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场航空通信导航及监视系统

民航机场航空通信导航及监视系统
民航机场航空通信导航及监视系统

1d413000 民航机场空管工程

1d413010 民航机场航空通信导航及监视系统

大纲要求:掌握导航系统的构成、掌握监视系统的主要内容、掌握民航机场航空通信导航及监视系统的建设要求、掌握民航机场航路工程的构成及建设要求、熟悉民用航空通信的方式、悉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防雷技术及其施工要求

1d413011 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包括全向信标、测距仪、仪表着陆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一、全向信标(vor)

全向信标vor (very high frequency ommi-directional range)是一种相位式近程甚高频导航系统。

由地面的电台向空中的飞机提供方位信息,以便航路上的飞机可以确定相对于地面电台的方位。这个方位以磁北(用n来表示)为基准,它通过直接读出电台的磁方位角来确定飞机所在位置,或者在空中给飞机提供一条“空中道路”,以引导飞机沿着预定航道飞行。

在民航运输机上,还可以预先把沿航线的各个vor台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发射频率、应飞行的航道等逐个输入计算机(飞行管理系统和自动飞行系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飞机就可以按输入的数据自动地到达目的地。

全向信标vor在空中导航中有以下几个具体用途:

(1)利用机场附近的vor台可以实现归航和出航;

(2)利用两个已知位置的vor台可以实现直线位置线定位;

(3)航路上的vor台可以用作为航路检查点,实行交通管制;

(4) tvor (terminal v()r)放置在跑道的轴线延长线上,利用与轴线一致的方位射线进行着陆引导。

例题4:全向信标vor在空中导航的用途()

a 归航和出航

b 直线位置线定位 c航路检查点 d着陆引

导 e 提供引导信息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全向信标vor的用途。e提供引导信息是测距仪(dme)的功能。

全向信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因为工作频率较高(在超短波波段),所以受静电干扰小,指示比较稳定;

(2)提供地面电台磁方位角,准确性较高;

(3)所提供航道信号只能在水平面到仰角45o的垂直范围内,在电台上空有一个盲区不能提供方位信号,作用距离限制在视线距离内,随飞机高度而增加;

(4)电台位置的场地要求较高,如果电台位置选在山区或附近有较大建筑物的地点,由于电波的反射,将导致较大的方位误差。

vor设置于机场、机场进出点和航路(航线)上的某一地点。设置于机场终端时,通常设置在跑道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跑道一端外的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应符合机场净空要求。设置在航路时,应设置在航路中心线上,通常设置在航路的转弯点或机场进出点。

二、测距仪( dme)

测距仪dme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是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近程导航设备,它提供航空器相对于地面测距仪台的斜距。测距仪一般与民用航空甚高频全向信标和仪表着陆系统配合使用。

当测距仪与甚高频全向信标配合使用时,它们共同组成距离一方位极坐标定位系统,直接为飞机定位;当测距仪与仪表着陆系统配合使用时,测距仪可以替代指点信标,以提供飞机进近和着陆的距离信息。

测距仪与甚高频全向信标台合装设置于机场,机场进出点和航路(航线)上的某一地点,测距仪与仪表着陆系统合装时,通常设置在下滑信标台,也可设置在航向信标台。测距仪设置于机场终端时,应符合机场净空要求。

三、仪表着陆系统(ils)

仪表着陆系统ils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飞机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系统。

它的作用是由地面发射的两束无线电信号实现航向道和下滑道指引,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虚拟路径,飞机通过机载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该路径的相对位置,使飞机沿正确方向飞向跑道并且平稳下降高度,最终实现安全着陆。

1.功能

ils能在气象条件恶劣和能见度差的条件下为飞行员提供引导信息,保证飞机安全进近和着陆。

为了着陆飞机的安全,目视着陆的水平能见度必须大于4.8km,云底高不小于300m,在很大的一部分机场的气象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时,着陆的飞机必须依靠ils提供的引导进行着陆。

国际民航组织根据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着陆能力,规定了三类着陆标准,即i 类、ⅱ类、ⅲ类仪表着陆标准,使用跑道视程(rvr)和决断高度(dh)两个量表示。

决断高度(dh)是指飞行员对飞机着陆或复飞作出判断的最低高度。在决断高度上,飞行员必须看见跑道才能着陆,否则放弃着陆进行复飞。

跑道视程(rvr)是指在跑道中线上航空器上的飞行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灯、中线灯的距离。

仪表着陆系统运行标准定义如下:

2.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

仪表着陆系统包括方向引导和距离参考系统。

方向引导系统包括航向信标(localizer,loc/llz)、下滑信标(glide slope,gs 或glide path,gp)。

航向信标台位于跑道进近方向的远端,波束为角度很小的扇形,提供飞机相对于跑道的航向道(水平位置)指引;

下滑台位于跑道入口端一侧,通过仰角为3o左右的波束,提供飞机相对跑道入口的下滑道(垂直位置)指引。

距离参考系统包括指点信标(marker beacon)。距离跑道从远到近分别为外指点标(om)、中指点标(mm)和内指点标(im),提供飞机相对跑道入口的粗略的距离信息,通常表示飞机在依次飞过这些信标台时,分别到达最终进近定位点(faf)、i 类运行的决断高度、ⅱ类运行的决断高度。

测距仪(dme)会和仪表着陆系统同时安装,使得飞机能够得到更精确的距离信息,或者在某些场合替代指点标的作用。应用dme进行的ils进近称为ils-dme进近。

方向引导系统和距离参考系统又由地面发射设备和机载设备所组成。地面台站在机场的配置情况如图1d413011-1所示,内指点信标仅在ⅱ类和ⅲ类着陆标准的机场安装。

航向信标天线产生的辐射场,在通过跑道中心延长线的垂直平面内,形成航向面或叫航向道,如图id413011-2所示,用来提供飞机偏离航向道的横向引导信号。机载接收机收到航向信标发射信号后,经处理输出飞机相对于航向道的偏离信号,加到驾驶舱仪表板上的水平姿态指示器的航向指针。

