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

一、概念

1、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2、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4、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

5、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OR: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6、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7、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8、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9、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10、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利用规划方向划分的不同用途的区域,它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用地系统编制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

1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12、居民点规模: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

13、有效库容: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库容,即水库的供水量。

14、死库容:放水涵洞以下的库容,其大小取决于水库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沉淀泥沙和水库养鱼等因素的要求。主要满足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所要求的引水位高程,以保证放水建筑物泄放渠道设计流量具有的最低水位。

15、耕地规划:是对耕作生产要素的系统配置和整体优化,包括耕作方式、地块、水系、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的系统配置。

16、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17、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18、土地整理:是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

19、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0、土地整治: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

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

22、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作出部署和安排的中期和年度计划

2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国家通过编制计划和下达控制指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

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宏观地指导和约束人们有计划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行政调控措施。

2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检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25、土地供给: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

26、土地供给量:规划区域供应给人类利用的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之和

27、土地需求:人类从事生产与消费活动对土地的需要

28、土地供需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二、计算

1、人口预测的方法

(一)人口自然增长法(适用于农村区域,人口变化不大且有规律)

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数,又称复利公式。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个部分。

预测公式:

Pt—规划年人口数

Pt0—基期年人口数

t—t0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二)劳动平衡法(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

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适用于二、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

预测公式: P=A/【1-(B+C)】

式中:P—规划年人口数;

A—基本人口数;

B—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C—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2、作物产量预测

(一)年平均增长率法

【已知基期年末的单产水平】

an---期末作物单产水平。

a 0---预期基期作物单产水平。

r—年平均增长率。

n—预期年期。

年平均增长率r根据历史资料求得,公式:r=n√(an/a0) -1

(二)趋势外推法:主要有直线型、指数型、二次抛物线型等

(三)回归预测法: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3、粮食总需求=人口数×人均粮食消费量

耕地需求量=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单产×粮作比×复种指数)

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

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

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

求量?

求耕地需求量:

粮食用地 =(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

人×480kg/人×80%)/(15000 kg/hm2×2)

=1.024万hm2

蔬菜用地 =(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人×140kg/

人)/(30000 kg/hm2×2)=0.186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蔬菜用地=1.024+ 0.1867=1.2107 hm2

4、、果园用地需求量

(1、确定果品内部需求量(V)

(2、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

(3、确定果品总产量(W)

W=V/(1-P)

(4、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 YF)

(5、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S1 =W/ YF

(6、确定果园面积

S2=S1/1-(K1+K2)

5、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

(1、指标概算法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

Z2—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

N—规划人口数

J2—人均用地定额(指标)

(2、需求推算法: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其公式为:

H=(N/P - F0)× n/2 ×d ×e

式中:H—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户数推算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

N—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

P—户均人口数

F0—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

n—规划年限

d —规划期间建房户数所占比例

e—每户宅基地占地定额标准

在考虑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公共建筑、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推算农村居民点的新增占

地面积:Z=H(1+K)

Z—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

K—公路、道路和乡村企业生产占地系数,一般取0.3—0.6.

6、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1、渠道工程用地

Q—渠道设计流量(m3/s)

ω—过水断面(m2)C—糙率系数

R—水力半径

i—渠道比降

(2、水库工程用地

V—库容

H—近坝处水库蓄水深度B—近坝处水面宽度

L—近坝内水面长度

K—系数,6、4

(3、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

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

N—公路年平均货运强度(t)

d—汽车运输天数(d)

p—每辆汽车载重量(t)

7、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

8、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X100%

9、耕地复种指数=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X100%

10、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

11、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

12、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

13、垦殖系数=已开垦种植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①一定的规划区域:国家、省、地市、县、乡镇五级行政区域;

②实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既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

③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④土地资源配置: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⑤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1、整体性 2、长期性

3、战略性

4、控制性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必须依据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规划基础(2、土地供给量预测:明确土地利用潜力(3、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的方向(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的核心内容(6、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1、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工作小组(2)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

(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大纲等(4)收集资料:相关的文字和图件资料

(2、方案编制阶段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和规划后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

阶段性成果: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

(2)土地供需与平衡分析: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

(4)编制供选方案(5)方案择优(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

3、规划审批阶段(1)由专家评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2)再由政府部门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1、耕地规划的意义:(1)是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2)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良好的土地条件;(3)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综合协调的原则;双轨并行的原则;区划完整性的原则。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程序

