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区初三“二诊”真题青羊区语文2018初三二诊真题

成都各区初三“二诊”真题青羊区语文2018初三二诊真题
成都各区初三“二诊”真题青羊区语文2018初三二诊真题

青羊区初2018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题卡相应位置。

3.A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A卷第Ⅱ卷及B卷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jīn),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xiāo)鸟的怪鸣。

B.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萌,来萌庇.(bì)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xīn)。

C.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huò)。只有穿长衫的,才踱.(duó)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D.万顷.(qǐng)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chān)杂在芦叶的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诀别喉咙感概万分水波粼粼

B.诺大清冽忍俊不禁鸦雀无声

C.孱弱瞻望头晕目眩瘦骨嶙峋

D.荣膺馈赠通宵达旦睡眼惶松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给他提意见的时候,要求他洗耳恭听

....,他也点头称是,但转过身,就全忘了。

B.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在那瞬间妙手回春

....了。

C.校长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给我们谈心时总是高谈阔论

....,让我们受益匪浅。

D.他的学说在当时起到中流砥柱

....的作用,每个见到他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是遏制房价飞速发展的重要结果之一。

B.身体困素不仅仅限制了霍金后期的科研能力,也是他转向科普的一个原因。

C.现已查明,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电线短路引起的。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左右的人不因吸烟死亡。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两章)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B.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多助之至至:到达。

D.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而.山不加增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臣以.王吏之攻宋

C.寡助之.至杜少府之.任蜀州

D.困于.心衡于虑搜于.国中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虑者,国恒亡。

A.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土,国外却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B.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C.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D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却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最后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这两则短文都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温庭《商山早行》)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请在赵师秀的《约客》和杜牧的《泊秦准》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答: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0.本文题目为“漫谈桂文化”,那么主要漫谈了哪些“桂文化”呢?请分条列举。(4分)答: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引用朱熹、屈原和欧阳修的诗句?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

12.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3.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享受,如公正严谨的藤野先生,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等;而创作这些作品的文人墨客们也能激发我们内心的好奇和爱意。

请以“我心中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补充文学作品的人物,或是古今文人墨客,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会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百里榆堤半日风”所写内容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

A.不畏浮云遮望眼

B.过尽千帆皆不是

C.风正一帆悬

答:_______________。

2.“卧看满天云不动”与诗中哪句形成对照?请赏析其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核工记

宋起风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②鼓,羞塞冻丕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敞三章③。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④,负卷轶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⑤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⑥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文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⑦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桴:槌。③章:棵。④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和尚。⑤浮屠:宝塔。⑥寤(wù):睡醒。⑦招提:寺。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2分)

A.执桴鼓.鼓:击鼓

B.枕.山麓一寺枕:靠近

C.下则波文.涨起文:通“纹”

D.而人事

..如传更人事:人情事物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2)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是这类纪文所必须的,请结合选文及语文教材《核舟记》的最后一段说明其用意。(4分)

附: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答: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回答问题。(2分)

他什么都不知道了,心中只是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却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任车夫在水里挣命。

语段中“他”是谁?请结合语段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

7.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意,在《范爱农》里也有体现。他在横滨接范爱农等留学生时写道:“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请问是指的哪两件事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雪白

王开岭

(一)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二)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8.作者以雪为线索,表达自己的感念和思痛,请结合文章概括感念和思痛的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在第(一)部分写画横线处“小学课本里的雪”?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

10.请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第(二)部分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最后说“具有物的欲望,欲望。”请结合全文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第(一)部分中被笑的小女孩事件有何关系?(6分)

答: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应用(共1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分)

2018营山国际马拉松(以下简称“营马”)将于5月20日在四川营山鸣抢起跑。自3月9日报名启动以来,该活动关注度持续升温,3月30日,从营山县体育局获悉,截至当天下午5时,报名人数已超8000人,有来自美国、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的选手报名参赛,其中,半程马拉松项目报名人数有300人,己达上限。

从目前的报名情况来看,参赛选手涵盖美国、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其中,以男性跑者居多,占总人数的65%。选手年龄大多集中在22岁至37岁之间,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来自重庆的76岁选手吴启华,他将参加半程马拉松项目,年龄最小的选手王子熙只有4岁,他在家长的陪

伴下参加欢乐跑项目。

(1)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4分)

答: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记者对年龄最大的来自重庆的76岁选手吴启华和年龄最小的选手王子熙的爸爸的采访。请结合语境补充采访内容。(4分)

记者:_______________?

