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8岁以前,但家长应该随时保持密切观察,除了关心宝宝的健康及生长发育状况之外,也要留意宝宝是否存在如下行为,这很有可能是感觉统合能力出现障碍的迹象哦!

婴儿时期
1-很难照顾。如容易哭、情绪很难安抚、常常感觉很不稳当。
2-睡眠品质不佳。睡眠时间短,只睡1~2个小时就会醒来。很难入睡,需要哄很久才能睡着。睡眠很轻,有一点点声响就被吵醒。不爱午睡等。
3-肌肉松软,感觉身体及四肢软绵绵的,在坐着或站立时,不易使身体维持挺直的姿势。
4-进食状况不好,吃东西很慢。
5-不喜欢被抱着或被碰触,否则就会扭动不安。
幼儿时期
触觉系统异常
1-不喜欢被碰触,一旦与人有非预期的肢体接触时,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反应。
2-排斥一些有特殊材质与触感的物品,如不喜欢赤脚踏草坪或沙地。不喜欢玩黏黏的东西,如黏土。不喜欢穿毛衣或紧身衣服。对食物过分挑剔,如不爱吃过软或过硬的食物。
3-喜欢寻求触觉上的刺激,特别需要大人的拥抱,喜欢碰触别人的肢体,经常咬手、抠指甲。
4-对于需要肢体接触的活动有异常的排斥反应,如洗脸、刷牙、洗头、洗澡、剪头发、剪指甲等。
5-始终不喜欢用手抓握或操作物品,如写字、使用筷子或勺子、扣纽扣、系鞋带等,所以动作比较笨拙,手眼协调能力较差。
6-经常因为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分心,即便是自己正在做某件事情,也很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的干扰。
前庭感觉系统异常
1-改变姿势的时候会感到不平衡,经常跌倒或撞到物品。
2-不敢站在高处,拒绝摇晃或旋转的刺激,如荡秋千,下楼梯也会害怕。
3-喜欢寻求过度的前庭刺激,如爬上爬下、跳跃、转圈等。
4-感觉他们的活动量很大,跑来跑去停不下来。
5-不喜欢安静下来操作玩具、很少从事静态的活动。
6-情绪起伏大,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兴奋起来,就难以安静下来。
本体觉系统异常
1-肌肉力量较差,很容易感觉疲劳,不喜欢从事需要花费力气的活动。
2-手脚及肢体不灵活,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
3-不能合适地控制力量,比如在写字时,总是过度用力或用力过轻。
4-做模仿动作会出现困难,如律动或体操。
5-常常会撞到东西,对于自己肢体的空间位置缺乏很好的判断力。
6-自信心较低,人际互动较差,容易退缩,不敢尝试新事物。
7-姿势不良,容易驼背,经常趴在桌子上,喜欢用手托住下巴。
在养育宝宝的过程

中,很多妈妈都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宝宝不好好吃奶、睡觉不安稳、经常哭闹等。即便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也没发现存在什么健康方面的疾病。但是,这些难题总是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且,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他的一些反应或者动作发展开始出现问题,似乎总比同龄宝宝慢半拍。
就上述情况来看,这很有可能是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出现了问题!不要认为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要到学龄前才能显现出来。事实上,从胎儿期开始,我们就应该对宝宝加强刺激,以便其感觉统合能力在日后能得到顺利发展。
Part 1 常识篇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去接受环境中的刺激,然后经过大脑的处理,再由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简单地说,感觉统合能力就是大脑将信息做统一整合的能力。
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出生前的刺激
在未出生之前,胎儿就已经在妈妈的子宫内不断接收到各项讯息,为日后各项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例如听胎教音乐来刺激宝宝的听觉等。当孕妈妈在走动或活动时,胎儿在羊水中摇晃,可刺激其前庭觉的发展。出生时产道的挤压也是一项重要的触觉刺激,会影响宝宝日后的感觉辩识能力。
出生后的刺激
在宝宝出生之后,要经常抱抱他、摇摇他、摸摸他、对他说说话、对他微笑等。对于婴儿的视、听、触、前庭、本体等感觉器官发育来说,这些行为都能提供许多有益的刺激。
刺激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理论是以神经医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根据该理论的观点,惟有基层器官拥有良好的讯息传达能力,大脑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高级功能。而对于人体的早期发育来说,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是最基础的三个感觉系统。如果这3个系统出现障碍的话,则会对将来的人体功能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例如情绪发展、人际互动、认知学习及专注力等。
感觉统合的3大系统
触觉系统
这是最基本、影响力最大的感觉系统。当我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讯息的时候,触觉就是最主要的途径,可以让宝宝避开或抵抗危险。同时,触觉对宝宝心理社会化的发展也非常重要,肌肤接触可以在妈妈宝宝之间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为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在手部动作方面,触觉和分辨觉也非常关键,可以增强宝宝对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的认识,加速认知能力的发展。
前庭觉系统
前庭觉系统的接收器主要位于内耳,它能感觉头部位置的改变和维持身体的姿势,与平衡及协调能力有关。当宝宝受到适量的前庭刺激后,例如慢速

