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1-5主要技术特点

CRH1-5主要技术特点

Creo2

CRH1:钢结构分为:车体为不锈钢筒状壳体,包括:底架、侧墙、车顶、端墙、前部结构二级结构(安装部分)

CRH2动车组车体采用大型中空宽幅铝合金挤压型材(双壳)结构,它由底架、车顶、侧墙和端墙四大部分组成,它们首先各自采用不同形状的双面中空铝合金挤压型材焊接成部件,然后将各部分组焊成完整的车体结构。

CRH3该动车组的车体是用车体全长的大型中空铝合金型材整体承载结构。

该动车组的车体是用车体全长的大型中空铝合金型材组焊而成,为筒型整体承载结构。车体承载结构是由底架、侧墙、车顶、端墙以及设备舱组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头车还设有司机室。CRH5动车组车体主要包括中间车和带司机室的头车两种车型。中间车是基础车,主要由底架、侧墙、车顶、外端墙、内端墙几大部件组成。头车由中间车演变而来,包括底架、侧墙、车顶、外端墙、内端墙、走廊墙和空气动力学端部结构几部分。

页脚内容1

软件用途和技术特点

软件用途和技术特点 1. 登记软件的适用行业和用途 适用行业:水利管理部门 用途:主要包括水位流浪管理、报警管理等功能。水利管理部门可 以对历史水位数据、实时水位数据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水位 和流量自动报警,并可以处理水位和流量报警。 2. 登记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的硬件环境(机型CPU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支 持软件的名称及版本号) (1)开发的硬件环境:CPU为PIII500以上,至少512M内存 (2)开发的软件环境:Windows系统,Office 2003,Java Server Pages 3.0, SQL Server 2000. (3)运行的硬件环境:CPU为PIII500以上,至少512M内存 (4)运行的软件环境:服务器端环境(Windows 2003,SQL Server 2000),客户端环境(Windows 2000/xp,Office 2003). 3. 编程语言及版本号:Java Server Pages 3.0 源程序量:共 10000 行 4. 登记软件的创作目的、主要功能及技术特点 (1)创作目的:解决水利管理部门对水位和流量综合管理无法查 询,报警不及时等问题,通过充分分析采集实时和历史水位数据, 并根据采集的水位数据进行自动报警,为高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提 供科学决策。 (2)主要功能:主要包括水位流量管理、报警管理等功能。 (3)技术特点:采用B/S模式,开发和调用效率高;所有数据采 用统一入口进入系统后进行管理,系统维护快捷方便;可移植性强,运行环境要求简单,稳定性强,具有较高安全性。 5. 登记软件的零售价或者报价 人民币 20000元/套

田湾核电站的主要技术特点

田湾核电站的主要技术特点 数字说明田湾核电站的安全性 田湾核电站不仅满足国际现行的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标准要求,符合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而且其安全性优于当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大部分核电机组。根据田湾核电站二级PSA(概率安全分析)报告:发生堆芯严重损坏或熔化事故的概率小于3.3×10-6/堆年(当前世界上运行的核电站一般为10-4/堆年),发生严重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概率不超过6.4×10-8/堆年(当前一般为10-5/堆年),即发生严重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概率千万年一遇。 双层安全壳 田湾核电站是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双层安全壳核电站。双层安全壳内层采用钢缆预应力张拉系统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厚1.2米,内壁衬有6毫米厚的钢覆面;外层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墙体,厚0.6米;内外壳之间为1.8米的带有碘和气溶胶过滤器通风系统的负压环形空间,能有效减少了放射性气溶胶和碘向周围环境的释放,外壳能够抵御地震、龙卷风和小型飞机等外力的撞击,从而达到有效防护的目的。双层安全壳反应堆厂房外径51.2米,内径44米,总高度74.2米。

安全壳预应力钢缆系统 田湾核电站内安全壳采用后张预应力钢缆系统,共有水平环向360°预应力钢丝束70束,竖向倒U形预应力钢丝束50束,每束由55根低松弛性的七股钢绞线组成,该设计系国内首次采用的国际先进技术,设计内抗压能力达到0.5MP,最高可达0.7MP。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安全壳的承压能力,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水平。

“N+3”的多重保护安全系统 田湾核电站的安全系统如堆芯应急冷却系统,事故浓硼注入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和事故给水系统等均由2通道改为4通道,即每个能动系统均有4个完全独立和实体隔离的通道组成。如果一个通道处于检修状态,另一个通道发生与初始事件有关的故障,第三个通道发生单一故障,则还有一个通道可投入使用,这样在运行中形成了一个系统运行、三个系统备用的“N+3”的有效组合,比一般压水堆采用“N+1”或“N+2”的设计更加可靠,从而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WGB-231A技术及使用说明书v1.00

WGB-231A微机厂用变保护测控装置 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Version 1.00)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XJ ELECTRIC CO.,LTD.