(1、准备工作:组织准备、资料收集、制定工作方案

(2、耕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状况、耕地利用的问题、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

(3、耕地需求量预测:农产品需求、建设用地需求、上级下达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4、保护指标的确定与分解

(5、基本农田布局(6、保护措施的制定( 7、成果整理和制图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成果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是规划的文本,包括的内容有:基本概况;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规划期内人口和耕地需求量预测;基本农田布局;保

护区管理和保护措施。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成果图:分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乡镇基本农田分布图

(三)基本农田保护表格:登记表;面积汇总表(县、乡);重点、城镇建设拟使用耕地面积统计表

5、基本农田的管制规则有: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2)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开保护区的,应取得基本农田占用许可,批准占用的,经修订规划后按占用建设规划区的耕地管制;

(3)设立开发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4)禁止在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5)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应当保护和培肥地力,鼓励施用有机肥料;

(6)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7)保护区内耕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时,对耕地地力等级进行评定,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等。

五、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目的性、阶级性、变化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

(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

3、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

4、地租,地价理论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

地租、地价理论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级差地租)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

(2.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来影响土地价格。5、区位理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取决于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工厂区位的选择取决于原料地、劳力和集聚三个因素。其最佳位置总是趋向于最低成本效果。

(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论:城镇的空间布局规律。

6、区位理论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义

(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7、持续利用理论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义

(1.建立立体的土地观和土地利用观。

(2.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8、生态经济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

(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人类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考虑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对土地的利用,而忽视土地的开发、整治和利用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9、人地协调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明确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1)人是地球环境的组成部分,人与环境之间有着不能任意改变的“奇妙相关”,人类活动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2)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必然影响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对人类行为产生制约

(2.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10、系统工程理论对规划指导意义:(1)土地是一个系统(2)土地利用实际上对系统的优化(3)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

11、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土地公有制原则(2)因地制宜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5)动态平衡原则(6)集约利用原则(7)公众参与原则

12、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的内容

1、图件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图、各种专题地图、施工图等

2、文字部分: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文本、技术报告、工作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

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人口繁衍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全部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强化地域的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1、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

(2、土地资源的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3、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在规划实施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之后,对规划的目的、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4、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的内容:通过对规划活动实践的总结分析,明确规划预定目标的执行或完成情况、主要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规划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划执行中的守法情况等,通过分析评价,找出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分析规划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规划的决策和提高新规划的科学性提出建议,从而提高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和预测性、全面贯彻土地利用规划的意图。

6、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指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全局性问题的策略和谋划。

7、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1、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2、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3、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4、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七、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

(一)供选方案的拟定

(1、指导思想

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2、规划原则:切实保护耕地;统筹兼顾原则;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三效统一原则(经济、社会、生态);公众参与原则;

(3、主要依据政策法律依据;计划规划依据;土地供需依据;

(二)供选方案的产生

(三)方案编制方法

(1.土宜法: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结构。土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

(2.综合法:通过单项用地计算,采取逐项逼近达到土地面积的综合平衡。

①原理:通过单项用地计算,采取逐项逼近,达到土地面积的综合平衡;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等于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之和。

公式如下: A=B

各类用地面积变动公式:Bt=Bo+C-D

②依据:土地利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

③做法:借助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

(3模型法:建立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主要方法有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模糊线性规划;灰色线性规划等。

2、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包括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分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个是大范围一个是小范围)

3、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4、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是指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以土地适宜性为基础根据规划原则、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的主要用途对相对一致的区域按用途划分.

八、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编制的情况下,用以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内容: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复垦规划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直接对某一地段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及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是土地利用总规划和专项规划深入和细化。

4、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符合美学原理;

(3)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环境相协调;

(4)因地制宜;(5)以人为本。

5、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一,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九、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动态监测

1、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指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全局性问题的策略和谋划。

2、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1、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2、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

3、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

4、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3、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特点:强制性、严肃性、权利性、直接性。

4、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1.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2.用途管制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和措施

5、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实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研究提供依据;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的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创造条件;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

6、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遥感技术、土地调查与统计技术、土地信息系统

十、选址问题和城镇化

1、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发达的工业国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3.发达国家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的出现。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的形式,即生计城市。