的摇晃(摇篮),可以帮助情绪稳定及放松,而快速的旋转及俯冲动作则有助于刺激兴奋情绪并保持警觉。这些都有助于大脑神经保持一个合理的工作状态,进而有益认知的学习。
本体觉系统
本体感觉主要是通过肌肉、关节或骨骼等感觉接受器而获取讯息。而它对感觉统合最大的贡献,就是维持肌肉正常的收缩,使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因为动作是促进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最主要途径。它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情绪的正常化。
另外,本体觉会影响个体视觉、知觉及身体空间概念的发展。同时,因为本体觉自身有抑制性的作用,因此也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的本体觉活动,使活动量太大的宝宝安静下来。
闹闹的妈妈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
闹闹看着挺聪明,可是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难坚持做一件事情;好像很懂事,却脾气急噪、爱粘人,动辄哭闹、打滚;看着可爱,一出门或遇见生人就胆小害羞,适应新环境困难;觉得伶俐,但是动作不协调、笨手笨脚,让大人看着都着急。这是怎么回事呢?
分析与建议:
不光是闹闹的妈妈,许多妈妈都有上面的疑问。其实,闹闹的这些问题就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说到感觉统合,大家听起来都很陌生,但是有关感觉统合能力在儿童日常行为习惯上的表现,各位家长却耳熟能详。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动作不灵活。这些儿童多半动作灵活性较差,有些到5、6岁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敢登高,不敢荡秋千等。
2.好动而很难安定下来。好动不安不见得都是感觉统合失常,周围的环境或大人的误导也可能产生此现象,但如果所有可能因素一一过滤后,仍然找不出原因时,感觉统合失调是好动的最主要原因。
3.讨厌被触摸。许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平时对洗澡、洗头和剪头反感,有的甚至对换衣服也十分反感。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触觉防御过强造成的。这种触觉防御过程会妨碍他们与其他人相处,影响他们对别人的感情和交往。
4.过于胆大或过于胆小。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往往在两个极端上有所表现:他们要么胆大卤莽,经常从事危险的活动,不计后果;要么表现却与此相反,胆小腼腆,不敢与陌生人接触,内心十分紧张。这主要是他们与外界接触少造成的。
5.反应迟钝。有时候身体固然还算灵活,但对高度的恐惧迟钝,转圈圈根本不会晕,对痛的感觉也比较少、甚至有自虐现象的,可能是脑神经中枢感觉统合不良的原因。反映太极端或反应不良经常是一体的两面,对某件事物反应太极端的,

