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容器量词(以液体为例)对比,终稿

汉英容器量词(以液体为例)对比,终稿
汉英容器量词(以液体为例)对比,终稿

汉英对比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汉英容器量词(以液体为例)对比

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生姓名:陈丽娟、邓德玉、吕芳雅、杨丽芳、朱瑜琳

学号:131022007、131022013、131022063、

131022097、131022129

指导教师:王意颖(讲师)

(职称)

二〇一六年六月

汉英容器量词(以液体为例)对比

【论文摘要】主要以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英汉关于液体表量的方式中两者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的异同。通过相关的语料对英汉的容器量词进行词的分类,从中对比两者的分类异同,从而了解汉英关于容器量词的认知方式。再者,从汉英的容器量的语法形式特征和意义以及其句法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语言之间是否存在异同的。从容器量词的分类可以看出,两者关于液体表量方式的认知方式基本相同,但汉语中修饰液体的容器量词的语法特征和意义更加丰富,而英语的则较为单一。这其中也意味着汉英之间存在一些文化差异。

【关键词】汉英对比;容器量词;认知方式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and cognitive style the Liquid quantity of tabl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Classifying container meas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rough the relevant corpus,from this we got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ainer measure of them.Then learn some cognitive style of the container measu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Moreov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grammatical form a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c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tainer measure and concluding that whether there will b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tainer measure,we can know that cognitive style of the container measu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mainly the same. But the grammatical form a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ction of Chinese are more abundant than English.It also means that there are som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eywords】Chinese-English comparison;container measure;cognitive style

目录

前言 (1)

1 文献综述 (1)

2 汉英容器量词产生和发展对比 (2)

2.1汉语容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2)

2.2英语容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2)

3 汉英容器量词分类对比 (2)

3.1汉语容器量词的分类 (2)

3.2英语容器量词的分类 (3)

4 汉英容器量词语法对比 (4)

4.1汉英容器量词语法形式对比 (4)

4.2汉英容器量词语法特征及意义对比 (4)

4.3汉英容器量词句法功能对比 (5)

5 汉英容器量词所体现的认知方式 (5)

结语 (5)

参考文献 (6)

前言

把量词作为一个词类,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而量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量词分为九类: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自主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本文所研究的容器量词就是以吕叔湘先生的分类为标准,而容器量词中还有次类,本文所讨论的容器量词全部是以修饰液体为例。英语中虽然没有量词这一词类,但是它在名词中有表示量的词语,而关于液体的承载之物的度量,英语也是有很多这样的“量词”。所以,本文将这两类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讨论其相同及不同点。

容器量词作为现代汉语量词的一个子类存在的年代久远,但是在众多关于量词的研究中将容器量词细化出来单独考查的很少,空缺太大。本文从容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分类、语法、认知层面等几方面进行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从中分析两种语言的相同和不同点。而从范畴上看,任何语言都有表示事物计量的语义范畴,但是计量范畴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尽管有关量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外语言学界的重视,近些年来量词的类型学研究也日渐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但是在笔者能找到资料中,关于容器量词的汉英对比并没有专门的研究,相关论文只是在论述量词时涉及了一些容器量词的用法。因此我们选择了量词中的容器量词来进行汉英对比分析,一方面,尽可能补充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促进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1文献综述

本文以现代汉英容器量词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理清容器量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历史脉络,两者在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以及句法功能的不同,以及文化和认知层面的不同。通过文章初步总结汉英容器量词的具体区别,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量词本体研究中有提到容器量词的有:周丽颖《名词与量词的关系考察》(2004),卢春辉《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研究》(2012),陶振伟《现代汉语临时量词和专用量词的比较研究》(2007)。

英语量词本体研究中有提到容器量词的有:王延菊《英语量词浅析》(2000),张磊,武恩义《英语量词的语义及功能分析》(2006),李贵荣《语义及语用视角下的英语量词》(2009)。

以上的文献,在笔者为汉英容器量词作分类时做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原文献没有做对比方面的研究,本文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关于容器量词的汉语本体研究,在笔者能找到资料中,有魏兆惠《论汉代的酒器量词—兼谈汉代酒器文化》(2011)是整篇研究酒器量词的,前辈的文章为

本文探究汉语容器量词的起源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她的角度非常小,只谈了汉代的酒器量词,没有现代,也没有汉英的对比。

在笔者阅读了部分相关文献之后发现,在汉英对比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大部分是从汉英量词整个大类的角度出发,如:李志兴,楚志大的《汉英量词的比较与翻译》(1991)、黄艳君的《汉英量词对比》(2002)等。这些文献中,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等原因,只有少篇幅的关于汉英容器量词的对比。少部分研究从某类量词的汉英对比出发,如:修黎黎《汉英动物“群”量词的范畴化对比研究》(2013)、刘晓薇《汉英名量词对比及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2014)等。从汉语与外语容器量词对比角度出发的有:韩周莲《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2009)。笔者在撰写本文时,参考了前人的对比方法,以及全文的逻辑构思。

在有限的资料中,并未找到关于容器量词的汉英对比研究文献,因此,本文的意义就更为凸显。

2汉英容器量词产生和发展对比

2.1汉语容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容器出现,容器名词也就孕育而出。容器被用来容载自然界当中的非自成形状的物质(液态,气态物质)。此时,人们为了进一步的对自然界当中的非自成形状的物质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量便把承载容量之物的名词借用过来用以表量,除了借用器物名做量词外,为了精确的表达需要人们还借用了其他任何可承载容量的物体用以表量,便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容器量词。

2.2英语容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英语虽没有量词这一说法,但是英语中对非自成形状的物质的表量同汉语一样也是依靠一定的容器或其他任何可承载容量的物体来完成的。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并没有量词这一词类。英语的“量词”的功能往往是由名词来履行,因此量词被归属于名词范畴。章振邦的《新编大学英语语法》(将这些履行量词功能的名词称作是“单位名词”。

3汉英容器量词分类对比

汉语中我们根据容器量词的所借之物进行分类,英语中的“量词”由于也是借用容器名词来表量,因此其分类依据与汉语相同。

3.1汉语容器量词的分类

3.1.1借器物名做量词

杯、笼、钟、盆、、盏、壶、坛、碗、盘、碟、缶、勺,、瓮、盒、瓢、

盅、桶、瓶(子)(儿)、匙、茶匙、缸、笼、炉、包、筐、篮、锅、罐

这类词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的容器名词演变而成。

例、翠翠,给我倒杯水来《沈从文文集》

快喝下这杯酒《生死场》

3.1.2自然容器量词

这类量词来源于自然界已有的可以容纳或承载的事物,这类词具有临时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本文在此列举中便不一一赘述,而只选取了其中比较常用的词。主要有:江,塘,池,潭,湖

