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三)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三)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三)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三)

[坎宫竖排]

坎宫竖排有比、蹇、坎、井、既济、节、需八卦。属偏财线、奔波线。坎宫竖排八个卦,上卦皆为坎卧,作为偏财线,有水中取财之义。聚水为财,有蹇、井、节四卦。水火相激为财,有既济卦。动中得财,有比、坎卦。

需卦为个人能力发挥之卦,凭个人能力,求财够用,求官相称。坎卦之人,爱动不爱静,或欲静不止。聚水为财的几个卦,就一定要动中求静,若只动不静,财终不得聚。比、坎二卦,财只需动不需静,动则活静则死,如传统预测中的命带驿马,不出门不发。

坎宫竖排的一大特质是背靠帝王线。有如背靠大树好乘凉,也即背靠着权势去求财,背靠着权势去做自己的事情,它有着两层含义,一是说坎宫竖排上的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你找到了靠山没有,这靠山应是政界上的人物,你找到的靠山有多大,有多牢靠,就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多坚固的事业;二是说你只是背靠权势,与震宫竖排的面对权势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说你仅仅依靠着权势,回头去做自己的事情,回身去成就自己的事业。

《先天易学》在这里要透露的消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将来,在未来,坎宫竖排八卦的作用与意义会越来越大,

直至以财富取代帝王线上的八卦。按他们讲,人类历史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卦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研究《易经》并且演易,我们就要讲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连山社会、归藏社会、周易社会,我们就要指出在连山(重艮)之前,还要承认有进一个重坎社会,那是一个洪荒的历史时期,西方的话亚方舟与东方的女娲补天时期,伏羲演易时期。重坎之前还有过一个重巽时期,初文明时期,人类的第一个文明被大风吹去的时期,沙漠形成时期。重巽、重坎、重艮、重坤、重乾,都已经过去或即将过去,重兑时期也就要来临,《先天易学》,是《易经》的本来面目,原始面目,也就在这重乾重兑交替的缝隙中被我们看到了。

在不同重卦时期,帝王线上的帝王卦,其实往往不在位,也就往往被取代。重兑社会来临之后,它不是像两千年间的重乾即周易后天社会时期那样,帝王线上的八个卦以北斗七星的序列隐伏在六十四卦中,而是帝王线上的八个卦整体上右移,使得坎宫竖排八卦占有帝王八卦之位,其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以及《易经》六十四卦以纯兑为首卦后的诸多内含,都已成为《易经》研究的重大内容。

[艮宫竖排]

艮宫竖排有剥、艮、蒙、蛊、颐、贲、损、大畜八卦。属形象艺术线。是说命卦在艮宫竖排上的人,要依靠形象艺术去成就事业。如果是女性,个人形象好,就可以把个人形

象作为发展事业的基础。先论男性女性,无论个人形象好坏,从事形象艺术事业,都是发展事业的最佳选择。艮宫竖排八个卦,官运的性质较少,但有财运的性质。作为形象艺术卦,主要有艮、蒙、蛊、颐、贲五个卦。损大畜、剥三个升,主要为财运挂,损卦,损人利己卦,是一个个人利益很重要的卦,故直接表现为财运卦。同时,它作为一个海中三山或称海中三岛或直接称作蓬莱三岛卦,在宗教上,与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有关,因此又不排斥它在利益上各显神通的其他选择。大畜卦,指天上云山,指天上的乌云越积越厚,是一个指孕育积畜过程的卦,云为虚,因此在财运上积畜外,不排斥它有云天雾海,追求虚的一面,艺术的一面的性质。剥卦,即剥削之义。在艮宫竖排,即指剥艮,剥山。剥其它山峰,即剥他人,剥靠山,则自身不被剥,若无他人可剥,自身必受剥。因此也显现为财运卦。商业社会,人们追求商业利益、经济利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即便是主要的形象艺术卦,若图经济利益,最好也是依靠形象艺术事业的实现去达到经济利益的目的,若直接图经济利益不容易。即使能够实现,也很艰难。艮宫竖排八个卦,有金山、银山、宝山之义,但皆宜藏不宜露,宜进不宜出。

[坤宫竖排]

坤宫竖排有坤、谦、师、升、复、明夷、临、泰八卦。属文昌线、文化线、事业线。作为文昌线,是旧的说法,是

指文昌星照命。作为文化线,是指命卦在这一排上的人,有文昌,有文化使命和责任。称作事业线,是相对于实业界来讲的。是指这一排上的命卦。适宜于把文化作为事业,作为一种使命,去担当。即便如谦卦,由于成功卦是剥卦,剥财可以得财,剥官可以得官,即便命主从事的是实体,其经营思想、做事方法、个人性格,也是事业型的,不是实业型的。即便如事业上是军事卦的师卦,命主即便不从文,直接参军或与军人部队打交道。是事业起步、发展的契机,或社会时兴什么就从事什么行业,都有成功的可能,命主的思想、方法、性格中,还是有文化型、事业型的内容。复卦有官运。更准确地讲,由于中国是复卦,复卦之人便有一种政治情绪或称民族情结,便与国运联结得很紧。复卦之命,大反复大成功,小反复小成功,不反复不成功,这些都与复卦之人命中、性格上执著,地要恢复什么有关。明夷卦由于是日在地下,太阳在地球那面,因此要想在地球这边的东方成就事业,就缺少了一种环境。在坤宫竖排的八个卦中,虽有谦、师、复、明夷四个赴可以不直接担负文化事业的倾向,但其最宜成功的事业还是文化事业。因此可以说坤宫竖排八个卦,全部是文化卦。

以上对于八宫竖排及归类卦的认识,都不是绝对的。对于归类卦的认识,是在八宫竖排知识的基础上对个人预测经验的总结。一个人的预测经验,是有局限的,不全面的。作

者在完成了《先天易学》的思想、哲学、文化体系的创建之后,先后大量的预测实践验证和《先天易学》能量实践应用验证。我们在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后,还是要广泛地接触卦、验证卦、丰富卦。研究《易经》,就是要反复地从象数到理,从理到象数,这不断地反复,又都从根本上离不开实践验证。

对于八宫竖排与归类卦知识的应用,一定要在个人命卦、命卦的成败卦、小运卦、小运升的成败卦的基础上去进行分析。先前所讲方法(一)的内容,是《先天易学》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根本方法,是必须熟炼掌握,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在预测实践,风水化解实践乃至易理方面的思想、哲学、文化研究中,都是处处不可忽略的。我们一些学习《先天易学》的人,由于过去懂得其他预测方法,得知《先天易学》有高深奇妙的化解内容后,就急着想先学到后一部分内容。作者只能告诉这些学习者,《先天易学》的方法是成体系的,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走过去、走上去的,它无法跳过低处的山头一跃到达山顶。除非你不是按照作者所讲的这一套理论进行学习,而是按照另一套自然易、心易的理论去学习,那是需要开悟、开大悟的人才能做到。我们学习预测的人,在旧的预测方法中,总是企求学到些绝招秘术。《先天易学》是一门知识,是一门学问,它没有什么独立的个别的绝招秘术授人,又每一步都是公开的绝招秘术,一步一步学下去,踏踏实实地学下去,每个人都可以做到通其变,极

其数,观其会通,行其典礼,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通天下之志,知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状。这是作者的许诺。作者凭神奇之灵感,创立先天易学,破解《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并不想让它从一开始就出现虚假实真,并不想让它成于己也毁于己,因此想唯真唯实地、点滴不漏地传之于世。依作者所见,几乎两千年间所有旧的预测方法,都不能直接作为先天易学化解方法的基础。几乎目前所传下来的旧的化解术、巫术、符咒,要么有符无咒,要么有符咒无术。要么有符有咒有水而早已失真。

这里介绍的方法(二),是基本方法下的一些具体方法,虽然如此,同样不可忽略,它又将是方法(三)的基础。

八宫竖排的知识理论来自《易经》八个主卦的性质。为了便于对八宫竖排知识的理解,我们对这八个主卦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作出简单介绍。概括地讲,它是先天八卦方位,也就是说卦传中的几句话。