在另一方面又太迟钝。
6.语言发展迟钝,说话发音不清晰,速度慢。由于感觉动作功能的落后,一些儿童说话慢,不能准确地发音,不善于与他人交谈。这些也会妨碍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7.极端或异常的害怕。儿童由于缺乏经验而害怕是很平常,但有些同龄孩子很容易做到,而你的孩子却极害怕尝试的,就要加以观察了。例如讨厌摇晃、不敢抓高、无法顺利下楼梯、不愿去游乐场玩、怕旋转木马等等。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故事引言——家有“小暴君”
童童3岁多了,是一个非常帅气而且聪明的男孩,家里识图卡上的东西几乎都能指认出来,还知道字母A、B、C呢。童童妈妈介绍说,宝宝的认知能力非常好,不但认识很多事物,还能区别色彩、形状等。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还会背诵好几首诗呢。可最让妈妈头疼的是童童的脾气,稍微一不如意就生气发火。童童生气的样子很特别,先是对着人大声地嚷嚷,然后对着墙或地板嚷嚷。厉害的时候就自己揪自己头发,或坐在地上用头去撞墙或地板。无论妈妈怎么哄,就是停不下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童童特别容易生气,他一个人玩得好好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从他身边经过,他都会生气。童童妈妈在面对“小暴君”的问题上也尝试了不少方法,但都效果不明显。
后来经过指导和测试,诊断童童可能是感统失调型的孩子。
※ 关于感觉统合的理论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著名理疗师Aryes博士系统提出。感觉统合功能是指机体利用身体各个感觉通道,有效地获取信息,大脑对信息进行解释、分析、统合等加工处理,从而得出身体适应性反应。
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通道之一 —— 前庭觉位于人体内脑干和脊柱的连接处,它是大脑信息的过滤器。人的高级学习器官主要是面部,比如口、耳、鼻、嘴等,当这些器官获得信息后,信息不是直接传递到大脑,而是先经过感觉统合器官的过滤把信息过滤、分类、整理,然后再传给大脑的相关部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就可能导致多动症、易怒、易燥等症状。
※ 您的宝宝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吗?
1. 容易分心;
2. 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 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4. 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 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6. 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 动作笨拙,粗心;
8. 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 注意转移困难;
10. 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感觉统合

失调,有时可能很隐匿,尤其在儿童中,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他的原因,如“他固执,懒惰”,或“他不愿做”,或“他被宠坏了,怕羞,娇气”。感统失调的明显症状一般在孩子5岁左右出现,但如果您的宝宝属于以下这些情况,您就要提前引起重视了。
※ 以下因素可能会导致宝宝感觉统合失调:
1. 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2. 环境因素:环境过于嘈杂等;
3. 早产或剖腹产;
4.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或不会爬行;
5. 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6. 缺少同伴群体;
7. 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8. 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9. 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 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推球
让孩子在距离墙面30-50公分的地方俯卧趴下,手抱球使劲把球推到墙上,等球反弹回来时就马上用手抱住。反复做多次。
【讲解】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滑滑梯
宝宝俯卧趴在滑梯顶端,两胳膊前伸,然后从滑梯上以俯卧的姿势头朝下滑下来。您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哦!从来没有做过相关动作的宝宝,不要一来就做。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随意地玩滑梯,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甚至是家长抱着滑下来都可以,让孩子先适应滑梯游戏,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完成俯卧下滑的动作。千万不可以强迫孩子。
【讲解】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3)跳跳床
让宝宝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尽可能要求宝宝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在家里也可以让孩子手扶床头栏杆完成同样的动作。
【讲解】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信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4)刺痒痒
准备专业用的按摩球,也可以用市场上同类“刺猬球”代替。您先拿小球放在宝宝的手心和手背滚,然后再放到脚底滚,边滚边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告诉宝宝“刺痒痒了”,提高游戏兴趣。提醒您注意的是,着重要刺激孩子的手足部位,身体其他皮肤暴露部位也可以刺激。
【讲解】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和嗅觉刺激,稳定情绪。
※ 特别提醒
感觉统合失调的明显症状一般要在宝宝稍大一些才明显的表现出来,所以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家长不要一观察到孩子有少量提示中的失调行为就断定为感统失调,这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专业的感统训练需要借助于一些专业的训练器械,家长在家庭中尝试完成时一定要

特别注意安全,在做训练时,一定不可以强迫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轻松、快乐。
前庭功能失调
问题主要表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门墙。
游戏方法
◆充分爬行
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平衡游戏
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
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
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
触觉过分敏感
问题主要表现:偏食、挑食,不爱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退缩,不敢表现;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惹人。
游戏方法
◆洗澡游戏
1.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毛巾卷游戏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沙土游戏
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

