

奶或食用中毒的牛羊肉而传染上“镉”病。

一般用的Ni-Cd电池,请妥善保管!

Cr的危害:

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毒性:Cr(III) < Cr(VI)

六价铬比三价危害性大,危害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Cr的污染来源:

电镀

皮革

染料和金属酸洗

?从环境和毒理学的观点看,As、Se、Be和V将会变得日趋重要

?由于地球化学的原因也使某些土壤及地下水中砷的含量偏高,如我国内蒙古包头及湘南、湘中的一些地区

?环境中砷污染(人为来源)主要来自以砷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农药。杀虫剂(除莠剂)甲胂酸、二甲次胂酸

?迁移转化:

水生生物能很好富集水体中的无机和有机砷

毒性:As(Ⅴ) < As(Ⅲ),无机砷> 有机砷

水体中的无机砷被环境中的厌氧细菌还原而产生甲基化,形成有机砷化合物

砷的生物有机化过程,可认为是自然界的解毒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三大公害事件: 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污染事件(20万人中毒,3000人死亡)

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爆炸,大量有毒化合物流人莱茵河的污染事件(50万尾鱼死亡,4000

万人饮水影响)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爆炸事件(300万人受核辐照,4000人死亡)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四个特性:

在环境中持久存在;

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影响;

长距离迁移;

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的生物造成有毒或有害效应。

九种有机氯杀虫杀菌剂

有机氯杀虫(菌)剂是上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含氯有机化合物。它们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残效期长,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造成土壤、水域和空气广泛污染。有机氯杀虫剂在人和动物体内也有积蓄,有的种类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甚至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1、灭蚁灵属慢性胃毒杀虫剂,对防治蚂蚁、白蚁有特效,施药后靠昆虫群体自然传播,15天之后见效,对人有致癌作用。据了解,目前仍有一些单位及个人,以盈利为目的,大量生产、使用、贮存并用以加工、生产、出售灭蚁产品及卫生药剂。读者购买和使用此类产品时要多留一个心眼儿。

2、滴滴涕(DDT)广谱、高残留杀虫剂,自1939年发明以来,对消灭农林卫生害虫发挥了很大作用,曾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由于它脂溶性强,故易积蓄在动物脂肪内,分解代谢极其缓慢。当其在人体内积蓄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甲状腺等,直至人死亡。

3、毒杀芬(氯化莰)广谱、高残留杀虫剂,毒性比滴滴涕大4倍,能引起甲状腺肿瘤及癌症。

4、氯丹兼备触杀、胃毒及熏蒸性能,主要用于建筑物白蚁预防,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损害。尽管我国已禁止对它的生产,但仍有人使用和贮存。

5、七氯具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害虫,对人体免疫及生殖系统有损害,同时有致癌作用。

6、狄氏剂广谱、高残留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害虫、白蚁、蚂蚁等。虽然1997年我国已停止对它的生产,但仍有人使用和贮存。

7、异狄氏剂曾用于控制玉米、稻谷、棉花、甘蔗等农作物害虫及鼠类,对人有致癌作用。

8、艾氏剂曾用于防治仓库、农林害虫及白蚁等,对人有致癌作用。

9、六氯(代)苯杀菌剂,常用于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对人免疫及生殖系统有损害。

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Poly 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是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于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

?按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取代的位置和数目不同,从理论上计算,一氯化物应有3个异构体,二氯化物应有12个异构体,三氯化物有21个异构体等。PCBs的全部异构体有209个。目前已鉴定出102个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520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用 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