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

[天地定位]

天指乾卦,地指坤卦。天地定位即乾坤定位。

这里的定位,一是指确定方向,即乾南坤北,离东坎酉,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二是指确定位置,即乾西北,坤东南,否西南,泰东北。前者指《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的圆图部分,后者指方图部分。

乾、坤互为失败卦。大运行乾卦,灾必在坤。大运行坤卦,灾必在乾。乾、坤互为失败卦,其失败,一在方向上,二在位置上。流年见于圆图,遇流年不利,见于方向。位置见于方图,行运遇失败卦,失于位置。

[山泽通气]

山指艮卦,泽指兑卦。山泽通气即艮兑通气。

这里的通气,指阴阳二气相通。艮为山,兑为水;艮为男,兑为女;艮为阳,兑为阴。《易经》讲阴阳,乾坤一阴阳,兑艮一阴阳,离坎一阴阳,震巽一阴阳。世间万物,物物分阴阳。纯阳纯阴不生,阴阳勾通则生,是指造物。纯阳纯阴不朽,阴阳勾通则朽,是指个体的永久性。阴阳辩证,见于沟通与不沟通。认识阴阳,于人之男女,最为方便。男女阴阳交,孕育后人,是指造物。一个人身体中的阴阳保持平衡,甚至道家追求纯阳之体(男性),纯阴之体(女性),以达长生不死,又见出排斥勾通的特性。

纯阴纯阳只是道家的幻想。天地之间,物物分阴阳,类中分阴阳,同一物体,自身又分阴阳。一只苹果长在树枝上,向阳的一半为阳,向阴的一半为阴。收在袋子中的苹果,易烂的那一半为阳,为长在树上时向阳的那一部分;不易烂的那一半,为长在树上时阴的一部分。阴阳有界线,一清二楚。生命与物体的生死衰坏,决定于其中的阳性部分。故人之寿命,俗称阳寿多少。人体中的疾病,只在阳盛于阴,不在阴盛于阳。人之长寿,只在守阴,不在守阳。

先天易学以艮兑互为失败卦,其理论基础不是道家的阴阳自守理论。以显而易见的道理讲,山在于高,水在于深;山在于向上,水在于向下。艮兑通气,山中出云,海中隐山,或咸或损,唯有咸损二卦通气。大运行艮卦,灾必见于兑。大运行兑卦,灾必见于艮。气通与绝,见灾之轻重。气通尚生,气绝则死。

[雷风相薄]

雷指震卦,风指巽卦。雷风相薄即震巽相薄。

这里的相薄,指震巽相互薄气,相互轻薄,相互看不起,相互不服气。

《易经》中的主要八个卦,并不是只有天地定位也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一种顺序。只知道这一种顺序,死死地认定这一种顺序看八卦,看六十四卦,看整个

一部《易经》,只能把《易经》看死,就只能够看出人们已经写在《易经》和《易传》中的内容,就很难有新的突破和发现,就说不出文王、周公、孔子诸圣人未说出的话,未曾指出的内容。先天易学不仅研究《易经》的经传部分,更主要的是以《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为本文,从没有文字处读出文字,从没有语言处说出道理,因此能够说出他们已经说出的那部分内容的话语来源,道理之本。

《易经》中的八卦至少有三种顺序。

第一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第二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第三种:震-巽、离-坎、兑-艮、乾-坤

第一种《易经》八卦顺序,是《易经》八卦既成之后呈现的顺序。也指宇宙形成之后呈现的顺序。

第二种《易经》八卦顺序,是《易经》八卦的生成顺序,诞生顺序。也指宇宙的诞生过程。

第三种《易经》八卦顺序,是《易经》八卦在诞生过程中互成情形。也指宇宙在诞生过程中的体的互成过程。

从《易经》八卦的三种顺序中,我们可以体认到震、巽二升在八卦中的突出位置,可以看出震、巽二卦的极其重要的原动作用。我们也就要认识到,在习《易》之始,乾、坤二卦很重要,也就是在入门之前与入门的时候,乾、坤二卦很重要。既已深入《易经》之后,演《易》的时候,震、巽

二卦更重要,更是着眼点与着力处。可以说不知道乾、坤二卦,就不知道《易经》;不知道震、巽二卦,就从根本上不知道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

我们这里还只是让大家初步地接触这些概念,还不到深研机微的时候。对于震、巽二卦的初步认识,只需将孔子“帝出乎震,齐乎巽”这句话改动为“宇宙诞生于震,形成于巽”即可。

先圣已经意识到它在八卦、六十四卦的诞生、形成乃至宇宙的诞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后天重社会,先天重自然,也由此可以看出。思想,这是一种向内的人的意识活动,可以用一只手也可以用千只手,在意识领域中拨开一重重雾障,他向内走了多远,向什么方向上走了多远,却是由他在思想过程中,当现实已成为一种记忆,这种记忆的影响起了作用。孔子的社会情结,使他走向丁后天,没有走向先天。《先天易学》的作者缺少社会情结吗是的,在深山古庙中,受灵感启示,他在这里传授的,是他回到社会以后的思考实践部分,不完全是不食肉、不听音乐时的思想。

我们以“帝出乎震,齐乎巽”解释震、巽相薄。

农民起义为震。农民起义头头得到政权为巽。成为新的帝王的人最了解农民的力量,最害怕农民起义。起义的农民说,你的天下是老子们为你打下的。帝王说,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没有老子的领导,你们能做成什么事情。

震卦的能量向上向下。巽卦的能量是向左向右,是一种平行力量。我们常说的天下太平,就是指这种力量。帝齐乎巽,就是这种力量。这种力量出乎于震,是震的能量变异,是对震的能量转化。巽只取震的能量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很讲究。指震卦能量中有三分之一是巽卦能量,震卦中本来就含有了这种将溢出的可被转化的巽卦能量。指震卦与巽卦的这种可被量化的关系。指三分之一的能量均衡,保持这个度。震大于巽则乱,巽大于震则弱。乱与弱,皆危险之道。指震变为巽的方法策略,需文而化之。文而化之是文化的实质。指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国家治与乱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内含,个人生命潜能与成就事业的关系,指先天与后天的各种关系。

震与巽互为失败卦。

先天易学中的成功卦与失败卦,往往只差一步。

在人生意义上,最初起步时,如果先迈左脚到达的目的地是北京;如果先迈右脚,到达的目的地是南京。预测的根本目的,是起步之时已明确目的。化解的根本目的,就是一个人在起步时为了目的需要先迈左脚或右脚而迈不动步子,找不到落脚点,通过化解帮你迈得动步子,落得下脚,致于实现目标,需要的还是个人自身的努力奋斗。当预测与化解帮你上了路,保证了可以直达目的之后,为实现个人理想,更应该加倍努力,使看得到的目标加以实现。并不是社会上

一些披着文化外衣实际上根本不懂文化的人所说的,如果化解能够搬来黄金,人们只需躺着睡大觉就行了。这是对自身对《易经》对文化不负责任的话,无知的话。预测为了知道命运,化解为了改变命运,这是人们学习《易经》的主要目的。在《易经》先后天来讲,后天部分只能知道命运,不能改变命运,无力改变命运,甚至往往不敢太多地道破天机。因此有巫术、鬼神、佛教、道教的产生与补充。后天是天既成之后生出万物的规律,先天是天本身诞生生成的规律。

先天天弗违,后天奉天时。天尚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这是先天与后天的根本区分,大区分。后天认乾坤,先天知震巽。知震巽者握乾坤,握乾坤者用鬼神,如影如响,如声如音,如文如化。先天易学包含《易经》各种主要术数的功能,也包含了巫术、符咒、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功能。不是吗伏羲创八卦,至少有6000年了,各种宗教的诞生也就一两千年历史。

大运行震卦,灾必在巽。大运行巽卦,灾必在震。

有了以上我们对震巽两卦的性质、意义的研究剖析,你还会将大运行震卦灾于巽,大运行巽卦灾于震仅仅理解为个人命运的吉凶休咎吗其它几卦的相互关系,也应该照样推出道理。

灾于震者伤。灾于巽者病。

[水火不相射]

