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 1 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 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 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7 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 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 病因新分类PALM-COEIN 系统”,统一用词,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我国妇科学界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 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 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1)引进FIGO “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病因新分类系统”;(2)梳理AUB 病因诊断治疗流程。一、FIGO 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病因新分类系统

1. 正常子宫出血和推荐的AUB 术语: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 个要素,我国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

表1 正常子宫出血(月经)与AUB 术语范围

月经的临床评价指标术语范围

周期频率月经频发<21d

月经稀发>35d

周期规律性(近1 年的周规律月经<7d

期之间的变化)不规律月经≥7d

闭经≥6 个月无月经

经期长度经期延长>7d

经期过短<3d

经期出血量月经过多>80ml

月经过少<5ml

2. 废用和保留的术语:废用“功血”一词,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定义和所用诊断检查的资源不同,因此内涵不一致。废用metrorrhagia(子宫出血)、menorrhagia(月经过多)等具有希腊或拉丁字根的术语,理由是定义模糊且理解不同。保留的术语:(1)经间期出血(intermenstrualbleeding,IMB);(2)不规则子宫出血;(3)突破性出血(breakthrough bleeding,BTB):出血较多者为出血(bleeding),量少者为点滴出血(spotting)。

3. 提出的新术语:(1)慢性AUB:指近6 个月内至少出现3 次AUB,医师认为不需要紧急临床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2)急性AUB:指发生了严重的大出血,医师认为需要紧急处理以防进一步失血的AUB,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 病史的患者。

4. FIGO 的AUB 病因新分类系统—PALMCOEIN 系统:既往我国将AUB 病因分为器质性疾病、功能失调和医源性病因 3 大类。FIGO 将AUB 病因分为两大类9 个类型,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PALM”存在结构性改变、可采用影像学技术和(或)组织病理学方法明确诊断,而“COEIN”无子宫结构性改变。具体为:子宫内膜息肉(polyp)所致AUB(简称:AUB-P)、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所致AUB(简称:AUB- A)、子宫平滑肌瘤(leiomyoma)所致AUB (简称:AUB-L)、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malignancyandhyperplasia)所致AUB (简称:AUB-M);全身凝血相关疾病(coagulopathy)所致AUB(简称:AUB- C)、排卵障碍(ovulatory dysfunction)相关的

AUB(简称:AUB- O)、子宫内膜局部异常(endometrial)所致AUB(简称:AUB- E)、医源性(iatrogenic)AUB(简称:AUBI)、未分类(not yetclassified)的AUB (简称:AUB-N)。AUB-L 的肌瘤包括黏膜下(SM)和其他部位(O)。任一患者可有1 个或多个引起AUB 或与AUB 有关的病因,诊断表达为:单病因,例如: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黏膜下)多病因,例如: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排卵障碍另一方面,已发现的疾病,例如浆膜下子宫肌瘤不是目前AUB 的原因,则需并列诊断,诊断表达为:异常子宫出血-排卵障碍子宫肌瘤(浆膜下)

5. PALM-COEIN 系统与我国原AUB 病因分类的比较:既往我国AUB 病因分类中,器质性疾病即指PALM-COEIN 系统中的P、A、L、M、C 以及部分E、N;但PALMCOEIN 系统未包括的器质性疾病还有生殖道创伤、异物、甲状腺功能低减、肝病、红斑狼疮、肾透析等。医源性病因相当于PALM-COEIN 系统中的AUB-I。功能失调强调的是排除器质性疾病,无排卵性功血即为AUB-O,有排卵功血则涉及AUB-O 和

AUB-E。二、AUB 病因诊断流程对AUB(即月经失调)患者,首先要通过详细询问月经改变的历史,确认其特异的出血模式,也就是患者就诊的主要问题(即主诉)。应注意询问性生活情况和避孕措施以除外妊娠或产褥期相关的出血(必要时测定血hCG 水平),应注意区别酷似正常月经的出血和异常出血,并以近1~3 次出血的具体日期进行核对,重点关注的应是自然月经而非药物诱发的人工月经。初诊时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不可或缺,可及时发现相关体征,如性征、身高、泌乳、体质量、体毛、腹部包块等,有助于确定出血来源,排除子宫颈、阴道病变,发现子宫结构的异常;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AUB 病因。

1. 确定AUB 的出血模式:流程见图1。

2. 月经频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律月经的诊断:流程见图2。

3. 月经过少:是 AUB 的 1 种出血模式,在临床上常见。其病因可由于卵巢雌 激素分泌不足、无排卵或因手术创伤、炎症、粘连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对正常量的 激素不反应。诊治流程见图 3。

4. 月经稀发:诊治流程见图4。

5. IMB:IMB 指有规律、在可预期的月经之间发生的出血,包括随机出现和每个周期固定时间出现的出血。按出血时间可分为卵泡期出血、围排卵期出血、黄体期出血。诊断流程

见图5。

三、 AUB 9 类病因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

1. AUB-P :子宫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AUB 原因中 21%~39%为子宫内膜息肉。 中年后、肥胖、高血压、使用他莫昔芬(其他名称:三苯氧胺)的妇女容易出现。 临床上 70%~90%的子宫内膜息肉有 AUB ,表现为 IMB 、月经过多、不规则出血、不孕。少数( 0~1

2.9%)会有腺体的不典型增生或恶变;息肉体积大、高血压是恶变 的危险因素。通常可经盆腔 B 超检查发现,最佳检查时间为周期第 10 天之前;确诊 需在宫腔镜下摘除行病理检查。 直径<1 cm 的息肉若无症状, 1 年内自然消失率约 27%,恶变率低,可观察随 诊。对体积较大、有症状的息肉推荐宫腔镜下息肉摘除及刮宫,盲目刮宫容易遗漏。 术后复发风险