环境化学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复习知识点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PHA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3.无机砷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4.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5.Hg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钴胺素把甲级负离子传递给Hg2+(CH3Hg+),本身变为水合钴胺素,后者再经过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胺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甲基正离子转于五配位谷氨酸,完成甲基谷氨酸的再生,使Hg的甲基化继续进行。 6.下列砷化物中,无毒性的是(CH3)3AsCH2COO-。 7.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六氯联苯。 8.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 9.能对人类、畜禽、鱼类或其他生物体显示体内毒性的那些环境污染物叫做环境毒物。 10.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ED50)或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即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要的毒物的剂量或浓度。 11.半致死量(浓度):指经口喂食受试动物, 当喂量不大于50 mg/kg (体重), 而食后48小时内有半数死亡时,则该试物为毒物。 12.存在于水体中的环境毒物:重金属、有机农药、多氯联苯、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酚、醛、放射性元素等。 13.存在于土壤中: 重金属、有机农药、表面活性剂、化肥等其他有机污染物。 14.物理性环境毒物:存在于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和电磁波的致电离辐射, 也称物理毒性因。 15.某一毒物在有机体某个部位蓄积的能力或是有机体的代谢转化以至排出体外的能力,可用生物半衰期来衡量。 16.有毒重金属:非人体必需又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和化合物,在人体中只有少量存在但对正常代谢作用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17.在低汞污染水平下.当pH<7时,主要产生甲基汞;在高汞污染水平下,当pH≥7时,主要产生二甲基汞 18.影响汞甲基化的环境因素:氧气条件、pH值、硫化物的存在、汞的甲基化过程还与污泥里微生物数量、营养物质多少及温度等都有关系。 19.有机蒸汽毒物:烃类:甲烷、乙烯、丁烷、丁二烯、二氯乙烷;醛酮类:甲醛、丙酮芳烃:甲苯、乙苯、对氯二苯(防虫剂);其他:卤代烃、醇、酸、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 20.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 21.有机卤代物:一氯甲烷(CH3Cl)、氟里昂四氯化碳(CCl4)、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表面活性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22.“三致”性毒物:致癌性、致畸性、致癌性 23.几种主要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二噁英、双酚A (2,2-双对羟苯基丙烷)、滴滴涕、滴滴滴和滴滴伊(有机氯农药)、甲氧DDT、反式氯丹、顺式氯丹 24、甲基钴氨素是金属甲基化过程中甲基基团的重要生物来源。汞及其化合物特别容易挥发。有机汞>无机汞。有机汞中甲基汞、苯基汞挥发性最大;无机汞中碘化汞挥发性最大、硫化汞挥发性最小。只有甲基汞、乙基汞和丙基汞为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4个以上的烷基并不是水俣病的致病物质。汞的甲基化即可在厌氧条件下发生,也可在好氧条件下发生。在厌氧条件下。主要转化为二甲基汞。 25、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无机砷。水体中砷的存在形态:H2AsO4-、HAsO42-、H3AsO3和H2AsO3-。表层水体,溶解氧浓度高,pE值高。pH 4~9,砷主要以H2AsO4-、HAsO42-存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在化学加工业占66%,散装储存占27%,废物处理占3%,石油炼制占2%,-储存占1%,未知占1%。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不仅发生在指定的化学反应工序,而且发生在非化学反应工序。一般可能在3种过程中发生: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如批次或连续反应化学品制造过程;储存、搬运与重新包装过程中,如仓库或储槽的储存;混合与物理处理过程中,如压碎、混合、筛选、干燥、蒸馏、吸收或加热等。 二、危险性化学反应涉及的设备

用来储存、处理、加工和运输化学品的多数设备都有可能会发生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发生在与反应器有关的设备占25%;储存设备占22%;散装储料桶事故占10%;其他过程设备,如接受器、混合器和干燥器占22%;分离设备占5%;转换设备占5%:废物设备占3%;事故无法确定其具体设备的占8%。 三、危险性化学反应的特点 危险性化学反应大部分是放热反应和(或)放出可燃气体的反应,当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态副产品无法被周围的环境安全地吸收,就会存在反应危险。如果热量释放的速度过快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燃气在局部高温环境中与氧结合发生自燃;如果放出的热较少,使局部温度达不到该种可燃气的自燃点,则不会发生自燃,但因有大量可燃气的放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则会发生爆炸。 化学反应从化学物品本身特性来说分为化学物品自反应和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聚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以定为自反应,因为这两种反应一般只涉及到一种化学物品。但是。为了促进这些反应的进行,通常需要其他物质如催化剂或杂质的参与。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需要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接触,如相互接触自燃的反应。如果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和能量足以引发另外一个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反应危险情况将会更复杂。因此,化学反应并不一定是某一化学物品的固有特性。 危险性化学反应危险的严重程度受反应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运行温度、压力、处理物料的量、化学品的浓度、催化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Hg 2+和CH 3Hg +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 这是由于汞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此外,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分解半衰期约为70d ),因而会在人体内长期滞留。 Hg 2+和CH 3Hg + 可以与羟基、组氨酸、半胱氨酸、白蛋白形成络合物。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合,如—COOH 、—NH 2、—SH 、 以及—OH 等。 2.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 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五价无机砷化合物、三价无机砷化合物、一甲基胂酸及其盐、二甲基胂酸及其盐、三甲基胂氧化物、三甲基胂、砷胆碱、砷甜菜碱、砷糖等。

