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跟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整式乘除法的基础,而整式的乘除法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学习方程,函数做了准备。大家都知道整式的乘除法最终都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另外同底数幂的乘法与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联系也十分的紧密,比如课本章节前面的实际问题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地位与作用,在合作交流中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推导及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学

导式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讲授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

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

一步提高。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2.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

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法上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

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时

间过长,因此教学第一环节我安排回顾与思考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投影展示)

问题(1)、2009年10月29日,我国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每秒可达1024次运算,那么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教师引导分析: 运算次数=运算速度×工作时间

这样学生容易得出运算次数为: 1015×103并发现1015、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

数幂的形式,提出问题:怎样计算1015×103=?

从而引入本节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

2.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

(1)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自学课本P141—P142内容并完成如下自学引导思考题

学生自学完成上面探究内容。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了解情况。

3.自学检测(多媒体展示)

①多媒体展示上面自学引导题目内容,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总结归纳出同底数幂

的乘法法则:a m· a n = a m+n (当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②教师点拨:运算形式:(同底、乘法)运算方法:(底不变、指加法)如 43×45=43+5=48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怎样用公式表示?学生交流得出

a m·a n·a p = a m+n+p(m、n、p都是正整数)

4.应用新知识(多媒体展示)

计算 (1) 103×104 (2) a · a 3 (3)a · a 3 · a 5

(4)(-x)2 · (-x)5 (5)·n n y y +21 5.当堂训练.理解深化(多媒体展示)

(1)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① b 5 · b 5= 2b 5 ( ) ② b 5 + b 5 = b 10 ( )

③ x 5 ·x 5 = x 25 ( ) ④ y 5 · y 5 = 2y 10 ( )

⑤ c · c 3 = c 3 ( ) ⑥ m + m 3 = m 4 ( )

(2)填空:变式训练

① x 5 ·( )= x 8 ② a ·( )= a 6

③ x · x 3( )= x 7 ④ x m ·( )=x3m

(3)思考题

① x n · x n+1 ② (x+y)3 · (x+y)4

6.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 (1)已知 a x =2 , b x

=3 , 求a b x + (2)已知: -+?=n 3

2n 110a a a ,则n =________

(3)如果,==n m 2228,则 ?n m 33=____.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师点拨分析方法)

7.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学生自主总结,并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3)作业见课本P148 第2题

以上是我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的有关说明,由于个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同底数幂的乘法 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前面我已经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讲授完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师导生探、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讲授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_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_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说课内容: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基础也是依据完全平方公式的。而且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作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这次说课是其中第一个课时。完全平方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教材从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进而论证,最后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建模思想。 教学目标和要求: 由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情况我将三维目标定义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把重点定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而难点应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处留有空白点以供学生独立研究思考。 二、教法与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全过程。 (3)由易到难安排例题、练习,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4)课堂中,对学生激励为主,表扬为辅,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推导公式 计算 1、想一想(电脑演示)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所示) ⑴、分别写出每块实验田的面积; ⑴、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①、=?你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由吗?(引导学生说理) 3、做一做 你能利用面积知识,仿照课本以及演示的动画,自己给出的示意图吗?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王皓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

同底数幂的乘法--点评

《同底数幂的乘法》评课稿 今天王老师展示了一节课《同底数幂的乘法》。王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上很有创新意识,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也充分体了三自六学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的感受: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王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标准,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并且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恰当,把重点难点讲解得很透彻。 2、充分展现法则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老师没有直接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复习原有的知识,使同底数幂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呈现,使知识点的探究水到渠成。 3、充分突出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都把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推导由一般到特殊,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她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教学方法,轻轻松松就突破了难点。 4、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三自六学的教学模式: (1)、王老师在教学时,能够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展示教学学环节,通过一组口答题,让学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结环节做到了让学生回顾了本节学习内容,并做到总结方法。 (4)、检测环节,做到了加深对本节知识巩固并升华。 5、建议:合作互学这个环节,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如你能写出一个同底数幂相乘的式子吗?你能算了出结果吗?这样一来每个同学写出的式子都不一定样,给学生去总结发现规律作好铺垫,从而降低了公式的推导难度。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梯形”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孙晋芝,来自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梯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梯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梯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再次将学生带入梯形的殿堂,进一步探究梯形的相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是四边形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⑴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经历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质的过程.⑴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⑴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有关计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只剪一刀,保证留下的纸片是是四边形,那么留下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我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搜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容易发现,当所剪的边与相对的边平行时,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那么不平行时,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呢?由此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刚研究过的的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既复习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加强对比,顺利过渡到梯形的研究.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探究一、梯形的相关概念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梯形的实例,学生的举例可能会拘泥于校园,教室,家里的物品,这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墨西哥的金字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会馆的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梯形,感受梯形的美.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梯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加深学生学生对梯形高的意义的理解,我设计了“画一画”:在一张有平行线条的纸上作一个梯形ABCD,使AD⑴BC,并作出它的一条高.待学生画好后,分别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梯形高的作法,理解梯形高的意义以及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梯形,那么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异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加以强调.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1.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属于四边形的两个不同分支,探究二、特殊梯形

