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基础

创造学基础
创造学基础

第一章、创造 (1)

1.创造基本概念 2.创造的特点 3.创造的类型 4.创造的主观动因 5.创造过程 6. 创造与相关概念 第二。创造学 (2)

1.创造学的涵义 2. 创造学的性质 3.创造学的研究目的 4.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5.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创造力 (2)

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的特征 3.创造力的能级 4. 创造力的构成 5. 创造力的类型 6. 创造力开发 7. 创造力测评 8. 创造力测评方法 第

(3)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第四节 常见的思维障碍极其突破 第三章 方向性思维 (7)

第一节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第二节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第四章 形象思维 (9)

第一节 想像思维 第二节 联想思维 第三节 直觉思维 第四节 灵感思维 第五章 逻辑思维 (12)

第一节 逻辑思维概述 第二节 归纳思维 第三节 演绎思维 第六章 创造原理 (15)

第一部分:发明创造的十个原理 第二部分:发明创造的原则 第七章 知识产权与专利相关知识.........19 第一节 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专利相关知识 第八章 设问法.. (24)

第一节 方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奥斯本检核表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5W1H 法、和田12法、系统提问法 第九章 列举法 (27)

第一节 列举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属性列举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

第一章、创造

1. 创造基本概念

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分自然的创造和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第一创造性”:“首创”。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第二创造性”:“改进”。它是指人们在理解和把握某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吸收和溶解,再创造出大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是较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 2. 创造的特点

(1)目的性 ( 2)新颖性 (3)否定性 (4)过程性 ( 5)实践性 (6)持续性 ( 7)主体依赖性 (8)普遍性 3. 创造的类型 * 按成果:(1)物质财富的创造( 2)精神财富的创造 ( 3)社会组织的创造 * 按创造过程的表现形式: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艺术创造等。 4. 创造的主观动因

* 创造的主体:也称创造着,一般是指进行创造的国家、团体或个人。

归根到底人们的创造活动是为了满足需要的。

5. 创造过程 (一类特殊的问题解决过程)

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奥斯本的三阶段模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决问题;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沃勒斯的四阶段模式:准备——酝酿——明朗——验证;

著名英国设计方法学家劳森的五阶段模式:初识——准备——孕育——启发——验证;

可将创造活动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确定创造目标——提出解决问题方案——评价和选择创造性方案——创造性方案创造性需求满足

创造性目标

创造性行为

创造性动机

引起

导致

达到

感到

6. 创造与相关概念

*创造≈发现、发明、创新、探索、革新、创作

(1)发现是创造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发现。

创造与发现是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2)创造与发明

*发明是指人类运用自然规则研制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这些事物或方法是过去没有的。它包括新产品的研制和新方法的发明两类。发明与专利相对应,从获取专利的3个条件:“实用性、创造性和新颖性”看,发明也是一种创造,创造和发明的关系也是包容和被包容(3)创造与创新

*其形式包括五种:引进一种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到一种原料的新来源;发明一种新工艺流程;采用一种新企业组织形式。*从总体上来说,二者都具有新颖性这一本质特征,创新与创造还是可以通用、互用的。

差别:(1)创造比较强调过程,创新比较强调结果(2)创造强调自身的新颖性。不一定有比较对象,而创新则强调与原有事物相比较

其他:探索多体现创造过程中的思想行为;革新多体现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

创作体现为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

二、创造学

1.创造学的涵义

*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创造学的性质

(1)创造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

*创造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属于软科学范畴。

*创造学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所有的领域,还逐步形成许多分支学科,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方法学、创造教育学、创造工程学、创造环境论等。

*也形成了一些应用科学,如创造性经营学、医学创造学、地质创造学等。这些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更体现其边缘性。

(2)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学科。

(3)创造学是一门引领未来的超前性的学科。

*创造具有超前性,而以指导和启迪创造力开发为己任的创造学就更具有超前性了,可以说,创造学是引领末来,创造美好未来的学科。

3.创造学的研究目的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即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即使普通人也能够进行创造活动,也使那些创造型人才能不断提高创造活动的质量。

4.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是学科的重要立论基础。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提法:一是两原理说,一是三原理说。

*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是:(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

*(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5.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说创造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是指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而言,但就其一些原理及做法、创造性思维及实践的活动而论,自人类诞生以来其实就一直零散地、不自觉地被应用了。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创造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18世纪及其以前)在这一阶段,人类一般是处于自发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需要条件下而进行各种创造活动的。(2)近代阶段(19世纪~20世纪30年代) 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们有了自觉的辩证思维并把它主动应用于创造。

(3)现代阶段(90世纪30年代以来) 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上的发现、发明高潮的出现,随着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竞争的加剧,人们对于创造发明的本质和机理更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专门注意研究人类创造发明的机理和规律。因而,直到这一阶段创造学才可能走上科学化、专门化的道路(4)创造学在日本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注重把国民创造力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把4月18日定为全国发明节,并在各城市普遍开设了星期日发明学校。1982年,日本更把发展独创的新的科学技术视为一项国策。日本人非常重视小创造小发明。正是这些小创造小发明,使日本成了一个发明大国,专利申请现雄居世界第一。这也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秘诀之一。

(5)创造学在我国的发展最早提出创造教育思想的人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20C30s)。

三、创造力

1.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力是指每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有

*也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创造力的特征

(1)创造力是有特定功能的生产力。

*创造力是人们在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时显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第一件石器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创造性活动的开始。从古代生产力到近代生产力再到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创造力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创造力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

(2)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直觉、灵感等能力都来自于人脑细胞。

(3)创造力有高低之分。

3.创造力的能级

第一能级,发表的能级。第二能级,技术的能级。第三能级,发明革新的能级。第四能级,发现的能级。第五能级,创新的能级。经验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经过创造力开发,都可以达到第三能级,即发明革新的能级。

4. 创造力的构成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个要素构成。即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

创造力的表达公式(庄寿强):创造力=K×创造性×知识量。式中K为一个常量,在式中亦可视为个体的潜在创造力;式中的创造性,主要包括创造者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及其所掌握的创造原理和技法)的总和。创造力=K×(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知识量。

5. 创造力的类型

根据创造性成果的不同层次,创造力分为A型创造力:是指经过长期钻研,反复探索达到的非凡的创造力,所产生的成果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开创了某一学科领域或技术领域划时代的新局面。B型创造力:所产生的创造成果也是新的,但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影响不及A型创造力大,两者在创新层次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类创造成果可能是局部的创新,可能是对现有产品或理论的改良。C型创造力:一般指所产生的成果对人类社会,甚至即使对某一特定的微观环境来讲也不是新的,但对个人来讲却是新的,具有突破性的。这一层次的创造力也叫“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要想具有A型创造力,一般首先要发展C型创造力,即培养创造性人格,使自己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及基本创造知识,然后发展B型创造力,从事一些局部创新的、层次较低的创造活动,再通过反复实践、学习和深化,朝A型创造力方向过渡和转化。 6. 创造力开发

*创造力开发的依据l. 创造力普遍存在2. 创造障碍制约创造力

*创造障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总体上可分作两类:一是来自创造主体外部社会文化环境创造障碍。如在物质方面,资金、设备、仪器、材料及情报资料不足,就是常见的障碍,在精神方面-设会舆论、风气、习惯等常常会使创造者难以招架;

*二是来自创造主体内部心理活动创造障碍。虽然环境因素对创造有极大的影响,但它们最终还是要通过创造主体自身的因素起作用。当创造主体的创造意识不太强或对创造学的有关知识不太了解时,缺乏创造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时,就容易产生创造心理障碍。

7. 创造力测评

1. 创造力测评的涵义是为了确定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而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创造力进行测量及评价的过程。

2. 创造力测评的具体作用(1)通过创造力测评,可以了解自己的创造力状况,以便能自觉地开发创造力,不断地发挥长处,克服缺点,坚持进行创造力训练。(2)通过创造力测评,可以评价人们的创造性工作,有效地鉴别人们的创造力发展水平,可以从中发现和选拔创造型人才。(3)通过创造力测评,可以有助于在创造教育和培训中做到因材施教,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8. 创造力测评方法

*尚无一种公认的、客观的且适合各类人才的测评方法。普林斯顿法

第二章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第一节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创造性理论认为,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1. 什么是思维——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所谓间接反映.就是通过其事物的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地去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到的事物.所谓概括的反映,就是依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引出来,加以概括,得出结论。所谓思维是指人脑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推理、决策的动态活动过程。它是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根本途径。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

恩格斯称赞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2. 思维的分类

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侧向思维与转向思维

*从广义上看,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者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某些事物中寻找新关系、新答案,创造新成果的高级的、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第一层涵义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创造者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层涵义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创新,即需要从某些事物中寻找新关系、新答案、创造出新成果;

第三层涵义是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从狭义的理解看,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可具体地指在思维角度、思维过程的某个或某些方面富有独创性,并由此而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思维。也就是说,在整个思维中的更具体的方面,如他人意想不到的某个思维角度,在整个思维过程中的某一小阶段,其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而且主要是因为其独创性、新颖性而产生了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期涅克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些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对于创新思维的理解,首先它是能够产生创造性后果或成果的思维;其次,它是在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过程的某些方面富有独创性的思维。所以说,创新思维就是思维本身和思维结果均具有创造特点的思维。

*创新思维并非是少数发明家、天才人物才具有的素质,而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则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最复杂的精神活动。

4.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1)对传统的突破性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体现为创新。追求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而要创造出新成果,往往需创造者在思维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可以说,突破性是创造性思维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首先,突破性体现为创造者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

其次,突破性还体现为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

第三,突破性也体现在超越人类既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上。

(2)思路上的新颖性

*创新思维是以求异、新颖、独特为目标的。

(3)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这是指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超出逻辑思维,出人意料地违反常规的情形下出现。它不严密或暂时说不出什么道理。因此。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常常具有跳跃性,省略了逻辑推理的中间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既包含逻辑思维,又包含非逻辑思维,是两者相结合的过程。

*在创新思维活动中,通常都伴随着直觉、顿悟和灵感,从而使创新思维具有超常的预感力和洞察力。

(4)视角上的灵活性

*创新思维表现为视角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变;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善于变换视角看待同一问题,善于变通与转化,重新解释信息。

*它反对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应用各种思维方式。

(5)内容上的综合性

*创新活动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必须综合利用他人的思维成果。

*科学技术发展史一再表明,谁能高度综合利用前人的思维成果,谁就能取胜,就能取得更多的突破,作出更多的贡献。在技术领域综合结出的硕果,更是到处可见。可以说:综合就是创造。

第二节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创新思维是以发现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高级心理活动。

*研究这种心理活动的阶段和过程形成多种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四个阶段理论,即创造思维过程包括