例:就是这一江睡养育了我们啊《沈从文文集》

犹如一潭死水,没了生气。《生死场》

3.1.3借人的器官等暂做的量词

这类词来源于人的器官名词,也具有临时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如:身、嘴、头、口、腔、脸、腮、鼻子、肚子、壳、手、脚、腮等。

例: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生死场》

他一肚子的墨水。《京华烟云》

3.1.4借衣饰暂做承载容量的量词

这类词来源于衣饰名词,多用于修饰人物。同样的具有临时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如:裙子、袖、口袋、领、襟、等

例:泼了她一裙子的茶《京华烟云》

他携着两袖浓茶,伴着阵阵清香缓缓走来。《沈从文文集》

3.1.5借其他一切任何可承载容量的物体做量词(其他)

这类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临时性,且一般只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因此,本文就不一一赘述。

3.2英语容器量词的分类

3.2.1借用器物名称

这些器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事物,因此借用过来做容器量词:barrel(a barrel of beer 一桶啤酒),bucket(a bucket of water一桶水), bottle(a bottle of milk一瓶牛奶),cup(a cup of tea一杯茶),glass(a glass of brandy一杯白兰地),jar(jar of jam一罐果酱),pool(a pool of water一池水),pot(a pot of soap一锅汤),can(a can of beer 一罐啤酒) ,basin(a basin of water 一盆水),jug(a jug of fruit juice 一大杯果汁),mug(a mug of hot tea 一大杯热茶),plate(a plate of soup 一盘汤.bowl(a bowl of soup 一碗汤),box(a box of milk一盒牛奶). carton( a carton of fruit juice 一盒果汁)。

3.2.2借助身体部位或器官的修饰液体的容器表量词

Body(a body of water一身水) ,mouthful(a mouthful of water一口水),foot(a foot of water 一呎深的水)

3.2.3借助事物的形状

借用形状来表量可以更加鲜明、形象地表达数量关系:tube(a tube of oil paint 一管油彩)

4汉英容器量词语法对比

4.1汉英容器量词语法形式对比

汉语容器量词语法形式丰富,种类多样化,而英语中的容器量词语法形式只有一种,形式单一,因为容器量词修饰的物体是不可数的。

4.1.1汉语容器量词的语法形式

基数+量(三瓶)、序数+量(第一杯)、数+(adj)+量+名(一大杯水)、重叠式有(“AA”式(瓶瓶)、“一AA”式(一杯杯)、“一A一A”式(一杯一杯地喝))4.1.2英语容器量词的语法形式

A/Number+n1(容器量词)+of+ n2(a barrel of beer)

4.2汉英容器量词语法特征及意义对比

汉英容器量词的语法特征及意义有着很大的区别。汉语采用“数量名”结构,英语采用“数量of名”结构,都是利用表量手段将不可计数的事物可数化。古代汉语和英语在表量方式上的共同点体现了人类相通的认知心理。

4.2.1汉语容器量词的语法特征及意义

(1)容器量词能够重叠使用,而临时名量词不可以重叠使用。如:一壶壶白酒、*一脸脸汗水。重叠后表示每一个液体的状态相同,而临时借用的人体器官则不能重叠,因为人体器官是每一个人所特有的。

(2)容器量词的粘附性很强,如“三碗水”只能扩展成“三四碗水”。容器量词经常在数量词组里附着在数词之后。同样,借用人体器官的容器量词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律,如:两眼泪水 *三眼泪水

(3)临时名量词同名词组合后,后面可以使用“的”;容器量词只有部分可以使用“的”,有的对前面的数词有一定的要求。

如:“两杯水”不可说成“两杯的水”;但“满杯水”则可以说成“满杯的水”。“一身汗”说成“一身的汗”也是对的,意义上没有太大区别。

4.2.2英语容器量词的语法特征及意义

(1)有单、复数形式:如glass glasses。而汉语量词没有数的区别,只是修饰名词。如:汉语的“一杯茶”,英语说a cup of tea。

(2)英语量词没有叠词形式,这与英语一般名词都不重叠使用是一样的。我们不能说“bottle bottle of milk”。

(3)英语量词往往要和冠词“a”或数词结合使用,单用时意义可能发生变化。如:“We have a carton of fruit juice ”“carton”愿意为卡通,而在此变成了“盒”的意思。

4.3汉英容器量词句法功能对比

汉语的容器量词充当:定语(前置及后置)、主语、宾语、补语。

我喝了一杯水。(容器量词作定语(前置))

饮水一杯。(后置)

杯杯都是水。(主语)

干了这杯,还有三杯。(宾语)

一杯杯地喝。(补语)

容器量词和带“子,儿”的派生量词相结合,“三瓶子、两盒子”。可以粘附在指示代词后,如“这碗儿、那盘儿”,有限制地在述宾式词组里充当宾语。如“喝这瓶、吃那盘”。容器量词前可以加区别词形容词“大、中、小、满、平、浅、整”,如“大碗、小瓶儿”例如我们经常会说“喝三大碗、盛两平碗儿、卸了三整车”等。

然而英语的量词只能充当前置定语(无后置)或状语。

“I would like a nice cup of tea.”《唐顿庄园》(前置定语)

5汉英容器量词所体现的认知方式

在文章的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容器量词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在于它与名词的互动模式中建立起来的容纳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只要言之有理,这样的容纳关系就建立起来,这样的容器量词修饰名词的组合也就成立。这样的“容纳关系”属于人类的普遍认知,例如:水是非自成形态的它需要依靠一定的容器承载才能为我们所用。此条件之上,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出现了大量与水构成容纳关系的容器量词如:杯,瓶,等。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汉语中的自然容器量词(如:一谭死水)和借用衣饰而构成容纳关系的容器量词(如:他携着两袖浓茶)在英语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达。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基于汉语容器量词的临时性和主观性的性质要比英语强,在汉语中构成容纳关系的容器量词有许多是作者为了更好的描述物体而进行了临时行的再造。如《沈从文文集》中:他携着两袖浓茶,伴着阵阵清香缓缓走来。这是作者临时将袖与差构成了一种临时性的容纳关系。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英语中的“量词”就没有临时性和主观性的特点,而是说在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两种语言都有这样的特点,只是与英语相比汉语这样的特点要突出一些。

