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言与历史回顾

心理障碍:是在个体身体内部出现的导致了个体痛苦或功能受损,不是个体在其文化背景下对某一事件特定的反应,主要不是与社会偏离或冲突的结果。

心理障碍的特征:个体痛苦,功能受损,偏离社会规范,功能障碍

心理学方法的历史演变:早期鬼神学、早期生物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心假设是精神病是由于个体体内无意识冲突造成的。

心理结构理论的要点:弗洛伊德将心理或心灵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基本部分。本我一出生就存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从出生后的六个月开始,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发展出来的,存在在意识层面。

防御机制理论的要点:自我在保护自己免受焦虑折磨时使用的一种策略。常见的有压抑、否认、投射、替代、反向形成、退行、合理化、升华。

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自由联想,患者不加思考地直接说出出现在他头脑里的任何东西。解析,分析师给患者指出他某些行为的意义。移情分析,患者对分析师的反应,反映了患者之前对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析师帮助患者理解和解释这些反应。

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童年经历塑造成人期人格,当代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仍然赞同这个观点。无意识影响着行为,这是当下认知神经科学与神经病理学中的焦点。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有时是不明显的,这使后来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看待事物不要停留在表面。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约翰·华生。

经典条件反射:肉食可以自动的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不需要事先的学习,喂给狗的食物就被称为非条件刺激,狗受到食物的刺激而分泌唾液的反应被称为非条件反射。在给狗喂食前多次给中性刺激的铃声,之后铃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而当食物不再随着铃声出现,狗就逐渐不再分泌唾液,最终消失。经典条件反射可以用于解释恐惧症。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是指借助事后的愉快事件增强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倾向。负强化是通过消除不愉快事件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可以用于解释持续的攻击行为,而这种攻击行为正是品行障碍的关键特征。

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来改善来访者的情绪、行为和症状。

认知疗法代表人物:阿隆·贝克和阿尔伯特·艾利斯。

第二章心理病理学中的现有范式

范式:是科学家工作所依据的概念框架和方法,即一套基本的假设,一个全局的视角,用来确定怎样去概念化进而研究某个主题,怎样收集并且解释相关数据,甚至怎样思考一个特定的主题。

心理病理学研究和治疗的三种范式:基因范式、神经科学范式、认知行为范式。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自身的认知来改变患者的感受、行为和症状。在治疗初期,治疗师会追踪患者的日常思维,之后会对患者的核心认知偏差和图式进行了解,进而重塑他们习以为常的负性思维。

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假设抑郁心境源于人们扭曲了对生活体验的知觉。贝克认为,对积极和消极信息的注意、解释和回想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了偏差。

范式的影响因素:情绪、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

情绪在许多障碍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分辨情绪中受到扰乱的成分对了解心理疾病有重要影响。情绪成分包括表达、体验和生理方面。各种范式都对情绪紊乱有所研究。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民族、性别和贫穷,这些都是心理病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心理障碍的流行率和含义又同文化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不同障碍的风险因素有男女之间的不同,社会关系是缓冲压力的重要成分。

人际关系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在各种范式中都有所涉及。社会关系能够有效缓冲压力,人际关系包括依恋和关系自我等概念。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因素在遗传学、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理论中均有所研究。

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理论强调了在亲密关系中,尤其是家庭中,长期形成的交流模式的重要性,它可以塑造一个人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在该理论中,客体即表示另一个大。客体关系理论超越了单纯的移情,强调无论是否有意,一个人如何去理解自身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定位的方式。

素质——压力范式:一个整合了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范式。认为每个人对于环境压力源的反应中,由于其易感性的不同而不同。素质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可能由早期童年经历、受到遗传影响的人格特质或社会文化影响等导致。

第三章诊断与评估

心理评估:用来寻找合适的治疗干预措施的方式,重复评估在检验一段时间后的治疗效果。

心理评估的方法及优缺点:

1.临床访谈:优点(直接、自然)缺点(技巧要求过高、需要经验做出判断、结果不一定准确);

2.压力评估:优点(直观、准确)缺点(定义与测量压力的工作太过复杂艰难);

3.人格测验:优点(结构化规范化)缺点(测验内容太过局限);

