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教案

鼓乐教案
鼓乐教案

篇一:教学设计——非洲鼓乐教学设计

非洲鼓乐教学设计

唐山镇中学胡丛

篇二:鼓乐教案

《鼓乐》练习曲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鼓鸣盛世》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表演。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鼓点节奏”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教学的重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

教学的难点:掌握鼓点的节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鼓筷子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上节课:鼓点练习曲1和2。

4,、欣赏《鼓鸣盛世》感受二中鼓乐队的同学带来鼓乐的特殊魅力。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按节奏跺脚、击掌和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

a,听完说说你对鼓曲情绪的感受。

b,随着老师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

5、要清楚前十六和后十六的区别,节奏的打法。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排数。

6、分组进行鼓乐表演。

7、课堂小结

篇三: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崔传青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

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

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

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

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

兴趣。

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组织教学

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由红罂粟女子鼓乐团演奏的《中国龙》,乐曲通过变化丰富的灯光、振奋人心的鼓声为我们展现了蒸蒸日上的、闪闪发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形象。这是一首中国现代鼓乐。说到中国鼓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鼓是最能表现激动热烈场面的打击乐器之一。在中国鼓乐当中,山西绛州大鼓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出示绛州大鼓图片)

二、新授

1.绛州鼓乐《滚核桃》。

说到绛州鼓乐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绛州大鼓,鼓下有架,鼓后有夹板。夹板的作用是用来为鼓打基本拍的演奏者用各种演奏技法去表现乐曲。在绛州大鼓中有这样一首乐曲叫《滚核桃》。是最具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这首《滚核桃》,注意观察这段视频中鼓的演奏技法。等会我请同学们上来演示一下你所观察到的。

(1)观看视频

这是由绛州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的一个农民鼓乐团,她们演奏的非常棒。就演奏技法来说我觉得《滚核桃》要比《中国龙》精彩的多。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很多同学都认真看了。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出示幻灯片(绛州大鼓几种演奏技法)

(2).体验、感受绛州大鼓的演奏技法。

老师总结了绛州大鼓的几种演奏技法

①双手敲击鼓面

②敲击鼓梆

③双手交替敲击鼓梆

④闷击

⑤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⑥刮击鼓梆(介绍核桃滚落在地面上的声音)

⑦单手滚奏

学生依次敲击,教师加以指导。

(3)介绍《滚核桃》结构并通过体验节奏、速度、力度变化感受其特点。一种演奏技法就能表现一种乐思,可见演奏技法整个民族打击乐器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滚核桃》中除了演奏技法还有一个是非常有特点的,就是它的结构。

滚核桃的结构分为头身尾三部分。

(出示幻灯片)

《滚核桃》结构

头——身——尾

头:先听一边。问学生这段鼓乐有什么特点?速度、力度?

速度先慢再快,再由快到慢。力度上渐强再减弱。学生双手击掌打一遍身:骨干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与其再次的欣赏一边《滚核桃》不如我们自己来段袖珍版的《滚核桃》,“头”尾部用跺脚来变现核桃滚落的声音会比较像一些,“身”部用手击掌。骨干节奏打四遍,由慢到快。最后尾部再用跺脚来表示。

学生练习。

2.音乐常识之一——民族器乐分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民族器乐中的鼓乐,同学们还了解民族器乐中还有那些乐器呢?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民族器乐的分类

拉弦乐器

弹拨乐器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3.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

①介绍打溜子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鼓乐之外,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湖南土家族。出示土家族幻灯片。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湖南的土家族的居民更是把玩乐器打高手,他们仅用两个锣两个钹,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就可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许多劳动场面和动物形象。(出示幻灯片打溜子图片)打溜子

是由四件乐器组成,马锣、大锣、头钹、二钹。打溜子通常在婚礼、农民丰收等喜庆的场面演奏。

②听赏《锦鸡出山》

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打溜子的经典作品《锦鸡出山》。

锦鸡出山说的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一群锦鸡在首领的带领下出来觅食。走着走着它们都感到又些累了,这时突然发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锦鸡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喝水。这是小溪边蹲着一只狐狸,正在用垂涎的目光看着锦鸡。接下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听,然后给我讲。