水指坎卦,火指离卦。水火不相射即坎离不相射。

这里的不相射,可以作不相容解释。水火不相射,即我们日常说的水火不相容,水火不容。射,又有相激、相对之义。作水火不相容讲,是指水不容火,火不容水,势不两立。作水火不相激讲,指水不挠火,以水浇火,火则息灭,即水克火之义。将火入水,水则沸腾,这要看火大火小,水多水少,作水火不相对讲,容易生出歧义,对为对立,水火不相对,即为水火不相对立。要能够互相对立,就需要势力相当。水要水势,火要火势,水火相对则激,相激则射,相射则有伤。乾坤讲阴阳,艮兑讲阴阳,震巽讲阴阳,坎离又讲一阴阳。乾坤讲阴阳互体,艮兑讲阴阳化育,震巽讲阴中生阳,坎离讲阴阳对立、相激、不容、相射、互伤。离为日,坎为月。离为日精,坎为月华,道家内丹外丹修炼,最重于此,以肾为坎,以心为离,提肾水灭心火,降心火温肾水,以图有丹,此丹,为心肾互伤中所见所得。

水火相激则生它质。在社会意义上,火水相激,所生为财。水火中取财,财大伤身,即有此义。所伤之水为财,为暗财;所伤之火为财,为明财。明财伤身伤于外。暗财伤身伤于内。道家修丹,最在既济未济,最在把握火候。将太极图之太极点推至既济末济二卦上,一是推转,再是氤氲。氤

氲推转,全在功夫,功夫在明点与线路。佛家上而不下,以得舍利。道家有上有下,以图尸解。舍利与尸解,皆功夫之余,为器非道。大德者重道轻器。道在途中。道中有道。于推转氤氲中,全在敏感处,着意处,氤氲猛烈处,机会动手处。认识佛道修练功夫,自知坎离二卦应用。自知生财之道。坎离互为失败卦。大运行坎卦,灾必在离。大运行离卦,灾必在坎。坎离为灾,皆在动中。灾化财,财化灾,破财消灾,破财不消灾,都在坎离相激处把握。求利者坎离相射,求大道者坎离不相射。道内道外,其理相同。共一日月,惟在分明。

[八卦相错与起日卦]

一是指《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八个主卦在对角线上的交错排列方式。

二是指《易经》中的八个主卦的三种发生生成顺序。

三是指重巽时期、重坎时期、重艮(连山)时期、归藏(重坤)时期、周易(重乾)时期以及以后的重兑时期、重离时期、重震时期。人类历史与自然迸化史是非直线性的,不是从过去到未来从原始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它是交错的、递进的、波状的。如果我们能够跳出小范围上的时空去看时间,进入多维时空,同样会发现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与自然进化有着同一个源泉意义上的动力体,即动力源,这个

动力源被它的发挥体所遮盖又永远起作用,从某一点上着眼它是线性,整体上它是波性的。加之动力源的自动性,与发挥体的关系形成交错、递进关系,形成此在彼还未在,彼在此还未在或已在,永远不可互见的关系。这种动力体与发挥体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物、质的进化乃至人类社会的进化特性。

四是指时间的交错性。我们从《先天易学》在日卦的排卦结果上来认识。

在中国,阴历与阳历并存,我们以阴历时间为下卦,以阳历时间为上卦,组成每一天所属的卦。

方法是:无论阴历阳历,无论日子的数字是几,按照8进制,8以内的数字是几就属第几卦,超过8的数字除以8或8的倍数,余几就属第几卦。

属于八重卦的日子属于少数,遇到的并不多。如果我们将以上所例日卦,每一天的卦套入《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方图之中,就可以看出日卦与八个主卦的对角走势完全相同,是交错性的,梯状性的,跳跃性的,螺旋性的轮流、轮回的。在短时间内,它给人以感觉错觉和视觉错觉上的直线性和前后性。这里的短时间包括人的一生。抓住这一点深入研究,可以尽可能地揭示时间的实质。比如如果有时间遂道,它是螺旋体的,轮回的又非重复性的,有动力源的,时间被空间化,因而动力源被遮盖,动力源与动力发挥体的错位与

永不互见。比如佛教、道教修练的实质,对时间的挣脱、解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多重世界说多重宇宙说。无论什么修练方式,都是对待时间的方式与态度,无论动与静,求生或求死,有无挣脱时间的可能,挣脱时间的轻重程度,是审查任何一种修练方法正确与否、有效无效的尺度标准。人是在时间的车厢内,卦闭的车厢内,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都是为了从车厢内看到窗外,甚至到车外去。八卦相错,是一个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个有实际内含意义的概念。它体现《易经》的所有时间含义及时间哲学。

五是指以《易经》八卦为主体的八宫竖排相互之间的关系。

[同行关系]

八宫竖排同行关系是指每一宫竖排上的八个卦之间的

相互关系。八宫竖排同一行上的卦发生关系时称为同行关系,八宫每一竖排上的八个卦,上卦相同,下卦不同。下卦代表一个人的家族基础,上卦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基础。同卦相斥,异卦相亲。分阴分阳,阴阳有别。同行卦相遇,有亲有隔。相亲时如同家人,相隔时如同陌路。亲中有隔,不分也分,隔中有亲,分又难分。内里折冲,外面不闻。折冲之时,你死我活,最为残忍。

[主仆关系]

按照东西两个方位,八宫竖排中每紧挨的两排靠东边一

排上的八个卦无论是哪一卦,与紧挨排靠西一排上的八个卦无论是哪一个卦发生关系时,依东主西仆的原则,东排上的卦为主人卦,西排上的卦为仆人卦。主仆关系是指,主人可以号令仆人,仆人不可能号令主人;仆人可以服从主人,主人不可以服从仆人;主人可以施予仆人,仆人不可能施予主人;仆人可以有求于主人,主人不可能有求于仆人。即便是在帝王线上的人,遇到命卦在坎宫竖排上的人,也须屈尊降贵,听其号令,求其所赐。即便在坎宫竖排偏财线上很有财势的人,遇艮宫竖排上的人,须听其为自己打出个形象,若为艮宫竖排上的美女,则为英雄为美人折腰;英雄难过美人关……

[相隔关系]

在八官竖排中,被一排相隔,紧挨该排两边的两排为隔排。相隔两排上的八个卦,无论这一排上的哪一卦与相隔排上的哪一卦发生关系,都称为相隔关系。相隔关系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内部,家庭内部与同一单位内部,相隔为真隔。其隔为乾宫竖排着,如同不共戴天。其隔为兑宫排着,隔海相望。其隔为离宫竖排者如隔岸观火。其隔震宫竖排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其隔巽宫竖排者如臣有忠奸。其隔坎宫、艮宫,如隔山隔水。其隔坤宫竖排者,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二是指外部,指在社会上的合作与做事业,往往用远交近攻原则,相隔者为了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而合作,而如同兄弟,如同

家人。若到了真的做兄弟,做家人之时,终久又是相隔为真隔。

[一般关系]