1. 准备阶段

*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提出问题后必须着手为解决问题作充分的准备。

*这种准备包括必要的事实和资料的收集,必需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技术和设备的筹集以及其他条件的提供等。

*同时,必须对前人在同一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有所了解、对前人在该问题上已解决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作深入的分析。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前人的劳动,又可以使自己站在新的起点从事创造工作,还可以帮助自己从旧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准备阶段常常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2. 酝酿阶段

*酝酿阶段要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和事实进行消化吸收,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方案。*此时,有些问题虽然经过反复思考、酝酿,仍未获得完美的解决,思维常常出现?°中断、想不下去的现象。这些问题仍会不时地出

*许多人在这一阶段常常表现为狂热和如痴如醉,令常人难以理解。

*这个阶段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有时甚至延续好多年。创新者的观念仿佛是在冬眠等待着复苏醒悟。

3. 顿悟阶段

*顿悟阶段也叫做豁朗阶段,经过酝酿阶段对问题的长期思考,创新观念可能突然出现,思考者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一心理现象就是灵感或灵感思维。

*灵感的来临,往往是突然的、不期而至的。

4. 验证阶段

*思路豁然贯通以后,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构想和方案还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反复论证和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经验证后,有时方案得到确认,有时方案得到改进,有时方案甚至完全被否定,再回到酝酿期。

*总之,灵感所获得的构想必须经过检验。

第三节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1. 学会多视角看问题

*视角指看事物或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时称为眼光、眼界。

*转换视角就是把当前或即将到来的事情放在一个更大的或新的参照系中进行思维。更换视角就是更换参照系统,进行换位思维。

*参照系统可以是世界观,也可以是理论框架;可以是价值观、人生观,也可以是方法论;可以是社会规范,也可以是行为模式。

*创新思维是一种多视角的思维,是一种开放的、搜索空间很大的发散思维。它鼓励从多种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观察同一现象,思考同一对象,从而有许多新发现、新创意。

*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为了一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的理,因为各有各的理?±就是视角不同引起的,视角可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视角,肯定、否定视角,

2. 寻求多种答案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对任何问题都不要追求或局限于一个答案。

3. 破除思维定势

*人的思维有一种定势。碰到什么问题,总要用老经验、老眼光去看待它。要敢于和善于打破思维惯性或思维定势。

*人们经常把创新想像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并因此阻碍了他们的创新。其实创新往往是很简单的。

4. 重视意外发现

*当意外发现出现时要认真研究它,这种无意中得到的发现往往在发明创造中显出奇迹。关键是要重视它,抓住不放。

*探索问题除有思维惯性阻力之外,还有一个阻力,那就是人的惰性。

*人类的创造才能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而有些人在生存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就安于现状,创造的本能得不到发挥。

*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舒适的环境、安逸的生活,还需要通过不断革新和创造来加以改进和提高,这就是人的惰性造成的。

*惰性是人类创新的大敌。

第四节常见的思维障碍极其突破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的一种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就是思考,维就是方向或次序,也可以理解为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的思考。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而人的大脑思维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叫思维惯性。

*多次以这种惯性思维来对待客观事物,就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叫做思维定势。

*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合起来,称为思维障碍。

*显然,思维障碍阻碍了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创新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进行创新思维,首先必须突破思维障碍。

一、常见思维障碍

1. 习惯性思维障碍

*习惯性思维障碍是人们不由自主地经常犯的一种错误,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不可避免。习惯性思维并不总是有害的。

*对于有些简单的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按照习惯去思考,去行事,可能节省时间,或者少费脑筋。

*人的思维不仅有惯性,还有惰性,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也要如法炮制,就会使我们犯错误,或者面对新问题一筹莫展。

2. 直线型思维障碍

*人们由于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只须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或A=B、B=C、则A=C这样的直线型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奏效,往往在解决复杂同题时也是如此。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例题拿来照搬;对待需要认真分析,全面考虑的社会问题、历史问题或文学艺术方面的课题,经常是死记硬背现成的答案。这样,就养成了直线思维的习惯。

不善于从侧面、反面或与迂回地去思考问题。如果没有破除直线型思维的训练和实践,即使是比较有经验的人也免不了陷入思维的误区。

3 权威型思维障碍

常把有学问、有经验的人广为宣传,使他们的名望更高。

尊重权威当然没有什么错,但一切都按照权威的意见办事,不敢怀疑权威的理论或观点.不敢逾越权威半步,就成为创新思维的极大障碍。*权威的意见只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是正确的,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从众型思维障碍

*从众心理,就是不带头,不冒尖,一切都随大流的心理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可能因从众心理而陷入盲目性,明明稍加独立思考就能正确决策的事,偏偏跟着大家走弯路,这就是从众型的思维障碍。

5 书本型思维障碍

*由于对书本知识的过分相信而不能突破和创新的思维就叫做书本型思维障碍。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书本知识毕竟经验的总结,时代发展了,情况变化了,书本知识也可能过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说过一段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成为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分水岭。?±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既要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书本知识的理论指导,又要防止书本知识可能包含的缺陷、错误或落后于现实的局限性。*在从事创新活动时,要对所应用的书本知识严格地进行检验,而检验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6. 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特别固执,思考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阻碍了创新思维。

*这些人有的还是很有能力的,做出过一些成绩,但他们从此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不知道天外还有天,能人之上还有能人。

*我们在取得了一定成绩或学到了一种本领之后,千万不要局限在自己已有知识或成果的范围内,千万不要以为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此可以无往而不胜了。

7. 其他类型的思维障碍

*还有一些思维障碍,在不同的人那里表现的严重程度不同。例如自卑型思维障碍、麻木型思维障碍、偏执型思维障碍等。

*自卑型思维障碍。就是非常地不自信,由于过去的失败或成绩较差,受到过别人的轻视,产生了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不敢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麻木型思维障碍。表现是不敏感,思维不活跃。有这种思维障碍的人注意力不够集中,兴奋不起来,习以为常,对关键问题不能够及时捕捉。

*偏执型思维障碍。他们大多颇为自信,但有的是钻牛角尖,明知这条道路走不通,非要往前闯,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才罢休,不知道及时转弯子。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

二、扩展思维视角

*思维障碍是妨碍我们创新思维的拦路虎,而突破思维障碍的好办法就是扩展思维视角。

1. 思维视角的定义

人的思维活动不仅有方向,有次序,还有起点。在起点上,就有切入的角度。实际上,对于创新活动来说,起点和切入的角度非常重要。*我们把思维开始时的切入角度,就叫做思维视角。

*扩展视角对认识客观事物会有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

*(1)事物本身都有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就能更加全面地接近事物的本质。例如盲人摸象。

*(2)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观察研究某一未显露本质的事物,可以从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事物中找到切入点。

*(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多种可能性。

*(4)对于某个领域的一些事物,特别是社会生活或专业技术领域里的常见事物许多人都观察思考过了,你自己也经常接触。

三、扩展思维视角的方法

1. 改变万事顺着想的思路

大多数人对问题的思考,都是按照常情、常理、常规去想的,或者按照事物发生的时间、空间顺序去想,这就是所谓的万事顺着想。

*容易找到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效率比较高;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彼此之间的交流就比较方便。

*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很难出奇制胜;更重要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是很复杂的、千变万化的,顺着想不可能完全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发现客观规律。

(1)变顺着想为倒着想。

*在顺着想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倒着想是一种新的选择。

(2)从事物的对立面出发去想。

可直接跳到事物中矛盾一方的对立面去想。因为对立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改变这一方不行,改变另一方则可能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思考者改变自已的位置

置上,特别是应当换到你考察的对象的位置上。

*如果你研究的是科学技术问题,你可以更换观察的位置,从前后、左右、上下等各个方向去分析问题。

2. 转换问题获得新视角

*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彼此之间有相通的地方。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死盯住不放,不如把问题转变一下。把几何问题转换为代数问题,把物理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

( 1)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有一句话说:聪明人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越搞越简单,不聪明的人可以把简单的问题越搞越复杂。事实上,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化繁为简,就体现了一种新的视角。

(2)把自己生疏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问题

*对于从未接触过的生疏的问题,可能一时无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但不要望而怯步,试着把它转换成你熟悉的问题,可能就会有新的视角,也许还会有出色的成果诞生。

( 3)把不能办到的事情转化为可以办到的事情

3. 把直接变为间接

*在解决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问题时,直接解决往往遇到极大的阻力。这时,就需要扩展你的视角,或退一步来考虑,或采取迂回路线,或先来设置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为最终实现原来的目标创造条件。

(1)先退后进

( 2)迂回前进

*退一步是为了前进。有时,为了前进,也可以转弯,兜圈子,在军事上,叫迂回前进。实际上在各个领域,为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都可能需要从迁回前进的角度去改变思路。

(3)先做铺垫,创造条件

在面对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时要先设置一个新的问题作为铺垫,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这也是采取变直接为间接的新视角。第三章方向性思维

*把人们开展思维时的趋势或思路作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将其比作思维方向。

*这样,就将按趋势和思路来开展的思维统称为方向性思维。

*它包括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侧向思维与转向思维等。

第一节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一、扩散思维

1. 扩散思维的涵义

*扩散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或多路思维。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扩散思维定义为:从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他还认为,智力结构中的每一种能力都与创造性有关,但扩散思维与创造性的关系最密切。扩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基本最普通的方式和方法,它广泛存在于人的创造活动中。

*浙江大学王加微先生认为扩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和解决办法。

*扩散思维的客观依据是,由于事物的内部及其所处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性,而是多种可能性,而其中的每一种可能性都可以被作为设计一个解决问题方法的依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是多样的,以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为依据而设计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2. 扩散思维的特点

*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大特点来实现。

* 1. 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短时间内就任意给定的发散源,选出较多的观念和方案,即对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捷,表达流畅。

* 2. 变通性(灵活性)。

*变通性是指思维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消极心理定势的影响,能够提出类别较多的新概念。

* 3. 独特性。

*三个方面相互关联,思路的流畅性是产生其他两个特征的前提,变通性则是提出具有独特性新设想的关键。

3. 发散思维的常见形式

(1)多路思维。

*多路思维就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人为地分成若干路,然后一路一路地考虑,以取得更多解决方案的发散思维。

*用多路思维进行思考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整为零;且使条理更清楚,思路更周密;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大幅度提高,产生的

(2)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就是考虑问题时突破点、线、面的限制,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即在三维空间解决问题。

4. 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考虑问题周全,能提出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一语惊人或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

*为了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训练:

*(1)材料发散。(2)功能发散。(3)结构发散。(4)形态发散。(5)组合发散。(6)方法发散。(7)因果发散。(8)关系发散。

二、集中思维(收敛思维)

*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一对互逆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