放音乐众御顽敌一段

请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示范乐曲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同学们有谁注意到老师的打法了吗?请学生上来演示

④总结打溜子演奏技法

闷打亮打侧打刮边揉打

在《锦鸡出山》中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众御顽敌这一段中丰富的演奏技法之外,乐曲中还蕴含着一种音乐创作手法。比如这段《山间春色》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我们来打打看,看看有什么特点没有?教师打一遍学生跟打。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打手,一组打桌子。两组交替打节奏

问:这组节奏有什么特点?上下句节奏一样,节奏越来越简化直到最后只有一拍⑤.介绍螺蛳结顶创作手法。

所谓螺蛳结顶是指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刚才我们听了《锦鸡出山》两个段落,现在完整的听一遍,当听到熟悉的节奏时跟着音乐打。

(出示结构图)

听音乐。 4.介绍清锣鼓和鼓吹乐概念

我们今天听了两首乐曲,这两首乐曲都是属于清锣鼓。什么是清锣鼓呢?在民间把纯打击乐曲称之为清锣鼓。清锣鼓又是鼓吹乐的一种。鼓吹乐有哪些呢?鼓吹乐指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体验了清锣鼓的独特魅力,向这样优秀的民族器乐曲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带有流行因素的音乐,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才是我们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我们民族音乐和中华传统文化都在期待着你们能够把他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篇四:_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六、教学过程

篇五:非洲鼓乐教案

高中音乐课教案

音乐科组:陈尚民

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型: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以布隆迪《鼓舞》作为学习、探索的重点,并进行模仿非洲鼓的节奏练习。

2、通过自己动手做草裙,体验和理解非洲文化、音乐、舞蹈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皱纹纸、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成龙电影《我是谁》非洲歌舞片段。

设计意图:以成龙电影为导线,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走进非洲音乐

(一)、非洲音乐---鼓

1、关于非洲音乐知识,非洲鼓文化的知识在前一节课已经布置一位同学收集和整理资料,由他为大家做“专题汇报”。

2、教师总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乐又是语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得上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习。分条练习后,可做逐

组连续的练习(一组演奏一条后,另一组不间断地接着演奏另一条),做节奏练习的道具在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矿泉水瓶装点沙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这是一种参与活动的尝试,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感到新奇,可能效果不甚理想,重在参与,不必要求过高。

(三)、非洲音乐、舞蹈、装饰、----情境模拟

1、活动安排: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每一组选出五个代表扮演部落成员,其他学生在10分钟左右把5个同学装饰起来,用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做做草裙,和头饰,比比看看哪一组做的最好。

设计意图:改变高中音乐课单一的欣赏与分析,开展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律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

活动。学生的律动与创编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小结部分

和探索。

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

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 单元知识链接: 1、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2、民族音乐历史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闻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基本上传统形式的继承和进展。 3、民族器乐曲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江南丝竹名曲《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行街》等。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等。 4、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 法,称之为八音。分为金〔钟、铙〕、石〔磬〕、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5、中国民间器乐演奏形式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普天乐》〔山东鼓吹〕。有许多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

非洲鼓教案

非洲鼓乐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钢琴、非洲鼓、多媒体、板凳 教学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习。分条练习后,可做逐组连续的练习(一组演奏一条后,另一组不间断地接着演奏另一条),做节奏练习的道具在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矿泉水瓶装点沙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这是一种参与活动的尝试,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感到新奇,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崔传青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 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 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 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 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 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 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 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 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 兴趣。 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组织教学 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由红罂粟女子鼓乐团演奏的《中国龙》,乐曲通过变化丰富的灯光、振奋人心的鼓声为我们展现了蒸蒸日上的、闪闪发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形象。这是一首中国现代鼓乐。说到中国鼓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鼓是最能表现激动热烈场面的打击乐器之一。在中国鼓乐当中,山西绛州大鼓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出示绛州大鼓图片) 二、新授 1.绛州鼓乐《滚核桃》。 说到绛州鼓乐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绛州大鼓,鼓下有架,鼓后有夹板。夹板的作用是用来为鼓打基本拍的演奏者用各种演奏技法去表现乐曲。在绛州大鼓中有这样一首乐曲叫《滚核桃》。是最具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这首《滚核桃》,注意观察这段视频中鼓的演奏技法。等会我请同学们上来演示一下你所观察到的。 (1)观看视频