在八官竖排中除同行关系、主仆关系、相隔关系外,相互之间相隔着比较远的一些竖排上的卦与卦发生联系时称作一般关系。一般关系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做事业合作也可以,不合作也可以,它就属于一般关系,无任何的过近过远的特殊关系。合作,也只能属于一般的合作;隔阂,也只是属于一般的隔阂,这就是原则。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此图又称《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始见于朱熹《周易本义》。朱熹说:“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西夷先生陈抟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这说明,此图与《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一样,都是出自于陈抟之手。请见右图: 这实际就是我们在上面介绍的《先天六十四卦次序》。朱熹说:“此圆图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在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再一一介绍。 (一)“圆者动而为天” 将外面的圆图单列出来,如左图所示。 其方位与先天八卦相同,重卦与三划卦相同,《乾》《坤》分居上下,《离》《坎》各列左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逆数,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顺行,自然地将六十四卦分成了八宫。左半圈从《复》到《乾》,共三十二卦,一百十二个阳爻,八十个阴爻,阳由少渐多,为“阳升阴消”过程。右半圈从《姤》到《坤》,共三十二卦,一百十二个阴爻,八十个阳爻,阴由少渐多,是“阴升阳消”过程。其它卦皆生于《复》、《姤》两卦,“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所以此图又称“复姤小父母”。《观物外篇》说:“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含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也。” (二)“方者静而为地” 我们再看一看方图。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图是先天六十四卦次序的倒图。先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的结构。 易界普遍认为,此图是对《说卦传》“天地定位”一节的解释。由四个层次组成,中间巽、震、恒、益为第一个层次。其外十二卦以坎、离、未济、既济为四隅是第二层。再外二十卦以艮、兑、咸、损为四隅是第三层。最外二十八卦以乾、坤、泰、否为四隅为第四层。从大方图来看,从西北角至东南角是条斜线,以先天八卦的次序排列着八纯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将六十四卦分成了两半。这样,四层对角卦象相反,第一层震、巽相对,表示“雷风相薄”;第二层离、坎相对,表示“水火相射”;第三层兑、艮相对,表示“山泽通气”;最外一层乾坤相对,表示“天地定位”。这是一个古代大地的方位图。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动地静”,所以一个是圆图,一个是方图。朱熹说,圆图“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图“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即天与地、阴与阳在图中相交。 这里有一个问题:天的方位与地的方位是否是一致的?

易经六十四卦全图案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全图解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在阴阳的变化中,阐述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和指导。 六十四卦方图、方圆图 六十四卦方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六十四卦词义辨析

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各卦的含意可参见:周易上经三十卦一览及周易下经三十四卦一览。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 乾(天)1乾 11泰 34大壮 26大畜 14大有 5需 43夬 9小畜

坤(地)12否 2坤 16豫 23剥 35晋 8比 45萃 20观 震(雷)25无妄 24复 51震 27颐 21噬嗑 3屯 17随 42益 艮(山)33遁 15谦 62小过 52艮 56旅 39蹇 31咸 53渐 离(火)13同人 36明夷 55丰 22贲 30离 63既济 49革 37家人坎(水)6讼 7师 40解 4蒙 64未济 29坎 47困 59涣 兑(泽)10履 19临 54归妹 41损 38睽 60节 58兑 61中孚 巽(风)44姤 46升 32恒 18蛊 50鼎 48井 28大过 57巽

六十四卦方圆图应用方法

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应用方法 邵雍一生的学问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故此著《梅花易数》写地数和人数的变化,著《皇极经世》写天数的变化。两书合在一起,才是天、地、人三才合一,才是完整的八卦应用方法。其学术根源在于《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伏羲六十四卦圆图》是由先天八卦扩充而来,《皇极经世》讲的就是《六十四卦圆图》的事,这圆图大到宇宙生成,社会兴衰治乱,小到衣食住行等等都能管到。《梅花易数》讲的就是《六十四卦方图》的规律,这方图可管人的生老病死,寿命长短等问题,总之人的一切规律都包括在方图中。 伏羲六十四卦圆图-------- 代表天道规律 伏羲六十四卦方图-------- 代表地道规律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之间——代表人道规律天地人三才之道全,方是大道之源。方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方能修身立命,治国平天下。 ①皇极经世(天数) 《皇极经世》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是把人类的历史寿命根据六十四卦圆图规律,拟出了一个间接公式,叫做“元、会、运、世”。简单地讲:以一年的年、月、日、时作基础,所谓的一元,便是以一年做单元的代表,一年(元)之中有十二个月,所以一元之中便有十二个会。每个月之中包含三十天,所以一会包含三十运。一天之中又有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有三十分,因此一运之中包含十二世,一世又包含三十年。扩而充之,便构成了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中,共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之中共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之中,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一元便是代表这个世界文明形成到毁灭终结的基数。 列成公式如下: 1 元=12 会=360 运=4320 世=129600 年 1 会=30 运=360 世=10800 年 1运=12世=360年 1世=30年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型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1、——方图:遵循着自然的阴阳盈虚消长法则,右边第一行最下为乾卦,自下向上,乾卦上面的第二卦是天泽履,第三卦是天火同人,第四卦是天雷无妄,第五卦是天风姤,第六卦是天水讼,第七卦是天山遁,第八卦是天地否。 2、——圆图:圆图上面顶端左边的第一个卦是乾卦,再看最下面右边第一个卦是坤卦,第一步用方图最下面的第一横列的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依次序向左排列。将第二横列的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等八个卦的履卦紧接在泰卦之后,依原次序排列下去,然后将第三、第四横列的每个卦,都照这个方法排列,完成了左边的半个圆圈。第二步从第八横列排起,将否、革、晋、豫、观、比、剥、坤等八个卦,以逆次序接在复卦的后面,再用第七横列,照第八横列的方法,以谦卦接在否卦的后面,成否、谦、艮、蹇、渐、小过、旅、咸、遁的逆时针次序,第六横列、第五横列,都是这样,最后第五横列的姤卦,刚好又接到了最起始的乾卦,就完成了这个圆图的排列。

——京氏八宫卦变图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序号天干地支五行属性 1. 甲子23~1点金鼠 2. 乙丑1~3 金牛 3. 丙寅3~5 火虎 4. 丁卯5~7 火兔 5. 戊辰(成)7~9点木龙 6. 己巳(四)9~11 木蛇 7. 庚午11~13 土马 8. 辛末13~15 土羊 9. 壬申15~17 金猴 10. 癸酉17~19 金鸡 11. 甲戌19~21 火狗 12. 乙亥21~23 火猪 13. 丙子23~1点水鼠 14. 丁丑1~3 水牛 15. 戊寅3~5 土虎 16. 己卯5~7 土兔 17. 庚辰(成)7~9点金龙 18. 辛巳(四)9~11 金蛇 19. 壬午11~13 木马 20. 癸末13~15 木羊 21. 甲申15~17 水猴 22. 乙酉17~19 水鸡 23. 丙戌19~21 土狗 24. 丁亥21~23 土猪 25. 戊子23~1点火鼠 26. 己丑1~3 火牛 27. 庚寅3~5 木虎 28. 辛卯5~7 木兔 29. 壬辰(成)7~9点水龙 30. 癸巳(四)9~11 水蛇 31. 甲午11~13 金马 32. 乙末13~15 金羊 33. 丙申15~17 火猴 34. 丁酉17~19 火鸡 35. 戊戌19~21 木狗

马氏六十四卦方圆图内涵

浅谈《马氏六十四卦方圆图》的内涵 郭彧 马宝善先生在他的著作《易道?德性说》一书中列出了一幅《六十四卦方圆图》(见图1),这是继北宋邵雍《伏羲八卦图》(亦称之为《先天图》)之后一幅创新的易图。 图1.马氏六十四卦方圆图

图2.邵雍《伏羲八卦图》 马宝善先生此图与邵雍《伏羲八卦图》不同的地方有以下二点: 1.邵雍图之圆图“象天”,是以乾一为祖经过六变而得,具体变化方法如同他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所说:“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邵雍说“图从中起”,即是从乾姤之中到复坤之中起而分左右。其圆图内卦(内贞外悔),左边是以乾兑离震为序;右边是以坤艮坎巽为序。整个圆图是一“O”型模式,象征天上日月运行,所以邵雍说“逆数之,震一、离兑二、乾三、巽四、坎艮五、坤六”。 马宝善先生之圆图则是本着《易经》六十四卦之序,以乾遯之中到恒未济之中起而分左右。其圆图左边是乾至恒三十二卦;右边是遯至未济三十二卦。这就与原本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的划分有所不同,既然六十四卦分作上下两部分,如果考虑“上经与下经都是十八个卦象”的不严密性,显然平分是有道理的。 2.邵雍图之方图“象地”,是以八个相同内卦为标准把圆图分作八段:乾为第一段;兑