4.智力测验:优点(快捷直观)缺点(只能作为一项指标,不能直接定论);

5.行为认知评估技术:优点(有效、具有针对性)缺点(耗时较长、数据收集范围广)。

第四章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是通过观察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追求。

理论:是用于解释一系列观察的一组命题。

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

1.个案法:优点(假设的最好来源;可以提供案例长期进展的信息;可以证明一个之前认为普遍存在的联系不成立)缺点(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可能因为观察者本人的理论观点而出现偏差);

2.相关法:优点(使用广泛)缺点(不好确定因果关系);

3.实验法:优点(便于确定因果方法)缺点(实验设计普遍;外部效度受限)。

第五章心境障碍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深度悲伤或不能体验到快乐。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要求至少有五项抑郁症状并持续两周。这些症状中必须包括抑郁心静或丧失兴趣、快乐。其他症状也要出现,如睡眠、食欲、注意力或决策力出现问题、无价值感、有自杀想法、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用贝克理论解释抑郁症的发生:贝克理论认为抑郁与消极认知三联体有关,包括对自己、世界和未来的消极看法。抑郁症患者因为恶劣的童年经验习得了消极的图式。当他面对跟最初消极图式形成相似的情境时,消极图式就会被激发,引发认知偏差,使用特定的消极方式处理信息的倾向。总之,抑郁的人会出现特定的认知错误,从而得出有偏差的结论。他们的结论总是与内在的图式相一致,于是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图式(恶性循环)。

用绝望理论解释抑郁症的发生:绝望理论认为抑郁最重要的诱因就是绝望。对于个体或个体的自我评价有重要意义的消极生活事件引发了绝望。如果一个人的归因风格让他认为消极的生活事件都由稳定而广泛的原因引起,他就比较容易陷入绝望,而这种绝望往往是抑郁的基石。绝望型抑郁的症状主要为缺乏动力、悲伤、企图自杀、缺乏能量、精神运动型迟滞、睡眠障碍、注意力集中困难和认知消极。

第六章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的种类及对其辨析:特定对象恐惧症(特定对象情景)、社交焦虑障碍(陌生人)、惊恐障碍(频繁惊恐)、场所恐惧症(某些情境)、广泛性焦虑障碍(担忧琐事)

焦虑和恐惧的异同:

同:都能引起生理唤起,即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

异:焦虑是指人对预期中的问题过分担心和怯意,具有预期性。恐惧是对即时的危险做出反应,具有即时性。

焦虑一般会导致适度的生理反应,如个体感觉不安、心里紧张。恐惧会引起较强的生理反应,如大量出汗、呼吸急想逃跑的冲动。

用默勒二因素模型解释焦虑障碍的发展阶段:焦虑障碍与两种条件作用有关。第一步包含经典条件作用,让中性刺激(条件刺激)与个体生来就厌恶的刺激(非条件刺激)成对出现,个体会习得对中性刺激产生恐惧反应。第二步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回避条件刺激,个体痛苦减轻。这种回避反应被保留下来,因为它得到了强化。

惊恐发作的行为学角度病因学:惊恐发作是对引发焦虑的情境或者身体内部感觉唤起的经典条件反射。对身体内部感觉唤起惊恐发作的经典条件反射被称作内感受条件反射:个体体验到了焦虑的躯体信号,随后是第一次惊恐发作;然后惊恐发作变成了对躯体变化的条件反射。

第七章强迫相关和创伤相关障碍

强迫症的特点: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持续存在且不可控制的闯入、反复出现的想法、意象和冲动行为,并且这些通常是不合理的。

强迫行为:是指个体感觉到被驱使着进行反复的、过多的行为或心理活动。以此降低由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或是阻止某些灾难发生。

与强迫相关的障碍有哪些(要求辨析):强迫症、躯体变性障碍(外表缺陷)、囤积障碍(收藏)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对严重创伤的极端反应,包括焦虑感增加,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唤醒度增高等症状。

第八章解离性障碍和躯体性症状障碍

解离性障碍:指意识、记忆和身份的分离,包括解离性失忆症、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解离性