砷的生物甲基化反应和生物还原反应是砷在环境中转化的重要过程。主要转化途经如下: 3.试述PCDD是一类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 (1)PCDD这类化合物的母核为二苯并一对二噁英,具有经两个氧原子联结的二苯环结构。在两个苯环上的1,2,3,4,6,7,8,9位置上可有1-8个取 代氯原子,由氯原子数和所在位置的不同可能组合成75 种异构体,总称多氯联苯并一对二噁英。其结构式如右: (2)来源:①在焚烧炉内焚烧城市固体废物或野外焚 烧垃圾是PCDD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例如存在于垃圾中 某些含氯有机物,如聚氯乙烯类塑料废物在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酚类化合物和强反应性的氯、氯化氢等,从而进一步生产PCDD类化合物的前驱物。除生活垃圾外,燃料(煤,石油)、枯草败叶(含除草剂)、氯苯类化合物等燃烧过程及森林火灾也会产生PCDD类化合物。②在苯氧酸除草剂,氯酚,多氯联苯产品和化学废弃物的生产、冶炼、燃烧及使用和处理过程中进入环境。③另外,还可能来源于一些意外事故和战争。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 基本安全技术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有不同的操作规程。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要单看它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还要看它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工过程和设备的操作特点。因此,化工安全技术与化工工艺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本节首先讨论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基本安全技术。 一、氧化反应 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氧气参加,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度控制失掉,既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极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引燃或爆炸。 有些参加氧化反应物料的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铬酸酐、过氧化氢,它们的危险性极大,在与酸、有机物等作用时危险性就更大了。

因此,在氧化反应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量(即适当的投料比例),氧化剂的加料速度也不易郭凯。要有料号的搅拌和冷却装置,防止温升过快、过高。此外,要防止由于设备、物料含有的杂质而引起的不良副翻译你干,例如有些氧化剂遇金属杂质会引起分解。使用空气是一定要净化,除掉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和油污。 当氧化反应过程以空气和氧为氧化剂是,反应物料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如乙炔氧化制环氧乙烷,乙烯在氧气中的爆炸下限为91%,及含氧量9%。反应系统中氧含量要严格控制在9%以下。其产物环氧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为3%--100%。其次,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增加了反应体系的温度。在高温下,由乙烯、氧和环氧乙烷组成的循环气体具有更大的爆炸危险性。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工业上采用加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的方法,来改变循环气的成分,缩小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增加反应系统的安全性;其次,这些惰性气体具有较高的热熔,能效地带走部分反应热,增加反应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惰性气体叫做致稳气体,致稳气体在反应中不消耗,可以循环使用。 二、还原反应

