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现有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由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介》中的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合并而来的,包括了金属、非金属、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层气等矿产资源的地质及勘探领域。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为各类矿产资源的探明而服务的复合性专业。它既涉及到勘探方法、勘探理论、勘探技术等工科学科,又涉及到基础地质理论数理统计、实验分析等理科学科。可以说它又是一个理工高度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中国的地质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期。1895年在天津开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就已开设了地质学的相关课程。1909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格致科(理科),创办了地质学门,从而开创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格致科改称为理科。1916年北京大学自行开办地质科,1919年改地质学门为地质学系。1952年全国实行院系大调整,北京大学的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北洋大学地学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合并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工科地质系高等教育开始较晚,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成立,当时为了培养采矿、冶金、铁路人才,开设了地质、矿物等课程,开创了我国工科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

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地质工程教研室,并在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专业招收大专生。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增设了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煤田地质及勘探专门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及勘探专业。1953年中国矿业学院搬迁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此外,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后于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1952年,以1951年组建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大连工学院部分基础科教师合并,成立了东北地质学院,并于1953年开始招生,后于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此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也先后开展了工科地质的本科教育,随之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普通

高等工科地质教育的大发展时期。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培养工科地质本、专科的普通高等学校约有60所。

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本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培养方向: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铀矿地质勘查。

2. 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本专业是一个野外实践与室内理论研究高度结合的专业。所以,其主干学科方法论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作用和成矿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应用数理化和生物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有以提高对研究对象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遥感能力;在丰富的地质现象和众多的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论研究,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这种“将今论古”和“以古论今,谈未来”的地质思维是本专业的重要的两大方法论。

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1世纪人类社会也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世界性问题的严重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的道路,是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阶段,发展的方式属于粗放——扩张型。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也伴随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如人口压力、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等。此外,我国的一些重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因此,未来的地质工作将实现4个转变:

(1)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2) 涉及的学科将由传统的地质学科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

(3) 由单一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向资源环境的联合勘查评价转变;

(4) 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转变。

为此,资源勘查工程学科教育与研究必须实行以下转变:

(1) 从陆地资源向海洋资源并重转变。随着大陆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2) 从国内资源向国际资源转变。资源作为国家发展之基础,无疑将成为世界各国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热点。资源科学必须通过综合分析,为我国制定有效的资源战略提供依据。从而可以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 从自然科学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转变。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单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必须选择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角度和新的视点,进行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危机。

(4) 从常规手段向高科技应用转变。加强成矿与找矿理论的深入研究,探索找矿的新技术、新手段,使资源勘查工程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向现代化迈进。

3.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地球科学的拓展对本专业教育的影响

地球科学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革命,它将对现代地质工科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求广大师生建立新的地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培养目标上,要注意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认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应该不仅反映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和地学知识精髓,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关键,而且要更新原有地球科学知识体系,按现代地球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包含更多现代社会、人文和管理的知识与精神,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现代地球科学发展和地质工程技术革新的需要。在教育方法和方式上,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和批判精神培养,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 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应把学术、人品和责任感共同作为衡量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关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3) 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工科地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实践包括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两个方面。因此,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野外实习基地将是直接影响本专业教育的重要因素。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和设计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现科研带动教学,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4)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必须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考核方式应

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的考察,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他们该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展现出来,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考核。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1.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遵纪守法;热爱地矿事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风优良,具有艰苦奋斗、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能运用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科学理论及先进科技手段,从事固体、能源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与管理,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2. 基本规格

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为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

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矿事业,有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地矿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能辨证、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

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研究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地质事业、遵纪守法、谦虚好学、团结合作的优良道德品质。

(2) 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1)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工技术和工程数学等技术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2) 打下较为坚实的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岩矿鉴定及测试技术、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多元统计方法等方法技术;

3) 基本掌握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区域地质调查、金属和能源等矿产地质、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经济技术方面的综合分析、预测与评价的初步能力;

4) 初步掌握现代综合勘查新技术;

5) 具有从事矿山(油田)地质工作、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能力;

6) 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7) 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文献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3) 文化知识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1) 通过一定量社科人文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课程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具有较为正确的思维方式、文学和历史鉴赏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和国防知识;