接触面。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垫上游戏
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对运动企划、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小刺球游戏
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本体感失调
问题主要表现: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
游戏方法
◆从小抓起,多多活动
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等。
◆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坚持下去,对注意力、手眼协调以及将来学习能力很有好处。
◆多多表达
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渐学会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进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学做家务
适当地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培养意志力、责任心、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要求,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不能因为觉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够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有利时机,包办代替只会导致孩子笨拙、懒惰、意志力差、缺乏自信以及没有责任心。家长应耐心地教会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
总之,儿童早期要多抚摸、多摇抱,尽量母乳喂养,多和孩子说话,多逗笑,增加语言信息刺激,4岁之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裹嘴、咬毛巾被,只要保持清洁,唇部运动有利于语言的发展。4岁之后,随着注意力开始逐渐指向外界,上述问题会自行缓解。要让孩子有机会哭,练习声带发音。这些无疑都对语言的发育有利。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问题,参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重点明确、循序渐进的训练

计划,然后进行训练。统合训练一般都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坚持去做,才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当然,我们更希望感觉统合成为一种观念,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面,因为它会给喜爱它的人们带来成长和希望、健康和快乐。
儿童医学专家指出,一些孩子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语言的协调性差,唱歌时常跑调,上课发言时口吃等,这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它导致很多孩子孤僻、固执,缺乏自信,爱挑衅打架。家长们遇到这种情况,不应指责孩子,要与学校配合,尽快对孩子进行矫正。否则孩子心理压力会更大,结果可能更糟糕。
专家认为,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因素。有的母亲怀孕期间工作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影响很大。此外,剖腹产率不断增高,幼儿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跳过了像爬行这样重要的成长阶段,这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很不利。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负担加重,剥夺了孩子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专家建议,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地玩,多接触自然。家长和老师应当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给孩子游戏的权利。易波
人类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重力感觉。宝贝一降生就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给大脑,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分析组合等加工处理,从而指挥人做出适当的反应完成各项活动。这一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如果宝贝多动浮躁,走路易摔倒,旋转不会晕眩,左右不分,没有方向感,情绪不稳定,特别浮躁,对别人的话总是听而不闻,常常丢三落四,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


、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过分依赖父母,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与同龄宝贝相比显得过于笨手笨脚,那么宝贝可能就是感觉统合失调,需要尽早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一点也不笨,就是读书不行。”
这些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称作“高智商,低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差错百出,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因为懒惰而作业拖拉,因粗心而差错不断,因“玩心”太重而注

意力不集中,所以,家长们相信,孩子并不笨,因此,只


要孩子懂事了,知道学习了,成绩是一定上得去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心理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 “高智商,低成就”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得了“感觉统合失调症”。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织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怕羞,社会交往能力差,容易受搓,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爱哭闹,语言发展迟钝不良等。这些孩子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严重的甚至会转化为儿童孤独症或自闭症。据有关调查表明:儿童中患清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其比例之高,令人惊讶。
但是,目前了解这种病症的家长并不多。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孩子会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呢?针对这个问题,专家们作过大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是“先天不足”
专家认为,现代一些孕妇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天天处在忙碌、焦虑、不安之中,而运动明显不足,这就影响到胎位的变动,并直接影响到胎儿在平衡能力方面的发育。另外,一些孕妇因为嗜好烟酒、浓茶、咖啡等影响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而触觉学习不良,会使一个大儿童的皮肤像很小的孩子那样敏感,对细微的刺激都会产生反映,在上课时就出现一副东抓西摸、心神不宁的模样。
二是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
一些年轻的父母疼爱孩子过度,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吃要吃最有营养的食物,穿要穿最柔软的衣服,住要住最舒适的环境,整天抱在怀,生怕孩子摔痛了,以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行阶梯便直接学会了走路。大人们常常对自己孩提时代在庭院里奔跑、跳跃、玩水、玩沙的情景记忆犹新,可现在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这一切了,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捉迷藏等,现在的孩子也没机会去玩。于是,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大多数现代家庭的这样抚养孩子的方式虽然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时常要漏字,家长以为是小孩的粗心大意,实际上是因为小孩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大脑无法控制眼球的轻微振颤所致。又如,许多孩子有拖拉的毛病,其实,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