典型危险化学反应分析

1 氧化 如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 (1)氧化的火灾危险性 ①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250~600℃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 ②有的氧化,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中的氧化,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 ③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为2.7%~34%,自燃点为450℃;甲苯氧化制取苯甲酸中,甲苯是易燃液体,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的爆炸极限是6%~36.5%。 ④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 ⑤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也是强氧化剂;含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其蒸气的爆炸极限为7.7%~73%。另外,某些氧化过程中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有机过氧化物,性质极度不稳定,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 (2)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①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②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立式,因为这种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控制适宜的温度、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处于爆炸范围之内。 ③为了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为了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④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反应中要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决不许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 ⑤使用氧化剂氧化无机物时,如使用氯酸钾氧化生成铁蓝颜料,应控制产品烘干温度不超过其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钾引起已烘干的物料起火。有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氧化,在设备及管道内可能产生焦状物,应及时清除,以防自燃。 ⑥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按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隔离存放、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和日晒、防止摩擦和撞击等。如是电介质的易燃液体或气体,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⑦在设备系统中宜设置氮气、水蒸气灭火装置,以便能及时扑灭火灾。 2 还原 如硝基苯在盐酸溶液中被铁粉还原成苯胺、邻硝基苯甲醚在碱性溶液中被锌粉还原成邻氨基苯甲醚、使用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锂铝等还原剂进行还原等。

§103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10.3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一、对峙反应(opposing reaction) 定义:在正、反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称为对峙 反应,俗称可逆反应。 正、反反应可以为相同级数,也可以为具有不同级数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也可以是非基元反应。例如: A B k 1k -1 A B + C k 1 k --2 A + B C + D k 2 k --2 为简单起见,考虑1-1级对峙反应: A B k 1 k -1 t=0 a 0 t=t a-x x t=t e a-x e x e 对峙反应的净速率等于正向速率减去逆向速率,当达到平衡时,净速率为零。 即: 得 对上式作定积分得 测定了t 时刻的产物浓度x ,已知a 和x e ,就可分别求出k 1和k -1 注:对峙反应的特点 1.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 2.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 3.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 K = k f /k b ; 4.在c -t 图上,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x k x a k r r t x r 11b f )(d d )1(---=-==1e 1e ()0k a x k x ---=1 e -1e ()k a x k x -=1e 1e ()d (2)()d k a x x k a x x t x -=--1e e ()k a x x x -=1e e ()d d k a x x x t x -=e e 1e ln a x x k at x x --=-e e 1e ln x x k at x x ?=-

二、平行反应(parallel or side reaction) 定义:相同反应物同时进行若干个不同的反应称为平行反应。 这种情况在有机反应中较多,通常将生成期望产物的一个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等于所有平行反应速率之和。 平行反应的级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者数学处理较为简单。 例:两个都是一级反应的平行反应 A k 1 k 2B C [A] [B] [C] t =0 a 0 0 t =t a-x 1-x 2 x 1 x 2 令x =x 1+x 2 =k 1(a-x)+k 2(a-x)=(k 1+k 2)(a-x) 得 注:平行反应的特点 1.平行反应的总速率等于各平行反应速率之和。 2.速率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与同级的简单反应的速率方程相似,只是速率常数为各个平行反应速率常数的和。 3.当各产物的起始浓度为零时,在任一瞬间,各产物浓度之比等于速率常数之比,即: 若各平行反应的级数不同,则无此特点。 4.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主反应产物的产量。 5.用改变温度的办法,可以改变产物的相对含量。活化能高的反应,速率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也大。 三、连续反应(consecutive reaction) 有很多化学反应是经过连续几步才完成的,前一步生成物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下一步反应的部分或全部反应物,依次连续进行,这种反应称为连续反应或连串反应 连续反应的数学处理极为复杂,我们只考虑最简单的由两个单向一级反应组成的连续反应。 A k 1k 2B C O O 12d d x r r r t =+=1200d ()d x t x k k t a x =+-?? 12ln ()a k k t a x =+-1122 k x k x =

危险性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2008年4月18日 0:00:00 【字号大中小】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在化学加工业占66%,散装储存占27%,废物处理占3%,石油炼制占2%,-储存占1%,未知占1%。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不仅发生在指定的化学反应工序,而且发生在非化学反应工序。一般可能在3种过程中发生: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如批次或连续反应化学品制造过程;储存、搬运与重新包装过程中,如仓库或储槽的储存;混合与物理处理过程中,如压碎、混合、筛选、干燥、蒸馏、吸收或加热等。