身份障碍。

人格解体:持久的或反复出现的脱离自己的身体或心理过程的体验,好像身处梦中一样,但现实检验能力完好。

现实解体:持久的或反复出现的感到周围环境不真实的体验。

解离性身份障碍:一种戏剧性的解离性障碍,在这种障碍中显示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中不同身份与人格交替以某种方式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用创伤后模型理解解离性身份障碍:创伤后模型认为,依靠解离来回避被虐待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解离性身份障碍,强调解离。

用社会认知模型理解解离性身份障碍:社会认知模型认为,人格切换是由治疗师的暗示、媒体的报导或其他文化上的影响,并推论出解离性身份障碍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被创造出来,强调角色扮演。

与躯体性症状障碍相关的障碍有哪些(要求根据症状辨析):

1.复杂躯体性症状障碍(核心标准:1.躯体症状造成痛苦或扰乱日常生活

2.对症状过度焦虑担忧并为此花费过多时间精力

3.至少持续6个月);

2.疾病焦虑障碍(核心标准:1.必须导致过度寻医行为或适应不良的回避行为2.至少持续6个月);

3.功能性神经障碍(核心标准:1.有影响自主运动、感觉、认知功能或类似痉挛的神经症状2.生理信号或诊断结果与已知疾病不同3.症状无法被医学疾病解释

4.导致严重的抑郁或功能损伤)。

第九章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有哪些:

阳性症状:妄想、幻觉。

阴性症状:意志减退、社会缺乏、快感缺失、情感淡漠、言语贫乏。

妄想:违背现实的被证据所否定却还不断进行的想象。有以下形式:思维插入、思维广播、思维控制、夸大妄想、关系妄想

幻觉:缺乏任何来自环境的相关刺激的知觉经验。

意志减退:缺乏动力,以至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爱好和社会活动。

社会缺乏:社会关系受到极大损害表现出对社会交往的冷漠和疏离。

快感缺失:丧失对快乐体验的兴趣和快乐体验的缺乏。

情感淡漠:指缺乏外显的情绪表达,有这种症状的人可能会目光呆滞,脸部肌肉木僵、两眼无神。

言语贫乏:言语数量上的急剧减少。

第十一章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的种类及其症状:

1.神经性厌食症:限制促进健康体重,体重低于正常水平,极度害怕增重,身体意象歪曲。

2.神经性贪食症:反复暴饮暴食,反复进行如催吐的补偿行为防止体重增加,体形与体重在自我评价中极为重要。

3.暴食障碍:症状:存在暴食发作(至少3种:比平时吃得快、过饱、不饿也吃很多、避免尴尬而独自进食),暴食后感觉糟糕,没有补偿行为。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异同:

异:厌食症:体重大大减轻,无补偿行为

贪食症:体重不会减轻,有补偿行为

同:害怕体重增加、在乎体形,有暴食现象,女性发病率更高,都对身体有创伤作用

进食障碍的心理层面病因:进食障碍的认知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导致歪曲的身体意象、对发胖的恐惧以及无节制的过度进食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进食障碍者不恰当的认知模式使他们缩小了注意范围,着重关注与体重、体形及食物消失的想法和意象。

神经性厌食症的认知行为理论病因:强调对肥胖的恐惧和对身材的忧虑是强化减肥的动力的动力因素。当进食障碍着严格的节食出现一点小问题,就会逐渐演化成暴饮暴食。一般暴饮暴食后的催吐现象,也可以看作由暴饮暴食引起的肥胖恐惧导致的。若没有暴饮暴食和催吐的经历,就会更加关注并害怕体重的增加,或更可能实施自我控制。

进食障碍的预防性干预措施:

治疗进食障碍的另一个途径是预防,即在儿童或成人的进食障碍发病之前进行干预。有三种预防方式:

1.心理教育法,对儿童和成人进行有关进食障碍方面的教育,以防他们出现有关症状。

2.减少社会文化的影响,帮助儿童和成人抵制社会文化对瘦的要求和压力。

3.风险因素法,让人们了解进食障碍的风险因素,并让他们做出相应改变是有效的,特别是针

对15岁以上女孩的多次干预项目,并且是交互式的而非说教式的,效果可持续2年。

第十三章儿童期障碍儿童期障碍的种类及其内容(要求根据症状辨析):外化障碍:内容:多表现为指向外部的行为症状:如攻击性、不合作、过度活跃和冲动型的有关行为。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内化障碍:内容:多表现为专注内在的体验和行为症状:例如抑郁、社会退缩和焦虑等的有关行为,该类别包括儿童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