2、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化严重滞后与工业化;呈现区域差异性。

3、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自由式

4、居民点用地选址

(1)、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1.位置适中,对外联系方便 2.与高等级公路保持距离(150米) 3.水源水质条件好

(2)、建筑要求1.地形朝向 2.水文地质条件 3.土质条件 4.安全条件 5.节约用地条件

(3)、卫生保健要求:1.通风舒适环境 2.位置较高 3.上风上游 4.处理好与其他建筑的关系

(4)、兽医防疫要求: 畜牧场和居民点位置保持适当距离

5、工业用地选址

(1、厂址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地最小的地点

(2、在布局和选址是,必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3、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

(4、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

6、居民点布局的原则:

(1、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

(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3、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

7、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1、铁路运输

优点:载运量大,行驶速度快,运行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连续性强,具有高度可靠性缺点: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适合:长途大宗货物运输

(2、水路运输

优点:载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建设投资低,不占农田;水运的劳动生产率高

缺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连续性差,速度慢,转运条件更差

适用: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货物运输

(3、公路运输

优点:对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空间活动范围大,可以直接深入广大的中小城镇和偏远的山区农村,实行门对门的直接运输,减少转运环节,且投资少,速度快,在短途及某些货物的中途运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又能与其他方式配合,承担客货的集散。

缺点:装运量小,能耗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占用土地多,对环境有较强的污染性。

(4、航空运输

优点:速度快,航程长,能过达到地面运输难以达到的地区,其劳动生产率也高,航空线路不占耕地。

缺点:载运量小,且投资大,成本高

适用:远距离、急需、贵重、时间性较强的运输。

(5、管道运输

优点:连续性强,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少,没有运输设备的空间问题,运输成本低,安全可靠,管理和使用简便,而且不占用土地,也没有污染。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消耗钢材较多,而且运输对象限制较大,只适宜于液体(石油)、气体(煤气)等流体物。

8、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平曲面半径、停车视距、纵坡

9、公路选线原则:

(1、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

(2、因地制宜;

(3、连通性好,路线短,节约用地;

(4、要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

(5、经济合理。

10、不同类型地区公路选线特点

(1)、平原、微丘陵地区

(1、平原地区,力求取直短捷;微丘地区沿地形布设

(2、避免穿越居民点,与其他线路相交,倾角不小于45°

(3、合理处理路桥关系

(2)、山岭、重丘陵地区

(1、公路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2、充分利用地形展线,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3、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

(4、公路线形一般有:沿溪线、山坡线、山脊线和越岭线

11、水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1、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和当地地面径流(修筑水库,蓄积起来用于发电或灌溉)(1)河川径流是江河来水,特点是水源丰富

(2)当地地面径流指因降雨而产生的径流,特点是受季节影响大,雨季径流多,旱季径流少(2、地下水:(挖井)

(1)受气候、季节影响小;

(2)比较分散,分布广,开发利用的工程量小,容易施工;

(3)受地面污染小、水质良好;

(4)占地少,管理方便,灌溉及时;

(5)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地下水不含泥沙,不至淤积渠道。

(3、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再利用):将经过一定处理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

12、地表水开发利用方式:

(1、对河川径流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无坝渠道方式、有坝渠道引水方式和机械提水;

(2、对当地地面径流通过选择适当地点修建水库或蓄水池进行利用。水库库容的计算方法:地形图法、断面法、系数法。

13、水库用地规划

(一)水库库容的确定

(二)水库供水量估算

当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时,以需水量作为水库有效库容;当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以供水量作为水库有效库容。

(三)水库用地规划

水库建筑物用地(1)拦水坝;(2)溢洪道;(3)放水涵管;(4)库区水土保持:库岸林

十一、其他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

(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复盖率极低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耕地质量下降;(2)水土流失严重;(3)土地沙漠化严重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数量逐渐减少

2、土地是处于地球表面的一定幅度三维空间之内,以土壤、砂砾、岩石、矿物、水、空气、生物等为基本要素,处于不同地质地貌水文状态,而且受到人类活动持续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的功能