结语

通过以上对容器量词的研究分析,我们对液体容器(以液体为例)在汉英中

的区别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随着容器量词的研究逐渐受到语言界广泛的关注,关于各种容器量词的研究和分析也越来越丰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从前人的研究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汉语容器量词语法形式更为丰富,而英语则只有一种,形式单一。尽管在语法特征上都是利用表量手段将不可计数的事物可数,但是语法特征和意义却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关于容器量词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在笔者所能找到的资料中,关于容器量词在汉英中认知方式以及文化的区别确实极少提及。但不可否认,这两者在汉英容器量词的差异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于是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尽管汉语的容器量词远比英语多,但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容器量词和英语比并没有相差太多,这巨大的变化是由于汉语在经历了历史的碰撞而产生的。汉英中容器量词的认知方式大致相同,都是在于它与名词的互动模式中建立起来的容纳关系。不过汉语中容器量词的临时性和主观性比英语较强。

参考文献:

[1]韩周莲.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卢春辉.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刘晓薇.汉英名量词对比及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D].鲁东大学,2014.

[4]陶振伟.现代汉语临时量词和专用量词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5]修黎黎.汉英动物“群”量词的范畴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周丽颖.名词与量词的关系考察[D].广西大学,2004.

[7]韩汉雄.汉语量词与英语表量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2).

[8]李贵荣.语义及语用视角下的英语量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6).

[9]李志兴,楚志大.汉英量词的比较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10]王延菊.英语量词浅析[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1).

[11]魏兆惠.论汉代的酒器量词—兼谈汉代酒器文化[J].兰州学刊,2011(11).

[12]张磊,张恩义.英语量词的语义及功能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Z].商务印书馆,2005.

英汉数量词对比

英XX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分析 一、引言 现代英语中词类有10种,即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动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汉语被认可的词类有11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没有汉语所具有的量词。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类,而在英语中只有数词词类,没有量词的划分。 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数量概念在文字表现形式上的及数量词组结构上的差异。两种语言的数量词组在结构上是各有特色的。本文拟从英汉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入手,对英汉数量词组结构及其句法特征作些许的对比分析和探讨。 二、英汉数量词一般规律 汉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量词+名词,如: 他给陈政沏了一杯茶,也在藤椅上坐下来,眯着眼睛问:“最近怎么样?——选自《夏雨》节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XX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

两个黄耐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亦或是名词+数词+量词,如: 小菜一碟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徐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乘B不备,A突亮出刮刀一把,连续向B猛刺,致B当即死亡。 英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名词,如two apples、three chairs , twelve cakes,或者是数词+量词+of+名词,如a bottle of water,two pieces of bacon, three slices of bread。(当数词是one时,常用“a”表示)。 三、英XX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 1.英汉数量词构成对比 在汉语中,既可以是数词+量词+名词,也可以是将名词提前变为名词+数词+量词的形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加强节奏感,多用于口语中,这是汉语所独有的而英语中则没有此结构。例如: 一壶酒与酒一壶: 新郎家要拿一壶酒、一方肉、十个粑粑交给新娘带回去酬谢父母。(选自《布依族风俗志》) 罚酒一壶!(选自《虹》节录) 只要你们留我一条命,我就说!(选自《新儿女英雄传》) 要命一条,要米办不到。(选自《X介梅》)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量词、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句子排序等【最新】

多音字组词 1、都:① dōu(都是)② dū (首都) 2、为:① wéi (为人) ② wèi (因为) 3、降:①jiànɡ (降落) ② xiánɡ (投降) 4、背:① bēi(背包) ② bèi(背景) 5、兴:① xìnɡ(高兴) ② xīnɡ(兴奋) 6、长:① zhǎnɡ (长大) ② chánɡ (长江) 7、乐:① lè (快乐) ② yuè (音乐) 8、曲:① qū ( 弯曲) ② qǔ (曲子) 9、相:① xiānɡ (相信) ② xiànɡ(相片) 10、难:① nán(困难) ② nàn(难民) 11、还:① hái (还有) ② huán(还书) 12、种:① zhònɡ(种田) ② zhǒnɡ(种子) 13、发:① fā (发现) ② fà (头发) 14、转:① zhuàn(转动) ② zhuǎn(转身) 15、干:①ɡān (干净) ②ɡàn(干活) 16、教:① jiāo(教书) ② jiào(教学) 17、漂:① piào(漂亮) ② piāo(漂流) 18、扎:① zā(一扎)② zhā(扎花) 19、当:① dānɡ(当时) ② dànɡ(上当) 20、传:① chuán(传达) ② zhuàn(传记) 21、角:① jiǎo(角落) ② jué (主角) 22、假:① jiǎ (假如) ② jià (放假) 23、好:① hǎo (好人) ② hào (好学) 24、少:① shǎo(多少) ② shào(少年) 25、行:① xínɡ(行动) ② hánɡ(一行)

26、处:① chù(到处)② chǔ (处方) 27、朝:① cháo(朝向) ② zhāo(朝阳) 28、中:① zhōnɡ(中间) ② zhònɡ(打中) 29、重:① zhònɡ(重要) ② chónɡ(重做) 30、奔:① bēn (奔跑) ② bèn (投奔) 31、空:① kōnɡ(天空) ② kònɡ(空白) 32、觉:① jiào(睡觉) ② jué (自觉) 33、倒:① dǎo(倒下) ② dào(倒水) 34、喷:① pèn (香喷喷) ② pēn (喷火) 35、分:① fēn (分开) ② fèn (水分) 36、没:① méi(没有) ② mò (埋没) 37、卷:① juàn(卷子) ② Juǎn(卷尺) 38、禁:① jìn (禁止) ② jīn (不禁) 39、弹:① tán (弹琴) ② dàn (子弹) 40、模:① mó (模型) ② mú (模样) 41、了:① le (走了) ② liǎo (了解) 42、着:① zhe (看着) ② zháo(着火) 43、只:① zhǐ(只要)② zhī(一只小鸟) 44、结:① jiē(结巴)② jié(结束) 45、曾:① céng(曾经)② zēng(姓曾) 46、应:① yīng(应该)② yìng(报应) 47、间:① jiān(中间)② jiàn(黑白相间) 48、撒:① sā(撒娇)② sǎ(撒下) 49、藏:① zàng(宝藏)② cáng(捉迷藏) 50、称:① chēng(称呼)② chèng(称心) 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

