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芯片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蛋白质芯片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蛋白质芯片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蛋白质芯片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马丽娟,王卓,胡晋红*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433)

摘要:蛋白质芯片是继基因芯片后发展起来的生物检测技术。它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生物医学实验和诊断等多方面的现状,并表现了良好的前景。对蛋白质芯片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者已经测定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并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新基因。但同时人们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仅基因组学的研究并不能得到生物功能的完整信息:我们通过基因组工程得到了蛋白质的基因序列,但仅仅从基因组顺序我们依然无法了解蛋白质的定位、结构、修饰(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和水解等)等信息,更无法确定蛋白质的功能[1]。因为蛋白质才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和体现者。1994年Wilkin和Williams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与经典的蛋白质化学研究相比,它的研究对象不再只是一种或几种蛋白质,而是着眼于全面性和整体性来研究所有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及蛋白质相互作用。人们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进行大规模的蛋白质分析,蛋白芯片(protein chips)或称蛋白微阵列(protein microarrays)技术于是应运而生。

一、蛋白质芯片的概念及特点

蛋白质芯片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2,3]。它类似于基因芯片,是将蛋白质点到固相物质上,然后与要检测的组织或细胞等进行“杂交”,再通过自动化仪器分析得出结果。这里所指的“杂交”是指蛋白与蛋白之间如(抗体与抗原)在空间构象上能特异性的相互识别。将各种蛋白质有序地固定在玻片、凝胶、微孔板等各种载体上形成密集蛋白质芯片,用来高通量地测定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如酶活性,蛋白质-蛋白质间及蛋白质-其他分子,如蛋白质-DNA,蛋白质-配基间的相互作用[4]。蛋白质芯片具有以下特点:[5,6](1)特异性强,这是由抗原抗体之间,蛋白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决定的;(2)敏感性高,可以检测出样品中微量蛋白的存在,检测水平已达ng级;(3)通量高,在一次实验中对上千种目标蛋白同时进行检测,效率极高;(4)应用性强,样品的前处理简单,只须对少量实际标本进行沉降分离和标记后,即可加于芯片上进行分析和检测。

二、蛋白质芯片的应用

1、蛋白质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

MacBeath 和Schreiber[7]用蛋白质芯片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以及酶-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Zhu等用酵母蛋白质芯片对酵母蛋白

*通讯作者:胡晋红(1949-)硕士和博士生导师,长海医院药学部主任。E-mail:hujh@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378891.html,

作者简介:马丽娟,女,硕士生。E-mail:malijuan190719@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378891.html,

质的活性进行全分析,发现了新的钙调蛋白结合蛋白和磷脂结合蛋白,同时发现了许多钙调蛋白结合蛋白共同存在一个潜在的键合域。他们还应用该蛋白质芯片观察了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后转录修饰。和酵母双杂交技术相比,蛋白质芯片克服了它的许多局限性,它将成为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有力工具。

2、临床方面的应用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临床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即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上,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Rosty[8]等同样利用蛋白质芯片和SELDI技术对胰腺癌患者(15例)的胰液和其他胰腺疾病(7例)的胰液进行了比较。结果在10例(67%)胰腺癌患者和1例(17%)其他胰腺疾病患者的胰液中发现一个大约为16。57kD的蛋白质峰。经过蛋白质芯片免疫测定,确定该蛋白质为肝癌-小肠-胰腺/胰腺炎相关蛋白I(HIP/PAP-I)。HIP/I在胰腺癌患者的胰液及血清中的表达量上的差异较血清更为显著。这提示我们,通过对胰液中HIP/PAP-I的检测将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蛋白质芯片还可应用于自身性免疫疾病的诊断[9]。蛋白质芯片的应用,给肿瘤诊断和预后提供了一种高效,高通量的方法,适合肿瘤的普查。一般是先从抗体库中挑出对肿瘤诊断或预后有潜在意义的抗体,制成抗体芯片。然后提取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蛋白质用不同的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后与芯片反应,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结论。Englert等[9]将抗体点在基片上制成抗体芯片,用来检测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发现如明胶酶A等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3、蛋白质芯片在分子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是受体学说。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对于受体的研究可以阐明药物,激素及神经递质的作用原理和生物信号转导急智,为药物设计,靶点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的依据。

孤儿受体缺乏配体无法利用传统受体/配体方法研究其药理学作用。蛋白质芯片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工具,可将孤儿受体固定于载体表面,利用非标记技术找到其相应的配体。根据Schwartz等提出的受体别构模型及Pejman Ghanouni等研究成果[10],直接以荧光标记孤儿受体,检测在受体配体诱导下,随受体构象的改变的标记孤儿受体荧光值。这一新方法一旦成熟,将会为药理学的研究开辟一片新天地。

4、新药研制方面的应用

低耗,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新药或待选化合物是目前新药开发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11]。蛋白质芯片高通量,并行性的特点,为新药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大大加快了化合物筛选的速度。蛋白质芯片有助于了解药物与其效应蛋白的相互作用,并可以在对化学药物作用机制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直接研究蛋白质谱。目前,国内已有人利用基因芯片对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进行了尝试性研究[12。Reilly等[13]应用高密度芯片研究了给予中毒量醋氨酚的大鼠肝脏中基因表达的调节,发现编码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转录因子LRG-21,细胞因子信

号转导(SOCS)-2-蛋白,血浆酶原活化抑制分子-1(PAI-1)等多种蛋白的基因表达增多了两倍多,提示它们在增加或阻止进一步的肝脏毒性作用中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蛋白质芯片突破了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的局限性,通过两类基本蛋白质芯片研究技术[14]——蛋白质功能芯片和蛋白质检测芯片,对蛋白质进行直接体外研究,以获得新型药物靶标。在药物研发中,区分和确定蛋白质的作用是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第一步。Zhu等[15]克隆了5800个酵母细胞的开放阅读框架(ORF),过表达且纯化其相应的蛋白质,可用于研究不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Lueking等[16]从人胎儿脑cDNA表达库(hExl)中克隆出92个cDNA,将反转录的蛋白阵列用以检测来自噬菌体表面(phage display)的单抗或scFV片段,目的是找出共同抗原决定簇及进行质量控制。