非洲鼓教案

非洲鼓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非洲鼓乐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钢琴、非洲鼓、多媒体、板凳 教学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详案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鼓乐铿锵》 (手指屏幕),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鼓韵龙腾》)师:这段音乐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温柔,停顿一下)你来说还有吗你再说 生: 师:这些感受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生:节奏 师:除了节奏的不同?鼓还能表现哪些音乐要素?(等待一下,师敲鼓作提示) 生:1、力度2、速度3、音色 师:所以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追溯于鼓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战场上:传递命令,统一步伐,鼓舞士气;狩猎中:吓兽围猎,传递信息.现代:在什么场景时看到击鼓的场面?(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等可图片展示)鼓已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乐器之一。 鼓的种类也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鼓吗? 生:腰鼓 师:最著名的是?

生:安塞腰鼓 师:还有 生:凤阳花鼓手鼓(问民族)长鼓(新疆)拨浪鼓······ 师:我国这么多地方的鼓,最著名的要数山西绛州大鼓(手指屏幕),绛州大鼓又叫绛州鼓乐(课件),绛州鼓乐被称为中国鼓乐艺术的国之瑰宝,“黄河第一鼓”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新授) 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绛州鼓乐的代表作《滚核桃》(课件《滚核桃》——描写的是劳动者在核桃丰收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晾晒核桃、核桃滚散开来等一系列场景,并且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劳动场景。 ) ①要让你们用鼓来表现这个场景,你想怎么演奏?(稍停试试)(找两学生上来展示) 让我们欣赏鼓手的表演,听他们在力度、速度上是怎么表现的?(欣赏《滚》第一部分) 师:速度生:越来越快,师:力度生:越来越强 师: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想象到什么样的场景? 生:核桃越来越多,越快,晾晒核桃······滚落开来 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老师给个节奏xx xx(慢弱),试试生:··· 师:表现核桃越来越多呢?(加快)再多呢()非常多呢()

高中音乐《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教师活

音乐课非洲音乐公开课教案

非洲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接触或熟悉非洲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体会非洲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与西洋音乐以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2、了解非洲乐器姆比拉和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判断个别国家主要受到什么音乐文化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认识姆比拉(图片展示) 片琴有着许多称谓,如手指钢琴,拇指钢琴等等,作为一个统称,按照当地传统的演奏乐器分类法可分为三种,它们分别分布在北非,赞比亚流域和南非地区,而出现在南非的这种乐器就称为姆比拉。 姆比拉是由一套长短不一,由固定调音的金属或竹子的舌簧组成。这些舌簧的一端连接在一块常带有箱形或葫芦形共鸣器的音板上,这使得演奏者能够因拨动键片而产生“嗡嗡”的共鸣声。演奏的乐手常由年轻人担当,他们在娱乐或求爱时用其为歌曲伴奏。 作为非洲重要的乐器之一,姆比拉也被赋予了"神灵"的力量。这种想象在人们无法与自然抗衡时,经常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姆比拉在用作娱乐的同时,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奏出的音乐常被视做"祖先"的声音。并排的琴键好像人们和神灵依偎在一起;奏出的声音代表婴儿出生使得啼哭声等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姆比拉在黑人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一种乐器,而成为人与神之间虔诚交流的工具,它在现实与生灵世界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找到了一种向神灵表达与倾诉的道路。 二、欣赏姆比拉演奏视频,感受自然音高和节奏的独特结合。 三、认识非洲鼓(图片展示)