下滑信标台天线产生的辐射场形成下滑面,下滑面和跑道水平平面的夹角,根据机场的净空条件,可在20~40之间选择。下滑信标用来产生飞机偏离下滑面的垂直引导信号,机载下滑接收机收到下滑信标台的发射信号,经处理后输出相对于下滑面的偏离信号,加到驾驶舱仪表板上的水平姿态指示器上的下滑指示器。

航向面和下滑面的交线定义为下滑道。飞机沿这条交线着陆,就对准了跑道中心线和规定的下滑角,在距离跑道入口约300m处着地。

指点信标台为2个或3个,装在顺着着陆方向的跑道中心延长线的规定距离上,分别叫内、中、外指点信标,每个指点信标台发射垂直向上的扇形波束。

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星基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同时为陆、海、空用户提供连续、精确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由于它具有连续的全球覆盖能力,使飞机可以在可遵循的条件下实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直线飞行,摆脱台对台飞行,明显降低航行时间和油耗。

在gnss接收机中包含数据处理系统,可将飞机位置、高度、速度信息实时发送到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及相关部门实现全程自动监视,也为空中交通管制中心提供防撞预警。

gnss导航系统具有陆基导航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

1d413012监视系统

监视系统包括雷达系统、自动相关监视和空管自动化系统。

知识点一:雷达系统

雷达是一种通过辐射无线电波,并检测是否存在目标的反射回波以及回波的特性,从而获取目标信息的探测装置。

根据雷达发射信号与回波之间的延时,可测得目标的距离;根据对目标距离的连续测量,可获得目标相对雷达的速度;通过测量回波的波前到达雷达的角度,可以确定目标所在的角方位。

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方面的雷达主要有一次监视雷达(psr)和二次监视雷达(ssr)。雷达发射电波后靠接收目标反射回波,由此得出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信息的称为一次雷达。

如果回波是来自目标上的发射机转发的辐射电波则称为二次雷达。

一次雷达按管理区的使用,划分为:航路(道)监视雷达、机场监视雷达和精密进近雷达。

一次雷达的优点是:可以在雷达荧光屏显示器上用光点提供飞机的方位和距离;

缺点是:不能识别飞机的代码和高度,且反射回波较弱,易受固定目标的干扰。为了克服一次雷达的不足,发展了二次雷达。

1.一次监视雷达

一次监视雷达可分为地面雷达和机载雷达两大类。

地面雷达主要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如监视航道飞行或终端管制区飞行的一次监视雷达,用于引导飞机起飞与着陆的精密进近雷达,用于监视机场地面的场面监视雷达和探测管制空域内气象条件的地面气象雷达等。

机载雷达主要用于机上探测,如机载气象雷达以及用于指示飞机高度的测高雷达和导航用的多普勒导航雷达等。

飞机着陆方式除目视着陆、仪表着陆系统和微波着陆系统外,还有雷达引导着陆系统,后者主要靠精密进近雷达(par)来完成。

2.二次监视雷达

二次监视雷达(ssr)由地面二次雷达(询问器)与机载应答机配合,采用问答方式工作,对管制空域的有源反射目标监测,二次雷达是相对一次雷达而言的。

询问器可根据传播时延以及天线指向测定应答目标的方位与距离。地面雷达收到这个回答信号后,经过信号处理,把装有应答机的飞机代码、高度、方位和距离显示在显示器上。

3.s模式二次监视雷达

传统的a/c模式二次监视雷达在询问时,当飞机处于两个相邻雷达站作用范围重叠的区域时会产生同步串扰;传统的a/c模式二次监视雷达的编码采用12位二进制数,代码数仅为212个,可交换信息少。

a/c模式下雷达输出的主要数据信息包括高度信息、识别码、方位信息、距离信息,易受到混扰和串扰的影响,对日交通流量在1000架次以上的机场,其监视能力已接近极限。

s模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空中交通监视技术,相对传统模式的二次监视雷达,采用了选址询问,扩展了数据链,扩充了系统容量,降低了系统内部干扰,雷达输出的数据信息比传统a/c模式下雷达输出的信息丰富很多。

s模式中的s (selective的首字母)是选择的意思,不是向在其询问波瓣内所有的飞机发射相同的询问格式,而是根据每架飞机地址的不同,去点名(有选择性的)询问,每架飞机的地址是唯一的。

s模式二次监视雷达通过增加多种询问模式,可以很好地兼容加装常规模式应答机的飞机和加装s模式应答机的飞机。s模式二次雷达和机载应答机采用24位二进制数表示飞机代码,解决了飞机代码资源短缺的问题。

s模式下雷达输出的数据信息包括高度信息、识别码、飞机识别信息(航班号)、飞机24位地址信息、信号强度信息、方位信息及时标信息等,便于空中指挥人员了解飞机更详细的状况。

例题5:s模式下雷达输出的数据信息包括()

a 高度信息 b识别码 c信号强度信息 d飞机识别信息(航班号) e 方位信息及时标信息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s模式下雷达输出的数据信息包含内容。s模式下雷达输出的数据信息包括高度信息、识别码、飞机识别信息(航班号)、飞机24位地址信息、信号强度信息、方位信息及时标信息等,便于空中指挥人员了解飞机更详细的状况。

知识点二:自动相关监视

目前使用的自动相关监视(ads)技术是基于卫星定位和地/空数据链通信的航空器运行监视技术。

ads的概念最初是为越洋飞行的航空器在无法进行雷达监视的情况下,利用卫星实施监视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在此概念下衍生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ads-b)技术成功应用于无雷达地区的远程航空器运行监视。ads-b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精度误差小、监视能力强等明显优势,对于高密度飞行区域的空中交通服务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自动相关监视