5、其他方面

应用蛋白质芯片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及细胞对药物所作出的反应[17]。在临床试验中,利用蛋白质芯片跟踪药物所引起的蛋白质的表达就可以确定被检药物对人体是否有毒副作用,或达到多大剂量才会引起毒副作用。此外,蛋白质芯片还能运用于环境监测及食品工业中,用来检测环境或食品由微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或病原菌。Grow等[18]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芯片技术,根据各生物体(革兰氏阳性李斯特菌,革兰氏阴性军团菌,芽孢杆菌的芽孢和隐孢子虫卵囊)拉曼散射指纹图谱,检测病原体与所含毒素。Stokes等[19]采用配备微流体传输系统的二维感光芯片,利用集成电路原理与免疫诊断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H7,这可以杜绝大规模肠道感染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蛋白质芯片的研究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该项目毕竟是刚刚起步,仍有许多关键技术,特别是涉及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有待研究和突破。由于蛋白质本身的变化太多,且空间构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活性与功能,相对于目前基因芯片研究的进展速度而言,蛋白质芯片的研究显然相对滞后。

首先是成本问题,蛋白质芯片的制作工艺相当繁琐、复杂,特别是涉及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的高效表达与纯化,而且仪器也需要有专门的,一般的实验室都承受不起,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改善,从根本上会满足需要的.其次是此技术要求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去操作,如何提高蛋白质芯片的各个操作环节集中到一个或几个仪器里边,使即使对芯片技术不熟悉的人也可以操作,这将是把技术推广到临床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再者,蛋白质芯片在制作过程中实验条件发生微小的变化便可能引起最后结果的不同,实验条件不宜控制,使得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相对不足.第四,制备全面、高通量分析的蛋白质芯片仍需大量的蛋白和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的抗体,而cDNA库表达,纯化的蛋白由于没有合适的表达系统,缺乏有效的转录后修饰系统而影响表达蛋白的活性,尽管采用了原核表达系统,可以大大量产生外源蛋白,但对于某些外源蛋白来说,却能在包涵体中聚集和积累,而且宿主细菌对某些蛋白不能正确的折叠以及进行磷酸化或糖基化等修饰,这将影响芯片的检测效率.第五,

细胞中存在许多膜结合蛋白,如酵母中膜结合蛋白和分泌蛋白就占了总蛋白的28.2%,许多膜结合蛋白只有和膜脂结合在一起才有活性,所以提取或重建时要将蛋白和相应的膜脂一起,这对于蛋白质芯片的制作是困难的;第六,对于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蛋白质芯片的准确受限于所选择的抗原或抗体的来源、纯度与特异性,并且蛋白质类抗体的生产与应用存在着抗原性、免疫原性的强弱,异源抗体的类风湿因子和自身抗体的干扰、罕见抗体的高工作量筛选、克隆株(细胞)的不易保存、无法标准化生产、体内外的识别特异性差异、对温度敏感所发生的不可逆变性等因素的限制,蛋白质芯片的广泛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最后是目前,对于实验的许多结果还不能做出完美的解释,这将依赖于生物学的整体发展,这也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四、展望

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的高通量、快速、平行、自动化等无法比拟的优点,将极大地推动人类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寻找更合适有效治疗的进程[20]。虽然它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微加工技术、纳米技术[21]和其他技术的发展,改进技术细节,降低成本,蛋白质芯片存在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将逐步实现它对人类蛋白质组学、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诊断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研究蛋白质功能为重点的后基因组时代已拉开序幕,蛋白质芯片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观点和效率,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22-24]。

参考文献

1Gygi.S.P.,Rochon Y,Franza BR et a1.Correlation between protein and mRNA abundance in yeast.Mo1.Cell Biol.1999,19(3):1720—1730.

2Albala JS.Array-based proteomics:the latest chip challenge[J].Expert Rev Mol Diagn,2001,1(2):145-152.

3Mouradian S.Lab-on-a-chip:applications in proteomics[J].Curt Opin Chem Biol,2002,6(1):51-56.

4 李瑶.基因芯片与功能基因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2-34.

5 Stoll D,et a1.Protein microarray technology.Front Biosci,2002,7: l3-32.

6 Wilson DS,Nock 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rotein microarray technology .Angew Chem lnt Ed Engl,2003,42(5):494-500.

7 MacBeach G,Schreiber S L.Printing protein as microarray for high-throughput function determination [J].Science,2000,289:176O-1763.

8Rosty C,Christa I,Kuzdzal S,et al.Identification of hepatocarcinoma-intestine-pancreas/pancreatitis-associated protein I as a biomarker f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by protein biochip technology。Cancer

Res。2002,62(6):1868-1875.

9 Englert C R,Baibakov G V,Emmert Buck M R.Layered expression scanning:rapid molecular profiling of tumor samples[J].Cancer Res,2000,60(6):1536-1530.

10 Ghanouni P,Steenhuis JJ.Farrens DL,et a1.Agonist-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the G-protein-coupling domain of theβ

adrenergic receptor [J].PNAS,2001,

2

98(11):5997-6002.

11 罗质璞。新药评价概论,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

12 Zhou L,Wang PX.Lai XP, et a1.The application of gene microarray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study[J ].Tradit Chin Drug Res Clin Pharmacol(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6):383—384.

13 Reilly TP,Bourdi M,Brady JN,et a1.Expression profiling of acetaminophen liver toxicity using mieroarray technolog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l,282(1):32l-328.