吴启华: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我坚持运动,热爱马拉松。我一直坚持科学地锻炼炼,跑半马不是问题。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记者:家长,你为什么让孩子参加5公里欢乐跑?

王子熙爸爸:_______________。

(3)据了解,组委会对赛道的安排也别具用心。为了让参赛选手感受中国之美,体会营山魅力,沿途经过的朗池镇兴云村,连片田园,薄雾轻绕,风景如画。大面积绿植覆盖,是绝佳天然氧吧圣地,营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请结合营山特色为组委会拟写赛事主题。(4分)答: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 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此外,还要明确“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以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籍为“根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根据”。 (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是国家之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中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术,是由我们自己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 C.“国学”的“国”既指“国家”也指“祖国”,“国学”的根及其发展也都在本国。 D.“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部分,从“国学”的定义写起,意在引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 B.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国”与“本”两个概念,并明确了中国“国学”之“本”。

2018年青羊区初三二诊物理试题 A卷(共100分) 一、单項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我国自行研制的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高铁“复兴号”高速列车在铁轨上呼啸而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兴号列车外表非常光滑是为了增大惯性来提高车速 B.复兴号在运动过程中鸣笛时,笛声的传播速度超过3×105m/s C.复兴号列车从始发站开出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列车运行过程中,以车厢中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 2.2018 年春晚王非和那英时隔20 年再次相聚春晚,一首“岁月”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用“空灵”、“有磁性”等词语来描述王菲的声音,这些词语主要是描述王菲声音的哪方面特性(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以上都不是 3.图中,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格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轻核的裂变 B.核电站反应堆内发生的是可控的核裂变 C.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氖核的裂变 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5.小明同学从如图所示的物体中选了一个物体,用托盘天平测出其质量为180g,该物体可能是( )

A.一支钢笔 B.一瓶500mL矿泉水 C.一个苹果 D.一个铅球 6.如图是杂技表演中独轮车停止在地面上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2017年11月20日,成都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如图),市民徐先生幸运地成为首个换上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车主。关于新能源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汽车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B.电动汽车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8.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B.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C.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D.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9.如图所示为自动垂直升降式车库,可以有效增加停车场空间利用率。在汽车被升降机匀速提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10.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对外做了功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11.如图所示,要使两个小灯泡小L1、L2并联,应( ) A.断开开关S1、S2,闭合开关S3 B.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 C .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S S D.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S1,若再闭合开关S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成都市201 5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地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选择题)1至8页,第Ⅱ卷题)9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某类工业在我国不同区域所占比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工业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电子工业 C.制糖工业 D.乳制品工业 2.该类工业在①区域所占比重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技术 一个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图2中甲、乙分别为耕地、草地在各区域中占农业用地百分比图。图示地区耕地、草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0%、50%。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 A.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地 B.耕地和草地均主要分布在东部 C.东部多草地,西部多耕地 D.耕地和草地均主要分布在西部 4.该地区草地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市场需求 D_交通运输 5.影响该地区耕地和草地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日照 B.气温 C.土壤 D.河流 图3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0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米)。据此完成6~8题。 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 A.900米处 B.1400米处 C.1800米处 D.2300米处 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 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8.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 A.2月 B.4月 C. 10月 D.12月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图4)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 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成都市2018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II卷(非选择题)6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1-27 S-32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念珠藻和黑藻细胞中完成光合作用的场所相同 B.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相同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都在叶绿和线粒体中进行 D.细胞内加工蛋白质都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2.学习生物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并证明了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B.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传到伸长区 C.格里菲斯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D.施旺和施莱登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提出了细胞学说 3.哺乳动物的细胞膜常常会内陷形成膜微囊结构,下图是膜微囊上质 子泵(质子泵是膜上运输H+的蛋白质)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构成膜微囊的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质子泵运输H+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运输H+的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成正比