3.7%~

10.0%;对已完成生育或近期不愿生育者可考虑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以减少复发风险;对于无生育要求、多次复发者,可建议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对恶变风险大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

2. AUB-A:子宫腺肌病可分为弥漫型及局限型(即为子宫腺肌瘤),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和经期延长,部分患者可有IMB、不孕。多数患者有痛经。确诊需病理检查,临床上可根据典型症状及体征、血CA125 水平增高做出初步诊断。盆腔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有条件者可行MRI 检查。治疗视患者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决定,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症状较轻、不愿手术者可试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6 个月,停药后症状会复发,复发后还可再次用药。近期无生育要求、子宫大小小于孕8 周大小者也可放置LNG-IUS;对子宫大小大于孕8 周大小者可考虑

GnRH- a 与LNG- IUS 联合应用。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用GnRH-a 治疗3~6 个月之后酌情给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无生育要求、症状重、年龄大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子宫全切除术,卵巢是否保留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和患者意愿。有生育要求、子宫腺肌瘤患者可考虑局部病灶切除+GnRH-a 治疗后再给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3. AUB-L:根据生长部位,子宫平滑肌瘤可分为影响宫腔形态的黏膜下肌瘤与其他肌瘤,前者最可能引起AUB。子宫肌瘤可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但也常表现为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黏膜下肌瘤引起的AUB 较严重,通常可经盆腔 B 超、宫腔镜检查发现,确诊可通过术后病理检查。治疗方案决定于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肌瘤大小、数目、位置和有无生育要求等。AUB 合并黏膜下肌瘤的妇女,宫腔镜或联合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有明确的优势。对以月经过多为主、已完成生育的妇女,短效口服避孕药和LNG-IUS 可缓解症状。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采用GnRH-a、米非司酮治疗3~6 个月,待肌瘤缩小和出血症状改善后自然妊娠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对严重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瘤可采用宫腔镜、腹腔镜或开腹肌瘤剔除术等。但这些治疗后肌瘤都可能复发,完成生育后视症状、肿瘤大小、生长速度等因素酌情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4. AUB- M: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恶变是AUB 少见而重要的原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随访13.4 年癌变率为8%~29%。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偶见于有排卵而黄体功能不足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可与月经稀发交替发生。少数为IMB,患者常有不孕。确诊需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年龄≥45 岁、长期不规则子宫出血、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B 超提示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回声不均匀、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应行诊刮并行病理检查,有条件者首选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处理需根据内膜病变轻重、患者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年龄>40 岁、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行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经全面评估和充分咨询后可采用全周期连续高效合成孕激素行子宫内膜萎缩治疗,如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等,3~6 个月后行诊刮加吸宫(以达到全面取材的目的)。如内膜病变未逆转应继续增加剂量,3~6 个月后再复查。如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消失则停用孕激素后积极给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在使用孕激素的同时,应对子宫内膜增生的高危因素,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同时治疗。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诊治参照相关的临床指南。

5. AUB-C: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各种凝血因子异常、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等全身性凝血机制异常。有报道,月经过多的妇女中约13%有全身性凝血异常。凝血功能异常除表现为月经过多外,也可有IMB 和经期延长等表现。有些育龄期妇女由于血栓性疾病、肾透析或放置心脏支架后必须终生抗凝治疗,因而可能导致月经过多。尽管这种AUB 可归为医源性范畴,但将其归入AUB-C 更合适。月经过多患者须筛查潜在的凝血异常的线索,询问病史,以下 3 项中任何1 项阳性的患者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异常,

应咨询血液病专家,包括:(1)初潮起月经过多;(2)具备下述病史中的1 条:既往有产后、外科手术后、或牙科操作相关的出血;(3)下述症状中具备两条或以上:每月1~2 次瘀伤、每月1~2 次鼻出血、经常牙龈出血、有出血倾向家族史。治疗应与血液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共同协商,原则上应以血液科治疗措施为主,妇科协助控制月经出血。妇科首选药物治疗,主要措施为大剂量高效合成孕激素子宫内膜萎缩治疗,有时加用丙酸睾酮减轻盆腔器官充血。氨甲环酸、短效口服避孕药也可能有帮助。药物治疗失败或原发病无治愈可能时,可考虑在血液科控制病情、改善全身状况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子宫全切除术。

6. AUB-O:排卵障碍包括稀发排卵、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不足,主要由于下丘脑- 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生育期也可因PCOS、肥胖、胖、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疾病等引起。常表现为不规律的月经,经量、经期长度、周期频率、规律性均可异常,有时会引起大出血和重度贫血。诊断无排卵最常用的手段是基础体温测定(BBT)、估计下次月经前5~9 d(相当于黄体中期)血孕酮水平测定。同时应在早卵泡期测定血LH、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以了解无排卵的病因。治疗原则是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血止后调整周期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和AUB 复发,有生育要求者促排卵治疗。止血的方法包括孕激素子宫内膜脱落法、大剂量雌激素内膜修复法、短效口服避孕药或高效合成孕激素内膜萎缩法和诊刮。辅助止血的药物还有氨甲环酸等(详见2009 年“功血指南”)。调整周期的方法主要是后半期孕激素治疗,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患者宜选用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如地屈孕酮),有利于卵巢轴功能的建立或恢复。短效口服避孕药主要适合于有避孕要求的妇女。对已完成生育或近1 年无生育计划者可放置LNG-IUS,可减少无排卵患者的出血量,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已完成生育、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内膜切除术或切除子宫。促排卵治疗适用于无排卵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同时纠正AUB,具体方法取决于无排卵的病因。

