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导入及背景介绍,师生共同学习生字词。)

师: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下面,就请同桌两人为小组,边读边译。

(生译读课文,互相解决疑难。)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句子,老师也准备了几个句子。大家看看,这几个句子会翻译吗?

(屏显。)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生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师:好,那这个?以?字是什么意思?

生2:?用?的意思。

师:这个句子的完整翻译应该是———

生3: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师:对,翻译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翻译完整。再来看第二个句子。

(屏显。)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生1:我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师:这句中?,岂?和?欲?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2:?岂?是难道的意思,?欲?是想要的意思。

师:那这句话应该如何翻译?

生3: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师:很好,?博士?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生4: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现代汉语中?博士?是什么意思?

生5:是对一种学位的称呼。

师:哦,原来是个古今异义词。那就让我们拿起笔,积累下来吧。再来看下一个句子。

(屏显。)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生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

师:很好,看来刚才同学们听课都很认真。那么,在这个句子中?但?字该如何翻译呢?

生2:是?只?的意思。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也有个?但?字翻译为?只?的意思。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句吗?

生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还有?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同学们非常棒!学习就应该举一反三。来看最后一个句子。

(屏显。)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生1: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师:在这个句子中?乎?字是什么意思?

生2:是感叹词?啊?的意思。

师:本课中出现了很多语气词,请大家标注出来,朗读时注意这些语气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走近文中的人物。对课文的语句翻译我们解决了,哪位同学能够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意?

生3:课文讲述了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最终大有进步,受到鲁肃刮目相看的故事。

师:在这则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生1:这则故事中有三个人物,分别是孙权、吕蒙和鲁肃。

师:文中最先出现了哪些人物?

生2:孙权和吕蒙。

师:孙权、吕蒙何许人也?

生3:孙权是吴国的创建者。

师:那吕蒙呢?

生4:三国时有名的大将。

师:具体是哪一国的大将?

生5:吴国。

师:也就是说吕蒙是孙权的部下,吴国的君主在劝他的部下学习,不同身份的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自然不同。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两人对话的句子,试着揣摩这两人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读一读,品一品。

(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试读。)

师:能说说你选择这种语气读的理由吗?

生1:我认为孙权作为君主,是想让吕蒙多学习,否则以后怎么带好他的部下,因此有警告的语气在里面。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2:这句话中的?不可不学?,用了双重否定,表现了孙权语气坚决,不能质疑的态度。

师:哦,这位同学想要读出君王的威严,这种语气是坚决的。就像今天你很累,回家不想写作业,这时你的妈妈对你说:?写作业是你身为一名学生的本职任务,你不能不写!?

生3:这种语气太坚决,让人很难接受。我认为孙权对吕蒙是一种劝导的语气。师:那你能不能试着将这种劝导的语气读出来?

生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师:大家同意他的这种语气吗?

生(齐):同意!

师:这位同学的劝导,让人很乐意去接受。看来,掌握说话的语气很重要。既然大家都认同刚才这位同学读句子的语气,那就让我们全体男生做一回君主,来试着规劝自己的臣子。

(男生齐读。)

师:这样一位为下属着想的君主,又是用规劝的语气在劝导,吕蒙听了应该欣然接受吧?

生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而推辞了。

师:这吕蒙,好大的胆子!君主

劝说他学习,他居然敢推脱。如果你是孙权,这时你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生2:会气愤、无奈、失望。

师:如果我是孙权,劝说不成,那就命令,君命不可违,这样做多省事啊!孙权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生3:我认为孙权是把吕蒙当做很好的朋友来规劝的,所以他不会用命令的方式来逼吕蒙学习。

生4:孙权的语气比较恳切,寄寓了对吕蒙的关心和殷切的希望,让吕蒙觉得无法推辞。

师:也就是说,孙权用恳切的语气,让吕蒙心甘情愿地接受学习。你能试着将你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为我们重现当年那一幕吗?

(生试读。)

生5:我认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很幽默,有点调侃的意味。

师: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生齐读。)

师:注意句子中的两个语气词?邪?和?耳?。我们前面说过,它们分别相当于?吗?和?罢了?,再读一遍,将这两个词语的表现力读出来。

(生再读。)

师:我想,听到孙权这样一说,吕蒙心里一定轻松了不少。紧接着,孙权又是如何劝说的?