3) 具有较强公关交流能力。交流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公关能力包括组织、交际、适应、竞争和宣传能力。

(4) 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要求掌握一定的人体生理学、心理学和保健知识,学会保护和加强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1.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1)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地学在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地学的研究领域将拓宽到区域范围以致全球规模的资源、环境、灾害等社会性问题上。由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繁等重大问题的出现,地学正在从主要面向资源环境和防灾减灾发展,从局部现象描述推进到行星范围的机理探索,地学在整体上已经进入定量研究和机理探索的新时期。为适应地学发展的新态势,解决资源、环境灾害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必须树立教育创新观念,着力培养新型的地学创新人才。

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此要培养新型的地学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拓宽专业基础的知识面,体现学科融合和交叉;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总之要设计适合于本专业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强化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设计和建设,使每一个知识模块能真正构成一个有效的训练、学习的系统。

(2)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大部分及15个知识体系所构成:

普通教育内容: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科学,④外语,⑤计算机信息技术,⑥体育,⑦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内容: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②本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③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内容: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2. 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又可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本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知识体系一览表

附课程及知识点描述

①地球科学概论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地球观,了解人地关系,树立环保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知识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区的物理性质与内部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大气圈与气候变化,生物圈与生态系统,水圈与沉积岩的形成,地球的物理性质与内部结构,岩石圈内部的物质转化,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环境、资源与人类。

②矿物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结晶学、晶体光学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观测、描述和鉴定常见矿物的基本技能。

知识点:晶体基本性质,矿物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矿物的分类和命名及矿物各论,晶体光学基本原理及矿物的镜下鉴定。

③岩石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描述岩石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掌握常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命名及岩石成因的基本分析方法。知识点:岩石类型及一般特征,岩浆岩成因,岩浆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岩浆岩各论,沉积岩成因,沉积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沉积岩各论,变质岩成因,变质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变质岩各论。

④古生物地层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古生物地史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对重点古生物门类的鉴识和应用能力和对地质历史及不同断代时期内的区域地质特征有较完整的了解。

知识点:古生物学基本概念、常见的古无脊椎动物门类、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微体古生物门类及遗迹化石;地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岩相、标准化石、古地理、古气候。

⑤构造地质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初步具备从事构造地质研究工作的能力。

知识点:岩层及其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岩浆岩体与变质岩体构造,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

⑥矿产资源地质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矿床类型的基本特征及成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矿床成因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使之具有对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规律初步分析的能力。为学生从事资源地质勘查及矿床研究工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奠定必要地基础。

知识点:矿产资源(金属、非金属、煤和石油天然气等)的基本概念,矿床(田)成因及类型,矿床(田)的地质特征,矿床(田)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根据各学校的特色自行确定主要内容)。

⑦资源勘察理论与方法

使大学生掌握资源勘查的基本理论和准则,掌握矿产勘查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奠定坚实、系统的专业基础。

知识点: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矿产资源勘查基本方法和技术,矿产资源评价。(根据各学校的特色自行确定主要内容)。

3. 构建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学科前沿特点,可自主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

(1) 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7门,合计学分:

1) 地球科学概论(不少于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2) 矿物学(不少于3学分);建议48~80学时3~5学分

3) 岩石学(不少于4学分);建议80~96学时5~6学分

4) 古生物地层学(不少于3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5) 构造地质学(不少于3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6) 矿产资源地质学(不少于4学分);建议64~80学时4~5学分

7)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不少于3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2) 选修课程

本专业的选修课程按三个方向设立不同的课程模块,各校可按自身特色选择不同的方向模块进行培养:

1)固体矿产模块

①地球化学(不少于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②矿石学(不少于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③资源信息工程(不少于2学分);建议40学时学分

④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不少于学分);建议50学时3学分

⑤资源经济学(不少于2学分)。建议40学时学分

2) 固体能源模块

①地球化学(不少于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②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不少于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③地球信息科学(不少于学分);建议40学时学分

④矿井地质学(不少于2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⑤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不少于2学分)。建议64学时4学分

3) 石油与天然气模块

①油矿地质学(不少于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②地震勘探(不少于3学分);建议48~80学时3~5学分