14 Kodadek T.Protein microarrays:prospects and problems[J].Chem Biol,2001,8(2):105-ll5.

15 Zhu H ,Bilgin M . Banghan R, et a1. Global analysis of protein activities using proteome chips [J].Science,2001,293(5537):210l一2105.

16 Lueking A,Hom M ,Eickhoff H ,et a1.Protein microarrays for gene expression and antibody screening[J].Anal Biochem,1999,270(1):103—111.

17 Cahill DJ.Protein and antibody arrays and their medical applications[J]. Immunol Methods.2001,250:81-91.

18 Grow AE,Wood LL,Claycomb JL,et a1.New biochip technology for label-free detection of pathogens and their toxins[J].J Microbiol,Methods,2003,53(2):221-233.

19 Stokes DL,Griffin GD,Vo-Dinh T,et a1.coli using a microfluidics-based antibody biochip detection system [J].Fresenius J Anal Chem ,2001,369(3-4):295- 301.20 ZHU H,SNYDER M.Protein chip technology[J].Curr Opin Chem Biol,2003,7(1):55-63.

21 Weiss P S.Nature.2001,413:585—586.

22 G.JIN.P.Tengvall,I.Lundstrom Arwin Anal Biochem. 1995,232:69-72.

23崔建国,蔡建明.蛋白质芯片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3,25(1)19-21.

24 吴军林,林炜铁.蛋白质芯片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2,38(4)10-13.