生1:孙权紧接着用自己的经历来劝说,他自己经常读书,认为大有所益。

师:哦,孙权用自身的经历来劝说,很有说服力。

生2:?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还否定了吕蒙前面推脱的理由。

师:这时候的吕蒙应该是哑口无言,再也不会用?军中多务?来推脱了吧。

生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还透露出孙权对吕蒙的鼓励,让他知道读书还是很有好处的。

师:同学们体味得很到位,再劝吕蒙,孙权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怒,也没有用君主的特权去逼迫吕蒙学习,而是以自身的学习经历来鼓励、劝说吕蒙学习。孙权认为读书?大有所益?。如何才能让吕蒙觉得读书很有诱惑力,并且心甘情愿地学习??大有所益?应当怎样读?

(生1范读。)

师:当我们向他人介绍一种很具诱惑力的事物的时候,应当用怎样的语气?

生2:?自以为大有所益!?

师:非常聪慧的同学,他抓住了表示程度的?大?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益处。这时的吕蒙还推脱吗?

生3:吕蒙不推脱了。?蒙乃始就学?,当孙权告诉他读书的益处时,他不再推脱,体现出吕蒙很果断。

师:这都是孙权的功劳啊!到这里,我们对这位君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说说你眼中的孙权是个怎样的人。

生1:他是个机智、聪慧的人,用平和的语气劝说他人,让人很乐意接受他的建议。

生2:他平易近人,对属下像朋友一样,并没有摆君主的架子。

生3:他是个善于劝学,掌握高超劝说技巧的人。

生4:他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一劝不学,他会再劝,直到吕蒙心甘情愿地学习。生5:他还是个重视学习的人,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吕蒙学习。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张翠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检测预习,掌握学情 (1)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及更.刮目相待()(3)、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刮; 3、小组互相评价,自主更正记忆 4、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5.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字音,卿(qing)涉(she)孰(shu)遂(sui)(为wei更geng)多音字; 6.齐读课文; 7.小组内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8、指名朗读,其他人倾听评价 9、学生结合注解自主疏通文意,教师观察、巡视、指导 10.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 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 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 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鲁肃“与蒙论议” ,“结友而别” 。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 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 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 心理和性格。 在情节的安排上, 亦 别具风格。 吕蒙学习的起因是 “孙 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 。通过“论议” “结友” 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 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 它的文学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 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 通 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 品析欣赏。 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 挖掘出短文里 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的特点,于是,以趣学文言故事作为 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创意:披文入情,体会人物性格,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成语,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白学习对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教学难点 如何从人物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人物语言; 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课文。 (设计说明:通过对“读书有益人生”成语或者俗语的回忆,创设课文主题情景,引入课文 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即时调动现有知识的能力) 师:同学们,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前进, 出一些关于读书益处的成语或者俗语来么? 生:(自由发言 )如: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书到用时方恨少。 3 少壮不努力,老 大徒伤悲。 4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知识就是力量。 10书,是 人类进步的阶梯。11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12开卷有益…… 师:的确,从同学们说的这些名句、成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读书对人的成长、发展 和完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开卷有益”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1 .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2.生试读,生评议,师随机纠正。竟读课文、自主强化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 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 而书本就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朋友,你能说 的故事——《孙权劝学》 。 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中小学写作教学] - 2020 美文欣赏 - 史春妍:花的知己是春天

