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章程

中华预防医学会章程
中华预防医学会章程

中华预防医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学会名称:中华预防医学会英文译名为: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缩写为CPMA。

第二条中华预防医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由全国预防医学(包括卫生、保健、科技、教学、管理等)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成的并依法登记的、学术性、非盈利性、公益性的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预防医学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本会宗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团结全国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提高、繁荣与发展;普及推广预防医学知识;促进预防医学人才的成长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预防医学工作与生产相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高各族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

本会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国家科研任务和重点卫生工作,积极促进和发展预防医学学术活动,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坚持民主办会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会办事机构挂靠在国家卫生部。

第五条本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邮编:100009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本会业务范围

一、促进和开展预防医学学术交流,组织预防医学重点学术问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等活动;

二、大力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提高“预防为主”的认识,增强全民的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

三、编辑出版有关预防医学的综合性和专科性学术期刊、科普刊物、书籍及科技信息资料,出版《保健时报》;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医学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帮助会员及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向卫生部要任务;

五、承办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的预防医学科学技术项目的论证和评估,科技成果的评审、技术标准的编审、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

六、发现和推荐预防医学领域中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评选、奖励预防医学优

秀科技成果和学术论文及科学普及作品;评选表彰学会优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

七、积极推广预防医学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向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预防医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兴办符合本会宗旨的经济实体;

八、组织评价、推荐、监制各种卫生保健产品、用品,积极组织国内外卫生保健产品展览;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九、积极主动地为政府部门制订卫生防病、预防保健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立法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十、热心为会员服务,向政府反映会员和预防医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十一、加强同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预防医学学术团体和预防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往,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会员

第七条本会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单位会员。

个人会员分:会员、专科会员、资深(终身)会员、名誉会员。

第八条会员条件

拥护本会章程,自愿申请加入本会,经批准发给本会会员证。

一、个人会员

1、会员:具有大学本科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获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者;热心与支持学会工作并具有上述职称的卫生行政管理者。

其它科学技术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的符合上述条件者,可以跨会申请为本会会员。

2、专科会员:在会员中获得主管(治)医(技)师、讲师、助理研究员、编辑以上或相当技术职称者;获得硕士学位以上者;高等院校本科毕业从事预防医学工作五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预防医学工作七年以上者。

3、资深会员(终身):在会员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在本学科发展中成绩卓著,有重要贡献,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同时具备从事预防保健工作30年以上;获得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及相当上述职称10年以上者。

4、名誉会员:对我国的预防医学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或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积极组织与我会进行科学技术交流和赞助的外籍著名预防医学专家,经常务理事会审议,理事会授予。

二、单位会员:凡与本会专业有关的具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并愿意参加本会有关活动,支持本会的科研、教学、卫生保健、生产、经营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关学术性团体,可申请为本会单位会员。

第九条会员入会程序

一、会员:本人提交申请书,经本会委托的市(地)级预防医学会审核后,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或本会委托的省级预防医学会批准后,在本会登记注册发给会员证;

二、专科会员:本人申请,经本会委托的专业委员会(分会)审核后,报中华预防医学会,或本会委托的省级预防医学会批准,在本会登记注册备案后,发给专科会员证;

三、资深会员(终身):本人申请,或由专业委员会(分会)、省级预防医学会推荐,经本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发给资深会员证。

四、单位会员:单位申请或由省级预防医学会或专业委员会(分会)推荐,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批准,发给单位会员证。

第九条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会员

1.权利

(1)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享有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3)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国内有关学术活动;

(4)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与本人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

(5)优先在本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6)优先取得本会编印的资料。

2.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

(2)执行本会决议,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

(3)按期交纳会费;

(4)、自觉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二、专科会员

1、权利

(1)享有本会及本人所在专业委员会(分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享有对本会及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3)优先参加本会及专业委员会(分会)举办的国内有关学术活动;

(4)优先参加本会及专业委员会(分会)组织的国际学术活动和选派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5)优先在本会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和取得本会编印的与本人专业有关的资料。

2、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2)执行本会及本专业委员会(分会)决议,积极完成委托的工作;

(3)积极参加本会及本专业委员会(分会)开展的科学推广和科学普及活动;

(4)按期交纳会费;

(5)积极向本会及本专业委员会(分会)提供科技信息。

三、资深(终身)会员

除享有和履行会员和专科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外,尚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终生享有资深会员资格;

(2)免费获取本会的年度活动计划、本会主办的信息资料和相关学术期刊;

