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经系统 (教研版 )

第9章 神经系统 (教研版 )
第9章 神经系统 (教研版 )

第九章神经系统

重难点解析

1. 神经系统结构复杂,名词较多,抽象难懂,而且中枢神经的许多内部结构直观性差,也给学习、理解有关内容增加了难度,学习时应认真预习有关知识,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及活体,提高学习效果。

2. 周围神经分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分布到全身每一个器官,在许多方面与脉管类似,多数与血管伴行,学习时给结合脉管理解、记忆。

3. 掌握的内容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功能;脑干、间脑、小脑的组成;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功能区、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循环;脊神经各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脑神经的分布概况

4. 熟悉的内容: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脑干的外形,各脑室的位置;脊神经的组成、分支;主要脑神经的性质、分支和分布。

5. 了解的内容:脊髓、脑干的内部结构,脑的动脉,小脑的位置、外形;内脏神经的组成;深、浅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锥体外系。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 单项选择题

相同知识点:神经系统的概述(1-2)

1. 神经系统( )

A. 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联络

B. 在调节各系统中起辅助作用

C. 可以调节内环境的平衡

D. 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

E. 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答案: D

2. 中枢神经系统( )

A. 是指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B. 包括脑和脊髓

C. 指脊神经和脑神经

D. 是指脊髓和脑干

E. 又称内脏神经

答案: B

知识点:神经系统术语(1)

3. 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为()

A. 灰质

B. 神经

C. 神经节

D. 白质

E. 神经核

答案:E

相同知识点:神经细胞的结构(1-3)

4.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

A. 神经胶质

B. 神经节

C. 神经元

D. 神经核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5. 神经元( )

A. 由胞体和突起两大部分组成

B. 突起分为树突、轴突和树突棘

C. 分为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

D. 多极神经元属感觉神经元

E. 双极神经元属运动神经元

答案:A

6. 神经纤维( )

A. 是树突包被髓鞘而

B. 有髓比无髓纤维传导速度快

C. 仅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

D. 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相同知识点:脊髓的结构(1-9)

7. 马尾是由( )

A. 骶部脊神经根形成

B. 下部脊神经前根形成

C. 下部几对脊神经形成

D. 是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的总称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8.脊髓的位置()

A. 上端平枕骨大孔与中脑相连

B. 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C. 下端成人平第三腰椎下缘

D. 下端成人平第二骶椎下缘

E. 下端小儿第一腰椎下缘

答案:B

9.腰椎穿刺的常选部位是()

A. 第1~2或2~3腰椎棘突之间

B. 第2~3或3~4腰椎棘突之间

C. 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

D. 第1~2腰椎棘突之间

E. 第4~5腰椎棘突之间答案:C

10.脊髓灰质的前角是()

A. 感觉神经中枢

B. 运动神经中枢

C. 内脏感觉中枢

D. 交感神经中枢

E. 副交感神经中枢

答案:B

11. 薄束和楔束损伤可导致()

A.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浅感觉丧失

B.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浅感觉丧失

C.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丧失

D.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深感觉丧失

E.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深、浅感觉丧失

答案:C

12. 躯体基本的反射中枢在()

A. 大脑

B. 中脑

C. 小脑

D. 脊髓

E. 间脑

答案:D

13. 脊髓( )

A. 中央管内的灰质叫中央灰质

B. 中央管内有脑脊液向上通第 4 脑室

C. 由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神经纤维组成

D. 侧角灰白、质交界处有网状结构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4. 关于脊髓,哪项是错误的( )

A. 前角存在于脊髓全长

B. 侧角存在于脊髓全长

C. 薄束贯穿后索全长

D. 皮质脊髓侧束贯穿脊髓全长

E. 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 1 腰椎体的下缘

答案:B

15. 骶副交感核( )

A. 位于 S2 ~ S 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

B. 位于 S 2~ S 4节段后角的内侧部

C. 位于 T 1~ L 3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

D. 位于 T 1~ L 3节段相当于后角内侧的位置

E. 是副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

答案:A

相同知识点:脑干的结构(1-13)

16. 下列对脑干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上接间脑

B. 背侧有第四脑室

C. 后有小脑

D. 位于枕骨大孔下方

E. 分中脑、脑桥和延髓3部分

答案:D

17. 连在脑干背侧的脑神经是()

A. 滑车神经

B. 三叉神经

C.外展神经

D.面神经

E.迷走神经

答案:A

18. 生命中枢位于()

