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第14卷第4期2005年7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 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14No.4

July2005

文章编号:1004 8227(2005)04 0418 04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刘 凯,徐东坡,张敏莹,段金荣,施炜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

摘 要:对1994~2003年崇明北滩鱼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用多种指数对该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描述。该群落共有鱼类33种,分别隶属于10目19科29属。生态类型为江海洄游鱼类、河口鱼类和海水鱼类,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

群落优势种为凤鲚、棘头梅童鱼和小黄鱼。多样性特征值年间平均指标为:M ar galef指数0.84,Wilhm改进指数

1.51,Pielou指数0.63,M cN aug hton指数0.67。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经济鱼类趋于小型化,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水环境污染及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应得到重视,无选择性网具的使用应受到严格控制。

关键词:崇明北滩;群落;优势种;生物多样性

文献标识码:A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面积约1225km2,地理位置为东经121 09 至121 54 ,北纬31 27 至31 51 。崇明北滩位于崇明岛北沿,面对长江北支,是沿岸咸水滩涂。其东起北八滧水闸,西至跃进水闸,面积约为178km2。长江北支已由落潮流优势漕转变为涨潮流优势漕[1],因而崇明北滩水流缓、淤涨快、沙洲多。该水域作为咸、淡水过渡区域,水文环境复杂,生物资源丰富,历史上该水域水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鱼类群落结构复杂。但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污染加剧和海水入侵的影响下,崇明北滩鱼类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从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两个方面对崇明北滩鱼类群落进行描述,并对影响该群落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对保护崇明北滩鱼类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采样点设置。在崇明北八滧东3km、北八滧东8km设置采样点两处。采样网具为定置网,单口网宽10m,平均网高2.5m,囊网网目尺寸1cm。

(2)数据采集时间及频度。1994~2003年每年4~10月进行采样,频度为2次/月 点。

(3)研究对象。群落研究以1994~2003年所有采样鱼类为研究对象,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各年采样鱼类为研究对象。

(4)生物多样性统计。采用M arg alef指数[2]、Wilhm改进指数[3]、Pielou指数[4]、McNaug hto n指数(Dw)等多样性特征值对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描述,选用Shannon w iener指数[5]和McNaug hton指数[6](Dn)作为参照指标。

Marg alef指数:R=(S-1)/Ln N反映群落物种丰富度

Shanno n w iener指数:H =- (N i/N)ln(N i/ N)基于物种数量反映群落种类多样性

Wilhm改进指数:H =- (Wi/W)L n(Wi/W)基于物种生物量反映群落种类多样性

McNaug hton指数:Dn=(N1+N2)/N基于物种数量反映群落物种优势度

Dw=(W1+W2)/W基于物种生物量反映群落物种优势度

Pielou指数:E=H/H max反映群落均匀度

S-群落中物种种类数量,N-群落中所有物种数量,N i-第i个物种数量,W-群落中所有物种生物量,Wi-第i个物种生物量,W1、W2-群落中居第一、二位物种的生物量。

(5)数据处理。应用spss11.5英文版对上述指标进行汇总、统计。

收稿日期:2004 06 30;修回日期:2004 11 17

基金项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基金(SX07 01),长江渔业管理委员会基金资助.作者简介:刘 凯(1980~ ),男,江苏省姜堰人,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评估及增殖保护工作.

*通讯作者

2 结果

(1)群落组成结构。崇明北滩鱼类群落共有鱼类33种,分别隶属于10目19科29属。群落结构中鲈形目明显占优势,其他各目差异不大(见表1)。

表1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结构

T ab.1 St ructur e of F ish Community on No rth Beach

of Cho ng ming Island

目 名科 数属 数种 数鲈形目Perciformes81414

鲱形目Clupei formes257

鲉形目Scorpaeniformes222

鲶形目Siluriformes122鲽形目Pleuronec ti formes112

鲻形目Mugi liformes112

鳗鲡目Anguilli formes111

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111

鲼形目M yliobatiformes111

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111合 计total192933

(2)群落生态类型:从生活习性、活动空间和食性三个方面对该群落进行分类。按生活习性可分为江海洄游鱼类(如刀鲚)、河口鱼类(如斑鰶)和海水鱼类(如中国魟);按活动空间可分为上层鱼类(如黄鲫)、中上层鱼类(如鳀鱼)、中下层鱼类(如银鲳)和底层鱼类(如髭鰕虎鱼);按食性可分为以浮游生物为主食(如鳀鱼)、以底栖生物为主食(如黄姑鱼)、以鱼类为主食(如带鱼)和杂食性(如暗纹东方鲀)。