(3)免费获得有关专业委员会(分会)论文汇编等。

2、义务

(1)参与本会组织的对国家卫生工作发展战略、政策等重大决策的论证和咨询等活动;

(2)参与支持本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3)交纳资深会员会费。

四、单位会员

1、权利

(1)优先选派代表参加本会举办的国内外有关学术活动;

(2)优先取得本会编印的相关学术资料;

(3)可请本会协助举办培训班、科技成果、产品评审;

(4)可优先取得本会给予的技术咨询。

2、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按期交纳单位会员会费;

(2)执行本会决议及接受本会委托的工作;

(3)支持本会开展学术和科普活动;

(4)自觉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凡退会者应提交书面声明并自动向中华预防医学会交回会员证。

凡会员一年不交纳会费,按自动退会处理,并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或委托的省级预防医学会收回会员证。

第十二条会员严重违反本会章程或被剥夺公民权者,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三条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通过有关提案和决议;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四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必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时方可召开;大会决议必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五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六条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七条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六、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本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审批专业委员会(分会)和创办专业期刊;

九、指导地方预防医学会工作;

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人选应是本会会员,在学术上有成就,学风正派并能参加学会实际工作的预防医学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热心支持学会工作的卫生工作领导干部。

理事的产生由各省级预防医学会和有关单位按照理事人选要求和分配名额进行推荐,并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充分酝酿、协商,采用无记名投票选举或通过产生。

第十八条理事会原则上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九条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条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会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一条常务理事会原则上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二条常务理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三条本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学会的业务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岁,秘书长为学会专职干部;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六、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第二十四条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时,需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继续任职。

第二十五条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一届,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继续任职。

第二十六条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应由会长写委托书,并应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后,方可任职。

本学会法定代表人不再兼任其他社团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七条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四、本会的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十八条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提交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并经常务理事会认可。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物,包括学会办事机构干部的奖惩、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罢免程序

一、理事的罢免,需由理事的原推荐单位提出,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罢免;

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的罢免,需由理事5人以上提出动议,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报业务主观部门审核后,提交理事会讨论通过罢免;

三、副秘书长的罢免,需由秘书长提出动议,由会长、秘书长会议讨论,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罢免;

四、所有罢免人员的情况,应报业务主观部门和登记注册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凡卸任的本会理事、常务理事,应给予表彰,对本会有重大贡献者,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务理事会提名,理事会通过,可授予荣誉理事或荣誉常务理事。

卸任的本届学会正、副会长,经常务理事会提名,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推举为下届荣誉会长。

第三十一条本学会可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防医学会承办有关工作,并进行业务联系和指导。

第五章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二条学会的经费来源

一、会员会费收入;

二、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科协拨款;

三、国内外单位、团体和个人捐赠和资助;

四、在本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学会基金;

六、学会存款利息;

七、学会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三条本会建立中华预防医学会基金管理委员会,筹集资金,支持学会开展预防医学学术活动、人才培养和学会事业的发展。

第三十四条学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学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六条本会在秘书长领导下建立民主理财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管好学会的财务与财产,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和财产不流失。

学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七条学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八条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九条学会的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条学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任职、技术职称、工资和保险、福利等待遇,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一条学会的章程修改,需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在15日之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生效。

第七章终止程序和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二条学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三条本会终止之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四条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章程经1994年4月1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六条本会统一设计、制作会员证、会徽。

第四十七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会。

附:本会会徽图样及说明

会徽用本会英文译名缩写CPMA组成圆形图案,外圆为C,内圆为P,中间是MA构成长城图案,以示“预防”,外圆下方写有“中华预防医学会”。

图样如:

.

医务人员外出学习管理规定完整版

医务人员外出学习管理 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务人员外出学习管理规定 为促进医院的持续稳步发展,增强医院发展后劲,不断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鼓励医务人员外出参加进修学习的同时,保证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及科研经费的合理开支使用,对医院医务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学习及进修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参加院外学术会议的规定 (一)参会条件 1、学术会议必须由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防痨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等)主办,并盖有一级学会学术会务部专用章或经一级学会批准的本省、地属各专科分会主办的学术年会,并盖有本省地属专科分会专用章。 2、由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会议、学习班、培训班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岗位资质培训和各类业务管理培训。 3、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指派性参加的学术会议。 (二)参会要求 1、原则上参加学术会议须积极投稿发表学术论文,以扩大医院宣传和影响,论文(含大会交流论文、大会录用论文、个案报道)第一作者代表医院参加学术会议。 2、同一学术会议,原则上只限派一人参加(在赣州市召开的会议可适当放宽)。 3、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应以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为前提,所参加的学术会议内容必须和所从事的专业对口。

