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一、选择题

1.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火碱、硝酸钡、氯化钠、硝酸镁、纯碱、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所得溶液的pH=13;

③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有硝酸镁

B.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

C.粉末中可能含纯碱

D.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有三种溶质

2.如图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A CO2CO点燃

B CaO CaCO3高温灼烧

C 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

D稀盐酸稀硫酸适量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5.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6.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B.

C.

D.

7.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8.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

①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②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Cu(NO3)2和Zn(NO3)2

④若溶液甲是无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可能有Zn(NO3)2、一定没有Cu(NO3)2

⑤向固体乙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

A.1个B.2个C.3个D.4个

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

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实验①可以确定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

C.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不可能是4.4g 10.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

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

11.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A.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

B.镁条燃烧

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没,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其逐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OH Ca(OH)2HCl Na2CO3B.KCl Ba(NO3)2CuSO4NaOH

C.AgNO3HCl Na2CO3CaCl2D.Ba(OH)2KCl Na2SO4Na2CO3 13.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下列有关ZnGa2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材料 B.含有2个氧分子

C.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 D.Ga、O元素质量比为1:2

14.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液的pH

15.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B.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

C.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

16.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1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CaCl2 HCl NaNO3B.FeCl3 NaCl KNO3

C.K2CO3 Ba(NO3)2 NaOH D.KOH HCl (NH4)2SO4

18.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不正确的是

A.CO2(CO)→CuO

B.CaCl2溶液(HCl)→碳酸钙

C.NaCl(泥沙)→水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19.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

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

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20.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鉴别棉绒和羊毛绒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D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A B.B C.C D.D

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C.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22.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3.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 C.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24.向H2SO4和CuSO4的100.0g混合溶液中加入12.0g铁粉,充分反应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a g溶液和12.0g不溶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0.2g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100.0

B.该固体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C.a g溶液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6.4g

D.原混合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7∶40

25.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A.B.C.D.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向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____,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实验是想从____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氢氧化钠碳酸钠

溶解性

溶剂

水极易溶易溶

乙醇易溶微溶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

象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此实验从_____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27.实验一: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B中两种仪器的名称(导管利胶塞除外)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填“a ”或“b”)处通入。

实验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学们在制出二氧化碳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用A装置制气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___。B裝置的现象:____。

(2)D装置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

(3)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F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

(4)G装置的作用是___。

28.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査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

成NaN3、NaOH和NH3

(问题探究)

(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

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

________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其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___________个数据.(填数字)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_____ (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_____。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_____(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30.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_____、_____.

(2)操作步骤:①计算: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克,水_____克.

②称量:用_____称量,氯化钠应放在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_(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

(3)反思:如果配制的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两条)._____、_____.

31.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一、定性研究

(实验准备)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现象Ⅰ溶液变红

加入CuSO4溶液产生气泡和蓝色

沉淀

现象Ⅱ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

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

变化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

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_____;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

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

NaOH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二、定量分析

已知碳酸钠稳定而碳酸氢钠(NaHCO3)不稳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有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3.7g,将其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得剩余固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5.0g沉淀.如果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会产生多少克CO2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①将固体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②测所得溶液的pH=13,说明溶液显碱性,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③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

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白色沉淀是硫酸钡,不是碳酸钡,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钡能溶于酸,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和硝酸钡;结合①的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氯化钠,因为第③步加入的稀盐酸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综上所述,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和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

A 、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就一定不含有硝酸镁,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错误;

B 、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错误;

C 、粉末中一定不含纯碱(碳酸钠),故错误;

D 、步骤③中过量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得的滤液中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和没有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总共三种溶质,故正确。

故选:D 。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 正确;

B 、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22ZnO +2HCl =ZnCl +H O 8173136

222Zn(OH)+2HCl =ZnCl +2H O 9973136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等质量的氧化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氯化锌质量相等,最终氧化锌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质量大,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 正确;

C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时间应该相同,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 错误;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溶液的pH 会逐渐降低至无限接近于7,但不会低于7,图像与事实相符,故D 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3.D

解析:D

【解析】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A、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盐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镁三种物质,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B、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故B错误;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生成沉淀或气体,也没有加入,所以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像分析问题。

4.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燃烧;B选项高温灼烧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进了新杂质;D选项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引进了新杂质;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除杂

5.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灼烧Cu可得CuO. CuO和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SO4。+Fe反应生成Cu.故①正确。在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水在通电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由氧气到双氧水一步不可实现,故②错误。二氧化碳通入NaOH溶液可得碳酸钠,碳酸钠和石灰水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煅烧生成CaO,故③正确。

考点∶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a(OH)2溶液显碱性,图像起点pH应该大于7,故错误;

B、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恰好反应完全就不再生成沉淀,故错误;

C、导电性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进行,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几乎为零,继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导电性增强,故正确;

D、Ba(OH)2溶液中有水,水的质量起点不是0,故错误;

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A、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B、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故说法错误;C、c至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大,pH变大,故说法错误;D、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故选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8.D