(3)群落优势种组成及重量分布。将采样鱼类分别按数量和生物量汇总,统计各年优势种。按郁尧山等对优势种的界定[7],物种数量或生物量超过当年总数量或总生物量10%的为当年优势种。按此标准,各年优势种组成中共出现凤鲚、棘头梅童鱼、小黄鱼、龙头鱼、银鲳和红狼牙鰕虎6个种,10年间在数量和生物量优势种中出现频率位于前三位的是凤鲚(0.9,0.7)、棘头梅童鱼(0.8,0.8)和小黄鱼(0.4,0.4)。

计算各个种的单位均重,统计重量分布区间:单位均重小于50g的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其种类数量占种类总数的72.42%,其中单位均重在10g以下的种类占种类总数的24.14%。这主要由于每年5~8月份渔获物中有大量这些种类(如凤鲚、棘头梅童鱼)的幼鱼和鱼苗,部分抽样日鱼苗产量甚至占当日总产量的90%以上(如2003年6月15日、6月20日、6月30日3个采样日鱼苗产量分别占当日总产量的89.85%、94.31%、98.83%);单位均重大于500g的种类数量占种类总数的6.90%;介于两者之间的种类所占比例为20.68%。

该群落部分鱼类出现明显的小型化。据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重点站2003年度报告,凤鲚体长1999~2003年持续4年下降,2001年起凤鲚体重也呈下降趋势。其他鱼类如焦氏舌鳎和棘头梅童鱼等也存在小型化问题。

(4)群落生物多样性。1994~2003年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为:Marg alef 指数(R)0.84;Shannon w iener指数(H )1.05;Wil hm改进指数(H )1.51;M cNaughton指数(Dn) 0.85;M cNaughton指数(Dw)0.67;Pielou指数(E) 0.63。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偏低,优势度过高(见表2)。各年基于样本数量的多样性指标H 均小于基于样本生物量的多样性指标H ;相反,基于样本数量的优势度指标Dn均大于基于样本生物量的优势度指标Dw。对H 和H 进行t检验,t =4.304>t0.01=3.250,差异极显著;对Dn和Dw 进行t检验,t=5.090>t0.01=3.250,差异极显著。这两对多样性指数内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是该群落中小型鱼类占优势。这与费鸿年等[8]对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栖鱼类的多样度计算结果和凌去非等[9]对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多样性计算结果相类似。

表2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值

T ab.2 Char acters of Biodiv ersity of F ish Co mmunity on

N or th Beach o f Chong ming Island

年份

指标

R H H Dn Dw E 19940.77 1.07 1.490.900.760.62 19950.70 1.31 1.540.820.730.67 19960.60 1.45 1.580.730.710.72 19970.55 1.38 1.560.760.690.75 19980.85 1.36 1.730.820.570.72 1999 1.13 1.12 1.390.890.670.53 20000.760.78 1.620.920.560.68 2001 1.230.61 1.810.920.590.63 20020.75 1.25 1.570.740.560.65 2003 1.080.160.840.990.860.30对Marg alef指数、Pielou指数、M cNaughton指数(Dw)和Wilhm改进指数年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M cNaug hto n指数(Dw)和Pielou指数在1994

419

第4期 刘 凯等: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2002年均微幅波动,2003年因小黄鱼苗生物量急剧上升,M cNaughton 指数(Dw )骤然上升,Pielo u 指数明显下降;Marg alef 指数和Wilhm 改进指数在1998年开始就打破原先微幅变动的格局,在梅童鱼、凤鲚和小黄鱼3种鱼类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两指标也大幅度波动,M argalef 指数回归分析呈上升趋势,Wilhm 改进指数回归分析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动

F ig.1 Indexes V ariation of Bio diversig ty of Fish Community

o n N o rth Beach of Chongming Island

3 讨论

3.1 崇明北滩生态环境

长江北支为典型的喇叭型河口潮汐汊道,全长约83km ,20世纪初以来一直处于萎缩状态,河槽容积不断减小。北支径流分流比逐年减少,自1959年出现水沙倒灌南支后,北支径流分流比长期处于5%以下,目前已不足1%①

。长江北支黄瓜沙以下受长江径流水影响很小,涨潮时盐度在5 以上,落潮时盐度在2 ~5 之间,基本受半咸水控制。在长江径流减少、海水和泥沙倒灌的作用下,崇明北沿所受冲刷力减弱,长江北支自黄瓜沙至北八滧淤涨速度很快[10],长江北支已经形成 下泄径流减少 淤积速度加快、河槽萎缩 海水入侵加剧 的恶性循环,该水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3.2 多样性指数的选取

