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因素.

交通事故因素.
交通事故因素.

汽车自诞生以来的100年时间,以其特有的优越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汽车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事故频繁等负面效应,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居高不下,经济损失的日益加大。如何预防交通事故,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90%左右,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引起的占30%左右,而因汽车技术状况诱发的事故约为10%。人作为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事故导致的各种人间悲剧都将降临在人的身上,由此可见分析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事故中人因分析交通安全取决于人、车、路、环境、管理、法律、教育等道路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这一系统中各个环节耦合失调的综合反应。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包括:人的危险因素和物质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指道路交通系统依赖的物质条件所固有的危险性质和潜在的消极性能,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状况,道路设计的合理性,自然气候条件,车辆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人的危险因素是指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的意识障碍以及交通管理人员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交通事故中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先说直接原因,指事故发生前一瞬间驾驶员的行为和故障,它们增大了事故的危险。直接原因又分为超速行驶、酒后驾车、驾驶差错等几种情况。超速行驶中驾驶员反应能力迟钝,应急能力差。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发现外界刺激信息—注意—分析—判断来看,注意、分析、判断三者属于思维范畴,是每个驾驶员从接受外界刺激信息进行心理活动的必然程序和规律。驾驶员接收信息是为分析判断提供材料,驾驶员的动作措施则是分析判断的结果。在超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注意力和判断机能降低,接收外界信息减弱,随之而来的分析、判断、动作就容易产生失误,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酒精会刺激大脑神经系统,导致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饮酒后对驾驶机能的主要影响是视力降低,视野减低,视野变窄,色彩感觉能力降低。体内酒精浓度低时,反应时间较饮酒前略有缩短。体内酒精浓度增大时,反应时间较饮酒前有明显增大,反应差别也明显增大,其他感觉也变得迟钝。注意力减弱

,判断的正确性、记忆力变差;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动作不协调;麻痹思想,情绪不稳定;失去克制力,胆大妄为,不知危险,喜欢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等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我国驾驶员饮酒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驾驶车辆全部过程中,心理和生理活动贯穿于始终,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仅要有心理素质作保证,而且要相当的体力来适应。驾驶员由于受到各方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接受有效信息的能力下降,以致于在行车过程中或者没有感知到信息、或者感知到错误的信息、或者没有感知到所有的信息、或者过多感知信息,进而在做出判断的决策过程中,使自己的动机与实际不相符,因而出现判断决策失误,引起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中的间接原因指影响驾驶员完成安全驾驶任务必需的信息处理功能的驾驶员条件或状态。疲劳驾驶就属于典型的间接原因。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腰酸背痛,眼睛模糊,手指和身体不灵活,反应迟钝、判断不准等驾驶能力低落的现象。

理论上讲,驾驶时间、睡眠、驾驶强度和速度、人体生物节律、体质、驾驶技术、驾驶环境、营养条件等都对疲劳具有直接的原因。从生理上看来,驾驶员为了处理好行车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情况,驾驶员的眼睛和神经一直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特别是在车速较高,眼睛的负担很大,这样连续工作一长,感觉机能弱化,听觉和视觉敏锐变低,严重时还会引起错觉。随着疲劳的延长,复杂刺激的选择反应与时增长,动作准确性下降,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疲劳驾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上的原因、工作上的原因、社会原因等几方面的原因。事故中人的生理分析

从反应时间与事故来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实际感觉点和驾驶员采取躲避行动的瞬间之间的所需时间,也称为驾驶员“思索距离”。它包括两个过程:一是驾驶员得到信息(情况到判断所需要的时间(从信息要求开始至判断时间,二是制动器开始生效(驾驶员换脚及踏板时间。所以在险情突发时,驾驶员首先要通过大脑思维对情况在有限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进行正确反应。当然这个过程是相当短的,有关人体工程专家认为对于一般人,当预先接收到大脑中某一信息发生,集中注意力于这一信息时,反应时间约2秒。可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事先并不知道什么时间会发生情况,从反应时间的表现过程来看,从驾驶员发现情况,至右脚从加速到踏板,所需时间包括反应