4、科室负责人或高级职称者每年参加学术会议原则上不超过两次,国内一次,省内一次;中级职称者每年可参加省内学术会议一次,其他人员视情况作适当安排。 5、全免费或半免费性会议及培训,可凭借主办单位邀请函审核后参加。 6、有科研经费的学科及课题组,为学科建设及科研课题需要,通过科研经费开支参加的学术会议,参会条件及人员数可适当放宽。 7、境外召开的学术会议,原则上不安排参加。 8、参加业务管理培训人员应符合举办培训部门下发的培训通知要求。 (三)审批程序 申请外出参加会议、培训者,必须持会议正式通知书和参会论文,由所在科室负责人确认其是否符合参会条件,符合参会条件的方可签署意见后报科教科审核,经分管副院长同意,最后经院长批准,报科教科登记备案后方可参会。医院中层干部外出,需到院办公室办理中层干部离院请假手续。 (四)经费报销 1、凡符合条件经正常程序批准同意参加的学术会议,会务费(含资料、论文证书费)省内只限于报销XXX元人民币,省外限报销XXX元人民币。 2、参加学术会议的差旅费,按路途所需时间和会议或学习实际天数计算,到财务科按有关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3.上级管理部门指定的各类培训,要求考核培训证书的,需取得证书后按上程序办理经费报销。 4.通过科研经费开支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报销按照科研经费的使用办法管理。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最新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最新投稿须知 一、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 2、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 3、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防制经验总结。 4、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 5、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 二、对文稿的要求 1篇幅: 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的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不准一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2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 ,一经编排,不得更改。 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 4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3”。例如:LINXian2yan3,WUJian2ping,QINJiong,LIU Qun. 3DepartmentofPediatrics,FirstHospital,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 hina 6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7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中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8图表:每幅图表各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

中华医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中华医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会及学会各专科分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工作。经营性网站由学会统一筹划安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是学会重要的基础建设,按照“统一治理、资源共享、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建设和治理。 第五条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由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学会办事机构局域网网站和分支网站组成。 学会门户网站宣传树立中华医学会整体形象,集合信息服务、学术交流、业务工作等多功能的综合网站;学会局域网网站建立自动化办公系统;学会分支网站包括专科分会网站和业务专项网站。学会专科分会建立与本专科学术相关的网站,为专科分会提供网上工作平台及为其会员提供网上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本专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业务专项网站是学会依照业务进展和便于治理的需要,批准建立的与专项业务有关的专业网站。 第七条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开发、更新和爱护工作要紧依靠信息技术公司。 第二章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领导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规划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重大事项由常务理事会审定。 第九条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由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定。 第十条学会网络信息部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工作的统一归口治理部门,负责行政治理、组织建设实施和日常运行爱护等工作。 第十一条学会网站实行分级治理,分管秘书长为学会门户网站的负责人,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是其分支网站的负责人,学会办事机构负责人为学会批准的业务专项网站的负责人。 第三章门户网站治理 第十二条门户网站的服务器设备,安装在学会运算机机房,由网络信息部承担其运转、数据安全和爱护等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依据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由网络信息部提出门户网站的网页栏目的设计方案,报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批实施。因业务进展或工作调整,新增或变更门户网站网页栏目,由申请部门获得分管秘书长批准后提出,由网络信息部集中报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批。 第十四条门户网站实现如下功能: (一)面向社会公布学会简介、历史沿革、组织机构、会章及治理规定等信息。

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促使医疗技术和服务体系在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发展,人类寿命在延长的同时各种慢性疾病也在急剧的增加,加上严重的老龄化人口问题也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健康管理最开始是由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而我国健康管理的概念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开始兴起与发展。尽管健康管理在国际上已经出现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2009年,在我国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组织的全国健康管理专家共同颁布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中算是初步明确了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 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其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重点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健康管理的公共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其最终目标是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本公告长期有效 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就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得高级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一、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得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与新方法介绍。 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 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与有效得防制经验总结。 3具有指导意义得述评与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得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 论、笔谈与书评。 4与预防医学有关得边缘科学、软科学与基础理论研究得文稿。51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与产品信息、广告等。 二、对文稿得要求 1投稿方式电子邮件投稿(即网络投稿)本刊所接收得电子稿件,一律要求用Word文档电子版 格式(图表均插入文中,并同时提供一份JPG图片格式单独发送),采用网上发送Email邮件方式投稿,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本刊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邮寄来稿请尽量用小四号字打印在A4纸上,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得稿件,恕不受理。 来稿请勿一稿两投(以研究通讯形式发表过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得论文,可在充实内容后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来稿凡属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项目编号,标注在首页脚 注。 2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与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 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得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得方式投稿。不准一 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3来稿一经接受刊登,有关稿件沟通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联系,作者接收本刊《来稿录用通知书》后,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回复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同意稿件在本刊发表得授权意愿。未经《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得任何部分不得转载她处。刊发票据、赠阅杂志、光盘与获奖荣誉证书及奖金亦寄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刊录用得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与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作者所付刊发相关费用中已包含上述各项。 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就是参与选题与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得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得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 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得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得、方法、结果(应给出主 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得标题。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与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3”。例 如:LINXian2yan3,WUJian2ping,QINJiong,LIU Qun、 3DepartmentofPediatrics,FirstHospital,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hina 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得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得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

