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2)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4)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

18.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

1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7.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振奋精神随同、随着。

18.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9.本文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论述周密深刻。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其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与本文相关的成语是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概括而成的“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据此填写作答。

17.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致远”是“实现远大目标”;“与”是古今异义词,“随着”的意思。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静(宁静专一)、修(培养)、俭(节俭)”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无以(没有办法)、广才(增长才干)、志(志向)”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9.试题分析:考查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表达上运用的句式进行分析。本文多用对偶句。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等,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使论述严谨而深刻。本文多采用短句。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言简洁,句意清晰,便于理解。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又怎么来得及呢? 【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澹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指安静,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度。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 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

诫子书及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一、填空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七、原文默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第八单元综合测试 一、识字与写字 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____”。 戎(lóng róng)诸(zhū zhù)竞(jìng jìn) 蔡桓.侯(héng huán)热敷.(fū fú)一剂.汤药(jǐ jì)成绩.(jī jì)官绅.(shēn sēn) 综.合(zhōng zōng) 砖.头(zhuān zuān) 开凿.( záo zào) 键.盘( jiān jiàn)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荒芜.(wǔ)巫.婆(wū) B绅.士(sēn)流淌.(tǎng) C开凿.(záo)灌溉.(gài) D吊.桥(dào)干旱.(hàn) 3.查字典理解字义。 (1)“尝”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辨识滋味;②试验、试探;③曾经。句中“尝”的意思是;在“品尝”一词中“尝”的意思是;在“尝试”一词中“尝”的意思是。 (2)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满”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达到容量的极点②达到一定期限③全④满足⑤骄傲。句中“满”的意思是。写出下列词语中“满”的意思。(填写序号)假期已满( ) 骄傲自满( ) 满不在乎( ) 心满意足( ) 4.看拼音,写生字。 (1)哥哥qǔ() xífu()的那天,叔叔的车队去迎亲,那场面真是气pài()极了。 (2)那个歹tú()像一头发怒的小bào()子,硬是bī()着警察叔叔放他走,多亏警察叔叔有胆识,智擒了他。 5.读拼音,写词语。 hàn zāi wéi yī pài sòng yān mò wáng róng ()()()()()

guàn gài qī piàn jìng zhēng bī pò xí fu ()()()()()6.选字组词。 戎戒成马到( )功 ( )备森严 ( )马生涯 诸赌堵 ( )事顺利 ( )塞交通愿( )服输 句中表示“数量多”的字是“”,照样子,填写表示多的成语。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 ) 兵马多( ) 色彩多( ) 见识多( ) 话多( ) 7.词语综合训练。 (1)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引”在句中的意思是,含有“引”字的成语有、等。“好收成”可以用成语来表示,真是“春种一粒粟,”;展望丰收的果实,会想到劳动人民的辛苦,要珍惜粮食,正是“谁知盘中餐,”(2)词语综合训练 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深”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跟“浅”相对;②深奥;③程度高;④感情厚。句中“深”的意思是 ;在词语“深谋远虑”中“深”的意思是 ;在“高深莫测”中“深”的意思是;在“深情厚谊”中“深”的意思是。 句中表示“不能施展力量,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意思的成语是________,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还有 请你用这个词语在下面写一句话。 8.把下面的一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写两遍)。

孩子们的心是透明的

孩子们的心是透明的 蹲下身来看学生,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心是透明的。 从教十余年,一路走来,五味杂陈,应有尽有。 刚上班那会儿,心有抵触,牢骚满腹: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更不如人意的是,去当“孩子王”。那一瞬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心凉如水。自已尚且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羽翼未丰,还享受着父母的庇荫,哪懂得用爱去浇灌那些“小苗”呢?事已至止,也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走一步看一步了。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心中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假如那些学生就是你自己”。 心中秉承这样的信念,所以道路虽然坎坷,但还算顺利。可我始终不明白怎样去爱一个学生,教会他知识,关心他冷暖,给予他帮助,这就是爱一个学生的表现吗?那不是所有老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吗?每每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总觉得我和学生之间还隔着些什么?教学成绩也不像付出那样成正比。 这个困惑像个幽灵一直纠缠着我,直到去年我接手八年级语文,一个叫“无识”(化名)的小男孩儿让我找到了答案。 他是一个聪明机灵的男孩儿,但却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里。在他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不多久父亲又给他找了一个新妈妈。虽然和爸爸住在一起,但一直由爷爷奶奶拉扯,爷爷奶奶心疼孙子,对他一直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这也就惯坏了这个小家伙,使他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他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所以思想懒散消极,一幅“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他上七年级时,就成了全校的“风云人物”,提到他老师们个个摇头叹息,谈“无”色变。去年,由于在九年级混不下去,在班级中对升学的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动员他休学到八年级去,就这样我们结下了师生缘。才接手那会儿,我心中多少也有些发怵:男教师、资历深的教师都拿他没辄,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女教师又能奈他何?但我又安慰自己:他也是人呀,难不成他还吃人吗?好歹也只教他一年,万一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再说了,