二年级下册量词填空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 量词填空: 一()草莓一()同学一()蝴蝶一()老乡 一()文章一()小学一()黑板一()马车 一()数学题一()天鹅一()事情一()神斧 一()巨响一()血痕一()老虎一()帆船 一()旋风一()石桥一()小河一()口袋 一()毛驴一()紫丁香一()棒一()气 一()心一()山沟一()绳一()梨树 一()大伞一()绿叶一()小鱼一()蝈蝈 一()手枪一()科学家一()石头一()白马 一()朝霞一()茶树一()农田一()武艺 一()鱼儿一()海洋一()翅膀一()血泡 一()白发一()血痕一()哨所一()飞机 一()潜艇一()导弹一()机枪一()步枪 一()大象一()祝福一()衬衫一()裤子 一()教室一()窗户一()裙子一()神话 一()镜子一()村庄一()小岛一()鸟窝 一()颜色一()梨树一()乌鸦一()比赛 择恰当的词填空 迷谜 1、小明最喜欢猜()语了。 2、雷锋叔叔抱着()路的孩子走在泥泞的路上。 蓝篮 1、()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2、冬冬拿着一个()子去海边拾贝壳。

密蜜 1、几只可爱的()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个不停。 2、这是一个小秘(),不能告诉你。 漫慢 1、水从杯子里()出来了。 2、小刚跑得快,小明跑得()。 作做 1、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来不()坏事。 2、小刚很懒,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工()。 急及 1、走路去上学已经来不()了,丹丹只好请爸爸开车送她上学。 2、飞机快要起飞了,小方还在路上塞车,他很着()。 发明发现 1、小老师()大家都不怕他,于是他清了清嗓门,装出大人,喊道:“上课……” 2、爱迪生()了电灯,让许多人在夜间享受光明。 美好美丽 1、新来的同学梳着()的长辫子。 2、面对这么多()的祝福,小明激动万分。 吸引吸收 1、阿切尔的目光被那个人的动作()住了。 2、大地()了阳光,变成温暖起来,冒出了热气。 四周四处 1、广场(),灯火辉煌,美极了。 2、他()张望,找不到妈妈。 温暖温和 1、春天到了,()的风吹红了桃花。 2、老师的态度很()。 心爱喜爱可爱 1、玲玲是一个()的小姑娘。 2、这个洋娃娃是小红最()的玩具。 3、小熊猫的样子十分惹人()。 慢慢地静静地渐渐地 1、小明生病了,只能()地躺在床上休息。 2、窗外的雨()小了。 3、春天到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放心用心当心细心 妈妈对我说:“你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要(),上课时要()听老师讲课,做作业要(),这样我就()了。”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 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汉英数词对比

汉英数词对比 摘要:数词,作为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汉语和英语中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语用表达理解功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方面体现了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相互贯通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两种语言词汇的对比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同时具有异同点的交叉现象。 关键词:数词,汉语,英语,词汇,对比 数词是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来表示数目或者顺序。除此之外,数词还经常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被赋予各种内涵和特殊的意义,比如引申义,比喻义,色彩义;等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文化这一环境。 对于数词而言,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异同的对比可以解释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也有助于不同民族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本文结合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词汇中翻译技巧以及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和探索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 中的异同。 汉英数词翻译的异同――是否使用量词 1.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要有量词连接。 在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时,中间往往要有量词起连接作用,这样表达才通顺,也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例如,“一个苹果”,“两本书”,“三个人”,“一群犯罪分子”,“几袋粮食”,“写几遍”,“走一趟”;等等。根据赵元任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九类(《汉语口语语法》p263);根据黎锦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三类(《新著国语文法》p84);根据朱德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七类(《语法讲义》)。此处不做深入阐述。关于汉语量词的起源,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根据王力先生的观点,在上古已经可以见到。在《汉语史稿》中,王力先生讲单位词时谈到“第三种方式在上古也是比较少见的,就是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面,兼带单位词。”(《汉语史稿》,王力,p235)此处所谓的“单位词”就是指量词。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转·昭公十三年》),“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战国策·秦策》)。由此可见,量词连接数词和名词的用法,在汉语中自古就有。 2.英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不需要量词连接。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Comparison betweenChinese Words of Measurement and Their English Equivalents) 量词是现代汉语11类词中的一种,运用非常普遍,大约有500多个量词。除了表“量”以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习惯搭配。即使是华人也有弄错的时候,学中文的外国人更是头疼。所以正确认识量词,准确翻译汉语量词也是很重要的。英语中没有像汉语这样的“量词”分类,但有类似的用法和修辞结构,如quantitive determinatives(量词限定词),portative (量词),quantifiers(量词)。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因而,本节以一定的版面来分析其不同结构和用法,不过,更多的还是靠读者自己潜心收集认识,才能掌握如何翻译。 1、一群 一群人a crowd/group/multitude/throng/army/team/class of people;a gang/swarm/horde/pack/band of people(in a derogatory way) troop通常指聚在一起活动的、生气勃勃的一群人。如: a troop of demonstrators/shoppers/visitors bevy特指女性的“一群”,有时指鸟类,尤指鹌鹑或云雀。如: a bevy of actresses/young women/ladies/shop girls/quails 表贬义的“一群”有:a mob of angry people/rioters/slaves/liars/blackguards horde原意为游牧部落,通常含有轻蔑色彩: a horde of lazy-bones/swindlers/locusts/hooligans band;gang常指“帮”: a band of robbers/gangsters/thieves/outlaws a gang of criminals/slaves/prisoners 一群牛、象、马、天鹅a herd of cattle/elephants/horses/swans 一群鸟a flock of birds/geese/hens/goats/swallows/sheep/chickens 一群猎狗a pack of hounds/wolves/grouse 一群狐狸a skulk of foxes 一群狮子a pride of lions

小学一年级量词填空

量词填空 一()小鸟一()问题一()树坑一()树苗一()小树 一()风景一()球赛一()疲劳一()秘密一()小手 一()画一()女孩一()艳阳天一()鞋子一()人 一()鸟蛋一()小鸟一()松果一()松树一()树林 一()小路一()小车一()扫帚一()花草一()小嘴 一()东西一()水花一()小伞一()水草一()蚂蚁 一()花坛一()蚂蚁一()雷声一()蛇一()尾巴 一()老牛一()燕子一()事情一()娃娃一()谜语 一()活动一()清凉一()水缸一()石头一()大象 一()墙一()柱子一()大秤一()大船一()线