品行障碍的行为理论病因:

模仿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行为理论:

1.被父母虐待的儿童在长大后更容易有攻击性;

2.儿童还会模仿通过其他渠道看到的攻击行为,如电视;

3.强化是攻击行为能持续存在的原因,攻击行为虽不受欢迎,但却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方式;

4.教养方式也与儿童的一些行为问题有关,如过分严厉或不稳定的管教方式或缺乏管教。用社会认知理论来解释攻击性行为的发生:Dodge提出了儿童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攻击性的儿童会认为他人无意的行为是在挑衅自己,因而用暴力进行报复,对方因报复而愤怒,因此,用攻击性更高的行为反击,这一反击又进一步刺激了原本已有攻击性问题的儿童。

抑郁障碍的儿童与成人的表现有何异同:异: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有更多的愧疚感成年患者容易早醒、早晨心情压抑、没有食欲或体重减轻同:常表现出抑郁心境、快感丧失、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自杀倾向等。抑郁症病程同样具有周期性。

分离焦虑障碍:儿童处于一种持续的担心状态。担心在他们远离父母的时候父母或是自己会遭遇伤害。

学习障碍包括:计算障碍、阅读障碍自闭谱系障碍:是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及儿童期崩解症合并而成的一个类别。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特征:社交和情绪困扰、交流缺陷、重复行为和仪式行为第十五章人格与人格障碍A类B类C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其包括的障碍及相应的症状:A类人格障碍:古怪型

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思维内容不符合常理导致行为古怪难以理解B类人格障碍:戏剧型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情绪行为缺乏稳定的模式,难以预测C类人格障碍:焦虑型

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常和焦虑情绪为伴用社会认知模型解释自恋型人格障碍:基本观点:1.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自尊脆弱,部分是因为他们试图维持自己的特殊信念;

2.人际互动对他们很重要是因为要用来巩固他们的自尊而不是为了获得亲密感

或温暖。

他们沉迷于维持自己的高大形象,并且这个目标渗透至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他人互动时,首要的目标是支撑自己的自尊,并影响着他们对他人的行为。首先,倾向于吹嘘,初期有效,后期的自吹自擂会让他人产生负面的感觉,其次,当其他人在事关自尊的任务上表现得比他们更好时,他们会诋毁对方,甚至当着对方的面这么做。用素质——压力理论来解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当一个由于生物特质(如基因)而难以控制自身情感的个体在一个缺乏有教养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那么他就会发展处边缘性人格障碍。也就是说情绪调节紊乱与缺乏有教养育的交互作用,促进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展。

情感失调的儿童会向自己的家庭提出不计其数的要求。恼怒的父母会忽视甚至惩罚孩子的爆发,这会导致孩子压抑情感。被压抑的情感不断累积而爆发。然后孩子获得父母的关注。于是,父母强化了他们厌恶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练习题举例及答案