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范本

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范本 每一次的健康知识讲座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收获,让我们有所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范本,欢迎阅读参考! 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举办这次“健康知识讲座”,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同志们的保健意识,提高保健水平、生命质量和身体素质,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和生活观念,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培育文明健康新风。参加这次讲座的有某某机关干部职工共100多人。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主任、中医师某某某大夫主讲。程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十五岁就开始学习针灸方法,已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程大夫多次自费到上海、北京、辽宁等地师从多位中医名家和针灸专家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潜心研习针灸医术,立志学精学深,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病痛。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程大夫始终坚持“忠实于科学,服务于健康”的

理念,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无私奉献,在工作上开拓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保健知识和临床经验,为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杨书记在南街调研时,了解了程大夫的突出事迹后,亲自邀请并安排举办这次健康教育和保健知识讲座。举办这次健康知识讲座,既体现了杨书记对程大夫医德医术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杨书记对广大干部职工健康状况的关心和爱护;既是广大干部职工强身健体的实际需要,也是普及健康知识,保护大家身心健康、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程大夫为大家讲座。 同志们,程大夫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传授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程大夫的精彩讲座表示真诚的感谢! 今天程大夫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辅导,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保健课,使我们受益匪浅。程大夫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指导大家加强自我保健,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这次讲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充

护理核心期刊(2)

国内有7~8种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其中与护理学相关且较权威的如下。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也是我们常用的数据库万方数据的股东单位之一。 该处收录的核心护理类期刊(2014版)有:《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护理管理杂志》,《护理学报》,《护士进修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上海护理》,《现代临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共12种。 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创建于1989年,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引文索引功能以及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该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SCI ”。 CSCD收录的护理类期刊有:《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 3、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定,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又称“中文核心(PKU)”。每四年评定一次。 该处收录的护理类期刊目前为2011年评定的,只有2种:《中华护理杂志》和《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将再次评定,期待包括《中国护理管理》在内的更多“年轻”护理期刊届时能够入选。 4.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这一期刊评价指标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依托CNKI中国知网,其在评价统计源文献中加入了我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相应地计算了期刊“复合影响因子”(U-JIF),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期刊的真实影响力。 进入该年报排名的护理类期刊(2014版)有:《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报》,《护理学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护理管理杂志》,《现代临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理与康复》,《护理实践与研究》,《上海护理》,《天津护理》,《临床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当代护士《中旬刊》,《国际护理学杂志》,共20种。 其中,《中国护理管理》的“复合影响因子”逐年提升,2014年为“1.131”,在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 如果一种期刊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在职称评选中,均为核心期刊。但双核心期刊的学术水准自然要更好一些。目前,《中国护理管理》杂志除未进入“北大核心”外,已进入其他3种评价体系,学术水准得到了普遍认可。欢迎各位护理专家投稿,

