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在流动性偏好假设下,将利率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需求调节不起作用。货币当局采取各种手段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后,物价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这就称之为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增加使得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减少,物价会随着需求的下降而下跌,但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并不随着收入的下降而同比例下降,因此物价仍然不会下降。他将此现象称为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在宏观经济学中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表述和内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 S.A.Samuelson)于1977年在其所著的《经济学》教科书中首次使用“流动性陷阱”这一概念,即流动性陷阱就是指经济中存在大量的未被使用的资源。人们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些资源,而无需为任何新项目做出努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 S.A.Samuelson)于1977年在其所著的《经济学》教科书中首次使用了“流动性陷阱”这个词。“流动性陷阱”,又称为凯恩斯陷阱,是指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种由流动性偏好引起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货币当局即便是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使实际产出增加,因为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企业便会将多余的钱用于投资或消费,从而导致投资和产出的增加,而这些投资和消费又会进一步导致产出的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经济停滞。

“流动性陷阱”原本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当一个经济体中的货币数量太多、流动性过剩时,即使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不能刺激经济增长,这就是凯恩斯流动性陷阱。而当流动性不足时,若单纯地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可能刺激经济增长。这两种状况都可能导致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流动性陷阱。在这样的经济中,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名义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增加,因为尽管流动性过剩,却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生产。从中长期看,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因此,应该更多地注意流动性不足,以促进投资,增加总需求。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所带来的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8、谨慎动机:又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19、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20、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 21、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2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或内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20.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1.国民生产净值N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从GDP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22.国民收入NI:从国家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一)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名词解释(二)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所谓流动性偏好陷阱是指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足,不能产生与引起需求相应增长的有效需求。需求不足的程度由流动性偏好决定。凯恩斯曾用“流动性偏好陷阱”一词来描述这种情况。而此处则借用了金融学家克鲁格曼的说法,他认为,如果投资者把未来收入的现值看得比当前收入的现值大得多时,即使货币存量或可贷资金存量很大,也无法有效地启动经济。这种经济状态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一、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形成原因分析(1)导致“流动性陷阱”的宏观经济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失业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持久收入假说和人口统计特征。其中,失业率高、预期通货膨胀率低和持久收入水平低都会导致人们持有较多货币而不愿意将它们转化为实际消费,从而降低了[gPARAGRAPH3]效应的作用,即需求不足,引发了“流动性陷阱”。(2)供给冲击和利率上升,减少了货币创造的速度,加剧了“流动性陷阱”。在经济出现过热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往往意味着减少货币供应量,进而减少了货币创造的速度,结果是人们手中的现金越来越多。 (3)短期内政府财政收支规模过大也会导致“流动性陷阱”。从货币需求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必然会减少货币需求,但由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制度,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等多种原因,各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通常比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高得多。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以及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并向中央银行交纳准备

金,是创造流动性货币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就使得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两种流动性偏好同时存在,且此二者都得不到满足,使“流动性陷阱”的出现成为必然。因此,控制货币供应量以降低通货膨胀率是防止“流动性陷阱”产生的根本措施。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对策建议(1)首先,央行应该合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各国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流动性陷阱外,还有另一种不容忽视的情况,那就是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是否足够高。超额准备金率过高,必然导致货币乘数过小,货币创造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为此,中央银行可以考虑通过适当调整超额准备金率,达到刺激投资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宏观 1.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2.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 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3.流动性陷阱是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 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4.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 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5.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 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6.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对政府收 支变动的比率。 7.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 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8.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 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9.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使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引入实际GDP,它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里倾向。 5.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由于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利息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上升而下降。人们不 愿意购买有价证券,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造成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6.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7.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9.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 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足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11.充分就业:广义: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狭义:指存在自然失业(既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情况。 12.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足准备率。 13.失业:在一定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14.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5.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16.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17.实际汇率:用同•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18.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简答题: 1.财政政策效果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