情况在内的反应时间大大延长,这样就会由于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影响驾驶员反应的因素包括刺激物的种类、强度、背景和复杂程度等几方面。从年龄、性别来分析,年龄和性别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主要是影响驾驶员在面对和处理复杂的交通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见表1年龄与反映速度的关系。

导致事故的其他原因驾驶员的素质低,个体联户、租赁承包的在用车辆安全运行状况差,制约当前的交通安全管理。发生事故的驾驶员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驾驶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难以适应当今的复杂交通环境。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缺少驾驶员应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和驾驶作风。在道路的行使过程中,为了取得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短期行为和冒险行为相当严重,经常盲目地违章超车、超速,危险会车,越线行使,疲劳驾车和车辆带病行使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发展成为交通事故。此外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事故也受环境影响,道路交通环境是指: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道路结构、道路设施等与交通有关的场所道路交通环境,直接影响着道路参与者的安全,与事故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它既包括例如天气状况、道路状况、交通流状况等大的自然环境,也包括车内例如:温度、湿度、座椅的舒适程度等小的环境。这些影响因素常常使驾驶员获取正确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降,造成事故隐患,当遇到激发事件的刺激就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车内的小环境的不舒适会使驾驶员很容易感觉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等不利于安全行车的隐患。交通环境的影响见表2的分析。社会环境的影响会给驾驶员的心理造成明显的痕迹。当前交通管理的不完善,监督和控制的力度不够等因素很容易使驾驶员产生侥幸心理,忽视交通安全法规,违章行使,野蛮驾车等现象严重。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使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中浮躁和为了经济利益不顾安全的现象特别严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严重地制约了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获取正确信息、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交通事故人因的对策保障交通安全,仅有司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须要行人的密切配合。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大量的受害者与横穿马路的行人和不遵守交通管理的行人有直接的关系。其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薄,从众心理、省能心理、省时心理和侥幸

心理严重。人在交通事故中是起主导因素,起决定作用,但是车、路、环境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不可分割的。车辆的技术状况,安全性能好坏,道路的宽度、路面结构、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都与交通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要达到预防、控制、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交通安全。遏制交通事故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交通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提高交通管理队伍的建设。交通法规是交通参与者和管理人员共同准手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的交通法规很不健全,也不详细,执行中弹性很大,难以掌握;加之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对交通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了适应国际环境,应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使交通安全管理走向法制化的趋势。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说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还不够。遏制交通事故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及其驾驶员的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素质和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减少交通参与者的违章行为及其它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科技更新方面,车辆的安全设计水平需要提高。加强道路的建设,加大交通科技研究的投资力度为安全行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关键的是,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参与者的经济损失和家庭悲剧的发生。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

编号:SM-ZD-72762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 其对策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引言 从我国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90%左右,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引起的占30%左右,而因汽车技术状况诱发的事故约为10%。人作为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事故导致的各种人间悲剧都将降临在人的身上,由此可见分析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交通安全取决于人、车、路、环境、管理、法律、教育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这一系统中各个环节耦合失调的综合反应。总的说来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是基于二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危险因素和物质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指道路交通系统依赖的物质条件所固有的危险性质和潜在的消极性能,其包括车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最新版)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 (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28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最新版) 大家都知道,近期煤矿安全事故频发,重特大事故不断,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煤炭行业安全问题。这里想就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人是煤矿安全事故最关键的因素。 从理论上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4类因素。一是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知识、技能、意识、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据统计,各类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约占70%以上。二是技术因素,包括工艺、设备、监测、应急系统等。三是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综合环境等。四是管理因素,包括体制、法制建设、管理措施等。不难看出,人是安全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 近期连续发生的大平、陈家山、孙家湾矿难也允分证明了这一