自动相关监视的原理是把来自机载设备的飞行位置数据通过地空数据链自动传送到地面交通管制部门。

数据信息包括识别标志、四维位置信息、附加数据(飞行趋势、飞行速度、气象等)。

信息源包括各种机载导航传感器和接收机以及大气数据传感器。

传输的数据链包括卫星数据链、甚高频数据链、s模式二次雷达数据链。

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应用显示包括地面的通信终端和显示终端两部分,地面通信终端主要是各种与atn网络兼容的数据链网络以及与之相连的各种地面atn网络和专用网络。

地面atc部门的飞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将飞机的位置点图形化的映射到地面终端显示屏幕上,使其能像雷达点迹一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即伪雷达显示。

ads功能如下:

(1)通过对雷达覆盖区以外的飞机提供ads监视手段来加强飞机安全;

(2)及时检测到航路点引入差错和atc环路差错;

(3)对当前飞行计划进行符合性监督和偏离检测,及时发现飞机对放行航迹的偏离情况;

(4)管制员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正的措施;

(5)结合ads和改进了监视、通信、atc数据处理和显示能力,可以缩减飞行间隔标准;

(6)加强了冲突检测和解脱能力;

(7)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得到飞机精确的位置信息。

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通过对雷达数据和ads数据的融合,在高密度终端区高精度的雷达位置数据和ads附加数据中的地速和垂直速率来提高数据精度。

2.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ads-b)是一种监视技术,即航空器通过广播模式的数据链,自动提供由机载导航设备和定位系统生成的数据,包括航空器识别、四维定位以及其他相关的附加数据。在无雷达覆盖地区提供atc监视、机场场面监视以及未来空一空监视等应用服务。ads-b具备以下技术特征:

(1)自动:不需要人工的操作,不需要地面的询问;

(2)相关:信息全部基于机载数据;

(3)监视:提供位置和其他用于监视的数据;

(4)广播:数据不是针对某个特殊的用户,而是周期性地广播给任何一个有合适装备的用户。

ads-b支持的应用包括改善飞机避撞能力,提供驾驶舱交通信息显示;航路、终端区、精密跑道监控;场面监视,包括跑道、滑行道,防止地面相撞。

ads-b提供的更多种类、更加及时的监视信息,ads-b是未来航行理念和规则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例题6:ads-b具备技术特征为()

a 自动性

b 相关性 c互联性 d 监视性 e 广播

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查ads-b具备技术特征。ads-b具备以下技术特征:自动、相关、监视和广播。

知识点三:空管自动化系统

空管自动化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实现对雷达、飞行计划、气象等信息的自动化处理系统。

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为管制人员提供对整个管制区内飞行活动的监视、预测和告警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空域的使用效率,增强了空中飞行的安全度,减轻了管制人员的工作负担。

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多雷达航迹融合与飞行计划处理。

1.多雷达航迹融合

由于一部雷达的覆盖范围有限,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多部雷达的信号通过特定的计算办法融合在一起的技术称为多雷达航迹融合技术。

2.飞行计划处理

空管自动化系统中飞行数据的处理通过飞行计划处理系统来实现。主要执行飞行计划处理、航迹计算、飞行计划冲突探测、进程单的管理、电报的管理和处理、应答机代码的管理、移交和协调的处理、空域的管理和简单的流量管理等。

飞行计划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保证空中交通服务单位能够根据批准的计划对航空器提供管制、情报等服务,从而避免操作的盲目性,确保飞机安全飞行。

飞行计划数据处理包括飞行计划的自动接收、存储、识别、分析,指出错误并确定航路,估计飞机经过每一个检查点和到达终点机场的时间等。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通信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地面业务通信 第二节场移动通信 第三节有线通信 第四节地空通信 第五节航务管理通信 第六节对空广播 第七节机要通信 第八节正常飞行的通信保障 第三章导航和雷达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机场导航、航路导航、监视雷达 第二节导航雷达设备的设置和使用 第三节正常飞行的导航雷达保障 第四章专机和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一节专机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二节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五章技术管理 第六章业务管理制度 第七章业务技术培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是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依据。民用航空各级领导、通信导航雷达部门的全体人员和使用通信导航雷达设施的人员都应当遵照执行。 第二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是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迅速、准确、可靠地为民用航空提供通信导航和雷达服务。 第三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规划并组织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建设。 (二)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地面之间、地空之间的通信保障。 (三)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雷达保障。 (四)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修。 (五)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人员的在职业务训练。 ①根据民航局令第5号,1982年12月21日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工作 条例》自施行之日起废止。——编者注第四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划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统一的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章制度,规定通信导航和雷达台站人员定额和技术标准,编制全国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技术规和技术资料。 (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组织本地区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补充规定,编制和管理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资料。