A. 中脑

B. 脑桥

C.下丘脑

D.延髓

E.端脑

答案:D

19. 视觉反射中枢位于()

A. 顶盖前区

B. 外侧膝状体

C. 枕叶距状沟附近

D. 中脑上丘

E. 角回

答案:C

20. 脑干是由( )

A. 丘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B. 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C. 间脑、中脑和延髓组成

D. 间脑、中脑和脑桥组成

E. 丘脑、中脑和脑桥组成

答案:B

21. 属于脑干腹侧面的结构是()

A. 菱形窝

B. 上丘

C.下丘

D.锥体交叉

E.滑车神经根

答案:D

22. 延髓腹侧面可见( )

A. 大脑脚

B. 丘系交叉

C. 锥体交叉

D. 绳状体

E. 基底沟

答案: C

23. 在延髓,附着于橄榄后沟的神经为( )

A. 第Ⅵ、Ⅶ、Ⅷ对脑神经

B. 第Ⅵ对脑神经

C. 第Ⅻ对脑神经

D. 第Ⅸ、Ⅹ、Ⅺ对脑神经

E. 第Ⅶ、Ⅷ对脑神经

答案:D

24. 从桥延沟出入脑的神经,自内向外分别为( )

A. 展神经、面神经

B. 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C. 三叉经、面神经、前庭神经

D. 面神经、中间神经、前庭蜗神经

E. 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

答案:B

25.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几对()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E. 6对

答案:C

26.与中脑相连的脑神经是()

A. 展神经

B. 面神经

C. 滑车神经

D. 三叉神经

E. 副神经

答案:C

27.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是()

A. 三叉神经

B. 前庭蜗神经

C. 展神经

D. 动眼神经

E. 迷走神经

答案:E

28.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A. 动眼神经

B. 滑车神经

C. 舌咽神经

D. 面神经

E. 迷走神经

答案:D

相同知识点: 小脑的结构和功能(1-2)

29. 关于小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维持躯体平衡

B. 协调随意运动

C.脑与脊髓的中继站

D. 调节肌紧张

E. 调节内脏活动

答案:E

30.共济失调表现为()

A. 站立不稳

B. 肌紧张减弱

C.动作协调障碍

D.步态蹒跚

E.肌紧张增强

答案:C

相同知识点: 端脑的结构(1-5)

31. 下列何者不属于大脑的分叶()

A. 岛叶

B. 颞叶

C. 额叶

D. 枕叶

E. 顶上小叶

答案:E

32.关于端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半球分为5叶

B. 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相连

C. 外侧沟深面有岛叶

D. 中央沟是顶叶和枕叶的分界

E. 大脑半球内侧面有扣带间

答案:D

33.在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看不到()

A. 额叶

B. 顶叶

C. 岛叶

D. 颞叶

E. 枕叶

答案:C

34.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的结构是()

A. 胼胝体

B. 内囊

C. 第三脑室

D. 扣带回

E. 投射纤维

答案:A

35. 属于大脑基底核的是()

A. 薄束核

B. 疑核

C. 豆状核

D. 视上核

E. 乳头核

答案:C

相同知识点: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1-5)

36.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位于()

A. 颞上回

B. 角回

C. 距状沟两侧

D. 中央前回

E. 中央后回

答案:D

37.躯体感觉中枢()

A. 扣带回

B. 中央前两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C.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D. 距状沟两侧

E. 颞横回

答案:C

38.颞横回是()

A. 视觉中枢

B. 听觉中枢

C. 听觉语言中枢

D. 视觉语言中枢

E. 躯体感觉中枢

答案:B

39.大脑皮质视区位于()

A. 颞横区

B. 中央前回

C. 中央后回

D. 距状沟两侧

E. 角回

答案:D

40. 正确描述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区的是( )

A. 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横回

B. 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

C. 与下肢的运动有关区在中央前回下部

D. 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距状沟上下枕叶皮质

E. 与手的运动有关区在中央前回中部

答案:E

相同知识点:内囊的结构和功能(1-5)

41.有关内囊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B. 位于丘脑与尾状核之间

C.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D. 位于背侧丘脑之间

E. 位于背侧丘脑与脑干之间

答案:C

42.下述哪项不通过内囊后肢()

A. 视辐射

B. 丘脑皮质素

C. 皮质脊髓侧束

D. 皮质核束

E. 皮质脊髓侧束

答案:D

43.内囊属于()