点。这些矿都是年产1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矿井,无论安全装备还是安全资金投入都可以说是国内一流的。然而,瓦斯爆炸事故却还是频频发生,当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陈家湾煤矿矿难时,几位井下工人却说,为了防止瓦斯超限监控系统报警而影响多出煤,一些人竟将瓦斯探头用塑料包住不让报警。试想,在一场战斗中,士兵手中拿的都是先进武器,但就是不瞄准敌人射击,乱放空枪,或根本也不开枪,这样的士兵能打胜仗吗? 因此,只有牢牢抓住“人”这个最关键的因素,才能根本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二、如何发挥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首先,加强全体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意识如何,人的安全知识多少,人的安全防范能力高低,直接决定其安全行为,直接影响安全效果,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在煤矿安全工作中必须首先加强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防范意识,才

人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I If 编号:SM-ZD-24250 人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 Orga nize enterp rise safety man ageme nt planning, guida nee, inspection and decisi on-mak ing. en 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 审核: 时间: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人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从我国长期的咼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中可以看出,人为 的因素造成交通事故占到99%左右,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对是否造成交通事故起着关键作用。 2.1驾驶员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的前一瞬间内,驾驶员所做的行为 使得增加了 发生事故的风险就是直接原因。在驾驶员因素而发生交通事故中,直接原因有很大的份戏。 2.1.1超速行驶驾驶员在驾驶车过程中大脑活动的过程:发现外界 刺激 信息---注意---大脑接受---分析---判断。注意、分析、判断三者属于思维范畴,是每个驾驶员从接受外界刺激信息进行心理活动的必然程序和规律。驾驶员接收信息是为分析判断提供材料,驾驶员的动作措施则是分析判断的结果。在超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注意力和判断机能降低,接收外界信息减弱,随之而来的分析、判断、动作就容易产生失误,从而导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精编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事故 成因分析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事故 成因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壹个总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被马克思称之为“除采矿业、农业、加工业以外的第四物质生产领域”。他对推重生产发展、促进物质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作为其中壹项很重要的内容以其机动灵活、活动面广的特点,能够将其运动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先行、纽带、桥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事物的发展无不具有矛盾二重性,随着工业化今晨的加快,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壹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另壹方面交通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乐观,道路交通事故在世界各国已成为壹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据统计,自汽车问世以来的100余年中,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逐年增加,到2005年为止,累计死亡约3800万人,且其上升势头壹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据壹项数字统计显示,每8分钟就有壹人伤于车祸,每11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年有15万人因交通事故而成为残疾,有10万个家庭因车祸而发生不幸。无怪乎人们称公路已成为不使用武器的战场,交通事故是壹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较突出。统计数据同时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1、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隐患多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 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 4、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5、经费、装备和科技投入不够,科学管理手段落后 三、改善交通安全的现状,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对策 1、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不断改善道路条件 4、加强交警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管理力量,提高政府整体管 理交通水平 5、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提高科技监控能力

浅谈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 观我国道路交通的现状,近两年来,虽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笔者就严峻的交通事故形势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道路安全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据相关是数据统计,交通事故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就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1572起,下降13.6%;死亡人数减少7806人,下降8.7%;受伤人数减少50697人,下降11.8%;直接财产损失减少3.0亿元,下降19.5%。其中,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交通事故1472起,造成5781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21起,下降13.2%%;死亡人数减少1007人,下降15.2%%。发生一次死亡五人以上交通事故266起,造成1756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0起,下降18.4%%;死亡人数减少488人,下降21.7%。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造成389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2起,下降31.6%%;死亡人数减少169人,下降30.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5.1,同比减少1.1。2008年1至9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5319起,造成50682人死亡、2294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1%、12.7%、21.2%和14.5%。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同比持平。奥运会期间(8月8日至8月24日)和残奥会期间(9月6日至9月17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和2.6%。近两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 素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社会的变革总是日新月异。但是,民航人在安全生产中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目标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安全第一”。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从组织结构到规章制度;从宣传教育到员工精神;从企业文化到质量体系认证……在这么多繁杂的工作中无一不浸透着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但令人揪心的是,仍不时有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出现。如“6月10日、12日、23日、29日、30日接连出现各类安全飞行事故、事故症候和不安全事件多起,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难免让人胆战心惊”。(1)据有关部门对民航系统的历次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分“天灾”,八分“人祸”。安全生产中的人为因素已引起了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 要解开“人祸”之谜,首先就要对人进行研究。如同这次抗击SARS疫情一样,病毒的传播固然要切断(各种不安全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产生SARS的原因(引起错误的根源)。只有通过清除“根源”的方法来解决因人引起的不安全的行为,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在处理事故时,重视对事故现象进行总结、重视开展轰轰烈烈的大检查、重视对责任人的处理,而忽视或没有那么重视对人为因素的根源进行反思和解决。那么,这就可能成为下次事故的隐患。如此一来,安全管理,就很难讲是有效的了。 (一)、行为主体及主观方面

