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望海潮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望海潮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望海潮》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自主、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启发点拨法

、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

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

(三)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

(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

()、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发问大家想了解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

()、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利用手头资料,初步理解此首词大致的意思。()、抽读的好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交流思考。

让学生在学生范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提出问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突破重难点:

文本解读任何时候都是基本的,抓原句、抓关键信息、抓关键词句解读是解读的不二法门。()、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

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后强化“铺叙”的写景特点。

艺术特色: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用词准确

()、再次诵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词描述杭州的情况。

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领会柳永笔下杭州的美,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 业

.诵读,默写本词

.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板书:

(三)课后小结: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教学过程基本能完成,感觉有些地方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 惊叹 赞美 艳羡

、从地理位置上看

、从历史传统上看

、从自然景观上看

、从市井面貌上看

、从百姓生活上看

望海潮教案

柳永与《望海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作者。 2、学习诗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听与朗读,感受词的音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柳永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教学重点:体会《望海潮》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教学难点: 以画入词,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视频赏析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教材、视频资料、PPT资料 教学环节: 一、导入:1、以《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悼柳七》大致介绍柳永的生平。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三变”名字来历说法之一:我少年读书,无所不窥,本求一举成名,与朝家出力;因屡次不第,牢骚失意,变为词人。以文采自见,使保留后世足矣;何期被荐,顶冠束带,变为官人;然浮沉下僚,终非所好;今奉旨放落,行且逍遥自在,变为仙人。 柳永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

望海潮意境意象分析(1)

作者情感:主要描写了杭州的秀丽山川和钱塘的壮丽景象,表达对繁华盛世和统治阶级的赞扬。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

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写作意图,分析意境之美。了解鉴赏古代诗词的一般方法。 2、鉴赏作者白描手法的精彩运用,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中考的备考已经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积累了一定的鉴赏知识,对古诗中常见的手法如白描有初步的认识,但许多同学还未能将这些知识转化成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许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概念甚至于名称,因此,在高中的教学中,我们需在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积累深入赏析诗歌上多下功夫。 重点难点: 重点---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描述画面并为画面取名字。 难点---在理解诗歌基础上品鉴意境并分析手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课 在生活中,当我们想形容某件美好的事物时,我们有时会说:“哇,真美,简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文学上,当一位满腹才情的诗人遇到了被人们誉为天堂的美丽城市时,会产生什么呢?当然是优美传世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的就是这样一首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的著名词作-----柳永的《望海潮》。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听林志颖演唱的《望海潮》,以说说林志颖的创作是否符合原词的神韵这个话题引起学生对词义、情感的深入思考。 师:怎么样,唱出了你心中的《望海潮》了么? 3、诵读词,从音韵的角度切入对词的情感基调的分析与把握。以小组加分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诵读热情。 师:想要深入的理解诗歌,我们得先用自己的声音把诗歌唤醒!首先咱们来诵读诗歌。今天的诵读我们玩个小游戏,由我先来诵读一遍,然后我做擂主,大家向我挑战。挑战者将给小组加50分,如果他在语音的准确性,语速的合理性和

情感的表达上都超过我的话,将再加50分。请大家把握给自己小组加分的机会! 4、概括画面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 5、小结:明确情感与内容要点并导入到深层次审美境界。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概括画面特点,描述画面,为画面取名。 师:这首词共八句话,以写景为主,我包了首尾两句话,其他的六句分给咱们六个小组,我们要给每句描写的景色取个好听贴切的名字,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名字20分,画面描述30分,我先示范一下第一句。我给第一句起的名字是“‘华’‘丽’杭州全景图”,杭州地处东南,是那里最美的地方,它曾是三吴的都会,曾叫钱塘县的它自古就是繁华之所。这句话从地域,时间上写出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所以我叫他华丽杭州全景图。好,在同学们讨论前,我提示大家一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感知想象画面:光线、色彩、季节、温度、嗅觉、听觉、视角。请各小组讨论开始。 (生讨论3分钟并在黑板上写出了各组为画面取的名字 活动4【讲授】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明确意境的概念与特点。 手法探析:白描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并小结 师:这样的手法我们是不是该去试着去学习运用呢,我们这节课的作业便是“用文笔将家乡描绘”。仿照《望海潮》的形式和内容完成《望海潮沈阳》要求: 1、使用白描手法。 2、用韵。平仄不论。 3、选取典型景物描绘。 4、感情真挚不做作