*集中思维也叫聚合或收敛思维。就像聚焦镜把太阳光聚合在一起,集中思维使我们的思维直接对准思维目标。

*吉尔福特认为,集中思维属于逻辑思维推理的领域,可纳入智力范围。

*虽然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但是,没有集中思维,就没有办法确定由发散思维所得到的众多方案中,究竟应选取哪一个方案合适、有最佳效果。

1. 集中思维的特点

*(1)惟一性。

*尽管解决问题存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方案,但最终总是要根据需要,从各种不同的方案和方法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或方案。*集中思维是惟一确定的,不允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一旦选择不当就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逻辑性。

*集中思维强调严密的逻辑性,需要冷静的科学分析。它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还要进行定量分析,要善于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仔细分析各种方案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3)比较性。在集中思维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才能确定优劣。比较时既要考虑单项因素,更要考虑总体效果。*有的研究者曾经认为,收敛思维可能对创造活动有阻碍作用,还认为中国人习惯收敛思维,不如西方人善于使用发散思维,因此创新能力不如西方人。

*收敛思维对创新活动的作用是正面的,积极的,和发散思维同样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这两种思维方式运用得当,都会对创新活动起促进作用;使用不当,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但我们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方法上忽视了发散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但并不能因此归罪于收敛思维。

三、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作为两种思维方式,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有显著区别的。

*从思维方向上来讲,二者恰好相反,扩散思维的方向是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集中思维的方向是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从作用上讲,扩散思维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使人的思维极限尽量放宽.更利于在空间上的拓广和时间的延伸,而集中思维则有利于从各路思维中选取精华,有利于使解决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角度来说,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又是创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在解决创造性的问题中,可通过扩散思维推测出许多假设和新的构想;也可通过集中思维,从中找出一个最正确的答案。

*在创新过程中,在发散思维之后,尚需进行集中思维,也就是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以便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来。

*事实证明,任何创造成果,都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往往是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直到完成的过程。第二节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一、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指按照常规思路或者遵照时间发展的自然过程,或者以事物的常见特征与一般趋势为依据而进行的思维方式。正向思维一般是从分析原因入手,经过逻辑推理,由扩散到集中而得出结论。

二、逆向思维

1、逆向思维的涵义

*逆向思维也称为逆反思维或反向思维。它是相对正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正向思维是人们习以为常,合情合理的思维方式,而逆向思维则与正向思维背道而驰朝着它的相反方向去想,常常有逆常理。

*而创造学中的逆向思维是指为了更好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意识地从正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平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看一看?±、?°唱唱反调?±、?°推推不行、拉拉看?±等都属于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有其客观依据和客观原型的。辩证唯物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或过程,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因素,都是相反的对立面的统一体。由于事物内部相互对立因素的存在,事物的发展就存在两种相反的可能性;由于事物内部相反的

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

2. 逆向思维的分类

逆向思维可分为六类,即结构逆向、功能逆向、状态逆向、原理逆向、序位逆向、方法逆向等。

1)结构逆向就是从已有事物的结构形式出发所进行的逆向思维,以通过结构位置的颠倒、置换等技巧,使该事物产生新的性能。

2)功能逆向功能逆向是指从原有事物功能上去进行逆向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获得新的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

3)状态逆向状态逆向是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反面来认识事物,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的思维方法。

例:过去木匠用锯和刨来加工木料,都是木料不动而工具动,实际上是人在动,因此人的体力消耗大,质量还得不到保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将工作状态反过来,让工具不动而木料动,设计发明了电锯和电刨,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工艺水平,减轻了劳动量。

4)原理逆向原理逆向是指从相反的方面或相反的途径对原理及其运用进行思考的思维方法。

5)序位逆向

*序位是指顺序和方位。顺序又指时序或程序,方位又指方向和位置。序位逆向是指对事物的顺序和方位逆向变动,以产生新的较佳效果的思维。

*(1)从时间顺序上进行逆向思维(2)从程序上进行逆向思维(3)从方向上进行逆向思维(4)从方位上进行逆向思维

6)方法逆向方法逆向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与惯用方法截然相反的方法的思维。

第三节侧向思维与转向思维

1. 侧向思维的涵义

*侧向思维是指在正向思维或逆向思维方向之外而选择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

*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是与常规思维不同的思维。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二者的区别是:

*逆向思维在许多场合表现为与常规的正向思维方向相反,但轨迹与正向思维一致;

*而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不仅在方向上,而且在轨迹上也有所不同,是偏重于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轨迹之外而另辟蹊径的思维。*它是指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轨迹的旁侧向外延伸的思维;二是指?°从其他离得很远的领域取得启示的思维?±。这如同我国古代《诗经》中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样,这种正逆向思维轨迹之外的侧向思维在思维实践中体现的很多。

二、转向思维

1. 转向思维的涵义

*转向思维是指在一个思维方向受阻时,便转向另一个思维方向,经过多次思维转向而达到解决问题目的思维。善于转向思维的人们,可以在各种思路变换中迂回前进,使其越来越接近解决问题的目标,直至最后取得成功。

*例:在商务谈判中,一家买方在某个技术合作项目的谈判中,前后找了5家公司,与第一家谈不成,就转向第二家,与最后第五家一家大公司谈,结果也未谈成。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又把前面一家情况较好的请来谈。最后,双方洽谈达成协议。协议对双方有利,因此,双方都感到满意。

第四章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的用途非常广泛。

*形象思维又具体地体现为想像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形式。

第一节想像思维

一、想像思维的涵义

1. 什么是想像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概括地说,所谓想像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以后,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具有形象组合性、时空跨越性和高度自由性的特点,是自觉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现象。

*如,有的发明者把自己置身于发明对象的情景之中,如把自己设想为所要设计的工具和产品的一部分,尽情地想像在各种假定的条件下,自己将如何感受和如何反应。

*想像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能使我们超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思维插上翅膀,达到新的境界。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守旧传统往往在扼杀着我们的想像力。

2. 想象试验

想像是人脑的机能。人在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的痕迹之间建立了暂时神经联系,这些神经联系分解成复合刺激的部分或特征,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就是想像的生理机制。经试验研究发现,下丘脑一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共同参与了想像过程。

二、想像思维的分类

想像思维可分为再造性想像、创造性想像和憧憬性想像。

1. 再创造性想像

*再造性想像的形象是曾经存在过的,或者现在还存在着的,但是想像者在实践中没有遇到过它们,而是根据别人或语言、文字、图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想像也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其他创造的基础。

3. 憧憬性想像

*憧憬性想像是一种对美好的未来,对希望的事物,对某种成功的向往。

*憧憬性想像常常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先导。

三、想像思维对创造的引导作用

1. 促进假说的产生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公认的科学知识一般形成法则可以表达为一个公式:问题——假说——规律(或理论)。“想像”当然也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促进想像模型的建立

*建立模型是科学甚至工程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模型有多种类型:物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想像模型等。想像模型就是运用想像和抽象的方法而建立起研究对象(原型)的直观形象式的模型。想像模型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工具。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就提出了电磁场力线和力管的想像模型。

3. 促进理想实验的进行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因现实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根本不可能进行。

*科学家们就创造了种理想实验,它是一种只须借助想像进行的实验。爱因斯坦说,我们必须使用我们的想像力去想像一个理想实验。第二节联想思维

一、联想的涵义

*所谓联想思维,就是根据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概念或现象,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概念或想象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更具体地说,联想就是根据输入的信息,在大脑的记忆库中搜寻与之相关的信息,或者利用大脑记忆库中的一些信息形成与之相关的新信息的过程。搜寻的结果主要是再现,但形成新信息已是创造。

二、联想思维的分类

联想思维可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类比联想、对称联想和因果联想。

1. 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是由给定事物联想到经常与之同时出现或在某个方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的思维活动。

*例如,由鹅可联想到鹅毛,进步可联想到羽绒服。

*当代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提议进行的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概念(语词)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相关联想的联系。

2.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从给定事物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形状、功能、性质等方面)的思维活动。

*例如,从油炸元宵可以联想到与之形状相似的乒乓球,从飞鸟可以联想到与之功能相似的飞机,从香味可以联想到与之气味属性相似的花香。

*相似联想能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设想和成果.

3. 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是由一类事物的规律或现象联想到其他事物的规律或现象的思维活动。

4. 对称联想

*对称联想是由给定事物联想到在空间、时间、形状、特性等方面与之对称的事物的思维活动。

*例如,由左联想到右,由上联想到下。由光明联想到黑暗,由放大联想到缩小。

*对称联想也能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设想和成果。

5. 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事物的某种原因而联想到它的结果,或指由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联想。

*人们由冰想到冷,由风想到凉,由火想到热,由科技进步想到经济发展。就是运用的因果联想。问路举例(胡乱联想)

三、联想能力的训练

*综合训练可以分三步来进行:

*①从给定信息出发,尽可能多地用到各种类型,形成多种多样的综合联想链。

*(2)给定两个没有关联的信息,寻找各种各样的联想链将它们连接起来。

*(3)寻找任意两个事物的联系,可以省去联想链,但要建立两个事物间有价值的联系,并由此形成创新设想或创意。这一阶段联想的难度较大,但是最有价值的联想,应当多进行训练。

第三节直觉思维

*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创造原理的思想可以简洁地表述成这样一个模式: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推理、理论。这其中的直觉,字面上的意思是直接的感觉,本源于第一感觉和第六感觉。

*具体地说,直觉思维是一种未经逐步分析,而是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便能对问题的答案作出迅速而合理的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非逻辑的思维活动。

二、直觉思维的特征

1. 直接性

*直觉思维不用逻辑推理,也不需分析综合,而多靠直接的领悟,就能对遇到的事物和接触的问题直接作出反应,并能在刹那间直抵事物的本质或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直觉思维最根本的特征。学者周义澄说:直觉就是直接的觉察。

2. 快速性

*直觉思维常常使人一遇到问题,很快就能萌发出答案,或想出对策。其过程非常短暂、速度非常快捷,通常是在一念之间完成的。

3. 跳跃性

*直觉思维往往是从对问题思考的起点一下就奔到解决问题的终点,似乎完全没有中间过程,跳跃式地将思维完成。

4. 理智性

*直觉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不是草率、浮躁和鲁莽行为,而是一种理智性思维的过程。

三、直觉思维的功能

1 .人们可以依靠直觉进行优化选择

2. 人们可以依靠直觉作出创造性预见

3. 人们可以借助于直觉获得新的发明

四、直觉的局限性

*直觉容易局限存狭窄的观察范围里。有时,甚至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像心理学家、医生和生物学家也常常根据范围有限的数量不足的观察事实,就凭直觉错误地提出假说和引出结论。