当前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常用指数主要有Marg alef 指数、Shannon w iener 指数、Simpson 指数和Pielou 指数,这几种指数均是基于渔获数量,根据Wilhm 的理论[3],当群体中个体差异很大时,用生物量代替数量来表示生物多样性更能接近种类间能量的分布。崇明北滩鱼类群落个体差异十分显著,选用基于渔获生物量的指数对此群落进行描述

更为恰当。M arg alef 指数可以对群落多样性有初步的表达,Wilhm 改进指数则能分辨各物种对群落多样性的贡献

[11]

。M cNaughton 指数(Dw )可以方

便、直观地表达群落的物种优势度,Pielou 指数则可以反映群落多样性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因此,本研究选用M argalef 指数、Wilhm 改进指数、M cNaugh ton 指数(D w )以及Pielo u 指数对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描述。

3.3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及生物多样性

据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及修复工程研究,长江口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物种数量明显减少。1998年与1983年相比,浮游生物减少69%,与1992年相比,底栖生物减少54%,与1982年相比减少88.6%[12]

。同期崇明北滩鱼类群落并未表现出种类数量显著减少,而是出现了原有

物种减少、海水种类增加、鱼类年龄组成简单、多龄鱼种类数量减少和经济鱼类小型化等问题。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群落、浮游生物群落和底栖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然而,当外界生态环境恶化时,各子群落的缓冲能力、遭到破坏后的表现形式以及日后的恢复能力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从群落生态类型和结构组成方面分析,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同样对崇明北滩鱼类群落产生了不利影响。

海水入侵对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比较明显:①群落种类更替明显,物种丰富度上升。如长吻鮠、暗纹东方鲀等常见鱼类已经罕见甚至绝迹,同时出现了多鳞鱚、中国魟等海水鱼类,M arg alef 指数回归分析呈上升趋势;②鱼苗及幼鱼数量大幅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自2000年起,渔获物中出现了大量小黄鱼苗,其生物量分别占2000~2003年采样鱼类总生物量的36.42%、45.99%、41.31%和77.82%,这导致W ilhm 改进指数和Pielou 指数自2001年起迅速下降,Mc Naug hto n 指数(Dw )显著上升。

与凌去非等对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结果[9]以及张家波等对老江河故道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结果[13]相比较,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物种数量和Wilhm 改进指数远小于前两者,Pielou 指数相差不大。虽然研究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的采样方式与两故道研究差别很大,属于被动性近岸作业,渔获物有较强的随机性,因而采样物种数量和群落实

①陈吉余,陈沈良.长江口生态变化和对河口治理的意见.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专辑.

42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14卷

际物种数量有一定差距。但相对而言,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组成结构简单,鱼类幼体所占比例极大,优势种数量较少,物种丰富度较低,物种优势度过高,群落生物多样性处于较低的水平。2002~2003年各指数的大幅变动进一步体现出该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趋势。

4 面临的其他不利因素

除自然因素外,水域污染、过度捕捞、滩涂开发以及工程建设也将对崇明北滩鱼类群落产生不利影响:①每年有大量工、农业和生活污水、废弃物等污染物未经处理进入长江口水域,加速恶化长江北支水域生态环境;②长江口大量深水张网严重破坏鱼类资源,大量幼鱼和鱼苗被捕杀;③为了扩大土地储备,开发滩涂资源,一系列的促淤圈围工程会加快长江北支的河漕萎缩速度;④其他诸如港口建设、深水航道、越江隧道和跨岛大桥等一系列工程也可能对该群落造成不利影响。

5 结语

长江北支持续萎缩必然会导致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乃至丧失,海水入侵则会迅速改变群落原有的食物链结构和能量流向,进而改变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其他因素对该群落的不利影

响也可能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因而继续对该群落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金忠贤,刘锡铭.开发崇明岛滩涂对长江南支的影响及其意义

[J].上海水利,1997,(4):23~29.

[2] M argalef D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744228.html,rm ation theory in ecology [J ].Gen Sy st,

1957,(3):36~71.

[3] Wilhm J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744228.html,e of biom as s un its in Sh ann o's form ula[J].Ecol

ogy,1968,49:153~156.

[4] 钱迎倩,马克平主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 ].北

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 Shannon C E,W ien er W J.T he mathem atical th eory of com

munication[M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 ana,1949.117.[6] 施炜纲,王利民.长江下游水生动物群落生物多样变动趋势初

探[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654~661.