③油气地球化学(不少于2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④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不少于2学分);建议32~48学时2~3学分

⑤地球物理测井(不少于2学分)。建议48~72学时3~学分

本专业的其它选修课程主要有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与技术类、个性化培养类等,各类学时安排各校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安排。

表2 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学内容

表3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四、本专业的教学条件

1. 师资力量

具有年龄、知识、职称及学院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不少于10人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具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于30%。

4. 教材

教材选用要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业教材至少应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主要课程尽可能选用最新出版的教材。

3. 图书资料

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定数量与专业相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面积达到有关规定;管理手段先进,计算机网络好;具有足够的本专业图书资料。

4. 实验室

实验室面积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000元,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5. 实习基地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要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设施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各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内外建设实习基地。鉴于地质类学生实习的需要,建议有关部门责令国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公园免费向地质类师生开放。

6. 教学经费

新设本专业,开办经费(不包括固定资产)及每年的正常教学经费应达到教育部的基本要求。

五、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制定专业规范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考虑到各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同,不能将指标统一固定,本专业规范要以举例或推荐的方式提出本专业规范所依据的主要参考指标。例如:

(1) 本科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

(2) 在校总周数:200~202周(其中教育教学166~168周,寒暑假32~34周)。

(3) 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总学分为180~200学分,综合教育的学分本专业规范不作规定。

(4) 普通教育(通识教育)的学分为90~100学分,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体育和外语所占学分的比例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分。

(5) 专业教育的学分由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程、其它选修课程及实习教学环节组成,总学分为90~100学分。

(6) 实践教学学分占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总学分的比例为%~%。

(7) 学时与学分的折算方法:未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时与学分的折算由各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本规范建议课程教学按16学时折算1学分、集中实践性环节按每周折算1学分的方法折算。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课程的学时学分折算方法可自行调整。

主要编写人员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模板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 工学 门类: 地矿类 专业名称: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 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为供小于求的大气候, 该专业就业状况良好。因为资源勘察在工业化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地位, 择业时也可选择交通、电力、冶金、机械、水利等工程专业相关行业。 专业排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 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 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能够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 具有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具有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 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外语

专业外语复习题英译汉、汉译英: 1)abnormal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异常 高地层压力 2)reservoir drive 油藏驱动 3)hydrostatic pressure gradient 静水压 力梯度 4)geothermal gradient 地温梯度 5)dolomitization 白云岩化作用 6)rollover anticline 滚动背斜 7)unconformity trap 不整合圈闭 8)faulting trap 断层圈闭 9)salt plug 盐丘 10)the use of well logging 测井应用 11)stratigraphic trap 地层圈闭 12)Permian sandstone reservoir 二叠 系砂岩储层 13)the late petroleum generation hypothesis 晚期石油生成说 14)organic-rich shale 富含有机质页岩 15)buoyancy 浮力 16)clastic or detrial rock 碎屑岩 17)the strike contours 等值高线 18)transgressive sequence 水进层序 19)desgressive sequence 水退层序 20)sequence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学 21)well-sorted sands 分选好的砂 22)secondary growth of quartz 石英 次生加大 23)the capacity of a fault 断层封闭 24)growth fault 同生(生长)断层 25)fluvial facies 河流相 26)Carboniferous limestone石炭化石灰岩 27)Cretaceous dolomite 白垩纪白云岩 28)fan-delta 扇三角洲 29)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30)a potential source rock 潜在烃源岩 31)evolutionary stages of kerogen 干酪根的 演化阶段 32)secondary pores 次生孔隙 33)petroleum migration 石油运移 34)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烃类聚集35)kerogen 干酪根 36)porosity 孔隙度 37)permeability 渗透率 38)water-saturation 含水饱和度 39)hydrodynamic condition 水动力条件 40)oils and source rocks correlation 油源岩 对比 41)effective porosity 有效孔隙度 42)types of reservoir drives 油藏驱动类型 43)lens of sandstones 砂岩透镜体 44)sedimentary facies 沉积相 45)minor structure 微幅构造 46)subsidence or depression belt 沉陷带 47)nose structure 鼻状构造 48)reservoir heterogeneity 储集层非均质性 49)high point of structure 构造高点 50)oil-field water 油田水 51)original reservoir pressure 原始储层压力 52)salinity 盐度(矿化度) 53)anticline 背斜 54)syncline 向斜 55)normal fault 正断层 56)reverse fault 逆断层 57)geological mapping 地质制图 58)organic matter 有机质 59)residual oil 剩余油 60)primary pore 原生孔隙secondary pore 次生孔隙 61)coarse-sandstone 粗砂岩 62)fine-sandstone 细砂岩 63)silt stone 粉砂岩 64)mature stage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烃源岩成熟阶段 65)structural strike contours 构造等值线 66)absolute permeability 绝对渗透率 67)arkoses 长石砂岩 68)elaborate geological description of oil pools 油藏精细地质描述 名词解释: 1、Fossils:are the recognizable remains or traces of animals and plants that were preserved in