WGB-231A微机厂用变保护测控装置 WGB-231A微机厂用变保护测控装置是许继最新推出的HELLO系列产品之一,它是许继秉承数十年来在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制造领域的成功经验,为用户提供的具有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WGB-231A微机厂用变保护测控装置主要适用于3~10kV电压等级小接地电流系统或小电阻接地系统中的厂用变、所用变或接地变的保护及测控。 H、E、L、L、O品质是许继HELLO系列产品的共同特点,具体如下: ?H:即High,高品质包括: ◆高科技:采用现场组态技术(FCT)、可视化的软件开发技术(VLD)。 ◆高质量:以专业的、成熟的软硬件平台为依托,丰富的运行经验和充分验证的原理 算法为基础,自动测试为前提,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和研发开发管理工具为手段, 保证研发、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E:即Easy,工作轻松包括: ◆易使用:人机界面友好、仿WINDOWS操作菜单,具有调试向导系统和一键完成 定检功能,使现场调试、维护、定检工作变得轻松。 ?L:即Low,低消耗包括: ◆低投入成本:不同的装置共享插件,降低了购买装置和备件储备成本。 ◆低故障率: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完善的生产质量保障体系,使得产品的故障大大降低, 大幅度减少了被保护对象的停运时间。 ?L:即reaLize,实现技术包括: ◆平台化:软件、硬件的设计都采用平台化的思想,使不同电压等级的保护装置可以 共享硬件平台,不同的硬件平台可以共享软件,降低了日后硬件、软件的升级和维 护工作。 ◆专业化:不同领域的研发工作都由专业人员完成,通过规范的接口集成不同层次、 不同领域的研发成果,让用户充分享受到高科技的产品。 ◆模块化:对所有的功能模块分别封装成柔性继电器,不同装置通过配置不同的柔性 继电器完成该装置的功能,能够顺速响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O:即technOlogy,专利技术包括: ◆VLD开发技术:VLD开发工具类似与“PLC”的开发环境,在该环境下所有的保 护逻辑都是由不同可视化的柔性继电器组成,实现了业界用继电保护语言开发程序 的梦想。 ◆双连接器技术:采用后插拨双连接器的技术,强弱电彻底分离的原则,提高了装置 硬件电磁兼容能力。 感谢您使用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为了安全、正确、高效地使用本装置,请您务必注意以下重要提示: 本说明书仅适用于WGB-231A微机厂用变保护测控装置。 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调整、测试和操作。如有随机资料, 请以随机资料为准。 为防止装置损坏,严紧带电插拔装置各插件、触摸印制电路板上的芯片和器件。 请使用合格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装置进行试验和检测。 装置如出现异常或需要维修,请及时与本公司服务热线联系。 我公司保留对本说明书进行修改的权利;产品与说 明书不符时,以实际产品为准,恕不另行通知。

毕业论文:浅谈虚拟现实技术

论文虚拟现实技术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 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其核心是建模与仿真。概括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应用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应用与前景展望。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相关应用,信息安全 一.虚拟现实的概念、特征及应用领域 虚拟现实是一种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和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提供视、听、触等直观而自然的实时感知,并使参与者“沉浸”于模拟环境中。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其核心是建模与仿真。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各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常用的有立体头盔、数据于套、三维鼠标、数据衣等穿戴于用户身上的装置和设置于现实环境中的传感装置,如摄像机、地板压力传感器等。 (虚拟现实技术穿戴的装备)

GrigoreBurdea和Philippe Coiffet在著作“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一书中指出,虚拟现实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即人们称道的“3I”特性:交互性(interactivity) 、沉浸感(Illusion of Immersion) 和构想性(imagination)。交互性主要是指参与者通过使用专门输入和输出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模拟环境的考察与操作的程度。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它是指参与者在纯自然的状态下,借助交互设备和自身的感知觉系统,对虚拟环境的投入程度。构想性是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使抽象概念具像化的程度。另外还有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所谓多感知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所以,“3I+M”就是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特征。 自1968年Ivan Sutherland发表一篇名为“The Ultimate Display”的论文至今,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众多的设备可被用于虚拟现实,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数据手套、动作捕捉系统等[1]。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诸如建筑设计、军事仿真、虚拟制造、游戏娱乐、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心理学、环保、文化艺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二.虚拟现实涉及的关键技术[3] 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系统集成技术,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广角立体显示技术,对观察者头、眼和手的跟踪技术,触觉、力觉反馈技术,立体声、语音输入输出技术。 动态环境建模技术:虚拟环境的建立是VR系统的核心内容,目的就是获取实际环境的三维数据,并根据应用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 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三维图形的生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那么关键就是“实时”生成。为了达到实时的目的,至少保证图形的刷新频率不低于15帧/秒,最好高于30帧/秒。