[7] 郁尧山.浙江北部岛礁周围海域鱼类优势种及其种间关系的初

步研究[J].水产学报,1986,10(2):137~150.

[8] 费鸿年,何宝全,陈国铭.南海北大陆架底牺鱼群聚的多样度以

及优势种区域和季节变化[J].水产学报,1981,5(1):1~20.[9] 凌去非,李思发.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种类多样性[J].中

国水产科学,1998,5(2):1~5.

[10] 茅志昌,李九发.上海市滩涂促淤圈围研究[J].泥沙研究,

2003,(2):77~80.

[11] 孙 军,刘东艳.多样性指数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海洋学报,2004,26(1):62~75.

[12] 王金辉,黄秀清.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分

析[J].海洋通报,2004,23(1):32~39.

[13] 张家波,樊启学.老江河鱼类种类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初步研究

[J].淡水渔业,1998,28(6):14~17.

PRELIMINARY STUDIES ON BIODIVERSITY OF FISH COMMUNITY

ON NORTH BEACH OF CHONG MING ISLAND

LIU Kai,XU Dong po ,ZH A NG Min y ing,DUAN Jin rong,SH I Wei g ang

(Freshw ater Fisheries Res earch Center,Th e Chinese Academy of Fis heries Science,Wuxi 214081,China)

Abstract:Studies on fish comm unity on nor th beach o f Chongming island w ere carried out during 1994~2003and sever al indexes w 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biodiv ersity o f the co mmunity.Fishes of 10orders,19families,29g enera and 33species w er e collected fro m this area.The eco logical ty pes of the fish w ere con sisted of mig rated fishes betw een the Chag njiang River and the sea,fishes in estuary and fishes in the sea,and sm all sized fishes w ere mo re than o thers.Dom inant species w ere Coilia my stus ,Collichthy s lucidus and P seudosciaena p oly actis .Av erag e characters of diversity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 s w ere analy sed that Marg alef s index w as 0.84,Wilhm s index w as 1.51,Pielo u s index w as 0.63and M cN aughton s index w as 0.67.T he m iniaturization of eco nom ical fishes became evidently.Unfavo rable influence of w ater po l lution and irrig ation engineering w orks should be paid mo re attention and the use of choiceless nets sho uld be controlled strictly.

Key words:Chongm ing Island;north beach co mmunity;dominant species;biodiversity

421

第4期 刘 凯等: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7.7

一、总则 (一)调查目标 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 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 (一)调查准备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

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二)技术要求 1、调查采样频次 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 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 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寄语:只要你仔细观察,生物界到处都是丰富多彩的。 教材分析:本章的学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之上,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时要不仅仅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还要认识到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能够认识到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本部分的学习最好采取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注重对有关生物多样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对我国生物工程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有初步的认 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资料搜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包括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丰富的国家,被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 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3、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 ^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二、导入新课 随着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它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 三、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 )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层次 (2)世界上,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最丰富的三个国家依次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从基因、细胞、物种到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每一级生命实体都不止有一类,也就是说都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内容的广泛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又具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差异性,包括不同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遗传的多样性发生在分子水平,并且与核酸的性质有关。种内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以上水平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即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惊人的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另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研究也受到普遍重视。此项研究对于在实践中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区域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表现在各个组织层次上的,是相互关联的,都具有其各自特点和研究方法。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它们的作用远远超过人们已经了解的程度和想象。 2、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综合的具有复杂相互关系的概念,所以,其研究内容也是极其多种多样的,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可能应从下列几方面考虑: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区域性的生物区系研究,确定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建立或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通过保护生境的办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②物种受威胁的情况和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通过对各个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区系研究,就应对物种受威胁的现况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编写和充实红皮书,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更是如此,以维护其生存,发掘其潜在的利用价值;③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植物园、动物园(养殖场)网来完成。建立重点植物科属种质资源库,开拓有发展前景的种类;扩大濒危动物的种群,对一些在自然生境中已绝迹的种,应让其回归到自然中去;④栽培植物和畜禽遗传资源与野生亲缘种的研究:通过对各地农家品种和野生亲缘种的研究,为培育稳产、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品种,提供必要的遗传材料;⑤药用物种的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生物化学多样性,以提取适合的化合物,提供制药的需要。同时,加强保护野生药用物种资源,大力建立栽培和伺养基地,开展保持药效的研究。人们正期待从中寻找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良药;⑥有开发价位的经济物的确定及其扩大发展的研究:首先,要按照物种经济价值的重要程度确定名录,确定其适宜发展区域和规模以提供实际应川;⑦不同生态系统关键种的研究:确定不同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卉洁其所起的生态作川和社会经济价值,为规划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必要的资料;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是否适当。急需设立一专题,选择若干有代表性保护区进行试点,以发挥其多功能作用;⑨提高主要农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我国的农区大多呈现戏培景观单调,品种一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生产难以保持稳定。应强调利用本地物种发展综合农业,建立多种多样的栽工音工j七观,提高环境质量,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 3、多样性指数 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是刻划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测度,