三国中的奥数试题

幻想三国——考验玩家智谋的[孔明任务] 1.剩下几只蜡烛? 关羽夜晚在府中读《春秋》,卫士在房间里点燃二十支腊烛,点燃的蜡烛首先被风吹灭了三支,之后又灭了两支,卫士为了不让蜡烛再被风 吹灭,关上了窗门,此后蜡烛就没有被吹灭过。那么,请问最后还剩下多少蜡烛呢? 2.编织草鞋报酬 早年未起兵时,刘备和张飞为地主家编织草鞋为生,一日,地主要求刘备和张飞每人负责编织一百双草鞋,张飞力气大每搓一双草鞋所需的 草绳要半个时辰,刘备要一个时辰。而编草鞋的速度,刘备是张飞的三倍。地主一共准备了报酬100两银子,刘备应该得到多少报酬呢? 3.华陀的药瓶 华陀多年行医,发现药瓶中有一种细菌生长很快:例如在瓶中放一个细菌,一分钟后,一个细菌可以分裂为两个,再一分钟后又各自分裂为 二,成为四个。按照此速度,一个小时后瓶中的细菌就将撑满。那么如果一开始就有两个细菌,要不断分裂撑满整个瓶子,请问需要多少分钟 呢? 4.孙权断盗马案 一日,孙权家里丢了几匹良马,士兵抓获了5个嫌疑犯。他们的证言如下:张三说:5人中1人在说谎。李四说:5人中2人在说谎。王二麻子 说:5人中3人在说谎。胡二说:5人中4人在说谎。丁五说:5人全部在说谎。现在孙权断案,要释放说真话的人,那么,请问应该释放几个犯 人呢? 5.三把伞 刘备、关羽、张飞打天下时,食同桌寝同屋亲如手足,打下在荆州后,因为雨多,三人出门经常带伞,回家便都把伞放在门前的木桶里。三 把伞每把伞都有各自的主人,因为位置关系,伞上的名字在外侧看不见。那么,如果不去确定是谁的伞而随意拿取,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中 只有两人拿对伞的概率是多少呢? (请填写概率的数字,例如填入5,表示概率是5%)5000 25000 25000 25000 无 6.华容道义释曹操 话说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在各险要处暗设伏兵。曹操带着残兵败将从华容道逃跑,途中屡次遭孙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一、故事 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诸葛亮的故事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

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诸葛亮的故事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的故事4、舌战群儒

完整版诫子书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姓名:_______ 班级: 一、填空 《诫子书》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 、 三国时国_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 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戒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⑶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 (7悲守穷庐(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六、课内阅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原文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 ,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复何及。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_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故事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_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故事 本文是关于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_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赤壁大战之前,曹操百万大军麇集于长江北岸。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在江南与曹军相持。东吴都督周瑜和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为了以少胜多,百般策划,决定采用火攻,一举打垮曹兵。周瑜把一切都布置妥当,才猛地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曹军驻在北岸,须有东南风方可放火。可这隆冬季节如何来得东南风?周瑜不由得心中一急,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 诸葛亮听说周瑜病了,来到帐中探望,他说:“我有一方,可与都督治病。”随即屏退左右,在纸上写下十六字递与周瑜: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见心事被说破,只得以实情相告,请诸葛亮帮忙。诸葛亮满口答应,笑道:“亮虽不才,却会作法,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七星坛’。我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周瑜大喜:“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可成大事矣!”一跃而起,着人筑坛去了。 诸葛亮选择吉期,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坛祭风。周瑜调兵遣将,只等东南风起,将士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这一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周瑜在帐中坐立不安,说道:“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角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周瑜看着风起,心中一楞,不由想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徐盛、丁奉二将,教分水旱两路都到南屏山七星坛,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斩首,便立大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丁奉上马,各领一百军士,往南屏山来。丁奉马军先到,上坛不见诸葛亮,下坛寻时,徐盛船到。二人聚于江边,才听人报说,昨夜一只快船停在滩口,诸葛亮刚才下船,往上水去了。徐、丁便分水陆追袭。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他立于船头高叫: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

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夫君子之行):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 (静以修身)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俭以养德)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夫学须静也)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才须学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