软件技术特点

本系统分为BS和CS两部分 一、BS采用J2EE+WEBLogic+ SQLServer模式编写。 (一)J2EE的特点: J2EE是专门为WEB应用开发而诞生的一种语言, J2EE以“一次编译,处处运行”的神奇魅力和强大的安全技术支持,很快成为WEB 信息系统开发的首选语言。目前J2EE的应用大部份都是多层结构的, 良好的分层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得代码结构清晰,可以快速适应应用的新需求。同时,J2EE还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技术(例如:JCA、HTTPS、JSSA等)。对于电子商务系统而言,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和效率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这些正好是J2EE及其相关技术的强项。因为J2EE在服务器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应用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其稳定与可靠也被市场所证明,并且具有跨平台的优势。 JSP是BS结构程序开发的一个利器。由于他的脚本语言是J2EE,所以继承了J2EE诸多优点。运行速度、跨平台性、扩展性、安全性、稳定性、函数支持、厂商支持、对XML的支持等等,JSP都是WEB 编程语言中最好的。COM组件的复杂性实编程实现有一定的难度。而JavaBeans和J2EE的结合却是天衣无缝的。 (二)JSP的特点: 1.JSP的脚本语言J2EE也是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语 言。 2.JSP有一项全新的技术――Servlet(服务器端程序)很好的节 约了服务器资源。

3.再有就是J2EE的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 4.JSP能定制标签库,所以对XML同样有十分广泛的支持。 5.安全性上因为JSP用J2EE语言作服务器语言, J2EE最大优点 之一就是安全, J2EE也把这种特点带到JSP上。 6.JSP跨平台的可重用性。 (三)SQLServer的特点: 1.Internet 集成。SQLServer数据库引擎提供完整的XML 支持。它还具有构成最大的Web 站点的数据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功能。SQL Server程序设计模型与Windows DNA 构架集成,用以开发Web 应用程序,并且SQL Server支持English Query 和Microsoft 搜索服务等功能,在Web 应用程序中包含了用户友好的查询和强大的搜索功能。 2. 可伸缩性和可用性。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便携式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数据中心版的大型多处理器服务器。SQL Server企业版支持联合服务器、索引视图和大型内存支持等功能,使其得以升级到最大Web 站点所需的性能级别。 3.企业级数据库功能。SQLServer关系数据库引擎支持当今苛刻的数据处理环境所需的功能。数据库引擎充分保护数据完整性,同时将管理上千个并发修改数据库的用户的开销减到最小。SQLServer分布式查询使您得以引用来自不同数据源的

LF炉外精炼技术和装备发展概述

LF炉外精炼技术和装备发展概述 作者:刘景春 摘要:我国钢包二次精炼技术之一LF精炼,初期市场需求少,不受重视,精炼产品主要集中在特钢行业;随市场对高端精炼产品的需求量快速提高,现LF精炼装置在钢厂被大量使用,LF装备、技术也在中国被逐步完善,LF精炼产品在品种质量、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进步明显。 LF精炼未来发展方向:缩短LF精炼的周期,工艺、装备上技术更先进,更节能环保及降本。 关键词:LF精炼炉单工位LF双工位LF 1概述 回顾总结我国炉外精炼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此时,整个市场对需精炼要求的钢种不多,需求量很少。国内钢厂大多不设精炼装置,转炉或电炉出钢后,钢水直接进行连铸或模铸。 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钢的质量(钢的纯净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用常规炼钢方法冶炼出来的钢液已难以满足其质量要求,另外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对钢液的成分、温度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为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冶炼时间,使冶炼、浇铸工序实现最佳衔接,于是产生了各种炉外精炼(钢包二次精炼)方法。 众知,在钢包内进行钢水二次精炼处理过程中,在进行吹氩搅拌、脱硫、合金化等作业时,不可避免均为引起钢水温度降低。以往通常仅通过提高一次冶炼(转炉、电炉)出钢钢水温度(过热度)来补偿。但提高一次冶炼出钢钢水过热度,引起如下的问题:增加一次冶炼时间,其结果引起相应的生产率下降;钢水吸收更多有害气体、减少耐材使用寿命等。 LF炉精炼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方便加热手段,可以在钢包内对钢液进行电加热,所有在精炼过程中所需的吸热与散热均可通过电加热得到补偿。 LF(Ladel Furnace)炉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的新型二次精炼设备,世界上第一套以电加热、用吹氩为搅拌的LF装置,是1971年在日本大同钢铁公司大森特殊钢厂开发成功。40多年来这项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2我国LF钢包精炼炉的发展 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当电炉钢厂在引进大型电弧炉的同时也引进了与电炉相匹配的LF精炼炉装置,其目的在于增产扩产。当时的电炉采用的传统工艺,冶炼时间过长,影响电炉生产能力和电炉厂的全连铸生产。匹配LF以后,电炉的脱氧、脱硫、调温、合金化及去除夹杂物的五大任务,将由LF精炼炉完成,其结果缩短了一次冶炼时间,加快生产节奏,从而解放了电炉的生产力,为电炉厂采用全连铸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工序协调条件。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与挑战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与挑战作者:范安琪袁玖根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4期 范安琪袁玖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如今科技发展的越来越迅速,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不断有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在多媒体技术后,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的出现无疑将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文 章主要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挑战。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优势与挑战 虚拟现实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虚拟现实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教育了,当时人们还对这方面的研究给予较 少的关注度。而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设立了相关项目,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2009年合作成立的虚拟世界工作组和美国林登实验室的Second Life项目等。我国也有很多研究学者在 探索该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一)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仿真的模拟环境中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不断地巩固和重复学习训练,学习者将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练习观察到的行为和机会,以促进学习者在高效率的环境下达 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采用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这种包含有关生活经历的信息,如特别引人注目的教学活动。通常很难记住课堂上讨论过的学习内容,但是很容易记住教室的样子、老师的桌子的位置。在虚拟技术课堂上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用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手柄或传感手套等交互设备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这三方面使学生如 临其境。情境记忆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模式,使他们能够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 感情并生成意义。 (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心流(Flow)的产生,心流是一种 精神状态的运作,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中,全神贯注。它包含了在 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投入和持续的参与,是介于无聊和焦虑之间的理想状态。在传统课堂中很难 实现心流,但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却可以很好地进行相关教学设计。 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学习,它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一 个人对一个事物感兴趣,他就会愿意去尝试,努力去做从而做得更好。那么把这个事物换成学习,当学习也变得有趣时,相信学习者也会学有所成。同样对比传统课堂,虚拟现实技术在这