花的知己是春天 史春妍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缘分就是让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想来,我和《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的情缘便是如此。一路走来,流年深处,那些美好的过往,在心底温润绽放,朵朵娉婷。 和那些“一见钟情”相比,我和《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的遇见则属于有故事的“二见倾心”。 犹记十多年前的青葱岁月,我和两位好友都还是南京市骨干教师高研班的学员,我们仨也是一个学习小组的组员。那一日,为了完成培训班的结业作业——在杂志上发表一篇自己的论文。于是,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在小语界影响较大的《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投稿。按照杂志上的电邮地址,三篇稿件一齐发出。记得我当时写的是《让语文教学清晰起来》,里面写道: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 很快,我们收到了回复。他们俩的关于阅读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章都被编辑提了修改意见,但修改之后就可以发表。而我的“大文章”却被无情告知“抱歉”,不被录用。 和《语文教学通讯》的初相遇就不被待见,尤其是同伴都成功喜悦,只有自己被“无情抛弃”,难过中还夹杂着些许难为情,那样的滋味就像遇见冬天又喝了一碗冰冷的水,刻骨铭心。 现在回想,真是应验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痛定思痛,找来很多期的《语文教学通讯》细细品读,揣摩杂志主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对照着思考自己到底失败在哪里。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像我这样一个憋着一口气的“有目的”阅读,就是鞭策着自己,痛并快乐着。 大量的阅读,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写文章不要人云亦云地去说一些“正确的废话”,而是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在实践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文字中遇见成长的自己。 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自己感兴趣的汉字研究,我将识字教学确立为了自己主要研究的方向。2011年秋天,通过对各个识字教学流派主张的学习研究,对当时全国在使用的、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教学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以及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当下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剖析,对识字教学未来何去何从,如何探寻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之路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写成了文章《当前识字教学的问题诊断和改进策略》,并给《语文教学通讯》投稿,这篇文章足足写了近六千字,加上之前被拒绝的经历,所以投稿后特别不自信,每一天都忐忑地等待着。 这一次的回复依旧很快,结果却出人预料。我的文章被录用了,只是太长,主编要求删减一些。拿到《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11月刊,激动到手抖,杂志把我的这篇文章放在了主打的栏目“论语”中,并且给了整整四个页面,这是我有史以来发表的最长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识字教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也是我后来参加“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提交的主要论文、论著中重要的一篇。 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12月6日“史春妍名师工作室”成立。作为自己成长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著名儿童教育家王兰老师、袁浩校长,裴海安主编,省市教研员以及我的师父、著名特级教师潘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23梅兰芳蓄须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以读促讲,感悟人物情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梅兰芳先生隐居罢演以表明自己的抵抗态度,此时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放过他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那个可恶的日本司令官了吗?哪些词让你感到日本侵略者的无耻横蛮的嘴脸?把你找到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生:多次逼迫、随时随地、骚扰。 师:在中国,这三个词可以形容一类人,那就是地痞、流氓、无赖!可见日本侵略者与这类人一般无二!面对这样的情境,梅兰芳最后只能—— 生:蓄须明志! 师:梅兰芳蓄须要明什么志? 生: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出的决心。 师:是的!这就是一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师:以演戏为生的梅兰芳先生,长期罢演,生活入不敷出,为了养家他只能卖房糊口。梅兰芳眼前出现了种种诱惑,快速浏览第4自然段,找出这些“诱惑”。 生:戏园老板的劝说、金钱诱惑。 师:戏园老板怎么劝说?

生:“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生: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师:对比这两句话,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剧烈? 生:反问句表达更剧烈。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戏园子老板的话。生:…… 师:劝说不动,有人甚至开出预支二十两黄金的条件,以求打动梅兰芳的心,他们胜利了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生:梅兰芳没有动摇。“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梅兰芳的坚决? 生:宁可……也决不……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说句话吗? 生:…… 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语气坚强,再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这就是他的崇高的爱国情怀! 赏析: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体会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边读边思考,体会“蓄须明志”背后的爱国情怀。 在朗读中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情。

《孙权劝学》的优质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的优质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的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着,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着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体会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伟大人格。 4.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具准备: 1.课件 2.京剧脸谱若干张 3.奖品若干 4.故事磁带一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音量放低)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生:京戏。 师:对。京戏也叫京剧(出示词卡),京是后鼻音,请一个小朋友把它读准了。(指名读) 师:真准。一齐读。 2.简介京剧艺术 师:(自豪地、赞美地)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人们喜爱京剧美丽的服饰、(按鼠标,电脑演示)变化多样的脸谱,(按)更喜欢不同角色的表演。请看:小丑的表演,(按)再看旦角的表演。(按)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表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 3.交流课前对梅兰芳的了解 师:谈京剧肯定要说到这个人梅兰芳,齐读。兰是个生字,再读一遍。对梅兰芳你知道多少呢?课前老师让大家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了,现在就请你们来汇报,不光要说你知道了什么,还要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谁先说? 生:我回家问了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梅兰芳是个男的,可他演的都是女的,京剧里叫花旦。 师: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是获得知识的好办法,真是个好孩子!她说的这一点你们知道吗?那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生:我课前读课文的时候,看到了书上的图,我知道梅兰芳是男的。 师:你真是个好孩子!课前不仅读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还注意到书中的插图了。一齐把书翻开到这一课,先看课题旁边这张照片,他就是梅兰芳,确实是位先生,再看旁边这幅图,这是他演出的剧照,他演的都是美丽动人的女子,真不简单! 接下来谁汇报,也要像他们那样声音响亮,说得又有条理。 生:我知道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我也是课前读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以后知道的。 师:真不错。课前你也读过课文了,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京剧大师呢? 生:京剧演得非常好、非常棒的人。 师:京剧演得很好,并且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这样的人就能被称为京剧大师。那世界闻名又是什么意思呢?别急,请小朋友放开声音读一读屏幕上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你就会明白了。(按) 谁来说?