黑非洲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这里居住的大多为黑人。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四、欣赏非洲鼓演奏视频 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在多哥的歌舞活动中,何时奏乐,何时起舞,以至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进行都要听从大鼓的指挥。在布隆迪,10名男舞蹈演员头顶大鼓,边敲边上场,围成半圆形,然后演员们各自取下大鼓,放在面前。在圆圈中再放上另一面大鼓,由演员们轮流上前击奏。他们时而凌空跳跃,时而旋转舞蹈,并且伴以歌唱,强烈的节奏、密集的鼓点、热烈狂欢的场面,十分精彩。 欣赏《鼓舞》。 鼓在非洲常常还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如在乌干达的国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种古老的传统。因为乌干达在成为共和国前,为四个王国,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这种鼓只有王室的婚丧嫁娶、新王登基、对外宣战时的隆重场合才能使用。对属于不同权力等级的人来说,鼓的数字是有规定的。 非洲鼓还常用来传递信息和语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点可以在两小时内达到。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鼓语还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

高中音乐_鼓乐铿锵-《滚核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核桃》教学设计 课题:《鼓乐铿锵-滚核桃》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了解《滚核桃》的基本知识 2.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奏片段和《滚核桃》的音频、视频,直观感受《滚核桃》的表演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动手学打《滚核桃》的三个段落的片段。初步学会演奏《滚核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探究《滚核桃》三个部分、小组学习演奏并展示,师生共同演奏。 教学难点:学习演奏《滚核桃》片段。 教学方法: 欣赏、示范法、启发、提问法、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看见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乐器(生:鼓),看来大家对这件乐器并不陌生,那么本节课咱们来学习绛州鼓乐《滚核桃》。《ppt1展示课题》 1.欣赏教师演奏并思考

下面我就为同学们表演一段精简版的绛州鼓乐《滚核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都敲击了鼓的哪些部位。 生:略。 师:(PPT2展示鼓的结构、和敲击部位)老师敲击了鼓面、鼓梆、刮击了鼓钉、还交替地敲击鼓槌。下面咱们聆听完整版的《滚核桃》,同学们注意思考音乐情绪是怎样的?音乐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PPT2展示问题和播放音频) 生:略 师:(PPT3、4、5展示核桃丰收景象)老师想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农民们采摘、晾晒、储藏这些成熟的核桃时的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艺术家们在体验生活过程当中,是通过敲击了鼓的各个部位,来模拟发出核桃的各种声音。那同学们认为敲击鼓面是模拟核桃发出的什么声音。那敲击鼓梆、敲击鼓槌和刮击鼓钉又是模拟了核桃发出怎样的声音? 生:略。 2.分段欣赏《滚核桃》:“头部” 师:绛州鼓乐是山西最具民间特色的文化之一,并被载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滚核桃》它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我们进行分段聆听,这首作品分为三部分:头部、身部、尾部。(PPT7展示作品结构)首先我们来聆听“头”部分的音乐,(PPT8展示问题)同学们注意思考这段音乐敲击了鼓的哪些部位?描绘了什么劳动场景?(PPT9展示“头部”谱例)

初中音乐《鼓的语言》教案

鼓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扩展视野,理解、尊重多元音乐文化。 2.了解非洲鼓及其节奏、非洲音乐特征,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感受通过模仿非洲音乐表演的简单动作大胆表现出来,由此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走进音乐xx”。 以谈话的方式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继续在非洲的音乐王国里漫游,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结合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活动方式:“非洲音乐王国旅游”自始至终以四个旅游小组为单位进行。结束后,比较哪一组的收获最多。 师:跟着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踏步,走进音乐王国。比一比哪一组模仿得最好、最投入。 [通过“非洲音乐王国旅游”的方式,拉近与非洲音乐文化的距离,并以小组的形式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2.复习歌曲《依呀呀噢咧噢》。 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投入地演唱。 3.“分享收获时间”。 学生展示并演奏简易的自制打击乐器,了解家庭作业——简易打击乐器的制作情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同时为后面有关非洲鼓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展开。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要求:①仔细观察录像中所展现的内容,如:人们的服饰打扮、舞蹈动作,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等;②将所看到的内容记录在“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 [培养仔细观察、整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2.出示课件: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 [通过整理,加深印象。] 3.聆听鼓独奏《战士的舞蹈》,体会鼓的韵味,感受、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 [强化视听感受。] 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对演奏乐器的印象和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 听赏《战士的舞蹈》,共享组队(同桌二人组),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 分享、交换意见。 [促进思维,加强合作探究。] 小结: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都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而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乐器之一。鼓不仅可以用于音乐,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和象征,甚至还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不论是制造鼓的材料,还是鼓的形状,或是持鼓方式、演奏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