7. AUB-E:当AUB 发生在有规律且有排卵的周期,特别是经排查未发现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可能是原发于子宫内膜局部异常所致。症状如仅是月经过多,可能为调节子宫内膜局部凝血纤溶功能的机制异常;此外,还可仅表现为IMB 或经期延长,可能是子宫内膜修复的分子机制异常,包括子宫内膜炎症、感染、炎性反应异常和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异常。目前尚无特异方法诊断子宫内膜局部异常,主要基于在有排卵月经的基础上排除其他明确异常后而确定。对此类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多,建议先行药物治疗,推荐的药物治疗顺序为:(1)LNGIUS,适合于近1 年以上无生育要求者;(2)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on- 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用于不愿或不能使用性激素治疗或想尽快妊娠者;(3)短效口服避孕药;(4)孕激素子宫内膜萎缩治疗,如炔诺酮5 mg 每日3 次,从周期第5 天开始,连续服用21 d。刮宫术仅用于紧急止血及病理检查。对于无生育要求者,可以考虑保守性手术,如子宫内膜切除术。

8. AUB-I:AUB-I 指使用性激素、放置宫内节育器或可能含雌激素的中药保健品等因素而引起的AUB。BTB 指激素治疗过程中非预期的子宫出血,是AUB-I 的主要原因。引起BTB 的原因可能与所用的雌、孕激素比例不当有关。避孕药的漏服则引起撤退性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引起经期延长可能与局部前列腺素生成过多或纤溶亢进有关;首次应用LNG-IUS 或皮下埋置剂的妇女 6 个月内也常会发生BTB。使用利福平、抗惊厥药及抗生素等也易导致AUB-I 的发生。临床诊断需要通过仔细询问用药历史、分析服药与出血时间的关系后确定。必要时应用宫腔镜检查,排除其他病因。有关口服避孕药引起的出血,首先应排除漏服,强调规律服用;若无漏服可通过增加炔雌醇剂量改善出血。因放置宫内节育器所致,治疗首选抗纤溶药物。应用

LNG-IUS 或皮下埋置剂引起的出血可对症处理或期待治疗,做好放置前咨询。

9. AUB-N:AUB 的个别患者可能与其他罕见的因素有关,如动静脉畸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子宫肌层肥大等,但目前尚缺乏完善的检查手段作为诊断依据;也可能存在某些尚未阐明的因素。目前暂将这些因素归于“未分类(AUB-N)”。

动静脉畸形所致AUB 的病因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子宫创伤、剖宫产术后等),多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大量子宫出血。诊断首选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血管造影检查可确诊,其他辅助诊断方法有盆腔CT 及MRI 检查。治疗上,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出血量不多时可采用口服避孕药或期待疗法;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首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尽早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血管栓塞术,但有报道,术后妊娠率较低。无生育要求者,可采用子宫切除术。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所致AUB 的高危因素包括剖宫产切口位置不当、子宫下段形成前行剖宫产手术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常表现为经期延长。推荐的诊断方法为经阴道超声检查或宫腔镜检查。治疗上,无生育要求者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治疗,可缩短出血时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孕前应充分告知有妊娠期子宫破裂风险。手术治疗包括宫腔镜下、腹腔镜下、开腹或经阴道行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及周围瘢痕切除和修补术。(参考文献略)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1):801-806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统一用词,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我国妇科学界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 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 (1)引进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病因新分类系统”; (2)梳理AUB 病因诊断治疗流程。 一、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病因新分类系统 1. 正常子宫出血和推荐的AUB术语: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我国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 表1 正常子宫出血(月经)与AUB术语范围 月经的临床评价指标术语范围 周期频率月经频发<21d 月经稀发>35d 周期规律性(近1年的周期之间的变化)规律月经<7d 不规律月经≥7d 闭经≥6个月无月经 经期长度经期延长>7d 经期过短<3d 经期出血量月经过多>80ml 月经过少<5ml 2. 废用和保留的术语:废用“功血”一词,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定义和所用诊断检查的资源不同,因此内涵不一致。废用metrorrhagia(子宫出血)、menorrhagia (月经过多)等具有希腊或拉丁字根的术语,理由是定义模糊且理解不同。 保留的术语:(1)经间期出血;(2)不规则子宫出血;(3)突破性出血:出血较多者为出血,量少者为点滴出血。

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鼻出血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二)诊断依据。(2015年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病史: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大,剧烈,或反复多次出血,保持治疗无效)。 查体:鼻腔可见波动性出血点,或鼻腔粘膜血管扩张明显(有明显再出血可能)。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鼻腔出血。 2.鼻腔出血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的治疗,病例不影响进入临床路径的执行。 (四)标准住院日。 小于等于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检查项目 肺CT,心脏彩超,病房生化组合,尿常规,乙肝五项+感染3项,肺功能。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局麻或全麻鼻内窥镜下鼻腔止血术。 2.保持保守治疗:反复少量出血或出血点不明确,病人焦虑需要住院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 麻醉方式:局麻后全麻。 手术方式:鼻内窥镜鼻腔止血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治疗小于等于3天。 1.根据病情情况复查检查。 2.抗菌药物使用。 3.注意休息,监测血压。 (十)出院标准。