蛋白质芯片的综述

蛋白质芯片的综述 摘要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如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药的开发、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和疾病检测等。论文详细介绍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芯片介质及蛋白质的固定技术,论述了蛋白质芯片在肿瘤研究,食品检验的应用以及传染病检测中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蛋白质芯片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肿瘤,食品检验,传染病检测,应用 蛋白质芯片的研究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技术日趋成熟。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技术因具有高通量平行分析、信噪比较高、所需样品量少,以及可直接关联DNA序列和蛋白质信息等优点,自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医学诊断学等领域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 1.蛋白质芯片介绍 1.1 技术原理 蛋白质芯片是由固定于不同介质上的蛋白微阵列组成,这些蛋白包括抗原、抗体及标志蛋白,然后用标记的或未经标记的另外一个蛋白,如抗原、抗体或配体进行反应,有的需要经洗涤后再加入标记的二抗进行反应,从而达到放大抗原抗体反应的目的。所用的标记物有荧光物质,如Cy3(青色素,一种荧光染料)和Cy5等;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其他分子,如免疫金标记,然后再进行银染对反应结果显色。反应结果用扫描装置进行检测或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 1.2 蛋白质芯片的介质 目前作为蛋白芯片的介质有滤膜类、凝胶类和玻璃片类,前2种介质的优点是能够保持所固定的蛋白的三维结构,但缺点是由于其质地较软,所以不能满足机械点样的强度,同时凝胶类的蛋白质芯片所点样品容易发生扩散。玻璃片的优点是成本低和性能稳定,可满足高强度的机械点样。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的液相芯片技术使蛋白芯片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其被喻为后基因组时代的芯片技术,也可称为灵活的多种被分析物质的检测 ( 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xMAP)技术,xMAP技术是集流式技术、荧光微球、激光、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物分子高通量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将流式检测与芯片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生物芯片反应体系由固相反应改变为接近生物系统内部环境的完全液相反应体系,因此也被称为液相芯片技术[1]。 光学蛋白芯片也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是将高分辨的椭偏生物传感器技术和集成化多元蛋白质芯片技术相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分子识别和检测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无需标记待检样品,无需预处理直接检测非纯化分析物,样品用量少,检测时间短并且可以进行多元检测。 1.3 蛋白质的固定 将蛋白质固定于芯片上的方法很多,各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在单位面积/体积上固定最大量的蛋白质并保持其天然构象,该环节成为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蛋白质的固定可以分为两类:非专一性固定和专一性固定,非专一性固定即通过被动吸附的方式使蛋白质结合到相应的介质上,如硝酸纤维素膜和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通过被动吸附蛋白质的氨基或羧基来固定蛋白质,此方法产生的芯片背景值往往较高。 1. 4 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蛋白质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蛋白质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摘要: 蛋白质工程是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的技术。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工程;定点诱变; 定向进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渐渐进入研究领域, 通过对蛋白质分子进行突变, 得到具有新的表型和功能或者得到比原始蛋白相对活力更高的突变体,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技术逐渐纯熟。蛋白质工程的主要技术分为理性进化和非理性进化,已经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理性进化 理性进化主要是利用定点诱变技术, 通过在已知D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达到定点突变氨基酸残基的目的。运用该技术已有不少成功改造蛋白质的例子。Markus Roth通过同源性比对和定点突变技术, 对EcoR DNA甲基化酶进行改造,使其对胞嘧啶的亲和性增加了22倍。定点突变还主要应用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酰基载体蛋白(ACP)的主要作用是在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定位置引入双键, Caho通过定点突变研究, 发现将五个氨基酸残基置换之后的酶, 由6- 16 : 0- ACP脱氢酶变成9- 18 : 0- ACP脱氢酶。Van den Burg利用蛋白同源建模和定点突变技术结合的方法将从Bacillus stear other mophilus分离出来的嗜热菌蛋白酶突变, 得到的突变体稳定性提高了8倍, 100 在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对于整个蛋白的影响比较小,很难在高级结构上改变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从而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定点突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 用于改造蛋白质分子。[1] 2.非理性进化 非理性蛋白质进化, 又称定向进化或者体外分子进化,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进化过程,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分子水平增加分子多样性, 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 使在自然界中需要千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进化过程大大缩短,在短期内得到理想的变异。这种方法不用事先了解蛋白质结构、催化位点等性质, 而是人为地制造进化条件, 在体外对酶的编码基因进行改造, 定向筛选, 获得具有预期特征的改良酶,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点诱变技术的不足, 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个比较成功应用定向进化的例子是对红色荧光蛋白的改造。绿色荧光蛋白由于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综述摘要 创新中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邓文龙(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成都610041)本文就创新中药的定义、标准及创新中药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一流的临床疗效或独特的作用机理是创新中药的首要条件,按药物有效成分的有效剂量进行质量控制是创新中药的基础。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段春燕综述,何涛审校 (泸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 目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1994年Mac Wilkins与Keith William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学(prot eomics)的概念。依赖于二向电泳、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多种手段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在肿瘤、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感染性疾病等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从整体的蛋白质水平上,在一个更深入、更贴切生命本质的层次上来探讨和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和重要生理、病理现象的本质。 蜂毒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夏隆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2004级博士生,成都610075)蜂毒是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 abricus等之工蜂尾部蛰刺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淡黄色透明毒液,是具有多种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的复杂混合物,主要由多种肽和酶类活性物质组成。它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的作用:蜂毒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其作用类似于组胺,是通过扩血管实现的;同时,蜂毒对心肌具有正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蜂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作用。3、对血液的作用:蜂毒具有溶血、抗凝血和降低血栓素的作用。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蜂毒可使呼吸加快,大量的蜂毒可导致呼吸肌麻痹。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蜂毒有抗肝纤维化和吸收肝纤维化作用。6、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蜂毒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7、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蜂毒具有免疫抑制作用。8、抗炎镇痛作用:蜂毒肽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是吲哚美辛的70倍,具有极强的抗炎镇痛效果。另外,蜂毒还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菌等作用。在临床运用方面,临床上蜂毒被广泛地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病、艾滋病、高血压、哮喘、白塞病、寻常型银屑病等,具有较大的研究前景和临床运用价值。 瘦素的研究现状 龙中奇(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达州635000)本文对瘦素的生物学性质及生理生化功能作一综述。 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唐宗琼(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达州635000)多种因素导致帕金森病(PD)发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学说:1遗传因素学说;环境因素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免疫学说;细胞凋亡学说;o对PD治疗的探索:细胞替代疗法(CRT)治疗PD是目前研究PD的热点,CRT治疗PD的目的是重建纹状体受损的多巴胺(D A)能神经支配,重建脑功能。根据供体的不同,PD的CRT治疗可分为:自体肾上腺髓质移植、同种异体胎脑移植、异种胎脑移植和干细胞移植。其中,自体肾上腺髓质移植经临床研究证实嗜铬细胞植入脑内后存活率极低,无肯定的治疗作用而已被淘汰。 胃肠肽类激素对摄食活动的调节 孙玉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雅安625000)摄食是复杂的行为,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包括觅食、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摄食是人类以及所有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过程为机体提供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虽然摄食作用作为一种本能生来即有,但实际上摄食活动是受体内复杂的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涉及到神经中枢、传入传出神经以及许多神经递质和激素。本文仅讨论胃肠肽类激素对摄食活动的调节。 将饱食大鼠的血液注入饿鼠血管内,可抑制饿鼠的摄食活动,这个事实提示血液中含有控制摄食的信息。这种信息是什么?推想饥饿使人或动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在食物未完全消化吸收之前,就因产生饱感而停止继续进食,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食物与胃肠粘膜接触后,引起胃肠肽类激素释放,胃肠肽类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下丘脑,兴奋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VMH),抑制摄食中枢)下丘脑的外侧区(LHA),从而停止摄食。影响摄食活动的胃肠肽类激素较多,但其中只有少数胃肠肽类激素对摄食调节有生理意义,大多数胃肠肽类激素需要给予药理剂量才对摄食活动发生影响。本文介绍了体内多种胃肠肽类激素:胆囊收缩素、阿片肽、铃蟾肽、胰高糖素、胰岛素、酪神经肽、胃动素、甘丙素、生长抑素、雨蛙肽等对摄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目前对它们作用的许多环节还不完全清楚,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摄食有关的许多问题将会逐渐得到阐明。 实验研究摘要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的降压作用及机制初探(摘要) 万莉红,熊文碧,朱玲,刘蓉,谢芬,刘嘉琴,周黎明*,李崇前1,张顺华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41;1成都康弘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四川成都610036)目的:探讨中药松龄血脉康胶囊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是否具有降压作用,并初步探讨起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卡托普利组、Vc 组、松龄血脉康胶囊组四组,并设立正常血压大鼠(WKY)15只作为对照组,用BP26动物无创血压测试仪试验前测定各组动物的基础血压。(1)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卡托普利12.5mg#kg-1、Vc50mg#kg-1、松龄血脉康胶囊胶囊750mg#kg-1灌胃,每日一 133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3)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例作了蛋白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特点;研究内容;实际应用;展望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可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蛋白质,有的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每一种蛋白质有自己独特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改变其中关键的氨基酸就能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氨基酸是由三联体密码决定的,只要改变构成遗传密码的一个或两个碱基就能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重新进行设计,使合成的蛋白质变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通过造成一个或几个碱基定点突变,以达到修饰蛋白质分子结构目的的技术,称为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力学、蛋白质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概念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年5月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XXX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081班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蛋白质芯片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新技术,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如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药的开发以及疾病的临床诊断等,具体为用于构建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受体一配体检测,靶目标和靶向药物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肿瘤诊断等。本文从蛋白质芯片的概念、基本原理、制备及检测方法、蛋白质芯片的应用及展望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制备;应用;发展前景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是一项融电子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于一体的崭新技术,可分为DNA芯片、蛋白质芯片以及芯片实验室三类。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顺利实施,业已产生的大量DNA序列数据刺激人们去发掘湮没于其间的“珍宝”——功能基因组数据。因此,以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和体现者——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越来越显得重要。 蛋白质芯片的发展将会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推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个性化药物的的生产和应用等发生重大革新。因此,利用蛋白质芯片分析蛋白质功能就必然是一种趋势。蛋白质芯片具有传统蛋白质检测技术所欠缺的优势,为蛋白质检测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开创了新的方式,对蛋白质检测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等的发展期了推动作用。虽然蛋白质芯片技术为人们的研究提供可很大的便利,但其本身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对其本身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继基因芯片后的又一种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技术平台。 1 蛋白质芯片的概况 1.1 蛋白质芯片的概念 现在的蛋白质芯片[1]是指在固相支持物(载体)表面固定大量蛋白探针(可以