*直觉有时会使人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纳入虚假的联系之中。因此,直觉得出的发现或者说猜测,应当由实践来检验它的正确性,这是科学创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五、直觉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一种需要极高修炼的功夫,如果好好分析一下许多的商界精英,在他们身上,首要的是悟性,其次才是专业能力和其它。

*(1)多思以战胜自我。人总是有惰性和弱点的,总要受惰性的制约和困挠。根本的问题就是克服惰性和弱点,不断战胜自我,才能有所进步。

*(2)善思以完善自我。善思比多思进了一步,高了一个层次,善思要求的不仅是思考的数量,而是思考的方法和质量。

*(3)神思以超越自我。在长期的学习思考过程中,在一种高度兴奋的创新驱动之中,灵感如星,思接千载,神通万里,一发不可收,便进入了神思的境地。

*创新就在自主自由中奔放,第六感觉就会不断光临。

第四节灵感思维

一、灵感的含义

*何谓灵感呢?杨振宁教授指出:?°灵感是种顿悟。?±所以,灵感思维也叫顿悟思维。

它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突发性的特殊思维形式。它既指突如其来的对事物规律的认识,也指突然闪现的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研究表明,灵感的生理机制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有关,当一个人处于创造的长期思考中,大脑皮层便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抑制着周围地区的神经活动;

*而紧张思考一旦松弛,被抑制的神经便得到活跃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闪而过的灵机一动,豁然开窍,给人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二、灵感思维的特征

1. 突发性

*逻辑思维是按一定规律有意识地寻出,想像思维是主动自觉地进行搜索,而灵感思维却往往是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突然出现。在时间上,它不期而至,突如其来;在效果上,突然领悟,意想不到,这是灵感思维最突出的特征。

2. 瞬时性

*灵感的出现常常是蜻蜒点水式的一点,又像闪电似的一闪,极易稍纵即逝。

3. 飞跃性

*灵感的出现所得的一些绝妙的想法和新奇的方案不是一种连续的、自然的进程,而是一种质的飞跃的过程。

4. 情绪性

*很多灵感产生前后的人的状态表明,灵感产生前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情绪,因为这有助于促成神经中枢的持久兴奋。灵感降临时,人

三、灵感的类型

1. 思想点化型

*这是指在平日阅读或交谈中,偶然得到他人思想启示而出现的灵感。

2、原型启示型

*原型启示型是指通过某种事件或现象原型的启示,激发创造性灵感。在怡人的自然环境中,在赏心的人文环境下,在激情的活动里,人们触景生情,在大脑中沉积已久的信息会特别活跃地涌现出来,产生灵感。

四、灵感产生的一般规律

*灵感以全部的精力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前提;

*灵感多产生于精神良好或疯狂状态之时;

*灵感也多在心情恬淡闲适,神经比较放松时得以闪现。

五、如何捕捉灵感

*捕捉灵感必须珍惜最佳环境和时机;

*原型启发是捕捉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摆脱习惯性思维程序的束缚;

*保持乐观镇静的心情是捕捉灵感的重要条件;

*注意带着纸和笔,随时记录下思想的火花。

第五章逻辑思维

第一节逻辑思维概述逻辑思维的涵义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文(logic),是音译过来的。其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

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它与形象思维相对,是指人们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

逻辑思维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而取其本质,因此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打个比喻,逻辑思维过程,就好比一个人从一个据高点向另一个据高点的攀登过程。逻辑思维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线型”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通常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又分为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等。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的形成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判断和推理过程。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关系,而判断的获得通常又需要通过推理。

1. 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而不反映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2. 判断

判断是指人的大脑两半球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事物的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人在头脑中通过判断的过程所达到的结果,也叫做判断。可见?°判断?±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人脑产生判断的思维过程,另一种是指人脑经过判断过程所产生的思想形式。*判断是通过肯定或否定来断定事物的。肯定或否定是判断的特殊本质。

*人们在判断中不是肯定某种事物的存在,就是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不是肯定某种事物的价值,就是否定某种事物的价值;不是肯定某些事物之问的某种关系,就是否定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

*人在判断的独立性和机敏性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

*判断可以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等。

3. 推理

*推理,实际上就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以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人在头脑中经过推理的过程所引出的新的判断叫做?°结论?±;

*人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所根据已有的判断,称为?°前提?±。

*也就是说,已有的概括性认识和有关材料或事实,是人在头脑中进行推理时所必须依据的前提;对过去的推断或对未来的预测,是在头脑中经过推理所得到的结论。

*判断看起来似乎要比推理简单得多,其实很多的判断都是推理的结果,所以,实际推理是思维最基本的形式。

*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例到一般原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

三、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1.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联系

*它们的逻辑关系是交叉关系,即有的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有的逻辑思维不是创造性思维,有的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有的创造性思维不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一部分是相互分离的,有一部分是相互重合的。

*如类比思维就既是逻辑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

2.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区别

*从思维基础看,逻辑思维主要是依据现成的知识和现成的经验,而创造性思维主要是从猜想、想像出发,依赖知识,但追求创新。*从思维形式看,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辨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还分别体现为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等思想形式。而创造性思维其思维形式分别为扩散、想像、联想、直觉、灵感等思维形式。

*从思维方向看,逻辑思维一般是纵向的单向思维,常常是从概念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得出结论。而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则是多方向的,具有多向性,一般有多方向思维扩散和逆向、侧向、转向等各种思维方向。

*从思维结果看,逻辑思维一般都在现有知识经验范围内,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无误,一般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

*从思维的各自观点看,用逻辑思维观点看创造性思维,往往认为创造性思维显得?°证据不足?±、?°不合情理?±,甚至显得?°荒唐?±;用创造性思维的观点看逻辑思维,往往认为逻辑思维过于古板,循规蹈矩,缺乏新意。

3. 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联系

一般来讲,创造性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创造活动是依赖人脑的能动性的思维来进行的

*美国斯贝利教授的大脑两半球分工说理论表明,人脑左半球多体现为数学运算及逻辑语言等抽象思维。右脑多体现为直觉、想像等形象思维能力。大脑分工说理论还认为,左右脑虽有分工。但其功能是互补的,它们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可以认为,在创造的某个阶段,两种思维可互为主次,即以某一思维为主,以另一思维为辅。

*例如,从顿悟阶段看。灵感、直觉、想像、联想等思维大有用武之地,但也不排除逻辑思维的参与,有时,在顿悟阶段的灵感出现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归纳、筛选等逻辑思维,如数学家陈建功的?°数学排队论?±就是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先后参与的结果。而在创造性思维的验证阶段更是非常需要运用逻辑思维。

(2) 人的知识和经验依赖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螺旋式地上升和发展的结果。

*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当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某些原有逻辑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创造性思维来担此重任。创造性思维一旦突破原有逻辑,必然在更高层上升为新的逻辑思想。

第二节归纳思维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多是先从认识个别的事物开始的,即先认识一个个单独的对象,然后才能进一步把握其一般规律。*归纳思维方法就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性事物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常用的归纳思维方法有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和统计归纳法。

一、简单枚举法

*简单枚举归纳法是以经验认识为主要根据,依据某种属性在部分同类对象中的不断重复而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方法。

*要提高简单枚举法结论的可靠性。必须注意以下两条要求:

*第一,前提中被考察的事物的对象数量越多,范围越广,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如果掌握出现的事例越多,漏掉相反情况的可能性越小,推理的根据就越充分。

*第二,注意收集可能出现的反面事例。简单枚举归纳法只要在前提中发现一个反面事例,结论便被推翻。因此,一定要注意考察有无反面事例。如果在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场合,都没有遇到例外情况,那就说明某类事物对象遇到例外情形的可能性不大,因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越大。

*如果不注意以上两条,往往容易犯以偏概全或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二、科学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是通过观察或试验,经由分析研究一些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科学归纳法比以经验为主要根据的简单枚举法要可靠得多。

*科学归纳法是通过分析研究一些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所以,科学归纳法又叫做求因果联系法。

*科学归纳法(或求因果联系法)又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种方法。

(1)求同法

*求同就是在不同中求相同。而求同法是指先考察某一现象发生的许多事例,如果在这许多事例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其余的情况都是各不相同,可以认为,这个共同的情况就是产生某一现象的原因。寻找一个共同条件的方法就叫求同法。

*应用求同法所得到的认识(即找出的原因)并不都是正确的。因为在各种不同场合里存在的共同条件可能不止一个,而作为真正原

*(2)求异法

*求异法是从两个场合的差异中来寻找原因的方法。

*如果所研究的某种现象在甲场合里出现,在乙场合里不出现,而乙场合里只是没有甲场合所具有的某一个条件,那么,这一个条件就是所研究的现象的原因。

*求异法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科学试验中,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

(3)共变法

*当某一现象有某种变化时,另一现象也随之而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用观察两类现象发生相应变化的方法来判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称为共变法。

(4)剩余法

*剩余法是指人们已经知道了某一个复合现象里某几部分的原因,那么这个现象的剩余部分是由一个尚未知道的原因产生的。

三、统计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特殊事例到一般规律的方法。但如果特殊事例是大量随机事例,那么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即将失去效用。为了求得大量随机事例的总体性,科学家发展了统计归纳法。这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取出的样本里所获得的信息来推断总体性质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统计归纳法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样本的容量应尽可能大。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的代表性就越大,运用统计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第二,选取样本的范围应尽可能地广。如果选取样本的范围过窄,就容易犯偏向样本?±的错误。

*第三,要正确运用各种选取样本方法。运用统计归纳法时,关键是要科学地进行选取样本。

*选取样本的方法根多,有纯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机械抽样法、整群抽样法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是按照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把总体单位划分为性质比较接近的各组(称为层),在从各层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加以考察的方法。第三节演绎思维

*前述的归纳思维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而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正相反。

*它是从一般性原理原则出发,推论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得出新结论的思维。

*简而言之,演绎思维就是由一般推出个别的思维。运用这种思维,不但能使原有的知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而且还能使人们得到科学的预见。

演绎思维的大前提,通常是一个一般的原理,演绎推论的结论通常是关于特殊场合的知识。前者是已知的知识,后者是新推出的知识。*验证真理、验证结论,这是典型的演绎思维。杨振宁说:?°我很幸运,在中国学到了演绎思维,在美国学到了归纳思维。?±归纳思维,它的特点是:发现真理,发现结论。

*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我们几乎没有归纳思维。引用权威说法,来自西方,各学科都是斯、特的理论。中国古代没有演绎思维,所以就有了发明创造。(?°中国人做完善性工作,做不了创造性工作?±。)

*演绎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假言、选言推理)。

一、三段论

什么是三段论? 科学是不怕批评的;(大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小前提) 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结论)这就是一个三段论。前两个性质判断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科学”,由这两个具有同项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