大禹治水 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马雯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大禹”(板书),老百姓 之所以称呼他是伟大英雄,是因为——(生答)他制服了滔滔的洪水, 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治水)这就是咱们今天要继续学 习的课文——大禹治水(生齐读)。 2、今天来了那么多老师,有的老师还不清楚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怎么回 事,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给老师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生复述, 师多样评价) 二、引用故事的背景和结果,引出治水过程。 1、听了你们的复述老师大概知道了禹治水的故事,原来这是发生在 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灾难,害得百姓无家可归,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叫“洪水肆虐”。(板书:洪水肆虐) 2、面对滔滔的洪水和百姓流离失所的生活,是一位叫“禹”的大英 雄挺身而决心治水,他治水的结果怎样,哪位同学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予评价)大禹最终制服了凶猛的洪水,还老百姓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这是故事的结果。(板书:制服洪水)。 3、相信大家一定想知道这肆虐多年凶猛的洪水是如何被大禹制服的,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又有那些故事呢?下面咱们一起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来寻找答案。 三、学习治水过程,感受大禹精神。 (一)治水经过 1、决心治水(ppt展示) 我们都知道洪水泛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姓深受其害,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难道要一直看着百姓这样遭受苦难吗?(不能)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怎么想呢?(一定要治理洪水)于是,禹站了出来,他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课文中的第一句也交代了,可以看出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师指导:心怀百姓,为民除害) 2、准备工作(ppt展示) 禹打算治理洪水,他没有思考就立即施工了吗?并不是。谁能从书上找出禹在治水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生答: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Ppt展示)(师评价:你真是火眼金睛,你真会读书。)原来呀,禹在治水之前要查看水流和地形,我们知道现在工人师傅在建造大楼建造桥梁的时候都要去查看地形,查看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有个好的开端。禹在治水之前查看水流才方便洪水的流淌,查看地形才能明白地势的高低,这样容易引导洪水,这样一来为他的治水工作就提供了科学依据。可见,禹治理洪水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的。 察看水流和地形也是不容易的,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你把自己想象成禹,如果是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路太远太难走、天气阻力、遭遇野兽、没有干粮、太劳累……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3《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 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 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 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 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对梅兰芳的介绍和旦角剧照。)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位京剧大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 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出示剧照和梅兰芳本人照片,让学生对比,直观知道旦角是什么样的,梅兰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重要影响。 二、初读课文,品读课题 1.读课题。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们读完课题后,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 2.品课题。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一) 师:翻开《三国演义》,就会看到如此一首词,还能够唱…… 师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生与: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一起来笑谈发生在英雄们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 (二) 师:课文会读了不?会读了您告诉我,这篇文言文,哪些字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告诉我,告诉大伙儿。 生:邪(yé) 师:哦,读邪(yé),这不是xié不? 生:这是个通假字、 师:哦,是个通假字,我们明白,通假字的字音,往往要依照哪个字来读? 生:所通的那个字。 师:对,因此这个字读yé,还有哪个?还有哪个字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该您了,还有没有,容易读错的,

哦,后面男生,声音响亮点啊 生:卿 师:卿,就是那个爱称,“卿"字对不对,大伙儿找到没有?哦,这个字相当难写,我们一起用左手来写写看,也许如此会记得更深刻、 生:“更”,gēng不读gèng 师:因为这是一个什么字? 生:通假字 师:呵呵,它不是个通假字,它是个什么字? 生:多音字 师:对,什么缘故这个地方念“gēng",不念g&egrav e;ng呢? 生:因为是重新,改变的意思。 师:多音字,依照什么来判断读音,同学们? 生:意思 师:对,意思,这篇文言文里还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个呢? 生不答。 师:孤岂欲卿治经wéi博士,依然wèi 博士? 生:wéi 师:因为她的意思是什么? 生:当