笔者认为,剖析人为因素首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1、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如果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如何防范?(2) 2、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如果有过错,那么是直接故意(3)?、是间接故意(4)?、是疏忽大意(5)?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6)?。上述行为的根源何在?如何防范? 3、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意外事件(7)?或者是不可抗力?如果属于意外事件,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避免? 4、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出于迫不得已,为了保全更大的合法利益,那就不能追究行为人。(8)由此,人们不难看出,在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中导致当事人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只在事后简单地处理当事人,而没有询根问源,那么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是避免不了的,只不过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而已。所以“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探求其实质寻找对策,是民航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由“X理论”到“需要理论” 笔者在日常的观察中,收集到这样一些案例: 例一:某单位因故暂时减少了干部职工的部分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职工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工作不安心。新的管理者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将减少的收入补齐并有所增加。结果和管理者的设想并不一致,收入增加后,干部群众只是高兴了一阵子,收入的增加并没产生预期的激励作用,只是减少了大家的不满……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新编版)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 策(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新编版) 1、引言 从我国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90%左右,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引起的占30%左右,而因汽车技术状况诱发的事故约为10%。人作为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事故导致的各种人间悲剧都将降临在人的身上,由此可见分析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交通安全取决于人、车、路、环境、管理、法律、教育等道

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这一系统中各个环节耦合失调的综合反应。总的说来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是基于二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危险因素和物质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指道路交通系统依赖的物质条件所固有的危险性质和潜在的消极性能,其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状况,道路设计的合理性,自然气候条件,车辆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人的危险因素是指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的意识障碍以及交通管理人员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基础,人的危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激发条件,如果它继续作用还会使交通事故进一步扩大和蔓延。交通事故原因在交通过程中如果不受到激发,那么它始终是事故隐患而不会转化成事故现象。人的危险因素作用于物质危险因素,就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人的意识危险因素越多激发事故原因的条件就越具备,发生事故的次数也就越频繁,意识危险因素作用的时间越大,激发事故损害后果严重的可能性就越大。 2交通事故中人因分析

交通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交通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人是构成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和决定的因素,也是决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的主要因素。从事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其对象主要是客车、驾驶员、以及乘客、保修、检验等因素,围绕人的主要对象,浅说以下观点: 一、管理者 1.管理者首先应具备安全管理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对被管理的对象应做到心中有数,如自己管理的对象有多少台车,各车的性能、车况、维护周期、各种手续的完善情况等,多少驾驶员、每个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应作记录或了解,多和驾驶员及亲属沟通交流,尽可能从对方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2.管理者应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积累。或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间接经验,或通过自身工作经验的积淀总结,注意收集和浏览相关安全管理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日常的积累和收集,具备一个较完整的库存资料,到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3.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包括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度。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机动车强制保险条例》、《保险法》、《民法》以及《昭通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新机制》等,养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的良好习惯。 4.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与相关主管部门和驾驶员的协调、沟