为第二段;离为第三段;震为第四段;巽为第五段;坎为第六段;艮为第七段;坤为第八段。然后自下向上把八段垒成方图,象征禾苗由地里向上生长,所以邵雍说“顺数之,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马宝善先生之方图则是改造邵雍方图而来。具体改造方法是:邵雍方图乾一至震四仍旧而原样不动,只是把邵雍方图巽四至坤八翻转过来,变原先一列乾与八列坤对角相视为一列上下相视。 邵雍方图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自图右下方至图左上方,呈“╲”对角排列;马氏方图则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自图右下方至图中心,接巽五之后又坎六艮七坤八反行至图右上方,呈“﹤”半对角排列。 马宝善先生创作的易图,其内涵与邵雍《先天图》有所不同,下面就笔者分析所得,初步阐述如下。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汇总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圆图探秘 朱熹说:“圆者动而为天。”对此易界是广泛认同的。这是一个天体运行的规律图,或者说是个古代的历法图,它精确地说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运行规律。 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则从《乾》始逆时针排列一周而成圆形。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运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 “《坤》尽子中”,《坤》卦六爻皆阴,可谓阴极,物极则反,阳气由“子”而生。接下来是《复》卦,一阳在下始生,至《同人》共16个卦96爻,其中阳爻48个,阴爻也是48个,阴阳各半,表明昼和夜一样长,这就是“春分”。春分交在《离》、《革》、《同人》处,地支为“卯”,“《离》尽卯中”,方位为东。 “《乾》尽午中”,从《临》卦始至《乾》卦,阳气渐长,至《乾》达到盛极,六爻皆阳,地支临“午”。此区间其16卦,阳爻64个,阴爻32个,阳多阴一倍,表明昼多于夜,是一年中最炎热时期,为“夏至”,交于《乾》,“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姤》一阴始于下,至《师》卦仅存一阳在下卦二爻,这区间共有16卦、96爻,其中阳爻48个,阴爻也是48个,阴阳各半,昼夜一样长,为“秋分”,交在《坎》、《震》、《师》,地支为“酉”,故说“《坎》在酉中。” 从《遁》卦始至《坤》卦,亦是16卦、96爻,阴爻在下浸阳,至《坤》阴达盛极。这区间有阴爻64个,阳爻32个,阴倍于阳,表明夜多昼少,为“冬至”,地支为“子”,“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 至此,一岁循环,周而复始。这是一幅多么完美的天体运行图呵! 古人认为“天动地静”,这是不科学的。说天体是顺时针而行,这与今天我们所知道

解读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20150331

解读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2012-06-14 11:24:01) 打开这个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我总有点晕晕乎乎,南师《易经杂说》里有方法的,当时看了很明白,事后仍忘得一干二净。 昨天自己拿着这张图研究了一下,既然是先天伏羲图,那一定与先天伏羲八卦图有关联的,拿出先天伏羲八卦图一看,豁然开朗,全部明白了,我可以默写出来了。太简单了。看完这篇文章,人人都会画这个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方法如下: 一、伏羲八卦图是关键 图1:先天伏羲八卦图

1、先要记住先天伏羲八卦图里的卦序,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在六十四卦方圆图中的内卦、外卦都要用到它,切记!切记!如下: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补充一下什么是内、外卦。 一个六爻卦,由下而上次序,下三爻是内卦,上三爻是外卦。 二、现在先来解读这个六十四卦方圆图的外圆图 图2、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2、把图2分成两个半圆,从乾卦开始,画一条直线,将这个圆图分成两个半圆,乾卦在直线的左半边,坤卦在直线的右半边;如下图3: 图3

3、先来说一说这个六十四卦外圆图外卦的规律: 左半圆外卦规律: 从蓝色竖线左边开始,就是从乾卦开始,逆时针到复卦,注意这条绿色带尖头的曲线所包含的半圆。共三十二卦。这三十二卦中的外卦有一个规律,全部是先天八卦的顺序,从乾卦(?)到坤卦(?):循环四次,四组共三十二个。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

再来看右半圆外卦规律: 从蓝色竖线右边开始,就是从垢卦开始顺时针到坤卦,注意这条红色带尖头的曲线所包含半圆。共三十二卦。这三十二卦中的外卦与左半圆外卦规律一样,也是先天八卦的卦序从乾卦到坤卦,循环四次,四组共三十二个。 4、接下来谈一谈六十四卦外圆图内卦的规律 这个更直观。左半圆,从乾卦开始,逆时针到复卦,按先天八卦前面四个卦的次序:乾、兑、离、震,每个卦重复八次,三十二个内卦; 右半圆,从姤卦开始到坤卦的内卦,接下来按先天八卦后面四个卦的次序巽、坎、艮、坤,每个卦重复八次,也是三十二个内卦。 三、现在该来解读六十四卦方圆图的这个内方图的规律 图4、

引用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基础认识

引用《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基础认识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基础认识 《先天64卦方圆图》非常重要。《现代先天易学》所有理论、方法全出自此图。从《兑易》的角度讲,可以说“图外无易”。是说离开了《先天64卦方圆图》,就没有了《易》,就没有了《易经》,就没有了任何所谓的《易经》知识。 《现代先天易学》的预测方法,环境风水知识,个人生命能量的修炼方法,大自然能量的应用方法,乃至演易方法,都来自此图。宇宙、时空、人类、文明乃至万物,全在此图中。 学习《现代先天易学》,就需要熟悉《先天64卦方圆图》,能够在心中默记此《先天64卦方圆图》,进而将来能够在胸中运转此图,做到身不离图,胸中有图。 一个人背会了《先天64卦方圆图》,作到了身不离图,心中有图,简单的讲,有以下几个好处。(1)、在以后的学习《现代先天易学》的过程中,当随时的说到方图的哪一卦时,圆图的哪一卦时,心中就会很清楚某一卦是在方图或圆图的什么位置,应用起来才会很方便。对于学习《现代先天易学》来说,背会《先天64卦方圆图》,也是惟一需要记忆

的内容。(2)、现代社会,人类在享有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便利与幸福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每天每天的给人们带来灾难,造成人与生活之间越来越多的紧张关系,危机关系,恐惧关系。要消除、预防这一切,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采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消灾避 难的太极、八卦方式。这样的话,与其放一张死图,不动的图于一处固定的地方,只能消除不动之灾,无法消除动中之灾,不如放一个《先天64卦方圆图》于心中、胸中,就方便地作到了人在图在,人在太极在,人在宇宙能量在。就方便地作到了鬼神不能侵,灾祸不能害。又还有什么恶的人、恶的势力能够靠近自己。况且在后面我们还会讲到,数千年来流传的,至今外面无知的人们仍然在使用的太极图,存在有大问题。《先天64卦方圆图》自身具足36太极,一太极有一太极之作用。36太极对待宇宙36种能量,应对世间万象万物。不是那些随意画出太极图,随意点出一双鱼眼,而无知于其能量所指的人们所能做得到的。(3)、可以以《先天64卦方圆图》代替佛教中的佛轮的作用。《先天64卦方圆图》的形成比佛教的佛轮早出多少年?至少更早出2000年吧!世界东方的汉民族,早就有了这么一个与宇宙同步、同信息的轮子,而在这后2000年中,无人知道用,无人知道“道”,或知“道”而不知 “轮”。《现代先天易学》不出现,无人能指出

六十四卦方圆图歌诀

六十四卦方圆图歌诀 【六十四卦方圆图歌诀】 乾夬大有及大壮,小畜需兮大畜泰。履兑和睽与归妹,中孚节兮损和临。 同人和革离与丰,家人既济贲明夷。无妄随兮噬嗑震,益和屯兮颐和复。 姤和大过鼎与恒,巽与井兮蛊和升。讼与困兮未济解,涣与坎兮蒙和师。 遁和咸兮旅小过,渐和蹇兮艮和谦。否和萃兮晋和豫,观和比兮剥和坤。 老子留下一部五干字的《道德经》使他成了圣人,代表了他的全部思想、哲学、文化研究成果。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所知。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唯有一部《易经》。老子读过吗? 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隐隐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的一些道理相同,但明显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的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 我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