2019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2019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简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各类工作方法,具备对资源形成理论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管理、规划、保护等领域从事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科学基础知识,资源勘查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具有综合分析区域资源分布特征、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资源管理及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建筑/建材/工程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其他行业 4新能源 5房地产 6环保

7计算机软件 8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地质工程师 2技术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广州 3杭州 4南京 5北京 6宁波 7深圳 8温州 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勘探技术与工程在资源勘查和工程勘察两个方向上有所侧重。资源勘查,顾名思义是对资源的寻找和勘察,工程勘察则重在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 由于采掘技术等原因,曾一度出现资源短缺和地质行业的效益滑坡,而随着技术的提升,开采也从过去的浅层矿发展到现在的深层矿,新一轮的资源开发正在进行,地质行业又恢复了勃勃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它为我扫清了迷茫,为我指明了方向。从此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自信的把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给自己的人生以新的定位,相信我的人生会开始新的起航! 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我知道自己的性格类型是“INFJ”。即内向型、直觉型、情感型、判断型。这种性格的人希望了解什么能够激励人,对人有很强的洞察力。有责任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而且对于怎样更好的服务大众有清晰的远景;在对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计划而且果断坚定。 此外我的性格类型还具有以下特点:INFJ型的人是独立的、有独创性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感情、坚定的原则和正直的人性。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其他的一切,这种内在的观念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INFJ型的人具有本能的洞察力,能够看到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即使他人无法分享他们的热情,但灵感对于他们重要而令人信服。 INFJ 型的人忠诚、坚定、富有理想。他们珍视正直,十分坚定以至达到倔强的地步。INFJ型的人会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由于他们的贡献,他们通常会受到尊重或敬佩。因为珍视友谊和和睦,INFJ型的人喜欢说服别人,使之相信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赢得了他人的合作。INFJ 型的人是深思熟虑的决策者,他们觉得问题使人兴奋,在行动之前他

们通常要仔细地考虑。INFJ型的人强烈地渴望为他人的幸福做贡献。他们注意其他人的情感和利益,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INFJ型的人本身具有深厚复杂的性格,既敏感又热切。他们内向,很难被人了解,但是愿意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内在的自我。 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我知道自己的兴趣类型是AIS,即艺术型、研究型、社会型。这种兴趣类型的人喜欢探索外界的事物,并寻求它们的内在原因。而且对于社会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研究型:具有研究倾向的个体对于抽象思维和数理统计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倾向于通过思维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喜欢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他们不会主动去做 ___员或社交工作,有明显的独立倾向。 艺术型:具有艺术倾向的个体对于创造性的、想象的、能够表现个性的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偏好。他们与具有研究倾向的个体的共同之处在于创造倾向明显,对操作性及程序化的工作缺乏兴趣,对于结构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环境不太喜欢,都比较喜欢独立行事。 社会型:具有社交倾向的个体乐于从事人际交流工作。通常他们在语言能力上具有优势,乐于帮助别人,具有人道主义倾向和强烈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资源勘察工程专业 班级:资源勘察工程专业01班 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1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工程素质,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获得相关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能解决资源勘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胜任煤及煤层气和或固体矿产勘查评价、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应具备以下10项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毕业要求2: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资源勘查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3:掌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来研究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资源勘查问题,具有系统的资源勘查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毕业要求5: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获取煤及煤层气或固体矿产勘探开发地质设计所需参数的能力,能够开展勘探开发地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设计工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毕业要求7:了解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毕业要求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毕业要求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自改)