①生产(养育)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

②承载功能: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

③仓储功能: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

④景观功能: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

4、土地的特性

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规划工作总结

土地规划工作总结 一年来,土地规划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村镇办的指导和安排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土地规划及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主动抓好本职工作。 一是在全乡村民建房审核报批上,主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请区规划分局,市规划局分管村民的局长到各村建房户现场踏勘选址定点,为建房户及时整理审核绘制定位图,报批建房手续和资料,并做好严格审批、把关及时向规划分局上报,特殊情况特事特办。凡是各村申报的建房手续,都能按规定政策进行审核并报主管乡长签批并在一周内上报给区规划分局审批。 我乡近几年正处于大发展,大开发、大拆迁的快速发展期加之城市东扩及宏观调控,对我乡村民建房有一定的限制和控制,全乡共16个村,已有13个村都在建小区,能分散建房的村只剩下南湾、灵宝两村部分地段散建户也是足年减少。因此,对这些散建的户工作越来越难做,手续越来越难批、难办,但对那些特殊困难群体,居住的确有困难,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个别情况单独汇报,作为特殊困难群众个别进行解决,今年重点对南湾、灵宝二村解决突出矛盾和住房办理建房手续35户、建筑面积6600㎡。 二是认真做好规划统计年报工作,对应报数据做到口径统一、数据准确、上报及时,并将各类档案资料整理汇总上报归档,确保数据资料完好无损,深受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

三是积极主动配合区土地分局到村搞好土地变更调查,对卫片查处的土地进行逐块核准,现场进行核实,对各村违法占地、进行调查取证。 四是积极参与村解决户与户之间的用地纠纷,化解用地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矛盾大的化小、小的化了,还基层群众一个公平一个公道。 二、积极参与百日整治控违拆违工作。 在市召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暨控违拆违大会后,全乡为更好的落实大会精神、狠抓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从乡到村逐级组建领导小组、专班、信息员队伍,负责控违拆违工作。 二是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村与乡签定控维拆违责任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制考核,形成“防”“控”“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三是主要成效及完成的工作任务。 全乡16个村共悬挂主题宣传横幅56条,刷墙体宣传标语10条、固定宣传橱窗三个,发放违法用地行为通告1660份。在控违拆违期间,共拆除面积12330.23㎡,其中亮剑行动及大队中队联合组织大型强拆12次,拆违面积2329㎡,伍家中队组织强拆面积4165.52㎡,各村自查自改自拆4650㎡,在文明创建阶段,对宜古路、宜当路强拆面积1185㎡,广告牌240块。 三、积极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的临时阶段性工作。 一是服从安排听从调动,积极参与全乡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工

土地利用规划学 期末重点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出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 21.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论文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论文题目: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用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2)班 姓名:舒志刚 学号:1021630210 指导老师:汤江龙

2013年4月10日 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用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介绍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技术原理,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 Abstract The paper expatia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introduced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R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principle, analyzed the "3S" technology in the accurate status data needed to provide the land use planning,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planning results and the role of monitoring plan for implementation. Key wards Land use plann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设计和安排,是依据区域近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过程,其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地)、县(区)和乡(镇)5个叫为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在,优化组织土地利用,协调供需矛盾,从而引导可持续发展维持人类生和存保护整个人类利益上有重要意义。【1】我国从20 世纪80 年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笔记

1.规划的概念、内容及做好规划所需条件 概念: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内容:规划目标设定,实现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有效措施,规划的时期性 条件:明确规划因果关系,以规划为课题,未来的发展是可以控制的,有一定权力和控制力,有一定财力 2.土利控制的概念,内容,分类,原因,核心及土地管制的区别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对土利施加一些影响和限制 内容:控制建设用地,控制农用地土利的生态过程,控制土利分区,控制土利方向和强度原因:土地尤其耕地稀缺,人多地少;控制污染;控制掠本式经营 核心:农转非 土地管制:具有行政的强制性,被管制者没有选择行政辖区和行业的权利 3.土利规划概念,及为何叫“绿图规划” 概念: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绿图: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规划。????? 4.报酬递减率及与土利关系 从一定土地上获得的报酬随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总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单位报酬的增加却随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减少。 可为土利规划确定合理的土利强度提供依据,使土利在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处于合理区间时,使单位资金和劳动获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 5.地租地价理论及与土利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关系:地租地价理论是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依据,可以使土利结构优化合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地租地价对土地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土利可反作用于地租地价。 6.土地区位理论的概念、实质、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概念: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实质: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关系:城市方面: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价格与地理位置或区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土地区位及其价格确定土地用途。 关系:农村地区;“近地丑妻家中宝”从这句俗话中可以看出区位因素在农村土地中作用,经济上看就是土地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农村接近村边土地易于管理、运输方便因此地价较高。村庄周围土地一般用于种植要求肥、水水平高的蔬菜,向外依次为大田作物、牧草地、林地。 7、土地的自然地带规律及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 -规律:…… 关系:根据第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农用土地规划; 根据地域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地域分异进行科学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 根据地域分异和非地域分布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激进型农地内部的土地规划设计;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层次性、实质及核心内容。 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