技术特点及功能描述

软件技术特点: ?自动检测:采用系统、网络、应用程序三级检测技术可快速地检测到服务器的实时状态,利用网线或RS232串口相互检测到对方的运行状态。 ?自动接管:当检测系统、网络、应用程序任何一种,pluswell HA立即执行自动切换功能,在极短时间内,备用服务器主动接管所有应用。 ?自动报警:当服务器出现故障切换时,pluswell HA 可能过声音、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系统管理员,让管理员最快的时间了解到服务器的运行 状态,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自动切回:当用户二台服务器配置存在差异,主服务器配置较高时,可以设置为自动切回服务。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发生切换后,只要主服务投入 正常使用,双机软件会自动切回,保证主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持续服 务。 ?快速切换:系统切换时间短,平均切换时间小于10秒,最大程度减少业务中断的影响。 ?快速恢复:某台主机由于各种原因重装系统时,不必重新一步步配置双机系统,可通过原来备份的配置文件还原,快速恢复双机系统。 ?权限管理:通过来宾、用户、管理员三级用户,做到合理授权,减少对服务器的误操作。 ?支持GPT格式:数据量的急剧增大,单块硬盘容量的增强,使得用户单个分区的超过2T。Pluswell v8支持超大容量磁盘格式(GPT),便于 用户更好的管理数据。 ?接口扩展: 除了能监控已在NT服务中的程序外,通过添加应用程序和自定义脚本方式,实现对更多应用的扩展. ?多介质心跳冗余:为了减少由于潜在的通讯错误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系统切换,可使用不同介质的多条通信路径来增加冗余。 ?兼容性强:能布署在win2000,win2003,win2008和Redhat AS3,AS4,AS5以及红旗linux、中标linux等系统下,支持MS_SQL, ORACLE,DB2, SYBASE, MYSQL,LOTUS等数据库。 ?配置灵活: 可根据硬件系统和用户需求,采用Active/Standby或Active/Active,灵活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节省用户软硬件投 资。

5G的基本特点与关键技术

5G的基本特点与关键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峰,也是人类希望不仅改变生活,更要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 5G是在4G基础上,对于移动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在速度而且还在功耗、时延等多个方面有了全新的提升。由此业务也会有巨大提升,互联网的发展也将从移动互联网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 5G的三大场景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其中,eMBB指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指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指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通过3GPP的三大场景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于5G,世界通信业的普遍看法是它不仅应具备高速度,还应满足低时延这样更高的要求,尽管高速度依然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G到4G,移动通信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个人的通信是移动通信的核心业务。但是5G的通信不仅仅是人的通信,而且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等业务被引入,通信从人与人之间通信,开始转向人与物的通

信,直至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 5G的三大场景显然对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解决一直需要解决的速度问题,把更高的速率提供给用户;而且对功耗、时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方面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通信的理解,把更多的应用能力整合到5G中。这就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三大场景下,5G具有6大基本特点。 5G的六大基本特点 高速度 相对于4G,5G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速度。网络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与感受才会有较大提高,网络才能面对VR/超高清业务时不受限制,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才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因此,5G第一个特点就定义了速度的提升。 其实和每一代通信技术一样,确切说5G的速度到底是多少是很难的,一方面峰值速度和用户的实际体验速度不一样,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时期速率也会不同。对于5G的基站峰值要求不低于20Gb/s,当然这个速度是峰值速度,不是每一个用户的体验。随着新技术使用,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这样一个速度,意味着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也可能支持VR视频。这样的高速度给未来对速度有