通信导航监视现场的精细化管理

通信导航监视现场的精细化管理 发表时间:2018-11-19T17:36:13.77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作者:杨拯纲 [导读] 本文主要便针对这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并且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改进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杨拯纲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方便化,采用飞机出行也成为了许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同时也对我国的民航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我国的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目前为止的发展仍然处于较为缓慢的阶段,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通信导航监视系统采取精细化管理。本文主要便针对这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并且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改进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通信导航监视;精细化管理;民航业 一、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简介 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主要是由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构成的。其中,民航通信系统主要是负责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的大概流程是通过末端的设备转变成为电信号,经过处理之后传递到信宿,最后会转变成为消息到达接受者处。 导航系统主要分为航路导航和着陆导航,为飞机提供距离和角度的导航信号,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导航系统可以计算飞机当时的距离及方位,同时为飞机提供着陆引导信息,保障飞机可以从一地安全飞行到另一地。 民航监视系统是对飞机航行过程中的方向以及飞机自身的状况进行监控的作用,以此更好的保证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进行解决。 二、我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通信系统功能不够完备 通信系统主要是在飞行员和地下管制机构之间起到中间联系的作用,这一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对与飞机的飞行工作有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通信系统的功能仍然不够完善。在跨越大陆与大陆之间,尤其是信息传递效果较好的地域,可以充分的发挥作用,但是,在跨越大洋等信号较差的地域时,就会凸显出许多的问题和弊端。 我国当前在对大洋进行跨越时,飞行员会作用提前设定好的程序,方便更好的控制飞机,使其按照规定的速度,高度,线路航行,但是,一旦在航行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需要更改线路之时,飞行员将很难根据自身的判断进行及时精确的改变。 2.2导航及监视系统具有局限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航导航及监视系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并且其中还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民航导航监视系统任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例如设备单一,有时其功能不足以完全发挥,监视系统的作用范围不足,极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且不具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这会对航机的飞行过程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安全的隐患。 2.3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民航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自然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有些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民航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足,仍有提高的空间,例如,工作人员的思想落后,在很多方面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思想,不能做到紧跟时代脚步进行创新,还有一些人较为散漫,工作不够积极,严重时会出现重大失误影响航机的正常工作。还有就是,相关人员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航机的正常工作。 三、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现场精细化管理对策分析 3.1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的民航行业在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改进缺点,就必须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应该大力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从而进一步地改进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为航机的安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民航行业的运转效率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密切相关,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的机制,还可以采取奖励机制,专门为工作人员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的体系,以此更好的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正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在运行过程中失误的发生,有利于加快我国民航行业的高速发展。 3.2切实落实对系统的抗干扰检测工作 在飞机航行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恶劣的天气情况,或者途径信号强度较为薄弱的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首要的便是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民航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监视系统常常会有失灵的情况出现,因为太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原因。 针对于这一问题,我国的民航急需解决失灵的情况。可以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改进,硬件方面主要是在通过系统升级,硬件优化,加入抗干扰功能,以此来完成抗干扰的目的,同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安装,以达到监控更加全面的目的。软件方面则是要大力地引进国内外的新型技术,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提高系统自身的抗干扰的能力。 3.3加强工作人员的准入机制和培训机制 只有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使航机高效安全的飞行,所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的劲头和方向,那么就要求我们积极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可以提高工作人员进入民航的条件要求,进入之前必须经过相对严格的审查是否具备资格进入,并且在审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坚决抵制人脉关系进入。另外,在对通过了审核的人员要定期的对其进行培训,着重培训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对待工作的态度,要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培养的是创新的意识,要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其次,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培训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工作过程中频繁出现失误的情况必须要严格杜绝。 3.4提高管理工作的自主性 管理不仅仅是存在于管理层间,在员工之间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当有员工针对于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时,管理者要进

民航飞机电气系统知识点

民航飞机电气系统(2010年版教材) 一、工作原理 1. 炭片调压器的工作原理(P134,图5-3) 当发电机转速上升或负载减小时,发电机电压会升高而超过其额定值。此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会立即增大,作用在衔铁上的电磁力会随之增大,衔铁向电磁铁方向移动,炭片之间的压力便减小,炭柱电阻逐渐增大,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渐减小,发电机电压逐渐下降。当炭柱电阻的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恰好抵消了由于转速和负载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时,发电机电压就恢复至额定值。经过这一变化后,作用在衔铁上的三个力又重新平衡,衔铁停在新的平衡位置,调压器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当发电机转速下降或负载增加时,电压调节器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相反。即: 当发电机转速下降或负载增加时,发电机电压会下降而低于其额定值。此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会立即减小,作用在衔铁上的电磁力会随之减小,衔铁向炭柱方向移动,炭片之间的压力便增大,炭柱电阻逐渐减小,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渐增大,发电机电压逐渐上升。当炭柱电阻的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恰好抵消了由于转速和负载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时,发电机电压就恢复至额定值。经过这一变化后,作用在衔铁上的三个力又重新平衡,衔铁停在新的平衡位置,调压器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2. 负载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P139,图5-6) 如果负载分配不均衡,设I 1>I 2, 则A 、B 两点电位不相等,ΦA <ΦB ,于是有电流自B 点经过W eq2和W eq1流向A 点,产生相应的磁势。在输出电流大的发电机调压器中,均衡线圈磁势页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同,使调压器铁芯合成磁势增强,调节点电压U 1降低;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调压器,均衡线圈磁势与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反,使铁芯合成磁势减弱,调节点电压U 2升高。结果原来输出电流大的发电机电流I 1减小,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电流I 2增大,使负载趋于均衡。 如果I 1ΦB ,于是有电流自A 点经过W eq2和W eq1流向B 点,产生相应的磁势。在输出电流大的发电机调压器中,均衡线圈磁势与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反,使调压器铁芯合成磁势减弱,调节点电压U 1升高;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调压器,均衡线圈磁势与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同,使铁芯合成磁势增强,调节点电压U 2降低。结果原来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电流I 1增大,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电流I 2减小,使负载趋于均衡。 3. 差动保护电路工作原理(P191-192,图6-40,图6-41) 当发电机内部或电流互感器之间的馈电线发生相与相或相与地短路时,如短路点a 对地发生短路,则将流过一短路电流,于是短路点两侧的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一般都不相等,于是, 1'?I 将不再等于2'?I ,21'''? ??-=?I I I 为一个较大的值。 当短路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 I 在电阻R 2上的压降经二极管D 整流,电容C 滤波,再经分压后在电阻R 8上产生电压U R8,当U R8大于鉴压值U W (U W 为稳压管DW 的击穿电压)时,将发出差动保护故障信号,经过GCR 故障信号放大器去断开GCR ,然后断开GB ,从而将故障发电机励磁电路和输出电路迅速断开。 若短路故障发生在保护区以外的b 点,则差动保护电路不会输出故障信号。 4. 过压保护电路工作原理(P192-193,图6-42)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年限及更新计划 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室外单元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应在投入使用第13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中国民用航空导航业务工作指南资料