土地复垦项目监理工作总结

新桥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 施 工 监 理 总 结 上海华城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16日

新桥镇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施工监理工作总结 上海华城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受上海新桥经济联合总公司委托,对新桥镇新桥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施工阶段监理。本工程于2012年10月25日开工,于2012年11月16日进行工程预验收。监理单位已完成委托监理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内容,现对本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 新桥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位于新桥镇莘松居委会、明中居委会和马汤居委会范围内。 共涉及13个地块原宅基地、码头堆场用地的土地整理复垦,计划总复垦面积为91353.86m2,实际复垦面积91452.37m2。 二、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上海新桥经济联合总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华城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承包单位:上海松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三、质量监督单位:本工程未报监 四、监理组织及监理制度 上海华城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受上海新桥经济联合总公司委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根据建设施工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实施监理。 1. 监理组织:由本公司委派童湧波同志为总监理工程师,蒋志宏为总监代表、吴婉弟为现场监理工程师,组成新桥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监理组。 2. 监理制度: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00)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在本项目建立了设计交底制度、工程质量验收报验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制度、开(复)工报审制度、进场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构配件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工程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制度、保证资料核查制度、现场会议制度等。 五、监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施工准备阶段 监理人员于施工准备阶段全部进入施工现场,对本工程项目监理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准备;对施工承包单位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质量进行了检查,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 1、审查了施工单位及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资格; 2、检查了施工单位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现场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3、审查了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安全生产施工方案; 4、检查了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施工机具、设备、物质、临时设施的准备情况; 5、参加了设计技术交底会议,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6、编制了施工监理规划及关键分部分项工程的监理细则; 7、组织监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找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应对措施; 8、建立了施工现场会议制度,并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工地例会,进行了监理

土地规划设计工作总结

项目基本流程 一、项目立项及踏勘准备 1、立项材料 1)近期更新的年度二调图和数据库,1:1万地形图,影像图,确定项目面积,对于范围线应该确认调整(林地、坡度大于25度的不能做,特别不能涉及到林业数据库中的林地范围,国土数据库中是林地的,林业数据库有可能不是,一定要确认清楚) 2)立项文中的人文资料需要提供 3)红头标题 (备注:立项材料一般不是我们做,但可以做,不轻易答应免费做,视情况而定)2、设计委托函和立项文应该拿到手,如果是口头通知我们去设计,应该在这过程中拿到这些资料(设计报告中要用到这些依据文件) 3、收到测量图应及时备份存档(标注日期),检查测量精度、测量范围面积,如果所测范围面积比立项规模小,应予以了解,让国土局反映情况(我们与测量单位是平行单位,不直接向他反映情况,应分清责任) 4、处理测量底图:水系、道路、电线杆可以保留颜色,其他应改为灰色;对于周边测量不清楚的可以参照谷歌地图来标注村名、主要道路设施等,便于出差踏勘时确定位置 5、踏勘前应该与业主单位沟通联系好,最好各生产队队长也在,需要他们的配合,确定好出差时间、告知可能要看多久,询问有没有车可以到达乡镇 6、带上测距仪、卷尺、GPS、名片(背面写上项目名称)、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列出当地工程(渠道、道路、拦河坝等)大致单价 7、拍照:拦河坝拍上下游(若已有设施,要在上下游拍出现状情况;若没有,也要拍清楚拟建位置情况),改建的道路应拍清楚现有路面、是否有路肩等,桥涵跨度、溪底到岸边高差,拍到陪同看现场的人员,所有照片拍得越多越好 8、出差踏勘不仅是看现场,更要沟通好以下内容: 1)该项目区是否有其他项目在做或者将要做(农发、烟草、国土等) 2)告知权属调整没有赔偿(砍树、青苗补偿是有拆迁补偿费、但整个项目赔偿资金很少,分摊到各个村更是少之又少) 3)告知项目的不确定性(资金投资有限、灌排工程与道路工程投资有一定比重、专家意见有可能不认同一些工程的布置或者设计) 4)告知项目具有可调整性,设计初稿出来之后还会再来征求意见修改,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看太久,因为漏掉的工程可以再补充,多余的工程可以取消不做5)根据携带的单价表(当地渠道、道路、拦河坝等)来估算大概投资,当场即