认识生物多样性

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B:识记)。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B:识记)。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6 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牧草4 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 238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 938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原55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沼泽37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17类,总共599类。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1987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33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测站。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普法和科普教育,以立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目录 1 引言 (2) 2 生物多样性概述 (4)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4) 2.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5) 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6) 3.1概况 (6) 3.2、面临的威胁 (6) 4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7) 4.1、自然原因 (7) 4.2、人为原因 (7) 5保护对策 (10) 参考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生物多样性问题日趋严峻的现象,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着重对生物多样性原因和措施的探讨,旨在通本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日后对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对策 (一)引言: 1992年12月29日,由15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从2001年起,每年的5月22日被改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此后,每一年都会有一个主题,2001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Bio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2002年主题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等。而今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早在2006年第61届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决议,宣布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今年5月22日,又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10月,在日本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次大会,这次会议将重申公约已有的承诺,并将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承诺纳入到国家计划中,确保每一个缔约国都制定并通过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根据2010年5月10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标题: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摘要:一.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外貌和生活型1 群落外貌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一.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外貌和生活型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 form)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

取决于水中的透光情况、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等。水生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 漂浮动物(neuston) 1.浮游动物(plankton); 2.水生生物群落游泳动物(nekton); 3.底栖动物(benthos); 4.附底动物(epifauna); 5.底内动物(infauna)(三) 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格局,其形成主要与构成群落的成员的分布状况有关。大多数群落,各物种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斑块状(patch)镶嵌。导致这种水平方向上的复杂的镶嵌性(mosaicism)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图陆地生物群落中水平格局的主要决定因素(Smith,1980)(四)群落的时间格局 光、温度和湿度等许多环境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

软骨鱼类特征

软骨鱼类特征、种类及分布软骨鱼类种群分布范围广,多生活在外海,喜欢做长距离的洄游迁移。中国常见的软骨鱼类在全球各大洋区均可见到。像鲨鱼、居氏鼬鱼、锤头髻鲨、小齿据鳐、双吻前口蝠鲼,在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均有分布;条纹斑竹鲨、尖头斜齿鲨、黑印真鲨、恒河真鲨、乌翅真鲨、圆犁头鳐、颗粒犁头鳐、尖嘴红魟、古氏魟等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广泛分布。 软骨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鲨鱼,是顶级消费者,它们能影响其他多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种族数量,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软骨鱼类的资源保护已经成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全球鲨鱼资源的衰退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对鲨鱼渔获量增加对某些鲨鱼种群造成的影响表示关切。目前全球约有400种鲨鱼被开发,捕获量大约为再生产量的2倍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以科学为依据的资源管理政策,希望各国遵守并开展鲨鱼养护和管理的国际行动计划,以实现鲨鱼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根据朱元鼎、黄宗国和沈世杰等人的记载,中国纪录的软骨鱼类多达236种,占全世界记录种类的四分之一强。在渤海区活动的软骨鱼类有8科8属11种;在黄海区活动的有23科29属43种;在东海海区活动的有23科29属43种;在东海海区活动的有32科70属125种;在台湾海峡活动的有25科45属75种;在台湾周边海域活动的有35科78属158种。 中国是喜欢消费鲨鱼的国家。国内的鲨鱼产量基本在国内消费,进口鲨鱼主要用于加工再出口,较少在国内消费。随着中国消费鲨鱼的能力提升,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鲨鱼种群必然产生影响。中国有丰富的软骨鱼类资源,但对其的研究还很薄弱。有必要开展对鲨鱼的管理和养护措施,使中国鲨鱼资源可持续利用。 1中国软骨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软骨鱼类由鲨类、鳐类和银鲛类所组成。他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半球自赤道分布在南纬55度,北半球自赤道分布到北纬80度以上,大多数种类集中在赤道及其两侧,随着纬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 1.1中国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 中国的软骨鱼类,根据目前资料所知,共有鲨类8目21科146种,鳐类目17 科84种,银鲛类1目2科6种。 中国的鲨类组成中,以真鲨科种类最多,有13属41种;角鲨科种类最多,有13属41种;角鲨科有10属29种次之;猫鲨科8属23种再次之;之后分别是须鲨科5属9种皱唇鲨科4属8种,六鳃鲨科5属9种,双髻鲨科1属5种,扁鲨科1属4种,锥齿鲨科2属3种,鲭鲨科和长尾鲨科各1属3种,铠鲨科2属2种、虎鲨科、橙黄鲨科各1属2种,皱鳃鲨科、拟锥齿鲨科、鲸鲨科、拟皱唇鲨科、棘吻鲨科、锯鲨科各有1种记录。各海区有一些地方特有种类,如南海的深海长尾鲨、短颌沙条鲨、小眼真鲨,东海南部、南海海区的尖鳍副沙条鲨、黑鳍基齿鲨,台湾周边海区的台湾橙黄鲨、台湾刺鲨、台湾扁鲨、拟背斑扁鲨,黄渤海区的阔口真鲨等都是地方种。 鳐类中以魟科和鳐科最多,各有3属16科;电鳐科3属7种次之;其他分别为鲼科3属5种,六鳃魟科2属5种,犁头鳐科1属5种,无鳍鳐科2属4