的人,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方法中的一部分和内容上的一部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为万物之始”等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只需去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和萃、咸、困、大过、随、革、夬15个卦的内容,道德经的内容部分只需对照《易经》中这15个卦,道德经只讲了《易经》中的15个卦,其内容都可以详详细细对照出来。 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 孔子研究《易经》是很有成就的。圣人述而不作,《易经》中的《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可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其体悟与认知是渊博宏大的,又是深刻精微的。 我们知道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曾经演易。周公曾经为《易经》六十四卦撰写爻辞。 相传炎帝、皇帝、尧、舜、禹几代圣人先后依据《易经》中有关卦象发明网、船只、房屋、城市、集市贸易等等。 相传伏羲创造八卦。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上古圣贤皆演易。演易,就是研究《易经》,推演《易经》卦数与易理

周易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方圆

周易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方圆图 易学知识 2011-02-14 20:37:27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老村长《周易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方圆图》 周易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方圆图 是六十四卦。周易包罗万象,天地人物一切事理尽在其中。这样广大而完备的一部经,实际就在六十四

六十四卦来自八卦,八卦来自太极。孔子在系辞上传里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在系辞下传里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何谓太极,先儒解释不一。虞翻说:「太极,太一也。」韩康伯说:「太极者,无称之称。」孔颖达说:「太极即是太初太一也。」苏子瞻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朱晦庵说:「太极者,理也。」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焦循说:「太极犹言大中也。」各家注解虽不相同,其实都

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简称为本体,此体圆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不学周易,不明易理,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灭祸。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论语记载,子路问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必须了解生的来源,生的来源就是太极。

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 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仪如孔氏正义所释,作容仪讲,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称为两象,只称两仪。但这两仪实为四象以至万象的基本结构,万 象即由两仪细分而成,所以万象无不有阴阳两仪。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伏羲氏画卦时便发明极为简单的两画,以示无穷无尽的象数之源。这两 画就是「」、「」。「」为奇,象征阳,「」为偶,象征阴,此即阴阳两仪。 两仪生四象者,就是阳上加阳「」,名为太阳。阳上加阴「」,名为少阴。阴上加阳「」,名为少阳。阴上加阴「」,名为太阴。阴阳两仪过于单纯,不足以成万象,万象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是阴阳奇偶从单一之画加为二画,因而出现四种象。 四象生八卦者,就是上四象之上再加一画,而为三画的八卦。太阳加一阳「」 为乾,加一阴「」为兑。少阴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 阳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加一阳「」为艮,加一阴

六十四卦方圆图的记忆与标注

浅谈《易经》六十四卦方圆图的记忆 一直在研究怎么样把六十四卦的方圆图记住,今天突然悟出来了。在结合了2种方法的优点,终于想出了自己的方法来记忆这个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之前,看了南怀瑾大师的《易经》杂说,明白了这个方圆图的排序规则: 先看方图: 从最右下角的第一个看起,是第一卦“乾”卦,从下往上,右边第一列的上卦全部都是乾,而下卦是先天八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坎艮昆。从右往左,最下面一行,下卦全部是乾,上卦按顺序是先天八卦的次序。按照这个规律,就可以很轻松地写出六十四卦的方图。 然而,我怎么看,也总觉得这样还是不好记住。于是想起了论坛里“闲云”兄的2进制转换方法,何不把它们全部转换为二进制,然后再转换为十进制,然后排列一下试试看是什么规律呢。于是找了一间教室,在黑板上画起来。果然,结果另我大喜。 六十四卦的二进制编码规则:用1代表--,0代表- - ,从下

往上第一爻为六位(因为每一卦有六爻)二进制的最高位,即第六位也是最左边一位。依此类推,最上面一爻,第六爻为二进制最后一位。由此转换如下方圆图为二进制: 中间的方图转换为二进制如下:

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如下: 看出来了吧,多么奇妙,8X8的方格,从数字0到63的顺序排列,多么奇妙。由此可见我们的老祖先的智慧。 如此记忆方圆图,则闭着眼睛也可以很容易画出来每一卦的位置。如此的简单。不知道我们古人吃了多少苦头。 另外,我们的象棋、围棋的棋盘是如何画的,全部是来源于《易经》,仔细观察一下,象棋总共是有六十四个方格,刚好是六十四卦,而且是八乘八的。多么奇妙!

如此这般,那么圆图根据南怀瑾大师教给我们的排列方法,当然很容易就可以画出来了,最下面一个为坤,沿着右边半圆往上,照着上面十进制的表格从0-31一共32挂一直转换画上去,就是右半圆的32卦。而最上面一个是乾卦,沿着左半圆,从十进制的63-32,倒着数下去,依次排下去,就是圆图的左半圆。根本无须记忆什么位置,随时就可以画出来。

伏羲八卦方圆图与微积分

伏羲八卦方圆图与微积分、二进制 关于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中国的八卦图的关系,有许多的考证,但是对于莱布尼茨是受到八卦图的影响而发明二进制还是单独发明二进制,迄今似乎也没有定论。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给出了比较可信的材料,表明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八卦图的启发。 根据莱布尼茨自己的说法,他1679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算术,但是1703年4月1日才收到耶酥会士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图,到这时他才开始正式研究八卦符号,并发现自己的二进制体系与伏羲八卦图的一致性。几天后,他就写了论文《二进位算术的阐述—关于只用0和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发表在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上。很多的研究者就是根据莱布尼茨自己的说法,认为莱布尼茨不是根据伏羲八卦图的启发而发明二进制的。 但是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中,证明了虽然莱布尼茨到1703年才见到白晋带给他的伏羲八卦图,但是并不表示这是他首次看到伏羲八卦图,而是早在1687年,莱布尼茨就已见到伏羲八卦图了。 1687年,耶酥会士柏应理出版了《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其中共计13页对伏羲八卦图做了介绍,书中配有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及文王六十四卦图。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及文王六十四卦图中,在相应的卦象上,标有阿拉伯数字1到64。 而在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中,通过0与1引申,就可以表示一切数字,如000,001,010,011,100分别代表0-4这几个数字。而在易经八卦中,通过阴阳引申,就可以表示宇宙万有的原理。如果把阴爻看作0,把阳爻看作1,所有的卦象于是也就可以看成0和1的组合。比如坤卦就是000000,乾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111101等等。伏羲图的六十四个卦象,也正好可以看作二进制算术从0到63的数字。 而莱布尼茨于《中国哲学家孔子》出版的当年,就阅读了这本书。在致友人冯·黑森—莱茵费尔的信中,向他介绍说自己阅读了这本书。而在这封信中,还出现了“Fohi”的字样,这个词译为中文就是“伏羲”。通过这一些事实,不难证明,莱布尼茨当年就见过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及文王六十四卦图。 但是莱布尼茨在1698年5月17日的一封信中声称,对于二进制的思考已经二十多年了。1703年5月18日回白晋的信中也表示,他二十多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在其博物馆里也有1679年发表的《二进位数学》。根据这一情况,柏应理《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关于易图的内容,应该对他发明二进制没有影响。 但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也有材料证明,早在1679年之前,也就是他发明二进制最早时间之前,欧洲就有关于八卦图的书籍出版,而莱布尼茨1679年之前也见过易图。 胡阳、李长铎的著作《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介绍,1660年学者斯比塞尔在荷兰出版了《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书中记载了I Ging(易经)。斯比塞尔跟莱布尼茨交往相当密切,而这本书是莱布尼茨为了解中国参考过的一本书。书中两个部分介绍了易经,介绍了龙马负图出河、伏羲得图做八卦以及太极阴阳八卦学说。 另外,从《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中,可以看到1660年以前,斯比塞尔参考的中国文化文献包括耶酥会士卫匡国1658年出版的《中国上古史》以及曾德昭1642年出版的《中华帝国》。《中华帝国》中只是简单介绍阴阳八卦学说,而在《中国上古史》中就很详细。书中详细介绍了阴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太极八卦演化过程。有学者认为《中