通能力。如交警、运政、路政、保险、伤者、医院等,因为我们的客车行驶线路长,涉及的几乎是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种层次的人员,所以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应具备比较综合的各种能力。 5.安全管理人的因素还要求: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能忍受他人的误解、侮辱甚至伤害、能有处变不惊、灵活机智的平和心态;具备敬业、公正、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职业道德,既要有执法的严肃性,也应有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灵活性 6.及时关注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法规、新政策和新规定,注意收集整理重特大事故的惨痛教训,组织参营车主和、驾驶员及家属的学习,通过本公司和身边发生的交通事故,讨论、评议、总结,用滴水穿石的韧劲来教育、渗透从事这个高风险行业的所有参与者。 7.严格认真的执行驾驶人的资质准入规定,经本公司安全员书面对安全行车常识考核合格后,邀请交警部门参与对其实际操作审核通过并签署意见后方可上报集团公司核准申领内部准驾证,上车后还应指定车主和前任驾驶员告知本车的性能及主要部件的注意事项,安全员还应告知本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用负责的态度留下相关的纪录和痕迹资料。 二、被管理者 1.驾驶员:驾驶员的特征是流动性大,不便集中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灵活简便的方式言简意赅地把安全管理的信息告知他们,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39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 及其对策(正式版)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引言 从我国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为 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90%左右,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引 起的占30%左右,而因汽车技术状况诱发的事故约为 10%。人作为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既是交通事故 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事故导致的 各种人间悲剧都将降临在人的身上,由此可见分析交 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1 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交通安全取决于人、车、路、环境、管理、法律、教育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这一系统中各个环节耦合失调的综合反应。总的说来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是基于二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危险因素和物质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指道路交通系统依赖的物质条件所固有的危险性质和潜在的消极性能,其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状况,道路设计的合理性,自然气候条件,车辆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人的危险因素是指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的意识障碍以及交通管理人员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基础,人的危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激发条件,如果它继续作用还会使交通事故进一步扩大和蔓延。交通事故原因在交通过程中如果不受到激发,那么它始终是事故隐患而不会转化成事故现象。人的危险因素作用于物质

人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0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用范本

人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从我国长期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中可以看出,人为的因素造成交通事故占到99%左右,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对是否造成交通事故起着关键作用。 2.1 驾驶员的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的前一瞬间内,驾驶员所做的行为使得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就是直接原因。在驾驶员因素而发生交通事故中,直接原因有很大的份戏。 2.1.1 超速行驶 驾驶员在驾驶车过程中大脑活动的过程:发现外界刺激信息---注意---大脑接受---分析--

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的,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人的因素不容忽视。但其中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管理层次。作为一个路桥企业的管理层,对安全事故都是有着深刻教训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很多,危险源也很多,这些年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力的扼制了工地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但是并未从根本上使安全形势得到好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在工期进度和安全生产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以桥梁施工为主的单位,往往每一项工作都存在风险,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必须在安全处于可控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可是这是要花大量时间的,有时占到我们正式工作的三分之一。虽然大家都清楚,安全生产是所有工作的前提,但有时在巨大的工期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进度。这时安全隐患也就如影随行,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安全生产的第二层次应该是操作层。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管理层和劳务层也逐渐分离,实际操作者都是农民工弟兄。他们流汗甚至也流血。但不容置疑的是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关注能不能及时足额拿到钞票,至于安全,他们考虑是很少的。其实,我们国家这些年相继出台不少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大型企业,也有着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一个农民工从入场到上岗是要履行很多手续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这是我们作为一名管理者的一个失败,因为我们没有让操作层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没有使他们真正做到我要安全。这是管理层长期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然可以肯定说,我要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迟早会到来。 其实安全问题还有很多的层次,还有很多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只要管理层和操作层都真正认识到安全对于人的生命有多么重要的时候,才能杜绝说起来什么都要,做起来什么都不要情况的出现,才能使得安全生产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人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人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 响(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人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新版) 在物质生活迅速提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道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就目前我省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来看,汽车拥有量和城市道路总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交通秩序仍然不容乐观。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人的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人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针对驾驶员、乘车人、进入公路的行人。 驾驶员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又称为一次原因,它是直接导致事故的原因,或者说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以及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车)、环境的不安全条件(道路)都属于直接原因。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超车等。例如:2004年因机动车驾驶人超速行驶造成18410人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7.2%;