成都市2015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英语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8页,第II卷(非选择题)第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man do at the weekend? A.Go hiking. B. Camp in the mountains. C. Host his friends. 2.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home. B. In a hotel. C. In a restaurant. 3.What did the man probably do? A.He offered Gary advice. B.He had a fight with Gary. C.He made peace with Gary. 4.Who is making the call? A.Stanley. B. Mr. Miller C. Betty. 5.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Stay with the man. B. Go to see a doctor. C. Visit John in hospital. 第二节(共1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7题。 6.When did the man go to Indonesia? A.In 1959. B. In 1961. C. In 1973.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一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A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A卷第Ⅱ卷及B卷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长髯.(rán)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庞,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B.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nà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zhāi)句,而应推敲细思。 C.在那亘.(gèn)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pēn)涌着血液一样。 D.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zhū)两悉称.(chēng),丝亳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2.下列词语中,设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屏障字帖大庭广众珊珊来迟 B.海鸥契约风云变幻分崩离析 C.服侍掂记恍然大悟煞有介事 D.枯燥徘徊正经危坐骇人听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说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辗转到了成都,尽管当时住的草堂非常简易,却总算让长期颠沛流离 ....的生活得到了些许的安顿. B.当你老了,行将就木 ....,你是否还在念叨着那些曾经想尝试做却最终没有做的事? C.作为一名文艺委员,她经常在班上哗.众取宠 ...,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班会活动,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D.阅读文章,需要从整体出发,甚至还需要考虑到作者、背景等因素,切不可断章取义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英雄的尊重,体现了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 B.全国多个省市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也引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C.成都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城市机会清单”,是为了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的转变。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成都七中高2018 届二诊模拟 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 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l.5 分,满分7.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回答有关小题和阅 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Quit her job. B. Find another restaurant to wor in. C. Wor three nights a wee. 2. What are the speaers doing? A. Cooing. B. Having a meal at home. C. Eating in a restaurant. 3. What car does the man have? A. An Audi. B. A Ford. C. A Ferrari. 4. Who will begin the lecture now? A. Dr. White. B. Prof. Brooings. C. Dr. Mildens. 5. What are the speaers discussing? A. Animal fur. B. Some coats. C. A free diamond. 第二节(共15 小题; 每小题1.5 分,满分22.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 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 段材料,回答第6,7 题。 6. What’s wrong with the sweater the woman bought? A. It’s too small. B. It’s not the right style. C. It’s the wrong color. 7. How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feel about the man’ response? A. Satisfied. B. Surprised. C. Disappointed. 听第7 段材料,回答第8 至10 题。 8.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ers? A. Gardener and client. B. Old friends. C. Doctor and patient. 9. Why is the man doing the gardening for the woman? A. She dislies woring in the garden. B. She is not feeling very well. C. She hired the man to wor for her. 10.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t? A. Have some coffee with the man.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二诊(3月)模拟考试 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予质量:H l B10.8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Ga 70 As 75 1. 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B. 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清洁的能源,但不恰当的开采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加重温室效应 C. 蛋白质作为营养物质,在人体内不断分解,最后主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D. 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A项,液化石油气较燃油能更充分燃烧生成CO2和水,减小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故A项正确;B.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清洁的能源,但可燃冰主要存在在海洋,不恰当的开采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同时可燃冰燃烧会产生CO2,CO2会产生温室效应,故B正确;C. 蛋白质的结构单元是氨基酸,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错;D. 硅是半导体,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正确,故D正确。本题答案:C。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氧化生成CO2和H2O B. 和C4H l0的二氯代物的数目不同(不含立体异构) C. 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它们发生反应的类型不同 D. 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变成脂肪 【答案】A 【解析】A. 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氧化生成乙酸,故A错;B.根据分析 知其二氯代物有12种,C4H l0由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异构体,正丁烷的二氯代物有6种,异丁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C4H l0的二氯代物的数目共有9种,故B对;C. 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它们发生反应的类型不同,故C对;D. 植物油为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加氢后,可以变成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由液态的油变成固态的脂肪,故D正确。