中国民用航空 导航业务工作指南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2006-1-5 - 1 -

目录 前言………………………………………………………………………………… 1. 导航台站的建设………………………………………………………………… 1.1 预可行性研究………………………………………………………………… 1.2 可行性研究…………………………………………………………………… 1.3 选址…………………………………………………………………………… 1.4 初步设计……………………………………………………………………… 1.5 选购设备……………………………………………………………………… 1.6 建设…………………………………………………………………………… 1.7 频率申请……………………………………………………………………… 1.8 校飞…………………………………………………………………………… 1.9 项目验收……………………………………………………………………… 1.10 开放…………………………………………………………………………… 2. 导航台的飞行校验……………………………………………………………… 2.1定期飞行校验………………………………………………………………… 2.2不定期飞行校验……………………………………………………………… 3. 设备运行工作条件……………………………………………………………… 3.1 人员…………………………………………………………………………… 3.2 设备…………………………………………………………………………… 3.3 备件、仪表及工具…………………………………………………………… 3.4 制度…………………………………………………………………………… 4. 设备停工报告………………………………………………………………… 4.1设备故障报告流程…………………………………………………………… 4.2 进度报告……………………………………………………………………… 4.3停工检修………………………………………………………………………- 2 -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使用许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飞行安全,加强对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生产厂家申请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临时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临时使用许可证)和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使用许可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购置或者使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是指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监视设备。 通信设备包括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记录仪等。 导航设备包括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指点信标、卫星导航地面设备等。 监视设备包括一次监视雷达、二次监视雷达、场面监视

雷达、多点定位系统、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等。 第五条根据本办法规定的需要实行使用许可管理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目录,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定期公布。 第六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不得使用未取得临时使用许可证或者使用许可证的设备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七条民航局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使用许可实施统一管理。临时使用许可证和使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情况由民航局定期公布。 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本办法中有关用语定义如下: (一)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合格审定机构:由民航局指定的负责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评审与测试组织工作的机构。 (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合格审定委员会:由民航局成立的负责合格审定工作监督和决策的机构。 第二章临时使用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 第九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要申请使用许可证以在中国民用航空领域推广使用的,设备生产厂家应当先申请临时使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2014newest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 第一部分:许可类别目录 类别名称适用范围包含要素 通信类高频地空通信电台(HF)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高频地空语音通信。功放型号电源型号终端设备 通信类甚高频地空通信电台(VHF)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甚高频地空语音通信。功放型号天线型号滤波器型号遥控器型号 通信类甚高频地空通信共用系统(VHF)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甚高频地空语音通信。电台型号 天线型号 滤波器型号控制单元型号监控系统型号 通信类语音通信交换系统(VCS)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语音通信控制和交换。触摸屏型号耳麦型号 通信类航空固定电信网自动转报机(AFTN-MS)适用于民用航空航空固定电信网自动转报业务。操作系统通信类自动航站情报服务(ATIS)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航站情报自动通播。

类别名称适用范围包含要素通信类记录仪(DR)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语音和数据记录。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型号 导航类仪表着陆系统(ILS)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精密进近着陆导航。航向信标型号 航向信标天线型号航向信标天线单元下滑信标型号 下滑信标天线型号 导航类指点信标(MB)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进近着陆辅助导航。天线型号导航类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DVOR)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相位测角导航。天线型号 导航类测距仪(DME)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脉冲测距导航。天线型号功放型号发射功率制式 导航类无方向信标(NDB)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近程振幅测角导航。功放型号发射功率 监视类一次监视雷达(PSR)适用于民用航空机场或航路的监视。天线型号 旋转铰链型号波段 作用距离

民航飞机电气系统知识点

民航飞机电气系统知识点 2010 年版教材 民航飞机电气系统(2010 年版教材) 一、工作原理 1.炭片调压器的工作原理(P134,图5-3)当发电机转速上升或负载减小时,发电机电压会升高而超过其额定值。此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会立即增大, 作用在衔铁上的电磁力会随之增大,衔铁向电磁铁方向移动, 炭片之间的压力便减小, 炭柱电阻逐渐增大, 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渐减小, 发电机电压逐渐下降。当炭柱电阻的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恰好抵消了由于转速和负载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时, 发电机电压就恢复至额定值。经过这一变化后, 作用在衔铁上的三个力又重新平衡,衔铁停在新的平衡位置, 调压器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当发电机转速下降或负载增加时, 电压调节器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相反。即: 当发电机转速下降或负载增加时, 发电机电压会下降而低于其额定值。此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会立即减小, 作用在衔铁上的电磁力会随之减小,衔铁向炭柱方向移动, 炭片之间的压力便增大,炭柱电阻逐渐减小, 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渐增大,发电机电压逐渐上升。当炭柱电阻的改变 2010 年版教材 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恰好抵消了由于转速和负载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时,发电机电压就恢复至额定值。经过这一变化后,作用在衔铁上的三个力又重新平衡,衔铁停在新的平衡位置,调压器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2.负载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P139,图5-6 )如果负载分配不均衡,设I A 2,则A B两点电位不相等, ①A<①B,于是有电流自B点经过W和W流向A点,产生相应的磁势。在输出电流大的发电机调压器中,均衡线圈磁势页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同,使调压器铁芯合成磁势增强,调节点电压U1 降低;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调压器,均衡线圈磁势与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反,使铁芯合成磁势减弱,调节点电压U2升高。