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744228.html,ke Sci.(湖泊科学),2011,23(2):246-250 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e65744228.html,.E-m a i:l jlakes@nig l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744228.html, Z2011by J ournal of Lake Sciences 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 胡茂林1,吴志强1,2**,刘引兰3 (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 (2:桂林理工大学,桂林541004) (3:南昌外国语学校,南昌330025) 摘要:2006年10月-2009年3月对鄱阳湖湖口水域拖网、定置网和虾笼渔获鱼类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至少有鱼类50种,隶属于6目12科42属.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没有发现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渔获物组成以光泽黄颡鱼、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为主.定置网渔获物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种类丰度及产量变化与该水域的水位和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 i ener多样性指数月变化在1.16-2.58之间,多数月份指数值在2以下,多样性水平偏低.目前,鄱阳湖湖口水域定置网捕捞规模较大,渔获鱼类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少,且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 Fish di v ersity and co mm unity str ucture in Hukou area of Lake Poyang HU M ao li n1,WU Zhiqiang1,2&LI U Y i n lan3 (1:Schoo l of L ife Sci ences and Food Eng i neering,Nanchang Un iversity,Nan chan g330031,P.R.Ch i na) (2:Gu ilin Un i versity o f Technology,Gu ili n541004,P.R.Ch i n a) (3:Nanchang Fo reign Lan guage,Nanchang330025,P.R.C h i na) Abstrac:t Th e fi sh species d i versity and co mm un i ty structure i n H ukou area ofLak e Poyang w ere i nvestigated fro m O ctober2006to M arch2009.A t otal of50s p ecies w as cl assified i n to6ord ers,12fa m ili es and42genus.Eesis fi sh w as do m i n ated i n t he fis h s p e-cies,and n one of m i grati on d i adro m ous fis h.Am ong t he compositi on of catches collected i n Hukou area of Lake Poyang,P el-teobagru s nitidus,H e m iculter le uc isc u l u s and C oili a brac hygnathu s w ere t h em ost abundant s p eci es.Seasonal vari ati ons of average fis h a m oun ts captured by setn ets w ere rank ed fro m h i gher to l ow er as foll ow s:s umm er,autumn,spri ng and w i n t er.G enerall y,t he ch anges of s p eci es abundance and quan tity w ere pos iti vel y correlated w it h w ater l evel and w ater te m perat u re.Shannon-W i ener i n-dex w as rel ati vel y lo w er,ranged fro m1.16to2.58,and b el o w2in mostm on t hs.A t the present ti m e,fi shing operati on by set nets w as very w i d espread i n H ukou area of Lake Poyang.Co mm erci al s peci es had a l ow er proporti on i n catches and most of the m w ere s m all i nd i vidua l s.Thus t h em an age m en t and p rot ecti on of fi sh res ources shou l d be strengt hen ed i m m ed i atel y i n t he area. Keywords:Lake Poyang;Hukou area;fi sh species;co mmun it y struct u re;s peci es d i versity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湖区生境复杂,水生生物资源丰富[1].湖口是鄱阳湖唯一的入长江口,也是洄游性鱼类在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洄游的唯一通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一些学者对鄱阳湖的水文[1]、水质[2]、污染[3-4]、水生生物资源[5-7]等进行过研究,但对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的群落结构和种类多样性等问题尚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本文在2006年10月-2009年3月逐月采样的基础上,分析该水域鱼类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水平,探讨湖口的水位、水温与该水域鱼类群落的关系,并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初步评价,以期为该水域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60188)和南昌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300608)联合资助.2010-03-30收稿;2010-06-28收修改稿.胡茂林,男,1981年生,博士,讲师;E-m ai:l m l hu1981@yah oo.co https://www.360docs.net/doc/e65744228.html,. 通讯作者;E-m ai:l w uzh i q i ang108@hot ma i.l co m.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基因多样性。 2.学习分析资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 一、引言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他吧!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请注意收集出现了多少种生物以及他们的