二、危险性化学反应涉及的设备 用来储存、处理、加工和运输化学品的多数设备都有可能会发生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发生在与反应器有关的设备占25%;储存设备占22%;散装储料桶事故占10%;其他过程设备,如接受器、混合器和干燥器占22%;分离设备占5%;转换设备占5%:废物设备占3%;事故无法确定其具体设备的占8%。 三、危险性化学反应的特点 危险性化学反应大部分是放热反应和(或)放出可燃气体的反应,当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态副产品无法被周围的环境安全地吸收,就会存在反应危险。如果热量释放的速度过快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燃气在局部高温环境中与氧结合发生自燃;如果放出的热较少,使局部温度达不到该种可燃气的自燃点,则不会发生自燃,但因有大量可燃气的放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则会发生爆炸。 化学反应从化学物品本身特性来说分为化学物品自反应和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聚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以定为自反应,因为这两种反应一般只涉及到一种化学物品。但是。为了促进这些反应的进行,通常需要其他物质如催化剂或杂质的参与。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需要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接触,如相互接触自燃的反应。如果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和能量足以引发另外一个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反应危险情况将会更复杂。因此,化学反应并不一定是某一化学物品的固有特 性。 危险性化学反应危险的严重程度受反应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这

(整理)复杂反应动力学.

复杂反应动力学 第七章讨论的只是简单反应的动力学规律。然而实际的化学反应并不都是一步完成的基元反应,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是经过若干步才完成的。由若干个基元步骤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复杂反应。由这些基元反应组合便构成反应所经过的途径,在动力学上称之为反应机理(历程)。既然复杂反应(总包反应)是由数个基元反应按一定次序组合而成,故本章将在基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讨论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显然,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密切联系。讨论这种联系必须遵守“基元反应独立共存原理”,即某一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其动力学规律,不因是否同时存在其它基元反应而有所改变。这就是说,在复杂反应中的各个基元反应独立进行,互不影响。例如:(1)A+B C+D,k1,n1=2 (2)D+E P,k2,n2=2 (3) P R,k3,n3=1 此三个基元反应构成A与B及E反应生成R的复杂反应,其中各个基元反应都是独立进行的。若同一基元反应处于不同的复杂反应之中,其动力学特征是否发生改变?答案是否定的,其特征并不改变。究其原因是其它反应的进行,只能影响该基元反应中各参与物的浓度,而浓度的改变只能影响其反应速率并不能改变速率常数,反应分子数及反应级数。 最简单的复杂反应,是只由涉及同一物种物的两个基元反应组成,也称典型复杂反应。更为复杂的复杂反应则是若干个典型复杂反应组合而成,其动力学规律应源于典型复杂反应,故先讨论之。 §8.1典型复杂反应 对于同一物种的两个基元反应,按组合方式(连接次序与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种: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基本类型。 1.1 parallel reaction 由相同的反应物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同向(“四同”:同反应物同条件,同时同向)进行若干个不同的基元反应,便构成平行反应亦称同时反应(simultaneous side reaction)。这些基元反应互相独立,但互为依存条件,因缺少对方便不是骈(pián)枝反应。其基本形式有: B D k (1)A k2 C E A k1 (3) Z B k2 其中以(1)最简单,因只由单分子反应构成,为1-1级平行反应。显然,新形成产物的量具有竞争,故亦称竞争反应(competitive reaction)。此类反应在有机化学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氯苯的再氯化。 1、平行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实用版

YF-ED-J628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 全技术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 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有不同的操作规程。 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要单看它 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 量,还要看它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工过 程和设备的操作特点。因此,化工安全技术与 化工工艺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本节首先 讨论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基本安全 技术。 一、氧化反应