、单选题 1.判别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基本标准是 ( B ) 。 A. 适应不良 B .痛苦或损伤 C. 其他人感到不适 D .违背标准 2.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 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这种心理障碍是 ( C ) 。 A. 抑郁 B .情感倒错 C .情感淡漠 D .焦虑 3. 最早、最系统的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的学者是( C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高尔登 4.关于区分变态心理非标准化方法的阐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 B .从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 C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做是个体心智的低下 D .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 【答案】 C 5.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 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适应方式, 这种适应方式是 ( )。 A .积极适应 B .消极适应 C .主动适应 D .拒绝适应 【答案】 B 6.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键不包括( )。 A .有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B .有无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C .有无个体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D .有无明显躯体反应 【答案】 D 练习题举例: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 A .主 —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C .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 原则 8. 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 是为了( A .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C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学标准 ”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是( C )。 D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B )。 B .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D .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 的咨询 )现象,有时表现为意志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精神病的认识 当下尽量不用精神病这壹说法。因为精神病这壹概念是壹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当下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等。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针对对象: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治疗(针对对象: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工作对象。 2、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归类 课件上列举的症状有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容易混淆。首先要对总体分类有壹个大概的印象,就像抓住壹棵树的树干壹样: (壹)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和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二)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 归类中,壹些常见的考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思维鸣响属于壹种幻觉,而不属于思维障碍,谨防多选题中用来作干 扰项; (2)语词新作、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被洞悉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这三个规律性不强的症状谨防考归类; (3)三个倒错: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情感倒错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意向倒错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4)俩个强迫:强迫观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强迫动作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因规律性不强,谨防考归类多选题。 3、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鉴别 壹些容易混淆的关联症状需重点鉴别清楚: (1)非真实感和幻觉:非真实感是被动感受,环境不会“动”。幻觉可主动摄取, 感到环境“动”的诊断幻觉。 例:病人坚持睡走廊而不睡床,因为躺上床上即感到床摇得厉害。(幻觉)(2)内感性不适和内脏幻觉:性质是否明确,部位是否具体。 (3)思维破裂和思维不连贯: 意识是否清晰,基础疾病为器质性疾病仍是功能性疾病。

浙江省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3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2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5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同性恋属于( ) A.性指向障碍 B.性选择障碍 C.性偏好障碍 D.性身份障碍 2.个体的内部动员以作好应对外界紧张刺激的准备是应激反应的________阶段。( ) A.警戒期 B.报警期 C.抵抗期 D.衰竭期 3.从医学角度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

科是( ) A.临床心理学 B.变态心理学 C.精神病学 D.健康心理学 4.酒精属于( ) A.挥发性溶剂 B.致幻剂 C.中枢神经抑制剂 D.中枢神经兴奋药 5.“影视中的暴力镜头和黄色文化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有明显的塑造作用”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 ) A.认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6.________被认为是变态心理学生物学观点的创始人。( ) A.巴甫洛夫 B.克雷圣林 C.希波克拉底 D.弗洛伊德 7.“将镜子挂在房门口”是( ) A.征兆 B.祈求 C.驱鬼 D.避邪 8.能自动缓解,疗效好的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是( ) A.偏执型 B.青春型 C.单纯型 D.紧张型 9.全国流行学调查发现,神经症在临床门诊中的患病率是( )

心理笔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量学概述 人的心理活动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主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像也是精神病学的对介。不过二门学科有侧重点,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与预后以后精神障碍康复。 学科简史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有三个方面: 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年提出的四类标准) 医学标准:神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如人的某种心时或行为疑为有病就需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出厂上认为该人有精神障碍。其民证明或行为表现,刚被视为疾病的症状,产生原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病理的变化,是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统计学标准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可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中的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 标准的缺陷: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很少,很少就会被认为病态。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服从正态分布,心理测量内容受社会文化的制约。故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也只是相对的。 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涵盖二方面:病人的内省经验,自我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的不舒适感,自认为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自己看到的行为与过往经验相比,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判断有主观性)。 社会管适应标准 人能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因些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就性行为。如果器质或功能缺陷,使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照社会认可方式行事,我们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的比较得出)。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精神病的认识 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现在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等。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针对对象: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治疗(针对对象: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工作对象。 2、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归类 教材上列举的症状有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容易混淆。首先要对总体

分类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像抓住一棵树的树干一样: (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二)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 性抑制。 归类中,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思维鸣响属于一种幻觉,而不属于思维障碍,谨防多选题中用来作干扰项; (2)语词新作、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被洞悉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这三个规律性不强的症状谨防考归类; (3)三个倒错: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情感倒错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意向倒错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4)两个强迫:强迫观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强迫动作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因规律性不强,谨防考归类多选题。

自考变态心理学(05626)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心理病症现象 (3) 第三章神经症 (5)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7) 第五章人格障碍 (10) 第六章心境障碍 (12)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14) 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 (16) 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 (19) 第十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1) 第十一章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23) 第十二章老年期精神障碍 (26)