由此可见,所谓三段论是指从两个含有一个共同概念的判断推出一个结论的演绎推理。

显然,这种演绎推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从它的思维过程来说,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把一般东西应用于个别事物的身上的这一特性可简化为“A→a”的公式,…A表示一般原理。“a”表示个别事例,“→”表示由“A’推及到“a”的意思。

(2)从它的结果来说,它比较确凿可靠。

*这是因为这个演绎思维中的一般和个别有三个概念,而这三个概念,处在相互的包含之中,所以,推出的结论确凿可靠,

二、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以假设判断作大前提,以直言判断作小前提而推出结论的一种演绎推理。

*假言推理还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充足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惟一条件假言推理等。

*假言推理也是确实可靠的推理。

三、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选择判断,并且根据选言判断、选言间的关系而进行演绎的推理。

*选言推理的特点由选言前提所规定。选言推理也可分为不同种类,可分为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和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在实际运用中,假言推理与选言推理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四、二难推理(假言选言推理)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选言前提所构成的推理。因此,二难推理又叫假言选言推理。

地。因此将其称为二难推理。

*一些相信上帝的人,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可上帝真的是万能的吗?让我们来提出一个问题:上帝是否能创造出一块连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

*如果上帝创造出了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上帝就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一块石头他举不起来。

*如果上帝不能创造出了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上帝也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一块石头他创造不出来。

*所以上帝是否能创造出这么一块石头,他都不是万能。

第六章创造原理

*创造原理,就是人们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创造性行为的实施特点,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发明创造活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它是创造技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创造原则,就是人们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所依据的法则和评判发明创造构思所凭借的标准。它对创造技法的实施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创造技法,就是人们根据创造原理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创意,是促使发明创造活动完成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它是创造原理融会贯通以及具体运用的结果。

*创造技法则是从创造原理中最终派生出来并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可操作的具体程序或步骤。

*创造原理是创造技法之母。目前创造技法虽然多达数百种,但创造的原理并不很多。

第一部分:发明创造的十个原理

一、综合原理

*所谓综合原理,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人们应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结合和统一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综合原理并不是将事物的各要素、各部分、各方面进行简单的加和,其基本特点和最高宗旨是根据事物各部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全面地加以概括和总结、精练和提升,进而在思维中真实地再现出事物的整体。

*综合是在科学分析基础上择优而进行的组合。

*根据在思维过程中综合方式和综合对象的不同,综合原理可分为形式综合和辩证综合、实体综合和理论综合。

*形式综合是将事物各部分的内部属性和相互关系进行机械式的结合。这种综合所产生的整体具有明显的加和性特征,其所借助的思维方式属于形式逻辑,因而只适合于结构简单且有机性差的研究对象。

*辩证综合是将事物各部分的内部属性和相互关系进行全面性的有机结合。这种综合所产生的整体具有非加和性特征,其所借助的思维方式属于辩证思维,因而适合于结构复杂且有机性强的研究

*实体综合是以物质实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体现为揭示某自然物质整体的结构与功能,另一种体现为人工合成的自然物质或全新的物体。前者导致科学发现。后者导致技术发明。

*理论综合是对已有的科学知识所进行的综合,它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体现为学科内的知识综合,另一种体现为在不同学科之间对不同理论和知识的综合。前者导致发现自然规律,建立理论体系,后者导致产生新的横向性或综合性的学科。

*综合已有的科学原理,可以创立新的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综合万有引力理论与狭义相对论,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综合已有的事实规律,可以发现新的事实规律。门捷列夫综合化学元素分类法和化学元素原子量递增顺序,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综合已有的科学方法,可以创建新的科学方法。如笛卡尔将几何学与代数方法综合,产生了新的解析几何方法;

*综合已有的产品实物,可以建造新的先进产品。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综合了世界各先进国家不同机电产品的技术特长,创造出誉满全球的松下电器。

二、组合原理

*所谓组合原理,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和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创造原理。

*从思维特征和操作形式来看,组合不同于综合。组合既可以是自然组合,也可以是人工组合;既可以是技术组合,也可以是方法组合。*同是碳原子,以不同方式、不同晶格组合,便可得到坚硬而昂贵的金刚石或脆弱而平常的石墨。组合原理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组合就是创造。我们常用的多用柜、两用笔、组合文具盒等,都是利用组合原理创造的体现。

根据参与组合的组合因子的性质和主次关系以及组合的方式不同,组合的类型大体可分:

1.组合原理的分类

(1)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又叫同类自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近于相同的事物简单叠合。

*同类组合是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原有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数量的增加以弥补功能上的不足或求取新的功能。

*比如,一般的直升机只有一个旋翼,有人把8个旋翼组合在一起,发明了载重量达160吨的八旋翼直升机。

(2)异类组合

*在异类组合中,被组合的因子来自不同的方面,各因子彼此间一般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参与组合的因子可以从意义、原则、构造、成分、功能等任何一方面或多方面互相渗透,从而使组合后的整体发生变化。

*异类组合绝不是简单的凑合,例如收音机和照相机放在一起就没有什么意义,因而并不能构成发明创造。

(3)主体附加

主体附加,是指在原有的事物中补充新的内容,在原有的物质产品上增添新的功能附件。如早期的自行车没有车铃,后来加上了车铃。*在主体附加创造中,主体事物的性能基本上保持不变,附加物只是对主体起补充、完善或充分利用主体功能的作用。

*利用主体附加创造原理进行发明创造是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一个主体不但可以附加多种事物,而且一个附加物还可附加在多种主体上。例如响铃,不但可以附加在钟表、车辆和大门上,而且还可以附加在儿童服装、警戒网、动物、舞蹈服等许多不同的主体上。

*为一种事物寻找更多的主体,同样也是发明创造的一条道路。(转化)

(4)重组组合

*重组组合,是指在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事物或组合,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

*组合创造在创造发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显著。有人在统计了1900年以来的480项重大创新成果后发现:

*三四十年代的创新成果是以突破型为主而组合型为次的;

*五六十年代,两者大体相当;

*到80年代,突破型成果渐趋于次要而主要以组合型成果为主。这一情况说明组合创造已经成为当前发明创造的主要方式。

*晶体管发明者之一的美国发明家肖克莱曾说:?°所谓创造,就是把以前独立的发明组合起来。?±

*磁半导体发明者、日本科学家菊池诚也讲:我认为发明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全新的发明,第二条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实进行组合。*抗体多样性生成的遗传规律

三、移植原理

*创造学中的移植,就是把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之中,从而使得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而导致创造。如传统动画

四、还原原理

*创造方法学中的还原原理旨在鼓励人们要善于回归、还原到研究对象的本质上。

*还原原理强调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回到研究对象的起点,将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抽取出来并集中精力研究其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以取得发明创造的最佳成果。

五.逆反原理

*所谓逆反原理,是指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人们沿着与常规思路相反的方向寻求问题解法的一种思维原理。

* 1. 原理逆反

*将事物的基本原理,如机械的工作原理、自然现象规律、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等有意识地颠倒过来,往往会产生新的原理、新的方法、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从而导致创造。

*德国青年摄影师莫泽尔?¤梅蒂乌斯研究了电影的原理,并将用逆反的方式在地铁中实行,在与车窗等高处的地铁墙壁上挂出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当车辆运行时,图画正好以每秒24幅的速度映入乘客眼帘,于是乘客就会看见墙壁上的活电影了。自动扶梯、传送带。*真理都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原理逆反也必然有其一定的适用场合。

(2)属性逆反

*一个事物的属性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属性是彼此对立的,或者是成对的,比如,软与硬、干与湿、直与曲、柔与刚、空心与实

*属性逆反原理,就是有意地以与某一属性相反的属性去尝试取代已有的属性,即逆化已有的属性,从而进行创造活动。

*1924 年,德国青年马谢?¤布鲁尔产生了用空心材料替代实心材料做家具的思想,并率先用空心钢管制成了名曰?°瓦西里?±的椅子,在社会上产生轰动并一直风靡至今。从那以后,马谢?¤布鲁尔又用这一空心取代实心的属性逆反原理完成了包括日内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在内的许多著名设计,终于成为新型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的最杰出代表。

(3)方向逆反

*完全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序、排列位置、安装方向、操纵方向、旋转方向以及完全颠倒处理问题的方法等,都属于创造的方向逆反原理范围。

*二次大战期间,H?¤凯泽曾根据上下方向颠倒的原理改革了原来从下向上建造船舶的工艺,使用了自上而下建造船只的相反操作程序,这样,电焊工在建筑各层甲板时就不必再仰头工作了,大大提高了工效。

*方向逆反一般可从事物的外部表现出来,其直观性强,因而它是发明和革新的一条重要原理。例如,逆反电风扇的安装方向可使电风扇变成为换气扇。

(4)大小逆反

*事实表明,对现有的事物或产品,即使是单纯地进行大小尺寸上的扩大或缩小;其结果常常也能导致其性能、用途等发生变化或转移,从而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创造。

米上刻上一首唐诗,虽然仅仅是缩小而已,却也是一种创新。

*1988年,美国一家制笔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决定从大的方向着手,该公司计划由1万人集体执笔?±创作美国最长的小说。

六、换元原理

*所谓换元原理,是指人们在发明创造过程中采用替换或代换的思想或方法,使研究对象的表象不断剥离、本质不断暴露、内容不断展开、研究不断深人、思路不断更新的发明创造原理。

*换元原理和移植原理在思路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换元原理强调在解决创造问题时,应采用替代或更换的做法,使问题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意义,便于人们寻求新的创造成果;

*移植原理强调在解决创造问题时,应采用移植或引进的做法,使对象具有新的起点和新的优势,便于人们实现新的创造目标。

*换元原理通常包含有两重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指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人们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寻找替代物。如果能找到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替代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比如,在制造火柴时以纸代木,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木材资源;在制造游艇时以玻璃钢代金属,可以减轻重量、改善性能、提高航速。*第二个含义是指人们在发明创造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往往要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通过对替代物的研究来解决被替代物的问题,从而使要解决的矛盾集中化和明朗化,以利于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七、完满原理

*完满原理是?°完满充分利用原理?±的简称。在我国企业界广泛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有不少发明和新成果与创造的完满原理有关。

*由于人们总是希望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充分而完满地利用某一事物或产品的一切属性,因此,凡是在理论上看来未被充分利用的物品或场合,都可以成为人们创造的目标,这是提出完满原理的主要根据。

*一般说来,创造发明的最终目标都离不开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创造发明成果应尽量从中索取最多和最大的用处。由此,对于人类最有用处的创造发明是最好的创造发明,最好的创造发明应该是最合理的创造发明,最合理的创造发明就应该最大程度地符合完满原理。