最新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汇总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书 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大纲 一、本课程实习的时间与地点 1.实习时间:外业3天,内业7天; 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二、本课程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练习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 2.练习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 3.练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 4.练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5.练习区域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三、本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1.要求认真进行,并独立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不得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字数不少于4000,要求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在外业收集资料可以分组进行,各小组内部应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且各组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3.内业时以小组为单位,但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是个人的。 4.外业进行之前,各小组必须制定详细的外业工作计划交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否则外业不能进行。 5.严格内、外业考勤制度,要求各小组组长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四、本课程实习内容及安排

(一)实习内容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本次实习要求分别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只进行地类调查,即实地调查县城以外13个乡镇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宁乡县城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二)实习任务: 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实习模块内容,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 (1)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2)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报告; (3)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内部进行分工与协调,但必须确保人人动手、全程参与实习! 五、本课程实习的考核方法与计分方式 本课程实习考核及计分方式由外业表现、内业表现及实习报告三部分综合而成。具体内容见附表(请各位同学妥善保存,以便任课老师在实习结束后评定成绩)。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1土地的概念 1)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 称为土地 2) 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3) 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 水文、植被,还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成果 养育功能 2)承载功能 3)仓储功能 4)景观功能 4) 立体的广义的土地概念可近似于环境、资源、国土 2. 土地的功能 1) 3. 土地的特性 1) 土地的物质自然性 2) 土地的数量有限性 3) 土地的沃度差异性 4) 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5) 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6) 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4. 土地利用的概念

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5?土地利用途径1)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2)从土地利用深度挖潜6?土地利用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实质: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的过程目的: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的利益职责: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记叙土地规划最早的是汉代的《尔雅》 7.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首要任务: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2)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3)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8?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1)按对象不同划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2)按范围划分: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3)按任务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9?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土地供给与需求量预测 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 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或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

土地复垦项目竣工总结

镇巴县重度灾毁耕地复垦项目赤南镇长滩村 项目片(第四标段) 竣工总结报告 编制单位:镇巴县绿园土地整理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时间:2013年9月20日

镇巴县重度灾毁耕地复垦赤南镇长滩村项目片 竣工总结报告 我方在镇巴县土地复垦整理中心、汉中市建兴监理公司以及赤南镇人民政府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3月20日认真组织实施了该项目,2013年5月15日顺利完成。现就工程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前期工作情况 在赤南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积极与农户沟通,宣传该项目的内容和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做好复垦项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情况 该项目于2013年3月20日动工,2013年5月15日全面竣工。在整个复垦整理过程中,我方共完成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三个单项工程。合同价:106万元,竣工决算价:108万元。 二、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新增耕地土质肥沃满足新增耕地质量要求,土质合格,耕植土厚度符合要求。新建农田防护堤采用开山片石,M7.5水泥砂浆砌筑,水泥、砂浆均经监理人员现场见证取样,试件送镇巴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检测均符合设计要求,各分部、单元工程经各方验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总之,农田防护堤结构牢固,外观质量一般,工程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实

施方案设计标准。 三、工程管理措施 1、建立项目部,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各级管理制度,管理目标,逐级实行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技术管理制度,做好各分部分项的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 2、认真进行原材料试验,对砂、石、水泥等材料必须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按规定做好抽检试验工作。 3、建立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上道工序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做好记录,充分调动加强工人的工程质量意识,使工人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四、工程量完成情况