解析:D

【解析】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然后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但都不与硝酸铝反应,即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铝、硝酸锌,固体中一定有银。①当锌粉较多,只有锌与硝酸银发生反应且有剩余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Cu和Zn,当锌的量较少时,一定有银,铜和锌不确定,①正确;②由于锌一定能反应,故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正确;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溶液中有硝酸铜,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Cu(NO3)2和Zn(NO3)2,正确;④若溶液甲是无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Zn(NO3)2,一定没有Cu(NO3)2,错误;⑤向固体乙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有剩余,硝酸银一定被反应完,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铜没有参与反应,溶液中一定没有Cu(NO3)2;故选D。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由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但是加入

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

A 、通过推导可知,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

B 、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正确;

C 、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 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正确;

D 、通过方程式:BaCO 3+2HCl=BaCl 2+H 2O+CO 2↑,可以看出,生成4.4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g ,而沉淀为19g ,正确。

故选A 。

10.D

解析:D

【解析】

A 、Zn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Zn 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 、Fe 、Cu 的活动性强弱

B, Fe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Fe 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 、Fe 、Cu 的活动性强弱

C, Zn 、Fe 都能置换CuCl 2溶液中的铜,,可以得出Zn 、Fe 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 、Fe 、Cu 的活动性强弱

D, Zn 能置换FeCl 2溶液中的Fe ,Cu 不能置换FeCl 2溶液中的Fe ,可以得出的Zn 活动性比Fe 强,Fe 的活动性比Cu 从而确定了三者的活动性顺序强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 、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镁也是固体,故固体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D 、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44=Fe+CuSO FeSO +Cu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Cl,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2,与Na2CO3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Cl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AgNO3、CaCl2,再将稀盐酸分别滴加至AgNO3、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它们的合金,ZnGa2O4属于化合物,错误;B、一个ZnGa2O4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错误;C、ZnGa2O4作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正确;D、ZnGa2O4中Ga、O元素质量比为(70×2):(16×4)=35:16,错误。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详解】

A选项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可行,因为生成的沉淀应该逐渐增加,氢氧化钡反应完时质量不变;错误;

B选项溶液中的的溶剂质量不变,错误;

C选项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是可行的,开始生成沉淀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溶质变为碳酸钠质量增加,正确;

D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都是强碱,溶液的pH在反应过程中变化不大,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铁>氢>铜>银,锌、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因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银。

【详解】

A、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银,所以银离子被完全置换,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硝酸铜可能参加了反应,所以可能含有铜,故错误;

B、如果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完全,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没有蓝色沉淀产生,故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如果锌粉和铁粉恰好与硝酸银反应,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或部分置换了硝酸铜),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如果锌粉和铁粉恰好完全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如果锌和硝酸银、硝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锌过量,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故正确;

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粉或铁粉和锌粉,如果锌粉过量,锌粉会完全置换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的银和铜,溶液中只有硝酸锌,不含硝酸亚铁,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充分反应后溶液无色,说明M不可能是铁,且溶液中一定没有铜离子,即M的活动性较铜强,由于溶液中无铜离子,所以溶液中也不可能有硝酸银,即溶液的溶质只有M的化合物,固体中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M过量,固体的成分是M、铜和银。

【详解】

A、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M,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和铜和过量的M,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M过量,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滤液中不含有铜离子,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因此加入的金属M不可能是单质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7.A

解析:A

【解析】

A、CaCl2、HCl 、NaNO3三种物质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都溶于水,溶液都呈无色,所以这组物质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符合题意;

B、FeCl3、NaCl 、KNO3这三种物质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FeCl3溶液呈黄色,不符合题意;

C、K2CO3、Ba(NO3)2、NaOH这三种物质中K2CO3和Ba(NO3)2能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KOH 、HCl 、(NH4)2SO4这三种物质中KOH和(NH4)2SO4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硫酸钾,KOH 与HCl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钾,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除了要考虑能否共存,还要考虑溶液有无颜色。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A正确;

B、HCl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不溶于水,过量的碳酸钙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选项C正确;

D、NaOH溶液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不正确。故选D。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无论如何加水不能变为碱溶液,pH不能大于7,故A不正确;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起点不能从0点开始,溶液中本身含有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故B不正确;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因为生成氧气的散失到空气中而增大,故C不正确;

D、选项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中,酸碱先发生中和反应,然后在发生盐碱反应产生沉淀,故D正确。故选D。

考点:酸的稀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酸碱盐的性质20.C

解析:C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详解】

A、CaO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羊绒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绒没有,得到的固体用手能捏成粉末的是羊毛绒,可用燃烧法区别棉绒和羊毛绒,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D、无色酚酞溶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酚酞溶液遇之分别显示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的分离、除杂与鉴别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C

解析: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7,与图像不符,错误;

B、水电解时生成和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与图像不符,错误;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最终相等,有催化剂的反应的速率大,与图像相符,正确;

D、向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铝时,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与图像不符,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