因酒后驾车造成4658人死亡心,占总数的4.4%;因违法超车造成4554人死亡,占总数的 4.3%;无证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肇事共造成22371人死亡,占死亡总数的20.9%。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比如视力、听觉差,辨色力失常等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信息的刺激,比如道路线形设计的缺陷引起人的判断失误;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判断失误。近年来由于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有很多人加入了驾驶员的队伍,因此因驾驶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的事故也屡屡发生,2004年约三分之一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因低驾龄驾驶人交通肇事所导致。(二)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是指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的引发原因,它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如1.身体方面的原因;2.精神方面的原因;3.管理原因;4.教育原因;5.社会方面的原因。 乘车人因素①在机动车驾驶室以外的车厢违章载人。②个别旅客闯入高速公路等候长途客车。③客车超员并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旅客。 行人因素行人事故多数是因为行人进入行车道而造成的。在行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

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分析及其对策 1、引言 从我国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90%左右,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引起的占30%左右,而因汽车技术状况诱发的事故约为10%。人作为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事故导致的各种人间悲剧都将降临在人的身上,由此可见分析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交通安全取决于人、车、路、环境、管理、法律、教育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这一系统中各个环节耦合失调的综合反应。总的说来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是基于二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危险因素和物质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指道路交通系统依赖的物质条件所固有的危险性质和潜在的消极性能,其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状况,道路设计的合理性,自然气候条件,车辆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人的危险因素是指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的意识障碍以及交通管理人员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物质危险因素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基础,人的危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激发条件,如果它继续作用还会使交通事故进一步扩大和蔓延。交通事故原因在交通过程中如果不受到激发,那么它始终是事故隐患而不会转化成事故现象。人的危险因素作用于物质危险因素,就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的意识危险因素越多激发事故原因的条件就越具备,发生事故的次数也就越频繁,意识危险因素作用的时间越大,激发事故损害后果严重的可能性就越大。 2 交通事故中人因分析 交通事故中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1 直接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前一瞬间驾驶员的行为和故障,它们增大了事故的危险。 2.1.1 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中驾驶员反应能力迟钝,应急能力差。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发现外界刺激信息—注意—分析—判断来看。注意、分析、判断三者属于思维范畴,是每个驾驶员从接受外界刺激信息进行心理活动的必然程序和规律。驾驶员接收信息是为分析判断提供材料,驾驶员的动作措施则是分析判断的结果。在超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注意力和判断机能降低,接收外界信息减弱,随之而来的分析、判断、动作就容易产生失误,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1.2 酒后驾车 酒精会刺激大脑神经系统,导致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饮酒后对驾驶机能的主要影响是视力降低,视野减低,视野变窄,色彩感觉能力降低。体内酒精浓度低时,反应时间较饮酒前略有缩短。体内酒精浓度增大时,反应时间较饮酒前有明显增大,反应差别也明显增大,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 对策正式版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也越来越快,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此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探寻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来寻求相应的对策,改善和提高交通安全状况,建立起人、车、路、环境等达到协调的理论框架,以及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道路交通系统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因果性和再现性等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复杂性。交通事故的

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认真研究每一项事故成因都将为社会带来显著的效益 汽车的广泛使用在带给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带给人们工作生活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等。因此,对每个公民而言,在工作、生活中应以积极的心态充分利用汽车带给人类社会、人们生活的正面效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对待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以科学的方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对于保护自身生命安全、避免交通伤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管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生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增大,企业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习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既指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又包括对生活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

1、广义安全管理: 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不仅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也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 2、狭义安全管理: 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一)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煤炭生产系统这个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 1、人的系统: 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根本,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物质系统: 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