A.上行纤维

B. 下行纤维

C. 联合纤维

D. 投射纤维

E. 联络纤维

答案:D

44.一侧内囊受损不会出现()

A. 对侧偏身运动障碍

B. 对侧偏身浅感觉障碍

C. 对侧听觉障碍

D. 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

E. 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

答案:C

45. 内囊后肢的上、下行纤维中没有( )

A. 丘脑中央辐射

B. 皮质核束

C. 皮质脊髓束

D. 听辐射

E. 视辐射

答案: B

相同知识点:脊髓、脑的被膜(1-8)

46. 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

A. 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膜

B. 脑膜、蛛网膜和软膜

C. 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D. 硬膜、脑蛛网膜和软膜

E. 以上均错

答案:C

47. 硬膜外隙( )

A. 有脊神经根通过

B. 其内充满脑脊液

C. 与桥池相通

D. 与硬膜下隙相通

E. 内成正压

答案:A

48.终池( )

A. 位于蛛网膜下隙的中部

B. 内有马尾

C. 在硬膜下隙内

D. 自脊髓中部至第 2 骶椎水平

E. 不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

答案:B

49. 软脊膜( )

A. 表面富有血管

B. 贴在蛛网膜的外表面

C. 表面无血管

D. 其内面有脑脊液

E. 越过脊髓的沟裂

答案:A

50. 关于硬脊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硬脑膜在枕骨大孔边缘相续

B. 下端附于尾骨

C. 硬膜外隙内略呈负压

D. 硬膜外隙内含脑脊液

E. 硬膜外隙内有脊神经根

答案:D

51. 硬脑膜不形成()

A. 上矢状窦

B. 小脑幕

C. 海绵窦

D. 窦汇

E. 脉络丛

答案:E

52.有关蛛网膜的正确描述为()

A. 富含血管

B. 在脑室内形成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C. 与硬膜之间的腔隙内充满脑脊液

D. 伸入上矢状窦形成蛛网膜粒

E. 内有脊神经根

答案:D

53. 有关软脑膜的描述哪项错误( )

A. 薄而富有血管

B. 覆盖于脑的表面

C. 深入到脑的沟裂内

D. 参与构成脉络丛

E. 位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

答案:E

相同知识点:脊髓、脑的血管(1-7)

54. 不参与大脑动脉环组成的结构()

A. 大脑前动脉

B. 前交通动脉

C. 大脑中动脉

D. 大脑后动脉

E. 后交通动脉

答案:C

55. 前交通动脉连接( )

A. 颈内动脉与大脑前动脉

B. 两侧大脑中动脉

C. 两侧颈内动脉

D. 左、右侧大脑前动脉

E. 以上均错

答案:D

56. 大脑中央前回的动脉血供主要来自( )

A. 大脑前动脉

B. 前交通动脉

C. 基底动脉

D. 大脑后动脉

E. 大脑中动脉

答案:E

57. 关于后交通动脉的描述哪项错误( )

A. 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B. 是颈内动脉系与椎 - 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C. 参与组成大脑动脉环

D. 有一条

E. 有两条

答案:D

58. 下列有关椎动脉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

A.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B. 穿第 7 至第 1 颈椎横突孔

C. 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D. 左、右侧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

E. 在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答案:B

59. 基底动脉( )

A. 由左、右椎动脉合成

B. 与小脑腹侧相邻

C. 走行于延髓背侧

D. 穿经枕骨大孔

E. 直接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

答案:A

60. 大脑动脉环由下列动脉组成( )

A.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B.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大脑中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C.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椎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D.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基底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相同知识点:脑脊液(1-3)

61.临床穿刺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是()

A. 硬膜外隙

B. 终池

C. 小脑延髓池

D. 上矢状窦

E. 海绵窦

答案:B

62. 脑脊液的产生部位()

A. 脑表面的动脉

B. 脑静脉

C. 蛛网膜下隙

D. 室间隙

E. 脑室内的脉络丛

答案:E

63.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经何结构渗入上矢状窦()

A. 正中孔

B. 室间孔

C. 蛛网膜粒

D. 中脑水管

E. 窦汇

答案:C

二. 填空题

相同知识点:神经系统的概述(1-4)

1.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和 ( ) ,中枢部包括 ( ) 、( ) 。

答案: 周围部、脑、脊髓

2. 根据周围神经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躯体神经和( )。

答案: 内脏神经

3. 感觉神经的冲动是自感受器传向( ),又称( )神经。

答案: 中枢传人

4. 运动神经的冲动是自( )传向周围,又称( )神经。

答案: 中枢传出

相同知识点:神经系统术语(5-9)