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16期 79 一间不了解,往往会错过报名时间而与心仪的证书擦肩 而过.2.4一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 据调查,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并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对本专业的学习比较浅显,缺乏实践.对自身未来就业感到十分迷茫,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知之甚少.这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就会对学生考取证书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2.5一学生的考证成本较大 大学生目前的考证方式主要有两种:自学和报班.报班的话,费用和时间成本会较高.且社会上的考证机构参差不齐,学生较难判断.自学的话,难度较大.时间成本会更高.学生考取证书所付出的精力会更多.这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学习.可能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且社会上考取证书的参考资料品质不一.学生难以判断选择最适合的考证资料. 3一考证问题相应的对策 3.1一学生角度对策 (1)理性考证,切忌盲目跟风,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分析自己所在的专业,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合理的安排考证和学校课程的时间,千万不要忽略学校授予的专业知识.证书或许能为你找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但真正让你立足于社会的是自身的能力,保持理智,不可本末倒置. (2 )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去选择能帮助到自己的证书,同时观察市场行情和国家形势,选择恰当的目标和时机去考取证书. (3)在考取证书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该证书的详细信息,如考证费用二难易程度等,考取好的二知名度高的证书往往代表着你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二金钱和精力,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证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选择培训机构的适合,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二正式的机构,切勿贪小便宜而因小失大.3.2一学校角度对策 (1 )应帮助同学们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二就业观,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就应设立相应的讲座和课堂,为同学们讲解关于以后踏入社会的相关知识,培养大家独立二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校内设立与考证相关的导师机构,为同学们考证排忧解难,给出建议,避免学生盲目跟风,为考证不顾学业.同时要适当的疏导同学,避免对学习和就业产生过多的压力. (3 )学校需要做好一个合理引导的角色,应当不断完善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明确的职业规划,端正考证动机,摒弃不良的考证心态,妥善处理好在校学习与考证学习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只有扎实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才会使自己终生获益.3.3一社会角度对策 (1 )用人单位应该完善用人的标准和要求,不以证书的数量来衡量学生的能力,用人标准和要求应多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国家对于各种证书的认证要严格,对于各种培训机构要进行认真清理,不合法的要坚决取缔,考证不能成为不良居心的人利用应试考试赚取钱财的手段.同时加强考场管理,坚决反对作弊等现象的发生,为考证提供一个可信的平台,树立证书的权威性. (3)政府要做好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合作平台,保证人尽其用.优秀的大学生是社会紧缺的人力资源,为了避免这一人力资源的浪费,搭建企业与学校直接对接的桥梁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为企业寻找需求的人才的同时,给予大学生实践和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关化少.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特点二价值与理论期待[J ].北京教育,2015,(05).[2]舒程. 考证热 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J ]. 赤峰学院学报,2017,(02). [3]费芳.大学生 考证热 亟需正确引导[J ].湘声报,2015,(01). [4]李晓娜.大学生 考证热 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 经济研究导刊,2014,(24). 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研究 魏东阳 (宝鸡中学,陕西宝鸡721000 )摘一要: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学者W i l k i n s 和W i l l i a m s 于1994年提出, 细胞二组织或者机体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就称为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一个研究蛋白质组及大范围蛋白质的分离二分析二应用的学科.它不同于传统的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单个蛋白质或某一类蛋白,而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体系内全部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随着学科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完善和补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蛋白质组学技术,并研究蛋白组学在生物医学二转基因技术二生物制药技术等领域的. 关键词: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F 24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6.034一一蛋白质组(P r o t e o m e )是由蛋白质(P r o t e i n )和基因组(g e n o m i c )两个词的组合而来,是指生命体(包括细胞二组织等)的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其主 要研究内容就是能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表 达二翻译后的修饰以及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来了解蛋白质参与细胞二人体代谢及其他生命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进展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进展 李 强 施碧红* 罗晓蕾 左祖祯 邢佩佩 刘 璐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蛋白质工程是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的技术。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定点诱变;定向进化 中图分类号 Q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05-47-02 Advances in The Techni q ues of P rotein Engineering L i Q iang et al (Co llege o f L ife Sc iences,Fu jian N or m a lU n i versity,Fuzhou350108,Chi na) Ab strac t:P ro tein eng ineer i ng is a techn i que used to i m prove prote i n m o l ecular In th i s paper,seve ra l m ethods and t he ir pr i nci p les and their advantag es f o r m olecu lar m odifica ti on have been rev ie w ed K ey words:P rote i n eng i neer i ng;site-d i rected m utag enesis;d irected evoluti on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渐渐进入研究领域,通过对蛋白质分子进行突变,得到具有新的表型和功能或者得到比原始蛋白相对活力更高的突变体,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技术逐渐纯熟。蛋白质工程的主要技术分为理性进化和非理性进化,已经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理性进化 理性进化主要是利用定点诱变技术,通过在已知D 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达到定点突变氨基酸残基的目的。运用该技术已有不少成功改造蛋白质的例子。M arkus Rot h通过同源性比对和定点突变技术,对E c o R DNA甲基化酶进行改造,使其对胞嘧啶的亲和性增加了22倍[1]。定点突变还主要应用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酰基载体蛋白(ACP)的主要作用是在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定位置引入双键,Cahoo 通过定点突变研究,发现将五个氨基酸残基置换之后的酶,由 6-16:0-ACP脱氢酶变成 9-18:0-ACP脱氢酶[2]。Van den Burg利用蛋白同源建模和定点突变技术结合的方法将从Bacill us stear other m oph il us分离出来的嗜热菌蛋白酶突变,得到的突变体稳定性提高了8倍,100在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还能发挥作用[3],但是大部分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对于整个蛋白的影响比较小,很难在高级结构上改变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从而造成很大的影响[4],所以在定点突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用于改造蛋白质分子。 2 非理性进化 非理性蛋白质进化,又称定向进化或者体外分子进化,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分子水平增加分子多样性,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使在自然界中需要千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进化过程大大缩短,在短期内得到理想的变异。这种方法不用事先了解蛋白质结构、催化位点等性质,而是人为地制造进化条件,在体外对酶的编码基因进行改造,定向筛选,获得具有预期特征的改良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点诱变技术的不足,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个比较成功应用定向进化的例子是对红色荧光蛋白的改造。绿色荧光蛋白由于本身独特的发光性质,被应用到细胞生物学当中,作为体内原位跟踪蛋白质的一个极其有效的工具。D i sc oso m a红色荧光蛋白(Ds R ed)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 uoresce nce resonance e ner gy tr ansfer)中可以和绿色荧光蛋白一起作用,作为研究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但是野生型的D s Red由于显色速率较慢,而且稳定性较差,B r oo ke B evi s建立随机突变文库,在103-105个转化子中筛选到了大大提高显色效率的突变体,使显色效率提高了10-15倍[5-6]。 易错PCR是利用DNA聚合酶不具有3!-5!校对功能的性质,在PCR扩增待进化酶基因的反应中,使用低保真度的聚合酶,改变四种d NTP的比例,加入锰离子并增加镁离子的浓度,使DNA聚合酶以较低的比率向目的基因中随机引入突变,并构建突变库。M oor e等对鼠伤寒沙门菌Sal m onella t yph m i uri u m产生的门冬氨酰二肽酶(asp art yld i pepti dase)进行改良,经两次易错PCR引入随机突变,并结合D NA改组和正向选择筛选,得到的pepEm3074突变株,其酶活力比野生菌提高47倍[7]。 D NA改组(DNA shuffli ng)技术克服了随机突变的随机性较大的限制,能够直接将多条基因的有利突变直接重组到一起,它的原理是使用D N ase?酶切或超声波断裂多条具有一定同源关系的蛋白编码基因,这些小片段随机出现部分片段的重叠,产生的片段在不加引物的情况下进行几轮PCR,通过随机的自身引导或在组装PCR过程中重 47 安徽农学通报,Anhu iAgri Sci Bu ll 2009,15(5) 作者简介:李强(1983-),男,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子遗传育种。*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9-01-15