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规定

武汉市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规定 根据《中华医学会章程》和《武汉市医学会章程》规定,结合本会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专业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武汉市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是在武汉市医学会理事会领导下负责组织本学科学术活动的非独立法人二级分支机构;是武汉市医学会会员中为促进和提高专科医学学术水平,自愿组织和参加的学术性组织。 其主要任务是:坚持学会宗旨,根据市医学会总体学术活动计划,制定本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计划;组织本专业学科的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组织评议、审定与推荐本专业学科有关的学术论文、科普作品、医药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承接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工作;发现和推荐优秀科技人才;发展新会员;联系本专业科技人员,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二、组建专业委员会的条件和办法 1、组建新专业委员会的条件: (1)本学科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建立专业委员会后,其学科领域及工作任务与其它专业委员会不交叉重复; (2)已拥有一定的会员队伍,并具有本专业领域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热心学会工作,有一定学术威望的骨干力量。 (3)具备独立开展本专科国内外学术活动的能力。 2、组建新专业委员会的办法: (1)申请成立专业委员会应由该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提议,5—7名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武汉市医学会会员作为发起人,向市医学会提出成立专业委员会的申请,说明成立专业委员会的目的、任务、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现有专业队伍情况,填写新建专业委员会申请表报医学会。 (2)武汉市医学会受理新建专业委员会申请后,经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查同意,提交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批。 (3)自常务理事会批准成立专业委员会之日起,应在半年内完成组建工作,否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二届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 2019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感染论坛 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学术研讨会 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 大会顾问:庄辉、徐建国、王福生、杨瑞馥、夏宁邵 名誉主席:王陇德、杨希忠 大会主席:高志良 大会共同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 崔富强、窦晓光、鲁凤民、李进、任红、王世文、张文宏 大会秘书长:林炳亮 秘书处成员:刘静、卢庆彬、谢冬英、彭亮、张晓红、李新华、朱建芸、揭育胜、周韵、马燕珊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协办单位:中国病毒病杂志、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 承办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会议时间:2019年5月10~12日 会议地点: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大会议程 2019年5月10日 时间 内容 主持 10:00-10:30 常委会 学会领导 10:30-11:00 全体委员会 学会领导 11:00-11:50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 学会领导 11:50-12:00 合影 学会领导 13:30-18:00迎接大感染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项目) 会议地点:一层 北江厅+东江厅 时间 内容 讲者 主持 13:30-13:50 感染科医生在抗生素管理中的角色 李大川 高志良 韦 嘉 赵彩彦 13:50-14:10 “大感染”学科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王贵强 14:10-14:30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 李太生 14:30-14:50 中国血流感染的诊治指南 张文宏 尹炽标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陈 仁 朱 英 14:50-15:10 多重耐药G+细菌的发现和治疗对策 陈佰义 15:10-15:30 我国CRE 耐药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王明贵 15:30-15:40 茶歇 15:40-16:00 如何开展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俞云松 郑欢伟 路青华 赵 鸿 16:00-16:20 HAP 和VAP 的诊治 胡必杰 16:20-16:40 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最新进展 卓 超 16:40-17:0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黎 元 刘映霞 吴寰宇 邢卉春 张彦平 17:00-17:20 抗真菌药物的PK/PD 肖永红 17:20-17:40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进展 刘 静 17:40-18: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陈志海

健康养生讲座主持词三篇

健康养生讲座主持词三篇 男: 五彩的浪花卷起大地的欢歌 男: 辛勤的耕耘迎来明天的美好 男: 勤劳的付出迎来崭新的希望 男:家居养生, 把健康带回家,蔡xx 教授昆明讲座会现在开始. 男:尊敬的各位来宾,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你参加今天的讲座会,在此, 请允许我代表xx 经络养生昆明分公司的全体同仁对在座每一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并致于最诚挚的祝福,祝福在座的每一位,身体健康, 万事顺意,阖家欢乐. 男:XX经络自创立以来给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朋友们带去了健康福音,xx经络的拍打疗法及经络操也让普通的老百姓了解并认识了传统的中国中医经络养生文化.把原本深奥难懂的经络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xx经络文化云南分公司是一家以弘扬中医经络文化为宗旨,以开发, 研究, 传播中国民间传统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为目的, 通过经络文化成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远离疾病, 健康创富的文化教育服务机构.XX经络云南分公司在公司总经理黄阔程老师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云南中医美容, 经络养生行业的领军品牌企业, 下面让我们以最最热烈的掌声, 有请xx 经络文化云南分公司总经理黄阔程黄总致辞, 掌声有请. 男: 感谢黄总带来的精彩致辞. 中国传统的中医经络养生源远流长, 现在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研究, 早在2000 多年前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皇帝内经》说道: “经脉者, 所以行气血, 明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 决死生, 处百病, 不可不通” , 并说到“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气虚则血不达于器”充分说明了经络通畅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xx 经络云南分公司的员工一起来通通经络, 做做经络操, 下面掌声有请昆明分公司的同仁们: 男: 掌声感谢xx 经络云南分公司的同仁们 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省高层,各种疾病也接踵