一()海鸥一()沙滩一()军舰一()帆船一()秧苗 一()稻田一()鱼塘一()果园一()小溪一()石桥 一()翠竹一()飞鸟一()队旗一()铜号一()红领巾 一()欢笑一()井一()石碑一()菜地一()骏马 一()公园一()白菜一()菜子一()白菜一()狮子 一()孩子一()花种一()鲜花一()表情一()雨点 一()叔叔一()秋雨一()小虫一()斑点一()桃子 一()大河一()桥一()房子一()专家一()火车 一()车厢一()创举一()司机一()蝌蚪一()乌龟 一()青蛙一()闪电一()机器一()木瓜一()玉米地 一()桃树一()西瓜一()白兔一()塑料袋

一()萤火虫一()塑料管子古诗填空 ()晓 孟浩() ()眠()觉晓, ()()()啼()。 夜()()()(), ()落()()()。 ()居 ()鼎 ()()莺()()()(),拂堤()柳醉()烟。 ()()散()归()(),()趁()()()纸鸢。 所() 袁枚

牧()骑()(), ()()振()樾。 ()欲捕鸣蝉, ()然()()()。 ()池 杨()() 泉()()()惜()(), ()阴照()()()柔。 ()荷()露()()(), ()()蜻蜓()()()。 句子复习 一、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给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帮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级下期形近字组词练习

2021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全册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莺(yīng ) 堤(dī) 醉(zuì) 妆(zhuāng ) 嫩(nèn ) 触(chù) 裹(guǒ) 绚(xuàn ) 丧(sàng ) 籽(zǐ) 龄(líng ) 茁(zhuó) (2)难写的字 村:左部的“木”末笔变成点。 童:“里”中间的竖不要超出上横。 绿:右部下是“氺”,不要写成“水”。 柳:右部是“卯”,不要写成“卬”。 局:“”不要写成“句”。 满: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3)多音字 散{sàn (散步)sàn (散步) 冲{chōng (冲进)chòng (冲着) 吐{tǔ(吐露)tù(吐血) 单{dān (单位)shàn (姓单) 种{zhòng (种植)zhǒng (种子) 处{chù(处长)chǔ(相处)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古诗村居儿童碧玉绿丝绦剪刀 冲出寻找姑娘吐出柳枝荡秋千 桃花杏花春天野花眼睛鲜花 邮递员原来大叔邮局礼物先生 东西太太做客惊奇快活去年 美好邓爷爷植树引人注目满意 休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公园 汗珠小心柏树树苗笔直 (2)近义词 拂——吹似——像归来——回来探出——冒出仔细——细心寻找——寻觅害羞——害臊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赶紧——赶忙 懊丧——懊恼惊奇——惊诧正巧——赶巧 绚丽多彩——五彩斑斓快活——快乐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茁壮——强壮 格外——分外挑选——选择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3)反义词 早→晚忙→闲垂下→抬起仔细→马虎 害羞→大方探出→缩进赶紧→迟缓 懊丧→兴奋惊奇→寻常快活→难过

英汉量词对比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英汉量词对比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任课教师:陈敬玺 学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号:201131249 姓名:黄璐 考试日期:2012/2/21 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

摘要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量词十分丰富,而英语词类中却并没有明确划分出这样的一种词类。而正是这个原因,量词成了许多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汉英表量词汇分类和词汇语法特征对比,为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尽量降低量词的学习难度。 关键词:量词; 汉英对比; 量词教学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 which have different forms in the concept of the number.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grammar of Chinese language is that it has abundant quantifiers. However in English, such a certain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doesn’t exist. By comparing of the Chinese-English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and the vocabulary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ends to offer a basis for redu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learning Chinese qualifiers for foreign learners. Key words:quantifier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解读汉英量词的认知模式

解读汉英量词的认知模式 本文通过对汉英量词认知主体视角的转换分析,发现了汉英量词在把名词范畴化的同时,自身也被视角的聚焦方式所范畴化为完形计量、侧面描绘和选择凸显。这三个范畴由共性到个性,分别对应了认知的四种模式:命题模式和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由于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些范畴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类认知的需求发展变化的。 标签:汉英量词完形计量侧面描绘选择凸显 一、引言 人类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对世界的经验,人类理念上普遍认识的事物的机制和方式就是认知模式,认知模式是人们组织其经验的方式。认知的主体是具有客观能动性的人,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量词和其他词类一样,都是人们在漫长的认知过程中对世界经验的储存。 语言学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汉英量词的视角。王文斌(2009、2008)对汉英中“一物多量”“一量多物”和“表量结构中的异常搭配”等问题在认知缘由、意象图式、隐喻构建机制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释,他在《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中说,人们可以通过“局部放大”“侧面延伸”“整体把握”等不同,撷取有形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全部,删除事物的其他细节,形成不同的意象图式。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祖林(2009)研究了汉英量词的概念意义形成的认知机制。我们认为,量词的选择反映了认知视角的选择:从整体上描绘事物的数量、种类、属性、此事物和彼事物之间的关系等,这是完形(gestalt: the idea of“perceives whole”)计量(E.Ungerer,2008);认知主体从事物的一个方面描述事物,这是侧面描绘;认知主体聚焦于事物的一个特征,借他物来达到凸显此特征的效果,这是选择凸显。本文论证汉英量词自身被认知主体视角范畴化,而且这三个范畴是理想化认知模式的产物。 二、量词的范畴化 莱考夫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表现为四种子模式: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命题模式表明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意象图式模式涉及空间结构;隐喻模式是一个命题或意象图式模式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相应结构;转喻模式是在以上模式的基础上,使其中某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发生联系,从而使部分得以替代整体的模式。认知语言学更重视后三种非命题话语的性质和意义,本文认为命题模式是认知所有模式的基础,它渗透于每个模式中,不易割分。 王文斌(2008:258)认为,量词所描述的诸种对象由于具有客观上的相似