WindSim技术特点分析

WindSim软件技术功能特点分析 WindSim软件是由挪威WindSim公司研发,率先将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应用于风电机组优化布局中,是目前全球最专业、功能最强大的一款CFD风资源评估软件,也是目前全球风电行业市场占有率最大的CFD风资源评估软件。 WindSim5.0是当前最新版本,包含模块有:基础核心模块(即主软件)、多核应用模块、风电场优化模块、激光遥感数据修正模块。其中基础核心模块主要功能有地图编辑,风场计算,风机和测风塔位置设定,测风塔位置优化,风机排布,计算风资源图,计算年发电 量,3D可视化;多核应用模块分为双核/四核/无限制核三选一,主要功能是显著减仿真计算的时间,利用多核并行同时计算同一个扇区,或者同时计算不同的扇区,从而加快计算进程,更快地获得计算结果;风电场优化模块是在考虑IEC风机规范的前提下,自动获得当前风场的最佳布局,同时可以考虑费用和收入,根据场址的大小确定最优的风机数目和每台风机的位置,使风场的收益最大化;基于SODAR和LIDAR的遥感测量技术在风电领域受欢迎,而它在测量风速时做出的一些假设在山地条件下可能是错误的,利用WindSim的遥感数据修正模块可以改善这个不足,并修正测量数据。 我们将郑重承诺为购买WindSim软件的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下面就WindSim软件进行优势特点、外部实验证明、风电行业案例、增值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三维地形建立: WindSim能接收多种格式的地形文件,如.map、.xyz、.dxf、.wrg和.shp等,并且在新的WindSim版本中还将提供Global Mapper软件。地形文件的挑战通常是如何获得高分辨率的数据,尤其是地形的粗糙度数据。我们已经开发了一个“地形编辑器”,可以从Google Earth、Bing或类似的服务输入生成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 2、多块地形数据文件的拟合功能: 在WindSim中,不同分辨率的等高线数据可以无缝的整合。此外,在建立3D CFD 模型时,WindSim具有自动网格加密功能,该功能在加密区域要求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而其它区域则可采用分辨率较低的地形。WindSim这一功能与不同分辨率的地形数据文件输入完全匹配。并能为用户提供最佳的3D CFD模型。

TNV技术的特点分析及系统设计1

TNV技术的特点分析及系统设计 作者: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徐丽斌 TNV—热回收式热力焚烧系统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直接燃烧加热含有机溶剂废气,在高温作用下,有机溶剂分子被氧化分解为CO2和水,高温烟气通过配套的换热装置加热生产过程需要的空气或热水,充分回收利用氧化分解有机废气时产生的热能,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因此,TNV是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热量时,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气和废液高效、理想的处理方式。根据TNV技术的工作原理,我院开发设计了废气焚烧集中供热系统,用于汽车涂装车身表面烘干。 TNV系统组成 TNV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废气预热及焚烧系统——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抽废气风机以及废气管路;循环风供热系统——烟气换热装置、烟气管路及烟气管路上的电动调节阀;新风换热系统——新风换热装置、补新风风机、补新风管路及烟气排放管路,具体如图1所示。 1. 废气预热及焚烧系统 该系统中的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是TNV的核心部分,它由炉体、燃烧室、换热器、燃烧机及主烟道调节阀等组成(见图2)。其工作过程为:用一台高压头风机将有机废气从烘干室内抽出,经过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的内置换热器预热后,到达燃烧室内,然后再通过燃烧机加热,在高温下(750℃左右)将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有机废气变成CO2和水。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炉内的换热器和主烟气管道排出,排出的烟气作为烘干室热源进行余热利用。另外,在主烟气管道上还设置有电动调节阀,用于调节装置出口的烟气温度。 图2 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

该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的特点包括:有机废气在燃烧室的逗留时间为1~2s;有机废气分解率大于99%;热回收率可达76%;燃烧器输出的调节比可达26∶1,最高可达40∶1。 2. 多级换热加热系统 该系统包括几台烟气换热装置(见图3),它们被串联起来使用,利用烟气对烘干室的循环风进行加热,为烘干室提供所需的热量。该装置采用插入式无涡壳耐热风机,顶部烟气管路自带电动调节阀,进入换热器的烟气量可以无极调节,控制灵活、运行可靠。 图3 烟气换热装置 3. 新风换热系统 新风换热系统的作用是用烟气加热后的新鲜风补充进烘干室内。新风换热装置是新风换热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该装置一般放置在系统末端,其作用是将系统余热进行最后回收,将烘干室补充的新风加热后送入烘干室。该装置的烟气出口设有电动调节阀,根据需要可以控制烟气的出口温度或新风换热后的温度。 TNV系统工作原理 图4为TNV技术的原理图,其工作原理为:用风机将烘干室内的废气抽出,送入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在燃烧室内经约750℃的高温氧化燃烧,将废气完全分解,变成CO2和水,产生的高温烟气在为烘干室供热时被回收,经过多级换热后,最终排放的烟气温度可以控制 在160℃左右。 图4 TNV供热系统原理