同底数幂乘法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习题 1.下列各式中,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x 3+x 3=x 3+3=x 6 B .x 3·x 3=2x 3 C .x ·x 3·x 5=x 0+3+5=x 8 D .x 2·(-x )3=-x 2+3=-x 5 2.计算(-2)2009+(-2)2010的结果是( ) A .22019 B .22009 C .-2 D .-22010 3.当a <0,n 为正整数时,(-a )5·(-a )2n 的值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4.一个长方体的长为4×103厘米,宽为2×102厘米,高为2.5×103厘米,则它的体积为( ) 立方厘米.(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A .2×109 B .20×108 C .20×1018 D .8.5×108 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 .32 6 b b b =; B .3 3 6 x x x +=; C .4 2 6 a a a +=; D .5 6 mm m = 6.81×27可记为( ) A.3 9; B.7 3; C.6 3; D.12 3 7.若x y ≠,则下面多项式不成立的是( ) A.22()()y x x y -=-; B.33()()y x x y -=--; C.22()()y x x y --=+; D.222()x y x y +=+ 8.计算:(-2)3·(-2)2 =______. 9.计算:a 7·(-a )6 =_____. 10.计算:(x +y )2·(-x -y )3=______. 11.计算:(3×108)×(4×104 )=_______.(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2.(一题多解题)计算:(a -b )2m-1 ·(b -a ) 2m ·(a -b ) 2m+1 ,其中m 为正整数.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 一、填空题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 指数 。 2.A ( )·a 4=a 20.(在括号内填数) 3.若102·10m =102003,则m= . 4.23·83=2n ,则n= . 5.-a 3·(-a )5= ; x ·x 2·x 3y= . 6.a 5·a n +a 3·a 2+n –a ·a 4+n +a 2·a 3+n = . 7.(a-b )3·(a-b )5= ; (x+y )·(x+y )4= . 8. 111010m n +-?=__ _____,456(6)-?-= __. 9. 234x x xx +=_ 25()()x y x y ++=_ _. 10. 31010010100100100100001010??+??-??=__ __. 11. 若34m a a a =,则m=________;若416a x x x =,则a=__________; 12. 若2,5m n a a ==,则m n a +=________. 13.-32×33=_________;-(-a )2=_________;(-x )2·(-x )3=_________;(a +b )·(a +b )4=_________; 0.510×211=_________;a ·a m ·_________=a 5m +1 15.(1)a ·a 3·a 5= (2)(3a)·(3a)= (3)=??-+11m m m X X X (4)(x+5)3·(x+5)2= (5)3a 2·a 4+5a ·a 5= (6)4(m+n)2·(m+n)3-7(m+n)(m+n)4+5(m+n)5= 14.a 4·_________=a 3·_________=a 9 二、选择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_一次函数说课稿_北师大版