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身体协调能力差,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与行为,无法有效的驾驶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
三是孩子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过去,儿童的语言、行为与思想大多是在兄弟姐妹中或邻居的友伴中学会的,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独苗”,又居住在“独门独户”的环境中,多数孩子在4岁之前缺乏与同龄小孩相处的经验,有的直到6岁才初次接触到同龄孩子,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极为不利。南方贝贝早期教育专家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与外界接触太少,造成语言表达能力差,害怕跟人说话,无论在家里或外面,都不大能与人交流,无论谁问他问题,都是极轻的几个音节,而且发音也不准,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
四是父母教育方式上的偏差
有的父母对孩子呵护过度,骄纵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的欠缺。一些孩子到小学三、四年级还要父母帮他穿衣脱鞋,吃饭的时候饭粒撒满地,不会使用筷子等等。有的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太多,管教太严,让孩子负担起超过他实际能力的智力活动,几岁的孩子,就让他学钢琴,学外语、学电脑等,压抑他爱玩耍的天性,说是不让他“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专家认为,小孩在本世纪内岁以前没有记忆,在不久的将来岁以前不宜进行学习,只有游戏才是适合孩子天性并有意健康和智力的活动,即使6岁后的学习,也应以培养兴趣为主。
如此高比例的“问题“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对这样的孩子,显然不能靠一味的责备、打骂来改变,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在内心里形成一个扭曲的、低下的自我形象、并影响其以后漫长的生活道路。那么,如何避免和有效地帮助这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走出困境呢?专家认为,一是要对孩子从零岁就开始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二是家长与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还给他们游戏的权利,以科学观念和教养方法,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感觉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提高学学习的能力,成为可塑之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

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
(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
(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至4岁)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
(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
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3.5至4.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
(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

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孙瑞雪:安东尼?华尔士在他的《爱的科学》中说:“只有既为人所爱而又能投之以爱,我们才能体会到作为人的完整性。”而且“我们一旦拥有了它,幸福感、完美感和勃勃生机感便会油然而生。”
儿童是通过皮肤来思考、也是通过皮肤来获得爱的。许多孩子,包括很多成人都有肌肤恐惧症和肌肤饥饿症。学校里,新进校的孩子的肌肤恐惧症能达到很极端的程度。有的孩子碰破了皮肤,给他处理时,他非常恐惧。这时,老师和大夫常常先在自己身上示范,然后再在孩子觉得较为安全的手臂上示范,孩子还是疯狂地哭喊。老师们说:“新来的孩子都这样,这是无安全感在身体上的表现。放松的孩子不会这样。”
人在童年通过父母的抚摸获得身体的智能,也获得爱的感受。要尽可能触摸0——3岁的孩子的肌肤,裸体拥抱孩子,亲吻孩子。当幼儿欠缺抚摸时,在爱和自由的状态中,他因为放松而将欠缺了的需求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状态,恢复机制自动开启,以弥补成长中的缺憾。
1975年,美国的艾乐丝博士首次提出了感觉系统功能失调的理论,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

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



3岁的茜茜在父母、老师的眼里,是个心不在焉、不专心、不听指挥的孩子。大人和她说话时,她好像与已无关、毫不在意,必须要家长、老师一遍遍重复、一次次提高嗓门,她才像是如梦初醒,稍有反应。茜茜的记忆力很差,即使千辛万苦让她听明白大人的要求了,转眼间她又会忘得干干净净。奇怪的是,茜茜对那些不被注意的细小动静却很敏感,注意力常常被吸引过去。
憧憧是位4岁的男孩,从小就开始学弹钢琴、背唐诗,聪明活泼、能说会道,可是他脾气大、易受惊,在幼儿园里也坐不住、不认真听讲,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新东西很快就会没兴趣。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经常向老师告状,说憧憧老是欺负别人。妈妈为此十分着急,担心他得了多动症,可奶奶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小男孩都调皮,上学后自然就会好的。
6岁的小贝,学东西都挺快的,但他总是粗心,很简单的计算会出错,而且往往自己检查不出错误,写字经常将笔划或部首颠倒,抄写时,他必须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有时一个字还得看两三遍。家长几乎每天都和他讲,不要粗心,但他还是那样,甚至被父亲打了以后还是改不掉。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请家长不要过多惩罚孩子。其实,这些孩子是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他们需要的是特殊矫治和训练。
什么是感觉综合失调症
1975年,美国的艾乐丝博士首次提出了感觉系统功能失调的理论,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艾乐丝博士还将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平衡统合系统与本体统合系统等,并预计5%-10%的儿童存在这种障碍。日前,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南京市2468名6岁至11岁的学龄前儿童通过规范、系统的测查,结果有34.9%的学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这个数目是极为惊人的。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视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对于单纯的文字有阅读困难,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目常会抄错等等视觉上的错误,并且容易产生疲劳,出现写错误字、算错数、记错题和看书“串行”的现象。另外,在生活中还常常丢三拉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
2.听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听不懂老师、家长的话,也不清楚老师布置的任务,平时家长