生活环境,及时记录。 录像:播放生物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 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教师:刚才大家被影片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板书: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 学生:近十种。 (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 二、合作探究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请大家预测一下。 学生:随意的预测。 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500万种,有的说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果说世界上的生物是一桶水,我们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所以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的奥秘是留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去探索的,同学们要努力哦! 教师:下面给大家10分钟时间,大家通览全文后完成导学案。 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二)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生物种类的

生物多样性概念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

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一)

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一)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群落与生物环境的统一性,归纳了河流形态多样性的5种特征,指出了河流形态多样性是流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水利工程可能引起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及非连续化,从而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造成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一种胁迫。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保护和恢复河流多样性,以满足生态系统健康的需求。关键词:河流形态生物群落多样性生物群落与生境的统一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河流形态多样性是流域生态系统生境的核心,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水利工程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河流形态的改变,会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从而使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反过来损害人类的自身利益。在改进工程理念和开发新技术方法的前提下,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在满足人类社会对水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的健康需求。 1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多层次的概念。生物群落多样性(community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由一定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一般所说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指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实际上,生物群落多样性问题是在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1.1淡水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一般认为,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从大类划分,生态系统首先是由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是由无机物质组成的,包含有气象、地貌、地质、水文、水质等条件,它是生物部分的环境,是生命支持系统。在生态学中,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区内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由形形色色的生物组成的生物部分,在生态学中按照不同的功能和地位分为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和分解者(decomposer)这三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非感潮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生态系统。其边界不应仅限于水面,还应该包括河流、湖泊及水库周边的淡水湿地。淡水环境与陆地有很大差别,主要是弱光、缺氧、密度大、温差小,水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都能适应这种生境。在水面下,藻类和水草是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成为鱼类、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的食物。淡水的消费者是以藻类和水草为食的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而在水底的土壤中有数量巨大的微生物在从事有机物质的分解工作。在周边的湿地,由于处于陆地与水域的交错带,生物群落更为丰富。水陆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周边湿地物质流动的过程是: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形成生物能,继而沿着食物链转移到昆虫、软体动物和小鱼小虾等食植动物,再流动到水禽、涉禽、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最后微生物将残枝、残体分解、还原成为无机物质。这样的物质循环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 1.2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 1.2.1生物群落与生境的统一性有什么样的生境就造就了什么样的生物群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说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主体,那么,生境就是生物群落的生存条件。一个地区丰富的生境能造就丰富的生物群落,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如果生境多样性受到破坏,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受到影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在生境各个要素中,水又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多寡,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起决定性作用。 1.2.2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从生物群落内部看,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特征。一旦形成系统,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不可分割而孤立存在。如果硬性分开,那么分解的要素就不具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 广州市第113中学吴碧云 ●知识点: 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采用的策略:通过分小组讨论,填写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正反两个案例学习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利用多媒体辅助让学生自学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完成学案归纳三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

人类自己。 教学反思: 1.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相关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做成PPT在堂上播放,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90页中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完成学案内容,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了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由于网上资源丰富,所以图片的查找并不困难,同时PPT的展示是学生慨叹生物无奇不有,对种类的多样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数字分析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习“基因的多样性”: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正一反两个案例(美国 大豆与中国大豆的故事、动物园的华南虎生下两只眼睛是瞎的小虎),说明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基因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指出基因的多样性包括:种内基因的多样性和种间基因的多样性,进而归纳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由于有两个活生生的案例,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 3.学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通过电脑播放相关图片, 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自学,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4.学习三者的关系:通过学案上的填空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归纳总结。如果不给题目,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课题: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广州第89中学梁健彤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技能目标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摘要】:2004年9月~2007年9月笔者在长江河口(N30°30′~32°00′;E121°00′~122°30′)采用潮滩插网(主要采集潮间带鱼类)、深水张网、鳗苗网、大型浮游生物网、阿氏网等多种网具进行了104次湿地鱼类(—6m以浅水域)现场调查;首次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结构和主要生态特征。主要内容有:(1)归纳分析了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物种组成及其主要生态特征;(2)运用如nMDS、等级聚类、ANOSIM、优势度曲线等生物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231份样本分析了潮间带和潮下带鱼类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及不同高程下潮间带鱼类的群落结构差异;(3)探讨了长江河口湿地鱼卵、仔稚鱼种类和丰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潮滩湿地作为鱼类产卵场和哺育场的重要性;(4)根据长江口历年鳗苗捕捞统计资料及现场调研数据,分析了鳗苗捕捞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对湿地鱼类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区系特征(1)本研究发现长江河口湿地鱼类有123种,隶属18目、46科、98属,全部为硬骨鱼类。其中,海鲢(Elopssaurus)和印度小公鱼(Sardinellasindensis)为本区域的新记录种,分别位于北支中段水域(2005年10月)和口门区(2006年9月)。长江河口南支水域共发现鱼类80种,北支有57种,口门区有70种。同时,研究结果认为长江河口湿地鱼类是河流淡水鱼类区系和海洋鱼类区系的过渡类型。(2)潮间带鱼类共记录有93种,隶属15目、33科,约占总调查种数的75%,充分说明潮间带湿地是河口地