精炼渣的作用有哪些

精炼渣的作用有哪些?据悉,现代化炉外精炼造渣技术简单、容易、渣量大小、渣子黑黄、渣子稀稠等无关紧要,随便造渣,谁都可以造渣,这种不重视造渣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在精炼渣的系统概论一文里,郑州镫达公司专家曾介绍,造渣是一种技艺,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靠长期经验积累,造好渣并不容易。(河南精炼渣厂专家提醒:到位后必须先加脱氧剂、增碳,达到先脱、脱硫,后调整成分的观念,这样才能炼出好钢) (1)精炼渣的作用 LF炉精炼渣是由CaO、SiO2、Al2O3、MgO、MnO等氧化物所组成的碱性渣,其作用是: A、稳定电弧燃烧。 b、保持钢水温度,减少降温。 c、保护钢水防止或减少二次氧化和吸气。 D、吸收和容纳钢水中非金属夹杂物。 E、通过造渣控制炼钢过程物理化学反应的方向,速度和完全的程度,做好脱氧、脱硫。 F:精炼渣的冶金功能 (2)LF炉白渣精炼 LF炉白渣精炼,才能更有效的发挥炉渣上述五方面的作用。很多实验证明,碱性白渣具有很强的脱氧能力,具有很好的还原性。这是碱性白渣的主要作用。所谓碱性白渣是指碱度达到3-4之间,渣中CaO≥60%、FeO≤0.5%,渣壳厚度3-4mm,渣发泡活泼,渣冷却后变成白色粉沫状,这就是白渣。白渣所以变成粉沫状,是因为渣中正硅酸盐(2CaO?SiO2),冷却至850℃时,发生同素异形转变,由α晶格转变为γ晶格,体积增大,自动粉化。

碱性白渣的主要功能是扩散脱氧。扩散脱氧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钢水和钢渣氧的浓度比是一个常数,用脱氧剂将渣中氧脱掉,渣中氧浓度下降,为保持平衡常数不变,钢中氧不断向渣中扩散,从而达到脱氧目的。脱氧同时也脱硫。 LF炉碱性白渣本身具有很强的脱氧能力,由于埋孤加热,电极中的C还原渣中氧化物,产生的CO气体具有还元性氧氛,Ar气搅拌,不断更析渣钢介面,加速脱氧脱S反应,白渣不污染钢水,因而白渣精炼效果更佳。 (3)碱性白渣的性能 为了充分发挥碱性白渣扩散脱氧的还原性,对碱性白渣提出以下性能要求:(可适当讲一下还原性及氧化性,最外层电子数) 本文由河南精炼渣厂官网原创,禁止转载!厂家直销预熔型精炼渣、铝酸钙、脱硫剂等产品。

5G的基本特点与关键技术

5G的基本特点与关键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峰,也是人类希望不仅改变生活,更要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 5G是在4G基础上,对于移动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在速度而且还在功耗、时延等多个方面有了全新的提升。由此业务也会有巨大提升,互联网的发展也将从移动互联网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 5G的三大场景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其中,eMBB指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指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指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 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通过3GPP的三大场景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于5G,世界通信业的普遍看法是它不仅应具备高速度,还应满足低时延这样更高的要求,尽管高速度依然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G到4G,移动通信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个人的通信是移动通信的核心业务。但是5G的通信不仅仅是人的 通信,而且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等业务被引入,通信从人与人之间通信,开始转向人与物的通信,直至机器

与机器之间的通信。 5G的三大场景显然对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解决一直需要解决的速度问题,把更高的速率提供给用户;而且对功耗、时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方面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通信的理解,把更多的应用能力整合到5G 中。这就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三大场景下,5G 具有6大基本特点。 5G的六大基本特点 高速度 相对于4G,5G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速度。网络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与感受才会有较大提高,网络才能面对VR/超高清业务时不受限制,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才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因此,5G第一个特点就定义了速度的提升。 其实和每一代通信技术一样,确切说5G的速度到底是多少是很难的,一方面峰值速度和用户的实际体验速度不一样,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时期速率也会不同。对于5G的基站峰值要求不低于20Gb/s,当然这个速度是峰值速度,不是每一个用户的体验。随着新技术使用,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这样一个速度,意味着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也可能支持VR视频。这样的高速度给未来对速度有很

Oracle Exadata特性简介及应用指南

2012年8月

1前言 1.1本文背景 前期东软-甲骨文公司组织了一次针对社保系统的Exadata联合应用测试,本文内容是本次Exadata测试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与Oracle技术人员交流经验应用、Oracle相关技术文档应用及个人测试经验总结。