非洲的鼓乐教学设计

《非洲鼓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鼓乐。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少,同时由于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甚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鼓乐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非洲鼓乐的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于是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布隆迪《鼓舞》从《鼓舞》中体会音乐鲜明的节奏特点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也从中获得鼓乐的节奏特点一:整齐节奏;在欣赏加纳《鼓乐》从中体会鼓乐节奏的特点二:跨节奏。让学生能从愉悦的体验中了解鼓乐魅力。为了达成目的我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教师实践演奏,学生实践体验。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 四、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第九节现代京剧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第十四节《巴赫》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 1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教学设计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第二十八节《聂耳》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 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 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 - 2 - - 3 - - 4 -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聆听 《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 想与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将音乐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 品分析中。初步学习鉴赏的方法,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用其 他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完成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 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 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 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 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弓I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 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 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 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 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高中音乐教案--6.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不详点击数:561 更新时间:2009-4-13 17:37:13 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媚眼如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卢庆泽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鼓的外观,认识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鼓及鼓文化的兴趣。 2.通过观察、探究、创作、评价等实践活动,完成对鼓乐的鉴赏。 3.在讨论、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参与能力。通过互相观摩、表演、评价,提高学生的对鼓乐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1.简单自我介绍(略) 2.欣赏红罂粟女子打击乐团表演《中国龙》 (片段) 导言: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一定感受 中国鼓,动人心魄的力量。它或者气势磅 礴,或者激亢振奋,或者雄浑壮阔,或者 清脆亮丽……这铿锵有力的中国鼓仿佛穿 越历史的时空溶进了现代人的生活,可以 说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文化,离不开象 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鼓乐。今天就让我 们共同探讨中国鼓的文化积淀,用心去体 味它感天动地的铿锵神韵! 从创设情境导入,使学生感 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震撼。 引发学生对鼓乐的兴趣。

3.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识鼓1.看 鼓: 师: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鼓的一种,请 同学们观察后回 问题。问题1:中国鼓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问题2:中国鼓都有哪些种类? 生:中国鼓是用木头、钉子、皮革制作而 成。 师:除了以上材料,古代人还能用什么材 料制作中国鼓呢?对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 原始先民,什么材料是他们最容易获得的 呢? 生:讨论后作出回答(石头) 师:古代人把制作乐器的材料,共归纳了 八种,称之为“八音”。除了金、石、土、 革、木外,还有丝、竹、匏。(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问题2:腰鼓、大鼓、小鼓等。 师:中国鼓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从制作 材料上可分为土鼓、木鼓、铜鼓等;从鼓 的形状上有大鼓、小鼓、手鼓、花盆鼓等; 从鼓的功用上还可分为节气鼓、钟楼鼓等 等。 材料上有土鼓 启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主 动探究、了解中国鼓的制作 材料和种类。并从兴趣出发 引导学生课后拓展探究。 鼓的种类问题,同学们可以 作为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课 下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探究。