[教材]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教材]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原作:杨升 老子留下一部五干字的《道德经》使他成了圣人,代表了他的全部思想、哲学、文化研究成果。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所知。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唯有一部《易经》。老子读过吗? 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隐隐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的一些道理相同,但明显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的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我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的人,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方法中的一部分和内容上的一部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为万物之始"等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只需去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和萃、咸、困、大过、随、革、夬15个卦的内容,道德经的内容部分只需对照《易经》中这,,个卦,道德经只讲了《易经》中的,,个卦,其内容都可以详详细细对照出来。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孔子研究(易经)是很有成就的。圣人述而不作,《易经》中的《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可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其体悟与认知是渊博宏大的,又是深刻精微的。我们知道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曾经演易。周公曾经为《易经》六十四卦撰写爻辞。相传炎帝、皇帝、尧、舜、禹几代圣人先后依据《易经》中有关卦象发明网、船只、房屋、城市、集市贸易等等。相传伏羲创造八卦。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上古圣贤皆演易。演易,就是研究《易经》,推演《易经)卦数与易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部《易经》即是上古历代圣贤取得思想、哲学、文化成果的主要学术材料。并由此确立《易经》是中国文化即汉文化的活水源头,并且是唯一源头。不演易,中国就不会出圣人,就不会出思想、哲学、文化学术成果,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六十四卦圆图探秘 朱熹说:“圆者动而为天。”对此易界是广泛认同的。这是一个天体运行的规律图,或者说是个古代的历法图,它精确地说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运行规律。 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则从《乾》始逆时针排列一周而成圆形。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运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 “《坤》尽子中”,《坤》卦六爻皆阴,可谓阴极,物极则反,阳气由“子”而生。接下来是《复》卦,一阳在下始生,至《同人》共16个卦96爻,其中阳爻48个,阴爻也是48个,阴阳各半,表明昼和夜一样长,这就是“春分”。春分交在《离》、《革》、《同人》处,地支为“卯”,“《离》尽卯中”,方位为东。 “《乾》尽午中”,从《临》卦始至《乾》卦,阳气渐长,至《乾》达到盛极,六爻皆阳,地支临“午”。此区间其16卦,阳爻64个,阴爻32个,阳多阴一倍,表明昼多于夜,是一年中最炎热时期,为“夏至”,交于《乾》,“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 《姤》一阴始于下,至《师》卦仅存一阳在下卦二爻,这区间共有16卦、96爻,其中阳爻48个,阴爻也是48个,阴阳各半,昼夜一样长,为“秋分”,交在《坎》、《震》、《师》,地支为“酉”,故说“《坎》在酉中。” 从《遁》卦始至《坤》卦,亦是16卦、96爻,阴爻在下浸阳,至《坤》阴达盛极。这区间有阴爻64个,阳爻32个,阴倍于阳,表明夜多昼少,为“冬至”,地支为“子”,“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 至此,一岁循环,周而复始。这是一幅多么完美的天体运行图呵! 古人认为“天动地静”,这是不科学的。说天体是顺时针而行,这与今天我们所知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六十四卦方圆图歌诀】 乾夬大有及大壮,小畜需兮大畜泰。履兑和睽与归妹,中孚节兮损和临。 同人和革离与丰,家人既济贲明夷。无妄随兮噬嗑震,益和屯兮颐和复。

姤和大过鼎与恒,巽与井兮蛊和升。讼与困兮未济解,涣与坎兮蒙和师。 遁和咸兮旅小过,渐和蹇兮艮和谦。否和萃兮晋和豫,观和比兮剥和坤。 背图提示: 1、只需要背会里面的方图。方图背会后,知道了圆图排列的规律,自然就会了。 2、《先天64卦方圆图》,也叫《伏羲64卦方圆图》。它是有方位的:天南地北;离东坎西。 天南:乾为天。在圆图上找到乾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南方。 地北:坤为地。在圆图上找到坤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北方。 离东:在圆图上找到离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东方。 坎西:在圆图上找到坎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西方。 先天64卦方圆图,由圆图确认时间;由方图确认空间。 3、在方圆图内的方图上,找到由西北至东南的“乾坤对角线”。我们所说的乾1、兑2、离3、震 4、巽 5、坎 6、艮 7、坤8八个主卦,就在这条对角线上。 4、从方图的下面第一排开始背。 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 易经64卦,每1卦都是由上面所说的8个主卦,两个两个上下组合而成的。注意这第一排,第一排上的8个卦,它的下卦全都是乾卦。乾卦数序为1。上卦则依照次序分别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这样,把每个卦的数字都一起记住的话,就可以记成: 1/1乾,1/2夬,1/3大有,1/4大壮, 1/5小畜,1/6需,1/7大畜,1/8泰。 由下往上第二排,下卦全是兑。数字全是2。 上卦依然依次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就可以背成: 2/1履,2/2兑,2/3睽,2/4归妹, 2/5中孚,2/6节,2/7损,2/8临。 以上各排,都是这种规律。 卦符的记忆,只需要记住8个主卦的卦符,然后依照上面的规律,熟练后就可以画出全部64卦的卦符。 我们把方图中这种横排排列,依次叫做: 乾宫横排8卦。 兑宫横排8卦。 离宫横排8卦......等。 方图中,有横排八宫,也就有竖排八宫。 方图中靠西边的竖排,叫做乾宫竖排。它的规律是:上卦全都是乾卦,由下至上下卦分别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圆图探秘 朱熹说:“圆者动而为天。”对此易界是广泛认同的。这是一个天体运行的规律图,或者说是个古代的历法图,它精确地说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运行规律。 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则从《乾》始逆时针排列一周而成圆形。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运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 “《坤》尽子中”,《坤》卦六爻皆阴,可谓阴极,物极则反,阳气由“子”而生。接下来是《复》卦,一阳在下始生,至《同人》共16个卦96爻,其中阳爻48个,阴爻也是48个,阴阳各半,表明昼和夜一样长,这就是“春分”。春分交在《离》、《革》、《同人》处,地支为“卯”,“《离》尽卯中”,方位为东。 “《乾》尽午中”,从《临》卦始至《乾》卦,阳气渐长,至《乾》达到盛极,六爻皆阳,地支临“午”。此区间其16卦,阳爻64个,阴爻32个,阳多阴一倍,表明昼多于夜,是一年中最炎热时期,为“夏至”,交于《乾》,“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姤》一阴始于下,至《师》卦仅存一阳在下卦二爻,这区间共有16卦、96爻,其中阳爻48个,阴爻也是48个,阴阳各半,昼夜一样长,为“秋分”,交在《坎》、《震》、《师》,地支为“酉”,故说“《坎》在酉中。” 从《遁》卦始至《坤》卦,亦是16卦、96爻,阴爻在下浸阳,至《坤》阴达盛极。这区间有阴爻64个,阳爻32个,阴倍于阳,表明夜多昼少,为“冬至”,地支为“子”,“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 至此,一岁循环,周而复始。这是一幅多么完美的天体运行图呵! 古人认为“天动地静”,这是不科学的。说天体是顺时针而行,这与今天我们所知道