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氧气参加,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度控制失掉,既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极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引燃或爆炸。 有些参加氧化反应物料的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铬酸酐、过氧化氢,它们的危险性极大,在与酸、有机物等作用时危险性就更大了。 因此,在氧化反应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量(即适当的投料比例),氧化剂的加料速度也不易郭凯。要有料号的搅拌和冷却装置,防止温升过快、过高。此外,要防止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12页word文档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1 氧化 如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 (1)氧化的火灾危险性 ①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25 0~600℃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 ②有的氧化,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中的氧化,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 ③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为2.7%~34%,自燃点为450℃;甲苯氧化制取苯甲酸中,甲苯是易燃液体,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的爆炸极限是6%~36.5%。 ④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 ⑤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也是强氧化剂;含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其蒸气的爆炸极限为7.7%~73%。另外,某些氧化过程中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有机过氧化物,性质极度不稳定,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 (2)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①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正式版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

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在化学加工业占66%,散装储存占27%,废物处理占3%,石油炼制占2%,-储存占1%,未知占1%。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不仅发生在指定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重氮化、烷基化、磺化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重氮化 重氮化 重氮化是使芳伯胺变为重氮盐的反应。通常是把含芳胺的有机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与亚硝酸钠作用,使其中的胺基(-NH2)转变为重氮基(-N=N-)的化学反应。如二硝基重氮酚的制取等。 重氮化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重氮化反应的主要火灾危险性在于所产生的重氮盐,如重氮盐酸盐(C6H5N2Cl)、重氮硫酸盐(C6H5N2H504),特别是含有硝基的重氮盐,如重氮二硝基苯酚[(NO2)2N2C6H2OH]等,它们在温度稍高或光的作用下,即易分解,有的甚至在室温时亦能分解。一般每升高10℃,分解速度加快两倍。在干燥状态下,有些重氮盐不稳定,活力大,受热或摩擦、撞击能分解爆炸。含重氮盐的溶液若洒落在地上、蒸汽管道上,干燥后亦能引起着火或爆炸。在酸性介质中,有些金属如铁、铜、锌等能促使重氮化合物激烈地分解,甚至引起爆炸。 (2)作为重氮剂的芳胺化合物都是可燃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3)重氮化生产过程所使用的亚硝酸钠是无机氧化剂,于175℃时分解能与有机物反应发生着火或爆炸。亚硝酸钠并非氧化剂,所以当遇到比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时,又具有还原性,故遇到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等强氧化剂时,有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可能。 (4)在重氮化的生产过程中,若反应温度过高、亚硝酸钠的投料过快或过量,均会增加亚硝酸的浓度,加速物料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氧化氮气体,有引起着火爆炸的危险。 烷基化 烷基化(亦称烃化),是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氮、氧、碳等原子上引入烷基R—的化学反应。引入的烷基有甲基(-CH3)、乙基(-C2H5)、丙基(-C3H7)、丁基(-C4H9)等。 烷基化常用烯烃、卤化烃、醇等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氧、氮等原子上引入烷基的物质作烷基化剂。如苯胺和甲醇作用制取二甲基苯胺。 烷基化的火灾危险性: (1)被烷基化的物质大都具有着火爆炸危险。如苯是甲类液体,闪点-11℃,爆炸极限1.5%~9.5%;苯胺是丙类液体,闪点71℃,爆炸极限1.3%~4.2%。 (2)烷基化剂一般比被烷基化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要大。如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2%~11%;甲醇是甲类液体,闪点7℃,爆炸极限6%~36.5%;十二烯是乙类液体,闪点35℃,自燃点220℃。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①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250~600℃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 ②有的氧化,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中的氧化,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 ③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为2.7%~34%,自燃点为450℃;甲苯氧化制取苯甲酸中,甲苯是易燃液体,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的爆炸极限是6%~36.5%。 ④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 ⑤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也是强氧化剂;含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其蒸气的爆炸极限为7.7%~73%。另外,某些氧化过程中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有机过氧化物,性质极度不稳定,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 (2)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①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

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②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立式,因为这种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控制适宜的温度、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处于爆炸范围之内。 ③为了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为了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④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反应中要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决不许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 ⑤使用氧化剂氧化无机物时,如使用氯酸钾氧化生成铁蓝颜料,应控制产品烘干温度不超过其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钾引起已烘干的物料起火。有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氧化,在设备及管道内可能产生焦状物,应及时清除,以防自燃。 ⑥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按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隔离存放、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和日晒、防止摩擦和撞击等。如是电介质的易燃液体或气体,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复杂反应常见类型