人的行为因素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人的行为对交通的影响 梁磊 【摘要】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由人、车、路和环境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人是控制交通 事故的关键因素。现结合我国交通实际,通过对人的行为因素的分析,阐述人的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有 针对性地提出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人;交通安全;行为;分析;措施 前言 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事故连年上升,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一个尖锐和紧迫的问题。从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问世到2002 年初,全世界已3400 多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相当于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2 倍,接近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如今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为60 万,受伤人数约1000万。从而人们将道路交通事故称为“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害”。有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进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车、路和交通环境四个方面。根据欧美各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交通事故中有80 %~90 %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人已成为控制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现主要结合我国交通实际,通过对人的行为因素的全面分析,提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 一、人的行为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驾驶员行为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行为是由信息感知、信息判断决策和作业反应组成的一个不断反复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亦即感知作用于判断后影响到作业反应。造成驾驶员不安全的行为因素主要有心理原因,如思想不集中、产生错觉、个性不良、情绪不稳定等;生 理原因,如疲劳、体力、视力、酒精作用、运动机能、年龄、资料表明,因疲劳产

人为因素分析

今年2月2日,载有近1400人的埃及“萨拉姆98”号客轮在红海海域沉没,酿成了震惊世界的重大海难。400多人生还,近800人失踪。据悉,恶劣天气是造成客轮沉没的主要因素。但驾驶人员玩忽职守、船龄严重老化、船员缺乏必要的应急训练等等也是导致这次海难的重要原因。这次海难再次引起了各国政府对船舶航行安全的高度关注。加强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确保船舶航行更安全,成为海事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 船舶安全一直是航运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世界各海运国家在船舶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随着近年来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船舶碰撞、搁浅、火灾、爆炸、污染等事故屡屡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后果。综合分析这些事故,可以发现,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船员的误操作、责任心不强或人员素质不高等造成的事故。IMO在ISM规则中指出,海上事故的发生约有80%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研究人为因素,客观分析航运中人员操作行为的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生理、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或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成为可能。当驾驶员在船舶航行中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激动、孤独,就很容易造成感知错误,继而错误判断,再就是操作失误。生理因素主要包括船员身体健康程度和疲劳两方面。船舶长期在海上航行,船员不仅要能够长时间持续工作,还要承受不同航区气候的变化。因此,船员的身体健康与否会对船舶航行安全构成直接影响。同时,驾驶员的大脑疲劳在生理上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准确且灵敏性降低,在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心情烦躁等,因此,疲劳会使不安全行为增加,船舶操纵质量下降,避碰反应速度变慢,导致船舶安全事故或潜在安全事故增加。 人的行为能力则较集中地体现在船员的专业技能上,它不仅与船员的知识有关,而且与经验、工作岗位和语言能力有关。如对航路不熟悉,错误使用仪器等,容易给航行带来潜在危险。随着船舶本身导航仪器以及通讯方式、通讯工具的不断复杂化,航运业对航海人员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船员需要理解避碰规则等法规。很多海难事故的发生仅仅是因为船员对避碰规则的不理解造成的。驾驶员还必需具备一定的航行经验。STCW公约对船员发证时要求必需具备一定的海上服务资历。 2.船舶因素 船舶因素包括船舶本身和船舶管理两方面。船舶质量、船舶适航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当然,船舶自身因素还包括机舱各种消防和救生、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措施、驾驶室的导航设备及各种自动化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等。 前面已经提到,海上事故约有80%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而人为因素中约有80%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控制的,即通过强化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船舶的安全管理加以控制。海事检查发现,地方和民营船公司所属船舶的安全缺陷明显多于国家骨干航运企业所属船舶。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公司的各个部门、船上各个环节和不同的个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减少事故的发生。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天气、海况、水域等。也包括船舶自身环境。影响海运安全的气象海况条件包括能见度、风(浪)、洋流和潮汐等。海上是自由选择航路的水域,但海域航道宽度、航道