区鱼类重要的栖息生境。(3)本研究共记录到口门区潮下带鱼类42种,隶属21科。以偶然进入河口湿地的海洋鱼类最多,有17种;其次为河口定居种和季节性进入河口湿地的海洋鱼类,均为10种;而淡水类型和过河口性鱼类很少,均为1种。主要也由小型鱼类或较大个体鱼类的幼鱼为主。(4)长江河口湿地鱼类共有6种生态类型,主要为淡水鱼类(66种)、终生河口湿地鱼类(即河口定居种,35种)、季节性河口湿地一海洋鱼类(26种)、溯河洄游鱼类(6种)、降河洄游鱼类(3种)和临时性河口湿地一海洋鱼类(70种);其中,8种鱼类兼具两种生态类群。前5种生态类群的鱼类种数约占总种数的三分之二。2、潮间带和潮下带湿地鱼类群落特征(1)长江河口潮间带湿地鱼类以小型鱼类或较大个体鱼类的幼鱼为主,约占总数的95%,成鱼较少出现在潮间带水域,体现了潮间带湿地对仔、稚、幼鱼的重要哺育作用。丰度—生物量曲线变化特征说明河口区潮间带鱼类群落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由此可以证明,潮间带湿地是长江河口鱼类重要的育幼场。 (2)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证明潮间带鱼类组成显著分为两种群落类型,即口内淡水鱼类群落和口门咸、淡水鱼类群落。在季节变化上,春季鱼类的群落结构与夏、秋季差异较大,而夏季和秋季差异相对较小。在淡水区或咸淡水区,水温和鱼类丰度的相关系数较盐度稍高(淡水区:Spearmanr=0.023(水温)和0.022(盐度);咸、淡水区:r=0.13(水温)和0.1(盐度));而就整个河口鱼类群落来说,水温和鱼类丰度的相关系数较盐度低(r=0.03(水温)和0.46(盐度))。通过对河口低盐淡水区潮间带鱼类的昼夜、半月相和季节变化的研究发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习题

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 1.自然保护区不是( )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实验室 C.天然自然博物馆 D.天然猎场 2.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 。 C.野骆驼、银杉 D.新疆虎、野马 3.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 )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围湖造田 D.有计划的放牧 4.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又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 。 A.扬子鳄 B.熊猫 C.白鹤 D.长臂猿 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茂密的森林,后来都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年旱灾,弃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6.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B.物种的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的污染和改变 7.秋天林区和公园的树干,悬挂着一些人工巢箱,这是为了( ) 。 A.保护一些不会营巢的鸟类使其不冻死 B.招引食虫鸟类在巢箱中繁殖 C.保护鸟类免受敌害 D.捕捉鸟类 二、非选择题: 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在“虚拟实验室”中实行观察生物的外形、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实行“解剖”生物的操作,并能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等“虚拟实验”。这对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虚拟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长期以来,人们都是用砍下来的树木栽培香菇,现在已改用加工竹木时剩下的下脚料、锯末或其他有机物作培养基栽培香菇。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栽培香菇之所以要用有机物,是因为香菇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就此资料写一篇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文章,题目自拟。 物种多样性特丰国家 物种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世界各个国家,位于或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少数国家拥有全世界最高比例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海洋、淡水和陆地中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国家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在内的12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拥有全世界60%~70%甚至更高的生物多样性。 重要生物类群物种数目最多的前10个国家(McNeely等1990)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论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地球价值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灭绝,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还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