工业园土地规划建设部工作总结

工业园土地规划建设部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土地规划建设部在园区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12345”的发展思路,依照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的原则,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自20××年1月至今,工业园道路建设工程、企业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道路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在有序进行,目前正在积极实施物流园、商贸城项目区住宅户的拆迁工作及道路基础设施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道路扩建工程 通过土地规划建设部的组织,对园区内黄河路东、西延伸段1300余米进行了设计前的测量预备工作,并委托东营市公路勘测设计院进行了疏勒县南疆齐鲁工业园黄河路东、西延及附属设施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及招投标方案的制作。经工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4月30日对黄河路西延376米道路工程进行了招标工作。按照计划,施工单位5月10日开始施工。目前,黄河路西延工程的预埋管、路面工程、沿路路灯电缆的埋设工作已完成,下一步将进行道路人行道的铺设工作。 同时,完成了小项目区道路、克其其村道路的规划、测量、设计。此项工作已得到交通部门的认可,并审批通过,县交通局和计划局正在预备招投标工作。目前,此项工程基础部分已完工,下一步将完成沿路预埋管、路面水泥稳定层、油面的处理工作。 2、土方工程

南疆齐鲁工业园内绿化带土方工程已竣工,但经过一冬天的沉降,有部分地块不能满足绿化用地的要求。经管委会领导研究决定,土地规划建设部组织施工队伍,对不能满足绿化用地要求的地块再次进行土方施工,确保了园区绿化工程按期完工。同时对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部分地块进行土方的再次整平。随着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数量的不断加大,土地规划建设部组织施工队伍,对黄河路西延段两侧、沂蒙路两侧的低洼地段进行了土方的回填工作。同时,将小项目区道路以南的高地进行挖方,进一步扩大了园区可利用土地面积的数量,为下一步招商引资企业的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3、道路绿化工程 到目前为止,道路绿化工程已基本竣工,现在长4300米(除去昆仑路绿化带未拆迁道路300米)的道路苗木种植工作、各平交路口处的绿化造型及绿化带整平工作现已完工,绿化工程共种植苗木3100余棵。依照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经管委会领导研究决定,对园区道路绿化带草坪进行延伸,截至目前,草坪延伸面积已达9700平方米。苗木、景观及草坪种植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了验收。根据验收提出的整改方案,施工单位对此项工程不足之处进行了整改。 4、对企业在建工程进行施工前图纸审核、验线 为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在建企业的治理,确保园区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园区规划要求。根据园区管委会的要求,土地规划建设部对企业新建设的所有建筑进行施工前的图纸审核和验线工作,对于图纸未能通过审批的提出整改措施,保证企业规划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建设要求。施工前对所放施工线进行验线,施工线与

土地利用规划学 综合复习讲义

土地利用规划学综合复习讲义 1、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层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上面的空气空间。 2、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3、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④土地利用的课持续性 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4、土地利用就是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5、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6、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⑴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量小⑵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⑶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⑷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①根底质量下降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土地沙漠化严重⑸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根底面积逐渐减少 7、土地利用规划程序(了解):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思——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 8、地租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 土地价格是土地资本化的比率,是用年地租除以利息率之商来加以确定。 极差地租就是利用教好生产条件土地的超额利润。 9、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0、土地利用规划原则:⑴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⑵因地制宜原则⑶综合效益原则⑷逐级控制原则⑸动态平衡原则 11、土地区位理论P36⑴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土地的自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杜能从农业土地利用角度阐述了对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杜能为了阐述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对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模式,证明市场(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以及农业集约化程度(方式)都是以一个距离带一个距离带地发生变化,围绕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称作“杜能圈”,距城市最近的郊区为高度集约经营区。随着刀消费地距离的增加,土地经营愈益粗放,即精细城郊农业——林业——集约种植业——栅栏农业——粗放的三年轮作——牧业与粗放种植业。 ⑵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韦伯的“论工业的区位”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韦伯首次引用了“区位因素”,即指一个地理点上能对工业生产起积极作用和吸引作用的因素。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排除了社会文化方面区位因素,只考虑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费,甚至把原材料费用及其地区差异纳入运费之中,因此,“孤立的工业生产”的趣味就取决于运输费用和劳动费用,并从两项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中,推导出工业区位分布的基础网,继而把集聚因素,对基础网作进一步的位置变换。韦伯认为,当劳动力费用(表现为工资)在特定的区位对配置企业有利时,这样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费最小的地点,而移向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条件是原材料和成品的追加费小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费用,从而使韦伯的区位图形产生“第一次变形”。当一个工厂如果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定向。韦伯在以上分析中首次运用等费线(费用等值线)方法进行分析。 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论:克里斯塔勒吸取杜能、韦伯区位理论的基本特点,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中心地理论”,即“城市区位论”,深刻地揭示了城市、中心居民点发展的区域基础及等级与规模的空间关系,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克里斯塔勒认为,空间中的事物从中心向外扩散,区域的中心地点即区域核心,就是城镇,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从大到小对城市进行分级,各种等级城市均有,规模最小的那一级城镇的数量最大,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师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 14、土地利用的总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率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15、土地利用的具体目标:⑴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⑵在保障重