喊他,他也不在意,以为那与己无关。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和他说过多遍的事他也会轻易忘掉。时间长了,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孩子也会在心理上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厌学逃学。
3.平衡失调。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在重力感、方向感和距离感上都有问题。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写字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偏旁颠倒;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会害怕上下楼梯、好动而笨拙,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则会使他们缺乏自信心,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4.触觉过敏。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他们害怕触摸,有时正常接触也会被孩子认为是“打”了他。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受惊、办事瞻前顾后、脾气大、爱咬手指,怕剃头、怕打针,且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时老是做小动作,显得心不在焉。家长总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由于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的紊乱状态,其学习与生活质量必然会不断下降。
5.本体统合失调。由于各方面协调差,孩子可能运动时笨拙,如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很累;呼吸和语言的协调也差,唱歌时常常发音不准,在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甚至会口吃等。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孤僻、害羞、固执、挑食、咬手指、笨拙、缺乏自信、爱挑衅打架、发脾气。上学后则常有学习成绩差、不完成作业或拒绝看书等学习方面的困难。
感觉综合失调症产生的原因
家长们也许要问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什么会得感觉统合失调症呢?原因不外几种:
1.先天不足。有的职业母亲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姿势不佳等,都会影响到胎位,进而影响胎儿平衡的学习;有的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会引起胎盘微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觉发育不正常。前面提到的憧憧,母亲是个经理,工作紧张、压力大,怀着憧憧7个月时还在工作,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就感染了还是胎儿的憧憧。
2.生活环境过于封闭。0-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3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傲任性的性格。如果到了3岁还舍不得让孩子进幼儿园,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如

前文中的茜茜,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工作也十分忙碌,孩子家住高楼,一个人跟年逾花甲的奶奶过。因此她的生活十分机械与单调,平时除了上幼儿园,就是回家看看电视,想要外出找小伙伴玩,奶奶怕出事又不许。这种封闭的生活自然使得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很少,感觉统合不协调也就在所难免。
3.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当新生儿在接触母亲温暖的怀抱,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吸吮母亲甜蜜的乳汁时,躺在晃来晃去的摇篮中时,他们便感知大千世界的光亮、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等刺激;婴儿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时,幼儿在戏耍打闹“过家家”时,感觉统合功能就在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着。然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宠爱有加,生怕孩子摔跤,该学爬时不让爬,该学步时还不让走,还老早就给孩子买好了童车。另外,现在儿童玩具铺天盖地,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孩子也没机会玩了。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结果到上学时,就容易发生抄写漏字,速度慢等情况,这是由于眼、手协调能力差,大脑无法有效地驾驭身体各部分,常常发生错误的判断与行为的缘故。
宝贝亲子操根据美国 Jean Ayres 爱尔丝博士的感觉统合理论, 是适合 0 — 18 个月婴儿及家长锻炼的互动亲子操。不仅能够强健宝宝的身体,能够提升 0 — 18 个月婴儿大脑能力的发展,还能预防婴儿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的发生。 研究表明:母亲和父亲应该每日都抽出数小时和婴儿做皮肤的接触并用力拥抱,对婴幼儿的海马区建立有帮助;对于肌肉无力、身体不灵活的幼儿,通过宝贝亲子操的训练也可矫正。 在宝贝亲子操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可以促进父母与婴儿的情感交流。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郭建国教授通过对数万名婴幼儿的研究,设计了宝贝亲子操的所有运动架构,深受父母亲们的喜爱。
▉ 生命在于运动。人类因而从躺卧到直立行走,短短的一年内完成了生命进化史上带有根本性质的飞跃,这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
▉ 人类大脑分左右半球,在婴幼儿时期即快速成长,并作左右半球专责化,左脑区以语言、听觉、嗅觉及抽象逻辑能力为主,右脑区主管视觉、空间、方位、图像及记忆。新生儿至3岁是开发运动潜能的敏感期,科学适宜的运动能强体健身,提高宝宝身体控制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使宝宝智力、心理、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运动是婴幼儿大脑成熟的催化剂,运动刺激大脑所产生的神经通路在今后的认知学习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婴儿的运动能够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使大脑成熟程度的重大因素。
?运动也是交往的重要载体。在运动中由于要克服地心引力,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掌握技能技巧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的次数与时间明显增加,使宝宝的胆量、智力、自信、自控能力、交往都能得到提高。