工程勘察设 计 收 费 标 准 1

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二00一年一月七日计价格[2002]10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建设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101号),调整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行为,国家计委、建设部制定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予发布,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物价局、建设部颁发的《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相关附件同时废止。 本《规定》施行前,已完成建设项目工程勘察或者工程设计合同工作量50%以上的,勘察设计收费仍按原合同执行;已完成工程勘察或者工程设计合同工作量不足50%的,未完成部分的勘察设计收费由发包人与勘察人、设计人参照本《规定》协商确定。 附件: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附件: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行为,维护发包人和勘察人、设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及《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第二条本规定及《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项目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 第三条工程勘察设计的发包与承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发包人有权自主选择勘察人、设计人,勘察人、设计人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第四条发包人和勘察人、设计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根据建设项目投资额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政府指导和市场调节价。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额50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额500万元以下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六条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其基准价根据《工程勘察收费标准》或者《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计算,除本规定第七条另有规定者外,浮动幅度为上下20%。发包人和勘察人、设计人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收费额。 2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 专业代码:081403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获得作为石油地质工程师必需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独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期望能成长为生产岗位的技术管理者、科研岗位和工程设计岗位的骨干。达到: (1)具备合格的地质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 (2)能够独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 (3)能在一个设计、生产或科研团队中担任领导者或重要角色; (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途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紧跟相关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 (5)有良好的修养与道德水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基础、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复杂地质问题的工程计算和实验。 1-2: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计算机基础、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等复杂数据的获取。 1-3: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基础地质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复杂地质体的综合分析。 1-4: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油气地质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查中勘探和开发地质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结合文献研究识别和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相关数理化知识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2:能够应用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知识识别和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3:能够结合文献分析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进行油气资源勘查目标及开发地质评价的方案设计,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且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1:能够进行油气勘探目标评价及开发地质评价的方案设计,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全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大学名单.doc

全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 大学名单 全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大学名单 2018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就开始准备预测分数线然后开始了解填志愿的相关事情,讨论志愿,自必说到专业。说专业,盯着的是职业及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本专业的排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怎么样,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名单和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是怎么样的。整理如下知识,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和参考作用。 2018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资源勘查工程排名专业的大学排名,了解专业的大学排名有利于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能够同时选择一个好的大学,当然大学排名越靠前的专业以后的发展空间越大。 大学排名高校名称水平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2成都理工大学5★-3吉林大学5★-4长江大学4★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7西南石油大学4★8东华理工大学3★9重庆大学3★1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11中国海洋大学3★12东北石油大学3★13西北大学3★14桂林理工大学3★15山东科技大学3★16长春工程学院3★17太原理工大学3★18南京工业大学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对学石油的就业是非常好找工作的,待遇也比一般的其他专业要高,大多数油田都给安家费,说它艰苦,指的是跑野外,如果你在室内工作就无艰苦可谈了,但跑野外会给补助,要比在室内转的钱要高很多,至于升值,所有的单位条件都一样,就是能力与人际关系。考研就更不用说了,研究生一般会到研究院工作,搞石油地质(资源勘查)的老师你也看到了,都要比其他老师有钱的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2.5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现有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由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介》中的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合并而来的,包括了金属、非金属、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层气等矿产资源的地质及勘探领域。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为各类矿产资源的探明而服务的复合性专业。它既涉及到勘探方法、勘探理论、勘探技术等工科学科,又涉及到基础地质理论数理统计、实验分析等理科学科。可以说它又是一个理工高度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中国的地质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期。1895年在天津开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就已开设了地质学的相关课程。1909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格致科(理科),创办了地质学门,从而开创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格致科改称为理科。1916年北京大学自行开办地质科,1919年改地质学门为地质学系。1952年全国实行院系大调整,北京大学的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北洋大学地学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合并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工科地质系高等教育开始较晚,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成立,当时为了培养采矿、冶金、铁路人才,开设了地质、矿物等课程,开创了我国工科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 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地质工程教研室,并在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专业招收大专生。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增设了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煤田地质及勘探专门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及勘探专业。1953年中国矿业学