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目前,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问题现在显得尤为重 要。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中国 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当代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正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下应当发扬光大的原因。 美学作为人文价值学科,应当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 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 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我 们既不粗率地鄙视和否定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简单地移植西方美学。实际上, 即使在西学东渐、甚至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并没有完 全断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承载着丰富的审美经验,由这些经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乃至审美经 验本身,值得中国当代美学和世界美学加以继承。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已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方 式之中,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心理。因而,对于它们的继承 与弘扬,是当代学人之使命所在。古代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譬如脍炙人 口的唐诗宋词,在当下依然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古代的戏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 在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得以再现;古代的器物造型等可以为当下的设计提供启示和灵感,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包含着启迪学者智慧、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 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追溯中国传统 美学的源头,切实把握其中有价值、有活力的资源,从而使当代美学别开生面。诸如我国古代“天 人合一”的思想、和谐的宇宙观、“立象言意”的传统、物趣人情浑然为一的艺术境界等等,都值 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 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优秀的传统,就无限夸大其内容,或者固守中国 传统美学中僵死的教条。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学科形态上、研究方法上确有诸多的不足,我们应当 客观对待其中的生机和活力,客观地对待这批遗产。 (节选自朱志荣《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 B.在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 C.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学人应当对其加以继承弘扬。 D.“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返本溯源有助于当代美学发展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提出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 美学思想的观点。 B.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 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C.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列举了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文章的 观点更具说服力。 D.文章第三段举唐诗宋词、古代戏曲以及古代器物造型的例子证明了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 种源与流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的美学思想,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对我们当下的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

2018成都二诊生物试 题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哺乳动物未成熟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该细胞在合成血红蛋白时 A.肽链在核糖体上加工形成血红蛋白 B.所需要的ATP全都来自细胞质基质 C.需要氨基酸和一些无机盐作为原料 D.核膜和核仁发生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2.选择正确的方法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差速离心法可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各种细胞器 B.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途径 C.构建物理模型能够概括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D.根据假说进行合理的演绎推理就能证明该假说是否正确 3.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体内能合成类胡萝卜素,这些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传送到某些细胞后,一部分会转移到ATP 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蚜虫体内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伴随着物质变化 B.蚜虫在红光条件下合成ATP的速率比蓝光条件下快 C.蚜虫体细胞内ATP的含量可能影响ATP的合成过程 D.蚜虫体细胞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既有光能又有化学能 4.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经内环境运输到突触间隙的 B.痉挛毒素是通过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而引起肌肉痉挛的 C.人体第二次注射破伤风疫苗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产生 D.痉挛毒素使患者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属于自身免疫病 5.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图中②④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相同 B.图中③⑤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生成

成都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成都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 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 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诵果脯.(fǔ) 安排就绪扛.鼎之作(gāng) B.赃款腼腆.(diǎn) 针砭时弊舐.犊情深(shì) C.熨贴聒.噪(guō) 一副对联便.宜行事(biàn) D.贸然纤.长(Xiān) 钩玄题要扪.心自问(mé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直径约2米的圆桌上,一男一女两位演员丰姿绰约 ....,接连做出高难度的花样滑冰动作,赢得了台下阵阵喝彩声。

D.虽然四川盆地没有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已是路人皆知 ....,但各地仍然出现了“抢盐 潮”,这种现象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对灾难。 C.阆中山西会馆天花板上的描金彩画形成时间为清朝乾隆元年,绘画惟妙惟肖,淋. 漓尽致 ...,蔚为大观。 D.经过紧锣密鼓 ....的筹备,业内人士翘首以盼的全国美术作品展终于在多方协调运作下成功地拉开了帷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望子成龙的家长如果看不到孩子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参加各种培训,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孩子发展的枷锁。 B.当前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形成反对迷信、反对盲从的良好学风。 C.广大观众认为,央视春节晚会推出的四川的“感恩·奋进”歌曲《因为有你》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D.漫步在公园,眼前的一切让我又惊又喜:臭水沟变成水池,荒地变成草坪、林荫小道和休闲凉亭,到处都在欢声笑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苏轼早年即长于论文,自言“独好观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自三代以来颇能论着”。(《上韩太尉书》) 。 B.清华大学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都有资格成博导的消息让不少人担心:是否会导致科研和教学水平下降是否会导致博士生质量下降 C.目前各地普遍把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8年成都市青羊区二诊物理试题标准版

2018年青羊区初三二诊物理试题 A卷(共100分) 一、单項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我国自行研制的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高铁“复兴号”高速列车在铁轨上呼啸而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兴号列车外表非常光滑是为了增大惯性来提高车速 B.复兴号在运动过程中鸣笛时,笛声的传播速度超过3×105m/s C.复兴号列车从始发站开出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列车运行过程中,以车厢中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 2.2018 年春晚王非和那英时隔20 年再次相聚春晚,一首“岁月”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用“空灵”、“有磁性”等词语来描述王菲的声音,这些词语主要是描述王菲声音的哪方面特性(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以上都不是 3.图中,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格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轻核的裂变 B.核电站反应堆内发生的是可控的核裂变 C.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氖核的裂变 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5.小明同学从如图所示的物体中选了一个物体,用托盘天平测出其质量为180g,该物体可能是( ) A.一支钢笔 B.一瓶500mL矿泉水 C.一个苹果 D.一个铅球