小学语文一年级量词填空62316

小学语文一年级量词填空 一(条)床单一(朵)浪花一(片)田野 一(张)网一(张)床一(片)平原 一(块)草地 一(根)梁一(根)柱子一(个)木箱 一(股)暖流一(轮)明月一(首)歌曲 一(列)火车一(张)嘴 一(顿)晚餐两(张)桌子一(床)被 一(节)车厢一(瓶)药一(部)新戏 一(亩)地一(个)兄弟 一(辆)拖拉机三(架)照相机一(片)树叶一(匹)马 一(块)黑板一(颗)子弹 一(间)教室一(支)粉笔一(批)货物 一(栋)楼房三(双)袜子三(口)井 一(堆)雪一(阵)风一(副)眼镜一(条)河

两(座)桥两(只)鸭子三(台)电视机 一(瓶)醋两(块)表一(袋)面粉一(句)话一(场)雨一(盘)棋一(度)电 一(间)屋一(身)毛一(根)头发一(团)线 两(面)墙两(颗)珍珠一(块)糖一(把)锁三(块)布六(顶)帽子四(部)电影一(粒)米 一(幅)画一(枚)纪念章两(所)学校三(张)报纸 一(封)电报一(封)信一(桌)酒席 一(块)胶布一(面)旗一(只)小鸟一(个)问题 一(个)树坑一(棵)树苗一(棵)小树一(处)风景 一(场)球赛一(脸)疲劳一(个)秘密一(双)小手一(幅)画一(位)女孩一(片)天空一(双)鞋子 一(个)人一(枚)鸟蛋一(颗)松果一(棵)松树 一(片)树林一(条)小路一(辆)小车一(把)扫帚 一(丛)花草一(件)东西一(朵)水花一(把)小伞 一(棵)水草一(只)蚂蚁一(座)花坛一(条)蛇

一(条)尾巴一(头)老牛一(只)燕子一(件)事情 一(个)娃娃一(条)谜语一(次)活动一(片)清凉 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头)大象一(面)墙 一(根)柱子一(杆)秤一(根)线一(只)海鸥 一(片)沙滩一(棵)苗 一(片)稻田一(亩)鱼塘一(座)果园一(条)小溪一(座)石桥一(只)飞鸟一(面)队旗 一(条)红领巾一(阵)欢笑一(口)井 一(块)石碑一(匹)马一(座)公园 一(棵)白菜一(头)狮子一(粒)花种一(束)鲜花一(种)表情一(颗)雨点一(位)叔叔一(场)秋雨 一(只)小虫一(个)桃子一(条)大河 一(座)房子一(名)专家一(个)创举一(名)司机 一(条)蝌蚪一(只)乌龟一(只)青蛙一(道)闪电 一(台)机器一(只)木瓜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

汉英量词对比

汉英量词对比分析 摘要:有些人认为英语是一种缺少量词的语言,数词和名词之间是直接修饰的关系,如“a book”“some students”,但我们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现象,如“a piece of paper”“a cup of tea”,那么英语中的这些量词和汉语的量词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分析,以期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量词、对比、差异 1、前言 所谓量词,就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具体地说就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汉语中拥有较丰富的量词,且一直以来,中外学者都认为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相对于印欧语系各语言而言,这一特点就显得更为突出。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就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到了先秦,就有了“匹、两、乘、张、个”等个体量词。在以后的汉魏六朝、元明时期量词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体系与用法已经接近现代汉语量词。量词在汉语中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且被公认为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不是说明作为印欧语系的英语不存在量词的使用现象呢?答案是否定的,英语虽然没有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表达量的概念的形式是一直存在的。下面我们就对汉英两种语言的量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2、量词分类 关于汉语量词的分类,国内语法学家各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因而其分类体系也略有差异,但无论语法学家们如何分类,其实际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本文且采用二分法将汉语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英语虽然没有独立的量词类,但它的某些表量结构与汉语量词也是基本对应的,因此,为方便两者对比,我们暂且将英语的量词结构也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一、二年级量词填空(附答案)

小学语文一、二年级量词填空 一()床单一()浪花一()田野一()网一()床 一()平原一()雕塑一()佛像一()火车一()嘴 一()霞光一()闷雷一()月芽一()草地一()被 一()梁一()柱子一()木箱一()螺丝一()桌子一()暖流一()明月一()歌曲一()雷声一()晚餐一()车厢一()药一()军舰一()黑板一()子弹一()新戏一()胡子一()地一()兄弟一()机枪一()拖拉机一()照相机一()树叶一()骏马一()教室一()粉笔一()货物一()楼房一()电灯一()袜子一()井一()雪一()风一()眼镜一()河一()桥一()鸭子一()电视机一()门一()醋一()表一()面粉一()话一()雨一()棋一()电一()屋一()毛一()头发一()线两()墙两()珍珠一()糖一()锁一()米三()布六()帽子四()电影两()学校三()报纸一()画一()纪念章一()电报一()信一()酒席一()胶布一()旗一()小鸟一()问题一()花草一()树坑一()树苗一()小树一()风景一()东西

一()球赛一()疲劳一()秘密一()小手一()小伞一()画一()女孩一()天空一()鞋子一()水花一()人一()鸟蛋一()松果一()松树一()水草一()树林一()小路一()小车一()扫帚一()蚂蚁一()尾巴一()老牛一()燕子一()事情一()花坛一()娃娃一()谜语一()活动一()清凉一()火柴一()水缸一()石头一()大象一()墙一()蛇 一()柱子一()秤一()线一()海鸥一()骡子一()沙滩一()军舰一()帆船一()秧苗一()马 一()稻田一()鱼塘一()果园一()小溪一()井 一()石桥一()翠竹一()飞鸟一()队旗一()梦想一()铜号一()红领巾一()欢笑一()井一()朋友一()石碑一()菜地一()骏马一()公园一()海水一()白菜一()狮子一()花种一()鲜花一()绿水一()表情一()雨点一()叔叔一()秋雨一()蜻蜓一()小虫一()斑点一()桃子一()大河一()飞机一()房子一()专家一()创举一()司机一()脚印一()蝌蚪一(只)乌龟一()青蛙一()闪电一()小石子一()机器一(只)木瓜一()玉米地一()桃树一()呼喊