▉ 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与身体互相平衡协调学习的重要条件。几乎80%的感觉学习是在2岁以前完成的。婴幼儿如果能够运用对前庭器官、半规管、皮肤触觉、本体感有效的刺激,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甚至可以避免由感觉统合失调而引发的多动症、学习困难、思维迟钝还有胆小等现象。

▉ 天线宝宝国际连锁集团专家组根据爱尔丝博士的感统理论与国内多位专家、教授的教育心得共同推出了这套宝贝亲子操,操中大量的颈椎反射动作(头颈往后抬),为幼儿爬行、立体视觉空间做准备。头颈抬起,间接及直接的做“前庭平衡系统”建立工作使幼儿左右大脑分化,专责化,语言区,听觉区,视觉区正常发展。培养出来的孩子身体强壮、性格开朗、活泼能动、眼睛有神、表情丰富、语言标准流利、自我能力强。
▉ 宝贝亲子课程:
1 、横托抱 (适宜月龄:出生 10 天 —3 个月)动作方法:妈妈站在床前或坐在床上,右手抓住宝宝的右手腕上担,左手托在宝宝的颈背部,再以右手托住宝宝的臀部,托至胸前,两手距离逐渐加大,宝宝身体受重力作用背部开始下垂,当宝宝的身体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本能的挺胸动作,新生儿一般可以挺 3—5 秒钟,然后妈妈的双手向中间一起靠拢。
2 、中托抱 (适宜月龄: 1—3 个月)动作方法:宝宝躺在床上,抓右手腕上提,妈妈的左手托住宝宝腰背部,慢慢托起,使宝宝成桥型,身体充分展开。
3 、托腋站立 (适宜月龄: 2—4 个月)动作方法:宝宝躺在床上,妈妈双手托住宝宝双腋,由躺姿提拉站起、双脚稍稍离开床面为止,宝宝即反射性地挺腹、蹬腿。
4 、扭转运动 (适宜月龄: 1—4 个月)动作方法:宝宝平躺在床上,妈妈的双手抓住宝宝的双踝,以左右手扭转婴儿身体成 90 度,反复进行。 [table=98%][tr][td]5 、拉腕站立 (适宜月龄: 5—10 个月)动作方法:宝宝躺在床上,双手抓住宝宝的腕部,向垂直方向提起,速度要慢,提到宝宝臀部鹑床时停止,宝宝反射性地挺腹、蹬腿,然后拉成站立。
6 、拉腕抱 (适宜月龄: 2 个月 —1 岁)动作方法:宝宝躺、坐或站时妈妈抓握住宝宝的手指或手腕

,当宝宝被提到胸前高度后放在妈妈的胸前,右手抱住腰,左手托住颈背部,变成自然的抱法。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 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末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末来的父亲的母亲,他们也将 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 母亲。但是,这还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确的教 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 整个国家的罪过。
---《马卡连柯全集》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 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 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陶行知全集》


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 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 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人才,成为真正 有作为的人。
______吴玉章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 理所当然的。
---苏霍姆林斯基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剌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剌 激法若用提其当,也是得好的,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

而要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嬉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 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陈鹤琴