(一)整体完满充分利用分析

*整体完满充分利用分析,是指对一个事物或产品的整体利用来进行分析,了解该事物或产品是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被充分利用了。*例如床,床的功能主要是供人睡觉的,而人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睡觉,一般人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即8小时睡眠)可见,床的时间利用率实际只有30%左右。即是说,一般情况下人的 70%时间是不需要床的。由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折叠沙发床,即让它在70%时间里作为沙发用,既节约了空间又充分利用了床(沙发)。

(二)部分完满充分利用分析

*墙壁是房屋的一部分,房屋墙壁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功能被充分利用了吗?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于墙壁的充分利用分析,美国太阳能设计协会将能使太阳能转变成电能的半导体嵌入墙壁,即将推出可发电的窗帘式墙壁,测算其成本比高档大理石的要低,发出的电亦可满足室内的需要。

八.迂回原理

*所谓迂回原理,是指人们在发明创造活动中,针对认识上所出现的暂时性障碍采用迂回、包抄的方式,克服思维盲点,从而使思维角度得到改变,思维进程得到加快,思维效果得到强化。

*海王星的发现

*自从1781年天文学家赫歇尔利用望远镜发现天王星以来,天文学界的困惑与日俱增。人们奇怪地发现,这颗星星走路跌跌撞撞,一摇三摆。是否是因为某颗未知行星的引力所造成?直接观察行动均告失败。亚当斯决定采取迂回的方式,先去计算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参数,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

九、分离原理

*所谓分离原理,是将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分解或离散,使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从复杂现象中暴露出来,从而使研究者能够理清研究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以获得发明创造的成果。

*人类四种基本血型的发现: 动物输血?a凝血(拘缘酸钠做抗凝剂)?a溶血

*1900年,根据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兰德斯坦纳把人类血液区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O、A、B、AB型。凡是红细胞中含A凝集原者,为A型;含B凝集原者,为B型;含A和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两种凝集原都没有者为O型。

十、群体原理

*所谓群体原理,是指在大型或复杂的发明创造活动中,依靠群体智慧聚集和学科知识互补的优势,使发明创造活动实现由个体行为向集体行为的转化,以适应现代发明创造活动对学科综合、知识融合和人才汇合的需要。

*目前整个科学界正显示出一种既高度分化,又相互渗透;既高度综合,又纵横交错;既高度深化,又大量繁生的景象。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想单枪匹马、独闯天下,去完成像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试验室和海底实验室等大型高科技项目的开发设计工作,显然是不

第二部分:发明创造的原则

*发明创造的原则就是人们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所依据的法则和评判发明创造构思所凭借的标准。

*在发明创造活动中,通过各种创造思维的启发作用和各种创造原理的引导作用,人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个关于发明创造对象的新构思或新设想。

*就应该按照发明创造的原则对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分析和判断,以及酝酿和改善,使之成为真正可供实施的创造性方案或步骤。

一、遵守科学原则

*是指任何发明创造都必须遵循科学原理,不得违反科学规律。因为任何违背科学技术原理的发明创造都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在进行发明创造构思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1、对发明创造设想进行科学原理相容性检查,永动机

* 2、对发明创造设想进行技术方法可行性检查(能否实现)

*扑翼式人力飞机

* 3. 对发明创造设想进行功能方案合理性检查。特殊礼帽,带铁轨的火车

二、市场评价原则

*爱迪生曾说:?°我不打算发明任何卖不出去的东西,因为不能卖出去的东西都没有达到成功的顶点。能销售出去就证明了它的实用性,而实用性就是成功。

* 1.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

* 2、功能结构的优化程度

* 3.使用操作的可靠程度

* 4.维修保养的方便程度

* 5.美化生活的欣赏程度

三、相对最优原则

*发明创造可使人们思维质量更高、工作质量更优、生活质量更好,但这不是说,发明创造就十全十美。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常有这样的事例,为解决某研究问题,人们利用创造方法学的原理和技法,获得许多创造性设想,它们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这时就需要人们按相对最优的原则,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

* 1.从发明创造技术先进性上进行比较选择

* 2.从发明创造经济合理性上进行比较选择

* 3.从发明创造整体效果性上进行比较选择

*苏格拉底让学生摘果子(有玉米版本)的故事。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一味地去追求最优的、最好的,我们很可能就贻误了时机。如果有比较满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就要立刻付诸行动。

四、机理简单原则

*有些人认为,发明创造事物的原理和结构越复杂,其水平就越高、价值就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因为,在现有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如不限制实现发明创造方式和手段的复杂性,则几乎所有的创造目标都可以实现。但其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远超出合理程度,使得发明创造的设想或结果毫无实用价值。因此,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机理简单原则。

* 1.发明创造事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否重叠,超出应有范围

* 2.发明创造事物所拥有的结构是否复杂,超出应有程度。比如,在莫尔斯发明电报只需用一根电线,结构简单,所以独占鳌头。* 3.发明创造事物所具备的功能是否冗余,超出应有数量。

五、构思独特原则

*创造贵在独特,创造也需要独特。因为,发明创造的最高境界是创立独具特色的事物,而不是以现有事物作一些修缮或改良。

* 1.发明创造构思的新颖性

* 2.发明创造构思的开创性

* 3.发明创造构思的特色性

*独具特色的牛仔裤

第七章知识产权与专利相关知识

第一节知识产权基本知识1.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技或文艺领域,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律制度。

*专利法就是国家按照法律的手段,对发明创造加以保护。其基本思想是,将发明人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公布于众,同时作为对发明人公开技术的补尝,在一定的时间内授予他对该项技术的排他性的独占权——专利权。

2.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实行专利制度的主要作用:

*(1)保护和鼓励发明。技术封锁——失传——易失密。

*(2)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保护发明者的发明投资得到合理的补偿,调动发明者的积极性。

*专利法鼓励发明公开。给人以新的启示和新的推动,刺激新发明的出现。

*(3)促进国际技术交流。

*是指印刷在商品表面或包装上的一种标记,用来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同一种类似商品的显著标志。

*商标通常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或其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我国的商标法于1983年3月1日起实施。商标注册在我国采用双轨制,即自愿注册和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的药品、与国家财政收入关系较大的烟草制品,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否则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而对于其他商品的商标,则实行自愿注册的原则。

*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 10 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后,可以申请续延注册,每次续延注册的有效期为 10 年。因此,商标权实际上可以长期有效。

*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地理标志的作用是表明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来源某地区。

反不正当竞争

*也叫制止不正当竞争,它是指制止工商业者的不诚实经营行为。

*凡侵犯消费者利益、社会和他人合法权益的竞争行为,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予以坚决制止。

*我国于 1993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15项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称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5)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6)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限制本地产品的流出或外地产品的流入;(7)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8)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等。

(4)著作权,也叫版权。

*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独创性的作品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专有权利。

*我国于 1991 年 6 月 1 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

*文字作品;口述作品;摄影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4)植物新品种

*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予以开发的,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对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是为了保护人们对植物的人工培育或对野生植物的开发。

*我国于 1997 年 10 月 1 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树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 20 年,其他植物为 15 年。

(4)商业秘密权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构成一项商业秘密至少要具备 3 个要素,即信息性、未公开性和实用性。

*侵犯商业秘密是一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合同纠纷)。

3. 知识产权的特点

4. 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专利权保护

*商业秘密权保护

*著作权保护

第二节专利相关知识

1. 专利的基本概念

*专利是国家利用法律的形式,对在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通过申请专利给予专利权的保护。

*专利的三种含义:

2.专利的五大特点

(1)独占性:

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个人或单位不能对享有专利权的技术产品进行制造、使用和销售,得到专利权人许可后,专利权人会从受让的专利技术产品的制造、使用和销售中取得经济上的收益

(2)地域性:

是指对专利权的保护受地域限制,专利权只能在一个国家政权控制的版图内有效,中国的专利只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得到保护,中国的专利在外国就不能得到保护,反之外国的专利在中国也不能得到保护。

*除非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巴黎公约的规定,双方签有双边条约,可以在对方国得到保护。

*再一种情况是,你的专利技术想得到哪个国家的专利权保护,必须在哪个国家申请专利,取得专利权才能得到哪个国家的保护。(3)时间性

*是指享有的专利权受时间限制,我们中国的专利法规定,

*发明专利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为10年。

*各种专利在保护期满以后,就变为公知公用的技术,谁都可以用。目前全世界已公开和批准的专利申请中,已失效或保护期满的专利约有 3000 万件,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财富,大家可以无偿使用。

*专利权的保护期可以提前放弃。有些没有开发前途,应用价值不大的专利,可以提前放弃专利权,节省免缴专利年费。

*专利权的保护时间,从申请日算起,专利权的有效时间从授权的公告日算起。世界各国对专利权的保护时间是不同的,但大多数国家和我们相同。

*公知公用的技术

*全球5000余万件专利总量中,只有70万件在我国有效,其余4930多万件专利不受我国法律保护,成为公知公用技术,企业可以不出一文钱,拿来就用。

*尤其是发达国家最新的发明专利,只要发达国家没有在我国注册并已丧失申请优先权,企业可以堂而皇之进行生产和销售。

*只要产品不出口到洋专利所辖地域,洋专利也鞭长莫及。从统计资料看,当前跨国集团在美国和中国专利申请量二者之比为:英特尔10:1,NEC6:1,惠普10:1,IBM30:1,东芝4:1,三星和索尼为2:1。可见,中国企业免费享用跨国集团最新专利的空间并不小。(4)单一性

*是指一件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只限于一个技术方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方案,不能作为一项专利申请。

*如果把两个技术方案作为一项申请专利,审查员在审查意见中就会指出,要求你进行分案处理,否则被驳回,不授予专利权。(5)排他性

*中国专利申请采用申请在先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就相同的发明构思申请专利,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后申请的人因为失掉新颖性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有些国家采用发明在先原则,

*申请在先原则,专利局不必为谁先做出发明去搞社会调查,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社会调查经费,根据我们的国情,发展中国家经费不那么充分,采用了申请在先原则。

专利的无效请求

*中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自专利权授权公告之日起,任何个人或单位,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接到无效请求后,及时安排复审,经过复审后作出决定,该专利权是否有效。对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既不存在。

*无效请求是一道法律程序,是别人否定专利权的异议请求,异议存在就把你的专利权否定了,异议请求大多数是你的同行干的,为了经济上的利益,把你的专利权否定了,他的产品就会占领市场,产生重大经济效益。

*但是,提出异议请求,必须要支付给专利局一笔异议费,有了异议费专利局才能开展异议处理工作。

*无效请求的理由可以是:

*①缺乏三性;

*②公开的不充分,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不能实施;