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册词语搭配四字词语、量词、选词填空

一、词语搭配 ()的春光()的天空()的阳光()的小路()的田野()的小溪()的枝条()的影子()的细雨()的春风()的露珠()的羽毛()的山谷()的歌声()的孩子()的大娘()的月亮()的问题()的图案()的雨丝()的乐曲()的城墙()的角楼()的老乡()的向导()的石头()的画家()的天气()的笑容()的孩子()的星星()的故宫()的手()的画卷()的纸()的书()的地毯( )的小草()的风筝()的蝴碟()的野花()的春天()的叶子()的竹子()的角楼( )的橱窗()的大街()的建筑()的广告()的霓虹灯()的汽车()的灯光()的空气()的杜鹃花()的铃兰花()的水桶()的建筑物()的泼水节()的发明家()的镜子()的文学家()的世界()的天文学家()的霓虹灯沉睡的()蒙蒙的()长长的()明亮的()辉煌的()弯弯的()温暖的()晶莹的()许许多多的()五光十色的()火红火红的() 绚丽多彩的()川流不息的()风光秀丽的() 慢慢地()渐渐地()静静地()仔细地()奇怪地() 亲切地()得意地()沉着地()赞许地()温和地()

不停地()兴奋地() ()地寻找()地等待()地抖动()地转动()地观察()地闪烁()地盯着()地呼喊()地思考()地踩水()地跟在后面()地跑例:沿着(小溪)抱着()顺着()背着()乘着()发现()发明()发挥()发行() 例:(背)书包()雨衣()电话()孩子 ()镜子()爱心()果子()篮子 二、选词填空。 重重地渐渐地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 1、小华把脚跌伤了,()躺在床上养病。 2、小树()长大了, 3、雷公公把大鼓()敲了起来。 4、白胡子爷爷()走过来。 5、丑小鸭()过日子。 常常往常非常 6、我()上学老是迟到,现在我不会了。 7、列宁()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8、戴嵩感到()惭愧。 向导引导 9、列宁是由蜜蜂()才找到养蜂人的。 10、我们这次旅游多亏了这位好()。 平静安静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一、量词填空(附答案)(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 上册 上学期 下册 下学期 试卷 教案 一( )床单 一( )浪花 一( )田野 一( )网 一( )床 一( )平原 一( )雕塑 一( )佛像 一( )火车 一( )嘴 一( )霞光 一( )闷雷 一( )月芽 一( )草地 一( )被 一( )梁 一( )柱子 一( )木箱 一( )螺丝 一( )桌子 一( )暖流 一( )明月 一( )歌曲 一( )雷声 一( )晚餐 一( )车厢 一( )药 一( )军舰 一( )黑板 一( )子弹 一( )新戏 一( )胡子 一( )地 一( )兄弟 一( )机枪 一( )拖拉机 一( )照相机 一( )树叶 一( )骏马 一( )教室 一( )粉笔 一( )货物 一( )楼房 一( )电灯 一( )袜子 一( )井 一( )雪 一( )风 一( )眼镜 一( )河 一( )桥 一( )鸭子 一( )电视机 一( )门 一( )醋 一( )表 一( )面粉 一( )话 一( )雨 一( )棋 一( )电 一( )屋 一( )毛 一( )头发 一( )线 两( )墙 两( )珍珠 一( )糖 一( )锁 一( )米 三( )布 六( )帽子 四( )电影 两( )学校 三( )报纸 一( )画 一( )纪念章 一( )电报 一( )信 一( )酒席

部编版语文 上册 上学期 下册 下学期 试卷 教案 一( )球赛 一( )疲劳 一( )秘密 一( )小手 一( )小伞 一( )画 一( )女孩 一( )天空 一( )鞋子 一( )水花 一( )人 一( )鸟蛋 一( )松果 一( )松树 一( )水草 一( )树林 一( )小路 一( )小车 一( )扫帚 一( )蚂蚁 一( )尾巴 一( )老牛 一( )燕子 一( )事情 一( )花坛 一( )娃娃 一( )谜语 一( )活动 一( )清凉 一( )火柴 一( )水缸 一( )石头 一( )大象 一( )墙 一( )蛇 一( )柱子 一( )秤 一( )线 一( )海鸥 一( )骡子 一( )沙滩 一( )军舰 一( )帆船 一( )秧苗 一( )马 一( )稻田 一( )鱼塘 一( )果园 一( )小溪 一( )井 一( )石桥 一( )翠竹 一( )飞鸟 一( )队旗 一( )梦想 一( )铜号 一( )红领巾 一( )欢笑 一( )井 一( )朋友 一( )石碑 一( )菜地 一( )骏马 一( )公园 一( )海水 一( )白菜 一( )狮子 一( )花种 一( )鲜花 一( )绿水 一( )表情 一( )雨点 一( )叔叔 一( )秋雨 一( )蜻蜓 一( )小虫 一( )斑点 一( )桃子 一( )大河 一( )飞机

日汉语中量词的比较研究

日汉语中量词的比较研究 一、日汉语中量词的定义 《日本语教育辞典》对助数词的定义为:助数詞は接辞のひとつで、数を表す語について数詞を構成する要素である。日本著名语言学专家饭田朝子认为:在日语中数事物的时候,原则上数词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像‘鉛筆一本、猫三匹’这样伴随着接续词一起出现的。像这类直接接在数词之后的词我们称之为助数词。[1]而《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中汉语关于量词的记录为:表示事物或者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量词分为两类,计算事物的叫名量词,计算行为动作的叫动量词。[2]这是关于量词最早的一个较明确的定义。此外,还有的汉语学家认为:单位词(量词)是名词的一种、表示人物的数量。由于经常和数词一起使用,所以又称为‘量词’。 二、日汉语中匹的用法比较 在日语的《大辞泉》(小学馆)中匹的用法是: 匹(名)①用于指成对做的大人的衣物和羽毛织物;②数钱的单位。古代是10文,后来25文为一匹。 (接尾词)助数詞。用于数鸟类、昆虫类、鱼类等的动物。根据前面出现的数词上变为「びき」「ぴき」的读法。如:二ぴきの猫。 另外在《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八卷)中匹的用法如下: 匹(名)布棉、特别是针织物得长度的计量单位。 (接尾词)用于数昆虫类、鱼类等动物。原来是指牛马等大型兽类,后来逐渐包含小型动物。 《现代汉语辞典》(1977年)中关于匹的用法是这么记录的: 匹量词①用于马,骡等。②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 三、日汉语中匹的可计数对象比较 日、汉语中的匹的用法有很多不同的情况。首先从固定构成上来看,一般情况下汉语中的匹后面直接跟修饰的对象,构成为:数字+匹+(修饰语)+中心词。如:一匹白头的蚯蚓、一匹马、一匹布等。而日语中的匹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数字+匹+の(修饰语)+中心词,如:一匹の黒い犬、一匹の魚等。二是中心词+数字+匹,如:蜘蛛が一匹、鼠一匹、蝮が十匹等。 另外,日、汉语中的匹各自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用法。比如: ①好像是一匹绷紧了的绸缎,颤抖了,波动了,嗡嗡地发声了。《活动变人形》 ②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呐喊》 ③那道水在火光中像一匹白亮的绸子,被烧得卷卷曲曲。《红高粱》 如上,汉语中的匹接绸、缎、布等的例文较多,但是日语中的匹很少有这种使用方法。 ④その網へ貼りつけたように、やはり蛾が一匹じっと静まっていた。『雪国』 ⑤水門のたまりの上を何百匹という数の蛍が飛んでいた。『ノルウェイの森』 ⑥しかし敏捷そうな蜘蛛が一匹、ぐるぐる廻りはじめた。『砂の女』 日语中的匹可以计数大多数的昆虫类、汉语的匹则没有这种用法。 ⑦男一匹一人で食って行けりゃ、女中の子でも差し支えねえわけだ。『野火』 ⑧さればと云って男一匹が、母の死のために大事な未来をむざむざ埋めてしまうでもなかろう。『痴人の愛』 日语中的匹可以接男、汉语中的匹没有这种用法。 ⑨一匹の魚が喉にハリを刺したまま(一条鱼,喉头挨了针刺)『日本戦後名詩百家集』 ⑩鮪の二匹や三匹釣ったって、びくともするもんか。(即使钓到三条两条金枪鱼也没啥了不起。)『坊ちゃん』 如⑨和⑩日语中的鱼类几乎都可以用匹来计数,翻译成汉语是则为条。