2018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2018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各类工作方法,具备对资源形成理论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管理、规划、保护等领域从事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科学基础知识,资源勘查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具有综合分析区域资源分布特征、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资源管理及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建筑/建材/工程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其他行业 4新能源 5房地产 6环保 7计算机软件 8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地质工程师 2技术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广州 3杭州 4南京 5北京 6宁波 7深圳 8温州 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勘探技术与工程在资源勘查和工程勘察两个方向上有所侧重。资源勘查,顾名思义是对资源的寻找和勘察,工程勘察则重在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 由于采掘技术等原因,曾一度出现资源短缺和地质行业的效益滑坡,而随着技术的提升,开采也从过去的浅层矿发展到现在的深层矿,新一轮的资源开发正在进行,地质行业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可以说这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儿,相对少见什么“垄断门”的事情出现,就业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多数人未曾注意到的是,有关人类生存的专业正在慢慢升温,人们需要衣食住行,所以建筑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一向炙手可热,工业化的进程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民生专业开始展现出了它的魅力,它从未曾同那些时髦的专业“争宠”,也从来不急功近利地宣传自己,却承载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某种程度上,它是有关“能源与资源”的“处理技术”专业,需要大量知识的沉淀和数十年隐姓埋名的经验积累。

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地矿业是工业产业链的初端,是基础产业。无论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期,还是知识经济时代,地矿产业在国家经济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 从国外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类似的专业教育都属于工程教育范畴,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设专业与其他地学专业界限模糊,统称为地质学或地球科学专业。加强基础科学教育,大学1~2年级主要上数学、理化、计算机、生物学及天文学等基础课,3~4年级才涉及到专业基础课,其门类设置齐全,要求高年级学生必须选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外,尚有石油、煤、天然气、地质学、地球资源勘探方法、古气候学、环境地质学、自然灾害学、土壤学与农业、生物与海洋、图书馆资料及其他信息查询方法等课程,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工作的方法与途径,了解新技术、新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并尽量加入一些地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教学计划普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英国的1+3+1和1+4+1学制和德国工科的半年实习制,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动手能力十分重要。 目前,中国设有资源勘查工程的高等院校大约27所,基本分布于煤炭、冶金、建材系统,高校合并改革后,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少数几所隶属于教育部外,绝大多数为中央和地方共建院校,服务重心逐渐转向于所在省(区)内勘探业和地方经济。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对象——煤炭相同的高校大约有9所,唯一隶属于教育部的高校为中国矿业大学,临近省份中,山西、山东、河南各有一所普通院校。中国资源勘查工程高等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专业划分细,一般院校都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第二,课程设置涉及面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为资源勘查企业、尤其是煤炭勘查企业培养工程师类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对勘查项目生产与管理的各方面全都了解,课程中知识门类多,包括数学、化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等方面;第三,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目前,中国大多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 和教学内容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美国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减少了课程间的内容重复,淡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使专业课也成为一个打基础的重要环节。工程类专业