患者无明显鼻出血再发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疾病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再次鼻出血手术治疗。 2.出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00) 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异常子宫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 Microsoft Word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作者: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javascript:void(0)2014-12-30 阅读 2004 当前评论:1条我要评论收藏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 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统一用词,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我国妇科学界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 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1)引进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病因新分类系统”;(2)梳理AUB 病因诊断治疗流程。 一、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病因新分类系统 1. 正常子宫出血和推荐的AUB术语: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我国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喉科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二0一九年十月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201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鼻科学 (1) 第一节鼻骨骨折 (1) 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 第三节鼻前庭炎 (2) 第四节鼻疖 (3) 第五节急性鼻炎 (3) 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 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 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 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 第十节鼻硬结病 (7) 第十一节鼻结核 (8) 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 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 第十四节鼻息肉 (10) 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 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 第十七节鼻出血 (12) 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 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 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 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 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 第二章咽科学 (17) 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 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 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 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 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

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

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 鼻出血(epistaxis )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导 致失血性休克。由于病因复杂,鼻出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多样。 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进 展的基础上[ 1,2,34,5,6 ] ,结合国内临床具体情况,经本刊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学分 会鼻科学组专家充分讨论, 制订本指南,旨在使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逐步规范化, 提高治疗效果。 一、 临床分类 1 ?按病因分类: 分为原发性鼻出血(特发性或自发性)和继发性鼻出血(病因明确)。 2 ?按出血部位分类: 分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后部出血。 二、 病因 导致鼻出血的原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表1 )。成人鼻出血常与心血管疾病、非甾 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以及酗酒等因素有关; 儿童鼻出血多见于鼻腔干燥、变态反应、鼻腔异 物、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饮食偏食等。 二、诊断 1 ?临床表现: 多为单侧鼻腔出血,如由全身因素引起者,亦可双侧出血。出血剧烈或鼻腔后部的出 血常表现为口鼻同时流血或双侧流血。 血块大量凝集于鼻腔可导致鼻塞症状。 咽入大量血液 可出现恶心、呕吐,需要与咯血、呕血进行鉴别。成人急性失血量达 500 ml 时,多有头昏、 口渴等症状,失血量达到 1 000 ml 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前期症状。 2.检查: 目的在于查明出血原因和确定出血部位。 表1常幅鼻出血的原因 表1 常见鼻出血的原因

(1)前鼻镜检查: 多能发现鼻腔前部的出血点。 ⑵鼻内镜检查: 用于明确鼻腔后部或隐匿部位的出血。应特别注意检查下鼻道穹隆顶部(图1)、中鼻道后上部(图2)、嗅裂鼻中隔部(图3)和蝶筛隐窝等区域(图4!。 图1 下鼻道穹窿顶部(?) 图2 中鼻道后上部(?) 图3 嗅裂鼻中隔部(?) 图4 蝶筛隐窝区域(?)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 DSA): 对头颅外伤所致的鼻腔大出血,应高度警惕颈内动脉破裂、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痿等可能,行DSA有助于明确诊断⑹。 (4)其他检查: 血常规、出血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监测以及鼻部CT和/或MRI等检查。 四、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生命体征的维护、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以及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同 时应根据患者处于出血期或间歇期以及是否具备内镜诊疗的条件进行相应的处理。鼻出血的 处理流程见图5。

闭经的诊疗常规

闭经的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一)子宫性闭经 1.先天性子宫缺陷:从无月经来潮; 2.子宫内膜损伤:人流术、产后出血刮宫,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炎症引起宫腔闭锁; 3.子宫切除或子宫腔内放射治疗。 (二)卵巢性闭经 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 2.卵巢功能早衰:指40岁前绝经者; 3.卵巢已切除或组织已破坏; 4.卵巢功能性肿瘤。 (三).垂体性闭经 1.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常发生于低体重妇女; 2.垂体梗死:产后大出血引起席汉综合征; 3.垂体肿瘤:压迫下丘脑或垂体发生高催乳激素血症或溢乳。 (四).下丘脑性闭经: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功能失调影响垂体进而影响卵巢。如特发性因素、精神因素、体重下降、闭经泌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它内分泌异常。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较差,精神不佳,体重低于基本标准体重。 (一)妇科阴道双合诊:先天性子宫缺陷者盆腔子宫缺如。先天性卵巢缺陷性盆腔扪及不到卵巢。多囊性卵巢盆腔双侧可扪及增大的卵巢睾丸母细胞瘤、卵巢门细胞瘤可扪及附件实质性肿瘤。 (二)辅助检查 1.B超: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无子宫及卵巢投影。卵巢功能性肿瘤,有肿瘤特异投影; 2.子宫输卵管造影:可确定子宫内膜结核,宫腔闭锁; 3.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子宫内膜情况; 4.诊断性刮宫:可确诊子宫内膜结核; 5.X线或CT扫描:可确诊垂体肿瘤。 【实验室检查】 (一)卵巢功能测定 1.基础体温测定;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3.宫颈粘液结晶检查; 4.血甾体激素测定。 (二)放射免疫测定:血FSH、LH、PRL。 (三)垂体兴奋试验:助诊席汉综合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老年人鼻出血56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鼻出血5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鼻出血;高血压;老年人;鼻腔填塞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老年人鼻出血常伴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其血管硬化且脆性高,使鼻出血量大而不易自止,严重时危及生命。现将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鼻出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62~78岁。单侧出血50例,双侧6例。出血量约100~1 500 ml。其中48例有高血压,1例为心脏病患者(已行冠脉搭桥术),3例有慢支并肺气肿,2例有糖尿病,原因不明2例。7例有鼻出血反复发作史。鼻出血位于鼻中隔前端18例,鼻中隔穿孔处出血1例,鼻腔后部34例,出血部位不清3例。出血时间: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节发病率高,有37例(66%)。 1.2 治疗方法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首先针对不同的原发疾病,予以镇静、止血(心脏病患者除外)、抗感染、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其次根据不同原因、不同部位

