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

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

浅谈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

近年来,全国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蔓延的势头得到有限遏制,然而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并未杜绝,从目前立案审查的违纪情况来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还有一定的广泛性。

2月2日,陕西省纪委通报了几起违规收送礼金典型问题。通报指出,这几起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均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不收敛、不收手特征明显,顶风违纪性质突出。有的利用职务影响收敛财务,有的借人情往来套近乎、求关照,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金礼品。这反映出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十分淡薄,纪律规矩严重缺失,对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收受礼金礼品等要求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必须予以严肃查处。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教训,强化自警自省自戒,坚决反对和抵制违规收送礼金歪风邪气。

送礼受礼行为,败坏党风,腐蚀干部。许多腐败分子都是从接受礼金开始,聚敛大量钱财,走上严重违法犯罪道路的。接受礼金和受贿的区别在于,后者不仅收受了钱财,还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一般而言,请托人最开始可能不会提出办事要求,仅是送些红包、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但是最终请托人不会白白花钱,其目的是通过送钱办自己的事,这样就一步步把领导干部拉进了腐败的泥潭。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单位为了和主管部门搞好关系,在请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相关工作时,经常会以评审费、劳务费等各种名义给予一定的礼金。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会认为这

是正常的劳动所得,就会欣然接受。

其实,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廉洁履行职责的义务,在公务活动中,不应当接受任何礼金、有价证券、财物,收了这些礼物,就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就违反了党的纪律。因此,党员干部应当谨记,对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一律不能收。对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应当及时登记上交,不可私自隐瞒,否则就可能构成违纪。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品、礼金往来,也须符合常理,讲究往来有度。对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要格外小心谨慎,不要被人情蒙蔽而欣然接受,否则,就会受到党纪追究。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做到:一要认清形势,深刻领会,切实提高专项整治政治站位。希望大家要认真领会上级的关心和爱护,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主动上交。同时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强化法纪敬畏和思想自觉,把专项整治作为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严肃监督执纪、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的重要内容。各支部要深入领会中央、省委关于专项整治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态度,切实把专项整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二要强化宣传教育,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履职尽责。宣传处要用好网站、报纸进行宣传;各支部要利用微信、QQ、板报、会议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学习,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三要坚持查改结合,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到位。两级干部要有清醒认识,必须保证活动到位。公司纪委要主动担责,畅通举报渠道,发现线索,马上查办,对不收手、不收敛的严查快办。各支部要强化警示教育震慑,做好宣传动员,确保活动全覆盖、无盲区、零容忍;要公布举报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