*③保护范围过宽,不能产生积极效果等等。

2020大学生创新基础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著名创造学家德·博诺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思的探究。(1.0分)1.0分 A、概念 B、创意 C、意识 D、思维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在快棋赛或正规棋赛进入读秒阶段中,容不得棋手苦思细想,迅速地找到最佳的落子点。体现了直觉思维的是()。(1.0分)1.0分 A、直接性 B、快速性 C、跳跃性 D、理智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所谓纵向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1.0分)1.0分 A、思想化 B、可执行的 C、程式化 D、发散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受石油工业中用小机器人来探测管道漏洞做法的启发,制造出各种内窥镜用于医疗工作,体现了奥斯本检核表中的()。(1.0分)1.0分 A、有无其他用途 B、能否借用 C、能否缩小 D、能否替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设问型创意思考方法中最为典型的方法是()。(1.0分)1.0分 A、和田十二法 B、5W1H法 C、系统提问法 D、奥斯本检核表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下面不属于收敛思维特点的是()。(1.0分)1.0分 A、唯一性 B、逻辑性 C、比较性 D、变通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科学家格奥尔基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1.0分)1.0分 A、推理性思维 B、重复性思维 C、形式化思维

D、创造性思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北京大学教授王选曾认为,北大方正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一批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的企业家的结合。(1.0分)1.0分 A、营销能力 B、科学头脑 C、资金 D、人脉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属于()。(1.0分)1.0分 A、象限A:逻辑性强,好分析,重事实,善于强调量化。 B、象限B: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重规则的,重细节的工作。 C、象限C:善交际的,重感觉的,重运动感觉的,情绪主导的。 D、象限D:善于用直觉的,整体的,演绎推理的认识与处理问题。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0屠呦呦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创造?(1.0分)1.0分 A、技术发明 B、艺术创造 C、科学研究 D、医学发明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0分)1.0分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2作家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新的典型人物形象,这就属于()。(1.0分)1.0分 A、无意想象 B、再造性想象 C、创造性想象 D、幻想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创新是多种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是()。(1.0分)1.0分 A、熊彼特 B、大卫·李嘉图 C、阿奎那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4我国的四大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属于()。(1.0分)1.0分 A、绝对创新 B、相对创新 C、经济创新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1

《经济地理学》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何谓经济地理学?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 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7. 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8. 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 9. 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 10. 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 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 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 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概念题:

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 2.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区位地租的形成机制。 3.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4.杜能揭示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原理是什么? 5.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6.简述区位因子类型。 7.韦伯是如何抽取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因子的? 8.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9.根据原料指数如何选择工业区位? 10.韦伯是如何运用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和集聚指向来选择工业区位的? 11.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12.简述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13.简述胡佛的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4.简述区位相互依存学派的基本思想。 15.简述霍特林模式。 16.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17.分析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方法特点。 18.简述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 19.简述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 20.简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 21.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1.概念题: 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中心性;补充区域;经济距离;市场区;经济距离;门槛人口。 2.分析市场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3.分析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4.分析行政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5.分析廖什中心地系统的构建机制。 6.比较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1.概念题: 规模效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接触扩散;等级扩散。2.简述企业成长的动因。 3.简述企业增长战略和扩展方法。 4.试述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及其原因。 5.简述企业的空间扩张规律。 6.试述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2017大学生创新基础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分) 1著名创造学家德·博诺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思的探究。( 1.分) 1.分 A、概念 B、创意 C、意识 D、思维 正确 答案: B我的 答案:B2在快棋赛或正规棋赛进入读秒阶段中,容不得棋手苦思细想,迅速地找到最佳的落子点。 体现了直觉思维的是()。( 1.分) 1.分 A、直接性 B、快速性 C、跳跃性

1 / 42 D、理智性 正确 答案: B我的 答案:B3所谓纵向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1.分) 1.分 A、思想化 B、可执行的 C、程式化 D、发散性 正确 答案: C我的 答案:C4受石油工业中用小机器人来探测管道漏洞做法的启发,制造出各种内窥镜用于医疗工作,体现了奥斯本检核表中的()。(1.分) 1.分 A、有无其他用途

B、能否借用 2 / 42 C、能否缩小 D、能否替代 正确 答案: B我的 答案:B5设问型创意思考方法中最为典型的方法是()。( 1.分)1.分、和田十二法A 法B、5W1H 、系统提问法C 、奥斯本检核表法D 正确答案:D我的D6下面不属于收敛思维特点的是()。(答案:分)1. 分1. A、唯一性B、逻辑性、比较性C / 342 D、变通性 正确 答案: D我的 答案:D7科学家格奥尔基说: “()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 1.分) 1.分 A、推理性思维

B、重复性思维 C、形式化思维 D、创造性思维 正确 答案: D我的 答案:D8北京大学教授王选曾认为,北大方正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一批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的企业家的结合。( 1.分) 1.分 A、营销能力 B、科学头脑 4 / 42 C、资金 D、人脉 正确 答案: B我的 答案:B9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属于()。(1.分) 1.分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 散指数D=∑∑==n i n j ij D 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 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②杜能要 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 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 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 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创造学基础

一、创造的含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创造就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活动,也就是人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它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新颖性”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1、是指仅对于创造者自己来说是新颖的。 2、是指对其他人、甚至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新颖的。 二、创新的含义: 创新就是创造成果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如: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新点子、新设计等。 。 三、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一)创造与创新的联系 1.创新就是创造,所有的创新都属于创造的范畴。但是,创造不一定都是创新。创造 的范围要比创新宽得多。 2.创造与创新的本质特征都是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3.创新的核心在于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就不得 不学习创造学。 什么是创造学: 一、创造学的含义: 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的领域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如: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管理上的创新、文学艺术上的创作等等一切具有“第一次”性质且非重复性的活动,均可称为创造活动。 二、创造学基本原理: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自然属性 2、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而不断的激发出来,转 化为量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造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观察一个人的创造过程,并依据其行为、言语、性格特征及情绪变化等诸多方面来分析其创造心理、创新思维和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创造原理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观察的客观性、忌猜测 b. 观察的全面性、防止偏见

语言学概论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第三章) 一、填空 1、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 2、国际音标遵守音素和音标一个对应一个的原则。 3、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自由变体两种。 4、汉语的调位可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 5、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6、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6参考答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 一、填空 1、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层方言。 4、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公共关系学大作业

公共关系学 一、简述题:(50分) (一)简述公共关系产生的基础。(10分) 答:“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公众及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大众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学等。“公共关系学”是在这些各门相关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同时它又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需要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简述公共关系创意思维的三种构思方法。(10分) 答:1、公关全息交合法 其基本思路是使信息"繁殖",不同性质的信息交合生成新的信息。信息交合的反应场是"魔球","魔球"可以向任何方向旋转,各种信息可以任意交合,信息的引入与层次的变换会引出系列的新信息组合,新构思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2、借鉴已有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方法又称创造技法、创造工程,是创造性思维作用下形成的实用方法与技能。在创造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常用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可分为:集思广益法;默写法;匿名咨询法;排列法;信息交合法;检核表法等形式。其中集思广益法亦称"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民间的"神仙会"也属于这类方法。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与会者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许多设想和建议,是我们使用时间最长、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3、第三种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跳出圈子”思维方式。 所谓第三种,是一种宏观思维,我们的思维将不再和我们的五官收到的信息直接挂勾,话句话说:我们将不去思考直接所看见的听见的感觉到的,而是通过一种逻辑联想在脑中将所有信息最理性话分析。这样的思维需要我们放弃人类社会的总体观念比如道德,善恶之分等等,而在心中不加任何偏见的进行最原始思维。 (三)简述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的关系。(10分) 答:知名度和美誉度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认知和赞许的程度,两者都是公共关系学所强调追求的目标。一个组织形象如何,取决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共关系策划者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美誉度。知名度只有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同时,美誉度要以知名度为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四)试述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0分) 答:自我形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二) 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三) 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四)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公众辨认与分析(二)组织形象地位测量(三)组织形象要素分。 (五)简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10分) 答:二者联系紧密,公共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和谐与改善。但二者是不同的事物和概念。1)二者的目的不同,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在社会公众中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人际关系的目的是个人与个人结良缘,交朋友,为了实现个人心理需要,建立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的人际环境。2)两者的结构不同,公共关系是整体性的,人际关系是个体性的。3)两者的沟通方法不同,公共关系运用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技术和方法,人际关系以个人的行为举止为媒介。 二、实务策划题(50分)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重点整理by老眠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一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3 、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第二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上面一幅图为杜能圈,下边一幅为逆杜能圈;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现实局限性: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另外,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也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另外,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的重要因素。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用方式。 3 、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一)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1 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2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大。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 1 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2 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 3 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其原理不仅可用来说明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对于解释其他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5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 1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 1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 2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 3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第三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1 、概念题 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创造学基础》论文

创造学基础 2012 ——2013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创造学基础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论文题目:《创造学基础》结课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包括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应该怎样做,本人对主讲老师的一些建议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小创意等等 关键词:创造存在感竞争建议教育

《创造学基础》结课论文 关于社会竞争 首先我要感谢中国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式发展让更多人有了书读,同样也让我有机会上了大学。中国大学生数量爆发式的增长,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关于社会竞争让我们先看一篇几年前的新闻报到吧! 《社会竞争"超低龄",幼儿园入学要简历》 2008年上海幼儿园入学报名又要开始了。新鲜的是,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入园报名时赢得老师的印象分,煞费苦心地为三四岁的宝宝们做起了简历,甚至不惜重金为孩子拍摄艺术照。 无独有偶,最近天津河东区的一所幼儿园就陆续接到3份宝宝简历,里面有孩子成长的文字说明,还附带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其中一份简历居然长达15页。记者发现,在上海某知名育儿网络论坛上,家长为幼儿园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制作的升学简历也纷纷亮相。虽然不乏质疑声,但仿效者甚多。 走路还不稳当,说话尚口齿不清的3岁小童,想上幼儿园居然也要靠制作精美的简历当敲门砖,实在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那么幽默,当社会竞争过早侵蚀幼儿世界的纯真时,剩下的可能更多是可悲吧……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明知别扭也要干! 提到简历,人们往往认为那是成年人找工作或跳槽时才会用到的东西。而现在很多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宝宝敲开他们心仪已久的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大门,不惜重金为宝宝炮制出了一份份声情并茂的敲门砖。 “在某妇幼保健院出生、在某亲子园上亲子课、在某幼儿园从托班到大班学习四年”、“在幼儿园期间曾获得创意画比赛优秀奖、运动会的运动宝宝奖”、“4岁起学习钢琴”、“已通过阶梯儿童英语A级考试(优秀)”、“识字量达500字,能进行自主阅读”、“心算百位以内加减法”等等……近几年,类似“神童”般的宝宝简历在网上开始流传,有人甚至提出了“清华北大,哈佛剑桥,从宝宝简历开始!”的口号。一些家长还把孩子的英语、体育、国画、书法、围棋等各项特长证书的复印件附在简历后面,其详细程度和制作的精心程度丝毫不亚于成人的求职简历。“这样的水平可以直接上小学高年级了”“真是吓人,应聘工作也不过如此。”不少网友感叹地说。 为了给孩子填好这份简历,许多家长煞费苦心。而那些无法写出这么光鲜亮丽的简历的家长则十分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简历上,无法进入理想的幼儿园或小学。于是,不少网友纷纷献策:比如要用孩子的第一人称写,语气要有童趣,才能脱颖而出;简历不能写得太好以免老师对孩子要求过高;甚至有人提议最好用英语写简历,以显示家长的水平等等。 “说起来很荒唐,3岁的宝宝哪里会写简历,就是初中毕业的孩子也未必能做出这种像样的简历,所以这种行为本身就很可笑。”上海一位年轻的母亲陈倩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5)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与篇章安排 1.何谓经济地理学?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与其意义。 6.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7.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 8.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 9.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5)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五节交通与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 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 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 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1.概念题: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2.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区位地租的形成机制。 3.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4.杜能揭示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原理是什么? 5.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6.简述区位因子类型。 7.韦伯是如何抽取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因子的? 8.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9.根据原料指数如何选择工业区位? 10.韦伯是如何运用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和集聚指向来选择工业区位的?