安全生产中的人的因素全解

安全生产中的人的因素 构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要素大体有人、机和物三类。下面浅析安全生产事故中“人”的因素。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表明,在生产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了极大的比重。人为因素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员工的管理 “管理”简而言之就是“管”人“理”事。 “管”涉及范围很广:建立安全监察机构,制定各种法规;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如安全月、夏季百日安全竞赛活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指导;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定期下发安全指导文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确定一段时期内安全工作的重点等等。从公司安全管理角度来讲,设立公司安全机构,在分场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分级管理;明确各级领导直至每个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加强每天巡回检查,消除隐患;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等等,是“管”不可缺少的部分。 就“理”而言,理事需要“精明”地“理”:精打细算、精益求精、明明白白。“精打细算”要从生产的统筹安排上着手,分清轻重缓急,确定阶段性的理事重点和难点,扎实有序推进;“精益求精”要从生产中的“老问题、小地方”上着手,从生产中耗费物力、精力和财力多的设备或操作着手,从生产中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地方着手,向技改要安全,向技改要效益;“明明白白”要从员工理事的“质”

和“量”上进行公开、公平和公正地监督,赏罚分明,敢于担当,想方设法实行工作量化考核,把当班纪律好的和差的区分开来,把工作积极主动的和马虎懒散的区分开来,把业务技能高的和低的区分开来,把工作量大的和工作量小的区分开来,弘扬正气,变“要员工做事”为“员工要做事”,变“做好做坏一个样”为“做好做坏大不一样”。 “管”和“理”是相辅相成的,“管好人”能够促进“理好事”,“理好事”同样有利于“管好人”,而“管好了人、理好了事”就能确保生产安全。反之,如果“管人”时管得不到位或“理事”时理得不仔细、不公正,那么在生产中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出安全事故的概率自然也就高了。 ■1999年6月28日,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室外电缆沟发生电缆着火,将电缆沟内部分电缆烧损,造成220kV失灵保护电缆芯线短路,保护出口动作将220kV甲、乙母线上的全部元件及运行中的3台机组全部跳闸,致使发电厂与系统解列,1l0kV系统失去外来电源,最终导致全厂停电事故。 事故分析认为该厂电缆沟内一条220kV动力直流电缆存在着机械损伤或质量缺陷,运行中发生绝缘击穿,短路拉弧引起着火是起因,而事故扩大的直接原因是管理不到位:一是该厂电缆布置混乱,没有分层布置,且没有采取分段阻燃或涂刷防火涂料,导致电缆着火事故的扩大,烧损控制电缆,保护动作使全厂停电;二是该厂5号机组厂用VB段的电缆沟与室外电缆沟交界处封堵不严,室外电缆沟电缆着

交通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最新版)

交通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交通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最新版) 人是构成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和决定的因素,也是决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的主要因素。从事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其对象主要是客车、驾驶员、以及乘客、保修、检验等因素,围绕人的主要对象,浅说以下观点: 一、管理者 1.管理者首先应具备安全管理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对被管理的对象应做到心中有数,如自己管理的对象有多少台车,各车的性能、车况、维护周期、各种手续的完善情况等,多少驾驶员、每个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应作记录或了解,多和驾驶员及亲属沟通交流,尽可

能从对方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2.管理者应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积累。或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间接经验,或通过自身工作经验的积淀总结,注意收集和浏览相关安全管理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日常的积累和收集,具备一个较完整的库存资料,到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3.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包括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度。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机动车强制保险条例》、《保险法》、《民法》以及《昭通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新机制》等,养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的良好习惯。 4.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与相关主管部门和驾驶员的协调、沟通能力。如交警、运政、路政、保险、伤者、医院等,因为我们的客车行驶线路长,涉及的几乎是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种层次的人员,所以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应具备比较综合的各种能力。 5.安全管理人的因素还要求: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能忍受他人的误解、侮辱甚至伤害、能有处变不惊、灵活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