一次函数说课稿 斗古中学马思(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0 1 2 3 4 5 y/厘 3 3.5 4 4.5 5 5.5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前面我已经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讲授完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师导生探、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讲授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2、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法上我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同底數冪の乘法-練習 一、填空題 1.同底數冪相乘,底數 , 指數 。 2.A ( )·a 4=a 20.(在括號內填數) 3.若102·10m =102003,則m= . 4.23·83=2n ,則n= . 5.-a 3·(-a )5= ; x ·x 2·x 3y= . 6.a 5·a n +a 3·a 2+n –a ·a 4+n +a 2·a 3+n = . 7.(a-b )3·(a-b )5= ; (x+y )·(x+y )4= . 8. 111010m n +-?=__ _____,456(6)-?-= __. 9. 234x x xx +=_ 25()()x y x y ++=_ _. 10. 31010010100100100100001010??+??-??=__ __. 11. 若34m a a a =,則m=________;若416a x x x =,則a=__________; 12. 若2,5m n a a ==,則m n a +=________. 13.-32×33=_________;-(-a )2=_________;(-x )2·(-x )3=_________;(a +b )·(a +b )4=_________; 0.510×211=_________;a ·a m ·_________=a 5m +1 15.(1)a ·a 3·a 5= (2)(3a)·(3a)= (3)=??-+11m m m X X X (4)(x+5)3·(x+5)2= (5)3a 2·a 4+5a ·a 5= (6)4(m+n)2·(m+n)3-7(m+n)(m+n)4+5(m+n)5= 14.a 4·_________=a 3·_________=a 9 二、選擇題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整式乘除法的基础,而整式的乘除法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学习方程,函数做了准备。同底数幂的乘法与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联系也十分的紧密,比如课本章节前面的实际问题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地位与作用,在合作交流中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及应用。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推导及灵活运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内容简单,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讲授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整册

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 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 2、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六、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直观感知全等形的概念。再让学生思考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全等形。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上一个三角形,再把两张纸小心的重叠在一起,并固定,然后小心地用剪刀剪出两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

《同底数幂的除法》评课稿 - 增城教研网-ZCJYSCOM

《同底数幂的除法》评课稿 增城市第二中学八年级备课组 今天黄淑芬老师、黎安凤老师共同展示了同一节课,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上很有创新意识,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两位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并且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恰当,把重点难点讲解得很透彻。 2、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在教学负整数指数和零指数幂的规定时,二位老师没有直接把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和零指数幂的规定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复习原有的知识—同底数幂的乘法已经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呈现,使知识点的探究水到渠成。 3、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突出重点。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把同底数幂的除法和乘法类比着学习,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她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教学方法,轻轻松松就突破了难点。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应当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加以适当的点拨。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初二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习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同知识技能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价值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手段: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105×107= 二.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整册 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

视问题的创造技巧三.教学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 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 2、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六、教学用具: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及答案4959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 一、填空题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 指数 。 2.A ( )·a 4=a 20.(在括号内填数) 3.若102·10m =102003,则m= . 4.23·83=2n ,则n= . 5.-a 3·(-a )5= ; x ·x 2·x 3y= . 6.a 5·a n +a 3·a 2+n –a ·a 4+n +a 2·a 3+n = . 7.(a-b )3·(a-b )5= ; (x+y )·(x+y )4= . 8. 111010m n +-?=__ _____,456(6)-?-= __. 9. 234x x xx +=_ 25()()x y x y ++=_ _. 10. 31010010100100100100001010??+??-??=__ __. 11. 若34m a a a =,则m=________;若416 a x x x =,则a=__________; 12. 若2,5m n a a ==,则m n a +=________. 13.-32×33=_________;-(-a )2=_________;(-x )2·(-x )3=_________;(a +b )·(a +b )4 =_________; 0.510×211=_________;a ·a m ·_________=a 5m +1 15.(1)a ·a 3·a 5= (2)(3a)·(3a)= (3)=??-+11m m m X X X (4)(x+5)3·(x+5)2= (5)3a 2·a 4+5a ·a 5= (6)4(m+n)2·(m+n)3-7(m+n)(m+n)4+5(m+n)5= 14.a 4·_________=a 3·_________=a 9 二、选择题 1. 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 .326b b b =; B .336x x x +=; C .426a a a +=; D .56mm m = 2. 81×27可记为( )A.39 B.73 C.63 D.12 3 3. 若x y ≠,则下面多项式不成立的是( ) A.22()()y x x y -=- B.33()x x -=- C.22()y y -= D.222()x y x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