1.2本文简介 本文是关于ORACLEExadata的一些特性介绍和应用Exadata的一些指南; 本文不会涉及太多传统ORACLEDataBase已经具有的而非Exadata专有的一些特性介绍。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ORACLE推出Exadata的目的和初衷,简单了解Exadata架构体系,了解Exdata的一些设计思路,了解其特性及其原理;了 解Exadata的适合应用场景,不适合应用场景,以及在Exadata下开发的一 些注意事项(尤其是做Exadata项目主要设计、开发人员一定要了解Exadata,不要把它完全当作传统ORACLE数据库)。 1.3读者范围 ●已经熟悉ORACLE数据库 ●有Exadata相关项目 ●想了解一些Exadata的特性原理和其实现细节 一 Exadata概述 1Exadata简介 1.1ORACLEExadataDatabaseMachine 1.ORACLEExadata数据库云服务器,把服务器、存储、数据库合理的整合在 一起。 2.为满足大型数据库存在的性能瓶颈而推出的,最初为DW系统应用,后来 也同时支持OLTP系统,成为一个支持混合应用的系统。 3.包含DatabaseServer、ExadataStorageServer 2Exadata的配置及性能参数 2.1性能优势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特点教学提纲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特 点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特点,组成和分类。常用的虚拟现实软件,硬件和优缺点。 经过3节课的老师的讲解和上网资料的查看,我对虚拟现实技术有了浅显的了解。 一: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1)沉浸性使之所创造的虚拟环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觉,使其相信在虚拟环境中人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它可以自始至终的发挥作用,就像真正的客观世界一样。 (2)交互性是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如同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与虚拟环境中的任务、事物发生交互关系,其中学生是交互的主体,虚拟对象是交互的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是全方位的。 (3)构想性是虚拟现实是要能启发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要能使沉浸于此环境中的学生获取新的指示,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而且要能使学生产生新的构思。

(4)动作性是指学生能以客观世界的实际动作或以人类实际的方式来操作虚拟系统,让学生感觉到他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环境。 (5)自主性是虚拟世界中物体可按各自的模型和规则自主运动。 二:虚拟现实技术组成和分类: 1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用户通过头盔、手套和话筒等输入设备为计算机提供输入信号,虚拟现实软件收到输入信号后加以解释,然后对虚拟环境数据库进行必要更新,调整当前虚拟环境视图,并将这一新视图及其它信息如声音立即传送给输出设备,以便用户及时看到效果。 系统由输入部分、输出部分、虚拟环境数据库、虚拟现实软件组成。 2: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虚拟现实系统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通常分为以下四类:(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Desktop VR) (2)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Immersive VR) (3)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istributed VR) (4)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Augmented Reality AR) 2.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简称PCVR) 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一套基于普通PC平台的小型虚拟现实系统。利用中低端图形工作站及立体显示器,产生虚拟场景,参与者使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力反馈器、三维鼠标、或其它手控输入设备,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技术特征: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真实性。

TNV技术的特点分析及系统设计

TNV 技术的特点分析及系统设计 作者: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 徐丽斌 来源:AI 汽车制造业 TNV —热回收式热力焚烧系统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直接燃烧加热含有机溶剂废气,在高温作用下,有机溶剂分子被氧化分解为CO2和水,高温烟气通过配套的换热装置加热生产过程需要的空气或热水,充分回收利用氧化分解有机废气时产生的热能,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因此,TNV 是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热量时,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气和废液高效、理想的处理方式。根据TNV 技术的工作原理,我院开发设计了废气焚烧集中供热系统,用于汽车涂装车身表面烘干。 TNV 系统组成 TNV 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废气预热及焚烧系统——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抽废气风机以及废气管路;循环风供热系统——烟气换热装置、烟气管路及烟气管路上的电动调节阀;新风换热系统——新风换热装置、补新风风机、补新风管路及烟气排放管路,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TNV系统组成 1. 废气预热及焚烧系统 该系统中的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是TNV的核心部分,它由炉体、燃烧室、换热器、燃烧机及主烟道调节阀等组成(见图2)。其工作过程为:用一台高压头风机将有机废气从烘干室内抽出,经过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的内置换热器预热后,到达燃烧室内,然后再通过燃烧机加热,在高温下(750℃左右)将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有机废气变成CO2和水。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炉内的换热器和主烟气管道排出,排出的烟气作为烘干室热源进行余热利用。另外,在主烟气管道上还设置有电动调节阀,用于调节装置出口的烟气温度。 图2 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

该废气焚烧集中供热装置的特点包括:有机废气在燃烧室的逗留时间为1~2s;有机废气分解率大于99%;热回收率可达76%;燃烧器输出的调节比可达26∶1,最高可达40∶1。 2. 多级换热加热系统 该系统包括几台烟气换热装置(见图3),它们被串联起来使用,利用烟气对烘干室的循环风进行加热,为烘干室提供所需的热量。该装置采用插入式无涡壳耐热风机,顶部烟气管路自带电动调节阀,进入换热器的烟气量可以无极调节,控制灵活、运行可靠。 图3 烟气换热装置 3. 新风换热系统 新风换热系统的作用是用烟气加热后的新鲜风补充进烘干室内。新风换热装置是新风换热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该装置一般