的出血,采用经前鼻孔凡士林油纱条填塞21例,一次填塞时间2~3天,平均2天,其中单侧前鼻孔填塞13例,双侧前鼻孔填塞8例,前后鼻孔凡士林油纱条填塞35例,一次填塞时间3~5天,平均3天;最后加强心理治疗:关心安慰患者,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减压、心理暗示,增强治病信心,缓解紧张心理。

2 结果 经1次止血治疗成功36例,2次止血治疗成功15例,3次以上止血治疗成功5例,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鼻出血首先要确定出血部位与性质,查明出血原因或与鼻出血有关的原发病。老年人鼻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1],本组56例中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占比例达85.7%。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鼻腔血管脆性增加,尤其是鼻腔后部血管弯曲度大[2],经常受血液冲击,在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就易发生破裂出血。老年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常在清晨或深夜情绪波动、活动时发作,男多于女,好发于冬春季节,此季节天气冷,气候干燥,加重了老年人鼻腔黏膜萎缩,纤毛功能降低,腺体分泌减少,血管和黏膜的脆性增加,导致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老年鼻出血常较严重,临床表现为出血量多,不易自止,当老年人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时,出血急、病情重,尤其是鼻腔后部的鼻出血,一时不易找到出血点,给诊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医生要沉着、冷静,做好检查及止血的充分准备,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也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鼻出血多位于鼻腔后部的Woodruff静脉丛,也常见于鼻中隔前端Little区,甚至两侧鼻腔多部位出血。鼻腔填塞仍是治疗老年人鼻出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症。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鼻出血虽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与血管的分布有密切 关系。临床上可按鼻出血发生的部位分为上鼻出血、前鼻出血血和后鼻出血3个易出血. 病因:包括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两部分 (一)局部原因 1. 鼻和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 窦压力骤变,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鼻或鼻窦手术经鼻插管等损伤血管或黏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均可引起鼻出血。严重的鼻和鼻窦外伤科合并前颅底或中颅底骨折,一旦损伤筛钱动脉或颈内动脉,则出血较剧,可危及生命。 2. 鼻腔和鼻窦炎症鼻腔和鼻窦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均 可损伤鼻粘膜而致出血。 3. 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糜烂、溃疡、穿孔等均可引起不 同程度鼻出血。

4. 鼻部及鼻咽部肿瘤鼻、鼻窦、鼻咽部恶性肿瘤早期可少量 反复出血,晚期可因肿瘤组织侵犯大血管而引起大出血,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则出血量较多。 (二)全身原因 凡可引起血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能发生鼻出血。 1.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 寒和传染性肝炎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2.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出血多 因动脉压升高所致,因此,出血前常有头昏、头痛、血液往上涌的不适感。 3. 血液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量或质异常 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伴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常为双侧鼻腔持续渗血,反复发生。 4. 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或钙 缺乏等。 5. 其他如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磷、汞、砷、苯等中 毒,长期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女性内分泌失调等。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 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1.原发性闭经:年龄>14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16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 2.继发性闭经: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 6 个月 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停止3 个周期以上。 二、分类 按生殖轴病变和功能失调的部位分为下丘脑性闭经、垂体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子宫性闭经以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性闭经。WHO 将闭经归纳为3种类型,I型:无内源性雌激素产生,卵泡刺激素(FSH) 水平正常或低下,催乳素(PRL)水平正常,无下丘脑.垂体器质性病变的证据;H型:有内源性雌激素产生、FSH及PRL水平正常;m 型为FSH 水平升高,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病因 一、下丘脑性闭经 下丘脑性闭经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各种功能和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闭经。此类闭经的特点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缺陷或下降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Gn),即FSH和黄体生成素(LH)特别是LH的分泌功能低下.故属低Gn性闭经。临床上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基因缺陷或器质性、药物性3 大类。 (一) 功能性闭经

此类闭经是因各种应激因素抑制下丘脑GnRH 分泌引起的闭经,治疗及时可逆转。1.应激性闭经:精神打击、环境改变等可引起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多巴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释放激素水平应激性升高,从而抑制下丘脑GnRH 的分泌。2.运动性闭经:运动员在持续剧烈运动后可出现闭经。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及体脂下降有关。若体质量减轻10%—15%,或体脂丢失30 %时将出现闭经。3.神经性厌食所致闭经:因过度节食,导致体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下丘脑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引起垂体前叶多种促激素包括LH 、FSH、ACTH 等分泌水平下降。临床表现为厌食、极度消瘦、低Gn 性闭经、皮肤干燥。低体温、低血压、各种血细胞计数及血浆蛋白水平低下,重症可危及生命。4.营养相关性闭经: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体质量过度降低及消瘦,均可引起闭经。 ( 二) 基因缺陷或器质性闭经1.基因缺陷性闭经:因基因缺陷引起的先天性GnRH 分泌缺陷。主要存在伴有嗅觉障碍的Kallmann 综合征与不伴有嗅觉障碍的特发性低Gn 性闭经。Kallmann 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Xp22.3 的KAL.1 基因缺陷所致,特发性低Gn 性闭经是由于GnRH 受体1 基因突变 所致。 2.器质性闭经:包括下丘脑肿瘤,最常见的为颅咽管瘤;尚有炎症、 创伤、化疗等原因。 (三)药物性闭经 长期使用抑制中枢或下丘脑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避孕药、甲氧氯普胺(其他名称:灭吐灵)、鸦片等可抑制GnRH 的分泌而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症状,指不符合正常月经周期“四要素”(即月经的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和出血量)的正常参数范围、并源自子宫腔的出血[1-3]。本指南参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和国内的指南[2],将AUB限定于生育期非妊娠妇女,因此排除了妊娠和产褥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出血。FIGO建议弃用术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推荐使用“急性AUB”替代“大出血”的概念,并将AUB的常见病因分为两大类9个亚型,为方便记忆,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即:P 表示子宫内膜息肉(polyp)所致AUB、A表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所致AUB、L 表示子宫肌瘤(leiomyoma)所致AUB、M 表示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malignancy and hyperplasia)所致AUB、C 表示全身凝血相关疾病(coagulopathy)所致AUB(简称:AUB-C)、O 表示排卵障碍性(ovulatory dysfunction)AUB(简称:AUB-O)、E 表示子宫内膜局部异常(endometrial)所致AUB(简称:AUB-E)、I表示医源性(iatrogenic)AUB(简称:AUB-I)、N表示未分类(not yet classified)的AUB(简称:AUB-N)。其中AUB-O最为常见,约占AUB的50%[4]。 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稀发排卵和黄体功能不足[3]。无排卵主要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生育期也可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