非洲鼓基础课程教案

非洲鼓课程第一课: 认识非洲鼓(Djembe):非洲鼓的起源、演奏形式、演奏场所 非洲鼓的分类:传统Djembe 与现代Djembe 基本演奏姿势:站姿和坐姿 基本演奏手法一:B A S S 起源简介: Djembe是非洲最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在非洲最大的文化遗 产之一。在非洲许多部落他的演奏方法和音乐性虽然大同小异,但还是有一些宗教意义的差异性。Djembe 被用作打击乐器的是被成为曼丁凯的西非土著部落。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 2 世纪 伟大的马里帝国。 演奏形式、场所: Djembe 的鼓腔大部分是西非的马里和周围的卡伊地区制造。曼丁凯人经常会在晚会,满月,春季,夏季和冬季收获时,婚礼,洗礼,等庆典活动中演奏当地的D i a n s a 节奏。用Djembe 演奏舞蹈也是最受当地人热衷的娱乐形式,类似这样的庆祝活动和音乐文化很快地传播到了塞内加尔以及其他非洲地区。另外,它也同样被运用到宗教仪式上。现在在所有的非洲打击乐器中,Djembe已经成为极受西方世界追捧和最流行的打击乐器。 传统Djembe 与现代Djembe: 传统绳编Djembe 是非洲人民智慧于文化的结晶,鼓腔上的手工雕刻图文,精湛的编绳技巧,原始的音色共鸣,让我们很难

想想它只是一件简单的打击乐器。 现代Djembe 采用机械压制鼓腔的方法,舍弃了传统的绳编压圈方法,采用了更方便的金属鼓耳压圈方法,保证了每一个鼓音色的统一。 传统Djembe优点:纯手工打造,带有雕刻图案,外形美观。音色纯正,带有原始韵味。 传统Djembe缺点:不方便调音。每个鼓音调和音色有差别。 现代Djembe 优点:调音方便,随意。机械制作音色音调基本相同。 现代Djembe缺点:外观简洁。音色较硬,脱离了原始韵味。 站姿和坐姿: 站姿:全身自然放松,鼓面与身体保持45 度左右夹角,高度以双手能轻松扣住最前方鼓圈为准。两肩稍打开,双手自然垂下。 坐姿:上体放松,双腿自然打开,把Djembe放在双腿中间夹住,鼓腔着地。鼓面向前倾斜30度。演奏时两肩打开,大臂与身体呈30度左右夹角,双手放在鼓皮上。 演奏手法一:B A S S BASS 是Djembe 鼓中最低 沉的音,由于Djembe 鼓腔的特 殊结构,使他的共鸣效果要好于 其他手鼓,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 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律 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教学资源: 课件、音乐CD、视频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景东二十年县庆晚会中的打击乐视频,这组打击乐都是就地取材,用的都是生活中的竹筒、竹片、簸箕等,外加一个吹奏乐器笛子(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熟悉的)。通过看这组视频,能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打击乐来源于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视听《锦鸡出山》,边听边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 它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出山为描写对象,通过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提问:听过这首乐曲后,从节奏上或是从速度,力度上你能感受到什么音乐情绪吗? 你能想象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1)两钹对打,表现春色满圆(2)节奏由疏而密,力度由弱到强,表现出锦鸡结队出山(3)嬉戏玩耍(4)同仇敌忾(5)以严谨稳健的节奏,表现出锦鸡胜利归去的景象. 2、节奏实践活动 出示打溜子的一叫典型节奏: 呆配呆卜卜︱当卜七卜当‖ 学生用自带的吃饭口缸和口缸盖来练习这组节奏,这样的动手实践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打溜子的典型节奏,用口缸来摸仿效果会很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非洲鼓乐》说课稿