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发表时间:2016-05-24T14:14:25.3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布威海丽且姆·阿巴拜科日奥布力喀斯木·图尔荪[导读]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的新技术,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 848000) 摘要: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的新技术,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对基因表达、抗原抗体检测、药物开发、疾病诊断等研究方面显示出快速、高效、高通量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也是临床应用中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测的新手段,其研究成果拓展了与人类健康更加贴近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讲述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制作、蛋白质芯片检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疾病诊断、应用。 1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又称蛋白质阵列或蛋白质微阵列,它是将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检测试剂或检测探针作为配基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玻片、硅片或纤维膜等固定载体上组成密集的阵列,能够高通量地测定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蛋白质与大分子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或者用于高通量定性和定量检测蛋白质。 2 蛋白质芯片的分类及检测方法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根据其结合被测蛋白的介质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化学型蛋白质芯片和生物化学型蛋白质芯片[1]。 2.1 化学型蛋白质芯片该类芯片的构想来源于经典色谱的介质,芯片上所铺的介质可通过疏水力、静电力、共价键等结合被测样品中的蛋白质,然后用特定的洗脱液去除杂质蛋白而保留感兴趣者。其缺点是特异性较差,但目前仍占已商品化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蛋白质芯片中的大部分。这一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小、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高通量等优点。 2.2 生物化学型蛋白质芯片该类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将已知的生物活性分子(如抗体、受体、配体、核酸等) 结合到芯片表面,来俘获样品中的靶蛋白。由于生物活性分子的多样性和高度特异性,所以其应用范围和前景都明显优于化学型蛋白质芯片。但由于蛋白质比DNA 难合成,更难于在固相支持物表面合成,且定位于固相载体表面的蛋白质容易因空间构象的改变而失活,造成了该类芯片的开发应用与商品化落后于化学型芯片。 2.3 蛋白质芯片的检测方法 目前在蛋白质芯片检测中应用最广的是荧光染料标记,原理较为简单、使用安全、敏感性高,且有很好的分辨率[2]。用荧光染料Cy3或Cy5直接标记待检测的蛋白质,或用荧光染料标记该蛋白质的二抗,和芯片上的蛋白质结合后,用激光扫描和CCD照相技术对激发的荧光信号检测,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对于低丰度的蛋白质样品来说,荧光和化学发光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低,近年来出现的滚环扩增方法对捕获的蛋白质的检测达到了飞摩尔的量级,有望改善荧光检测的灵敏度。蛋白质芯片联合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质谱检测法。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质谱仪具有分析速度快、简便易行、样品用量少和高通量等特点,可直接检测各种体液如尿液、血液、脑脊液、关节腔滑液、支气管洗脱液、细胞裂解液和各种分泌物等。 3.蛋白质芯片的应用 近来在蛋白质的固定、反应和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蛋白质芯片的走向成熟铺平了道路,许多研究者已经采用蛋白质芯片作为他们研究的工具。目前,蛋白质芯片被研究人员应用到生命研究的各个领域,如利用蛋白芯片发现新的蛋白并且阐明其功能;寻找与疾病有关或直接引发疾病的新蛋白;发现新的药物靶标和肿瘤标记物。 3.1 蛋白质芯片与疾病的诊断 微阵列的ELISAs在疾病的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同时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多个指标,敏感度高且需要的样本量少,试剂的消耗量少。在聚苯乙烯的96孔板上固定细胞因子抗体,在5~50ul样本中可一次检测9种细胞因子,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10pg/ml,目前已有类似的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出现,一次可以检测50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可以用于观测用药后病人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来发现食物中的变应原,将已知的多种变应原制成芯片,然后用病人的血清和芯片反应,可以及时找到变应原。通过和正常人血清反应芯片的比较,还可以更进一步研究过敏反应的机理,以及为什么不同个体对同种变应原有不同的反应。 3.2 肿瘤标志物的筛选与检测 近几年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人们的期望仍有距离,利用蛋白质芯片的高通量优点,可以使肿瘤标记物的发现和确认速度大大加快。Roboz等采用SELDI-TOSMS技术,分析了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的血清蛋白图谱之间的差异,其中大肠癌患者高表达8.9kD蛋白,而9.3kD的蛋白呈低表达,正常对照组上述两个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组正好相反。实验过程中用胰岛素作为内标参照。根据质谱检测结果患者组8.9kD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3倍。实验结果表明8.9kD和9.3kD蛋白可作为检测大肠癌的肿瘤标记物。Rosty等通过对胰腺分泌液的分析发现,67%(10/15)的胰腺癌患者和17%(1/7)的其它胰腺病患者出现16.57kD蛋白的高表达,免疫分析证实为肝癌-肠-胰腺/胰腺炎联合蛋白。该蛋白≥20mg/ml时,患者患胰腺癌的可能性增大。 4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蛋白质芯片将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提供强有力的工具,相对于DNA芯片研究的进展速度,蛋白质芯片的研究进展显得相对滞后,主要有以下问题待解决:(1)寻找材料表面的修饰方法;(2)简化样品制备和标记操作;(3)增加信号检测的灵敏度,如低拷贝蛋白质的检测和难溶蛋白质的检测;(4)高度集成化样品的制备及检测仪器的研制和开发。这些问题不仅为蛋白质芯片技术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是蛋白质芯片能否从实验室推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所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和技术的更加完善,如表面化学修饰技术的进步,可以做到在载体上固定多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可获得大量重组高特异性蛋白质用于芯片制作;纳米技术标记的引人可提高芯片检测的灵敏度。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对成千上万的蛋白质的活性、功能、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且使检测系统小型化,大大节约了样本和试剂的用量,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敏感性,使成本效益比大大降低。蛋白质芯片技术作为一项有着广泛前途的新型技术,一旦投入实际应用,将在21世纪医学中的临床诊断、药物研究、环境检测、食