鼻出血的中医诊治

鼻出血的中医诊治 鼻衄即鼻出血,是内、外(伤)、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常见症候之一。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全身性因素者,凡可引起动脉压和静脉压增高、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以及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等等,均可诱发鼻出血。局部因素者,如鼻和鼻窦的外伤、异物、急慢性炎症、鼻中隔病变、鼻腔或鼻窦肿瘤等。临床上,严重的鼻腔出血往往由内科转诊而来,尤其多见于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以及血液病等。 鼻衄之名出自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而以《内经》最早论述鼻衄。《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衄的病理基础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鼻衄病因病理的论述甚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太阳病衄血: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说:“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清·唐容川《血证论》说:“太阳之气外主皮毛,内合于肺,鼻又为肺之窍,欲治太阳之衄者,必以治肺为主......治肺即治太阳矣。法宜清肺火,疏利肺气。” 2、肝火:《素问·气厥论》说:“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清·费伯雄《医醇賸义》卷二说:“鼻衄之证,其平时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妄行,故血从鼻出。” 3、肺热:《素问·示从容论》说:“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藏漏泄,不衄则呕。”历代对肺经受热致衄论述频多。 4、心火:《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金匮要略》有“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的论述,对后世影响颇深。 5、阳明胃热:《素问·厥论》说:“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伤寒论》说:“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汉·华佗《华氏中藏经》说:“胃中热,则鼻衄不止。”《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说:“衄者,阳热怫郁,干于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三十说:“衄血之由内热者,多在阳明经,治当以清降为主。”清·唐容川《血证论》卷二亦说:“鼻衄总是阳明燥气合邪所致。” 6、气虚:宋·杨士瀛《仁斋直指》说:“然亦有气虚夹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尔。”故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方》“止衄散”中重用黄芪,元·罗天益《卫生宝鉴》麦门冬饮子中,以麦门冬、当归、生地黄养阴血,以人参、黄芪益气摄血。 7、阴虚: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四说:“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元·朱震亨《局方发挥》说:“夫口鼻出血,皆是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明·王伦《明医杂著》说:“色欲过度,损伤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吐血衄血。” 8、阳虚: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卷二说:“衄症多火迫血溢,亦有因阳虚致衄者。火亢则治宜清降,生地黄饮子、茜根散;阳虚则治宜温摄,理中汤、黑神散。” 辨证论治 临床上,鼻衄的基本病因病理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因外感热病所引起的鼻衄,其病机多属肺热、胃热、心经热盛;二是因饮食、情志失调,脏腑郁热所致,脏腑病位主要

闭经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一、病史 对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生长发育过程,幼年时曾否患过病毒性感染或结核性腹膜炎,家族中有无同类疾病患者,对继发性闭经患者应了解初潮年龄,闭经期限,闭经前月经情况,以及有无精神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等诱因;是否服过避孕药,曾否接受过激素治疗及对治疗的反应;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过去健康情况如何,有无结核病或甲状腺病;有无头痛,视力障碍,或自觉溢乳等症状,如有妊娠史者,需询问流产,刮宫,产后出血及哺乳史等。 二、体检 1、全身检查注意发育,营养,胖瘦及智力情况;测体重及身高;检查第二性征发育程度,毛发多少及分怖;轻挤乳房,观察有无泌乳。 2、妇科检查注意有无腹部及腹股沟包块;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子宫及卵巢是否增大,子宫附件处有无包块或结节等。 通过详询病史和体检,可除外妊娠,和处女膜无孔或阴道闭锁所引起的假性闭经。 三、诊断步骤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正常功能的具体表现,对闭经的患者,采用下列诊断步骤,有助于了解病变的所在部位,进而根据患病部位寻找病因。 (一)第一步估计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以了解卵巢功能,对每一个闭经患者,首先应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可用下列几种试验作出估计,进行试验前至少在6周内未用过激素药物。 1、孕酮撤血试验此试验是估计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简单又快速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采用孕酮油剂20mg肌注,每日一次,连续5天;或口服醋甲孕酮,每日10mg,连服5 天,停药后2~7天,出现撤药性出血者为阳性,表示患者有功能性子宫内膜,且已受足够的雌激素影响,外源性孕酮使其产生分泌期变化,停药后内膜剥脱而导致出血,这种闭经称为I度闭经,估计闭经的病变部位在下丘脑垂体,从而引起排卵障碍,常见于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不成熟,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撤药性出血量的多少与雌激素的水平高低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最新版 诊疗指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 正常妇女的月经周期为24—35 d,经期持续2—7 d,平均失血量为20~60 ml。凡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均属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异常子宫出血涵盖的范围较大,既包括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也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功血有多种月经紊乱形式,且其内分泌机制不同。目前,功血的临床处理方法多样,且略显繁杂,因而就这一妇科常见病提出规范化诊断治疗原则十分必要。 一、功血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功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大类。 分类:1.无排卵型功血: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常见。因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或卵巢功能下降导致无周期性排卵,临床表现为出血失去规律性(周期性),间隔时长时 短,出血量不能预计,一般出血时间长,不易自止。出血频繁或出血多者可引起严重贫血甚至休克。 2.有排卵型功血:有周期性排卵,因此临床上仍有可辨认的月经周期。有排卵型功血常表现为:(1)月经过多:指月经周期规则、经期正常,但经量>80 ml。常因子宫内膜纤溶酶活性过高或前列腺素等血管舒缩因子分泌失调所致。