护理管理作业

当代护士长管理技巧 【摘要】;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具有沟通信息及协调科室内外关系的桥梁作用,并担负着科室以及所属病房管理和专科护理业务技术的直接指导任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应体现护理的价值观,组织并指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活动,既要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士创造一个专业化的环境,要达到这一要求,科学的管理势在必行。护士长的有效管理技巧,是提高护理质量、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下面就当代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技巧综述如下。 关键词:护理;管理;技巧 1确立现代护理管理理念 1.1增强服务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由人的智能价值的释放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已是有目共睹的事。人的能力日益成为现代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和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以人的能力为管理的核心内容,提倡“能力本位”的能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哲学观,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关注、认同、接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当代护理管理必须适应管理价值观、护理观、质量观、效益观,针对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护理服务功能外延的不断扩大。护理标准的提高和护理服务的多元化,护理管理者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由单纯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适应当代护理的发展。现代管理不是束缚、压制,而是充满人性化的引导、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只有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责任感,以及对他们的工作认可才能真正使员工满意,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实践证明:没有人情味的“硬性管理”无法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更无法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因此,现代管理应是人性化管理,管理者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促进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加大情感投入,增强服务意识,为下属发挥才能、施展才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的工作环境,使她们有“安全感”,更有“归属感”。 1.2主动沟通与关爱在管理活动中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沟通是一个过程,将信息由发出者输送给接受者,其目的是让接受者了解、接受信息,并达到与传送者相同的认知。现代护理强调人性化管理,沟通更不容忽视。它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互动的过程,是管理者的管理技巧之一,经过良好的沟通渠道,护理管理者可以顺利地推动工作进度,达到设定的目标,为病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管理者,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对护士有感情,要尊重护士、理解护士、信任护士、爱护护士,工作中是上下级关系,工作以外是姐妹关系,相互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使护士产生亲切感,整个护理集体内部关系和谐融洽,各种矛盾冲突减少,护士爱院如家,科室及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增强。 2科学高效管理 2.1创造性思考,激发潜能创造性思考就是需要努力思考,运用联想创造力,产生灵感。管理者常须与下属共同完成创造性思考。现有的护理规章制度几乎都是从便于管理者管理的角度来制定的。在护理管理中,有2种常见的管理方式:一种是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强制护士去做;另一种是形成一种氛围让护士主动去做。前者称之为专制型管理,后者称之为创造型管理。当然,实施创造型管理需要把握管理的智慧,即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使其中的成员做任何事情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要使护理队伍具有创造力,管理者应注意:要想摆脱困境,必须首先钻研。对于下属的新建议应采取赞许、鼓励的态度,不要扼

中华医学会2018年一类学术会议计划一览

中华医学会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 (一类学术会议) (申报学术会议的专科分会及部门按拼音排序) 中华医学会编制

关于2018年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会议计划有关情况的说明 各位常务理事: 按照《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我会学术会务部于2017年7月向中华医学会所有专科分会及中华医学会相关业务部门发出了关于报送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81个专科分会上报了学术会议计划,其中一类学术会议96项,包括国际会议12项,年会/全国会72项,中青年会12项;二类学术会议174项;杂志社学术会议45项,音像出版社6项,共计321项。 有8个专科分会(公共卫生分会,科学普及分会,地方病学分会,高原医学分会,航海医学分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医疗保险分会,组织再生学分会)2018年没有安排学术活动。 按照《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中有关学术会议审批的规定,一类学术会议计划提交中华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及常务理事会审批通过,二类学术会议计划提交中华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审批通过。我会于2018年1月10日召开了学术工作委员会会议,对上报的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进行了讨论和审议。 经学术工作委员会审议,同意批准专科分会和学会上报的2018年二类学术会议计划,并将一类学术会议计划

提交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 2018年上报的一类学术会议情况如下: 1、国际学术会议12项,包括了国际学术组织的学术会议和自主主办的国际会议。 2、学术年会或全国学术大会72项,绝大部分为各个专科分会连续举办的学术年会。 3、中青年学术会议12项,均为各专科分会为中青年医生专门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随着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中青年学术会议逐年增多,得到了广大中青年医生的欢迎。另有部分专科分会在全国学术大会中设立中青年医生会场,因此没有单独上报此项学术会议计划。 中华医学会 2018年1月

“健康管理(体检)示范单位标准与规划”的介绍

关于《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讨论稿)》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与创新医学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和规范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现请各位专家对《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示范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讨论稿)》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后再提交分会常委会通过试行。 附件:《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创新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规范健康管理(体检)服务操作与流程,提高健康管理(体检)核心竞争力,推动健康管理(体检)行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建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是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健康管理学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会组织健康管理相关技术产品应用研究、培养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和相关适宜技术产品示范应用的重要举措。 第三条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探索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转化应用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产品,开展健康管理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等。 第四条示范基地实行分类管理,坚持稳步发展、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原则。 第五条示范基地是依托科研院所、医院和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建设的实体,归所属单位管理。