凯恩斯投资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投资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陷阱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并不断完善的。他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有两种类型:短期和长期。他在阐述他的观点时还将货币需求分为流动性偏好、交易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所以说这是凯恩斯对现代投资理论的最大贡献。但是这些观点和思想被称之为凯恩斯陷阱或凯恩斯学说就是人们对其内涵的曲解造成的。 凯恩斯投资陷阱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现代投资理论缺乏深入的了解;二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恰当的解释。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对现代投资理论缺乏深入的了解。例如在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前,人们对凯恩斯经济学中关于投资的部分研究不够深入,致使人们错误地把凯恩斯的投资理论仅仅看作是对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的补充和修正。同时,由于凯恩斯的投资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部分,而没有对凯恩斯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另外,对凯恩斯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误解。比如人们常常认为凯恩斯的投资理论过于注重投资效率的提高,而忽视投资收益的获取,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又如人们常常将凯恩斯的投资理论和庇古的货币数量论混淆起来。凯恩斯的投资理论指出储蓄乘数的作用是基于名义利率的降低,即通过增加人们的储蓄、减少企业的储蓄来扩大国民收入。而庇古的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货币贬值,人们会增加对非生产性资产的持有。这样人们就倾向于少储蓄,多借贷,并且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形成投资。从而形成

高投资率和高投资收益率。可见凯恩斯的投资理论比庇古的货币数量论更能解释投资效率的变化。 第二,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恰当的解释。主要是对投资、储蓄、利率等概念和投资乘数和投资规模、边际消费倾向等经济变量的含义进行曲解。 第三,凯恩斯的投资理论过于偏重货币因素,而忽略了人们的心理因素。凯恩斯在《通论》中写道:“当物价上升时,货币工资也同 样地上升,故此时人们会更趋向于多储蓄;相反,当物价下跌时,货币工资虽然未变,但物价却下跌,因此人们便转向多借贷,多花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凯恩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货币方面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作用。可见,凯恩斯的投资理论没有很好地结合心理因素。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知识要点)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 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 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 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 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 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通货的一种。俗称金钱。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1 计算货币:计算货币是表示债务、物价与一般购买力的货币,这种货币是货币理论中的原始概念。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在这里,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 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现金余额:即:现金有多少现金余额也就是库存现金,若按现金日记帐来说,现金余额就是现金日记账中“余额栏”的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预防动机: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又称谨慎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无论个人还是厂商,尽管对未来收入和支出总有一个大致估计,但这种预测不一定完全合乎实际,遇到不测之需是常事。为此,人们总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以防万一。 流动偏好: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流动偏好又称灵活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知识及内容

金融学的重点提示 一、简答题.. 1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和利率决定理论. 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因此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持有债券票据,此时货币当局对利率无力再加以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流动陷阱”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一种,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人们在选择其财富的持有形式时,大多数倾向于选择货币,因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而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而利率就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度的衡量。利率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即货币需求)恰好等于现有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的价格。当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大于货币的供给量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公众的流动性偏好较弱,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小于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就下降。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从而使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即流动性偏好是绝对的。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2货币乘数、供给理论. 货币乘数m是货币供给量M 同基础货币B的比率(m=M /B).亦即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带来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的是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具体的说是指一国银行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生活邻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 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乘货币乘数(二)基础货币(三)货币乘数 3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原因. 金融创新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及业务,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方面均进行明显的创新和变革。 原因1,金融形势动荡不安 2。银行的收益率下降 3,宏观管理政策的变化刺激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 4.客户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日益普遍 5.从外部环境看,新的通讯和电子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广泛应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条件 4托宾Q理论.. 托宾的Q理论说明了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而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过程。托宾把q 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其含义是:在均衡状态下q=1,表明资本以经济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 全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名词解释(一)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名词解释(二)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 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 523 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 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 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 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西方经济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九套模拟题名词解释 1.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2.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支出降低的效果; 3.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成为“凯恩斯陷阱”和“流动偏好陷阱”; 4.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5.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6.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7.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9. 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大致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这四个阶段; 10.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1.经济增长的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12.投资成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13.加速数: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14.滞涨:指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较高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15.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趋向衰落的部门和非开放部门以“公平”为由,在价格上向生产率高、迅速发展和开放的部门看齐,结果导致了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16.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7.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8.摩擦性失业: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19.最终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0.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一)(一)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相对变动的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的抵减。P523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

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之间,是一种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 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 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的经济现象。 名词解释(二)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货币政策: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