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认知聚焦方式

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认知聚焦方式 本文基于隐喻和转喻理论,立足量词语料库,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汉英身体名词作量词的认知机制及其搭配原则的异同。研究发现:第一,汉英身体名量词都存在隐喻性和转喻性的认知聚焦方式;第二,汉英身体名量词的隐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主要有外聚焦和单聚焦两种;第三,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转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主要表现为部分聚焦和容器聚焦两种。 标签:身体名量词认知聚焦方式隐喻构建转喻构建 一、引言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以身体名词作量词这一现象都十分常见且颇具异曲同工之妙。正如中国古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西方哲语“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然界是人化了的自然界,人作为认知主体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人体词就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刘志成,2004)。根据体验主义哲学观,世界上所有语言的数量表达方式,其认知基础都是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张媛、刘振前,2011:1)。正如Denny(1976:125)所言:“名词与外部世界的事物密切相关,而量词则跟人与世界交往的方式关系紧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人体部位名词或人体器官类名词,还包括一些动物的身体部位或器官。 二、认知隐喻、认知转喻及其认知聚焦方式 认知语言学不同于传统修辞学把隐喻和转喻作为两种修辞手段,而是把两者视作重要的思维方式(Lakoff & Johnson,1980)。束定芳(2004)指出,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转喻常常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Lakoff & Johnson采用“target domain”和“source domain”分别定义隐喻中的“域”,说明这两个领域互动关系方向性是单一的,因此,把两个领域间的这种带方向性的互动称为“mapping”,即映射。隐喻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种跨域映射。无论从修辞角度还是认知领域,转喻研究一直限于隐喻之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发现转喻的作用愈发重要,转喻甚至比隐喻的地位更为基础(朱建新、左广明,2012)。转喻是一种概念映射,是人们自发地、无意识地利用两事物相邻的常规关系的认知过程。(Lakoff & Turner,1989:118) 王文斌(2006:1-3)在其《施喻者的认知聚焦方式》一文中提出隐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他认为,在隐喻构建过程中的跨心理空间映射主要在于施喻者对源域和目标域中彼此相容焦点的选择。汉英身体名量词中的隐喻聚焦方式是为了激活量词所修饰事物的某种属性并使其得到凸显。而Langacker(1991)认为凸显原则是解释转喻的理论依据。属性自身特征越明显、越凸显,越容易成为人们注意力的焦点(毛智慧、许鸿敏,2014:45)。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转喻中也存在认知聚焦方式。隐喻是一种始源域和目标域中彼此相似点的聚焦方式,转喻则是同一认知域中始源域和目标域间邻近性或凸显性的聚焦方式。(陈佳玲、毛

一年级量词填空

小学语文一年级量词填空 一(朵)花一(片)田野一(张)床一(片)草地一(首)歌曲一(列)火车一(张)嘴两(张)桌子 一(辆)汽车三(架)飞机一(片)树叶一(匹)马 一(块)黑板一(颗)星星 一(间)房一(支)铅笔一(双)手 一(间/座)房一(盏)电灯一(双)鞋一(口)井 一(阵)风一(副)眼镜一(条)河 两(座)桥两(只)鸭子三(台)电视机一(扇)门 两(块)表一(袋)面粉一(句)话 一(场)雨 两(颗)珍珠一(块)糖 六(顶)帽子三(张)报纸 一(封)电报一(封)信

一(面)旗一(只)小鸟一(个)问题 一(棵)树 一(个)人一(枚)鸟蛋一(颗)星星 一(条)小路一(辆)小车一(把)扫帚 一(把)小伞 一(条)蛇 一(条)尾巴一(头)老牛 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头)大象一(面)墙 一(艘)军舰一(只)帆船一(面)旗 一(口)井 一(座)房子一(名)专家一(个)创举一(名)司机

一(条)蝌蚪一(只)乌龟一(只)青蛙一(道)闪电 一(台)机器一(只)木瓜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 一(只)西瓜一(只)白兔一(个)塑料袋一(只)萤火虫 一(根)塑料管一(根/截)绳子一(根)甘蔗一(块)泥巴 一(串/把)钥匙一(棵)白菜一(头)猪一(股)臭味 一(根/绺)头发七(颗)星星一(所)幼儿园一(枚)棋子 两(块)蛋糕一(副/张)牌两(把)菜刀一(根)针 一(道)彩虹一(块)手表一(辆)轿车一(辆)自行车 一(个/只)玻璃杯一(把)椅子一(个)字一(间)教室

一(朵/片)云一(条)鱼一(只)松鼠一(个)书包 一(朵)花一(处)风景一(条)路一(对)翅膀 一(本)书一(把)伞一(个)小朋友一(个)秘密 一(个)娃娃一(棵)小草一(艘)船一(首)歌一(只)狐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