第六条分会设立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和专家评审组对示范基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考核评估和管理。 第二章示范基地入选条件与权益 第七条申报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学示范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是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体检)数据源单位; 2.单位资质符合卫生部《健康体检暂行管理规定》,并正式运行3年以上; 3.实施全程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包括检前咨询、辨病体检、生理功能评估,疾病风险评估,检后服务),项目设置符合卫生部《健康体检暂行管理规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推荐的健康体检目录和套餐; 4.机构有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5.近三年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及其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健康管理相关论著或获得过“中国健康产业论坛的优秀论文奖”; 6.承担过国家、省级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相关课题; 7. 能较好完成分会指派的其他科研学术任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 一等奖4项 20130101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重要传染病和肝癌、肺癌防治中的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贺福初、孙薇、钱小红、袁正宏、魏来、厉有名、姜颖、应万涛、郝运伟、朱云平、李栋、肖汀、赵超、张养军、孙爱华 2013011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王拥军、黄家星、赵性泉、王伊龙、刘丽萍、董可辉、王春雪、高天理、秦海强、龚浠平、濮月华、邹昕颖、王春娟、米东华、荆京 20130117 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其病原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德新、于学杰、王宇、汪华、梁米芳、李建东、王显军、金聪、占发先、鲍倡俊、王世文、毕振强、姚文清、刘红、冯子健20130118 我国虫媒病毒分布及其与疾病关系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梁国栋、付士红、

王环宇、李铭华、吕志、朱武洋、王力华、吕新军、高晓艳、张海林、曹玉玺、何英、唐青、李浩、陶晓燕 二等奖15项 20130103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全意、杨鹏、庞星火、邓瑛、黄芳、黎新宇、马春娜、张代涛、郑阳、崔淑娟 20130104 规范化中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以改善母儿结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朱微微、孙伟杰、魏玉梅、马京梅、孙瑜、苏世萍、宋耕、闫婕 20130107 小分子生物活性短肽的产学研集成研究北京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李勇、蔡木易、张召锋、王军波、朱翠凤、许雅君、梁江、杨睿悦、裴新荣、林峰 20130109 毒理学替代法关键技术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彭双清、王以美、郭家彬、郝卫东、赵君、张廷芬、夏静、闫长会、卢春凤、张利军 20130112 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平台在新突发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毛远丽、李进、曲芬、王晗、孙志强、鲍春梅、李伯安、王海滨、马洪滨、郭桐生 20130113 适合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子宫颈癌快速筛查与相关技术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襄垣县妇幼保健院乔友林、赵方辉、潘秦镜、李淑敏、张询、陈汶、陈凤、胡尚英、马俊飞、刘彬20130120 我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中医护理新发展

中医护理新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 西医护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趋势 , 它与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相吻合。中医护理以更符合国人的优势, 受到民众的肯定和广泛推崇。因此, 继承、发展、构建中医护理模式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纵观中医护理的发展历程, 由于长期处于医、药、护一体的状态, 致使中医护理学在内涵和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模糊观念和薄弱环节。近年来, 各地对中医护理模式的研究及探索进行了尝试, 取得一定的成绩。 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但如何有效促进辨证护理的开展, 提高临床中医技术参与率和辨证施护质量, 一直是困扰各级中医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有专家对中医护理模式的框架进行了科学的构想, 对在新形势下怎样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及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 但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模式来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各家学说如下。 护理程序的应用:王敏提出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 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陈颖提出将国际通用的护理诊断与中医护理的实际

情况结合起来, 把护理程序中医化, 实施四诊-辨证- 施护- 评价的中医特色护理程序。陆静波将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有机结合, 形成中西医结合护理, 是在西医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 并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 制订护理计划, 再进行实施及护理效果评价。 环境形神护理:潘海蓉等在进行中西医护理模式的对比研究中发现, 近期国外学者提出的生命过程模式、适应模式、行为模式和自我照顾模式4 种护理模式概念, 与相对应的中医4 种护理模式概念,即“天人和一观”、“脏腑整体观”、“摄生观”和“七情、食疗观”,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提出中西医护理相互借鉴, 有利于护理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有利于两者更好的结合, 以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吴继萍将望、闻、问、切等中医基本理论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 护理程序与辨证施护相结合, 护理技术操作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相互补, 根据其证候的不同实施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 中医护理模式就是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以辨证施护为根本, 以扶正祛邪, 正护、反护, 标本缓急, 同病异护, 三因制宜等为原则, 实施的人、证施护, 情志调摄, 饮食护理