梅兰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兰芳学艺》。 2、出示词语:拜师学艺没有动摇勤学苦练世界闻名 指名读、齐读。 3、这4个词语分别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赶快找一找,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4、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点击“世界闻名”,指名读词。 “世界闻名”就是—— 是啊,梅兰芳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都知道他,喜欢他的表演,梅兰芳真是“世界闻名”。 4、那你们想认识一下这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吗?(出示图片,边点边说,这是梅兰芳在《苏三起解》中扮演的苏三,这是《霸王别姬》中他扮演的虞姬,这是他在《宇宙锋》中的剧照,出示所有图片,说:这些角色栩栩如生,打动人心,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所以梅兰芳被称为世界闻名的(生:京剧大师)) 5、就是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自由读,边读边想: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 2、指名说,并出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1)交流。理解:什么叫没有神儿? (2)“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出示:师傅说梅兰芳不是(),是因为()。 因为梅兰芳(),所以师傅说他()。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3、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是呀!梅兰芳的师傅是个唱京剧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更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常常要靠眼睛来表达内心的感情,比如:高兴了,生气了,难过了,都要通过眼神儿来告诉观众。可师傅发现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好京戏的条件,所以认为他不是唱京戏的料子。(出示第一自然段) 4、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好。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灰心、放弃了呢?他是怎样做的呢? 自读第二自然段。交流。 1、哪一句话说出了他没有灰心失望?(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2、梅兰芳学艺的决心这么大,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边读边画出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3、你画的什么句子?(指名说)

最新语文课赛课有感随笔

语文课赛课有感随笔 语文课堂赛课有感随笔【第一篇】:语文组赛课总结为期三周的“洹滨中学语文组赛课”已尘埃落定。在此次活动中语文组有6位参赛教师,5位评委。每讲完一节课后评委们及时评课,对执教者提出意见或建议。特别是申校长精彩独到的点评,令所有人都折服,使所有参赛教师从中得到教益、得到收获。形成了备、讲、评、反思相结合的教学环节,使这项活动得以扎实地进行。在此次大赛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参赛教师无论是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学科专业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加快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特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本次赛讲课凸显的优点: 1、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此次赛课,大多数教师都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谐的统一起来,并能在课堂上自然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积累、去感悟、去领会。 2、准确把握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利用课后问题,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点在黄艳霞老师执教的《端午日》一课尤为突出。 3、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此次赛课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老师作为课堂的组

织者、引导者,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4、重视朗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李晶晶老师在《端午日》教学中抓住描写场景的句子,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会,较好的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王伟老师在《治水必躬亲》的古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学能力,理解文言文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5、从别致新颖的导入开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如高丽、张娜老师的导课,都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进行表扬、夸奖导入新课,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从而兴致高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兴趣甚浓;王敏老师在执教《成功》时,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6、课堂教学重视拓展,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如王利清老师在执教《学问与智慧》一课时,为了将读与写的结合落在实处,在帮助学生感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适时地填补文本空白,将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学生现场写作实际中,使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7、展示出良好的语文教学功底和教学特色。专业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完整,板书设计直观合理。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梅兰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认识。引出课题并板书。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2)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1)课文写了梅兰芳四次据演,分别是:①避港拒演;②蓄须拒演;③卖房拒演;④自伤身体拒演。 (2)梅兰芳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京剧大师。

四、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研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圈点勾画出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词语或句子。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请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①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 ②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3)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4)引导学生体会“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①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②师补充资料:京剧里旦角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4.学习梅兰芳在卖房拒演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理解内容。 (2)这一段是怎样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 通过对比的手法,不演戏——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得拮据。演戏——生活立马优越起来。但是梅兰芳拒绝了优厚的条件,宁愿卖房度日。可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族气节。 (3)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出示句子: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宁可……也决不”突出了梅兰芳意志的坚定,至死不渝。 仿写:宁可……也决不

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经典教学案例(孙权劝学)