[杨升]《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论文 ★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杨升 作者:杨 作者 老子留下一部五干字的《道德经》使他成了圣人,代表了他的全部思想、哲学、文化研究成果。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所知。 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唯有一部《易经》。老子读过吗?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隐隐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的一些道理相同,但明显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的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 我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的人,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方法中的一部分和内容上的一部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为万物之始"等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只需去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和萃、咸、困、大过、随、革、夬15个卦的内容。道德经的内容部分只需对照《易经》中这15个卦,道德经只讲了《易经》中的15个卦,其内容都可以详详细细对照出来。 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 孔子研究(易经)是很有成就的。圣人述而不作,《易经》中的《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可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其体悟与认知是渊博宏大的,又是深刻精微的。我们知道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曾经演易。 周公曾经为《易经》六十四卦撰写爻辞。相传炎帝、皇帝、尧、舜、禹几代圣人先后依据《易经》中有关卦象发明网、船只、房屋、城市、集市贸易等等。相传伏羲创造八卦。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上古圣贤皆演易。演易,就是研究《易经》,推演《易经》卦数与易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部《易经》即是上古历代圣贤取得思想、哲学、文化成果的主要学术材料。并由此确立《易经》是中国文化即汉文化的活水源头,并且是唯一源头。 不演易,中国就不会出圣人,就不会出思想、哲学、文化学术成果,就很难有思想、哲学、文化复兴。但是,孔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老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周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商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 中国人很早就有了知识封闭或者知识产权上的保护意识。历代不留下演易方法,是坏事也是好事,坏的方面很多,好的方面很少。单就好的方面讲,可以使欲演易者必须自己去拿出方法,必须自己去亲手演易,否则终不知易经的宏博深奥与微细缜密。 可悲的是自孔子死后两千年间中国没有演易人。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孔子更被抬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两千年间,万千儒士,只许朝拜,不可超越。千万部研究《易经》的著作,一概是注解再注解,你注解过来,我再注解过去,一概是炒剩饭。又怎能出现演易人,又怎能出圣人。 王弼以道家思想解易,得意忘象,离《易经》走得更远。邵庸掺杂象数解易,对于正统儒学来说有点越轨,却略见成就。以儒家为代表的易学为易理派。后代儒士以为孔子未曾谈象数,只谈易理,也就只敢谈易理,不敢谈象数。不知孔子若不实践象数,又怎么演易,若不演易,叉怎能推得出乾坤道理。 到了朱熹,在《易经》中附上了蓍草筮法。蓍草筮法与六爻课属于同类性质。从由原来繁杂的蓍草筮法到简化为三颗铜钱,都离不开神谋鬼谋,祈求神灵以增大铜钱落地的偶然率。只有偶然性,缺少必然性,是两种方法的根本缺陷。也就不可能是《易经》的本来方法,也就根本不是演易方法。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傅佩荣详解易经64卦-屯 一.乾——(卦形:乾上乾下)此卦的本意是指日出时,光气舒展的形象,也有发音近似的“健”的 无前肯定可以成功。 四.蒙——(卦形:艮上坎下)此卦象征幼稚就需要启蒙;启蒙的原则,必须动机纯正,坚持到底, 征大家相亲相爱,和睦吉祥。如果看到别人团结和睦,心里不安才过去团结的人,必然有凶险。 九.小畜——(卦形:巽上乾下)此卦为小畜卦;表示企图旺盛,但力量不足,需要休养生息。 十.履——(卦形:乾上兑下)此卦的卦辞为:履虎尾,不咥人,亨。表示踩了老虎尾巴,却没有受到伤害,可以亨通。 十一.泰——(卦形:坤上乾下)此卦象征万事如意。卜得此卦无论干什么事必然亨通。 十二.否——(卦形:乾上坤下)此卦与泰卦相反。表示天地不通,万事隔绝的景象。不吉已然到了极点。 十三.同人——(卦形:乾上离下)表示要团结众人,才能夺取胜利。 十四.大有——(卦形:离上乾下)此卦象征君子高高在上,拥有天下。拥有天下就必须虚怀若谷,不可骄傲伤人,否则不吉。 十五.谦——(卦形:坤上艮下)谦就是谦逊;谦虚就可以亨通,即使开始困难,最终也会受到赏识,得以成功。 十六.豫——(卦形:震上坤下)豫卦是阴阳最和乐的景象;表示时机一到就不可失去应该立即行动。 十七.随——(卦形:兑上震下)此卦表示与人相处要虚心随和,才能得到众人的信赖,促成事业。同时要顺应自然规律,以保障身心的安乐。 二十二.贲——(卦形:艮上离下)贲的意思是装饰;装饰可以美化事物,使人赏心悦目。但装饰不可过份,否则事得其反,反而有害。 二十三.剥——(卦形:艮上坤下)剥就是剥落;在不利的因素下,人们要善于积蓄力量,等待机遇。 二十四.复——(卦形:坤上震下)复就是万物在天地轮回中不断反复,生机勃勃。此时生命复始与事有利。 二十五.无妄——(卦形:乾上震下)此卦‘伟大、亨通、祥和、坚贞’四德具备。只要坚持正义就可以无往不胜。如果走向邪道则必然不利。 二十六.大畜——(卦形:艮上乾下)表示家有大畜积蓄颇丰,只要找到明路必然发达。 二十七.颐——(卦形:艮上震下)表示保养;人们保养身体才能得到健康。事情需要休整才能健康发展。 二十八.大过——(卦形:兑上巽下)大过就是过度;大的过度就是暴发的行动,事情到了一定关口,必须果断行动,不要错过。 二十九.坎——(卦形:坎上坎下)人生遇到坎坷,失落之中不可改变自己的信念,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三十.离——(卦形:离上离下)离是火的极至象征无限光明。但火焰必须有所依凭,只要依附的对象正当必然可以光明到底。 三十一.咸——(卦形:兑上艮下)此卦表示遇到事情不可三心二意,动机要纯正才可以吉利亨通。 三十二.恒——(卦形:震上巽下)此卦表示要持之以恒。只要动机纯正,并对事情持之以恒自然成功。 三十三.遯——(卦形:乾上艮下)此卦表示退避;‘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退避不是胆小,只是不得时机。韩信受胯下之辱,却终成大事就是证明。 三十四.大壮——(卦形:震上乾下)大壮就是壮盛;壮盛并且坚贞才有利,不但要大,而且必须正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解析--原作:杨升 老子留下一部五干字的《道德经》使他成了圣人,代表了他的全部思想、哲学、文化研究成果。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所知。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唯有一部《易经》。老子读过吗? 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隐隐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的一些道理相同,但明显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的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我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的人,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方法中的一部分和内容上的一部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为万物之始"等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只需去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和萃、咸、困、大过、随、革、夬15个卦的内容,道德经的内容部分只需对照《易经》中这15个卦,道德经只讲了《易经》中的15个卦,其内容都可以详详细细对照出来。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孔子研究(易经)是很有成就的。圣人述而不作,《易经》中的《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可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其体悟与认知是渊博宏大的,又是深刻精微的。我们知道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曾经演易。周公曾经为《易经》六十四卦撰写爻辞。相传炎帝、皇帝、尧、舜、禹几代圣人先后依据《易经》中有关卦象发明网、船只、房屋、城市、集市贸易等等。相传伏羲创造八卦。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上古圣贤皆演易。演易,就是研究《易经》,推演《易经)卦数与易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部《易经》即是上古历代圣贤取得思想、哲学、文化成果的主要学术材料。并由此确立《易经》是中国文化即汉文化的活水源头,并且是唯一源头。不演易,中国就不会出圣人,就不会出思想、哲学、文化学术成果,就很难有思想、哲学、文化复兴。但是,孔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老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周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商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中国人很早就有了知识封闭或者知识产权上的保护意识。历代不留下演易方法,是坏事也是好事,坏的方面很多,好的方面很少。单就好的方面讲,可以使欲演易者必须自己去拿出方法,必须自己去亲手演易,否则终不知易经的宏博深奥与微细缜密。可悲的是自孔子死后两千年间中国没有演易人。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孔子更被抬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两千年间,万千儒士,只许朝拜,不可超越。千万部研究《易经》的著作,一概是注解再注解,你注解过来,我再注解过去,一概是炒剩饭。又怎能出现演易人,又怎能出圣人。王弼以道家思想解易,得意忘象,离《易经》走得更远。邵庸掺杂象数解易,对于正统儒学来说有点越轨,却略见成就。以儒家为代表的易学为易理派。后代儒士以为孔子未曾谈象数,只谈易理,也就只敢谈易理,不敢谈象数。不知孔子若不实践象数,又怎么演易,若不演易,叉怎能推得出乾坤道理。到了朱熹,在《易经》中附上了蓍草筮法。蓍草筮法与六爻课属于同类性质。从由原来繁杂的蓍草筮法到简化为三颗铜钱,都离不开神谋鬼谋,祈求神灵以增大铜钱落地的偶然率。只有偶然性,缺少必然性,是两种方法的根本缺陷。也就不可能是《易经》的本来方法,也就根本不是演易方法。以道家为代表的易学为象数派。其主要实践于性命修炼。以江湖派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