高压氧舱各项规章制度

高压氧科氧舱规章制度目录 (以上看看就行) 高压氧舱工作制度 1.全体氧舱医护人员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充分做好高压氧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医护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着装整齐,仪表端正,精神饱满;对待患者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确保高压氧治疗的安全。 3.非本科人员未经同意严禁进入氧舱工作区。 4.遵守《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国家标准( 12130-200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医学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则》(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2001.08)、《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2004.08)、《关于加强高压氧舱临床安全使用管理的通知》(京卫药械字[2004]35号)等相关规定要求,遵守各仪器、各操作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 5.氧舱工作区域,如治疗室、压缩机房、储气间等,均须设置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确保其随时、有效地使用。严禁吸烟。 6. 值班医师应在高压氧治疗前10分钟到达舱室,询问患者病情,判断掌握患 者能否进舱治疗,监督患者在加压阶段的情况,处理其他相关医疗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治疗。

7.陪舱医务人员应在高压氧治疗前10分钟到达舱室,询问患者病情,与值班医师、操舱人员沟通,了解陪舱重点人员情况和其他注意事项,确保在舱内及时、正确地处理有关情况。 8.操舱人员须熟悉高压舱环境及各种设施的性能,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各部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操纵台上所有仪表、开关、音视频系统未经操舱人员允许不得随意触动。 9.操舱人员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随时与舱内保持联系,询问病情变化,遇有特殊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应急处理。 10.患者进舱前须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助其消除恐惧心理,掌握“捏鼻鼓气” 等调压动作和舱内正确吸氧步骤。 11.舱内人员严禁携带如手机、手表、打火机、火柴、钢笔、电子钥匙、电动玩具等易燃、易爆、电子类和其他影响氧舱安全的危险品入内。 12.禁止在舱内打闹、来回走动及大声喧哗,禁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及其他杂物,严禁未经允许乱动舱内设备,及用重物敲击舱壁等行为,以免发生意外。 13.氧舱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舱内消毒及舱内外的清洁卫生。 高压氧舱维护保养制度 1.日常保养制度 1.1保证各舱室正常开舱使用所必备的条件。 1.2保证氧舱各附属系统设备正常运行所必备的条件。 1.3保证压缩空气系统和供氧系统所规定的压力值及储气量。 1.4定期对动力机械系统添加或更换润滑油,对空调装置添加制冷剂。 1.5操舱人员应严守岗位,随时巡视设备运行情况,并对各系统设备在安全运行 中进行外部巡视。 1.6设法排除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性故障。 1.7对储气罐、油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空气冷凝器等定期进行排污处理。 1.8开机、停机时应检查各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对氧舱应急排气阀手柄经常 拉动检查,防止生锈。

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初审通过项目 科技奖一等奖候选项目:7项 201911008004 我国艾滋病分子流行病耐药监测和免疫学 研究与技术推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 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一鸣、阮玉华、邢辉、廖玲洁、冯毅、唐振柱、滕涛、梁姝、沈智勇、汪宁、任莉、苏斌、郝彦玲、卢红艳、李丹 201911015001 育龄人群感染与生殖健康风险识别研究 北京大学刘民、刘珏、廖凯举、马宁、代小秋、陈京、陶丽丽、富继业、冯孟贤、马秋月 201911003002 序列7型猪链球菌在中国的显现、暴发和应对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建国、杨维中、郑翰、叶长芸、景怀琦、杜华茂、罗隆泽、杜鹏程、余宏杰、陈晨、白雪梅、郑霄、李伟、陈志海、刘红露 201911015006 基于学校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适宜 技术研制、集成及应用北京大学马军、王海俊、马迎华、邹志勇、宋逸、董彬、陈天娇、胡佩瑾、李榴柏、付连国、宋洁云、阳益德、王烁、李晓卉

201911001009 防控儿童伤害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南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吴静、殷召雪、胡国清、武鸣、曾晓芃、范为民、段蕾蕾、郭欣、周金意、罗杰斯、孙艳、陈轶英、符筠、颜玮 201911007003 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王临虹、吴凡、赵文华、王丽敏、宁光、周脉耕、张梅、姜勇、李镒冲、黄正京、毕宇芳、赵振平、王志会、尹香君 201911041002 中国肝癌主要病因预防模式的研究、建立和应用推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启东市人民医院(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曲春枫、陈万青、孙宗棠、陈陶阳、朱源荣、焦宇辰、陆建华、王宇婷、陆玲玲、姚红玉、倪正平、刘国亭、黄飞、吴志远、樊春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