钢包精炼炉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钢包精炼炉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一是钢液升温和保温功能。钢液通过电弧加热获得新的热能,这不但能使钢包精炼时可以补加合金和调整成分,也可以补加渣料,便于钢液深脱硫和脱氧。而且连铸要求的钢液开浇温度得到保证,有利干铸坯质量的提高。 二是氩气搅拌功能。氩气通过装在钢包底部的透气砖向钢液中吹氛,钢液获得一定的搅拌功能,钢液的搅动至少有以下好处:1.钢液温度均匀;2.钢液与渣层底部有洗刷的作用,迅速脱硫;3.去除钢液中夹杂物;4.控制夹杂物形态;5.便于增碳或脱碳;6.降低氧含量。 三是真空脱气功能。通过钢包吊入真空罐后,采用蒸汽喷射泵进行真空脱气,同时通过包底吹入氩气搅动钢液,可以去除钢液中的氢含量和氮含量,并进一步降低氧含量和硫含量,最终获得较高纯净度的钢液和性能优越的材质。 钢包精炼炉的应用对整个企业来看,至少可增加如下得益: 加快生产节奏,提高整个冶金生产效率。据统计,在熔化炉后增加钢包精炼炉装置后,可使生产率提高25%。 由于提供给连铸机的钢液温度十分适中,可降低连铸机的拉漏率,提高生产作业中的成品率。 提高钢液纯净度,可以熔炼材料性能要求较高各种冶金产品。 高炉各部位工作环境 总体来说,高炉冶炼时各部位的工作环境都很恶劣,但也有些细微区别。 炉喉:它主要是起保护炉衬作用。炉喉正常工作时,温度为400~500度,受炉料的撞击和摩擦较为激烈,极易磨损。因此,炉喉部位一般多用高铝砖砌筑,炉喉钢砖一般采用铸钢件,即使这样,炉喉受侵蚀仍不可避免,特别是炉喉钢砖下沿受物料冲击磨损更为突出。

炉身:高炉本体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炉料的加热、还原和造渣作用,自始至终承受着煤气流的冲刷与物料冲击。但炉身上部和中部温度较低(400~800度),无炉渣形成和渣蚀危害。这部位主要承受炉料冲击、炉尘上升的磨损或热冲击(最高达50度/分),或者受到碱、锌等的侵入,碳的沉积而遭受损坏。 炉身下部温度较高,有大量炉渣形成,有炽热炉料下降时的摩擦作用;煤气上升时粉尘的冲刷作用和碱金属蒸气的侵蚀作用。因此这个部们极易受侵蚀,严重者冷却器全部补侵蚀光,只靠钢甲来维持。例如某钢厂5号高炉,1996年4月破损调查时发现,7段2钢甲裂纹像网一样纵横交错,几乎连成一片,裂纹、龟裂严重,此段冷却壁基本全部被侵蚀、蚀光,只靠钢甲用来维持(炉役后期)的。这种现象在全国基他高炉上也可能有类似的现象。也就是说,高炉寿命长短与炉身部位的寿命长短有很大关系。因此,(特别是炉身下部)要求是选用有良好抗渣性、抗碱性及高温强度和耐磨性较高的优质粘土砖、高铝砖和刚玉砖。 炉腰:它起着上升煤气煤气流的缓冲作用。炉料在这里已部分还原造渣,透气性较差,同时渣蚀严重。另外,炉腰部位的温度高(1400~1600度),高温辐射侵蚀严重,碱的侵蚀也比较严重,含尘的炽热炉气上升,对炉衬产生较强的冲刷作用;焦炭等物料产生摩擦;热风通过时引起温度急剧变化作用。所以,炉腰极易受损的区域。直接影响了高炉寿命。其侵蚀原因见表9-2 9-2高炉砖衬侵蚀原因 部位 侵蚀原因 炉身上部 (1)炉料磨损 (2)煤气流冲刷 (3)碱金属、锌、沉积碳的侵蚀 炉身中、下部及炉腰部位 (1)碱金属、锌、沉积碳的侵蚀 (2)初成渣的侵蚀 (3)热震引起的剥落 (4)高温煤气流的冲刷 炉腹部位 (1)渣铁水的冲刷

ASP的主要技术特点分析

ASP的主要技术特点分析 指导老师:卢云辉 苏超强 贵州民族学院数计系200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摘 要讨论了ASP技术的工作原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ASP的技术特点,并展望了ASP技术的应用前景.列举应用实例:利用ASP技术实现注册页面 关键词ASP Web应用程序 页面 VBScript 注册页面 Main ASP Technology Trait Analysis Chaoqiang Su National college of Guizhou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department grade 2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ASP work of elements. There is five ways of analyzing ASP technology trait and prospecting ASP technology to use in the future. Show an example : Use ASP technology to achieve login page. Keywords: ASP Web Application Web page VBScript Login page 1 前言 开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Web应用程序访问后台数据库信息。Web应用程序被分割成页面(Web Pages),通常以HTML文件的形式驻留在Web服务器上,用户通过与Web页面的交互操作提出对数据库的访问请求并获取访问结果,这就要求Web应用程序能很好地实现动态Web页面。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Microsoft于1996年11月推出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在Microsoft的有关文档中ASP被描述为:一个服务器端的脚本环境,可以生成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可以看出,ASP既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开发工具,而是为生成动态的、交互的Web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方法和技术。ASP的主要特性是能够把HTML文件、脚本、基于COM标准的组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动态Web应用程序,并能把按用户要求制作的标准HTML页面送给客户端浏览器。 本文将介绍ASP技术的工作原理,并从多个方面分析ASP的主要技术特点。 2ASP工作原理 基于ASP的页面以*·asp文件形式驻留在Web服务器上。一个*·asp源文件是文本文件,可以包括以下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