GIS在资源勘查工程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学上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现代地理学、地图学、测绘遥感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处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由于侧重点不同所以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面向对象功能有的侧重于其空间分析功能有的侧重于其数据库管理功能。但是其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故其可以这样定义GIS 是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管理、查询、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决策并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或图形产品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设计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分析 并显示空间参考数据。简言之,地理信息系统就是把原来需要人工处理的一些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资源管理决策数据和为解决地学问题而收集和分析的各种数据改为自动化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科学家能较之以前处理更多类型的数据并使这些数据相互联系起来,可以用新方法检测问题,拓宽学术理解。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同一水文流域的植被、土壤、表层地质、降雨量.径流量来研究土壤的渗透性或土壤侵蚀。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剧增加,对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亦激剧增加。为此,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必须经常对评价和管理自然资源.探测和减轻自然的或人为的公害等问题很快作出反应。例如经常要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快速提供地学信息,有助于减轻诸如地震、 滑坡等灾害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能为USGs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快而有效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研究数字化空问数据交换的先进技术:研究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改进数据结构;把知识推断模型专家系统,自然提问语言应用于多种数字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处理技术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主要的勘测任务中。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在成矿预测中得到广泛运用。利用分析和处理各种地学信息,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GIS可以迅速缩小成矿靶区。总结利用GIS 技术在元谋十棵树矿区进行找矿预测的工作过程,证明GIS技术在找矿工作中的可行性。 一、地理信息系统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组成的以研究地理或地学数据的数字化或图形化采集、存贮、管理、分析、表达的计算机支持系统。它具有动态性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学空间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快速、准确的决策依据。利用GIS平台可以将区域地质资料、矿产地资料、航空航天遥感资料、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统一的坐标体系下存储和展示,并可以管理、查看、分析及使用不同图层的数据;同时,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方便的研究出图元的相互关系,找出与成矿有关的信息。从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管理角度来说,GIS可以长期安全、有序地保存和管理各种空间数据;从空间查询的角度说,GIS 能够方便地检索到矿化目的层及矿化目的层中的矿床分布情况;从空间分析角度说,GIS的空间信息叠加分析能够迅速找到具有物、化探异常的地层或岩体;从空间实体统计功能角度来说,GIS的面积统计功能能迅速计算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因此,GIS用于多源地学信息的空间分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现象分形研究中的应用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2.5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现有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由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介》中的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合并而来的,包括了金属、非金属、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层气等矿产资源的地质及勘探领域。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为各类矿产资源的探明而服务的复合性专业。它既涉及到勘探方法、勘探理论、勘探技术等工科学科,又涉及到基础地质理论数理统计、实验分析等理科学科。可以说它又是一个理工高度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中国的地质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期。1895年在天津开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就已开设了地质学的相关课程。1909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格致科(理科),创办了地质学门,从而开创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格致科改称为理科。1916年北京大学自行开办地质科,1919年改地质学门为地质学系。1952年全国实行院系大调整,北京大学的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北洋大学地学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合并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工科地质系高等教育开始较晚,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成立,当时为了培养采矿、冶金、铁路人才,开设了地质、矿物等课程,开创了我国工科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 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地质工程教研室,并在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专业招收大专生。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增设了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煤田地质及勘探专门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及勘探专业。1953年中国矿业学院搬迁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此外,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后于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1952年,以1951年组建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大连工学院部分基础科教师合并,成立了东北地质学院,并于1953年开始招生,后于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此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也先后开展了工科地质的本科教育,随之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普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书……………………………………………………………OCCUPATIONAL PLANNING …………………………………………………………… 学院:XXXX-XX XX XXXX-XX 姓名:XXXX-XX XX XXXX-XX 学号:XXXX-XX XX XXXX-XX 班级:XXXX-XX XX 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XX 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形式分析 (3) 1.1国内形势 (3) 1.2国际形势 (4) 二、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 (4) 2.1生涯与职业生涯 (4) 2.2人的生涯发展 (5) 2.3生涯规划的意义 (6) 2.4职业发展与人生成功 (7) 三、自我认识 (8) 3.1自我评估 (8) 3.2专业评估 (9) 四、职业定位 (9) 4.1环境评估 (9) 4.2职业评估 (11) 五、个人规划 (12) 5.1确定目标 (12) 5.2实施方案 (12) 六、评估反馈 (16)

前言 ××职业生涯是海,没有规划的××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没有指南针,××职业规划尤其对于学××的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是决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职业生涯中是低头走路还是抬头走路的问题。 ××理论和××经验犹如人的两条腿,一个都不能少。当有人对你说“××经验重要”,那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凭经验在做,一辈子也只是读懂了××的一部分。当有人对你说“××理论重要”,那也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同样存在很多××理论专家,但大多数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一辈子也只在探讨××的是是非非。 一个好××一生中必须学好××、管理、营销五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把这五方面的知识用于××实践才是优秀的××。 一、形式分析 1.1国内形势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附件4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资源勘探增储要求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国办发〔2011〕57号)等相关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专项将形成3000米以浅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2000米以浅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5000米以深资源勘查前沿技术,油气勘查技术能力扩展到6500~10000米,加快“透明地球”技术体系建设,提交一批深地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支撑扩展“深地”资源空间。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2017年重点围绕克拉通破坏、增生造山、大陆碰撞和陆内变形等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理论、技术与建模,地球化学勘查与移动平台地球物理探测等深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紧缺矿产、战略性资源的评价勘查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等基础性研究、技术研发与勘查示范等方向启动了31个项目。2018年拟支持14个方向,大约16个项目,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国拨经费概算约4.8亿元。重点针对大深度立体探测技术装备、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增储应用示范、深部矿产智能与绿色开采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进行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为3年。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