茶学学科发展报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一、引言 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 (一)发展现状与动态 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

集更加准确、可靠。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 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 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 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2005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 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 (云政办发[ 2 0 0 5 J 9 4号) ,从政策上 对野生茶树原生境保护给予了支持。2008 年,福建省启动了茶树品种 资源保护项目,浙江省启动了龙井群体种和妈坑种的原生境保护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茶树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 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演化。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野生资源丰富多样。 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是开展资源鉴定和编目的基础。在茶树分类学研究中,早期主要以叶、花、果等形态学性状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子包粉显微形态分析和DNA分子标记 技术等逐步得到应用[ 2],为茶组植物种的分类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茶组

蛋白芯片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芯片技术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NDA芯片技术已经被逐渐应用于对生物样品中的各种已知或未知的核酸序列表达的检测和比较研究。但是,作为生物体细胞中实施化学反应功能成分的蛋白质,其相当部分与活性基因所表达的mRNA之间未能显示出直接的关系,因此使作为高通量基因表达分析平台的cDNA芯片技术的应用过程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蛋白质结构和构象方面的各种微小的化学变化均能引起活性或功能的改变,为了进一步揭示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必须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随着DNA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基因研究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蛋白芯片技术也就应运而生。本文拟对蛋白芯片的基本原理、相应技术研究的概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1 蛋白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 蛋白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各种蛋白质有序地固定于滴定板、滤膜和载玻片等各种载体上成为检测用的芯片,然后,用标记了特定荧光抗菌素体的蛋白质或其他成分与芯片作用,经漂将未能与芯片上的蛋白质互补结合的成分洗去,再利用荧光扫描仪或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测定芯片上各点的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强度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达到测定各种蛋白质功能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蛋白质固定于合适的体上,同时能够维持蛋白质天然构象,也就是必须防止其变性以维持其原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另外,由于生物细胞中蛋白质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复杂性,开发和建立具有多样品并行处理能力、能够进行快速分析的高通量蛋白芯处技术将有利于简化和加快蛋白质功能研究的进展。 2 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现状 在多年的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为了寻找合适的物质作为蛋白的载体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例如日本学者Velev利用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TAB)脂质体作为载体,通过戊二醛作用使其与一种铁蛋白包裹外壳的成分结合组装制备成为一种纳米水平的装配体,这种装配体可以在适当的pH条件下,使铁蛋白分子进入并固定于包裹外壳内面,形成蛋白质的载体。Adachi等利用某些固体表面或薄膜覆盖上含有电解质的薄膜作为载体,可以将胶体蛋白质颗粒成分转移至薄膜上形成蛋白芯片。Uetz等在分析啤酒酵母基因组序列全长度阅读框架编码各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使用不同孔数的平板作为载体,建立了约含有6000个酵母转化株组成的平板蛋白芯片系统,平板上的每一个小孔中含有一个酵母转化株,可以根据其活性功能区开放阅读框架的编码表达生成一种蛋白质,利用这个系统可以用于蛋白质功能的检测和分析。Arenkov等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板作为支持物,将蛋白样品置于凝胶上,然后经过电泳分离,使其成为蛋白的阵列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最近,哈佛大学蛋白芯片研究中心Gavin等利用制备DNA芯片的高精密度机械手的针状点样枪头在只有显微镜载玻片一半大小的玻片上,制备了第一张含有样品点数为10800的蛋白芯片。这张芯片用已纯化的蛋白,G按每点为1纳升的点样量点样10799次,另一次用FRB(FK-BR12-rapamycin binding domain of FKBP-rapamycin-associated protein)点样。为了确保不同分子量的点样蛋白质都能够被固定在玻片上,他们首先在玻片表面涂上BSA,然后使用N,N’-二琥珀酰胺碳酸(N,N,-disuccinimidyl carbonate)激活BSA表面的赖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成为BSA-NHS玻片,其作用是促进BSA与点样蛋白质的结合而使蛋白质被固定于玻片上。在制备芯片过程中,为了保证被固定在载体上的蛋白质依然保持天然的构象和生物学活性,他们在蛋白质点样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40%的甘油,以防止因体的蒸发而造成的蛋白质变性。点样后再经3h的温浴并将零片浸泡于含有小牛血清蛋白(BSA)的缓冲液中,使芯片表面含有一层小牛血清蛋白,用于封闭与其他蛋白质产生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及在表面未参加反应的醛基。为了检测芯片的应用,他们用不同荧光抗体分别标记能