高中古诗文欣赏之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

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充分的诵读,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 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依照意象、意境、情感这一 思路,对整首词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学习两种表现手法,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德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诗句。 导入: 柳永的这首《望海潮》不同于他以往的婉约词风,起笔高亢,以大开大合的笔法,浓墨重彩的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 上节课我们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到了词人对杭州都市生活的繁华、祥和、美丽的惊叹、赞美和喜爱之情。我们也感受到了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这都得益于词中优美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难点是赏析诗句。重点是点染和铺陈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首先让我们齐读《望海潮》。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学生齐读)(评价) 通过学生的齐读,我们来共同赏析名句。 一、学习难点:赏析诗句 赏析诗句时,我们要学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词,可以抓住关键的动词、副词、形容词、数量词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首先,让我们来赏析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一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不好,用霜雪比喻浪花,波涛滚滚而来,“卷”突出浪涛的形态,如果用“推”就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

(完整word版)《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点染”指的是工笔画中的一种染色技巧,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是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技法。此法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点”,就是正明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旨意,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侧面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对其有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说到“点染”,我们要注意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例析:“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明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他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柳永《雨霖铃》下阕,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杨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 “点染”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点染”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从上阙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钱塘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

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三吴都会”是“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东南形胜”是“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豪奢”,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简单来说,“形胜”“都会”“繁华”六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 从词的下阙来看,“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望海潮》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点染手法的娴熟运用,无论是上阙还是下阙,都用到了。词人着力于“染”,目的在于“点”,最终达到了投赠的目的:着力铺绘渲染钱塘的繁华,展现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其根本用意在于歌颂在此地任地方官的好友孙何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当然今天我们欣赏此词,并不在强调此种借诗文作奉承的方式与做法,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特别技法,明白“点染”的妙处。

望海潮ppt课件一等奖

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秦观、王恽、柳永、曹冠等均有写。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1词牌格律 【定格】 平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仄,平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注】中——可平可仄;斜体字——韵字 前片第八句有作“仄仄平仄仄”为上一、下四句式,后片结尾作“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者。亦有前片第四句作“平平仄仄”,后片首二字增一韵者。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望海潮详细解释

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人教版语文课本写的是山字旁加献,“巘”是“山献”的繁体)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宋南渡以后,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云:“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卷十九)“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杭州位于钱塘江畔。钱塘潮的壮观景象是很有名的。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只是柳永在这里对人的感受没有明言而已。“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杭州,在宋代就有“销金锅儿”之号(见《武林旧事》),这是说,不管有多少金钱,都能在那里挥霍净尽。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

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 《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优美的。 江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

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的歌曲。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由于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高中语文教案 望海潮 教案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

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望海潮》赏析(一)

《望海潮》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4、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习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方法】 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 第一课时《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二、检查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词的知识(可要求学生朗读) 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3.关于《望海潮》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扫除字音和词义的障碍 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望海潮·洛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洛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物: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的煦拂之中,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的《陌上赠美人》:白

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在眼前一般。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望海潮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得杭州,更就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就是浊浪排空得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就是小桥流水得丝竹管弦。美得笔调,美得画面,美得景致,美得神韵,美得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得美,什么叫脱俗得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得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得诗词,以柳永得《望海潮》为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与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得情感,情感饱满,重读得有气势,抒情得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得就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得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得美? (生活与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得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就是描写得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得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得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得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 “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就是黄嫩得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得烟云。 珠帘翠幕。或者就是水汽 “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北宋柳永的一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对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绘,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对于《望海潮》词中描绘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学生理解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判断并鉴赏作者运用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有鉴于此,决定采取“由表及里”“抽丝拨茧”的方法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究,不进行硬性拔高,而强调课堂的自然生成。从而贯彻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鉴赏品评词中的比喻、铺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3、体会并评价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悟词的意境美,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条件猜一个城市名。 【条件】

1、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重要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苏轼、白居易都曾在此为官,并且都留下了着名的人文景观。 3、这里有着名的人文景观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虎跑泉等。 4、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5、这里有“白蛇传”的美丽传说。 6、这里有一个着名的湖,苏轼曾经为其写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 7、这里盛产一种有名的茶叫“龙井”。 【答案】杭州 二、上阙欣赏 1、学生朗读,如有错误,正音。 2、今天的杭州风景宜人,看宋代柳永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杭州画卷。这幅画中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来画的?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市井美貌) 珠玑罗绮 云树沙堤怒涛波浪(霜雪)天堑(自然景观) (意象) 3、从这些意象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怎样的杭州? (总分结构) &形胜都会————空间————因 繁华————————时间————果 (为什么杭州会如此繁华?)

望海潮句子赏析

望海潮句子赏析 柳永《观海潮》文章句子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

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