5. 在中枢部,神经元( )及其树突集聚的部位称( )。

答案: 胞体、灰质

6. 神经纤维在脊髓聚集的部位称( ),在脑集聚的部分称( )。

答案: 白质、髓质

7. 在白质中( )、( )和( )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答案: 起止、行程、功能

8. 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 ),由感觉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为( ),由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称( )。

答案: 神经节、感觉神经节、运动神经节

9.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称( ),在中枢部聚集称( )。

答案:神经,纤维束

相同知识点:脊髓的结构和功能(10-18)

10. 脊髓全长的两个膨大是( )和( ),脊髓末端变细为( )。

答案: 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

11. 脊髓由( )和( )两大部分组成。

答案: 灰质、白质

12. 脊髓中央管上通( ),下端扩大成( )。

答案: 第 4 脑室、终室

13. 骶副交感核位于( ),是( )的低级中枢。

答案: S2 ~ S4 、副交感神经

14. 脊髓的功能主要是上、下行传导路径的( )和( )。

答案: 中继站反射中枢

15.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同侧骨骼肌( )瘫痪。

答案: 弛缓性

16. 脊髓位于()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干的()相连,成人脊髓下端平()下缘。

答案:椎管延髓第1腰椎体

17. 脊髓分31个节段,即()个颈节、()个胸节、()个腰节、()个骶节、()个尾节。

答案:8 12 5 5 1

18. 在脊髓横断面上,灰质两侧向前扩大叫(),由()神经元组成。

答案:前角运动

相同知识点:脑的结构(19-35)

19. 脑位于()内,可分为()、()、()和()。

答案:颅腔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20. 脑干自下而上分为()、()和()。

答案:延髓脑桥中脑

21. 第四脑室位于()、()和()之间。

答案:延髓脑桥小脑

22. 中脑背面有上下两对隆起,上方称(),是()反射中枢;下方称(),是()反射中枢;

答案:上丘视觉下丘听觉

23. 当颅内压增高时,()常被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及生命,临床称()。

答案:小脑扁桃体延髓小脑扁桃体疝

24. 下丘脑主要包括()、()及乳头体等结构。

答案:视交叉灰结节

25. 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纵行间隙为( ),其底部连接两半球的宽厚的纤维束板为( ),大脑与小脑之间间隙为( )。

答案: 大脑纵裂胼胝体大脑横裂

26. 大脑半球可分为五叶,分别为( )、( )、( )、( )和( )。

答案: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27. 人类大脑皮质上的语言中枢有( )、( )、

( )

和( )。

答案: 书写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28. 大脑半球一般有三条较恒定的沟分别是( )、( )和( ),加上两条人为的虚线,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 5 叶。

答案: 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29. 中央前回和( )是( )中枢,中央后回和( )是( )的中枢。

答案: 中央旁小叶前部,第 1 躯体运动区,中央旁小叶后部,第 1 区体感觉区30. 当内囊损伤后,可以出现( )综合征,即( )、( )和( )。

答案: 三偏,偏身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偏盲

31. 书写中枢位于 ( ) ,说话中枢位于 ( ) 。

答案: 额中回后部额下回后部

32. 视觉中枢位于()、听觉中枢位于( )。

答案: 距状沟两侧的枕叶皮质颞横回

33. 基底核主要有()、()和(),前两者合称为()。

答案:豆状核尾状核杏仁体纹状体

34. 脑的动脉来源于()和()。

答案:颈内动脉椎动脉

35. 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和()。

答案: 硬膜蛛网膜软膜

三. 名词解释

1. 躯体神经

答案: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称躯体神经。

2. 内脏神经

答案: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称内脏神经。

3. 神经元

答案: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

冲动的功能。

4. 神经纤维

答案: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构成神经纤维。

5. 纤维束

答案: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6. 神经

答案:神经纤维在周围部集聚在一起称为神经。

7. 灰质

答案: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

8. 白质

答案:指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而色泽白亮故称白质。

9. 神经核

答案:在中枢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10. 神经节

答案: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

11. 第四脑室:为位于延髓、脑桥和中脑之间的锥体形室腔。上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下通脊髓中央管,另借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12. 小脑扁桃体