第一章绪论 领会: 1.变态心理学评估的几种方法 (1)临床访谈 (2)行为评估 (3)身体检查 (4)心理测试 (5)生理心理评估 (6)脑成像技术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对变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多维综合模型: 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 评估工具的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 识记: 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p3 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在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种分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质。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青少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什么就是变态心理学 (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与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就是异常进行分类与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就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就是探索、理解与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与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 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就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与预防,它也就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与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 (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与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重轻 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 部分丧失 人格改变明显部分 自知力没有有 主动求治不会会 心理异常就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与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心理异常的实质: 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就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与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就是有机联系的。 再次: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瞧,心理异常就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与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 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就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 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就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C ) A 70 - 84 B 75 ------ 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1 / 37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 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二.多选(每小 题1分,共5分)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超剂量中毒 B 戒断反应 C 自杀 D 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A 相关研究方法 B 实验方法 C 病史与临床方法 D 跨文化研究法 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 A 中枢神经抑制剂 B 中枢神经兴奋剂 C 致幻剂 D 挥发性溶剂 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 A 社区调查 B 心理治疗 C 学校教育 D 热线电话 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 A 阿密替林 B 氟哌啶醇 C 氯丙嗪 D 丙咪嗪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细胞疾病--( ).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最全版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 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精神病的认识 当下尽量不用精神病这壹说法。因为精神病这壹概念是壹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当下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等。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针对对象: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治疗(针对对象: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工作对象。 2、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归类 教材上列举的症状有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容易混淆。首先要对总体分类有壹个大概的印象,就像抓住壹棵树的树干壹样: (壹)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和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二)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脑 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 性抑制。 归类中,壹些常见的考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思维鸣响属于壹种幻觉,而不属于思维障碍,谨防多选题中用来作干扰项; (2)语词新作、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被洞悉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这三个规律性不强的症状谨防考归类; (3)三个倒错: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情感倒错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意向倒错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4)俩个强迫:强迫观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强迫动作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因规律性不强,谨防考归类多选题。 3、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鉴别 壹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症状需重点鉴别清楚: (1)非真实感和幻觉:非真实感是被动感受,环境不会“动”。幻觉可主动 摄取,感到环境“动”的诊断幻觉。 例:病人坚持睡走廊而不睡床,因为躺上床上即感到床摇得厉害。(幻觉)(2)内感性不适和内脏幻觉:性质是否明确,部位是否具体。 (3)思维破裂和思维不连贯: 意识是否清晰,基础疾病为器质性疾病仍是功能性疾病。 (4)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1.变态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 ×)2.思维奔逸现象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3.思维破裂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词语杂拌。 ( √)4.神经症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完整。 ( ×)5.神经症起病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没什么关系。 ( √)6.精神疾病导致自杀死亡的患者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 ( √)7.冻火鸡法脱毒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 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毒方法。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

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16双相心境障碍;即有抑郁与狂躁期的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投射:把自己内心存在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态度和行为推诿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 自我的防御机制: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很多策略,称为自我防御机制,用来控制不能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并避免或减少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电休克疗法:亦称电抽搐治疗,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 当事人中心疗法:通过治疗师提供一种特殊的治疗关系,为当事人创造一种理想的心理氛围。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心理诊断: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和性质,以作出一个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心理评估:是指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评估工具:信度、效度、标准化程度是选择恰当评估工具的条件。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内心活动予以量化。 人格测验:也称个性测验,测量个体行为独特性和倾向性等特征,最常用的方法有问卷法和投射技术。

投射测量:是指把模糊的刺激,诸如人物或事物图像呈现给来访者,让他们把看到的描述出来,临床工作者借助于此,对个体无法意识到的想法与感受进行评估的一种评估技术。 DSM-IV-TR: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标签化: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归入某一类,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的特定的情景,具有不可预测性。 恐怖症:一种持久的恐惧反应,他同危险的真实性是极其不成比例的。这种恐惧反应可能会妨碍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定恐怖症。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响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擦抹)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符。 分离性身份障碍:是一类以存在两种或多种独立的身份或人格状态和相应行为,并以不能回忆个人重要经历为特征的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自考试卷01-0901-03带选择填空答案