(2)月经间期出血:又可分为:①黄体功能异常:分黄体萎缩不全及黄体功能不全两类。前者由于黄体萎缩过程延长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常在点滴出血后才有正式月经来潮,以后又常淋漓数日;后者因黄体期孕酮分泌不足,黄体期缩短,临床表现为周期缩短,经量可稍增多。黄体功能异常者常合并不孕或者流产。 ②围排卵期出血:原因不明,可能与排卵前后激素水平波动有关。出血期≤7 d,出血停止数天后又出血,量少,多数持续1—3 d,时有时无。 目前,国内尚无大样本量的关于功血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国外资料则集中在月经过多方面。WHO资料显示,在育龄期女性中,19%有月经过多。由于相关资料尚不多,有待更全面的临床观察和相应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功血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功血的诊断须根据病史、身体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综合得出。1.病史:包括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是否存在引起月经失调的内分泌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史,以及近期有无服用干扰排卵的药物或抗凝药物等,还应包括已进行过的检查和治疗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了解出血类型是鉴别功血与其他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主要依据。 2.身体检查:检查有无贫血、甲状腺功能低减、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应排除阴道、宫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闭经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闭经临床诊疗指南(修订) (草案)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闭经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闭经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不适用于无子宫者。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闭经amenorrhea 闭经是指女子年龄>14周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1-3] 包括年龄;月经及婚育史;避孕措施;服药史;不良情绪;生活及工作压力;营养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 对于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先天不足或后天生长发育状况不佳,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及家族遗传同类疾病等。 对于继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患者有无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是否服用避孕药物史,有无精神过度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有无节食减肥或过度运动史,有无产后出血、多次流产、宫腔手术及放化疗史,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 3.1.2症状[4-5] 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3.1.3体征[5-6] 3.1.3.1体格检查 包括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无发育畸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对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者还应检查嗅觉有无缺失。 3.1.3.2妇科检查 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已婚妇女可通过检查阴道及宫颈粘液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

鼻出血临床路径

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 2.体征:鼻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3.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4.必要时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 2.内镜下止血术。 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输血相关检查; (2)凝血因子等检查; (3)鼻窦CT扫描; (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输血:血色素低于6克应予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凝血功能; (3)鼻窦CT扫描。 2.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酌情给予止血药物。 (十)出院标准。 1.鼻腔出血停止。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止血后反复出血者,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并继续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 二、鼻出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 1 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 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 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7 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 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 病因新分类PALM-COEIN 系统”,统一用词,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我国妇科学界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 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 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1)引进FIGO “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病因新分类系统”;(2)梳理AUB 病因诊断治疗流程。一、FIGO 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病因新分类系统 1. 正常子宫出血和推荐的AUB 术语: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 个要素,我国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 表1 正常子宫出血(月经)与AUB 术语范围 月经的临床评价指标术语范围 周期频率月经频发<21d 月经稀发>35d 周期规律性(近1 年的周规律月经<7d 期之间的变化)不规律月经≥7d 闭经≥6 个月无月经 经期长度经期延长>7d 经期过短<3d 经期出血量月经过多>80ml 月经过少<5ml 2. 废用和保留的术语:废用“功血”一词,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定义和所用诊断检查的资源不同,因此内涵不一致。废用metrorrhagia(子宫出血)、menorrhagia(月经过多)等具有希腊或拉丁字根的术语,理由是定义模糊且理解不同。保留的术语:(1)经间期出血(intermenstrualbleeding,IMB);(2)不规则子宫出血;(3)突破性出血(breakthrough bleeding,BTB):出血较多者为出血(bleeding),量少者为点滴出血(spotting)。 3. 提出的新术语:(1)慢性AUB:指近6 个月内至少出现3 次AUB,医师认为不需要紧急临床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2)急性AUB:指发生了严重的大出血,医师认为需要紧急处理以防进一步失血的AUB,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 病史的患者。 4. FIGO 的AUB 病因新分类系统—PALMCOEIN 系统:既往我国将AUB 病因分为器质性疾病、功能失调和医源性病因 3 大类。FIGO 将AUB 病因分为两大类9 个类型,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PALM”存在结构性改变、可采用影像学技术和(或)组织病理学方法明确诊断,而“COEIN”无子宫结构性改变。具体为:子宫内膜息肉(polyp)所致AUB(简称:AUB-P)、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所致AUB(简称:AUB- A)、子宫平滑肌瘤(leiomyoma)所致AUB (简称:AUB-L)、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malignancyandhyperplasia)所致AUB (简称:AUB-M);全身凝血相关疾病(coagulopathy)所致AUB(简称:AUB- C)、排卵障碍(ovulatory dysfunction)相关的