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经典教学案例(孙权劝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卿、当涂、务、博士……”等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对话。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 章内容和主旨。 2、能够运用“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等词语。 情感目标: 1、学必有得,刻苦治学,提高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重点语句的翻译。 3、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谁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学 生)背诵。(教师)朱熹在这首诗后两句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告诉我们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的思维 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作为吴国的开创者孙权,深 深地懂得这一点,因此,他劝勉他的爱将吕蒙要读书学习。今 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孙权是如何劝吕蒙的。板书《孙权劝学》(二)司马光及作品 司马光,谁能讲一讲有关司马光的故事。(学生讲述)司马光自 幼神童,长大后成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并主持编纂了《资 治通鉴》。这本流传千古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这本 书取名《资治通鉴》。 (三)整体感知 1、初读。第一遍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试着读一读。 2、再读。第二遍,指名读,正音。 当涂 ...... ..孰.大有所益 ....非复吴下阿蒙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 4、齐读让学生齐读课文。 5、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6、讨论归纳: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吕蒙大有长进的事。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等奖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等奖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时期已有。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力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猛,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谱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看《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师:这篇文章选自哪里? 生:《资治通鉴》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相关资料? 生: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 师: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砸缸的故事应该不陌生吧,哪位同学讲一下? 生:讲故事。

师:大屏幕展示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孙权劝学究竟是怎么个劝法呢?俗话说书牍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这节课我们就从读做起,把握课文的内容。(展示大屏幕: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与句子的节奏。(师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展示朗读提示与要求) 生:读。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争取快速读通课文的内容和文意。(大屏幕展示:二读:读通内容和文意。)有疑问的地方标注一下。 生:自主学习。 师:通过自主学习,你会遇到不少疑问或者有许多收获需要请同学们帮助或者与同学们分享,下面就请同学们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激烈。 师:哪组的同学有疑问? 生:当涂怎么讲? 生:当权,当道。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14.梅兰芳学艺_苏教版

《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体会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伟大人格。 4.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具准备: 1.课件 2.京剧脸谱若干张 3.奖品若干 4.故事磁带一盘教学过程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

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一、谈话导入 1.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音量放低)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生:京戏。 师:对。京戏也叫“京剧”(出示词卡),“京”是后鼻音,请一个小朋友把它读准了。(指名读) 师:真准。一齐读。 2.简介京剧艺术 师:(自豪地、赞美地)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人们喜爱京剧美丽的服饰、(按鼠标,电脑演示)变化多样的脸谱,(按)更喜欢不同角色的表演。请看:小丑的表演,(按)再看旦角的表演。(按)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表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

绽放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

绽放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 ——语文教学点滴之悟新课改浪潮吹遍整个大江南北已经有几个春秋了,在不断地改革和推进中已颇有成效。但是时下,却因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即无效和低效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可否认,我们平常观摩的市级以上的公开课、研讨课、比赛课,课堂教学质量都较高。这样的课是特定状态下的焦点,备受关注,经过一次次的打磨,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然而,这样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多见。而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的内容单薄,结构松散,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了思维训练;有的花里胡哨,东拉西扯,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削弱了学科特点。如何切实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仅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前准备要到位。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潜心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浅显,语言比较直白,尤其是低年级课文三五句话。曾经研读过不少艰深文学作品、取得较高学历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

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实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如一年级教材《家》一课,这是一首儿童诗,只有短短的两句话,第一句话用学生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事物作比,让学生跳出头脑里固有的自己的那个小家的概念,对“家”先有广度的了解;第二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到祖国是我们的家,没有祖国的哺育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对“家”再有深度的理解。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充分解读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充满活力的孩子,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如五年级教材《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有一个词语“闹嚷嚷(rāng)”,在学生的记忆里,一定已有“嚷(rǎng)”这个读音,为什么在课文中读第一声呢?只要适时地让学生从头脑中调出“沉甸甸、绿油油”等词语,不需要过多地讲变调的知识,“闹嚷嚷”中的“嚷”读第一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4 孙权劝学 【课前导入】 导入一“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须“勤奋”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学习的文言文——《孙权劝学》。 导入二《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答:吕蒙) 是的,但吕蒙年轻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后来怎么会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如何做的。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己于国都意义重大的道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朗读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探究法。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须“勤奋”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学习的文言文——《孙权劝学》。 二、基础积累 1.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及其作品,请看大屏幕,完成填空题。 (多媒体显示) (1)司马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2)《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该书是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共1 362年间的史事。 (学生完成,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识记) 明确:(1)君实北宋政治史学 (2)资治通鉴编年战国五代 2.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你会读下面的字吗?请看大屏幕,给加点的字注音。 (多媒体显示) 卿.今当涂掌事( ) 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 ) 孰.若孤( ) (学生完成,互相订正。教师出示正确注音,学生练读) 正确读音:qīnɡ yé shè shú 3.文中有很多文言知识你掌握了吗?请看大屏幕,完成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卿今当涂 ..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见往事 ..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