飞机导航系统

飞机导航系统 一、判断题 1、导航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联合概念,需要在特定的时刻描述在特定空间位置的状态,空间位置的描述可以采用地理坐标,由于导航通常是相对于某一具体目的地面而言的,因此采用地理坐标是方便而合理的. 2、无线电导航具有不受时间、天气的限制,精度高,定位时间短,设备简单,可靠等优点. 3、测距询问脉冲有用户发出,该询问脉冲需要经过特殊的编码以区别是哪个用户的询问脉冲,导航台站收到该脉冲后,及时向该用户发射应答脉冲,由用户接收并测量询问脉冲和应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由导航台测量载体和导航台之间的距离. 4、无线电导航中的角参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描述载体与导航台之间的相对角度关系;另一类用于描述载体的飞行状态,如导航、俯仰、横滚等. 5、频率测距通常是利用发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频率差来进行距离测量的,不一定要有反射面,因此作为频率测距系统. 6、载体航行状态指的是载体作为一个刚体在空间运动时所表现的非物理状态,通常与一定的参照量(如载体坐标系,当地理坐标系)相联系,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如方位、距离、位置、速度、姿态等. 7、 VOR方位飞机所在未知的磁北方向顺时针测量到飞机与VOR连线之间的夹角,是以飞机为基准来观察VOR台在地理上的方位. 8、无线电高度表,又称雷达高度表是一种等幅调频测距无线电导航设备。利用普通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地面为发射体,在飞机上发射电波,并接收地面的反射波以测定飞机到地面的高度. 9、仪表着陆系统(ILS)决断高度(DH)是指驾驶员对飞机着陆或复飞做出判断的最低高度,在决断上,驾驶员必须看见跑到才能着陆,否则放弃着陆,进行复飞. 10、ADF指示的角度是飞机横轴方向到地面导航台的相对方位,因此,若要得到飞机相对于导航台的方位,还必须获知飞机的航向,这需要与磁罗盘或其他航向测量设备相结合. 二、选择题 1、无线电导航距离测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测量方法。 2、导航参量的方位以经线北端为基准,顺时针测量到水平面上某方向线的高度 3、 ADF无线电罗盘,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测向无线电导航系统,利用设置在地面的无方向信标(NDB)发射无线电波,在机上用环形方向性天线接收和处理电波信号,获取飞机到地面导航台的相对方位. 4频率测距的基本原理实际上的发射信号为__________________信号,由于颠簸的传播需要时间,那么在某一时刻,反射回来的信号的频率与正在发射的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频将反映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同时也代表往返的距离. 5、 VOR伏尔是一种__________比较测向进程导航系统。机载设备通过接收地面VOR导航台发射的甚高频电波,可直接测量从飞机所在位置的磁北方向到地面导航台的位置,以近一步确定飞机相对于所选航道的偏离状态. 6、位置线或位置面,单值确定载体的位置,至少需要测定____条位置线或____个位置面,根据相交定位法实现定位.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中国民用航空局令 第221号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民用航空局令 第221号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CCAR-86)已经2013年7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李家祥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四日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飞行校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以下简称"飞行校验")是指为保证飞行安全,使用装有专门校验设备的飞行校验飞机,按照飞行校验的有关标准、规范,检查、校准和评估各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空间信号质量、容限及系统功能,并依据检查、校准和评估结果出具飞行校验报告的过程。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飞行校验,校验对象为地面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新技术应用中涉及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验证的飞行校验及军民合用机场中涉及民用航空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飞行校验工作参照本规则实施。 第三条校验对象在投产使用前应当进行飞行校验。 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飞行校验工作的统一管理。 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本辖区的飞行校验工作。 飞行校验工作由民航局飞行校验机构(以下简称校验机构)和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具体实施。 第二章飞行校验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飞行校验的种类和优先次序 第五条飞行校验分为投产校验、监视性校验、定期校验、特殊校验四类。 第六条投产校验是指校验对象新建、迁建或更新后,为获取校验对象全部技术参数和信息而进行的飞行校验。 第七条监视性校验是指投产校验后的符合性飞行校验,或者民航局、地区管理局认为其他必要的情况下,对运行中的校验对象进行的不定期飞行校验。 第八条定期校验是指为确定校验对象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持续运行要求,按照规定的校验周期对运行中的校验对象所进行的飞行校验。 第九条特殊校验是指在出现下列特殊情况之一时,对校验对象受影响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飞行校验: (一)飞行事故调查需要时; (二)设备大修、重大调整或重大功能升级,包括设备的工作频率、天线系统、场地保护区域、电磁环境等因素发生改变,或者设备主要参数发生变化、导航完好性监视信号基准发生改变以及其它可能导致系统运行风险增大并无法通过地面测试调整进行有效控制时;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信息的传输策略分析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信息的传输策略分析 摘要:民航飞行是民用交通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民用航空领域 的发展使得搭载民航客机出行的费用越来越亲民,且逐年提升的服务质量也使得 民航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先交通工具。根据《民用航空通讯导航监视工作规划》规定,通信导航监视信息音节管理主要是针对民用航空通讯导航监视信息的 提供和使用进行的管理。本规则所成通讯导航监视信息是指由通讯导航监视设备 产生、处理、传输和集成的信息。为此为了提升民航客机的通讯导航监视信息的 传输质量一方面要配备专业的信息传输质量,同时还要逐步完善监视信息传输体 系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保证民航客机的安全运行。近年来由通讯导航监视信息的 传输故障导致的民航客机飞行事故时有发生,如传输中断导致天气消息推送终止、甚高频设备发射机长发以及机场施工造成传输线路挖断等问题均在很大程度上对 民航客机的安全飞行带来了干扰。因此加强通讯导航监视信息的传输策略研究对 于提升民航飞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可靠性等均具有关键性 的意义。 关键词:民航;通讯导航监视信息;信息传输;策略 引言:文章鉴于民航通讯导航监视信息传输的重要性,本文从技术层面以及 管理层面对传输策略进行了探讨,并相应的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管理策略,指出 民航飞行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技术层面与管理层面的手段和策略,同时也要完善维 护人员的知识架构和自身建设,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提升空管线路的 保护意识和保护等级,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保障裕度。 1.传输技术层面探究信息传输保障策略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信息不仅需要在科技与地面指挥系统中间传递,还需要在 各个单位或是台站之间传递。当前导航监视信息传输系统中主要有PDM、微波、 通讯微型和光传输设备等设备共同参与信息传输,必要的时候还要借助当前主流 运营商的传输系统进行地面长距离传输,信息交互和传递方式应该采用地空相互 结合的方式,同时各个通讯子系统各自负责不同空间和频段的信息传送,如卫星 和微波铜须系统可以在高空中进行通讯的路由保障,两个机场或多个机场之间的 监视信息传输则是通过C网和KU网卫星地面站来实现的,基于卫星信号的高覆 盖率可以实现监控信息在地面上的远距离传送,且信息传输质量较好。同一机场 或是相距较近机场间的信息传递则依靠微波传输系统来完成。由于空中传输路由 所使用的传输设备价格十分高昂,且后期维护和保养难度较大,视距要求较高, 所以监视信息的传输只能利用单一的空中传输路由通道作为保障,多通路的保障 策略难以实现,这也是空中信息传输系统的劣势所在。而对于同一机场内或是邻 近机场间的地面信息传递则相对简单的多,可以采用地面空管系统中现有的转报、ATM、帧中继以及VANGUARD等系统进行短距离的监视信息传输。另外,根据网 络运用商的光通讯线路布局特征,采用就近原则租借运营商的光传输网络可以也 可以对地面监视信息的传输提供保障和加持,并可以取得更好的信息传输效果。 为加强对运营商传输电路的设备供电、设备配置、光缆路由等的管理,应在租用 运营商设备或建设前期与运营商充分沟通,尽可能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在设备配 置方面,对航管楼等核心节点的传输设备主要板卡实现冗余配置;二是在设备供 电方面,对航管楼核心节点的传输设备进行双路直流供电,对外台站的运营商传 输设备保障至少一路带电池的直流供电;三是在光缆路由方面,对进入航管楼等 核心节点的光缆有不同物理路由的双方向光缆,不同物理路由的光纤应接在传输