2001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克雷佩林 D、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美国 B、墨西哥 C、日本 D、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B ) A、35%, 1% B、35%, 4% C、80%, 4% D、80%, 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70----84 B、75----84 C、70---79 D、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自我惩罚 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 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依赖倾向 B、暴力倾向 C、合作倾向 D、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否认 B、合理化 C、学习 D、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行为疗法 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精神分析 D、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极度智力迟滞 B、重度智力迟滞 C、中度智力迟滞 D、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A、猫叫综合症 B、唐氏综合症 C、特纳综合症 D、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D ) A、超剂量中毒 B、戒断反应 C、自杀 D、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1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BC) A、相关研究方法 B、实验方法 C、病史与临床方法 D、跨文化研究法 1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ABCD ) A、中枢神经抑制剂 B、中枢神经兴奋剂 C、致幻剂 D、挥发性溶剂 1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BD ) A、社区调查 B、心理治疗 C、学校教育 D、热线电话 1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AD ) A、阿密替林 B、氟哌啶醇 C、氯丙嗪 D、丙咪嗪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功能障碍)--细胞疾病--( 组织结构改变). 17.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智商=(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 18.有代表性的认知疗法包括:艾利斯创造的( 理性情绪疗法),贝克发展起来的( 认知转变法). 19.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 应激源),无论是愉快的还是厌恶的,产生的应激反应都是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上的观点 变态行为的定义 ?违反社会标准(norm violation) 准则(norm):告诉我们何为对错、何时何地应与谁在一起的规则 被接受和不被接受的行为,其分界线在哪里 什么样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才被认为是“失调(disorder)” 准则是十分可变的,但在定义变态中又相当重要 ?统计标准(statistical rarity) 正态分布曲线,处于“黄金平均数”(大多数人)之外的就是变态;E.g. 精神发育迟滞 缺陷:没甚价值。无法区分优劣,分数论本身也是危险的,不应以分数完全评判一个人 ?个体不舒适感(这条标准应用最广泛)E.g. 判断青年吸毒成瘾者 个体会被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所折磨,故可以让人们自己判断是否变态 缺陷:评估行为时没有标准 ?行为适应不良 一个人能否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的生活,与违反社会标准有所重叠 关注实际中的行为,故很有效,但应适用范围广就意味着价值不高 ?综合标准(要全面考虑) 注重价值(value):norm violation & 个体不舒适感 注重事实(facts):统计标准、行为适应不良 与群体有关的变态行为 不同群体间1)失调的分布不同;2)对心理失调的经历和表达方式不同;3)参照的准则不同会影响诊断 ?文化和种族之间的差异 美国的抑郁率是台湾农村的4倍,是新西兰的三分之一 ?性别差异 抑郁的男性—远离人群;抑郁的女性—依赖人 女性:抑郁、饮食障碍、焦虑更普遍;男性:滥用药物、反社会、偏执狂 变态行为的解释 ?医学模式(治疗变态行为最好由医生来进行;要住院、服药,而且所有术语都是医学的) 变态行为是一种病,每种行为都有具体的病因和一系列症状 变态行为是生物原因的,由身体功能损害而造成 批判:1)大多数变态行为仍未找出生物原因;2)医学模式助长了严重的恶习 发展成神经科学 ?心理学的方法 把异常归于个人在和环境互相作用中的心理过程 起因:忽视教育、创伤经历、社会知觉偏差、太多压力等 1.心理动力学:变态行为来源于童年的潜意识心理冲突 2.行为主义:来源于不良的学习,适应不良的行为得到强化,适应良好的行为却没被强化 3.认知理论:变态行为是对自己和环境的知觉和想法不适应所导致的 4.人际关系理论:是人际关系混乱的结果 5.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关注影响到诊断的歧视 变态行为的治疗:最好是综合治疗 影响因素:1)社会的性质(大v.小);2)如何解释这样的行为(不同解释引向不同治疗模式)

变态心理学考试(05626)复习应考小资料(知识点)