答案:在小脑下面,蚓垂两旁靠近延髓的部分小脑组织向下膨隆,称为小脑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向下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常可危及生命。

13. 内囊

答案: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由大脑皮质投射纤维和皮质下各中枢上行纤维集中通过的区域,可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

14. 脊髓节段:脊髓的两侧连有31对脊神经,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

15. 大脑动脉环

答案:又称 Wills 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组成,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此环可以调整大脑的血流供给和代偿,维持脑的营养供应和功能活动。

16. 终池:

答案:蛛网膜下隙中较膨大的部位为终池,内有马尾无脊髓。临床上腰椎穿刺常利用此部位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而不损伤脊髓。

四. 问答题

1. 简述脊髓灰质的分部及各种神经元的名称。

答案: 在脊髓横断面上,灰质围绕中央管呈蝶形。分3部分:前角(柱),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组成;后角(柱),内含联络神经元;侧角(柱),内含交感神经元。

2. 简述脊髓白质各索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

答案:前索:皮质脊髓前束、脊髓丘脑前束。后索:薄束和楔束。外侧索:脊髓丘脑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3. 简述中脑、脑桥、延髓分别与哪些脑神经相连?并指出在脑干背侧相连的脑神经。答案:中脑: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背侧:滑车神经。

4. 脑脊腋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答案:脑脊液主要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左、右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渗透到上矢状窦。

5. 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结构有哪些?

答案: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结构有:边缘叶、下丘脑、丘脑前核群和杏仁体,总称边缘系统。

6. 脊髓半横断损伤与脑干半横断损伤各会出现哪些感觉障碍?

答案:脊髓半横断损伤时,可伤及上行的薄束、楔束与脊髓丘脑束,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消失(及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

脑干半横断损伤时,可伤及上行的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而出现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浅、深感觉消失、

7. 当一侧内囊损伤时,病人会出现哪些功能障碍?

答案:一侧内囊损伤,可伤及其中(内囊后肢)走行的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等,出现对侧偏身运动障碍,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的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

第二节周围神经系统

一. 单项选择题

相同知识点:脊神经(1-3)

1. 有关脊神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A. 31对脊神经均与相应的脊髓节段相连

B. 由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

C. 每对脊神经都从同序数椎骨下方出椎间孔

D. 31对脊神经均属混合性神经

E. 脊神经前根粗大、后根细小

答案:C

2. 脊神经节的性质()

A. 运动性

B. 感觉性

C. 交感性

D. 副交感性

E. 混合性

答案:D

3. 脊神经节位于()

A. 脊神经前根

B. 脊神经后根

C. 脊神经

D. 脊神经前支

E. 脊神经后支

答案:B

知识点:膈神经(4)

4. 膈神经的分布区不包括()

A. 膈

B. 纵隔胸膜

C. 心脏

D. 膈下腹膜

E. 心包

答案:C

相同知识点:臂丛(5-10)

5.支配臂部屈肌群的神经主要是()

A. 桡神经

B. 肌皮神经

C. 正中神经

D. 尺神经

E. 腋神经

答案:C

6. 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

A. 正中神经

B. 尺神经

C. 桡神经

D. 肌皮神经

E. 腋神经

答案:C

7.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

A. 肌皮神经

B. 桡神经

C. 尺神经

D. 正中神经

E. 腋神经

答案:E

8. 肱骨下端骨折主要损伤()

A. 尺神经

B. 桡神经

C. 肌皮神经

D. 正中神经

E. 腋神经

答案:A

9. 肱骨上端骨折易损伤()

A. 正中神经

B. 桡神经

C. 尺神经

D. 肌皮神经

E. 腋神经

答案:E

10. 何种神经损伤会出现“垂腕征”()

A. 腋神经

B. 正中神经

C. 尺神经

D. 桡神经

E. 肌皮神经

答案:D

相同知识点:胸神经前支(11-13)

11. 分布于脐平面的皮神经是()

A. 第7肋间神经

B. 第8肋间神经

C. 第9肋间神经

D. 第10肋间神经

E. 第11肋间神经

答案:D

12. 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的胸神经前支是()

A. 第3胸神经

B. 第4胸神经

C. 第5胸神经

D. 第6胸神经

E. 第7胸神经

答案:B

13. 第6胸神经前支分布于()

A. 胸骨角平面

B. 乳头平面

C. 尖突平面

D. 肋弓平面

E. 脐平面

答案:C

知识点:腰丛(14)

14. 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是()