复杂反应常见类型 (一)对峙反应 也称可逆反应。 若一反应存在逆向反应,则原反应(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集合构成对峙反应。这类反应的例子有:光气的合成与分解;碘化氢与其组成元素之间的转换;顺反异构化反应等。 对峙反应是讨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性质与热力学性质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反应类型,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速率常数之比为平衡常数,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活化能之差为反应热。对峙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产物(除非不断将产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反应物不断通过正向反应转化为产物,但产物也通过逆向反应转化为反应物。随着反应物量的减少和产物量的增加,正向反应速率不断下降而逆向反应速率不断上升,最终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趋于相等,反应物和产物的量达到定值,体系趋于热力学平衡态。另一方面,当对峙反应体系达到热力学平衡态以后,如果施加某种外界影响,使反应体系偏离平衡态后,则反应体系仍将恢复平衡态,这种过程被称为弛豫。当偏离平衡很少时,弛豫的规律是线性的。以弛豫现象为基础,建立了测定快速反应的动力学方法。 (二)平行反应 又称骈枝反应(side reaction)或竞争反应(competing reaction)。 反应物能同时平行地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反应,得出不同的产物。其中反应较快或产物在混合物中所占比率较高的称为主反应,其余称为副反应。 如苯酚的硝化反应即为平行反应,可得邻位、对位、间位三种硝基苯酚,主产物为邻硝基苯酚(约占59%)。又如,乙醇可以平行地进行脱水和脱氢两种反应。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可使这两种反应之一占优势。这也就是所谓选择性。有时平行反应的产物是相同的。如,一氧化氮可以通过均相和多相两种不同方式平行地进行分解而得到氧和氮。 平行反应各个反应的产物量之比等于其反应速率常数之比。通常规定“所包含的不同反应速率之比值”或者“不同反应的产物量之比值”平行反应的选择性为一般可采用改变反应温度或添加特定催化剂等方法改变某平行反应的选择性,以利于更多得到所期望的产物。 (三)连续反应 又称滑动反应(sliding reaction)。 反应矿物和生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发生连续变化的一种变质反应。在有些类质同象矿物参加的变质反应中,由于反应矿物的部分化学成分向生成矿物迁移,因此在一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实用版

YF-ED-J561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 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 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 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 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 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 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 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 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

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在化学加工业占66%,散装储存占27%,废物处理占3%,石油炼制占2%,-储存占1%,未知占1%。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不仅发生在指定的化学反应工序,而且发生在非化学反应工序。一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技术参考文本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技术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技术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称 之为氧化反应。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 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 氧气反应,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 度控制失调,即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 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更差,以承受高 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引燃或爆炸。 有些参加氧化反应的物料本身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 钾、氯酸钾、铬酸酐、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它们的 危险性很大,在与酸、有机物等作用时危险性就更大了。

因此,在氧化反应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量(即适当的配料比),氧化剂的加料速度也不宜过快。要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装置,防止温升过快、过高。此外,要防止因设备、物料含有杂质为氧化剂提供催化剂,例如有些氧化剂遇金属杂质会引起分解。使用空气参加反应时一定要净化、干燥,除掉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和油污。 当氧化过程以空气和氧为氧化剂时,反应物料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乙烯在氧气中的爆炸下限为91%,即含氧量9%。反应系统中氧含量要求严格控制在9%以下,其产物环氧乙烧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很宽,为3%~100%;其次,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增加了反应体系的温度,在高温下,由乙稀、氧和环氧乙烷组成的循环气具有更大的爆炸危险性。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工业上采用加入惰性气体(N2,CO2或甲烷等)的方法,来改变循环气的成分,缩小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增加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288-60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 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有不同的操作规程。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要单看它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还要看它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工过程和设备的操作特点。因此,化工安全技术与化工工艺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本节首先讨论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基本安全技术。 一、氧化反应 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氧气参加,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度控制失掉,既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