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013答案名著阅读练习1

名著阅读校本练习参考答案 1.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筋斗云,观音菩萨规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唐僧带领他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2)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丑陋而邪恶的。 (1)七十二般变化观世音(或:观音)(2分每空1分) (2)慧骃(或:马)野胡(或:耶胡)(2分每空1分) 2、《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的来历、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3.名著阅读(6分) 《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 ①吃人参果②收服红孩儿③杨志卖刀④武松醉打蒋门神 ①“偷吃人生果”示例:唐僧师徒借宿五庄观猪八戒听到镇元大仙的弟子在谈论唐僧不肯吃人参果的事情,便央求孙悟空去偷人参果来尝尝孙悟空偷来人参果,他和沙僧细细品尝,而猪八戒心急,回圈吞咽,竟没尝出滋味 ②“收服红孩儿”示例:红孩儿掳走唐僧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帮忙观音设计让红孩儿坐上莲花台,后又给他套上金箍儿,勒得他疼痛难忍红孩儿愿人法门受戒,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 ③“杨志卖刀”示例: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汁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4、《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孙悟空被封为、猪八戒封为、沙僧封为、白龙马封为。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八戒:性情憨直,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诌媚。 7、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8、《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9.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名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伊索寓言》。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10.语文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11. (1)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调芭蕉扇采用了方法。 (2)《鲁滨逊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 12.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精卫曾以石填海,《红楼梦》曾名为《石头记》,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子。 13.名著阅读(5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一般是指“诫子书(诸葛亮)”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 目录 1、作者简介 2、作品原文 《艺文类聚》版 《太平御览》版 3、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4、创作背景 5、作品鉴赏 6、版本比较 为“慆慢”的有: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2、作品原文 《艺文类聚》版 诫子书⑴ 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⑺,非学无以广才⑻,非志无以成学⑼。淫慢则不能励精⑽,险躁则不能治性⑾。年与时驰⑿,意与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穷庐⒃,将复何及⒄! 《太平御览》版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阅读原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淫慢:指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阅读试题: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答案: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

答案名著阅读练习

答案名著阅读练习

作者: 日期: 2

名著阅读校本练习参考答案 1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⑴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_、筋斗云,观音菩萨规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 唐僧带领他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2)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_______ ,丑陋而邪恶 的_______ 。 (1)七十二般变化观世音(或:观音)(2分每空1分) (2)慧骃(或:马)野胡(或:耶胡)(2分每空1分) 2、《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_____ 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8- 12回写______ 的来历、________ 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一100回写唐僧师徒取 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3?名著阅读(6分) 《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 ①吃人参果②收服红孩儿③杨志卖刀④武松醉打蒋门神 ①“偷吃人生果”示例:唐僧师徒借宿五庄观猪八戒听到镇元大仙的弟子在谈论唐僧不肯吃人参果的事情,便央求孙悟空去偷人参果来尝尝孙悟空偷来人参果,他和沙僧细细品尝,而猪八戒心急,回圈吞咽,竟没尝出滋味 ②“收服红孩儿”示例:红孩儿掳走唐僧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帮忙观音设计让红孩儿坐上莲花台,后又给他套上金箍儿,勒得他疼痛难忍红孩儿愿人法门受戒,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 ③“杨志卖刀”示例: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汁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4、《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 、孙悟空被封 为_______ 、猪八戒封为、沙僧封为、白龙马封为。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八戒:性情憨直,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诌媚。 7、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9.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岀自哪部名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伊索寓言》。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10.语文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11.(1)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调芭蕉扇采用了方法。 (2)《鲁滨逊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 12.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精卫曾以石填海,《红楼梦》曾名为《石头记》,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子。 13.名著阅读(5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岀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一一霎时同东南风大起。 (1)以上选段岀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七星坛孔明借东风或诸葛亮借东风 (3)从上面语段看,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岀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岀来。诸葛亮是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诸葛亮《诫子书》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赏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自律、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淡眼前的名利得失,心有杂念与纠结,就不会有明确坚定的志向,不能安静平和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身心宁静、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不断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莽撞草率、浮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困守在自家狭小的穷家破舍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莽撞草率、浮躁不安。 冶性:陶冶性情。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曾子<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的歇后语 导读:诸葛亮的歇后语1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死到临头 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从容不迫诸葛亮当军师——名符其实 诸葛亮的羽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娶亲——重才轻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歇后语2 1)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2)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3)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4)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5)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8)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9)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10)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歇后语3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

诸葛亮见魏延——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诫子书》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答案: 13、(1)振奋(2)修养 14、(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5、D 16、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

161.《诫子书》中:“夫学须静也”当中的“静”怎样理解?与“学”有何关系? 【答案】“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弃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学习和反思自己的作为。(意思相近即可)【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夫学须静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静”的意思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这句强调了“静”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摒除杂念才能专心于学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16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答案】(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2)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解析】 【详解】 (1)(2)考查的是翻译句子。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中“三”不是确指,

“三人”可以理解为“几个人”,“焉”意思是“于此,在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中“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据此断句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3.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16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年与时驰.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意.与日去 165.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