西师大自考 变态心理学(5626)应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环境决定论:洛克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换言之,幻觉是一种虚幻的主观直觉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 妄想是一种错误、委屈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包括错误的判断与逻辑推理。 意向倒错:指患者的意志活动与正常人的意志相违背,难以理解。例如伤害自己等。 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它是临床上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刻板动作是指随意、重复、刻板、没有功能的(常是节律性的)运动,亦称刻扳性运动障碍。本身不能构成任何已知的精神或神经科诊断。属非自伤性质的有:摇动身体、摇头、拔毛、拧头发、作态、弹指和拍手等。属自伤性质的有:反复撞头、打自己耳光、刺自己眼睛,及咬手、嘴唇或身体其他部位。刻板动作最常见于精神发育迟滞,亦常是儿童癫痫与自闭症的早期症状。 情感淡漠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己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是如此。患者对周围发生时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多见于单纯型或慢性精神分裂症。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思维内容障碍之一。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的荒诞,包括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另外,国内临床医学专家将强迫症的表现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意向和行为两大部分,所以强迫观念也属于医学上的强迫症。 感知综合障碍指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木僵指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由于吞咽反射的抑制,大量唾液积存在口腔内,侧头时顺着口角外流。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如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出来,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字意联想(意联)。多见躁狂症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 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 焦虑障碍。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 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 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 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 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 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广泛性焦虑障碍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 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 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 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 摆脱。思维内容障碍之一。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 为思维内容的荒诞,包括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是强迫症患者典型的症状”,是指按某种规 则或刻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主要包括强迫 洗涤、强迫检查、强迫定式动作等。 癔症性躯体障碍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 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 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而缺乏相应的机体器质性改变的基础。可由暗示诱 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认为 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在16-35岁之间 女性多于男性,少数病人超过40岁,心理暗示治疗 效果好。 癔症性精神障碍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 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等引起。临床 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改变、情绪暴发、遗忘、身体障 碍等。其症状表现可具有做作、夸大和富有情感色彩 等特点,可因暗示诱发或消失;有反复发作倾向。多 认为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16-35 岁之间,少数病人超过40岁女性多于男性。心理暗 示治疗效果好。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 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 “疾病模仿家”。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 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 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 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 器质性基础。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但性格牲 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具有 癔病性格特点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PTSD是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指人在遭遇或对抗 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 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 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以强调这 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 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又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 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 遗症。 癔症性漫游症是分离性癔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常在急 剧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发病,病人几乎总是从不顺心的 住所出走,到外地旅行,旅行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和 有情感意义的地方,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 的基本生活(如饮食起居)能力和简单的社交接触(如 购票、乘车、问路等)依然保持,他人看不出其言行 外表有明显异常,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清醒后对病 中经过不能回忆或仅能片断回忆。 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 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多数病 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 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 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 碍和精神病性障碍。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 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 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 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 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 退。此种心理障碍常见于入伍新兵、大学新生、移民 或灾民之中。 暴露疗法是指让病人暴露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 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主要 分为两类:一类是快速暴露法,又称满灌疗法;另一 类是缓慢暴露法,即系统脱敏法。它是治疗恐怖症和 强迫症等神经症最常用的行为疗法。其治疗方式是使 用与应激有关的诱发刺激(如商场、公共车辆、会场 等),通过有步骤地反复暴露取得适应来消除病人的 应激反应。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 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 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 往,不合群。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显得与世隔绝。他们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 到自身的问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 一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特征是缺乏人际交往,有一 个普遍式的模式就是脱离了各类社会关系,很少与人 接触,常独处。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人 格异常等。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 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 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 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 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性 格,而另外一个是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 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气 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的特点,比如 说,同样是劳动,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 的人动作快,但质量不高,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 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 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的一种分类,指的是患者既有 抑郁症也有躁狂症。抑郁症与躁狂症是两个不同的病 症,两者的外在表现相反,当抑郁症者出现了躁狂后, 就认为是双相情感障碍。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是患者 先有抑郁症,抑郁症严重导致长时间失眠,接着就会 出现躁狂。 三元认知学说:贝克基于对大量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提 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个体对自身、现 在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消极观念所产生的 森田博士的人际关系疗法:是有意通过与他人进行语 言与非语言的积极交流,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以提 高心理激活水平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 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原称“情感性精 神障碍”,现称“心境障碍”。本病实际上是多源的, 常见于精神科和内外科各科。心境障碍是指悲伤或情 绪高涨显得十分强烈,并且持久,超过了对生活事件 应激反应的程度。 环性心境障碍: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