13.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完全相同的煤油,瓶中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在乙图中,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在甲图中,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A 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更高 D.乙图只能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14.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的“探索与发现A 厅”中有一个“电磁感应摆”,甲、乙两线圈分别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体的磁场中,两线圈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用手使甲线圈在磁场中摆动时,乙线圈也会随之摆动起来。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线圈摆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根据乙线圈摆动的原理可以制成发电机 C.乙线圈能发生摆动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D.甲线圈相当于用电器,乙线圈相当于电源 15.如图世界上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FAST”已在我国贵州建成使用,它将协助人类“触摸”来自外太空的微弱信号,探索宇宙的奥秘.它的形状像一口大锅,由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被称为“天眼”,它是通过下列哪种波来接收信息的( ) A 次声波 B.电磁波 C.超声波 D.外星人的声波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 银行ATM 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它工作时成倒立、的实像。 1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18.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用描点法得到其熔化图像如图所示,那么此物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物体熔化过程耗时 min. 19.钓鱼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活动,如图是钓鱼示意图,在钓鱼过程中,钓鱼竿是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不省力也不费力”);若其它条件不变,钓鱼竿长度越长,手提钓鱼竿的力越。(选填“大”、“小”或“不变”)

泷冈阡(坟墓)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我皇考(1.古代对已故曾祖的尊称。2.父祖的通称。3.对亡父的尊称。)崇公,卜(占卜)吉(吉地)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1.能够2.战胜,攻下3.制伏4.严格限定5.消化6.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7.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表(立碑)于其阡。非敢缓也,盖(表原因)有待 (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父亲去世)。太夫人守节自誓;居(家境)穷,自力于衣食,以(来)长(抚养)以(并且)教(教育)俾(使)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代词,我)曰:汝(你)父为吏(官)廉(清廉),而好施与,喜(爱好)(结交)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因为)是(这,钱财)为我累(使我受累)。”故其(他)亡(去世)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来)庇(庇护)而为(作为)生(生计);(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吾何(什么)恃(依靠)而能自守(守节)邪?吾于(对)汝父,知(了解)其一二,以(因而)有待(希望寄托)于汝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1.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2.整理:~河。~水。 3.惩办:~罪。处(chǔ)~。 4.医疗:~病。~疗。医~。 5.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 6.从事研究:~学。~史。 7.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8.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9.姓。)官书(1.官府的文书。2. 官府收藏、编撰或刊行的书籍。),屡(多次)废(停下来)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死罪)狱(案件)也,我求(寻求)其生(生路)不得尔。”吾曰:“生可(可以)求(寻求)乎?”曰:“求其生而(却)不得(无能为力),则死者与我皆无恨(遗憾)也;矧(shěn,1.况且。2.亦。)求而有得(有办法)邪,以(因为)其有得,则(那么)知(知道)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经常)求其生,犹(还)失(失误)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回头看)乳者(奶娘)剑(挟在胁下)汝而立(站)于旁,因(于是)指而叹,曰:“术者(算命的)谓我岁(年岁)行在戌将死,使(假使)其言然(正确,应验),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将来)当以(把)我语告之。”其平(平常)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做)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装腔作势)\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重视)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你)其勉(勉励)之(自己)!”修泣而志(记下)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丧父)力(努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担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自其家少微(家道中落)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过多)之,曰:“吾儿不能苟(苟且)合(迎合)于世,俭薄 (俭约一些)所以居(度过)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本来)贫贱也,吾处之有素(1.本色,白色:~服。~丝。2.颜色单纯,不艳丽:~净。~淡。~妆。~雅。~描。3.洁白的绢:尺~(用绸子写的信)。4.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质。~养。~性。~友(真诚淳朴的朋友)。5.物的基本成分:色~。毒~。维生~。6.向来:~来。~常。~志。平~。7.白,不付代价:~餐。8.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食。~席。~油。)矣。汝能安(安乐)之,吾亦安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