蛋白质组学及其主要技术

蛋白质组学及其主要技术 朱红1 周海涛2 (综述) 何春涤1, (审校)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辽宁沈阳110001; 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 科,广东深圳518036) 【摘要】蛋白质组是指一种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和蛋白质的分离、蛋白质检测与图像分析、蛋白质鉴定及信息查询。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概念及主要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 1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人们对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基因组转向功能基因组,1994年Wilkins和Williams首先提出蛋白质组一词[1],蛋白质组是指一种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从基因到蛋白质存在转录水平、翻译水平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不完全符合[2]。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也无法从DNA/mRNA水平来判断。因此,只有将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相结合,才能精确阐明生命的生理及病理机制。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对组织、细胞的整体蛋白进行检测,包括蛋白质表达水平、氨基酸序列、翻译后加工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蛋白质水平上了解细胞各项功能、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及疾病的病理过程等[3,4]。蛋白质组学有两种研究策略。一种是高通量研究技术,把生物体内所有的蛋白质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建立蛋白质数据库,从大规模、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待蛋白质组学,更符合蛋白质组学的本质。但是,由于剪切变异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数量极其庞大,且表达随空间和时间不断变化,所以分析生物体内所有的蛋白质是一个耗时费力,难以实现的理想目标。另一种策略是研究不同状态或不同时期细胞或组织蛋白质组成的变化,主要目标是研究有差异蛋白质及其功能,如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间的差异蛋白质,寻找肿瘤等疾病标记物并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2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 2.1样品的制备和蛋白质的分离技术 2.1.1样品的制备样品制备包括细胞裂解与蛋白质溶解,以及去除核酸等非蛋白质成分。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d microdissection, LCM)[5]技术可大量获得足够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单一细胞成分,避免其他蛋白成分对电泳结果的干扰。尤其是肿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常用LCM技术来获取单一的肿瘤细胞。 2.1.2蛋白质的分离技术 ①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双向电泳方法于 l975年由O'Farrell[6]首先提出,根据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的差异,连续进行成垂直方向的两次电泳将其分离。 第一向为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电泳,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不同进行蛋白质的分离。较早出现的IEF是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即在电场中通过两性缓冲离子建立pH梯度;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s,IPG)IEF,是利用一系列具有弱酸或弱碱性质的丙烯酰胺衍生物形成pH梯度并参与丙烯酰胺的共价聚合,形成固定的、不随环境电场条件变化的pH梯度。IPG胶实验的重复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蛋白质工程的研究与进展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蛋白质工程的研究与进展 蛋白质工程的研究与进展摘要: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蛋白质工程开创了按照人类意愿改造、创造符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新时期。它所取得的进展向人们展示出诱人的前景。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蛋白质工程汇集了当代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成就,它把核酸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结合起来研究。蛋白质工程将蛋白质与酶的研究推进到崭新的时代,为蛋白质和酶在工业、农业和医药方面的应用开拓了诱人的前景。 1、蛋白质工程 1.1蛋白质工程的定义所谓蛋白质工程,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包括基因的定点突变和基因表达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期获得性质和功能更加完善的蛋白质分子。 1.2蛋白质工程的由来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冲击下应运而生的。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开发是以遗传基因,即脱氧核糖核酸为内容的。这种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与开发诱发了另一个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研究与开发。这就是蛋白质工程的由来。它是以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和基因合成对现存蛋白质加以改造,组建成新型蛋白质的现代生物技术。这种新型蛋白质必须是更符合

人类的需要。因此,有学者称,蛋白质工程是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实施目标是运用基因工程的DNA重组技术,将克隆后的基因编码加以改造,或者人工组装成新的基因,再将上述基因通过载体引入挑选的宿主系统内进行表达,从而产生符合人类设计需要的“突变型”蛋白质分子。这种蛋白质分子只有表达了人类需要的性状,才算是实现了蛋白质工程的目标。 1.3蛋白质工程的原理由于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运用基因重组等理论和方法去设计并制造出预想的各种性能的蛋白质。这种改变蛋白质的操作可以在蛋白质水平上,也可以在基因水平上。如基因水平的改变,是在功能基因开发的基础上,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小到可改变一个核苷酸,大到可以加入或消除某一结构的编码序列。蛋白质水平的改变则主要是对制造出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条件剧烈,无专一性,而基因操作则比较方便,在实施基因操作时,必须预先知道是哪个氨基酸或哪几个氨基酸影响着蛋白质的性状。就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看,大量新蛋白质通过检测,来确定改变的蛋白质是否具有预期的性状,技术上已是可行的。 1.4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目前,在蛋白质工程中最常采用的技术是定点诱变技术,即在特定的位点改变基因上核苷酸的种类,从而达到改变蛋白质性状的目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至当代,利用专一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