中医治疗鼻出血

中医治疗鼻出血 收藏:博粹堂中医馆 中医病机 鼻出血可归为虚实两大类。属实者有肺热,胃火,肝火;属虚者有肝肾阴虚,阴虚肺燥,脾不统血。实证者因火热迫血妄行而致衄,虚证者因阴虚血热或气虚不摄血而鼻衄。 中医诊断 1.肺经热盛 证候:鼻衄发作突然,鼻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多,鼻腔干,可伴有咳嗽痰黄,口干身热。鼻肌膜色红或在易出血部位见有糜烂,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数。 辨析:燥热之邪犯肺,肺经热盛,热邪上壅鼻窍,伤及脉络,血溢脉外而鼻衄;邪热壅肺,故咳嗽痰黄;邪热未入里扰血,故出血不多;燥热伤津,则鼻干、口干、身热;舌、脉均为肺热之象。 2.胃热炽盛 证候:鼻衄量多,血色深红,鼻肌膜色红干燥,可见出血点。伴见烦渴引饮,或齿龈肿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辨析: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其火最盛。胃热炽盛,上扰鼻窍,络伤血溢,故出血量多。热灼津亏,则口干,鼻燥,齿龈红肿,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脉均为胃热炽盛之象。 3.肝火上逆 证候:衄血较多,色深红,时作时止,来势骤急,伴有烦燥不安,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胸胁胀满,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肝主藏血,为刚脏,其性劲急;肝火上逆,扰及鼻窍,迫血外溢,出血量多且不时而发;火热上扰清窍,则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胸闷胀满,烦躁易怒。舌、脉均为肝火旺盛之象。 4.肝肾阴虚 证候:鼻衄时作时止,血色淡红,量不多,渗血沥沥。兼证:口干津少,耳鸣,目眩,心悸失眠。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辨析:肝肾阴方,虚火上炎,灼伤鼻窍,故鼻衄血色淡红,渗渗而出;虚火上扰清窍,故眩晕、耳鸣;水亏火炎,心肾不交则心悸失眠,口干津少。舌、脉均为阴虚之象。 5.阴虚肺燥 证候:涕中带血,量少,多于擤涕、揉鼻、喷嚏时诱发,鼻肌膜干燥或干萎,或有干痂附着,伴有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辨析:燥邪伤津,肺阴不足,津液无以上润,则鼻干、口干、咽燥,常有鼻衄发生;阴津亏耗,鼻失所养,肌膜干燥或干萎;肺阴不足则咳嗽少痰。舌、脉均为阴虚肺燥之象。 6.脾不统血 证候:鼻衄渗渗而出,淋漓难止,血色淡红,鼻肌膜可见表浅溃疡,出血量可少可多,但其势较缓;兼见面色不华,神倦懒言,头昏眼花,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 辨析:脾气虚,气不摄血,血无所主而外溢,气血不足,故衄血色淡;气血

闭经指南继全文-林苏整理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 ---- 闭经诊断治疗指南及解读 1st Version 编写章节及作者 2011-01 主编:陈子江林金芳 副主编:杨冬梓梁晓燕田秦杰 主编助理:石玉华苏椿淋 ================================== Outline: 1、闭经诊断治疗指南 2、闭经的概念和常见病因 3、闭经的诊断与治疗 4、附录 ================================== 第一部分闭经诊断治疗指南 1.闭经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分泌学组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分泌组 前言 本指南仅针对病理性闭经,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制定,并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妇科执业医师对闭经的诊断和治疗。 1.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 原发闭经: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 继发闭经: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停止3个周期以上。

1.2分类 按生殖轴病变和功能失调的部位分类为下丘脑性闭经、垂体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子宫性闭经以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导致的闭经;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闭经归纳为三型:Ⅰ型为无内源性雌激素产生,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正常或低下,催乳激素(PRL)正常水平,无下丘脑-垂体器质性病变的证据;Ⅱ型为有内源性雌激素产生、FSH及PRL水平正常;Ⅲ型为FSH 升高提示卵巢功能衰竭[1]。 2.病因 各类闭经的病因见表1。 表1 闭经的病因

2.1 下丘脑性闭经 指中枢神经系统及下丘脑各种功能和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闭经。此类闭经的特点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GnRH缺陷或下降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Gn),即FSH、特别是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功能低下,故属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临床上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基因缺陷或器质性、药源性三大类。 2.1.1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 此类闭经是因各种应激因素抑制下丘脑GnRH分泌引起的闭经,治疗及时尚可逆。 2.1.1.1 应激性闭经精神打击、环境改变等应激可引起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多巴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升高等应激反应,抑制了下丘脑GnRH的分泌。 2.1.1.2.运动性闭经运动员在持续剧烈运动后可出现闭经,与患者的心理背景、应激反应程度及体脂下降有关。若体重减轻10%~15%,或体脂丢失30%时将出现闭经。 2.1.1.3神经性厌食因过度节食,导致体重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下丘脑多种神经激素分泌的降低,引起垂体前叶多种促激素包括LH、F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分泌下降。临床表现为厌食、极度消瘦、低Gn性闭经、皮肤干燥,低体温、低血压、各种血细胞计数及血浆蛋白低下,重症可危及生命。 2.1.1.4.营养相关性闭经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体重过度降低及消瘦,均可引起闭经。 2.1.2 基因缺陷或器质性闭经 2.1.2.1基因缺陷性闭经 因基因缺陷引起的先天性GnRH分泌缺陷,主要有伴嗅觉障碍的Kallmann综合征与不伴嗅觉障碍的特发性低Gn性闭经。Kallmann综合征是由于Xp22.3的KAL-1基因缺陷所致,特发性低Gn性闭经是由于GnRH-受体1基因突变所致。 2.1.2.2.器质性闭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