5年制飞机机电设备、通用航空器维修人才培养方案(郑州交通)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与通用航空器维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5年) 北京十二年航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00409 【专业名称】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大专 【资质证书】民航总局《飞机维修基础执照AV》、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飞机机电设备初级维护员》【学制】3+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于民用航空维修一线,掌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以及飞机电气控制系统与原理、仪表设备与原理等专业理论;掌握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维修技术;具有从事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维修岗位任职的基本能力与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一)任职岗位 民航通用航空企业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维修;航空维修企业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维修;飞机制造企业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维修。 (二)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唯物主义思维品质和方法论; 3.具有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坦诚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 5.具有从事航空维修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知识结构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任职与发展需求,基础和专业知识以满足任职需求为基准,强化知识的任职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相关知识以满足职业发展为基调,强化知识推进职业发展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具有扎实的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 掌握职业必备的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知识; 3. 掌握机载计算机系统知识; 4.掌握飞机机电设备原理与构造、仪表设备原理与构造等专业知识; 5.掌握维修基础知识; 6.了解本专业相关知识; 7.了解航空法规知识。 (四)能力结构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任职与发展需求,要求具有“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的能力结构,即:核心任职能力、基本认知能力和基本实践能力。任职能力突出岗位指向性,认知和实践能力突出对岗位任职能力的支撑性: 1.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3.具有基本的检测、计算和实验能力; 4.具有娴熟的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维修保养技能; 5.具有较强的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故障诊断能力; 6.具有较强的不同飞机机电设备与仪表维修的适应和改装能力; 7.具有初步的维修计划、组织和质量管理能力。 三、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载计算机应用、航空电机学、飞机机电设备、飞机仪表设备。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飞行器维修基础执照(AV)训练,初级维护员训练、顶岗实习训练,毕业设计等。 五、教学计划 表一: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 理规则》 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飞行校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制定了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下面是规则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收藏。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飞行校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以下简称飞行校验)是指为保证飞行安全,使用装有专门校验设备的飞行校验飞

机,按照飞行校验的有关标准、规范,检查、校准和评估各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空间信号质量、容限及系统功能,并依据检查、校准和评估结果出具飞行校验的过程。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飞行校验,校验对象为地面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新技术应用中涉及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验证的飞行校验及军民合用机场中涉及民用航空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飞行校验工作参照本规则实施。 第三条校验对象在投产使用前应当进行飞行校验。 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飞行校验工作的统一管理。 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本辖区的飞行

校验工作。 飞行校验工作由民航局飞行校验机构(以下简称校验机构)和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具体实施。 第二章飞行校验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飞行校验的种类和优先次序 第五条飞行校验分为投产校验、监视性校验、定期校验、特殊校验四类。 第六条投产校验是指校验对象新建、迁建或更新后,为获取校验对象全部技术参数和信息而进行的飞行校验。 第七条监视性校验是指投产校验后的符合性飞行校验,或者民