材料范文之土地复垦汇报材料

土地复垦汇报材料 【篇一:土地复垦报告】 目录 1.前 言 ....................................................................................................... ............ 1 1.1编制背景及过 程 ............................................................................................ 1 1.2 复垦方案摘 要 ................................................................................................ 1 2编制总 则 ....................................................................................................... .... 3 2.1编制目 的 ........................................................................................................ 3 2.2编制原 则 ........................................................................................................ 4 2.3编制依 据 ........................................................................................................ 5 3.项目概 况 ....................................................................................................... .... 6 3.1项目简 介 ........................................................................................................ 6 3.2项目区自然概 况 ............................................................................................ 7 3.3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 况 .................................................................................. 12 3.4项目 区土地利用状况 .................................................................................. 12 4.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 析 ............................................................................. 14 4.1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 . (14) 4.2复垦区土地利用状 况 .................................................................................. 18 4.3生态 环境影响分析 ...................................................................................... 19 4.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 价 .................................................................................. 20 4.5水土

规划工作总结4篇

规划工作总结4篇 上半年以来,在公司的领导大力支持和关怀、各级部门的配合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部门职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有力推动了酒店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规划设计部团结在一起,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酒店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目标方针: 1、以国家《酒店建筑》及酒店设计规范为标准,立足于“叁个面向”,“四个结合”,“四个坚持”的宣传思想进行有效的宣传。“叁个面向”即:面向公司领导、面向施工管理、面向后期经营。不仅要求后期经营理解和了解《酒店建筑》,更主要的是通过沟通和宣传使各配合部门、掌握和带头执行《酒店建筑》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四个结合”即:现实的建筑环境与《酒店建筑》相结合、重点以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酒店功能与现场环境相结合、现场环境与后期经营相结合。“四个坚持”即:一是坚持酒店连锁开发规范标准性;二是坚持酒店整体时尚风格;三是坚持酒店功能配置合理性;四是坚持设备选型节能合理性。在设计实施跟踪管理过程中,设计人员工作对出现与设计概念不符合时,立即请示。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多选择几个方案比较和招集有关部门或领导沟通及论证。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业绩 (一)编制酒店设计标准手册、总体规划修编。此次的总体规划修

编由蔡总指导,修编的任务有二项:一、酒店大堂及公共区域规划;所需的酒店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等专题研究;二、客房及公共功能用房规划;是在近几年山水酒店建设中经验及创新理念规划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设计,有几个项目在实施;完成前期基本资料收集、整理。完成编写酒店设计指导建议书;完成坂田整体酒店的设计重要工作;完成各项图纸会审工作;完成了编写标准文件如下: 1编写建筑设计招标文件 2编写建筑设计招标文件管理细则 3编写建筑设计图纸要求标准规划 4编写客房设计标准规范文件 5编写装修设计指导书 6编写水电设计指导书 7编写图纸会审管理文件 8编写本部工作流程和职责 (二)发挥行业优势,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积极支持公司酒店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项负责、规划和设计骨干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二是加强现状测绘,为酒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完成公司酒店开发项目的任务。 (三)科学规划设计,较好地配合工程管理部现场图纸变更及技术工作。 (四) xx年年上半年,我部门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毅然投入紧张的工作,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学期末重点

1.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 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 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 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 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 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 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 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 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 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 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岀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 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 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 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岀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岀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岀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岀量。 21. 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 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23.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①土地供需综合平衡;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③土地利用宏观布局;④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25.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②土地利用潜力分析;③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④土地供需平衡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 二、填空题部分答案 (2) 三、简答题部分答案 (6) 四、论试题部分答案: (13) 五、综合应用题部分答案: (14)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