勘查技术与工程就业前景及专业介绍

勘查技术与工程就业前景及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扎实的勘查技术与岩土工程专业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获得岩土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为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职业资格主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力学、岩土钻孔工程、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岩土加固与治理、岩土工程检测技术、岩土工程机械、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学等。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以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为基础,系统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将其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与评价、各种建设工程勘察、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学科。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传统的地质调查工作外,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道路桥梁、城市建设等各类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基础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地热勘探开发、边坡支护、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地下空间开发、地源(或水源)热泵的利用、钻孔法采矿等工程领域,涉及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建材、水电、城建、市政、铁路、道桥、国防等行业和部门,既是地质勘查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方法。与地质工作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勘查技术与工程率先渗透到了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到今天,服务领域已从单纯为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服务,扩大到为整个地球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国家战略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众多领域服务。因此,本专业在当前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进人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发展所追求的理想模式。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共同面临的三大主题。地质工作研究人类 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直接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资源是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而环境则是建设和发展的载体。勘查技术与工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等国家也已经将钻掘工程提高到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作为 培养勘查技术与工程高级人才的专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向更宽的领域拓展。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外语

专业外语复习题 英译汉、汉译英: 1) abnormal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异常高地层压力 2) reservoir drive 油藏驱动 3) hydrostatic pressure gradient 静水压力梯度 4) geothermal gradient 地温梯度 5) dolomitization 白云岩化作用 6) rollover anticline 滚动背斜 7) unconformity trap 不整合圈闭 8) faulting trap 断层圈闭 9) salt plug 盐丘 10) the use of well logging 测井应用 11) stratigraphic trap 地层圈闭 12) Permian sandstone reservoir 二叠系砂岩储层 13) the late petroleum generation hypothesis 晚期石油生成说 14) organic-rich shale 富含有机质页岩 15) buoyancy 浮力 16) clastic or detrial rock 碎屑岩 17) the strike contours 等值高线 18) transgressive sequence 水进层序 19) desgressive sequence 水退层序 20) sequence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学 21) well-sorted sands 分选好的砂 22) secondary growth of quartz 石英次生加大 23) the capacity of a fault 断层封闭 24) growth fault 同生(生长)断层 25) fluvial facies 河流相 26) Carboniferous limestone 石炭化石灰岩 27) Cretaceous dolomite 白垩纪白云岩 28) fan-delta 扇三角洲 29)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30) a potential source rock 潜在烃源岩 31) evolutionary stages of kerogen 干酪根的演化阶段 32) secondary pores 次生孔隙 33) petroleum migration 石油运移 34)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烃类聚集 35) kerogen 干酪根 36) porosity 孔隙度 37) permeability 渗透率 38) water-saturation 含水饱和度 39) hydrodynamic condition 水动力条件 40) oils and source rocks correlation 油源岩对比 41) effective porosity 有效孔隙度 42) types of reservoir drives 油藏驱动类型 43) lens of sandstones 砂岩透镜体 44) sedimentary facies 沉积相 45) minor structure 微幅构造 46) subsidence or depression belt 沉陷带 47) nose structure 鼻状构造 48)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储集层非均 质性 49) high point of structure 构造高点 50) oil-field water 油田水 51) original reservoir pressure 原始储层压力 52) salinity 盐度(矿化度) 53) anticline 背斜 54) syncline 向斜 55) normal fault 正断层 56) reverse fault 逆断层 57) geological mapping 地质制图 58) organic matter 有机质 59) residual oil 剩余油 60) primary pore 原生孔隙 secondary pore 次生孔隙 61) coarse-sandstone 粗砂岩 62) fine-sandstone 细砂岩 63) silt stone 粉砂岩 64) mature stage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烃源岩成熟阶段 65) structural strike contours 构造等 值线 66) absolute permeability 绝对渗透率 67) arkoses 长石砂岩 68) elaborate geological description of oil pools 油藏精细地质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