航空导航知识

航空导航知识 航路导航 ①长波导航台(NDB)。是设在航路上,用以标出所指定航路的无线电近程导航设备。台址应选在平坦、宽阔和不被水淹的地方,并且要远离二次辐射体和干扰源。一般在航路上每隔200~250公里左右设置一座;在山区或某些特殊地区,不宜用NDB导航。 ②全向信标/测距仪台(VOR/DME) 全向信标和测距仪通常合建在一起。全向信标给飞机提供方位信息;测距仪则给飞机示出飞机距测距仪台的直线距离。它对天线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在一般情况下,要求以天线中心为中心,半径300米范围内,场地地形平坦又不被水淹。该台要求对二次辐射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台址比中、长波导航台的要求严。在地形特殊的情况下,可选用多普勒全向信标/测距仪台(DVOR/DME),以提高设备的场地适应性。该台的有效作用距离取决于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和飞机的飞行高度。在飞行高度5700米以上的高空航路上,两台相隔距离大于200公里。 ③塔康(TACAN)和伏尔塔康(VORTAC) 塔康是战术导航设备的缩写,它将测量方位和距离合成为一套装置。塔康和全向信标合建,称伏尔塔康。其方位和距离信息,也可供民用飞机的机载全向信标接收机和测距接收设备接收;军用飞机则用塔康接收设备接收。塔康和伏尔塔康台的设置以及台址的选择,和全向信标/测距仪台的要求相同。 ④罗兰系统(LORAN) 远距导航系统。20世纪80年代航空上使用的主要是“罗兰-C”。“罗兰-C”系统由一个主台和两个至四个副台组成罗兰台链。“罗兰-C”系统的有效作用距离,在陆上为2000公里,在海面上为3600公里。主台和副台间的距离可达到1400公里。按所定管辖地区的要求,设置主台和副台;并按一般的长波导航台选址要求进行选址。 ⑤奥米加导航系统(OMEGA)。和“罗兰-C”一样,是一种远程双曲线相位差定位系统。由于选用甚低频波段的10~14千赫工作,作用距离可以很远,两台之间的距离可达9000~10800公里。只要有8个发射台,输出功率为10千瓦,即可覆盖全球。罗兰系统和奥米加导航系统不是一个飞机场的导航设施,而是半个地球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导航设施。 飞机场终端区导航 ①归航台着陆引导设施。飞机接收导航台的无线电信号,进入飞机场区,对准跑道中心线进近着陆,这样的导航台称归航台。归航台建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距跑道入口的距离为1000米左右的称近距归航台(简称近台);距离为7200米左右的称远距归航台(简称远台)。归航台一般都和指点标台合建。指点标台标出该台与跑道入口的距离。在一个降落方向上,只设置一座归航台的(不论是近台还是远台)称单归航台着陆引导设施;如果有近台和远台,则称双归航台着陆引导设施。归航台的选址要求基本上和航路上导航台相同。由于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机载设备越来越先进,因此归航台引导着陆在中国飞机场已逐步淘汰。 ②全向信标/测距仪台(VOR/DME) 除可用在航路上作为导航设备外,也可用作机场终端区导航设备。这时,该台应设在跑道中心附近,距跑道中心线不少于150米、距滑行道中心线不少于75米。对周围地形、地物的技术要求,和用作航路导航台时相同。该台也可布置在指定穿云转弯点处,以引导飞机穿云下降。 ③仪表着陆系统(ILS)。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通用的着陆引导设备。由航向台(LOC)、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编号:AP-115TM-134-R1 部门代号:TM 日期:2004年10月8日 关于印发《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 规程》的通知 各地区空管局、空管中心(站)、民航飞行学院: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逐年增加,设备在种类上及数量上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进一步做好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空管安全生产运行,我局组织修改了《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自2004年12月1日起在全民航空管系统施行。 目前空管系统施行的1985年10月18日《颁发<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设备运行、维修规程>的通知》((85)民航航通字055号)将另行通知取消。 二○○四年十月八日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保障飞行安全,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三条、第五条的规定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民用航空地面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以下简称设备)运行管理的组织与实施,全体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第三条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 (一)组织与实施设备的运行,使设备按规定的技术指标正常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导航监视保障。 (二)组织与实施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实行以预防为主,定期维护和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确保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三)组织与实施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保管及零备件和器材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各级通信导航监视主管部门,必须负责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监督检查。建立岗位责任制或承包责任制,征集使用部门的意见,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第五条各类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有关规章制度和所管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程序和维修方法,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考核,取得相关执照,才能参加值班或维修设备。凡未经考核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能独立工作。 第六条已经投入使用而需要停工维护和修理的设备,必须报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经过修理,但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投入工作。 第七条全体通信导航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定期检查安全和防护用品,密切注视设备的危险征候,认真查找原因,迅速排除,确保人身、设备、工具和仪表的安全。 第八条本规程的附件是实施设备运行维护的细则,本规程的附件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本规程附件尚未包含的设备,另作补充规定。

飞机导航系统的研究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燃气轮机运行故障分析 所属系部:航空维修工程系 指导老师刘志武职称:讲师 学生姓名:刘红杰班级、学号: 08504410 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制 2011年 3月 2 日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燃气轮机运行故障分析 任务与要求: 介绍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地面操作与检测,并且列举了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一些常见问题并做出分析 时间: 2010 年 12 月 7 日至 2010 年 3 月 7 日共 8 周所属系部:航空维修工程系 学生姓名:刘红杰学号: 08504410 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指导单位或教研室: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研室 指导教师:刘志武职称:讲师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制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目录 1 毕业设计任务介绍 (1) 1启动和运行 (2) 1.1涡轮发动机的启动 (2) 1.2典型的航空公司启动程序 (8) 1.3寒冷的条件下发动机的操作 (10) 2.涡轮喷气发动机检查 (11) 2.1日常业务检查 (11) 2.2非常规检查 (13) 2.3外来物体 (17) 2.4风扇叶片挤压 (18) 2.5 超速检查 (21) 结束语 (22) 谢辞 (23) 参考文献 (24)

燃气轮机运行故障分析 【摘要】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燃气轮机运行,检查,故障排除,维护和检测 由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类型很多,所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很困难的,但是,也有某些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一些功能基本相同,这使得它们普遍的接受标准程序和做工。本文介绍了一些一般的做法,并提供具体实例的操作,检查,维修的做法。 关键词:操作检查维修 Abstract:This thesis mainly elaborated to theGas-Turbine Operation Inspection Troubleshooting Maintenance and Overhaul Because of the great variety of gas-turbine engines, it is not possible to set forth standard procedures which will apply to all such engines, There are, however, certain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gas turbine engines and a number of features which lend themselves to accepted standards of procedure and workmanship. This chapter describes some general practices and provides specific examples of operation,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practices. Keyword: operation inspection mainten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