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和精神的本性的发展规律。
---康斯坦丁诺夫


在道德领域以内,家长和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使儿童生长着的小天地尽可能富于足以形成较好的个性的因素,并排除其它的因素。
---沛西.能


若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灵敏、机智、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难,又卓有信心 正视前面的人,则体育和运动乃是很重要的因素。
---加里宁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体育和运动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人的乐观情绪,而乐观情绪却是长寿的一项必要条件。
---勒柏辛斯卡娅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爱迪生


形成天才的快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
---郭沫若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依赖于兴趣。
---皮亚杰


儿童们的记忆力最强,所以想象特别生动,因为想象不过是扩大的或复合的记忆。
---(意大利)维柯:《新科学》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快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木村久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办要教育得法 ,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尔维修


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
---爱默生


没有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苏霍姆林斯基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 命.
---高尔基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他的精神面貌.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
---冯雪峰


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斯宾塞


美的生活。真实就是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美____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的体格健全的强大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康德


爱抚,这不是迁就调皮的孩子,不是不加思考地满足闲得发慌的孩子的稀奇古怪的要求。纵容、姑息孩子的顽皮淘气和刁钻古怪的要求会把孩子引入歧途,使孩子的心变得粗鲁、冷酷无情;因为淘气被溺爱的孩子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 他是自私自利的人,而自私自利的人,他的个人小天地就是他快乐的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

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变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的有”1、娇纵的爱;2、专横的爱;3、赎买式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 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 就是卑俗。

---车尔尼雪夫_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孩子的眼界需要我们引导
儿童,我们要使这个世界变得更为和谐,就应该更多的对这种爱加以考虑,研究爱的内在含义。儿童是人们温情和怜爱的汇聚点。全人类都沐浴在儿童的这种爱之中。儿童是爱的源泉。所有与儿童有关的话题都会与爱有关。

——玛利亚 ? 蒙特梭利

教孩子画画,就是教他看。
教孩子音乐,就是教他聆听。
教孩子跳舞,就是教他优雅地过一生。
教孩子阅读和写字,就是教他思考。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等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根据专家的统计,6个月-2岁的这个阶段,最令宝宝感到害怕的分别是陌生人、同亲人分离、巨大的声响、洗澡、医生、动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帮助宝宝克服这些内心的恐惧吧。
害怕陌生人(发生于6个月-1岁左右)
宝宝刚刚出生的头几个月里,谁逗他他都笑嘻嘻的。然而,到了6-8个月,看到陌生的面孔,他就会进入戒备状态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认人了,他希望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怕陌生人的到来会使他们分开。每个宝宝的天性不同,有的宝宝同陌生人很快就可以熟悉起来,而有的宝宝熟悉起来需要更长的时间。妈妈最好在宝宝休息好、吃好的情形下,安排宝宝见一些新面孔,告诉客人宝宝喜欢别人怎样逗他,让客人慢慢接近宝宝,这样宝宝不会大哭,客人也不至于大尴尬。一般过了一周岁生日,宝宝对于陌生人的恐惧感就会慢慢消退。 害怕同亲人分开(发生于8-18个月)
对于6个月之内的宝宝来说,谁不在他眼前了,那么这个人就等于不存在的。而到了8-18个月,孩子就懂得你不在他身边的时候,肯定在某个其他的地方。这个阶段的宝宝就会有分离的恐惧感。这一类情感与害怕陌生人是差不多的情绪,只是,前者是害怕失去熟悉的人,后者是害怕不熟悉的人。
宝宝的这种害怕分离的情绪会在你送他去托儿所的那天,你把他交给带他的阿姨而自己去上班时突然表现出来。家长要学会疏导宝宝的情绪。有的妈妈以为多逗留一会他会好受些,其实这只会令情形更加糟糕。可以告诉他,妈妈一会儿就来接他,亲他一下,说再见,留一样他最喜欢的玩具给他。大人在同宝宝分离时要表现得平和,不为宝宝的哭闹所动,这样宝宝的情绪很快就可以平静下来。
害怕洗澡(发生于0-1岁)
如果发现前一天还挺喜欢洗澡的宝宝今天洗澡时忽然又闹又器,那你先要检查一下是不是水温的缘故,水太烫了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