《鼓乐》及《非洲民间音乐片断》 设计思路:《鼓乐》及《非洲民间音乐片断》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初中音乐七年级14册第二单元,本课主要是通过几首西非及南非的典型音乐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主要因素是节奏。而表达节奏的主要乐器是鼓,而鼓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等特点。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征,我在本节课的每个环节中,采用游戏、创编、讨论、参与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氛围上注重以鼓的节奏传情来打动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主动探索,用亲身体验让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强大艺术魅力加深印象,认识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重大贡献的意义所在,使学生认识艺术的感人之处正在于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鼓乐》及《非洲民间音乐片断》使学生了解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用鼓的多变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等特点;2、通过聆听《非洲民间音乐》及《战士的舞蹈》让学生认识两件非洲的特色乐器马林巴和南非鼓;3、通过模仿《鼓乐》的节奏创编演奏活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唤醒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参与的教学目的;4、通过本课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自我、健康自信的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鼓乐》是非洲加纳共和国的一首民间鼓乐曲。这首乐曲具有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特点——即“跨节奏”。在这首乐曲中铃铛、拉托、鼓按照顺序逐渐加入演奏,每个人的节奏与别人是不同的,但又在同一周期里反复演奏形成非常复杂彼此跨越的节奏效果。《非洲民间音乐》是冈比亚人由两架马林把一起演奏的,音色明亮悦耳,两个声部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战士的舞蹈》是由南非鼓独奏的乐曲,这是一种较大的鼓,声音洪亮,是一种表现战士们勇敢热情舞蹈的伴奏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欣赏《鼓乐》及《非洲民间音乐片断》使学生充分认识非洲音乐表达节奏的主要乐器是鼓,而鼓是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通过对节奏的认识和感知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节奏的变化、力度的强弱对表现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与导入: 1、声音训练:呼吸的练习(音阶上、下行) 2.复习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设计意图:演唱在音乐教学中永远是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所以对学生的声音训练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复习歌曲巩固已学内容,自然的引出本课内容】3.反馈课下搜集情况,导入新课:a.请学生到前边把自己收集到的到的有非洲音乐影响的流行歌曲及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大家。 b.教师在屏幕上展示非洲大陆的版图并让学生找一找西非在哪?加纳共和国的位置在哪?并谈谈对其的了解。【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就感,也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寻找西非加纳共和国并让谈其印象,意在使所学知识相互整合,倡导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索及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力。】 二、感知新课: 1.欣赏来自加纳共和国的一首民间鼓乐曲《鼓乐》。 2.对学生提出问题:从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几种不同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是按照怎样的方式参与演奏的?你感觉这首《鼓乐》在节奏上有山么突出的特色? 3.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乐曲中有铃铛和五个鼓(即拉托)。 铃铛和鼓1、鼓2、鼓3、鼓4、鼓5各种乐器按照顺序逐渐加入演奏,并不断反复,最后6件乐器同时演奏。每个人的节奏与别人是不同的,但又在同一周期里反复演奏形成非常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即横向保持同样长度纵向形成节奏变化。 【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通过观赏、聆听《鼓乐》演奏及针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感受西非《鼓乐》的主要特征,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评价音乐的渴望培养鉴赏音乐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内涵,而不是流于好奇、好玩。】 4、模仿《鼓乐》、创编节奏、演奏实践:(1)班学生分成三组,任务要求:以4、4拍,每组创编一小节节奏。 ( 2 )让每组自制一个鼓(可用鼓的代用品)要求:熟练演奏自己的创编节奏。 (3)模仿《鼓乐》演奏方式完成下列创编方案:每组按照顺序逐渐加入演奏,并不断反复,最后三组乐器同时演奏。要求:节拍正确、节奏清晰,达到横向保持同样长度纵向形成节奏变化的演奏效果。

音乐必修一人音版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 《鼓乐铿锵》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 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乐”两首锣鼓乐为 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锦鸡出山》和《滚核桃》两首南北方鼓 乐的作品,让学生明白不同地方鼓乐的相通之处及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 种民间器乐,并能做以总结。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 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 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对鼓乐、对创作的热爱。 在教学的同时,始终贯穿聆听——思考——实践——总结的方法,旨在教会学生既会欣赏也会鉴赏。 在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的宗旨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唱主角。 二、教学目标 ⒈聆听《锦鸡出山》及《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 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在理解乐曲音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打溜子”“鼓乐”的 概念,并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 2、分小组编写《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配乐朗诵故事,让学生参与,讨论, 实践,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手中的乐器来表现生活。 3、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三、教学内容 1、《锦鸡出山》; 2、《滚核桃》; 3、音乐小故事《大象与小蚊子》。 四、教学重点 “打溜子”及“鼓乐”概念的掌握。 五、难点教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 启发、参与、对比、陶冶。 七、学情分析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歌曲且能够参与在其中的音乐作品。但是他们虽然喜欢唱、听歌曲,却不能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与展示,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八、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玩鼓三个方面进行授课,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通过为音乐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 3、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创作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音乐的再体验。 九、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