大学生创新基础满分题库(单选题)

【单选题】着名创造学家德·博诺说,(B)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思的探究。 A、概念 B、创意 C、意识 D、思维 【单选题】心理学家托兰斯对二战期间有过种种艰难经历的幸存者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条件是(D)。 A、体力 B、运气 C、接受的教育和训练 D、创造力 【单选题】(B)是人类出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进行的探索性、创造性活动。 A、技术创新 B、科学发现 C、技术发明 D、生产实践 【单选题】钻木取火的发明是摩擦生热经验的启示,轮子的发明源自圆木滚动省力经验的启示,这表明(A)。 A、创造发明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或向自然学习的结果 B、创造发明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C、创造发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D、创造发明不需要任何思考 【单选题】创造发明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其中不包括(B)。 A、青铜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奴隶社会的出现 B、铁制工具的出现为生活带来便利 C、蒸气机和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 D、现代交通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了全球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进行创业是指(D)。 A、个人创业 B、机会型创业 C、创新型创业 D、自主型创业 【单选题】屠呦呦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创造C A、技术发明 B、艺术创造 C、科学研究 D、医学发明 【单选题】(D)是创新的灵魂,必须对其加以发挥并使之形成合力。 A、创新领导 B、创新文化 C、创新制度 D、创新人才 【单选题】任何使现有财富创造能力发生改变的行为或活动都可以称为(B)。

创造学论文完整版

浅论创造学 摘要:创造学,是教会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产生新思想、推出新产品等,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过程,研究创造活动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创新能力的科学。 关键词:创造学思维创新 十周的《创造学》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但它却给我留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学到很多在开发与应用创造性思维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讲述课程的风格。在星期六下午的4节课中老师不单单是自己在上面向我们叙述,还要我们自己善于观察生活,每个星期要写出自己的发现与设想,这极大地的提高了我们的观察水平,而且让我们每个人上去说,不仅仅是开发我们的创造学思维了,还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好的台风。让我们积极去思考,提升我们的创造性能力,让我们充实完满地学习完这门课程。 一什么是创造学 在对我对这门课发表看法之前,我想我有必要阐明下什么是造学。创造,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产生新思想、推出新产品等,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过程。创造学就是研究创造活动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创新能力的科学。分析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使发明人在创新过程中有意识地扬长避短。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有正反两个方面。但是创造不是简单的思维活动,我们看似平常无奇的东西,或许都习以为常了,却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推敲才得来的。创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

思想上都存在阻碍我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因素。《创造学思想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866年,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正在修建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在一星期之内人们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这告诉我们创造学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在此看来,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而创造学正是要告诉我们如何打破常规,从生活中发现美,从另一个角度发现真理。 二为什么要学创造学 对于很多事,我们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件没有价值的事情是没有人会做的。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说。 一从人类历史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历史,否则人们至今还只能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就没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创造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和发展着。从创造的动力系统来说,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电子版)

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 目录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 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三、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三、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 ?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五、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 ?六、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业 (大作业)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大作业)

1、采用系统化设计流程及所学现代设计方法详细阐述某公司需要投资研发一款新型产品的整个设计流程和采用方法。 (1)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规划设计过程?(2)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方案设计过程?(3)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技术设计过程?(4)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施工设计过程? 答: (1)产品规划设计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细分及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研究如何细分市场,以及企业如何选择细分市场,最后确定企业对细分市场的战略选择。第二个阶段是定义新产品概念。在这个阶段中要对某个细分市场,收集其需求的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需求、竞争需求及企业内部需求,并确定企业在该细分市场的产品定位,然后寻找和定义新产品概念。第三个阶段是确定产品规划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从技术层面分析新产品属于哪个产品族及其开发路径,并根据公司的战略确定新产品开发的优先顺序和组合策略,然后依据企业资源状况,制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计划。 产品规划设计的步骤为:信息集约→产品设计任务→预测调研→可行性分析→明确任务要求→可行性报告、设计要求项目表。 进行产品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设计方法和预测技术。支持产品规划设计的主要理论有:设计方法学、技术预测理论、市场学、信息学等。 (2)新产品的方案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方案设计和方案评审两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的步骤为:总共能分析→功能分解→功能元求解→功能载体组合→获得功能原理方案(多个原理方案)→原理试验→评价决策→最优原理方案→原理参数表、方案原理图。 进行产品的方案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化设计方法、创造技法、评价决策法、形态学矩阵法。 主要的理论指导包括:系统工程学、形态学、创造学、思维心理学、决策论、模糊数学等。 (3)对产品进行技术设计时,首先要对结构进行总体设计,包括了对产品的结构设计和造型设计。进行新产品的技术设计的主要步骤为:

创造学之创造技法

创造学 第四章创造技法 创造技法——顾名思议就就是创造得技巧、方法、手段,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重视学习、总结与掌握创造技法;将会使您更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您搞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得成功率。 1、概念: 创造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创造思维规律,从大量得创造发明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提炼出得具有普遍规律得创造发明得技巧与方法。 2、作用: (1)提高创造者得创造能力,激发更多得职工参与创造性活动,提出更多得创造性设想; (2)直接指导创造者得发明创造活动,提高技术创新与创造发明得效率与成功率。 3、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应用得创造技法有300多种,日本曾整理出版了国际上最著名得《创造技法一百例》。人们最常用得也有十几种。面对这么多得创造技法,特别就是一些原理相近得技法,容易混淆,不易把握。通过分类,从类型上掌握创造技法,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掌握,而且还能从理论上找到每种具体技法所产生得规律与依据得基本原理,提高人们学习技法得效率。 1)从寻求发明创造目标得渠道上分,创造技法大致有四种: 第一种就是通过分析情报信息、发现问题,根据发现得问题,寻求发明创造得目标,如缺点例举法、分析比较法、专利发明法等。 第二种就是通过智力激励来发现问题,根据发现得问题,提出大量得创造性设想,经过归纳整理,评价决策,找出有开发价值得创造性设想,作为发明创造得目标。如智力激励法、检核表法、综摄法等。 第三种就是在综合盯这两种方法得基础上发现起来得,比较抽象得创造技法,如中山正与法、康顿法等。 第四种就是以已知事物为媒介,通过因果关系得推导,为打开未知世界得门扉进行发明创造。如联想发明法、等值更换法等。 2)从寻求发明创造目标得思维方式上分,创造技法可分三类: ▲第一类就是扩散思维创造技法,即围绕目标,用扩散思维、侧面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来诱发创造性设想得创造技法,如智力激励法、联想发明法、类比发明法等。 ▲第二类就是收敛思维创造技法,即围绕目标,用收敛思维,理想思维等思维方式诱发创造性设想得创造技法,如检核表法、组合法、综摄法、技术预测法等。 ▲第三类就是培养创造意识得创造技法,即培养人们集中注意力,引发潜在创造性思维萌芽得一种前期创造技法,如注意力集中法、智力激励法、思维革新法等。 3)目前最具代表性得分类: 一就是按适用群体范围分类,原则分为群体、全体与个体通用、个体专用三大类。 二就是按创造思维方式分类,有两类:扩散发现型技法与综合集中型技法。扩散发现型技法就是利用扩散思维诱发出得各种创造性技法;集中型技法就是利用集中思维对各种问题与设想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后,再根据一定得要求进行判断、取舍进行革新创造所应用得创造技法。 创造技法具有很强得可操作性,要熟练地掌握与应用,就必须在实践中在工作中反复练习,融汇贯通,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提高创造力水平。 第一节智力激励法

福师《经济地理学》第七章 课堂笔记

福师《经济地理学》第七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本章将考察若干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区际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三个部分。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梯度推移学说、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知识点整理 一、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该学说是他在《不发达国家中的投资政策与“二元性”》一文中提出的,后又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进一步作了阐述。 极化效应:1 随着北方发展,南方的生产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2 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 南方初级产品的出口受到限制,由于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有所上涨。 涓滴效应:1.北方吸引南方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2.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对南方有推动作用。 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优势。 (二)、梯度推移学说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梯度推移学说是建立在产品周期理论基础之上的。所谓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 1、梯度推移理论基本观点 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与产品周期相对应,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 兴旺部门: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 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 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 因此主导部门为兴旺部门,则为高梯度区域,反之为低梯度区。 2、引入区域经济研究(70年代末) (1)梯度开发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经济技术的梯度,经济布局的重点选择应根据区间的经济梯度来决定。 (2)反梯度开发战略:区域的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完全依照其所在的梯度,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而定。 (3)中间突破战略:中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主要生产基地,主张重点建设中部,带动两翼。 从总体上看,起主导作用的是梯度推移(区域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形式同时存在着3种: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混合式推移),其他推移方式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域、个别区域或特殊时期。 (三)、中心—外围理论 使用“中心”和“外围”这一对概念分析世界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的经济贸易格局和经济发展格局,并提出解决他们之间不平等关系的政策设想。 “中心”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贸易不平等,推行利于中心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经济权利因素集中在中心;(2)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均集中在中心,使外围资金、人口和劳动力向中心流动。 弗里德曼对中心与外围关系进一步研究指出,中心的发展与创新有很大的关系。还认为中心有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支持中心的成长。它们分别是主导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连接效应和生产效应。 主导效应:外围的自然、人文和资本资源向中心的净转移。 信息效应:中心内部潜在相互作用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