A. 生殖股神经

B. 股神经

C. 闭孔神经

D. 坐骨神经

E. 胫神经

答案:B

相同知识点:脑神经(15-32)

15. 不属于混合性脑神经的是()

A. 三叉神经

B. 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舌下神经

E.迷走神经

答案:D

16. 哪条眼球外肌不是动眼神经支配()

A. 上直肌

B. 下直肌

C. 外直肌

D. 下斜肌

E. 内直肌

答案:C

17. 滑车神经支配()

A. 上直肌

B. 下直肌

C. 上斜肌

D. 外直肌

E. 下斜肌

答案:C

18. 支配面部感觉的是()

A. 面神经

B. 眼神经

C. 三叉神经

D. 舌咽神经

E. 滑车神经

答案:C

19. 管理舌前2/3味觉的神经是()

A. 舌咽神经

B. 舌下神经

C. 上颔神经

D. 下颔神经

E. 面神经

答案:E

20. 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A. 舌咽神经

B. 舌下神经

C. 上颔神经

D. 下颔神经

E. 面神经

答案:D

21. 管理舌后1/3味觉的神经是()

A. 舌咽神经

B. 舌下神经

C. 面神经

D. 三叉神经

E. 迷走神经

答案:A

22. 支配腮腺分泌活动的是()

A. 舌咽神经

B. 舌下神经

C. 面神经

D. 三叉神经

E. 迷走神经答案:A

23. 迷走神经的分布范围不包括()

A. 心、肝、脾、肾等器官

B. 喉肌

C.结肠左曲以下的肠管

D. 喉黏膜

E. 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答案:C

24. 舌的神经支配不包括()

A. 面神经

B. 舌咽神经

C. 迷走神经

D. 舌下神经

E. 三叉神经

答案:C

25. 不含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是()

A. 动眼神经

B. 迷走神经

C. 面神经

D. 三叉神经

E. 舌咽神经

答案:D

26. 神经纤维成分最复杂的脑神经是()

A. 三叉神经

B. 舌咽神经

C.迷走神经

D.面神经

E.前庭蜗神经

答案:C

27. 三叉神经的性质是()

A. 混合性

B. 运动性

C. 感觉性

D. 交感性

E. 副交感性

答案:A

28. 支配面肌的神经是()

A. 三叉神经

B. 面神经

C. 舌咽神经

D. 迷走神经

E. 舌下神经

答案:B

29. 支配舌肌的神经是()

A. 舌咽神经

B. 下颔神经

C. 舌下神经

D. 迷走神经

E.上颔神经

答案:C

30. 含副交感神经的脑神经是()

A. 滑车神经

B. 展神经

C. 面神经

D. 三叉神经

E. 副神经

答案:C

31. 声带麻痹是由于损伤了( )

A. 颈交感干

B. 舌咽神经

C. 副神经

D. 喉返神经

E. 喉上神经喉内支

答案:D

32. 一侧舌下神经损伤时表现为( )

A. 不能伸舌

B. 伸舌时舌尖居中

C. 伸舌时舌尖上卷

D. 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

E. 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答案:E

相同知识点:内脏神经(33-36)

33.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A. 脊髓胸1至腰3节的侧角内

B. 脊髓胸1至12节的后角内

C. 脊髓胸1至骶3节的侧角内

D. 脊髓胸1至12节的前角内

E. 脊髓骶2至骶4节的侧角处

答案:A

34. 有关内脏运动神经的说法何者错误( )

A. 也称植物性神经

B. 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

C. 低级中枢都位于脊髓内

D. 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E. 从低级中枢到所支配器官,除个别外,均需经过二个神经元

答案:C

35.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

A. 间脑和骶 2 ~ 4 脊髓

B. 脑干和胸 1 ~腰 2 脊髓节

C. 脑干和骶 2 ~ 4 脊髓节

D. 胸 1 ~腰 2 脊髓节

E. 脑干

答案: C

36. 内脏大神经( )

A. 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 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 属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 支配胸、腹腔脏器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二. 填空题

1. 周围神经系统可区分为( )、( )和( )三部分。

答案: 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2. 臂丛主要分支有()、()、()、()和()。

答案: 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3. 支配臂部前群肌的神经是(),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支配上肢伸肌的神经是()。

答案: 正中神经腋神经桡神经

4. 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是第()胸神经,分布于乳头平面的是第()胸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的是第()胸神经,分布于脐平面的是第()胸神经。

答案: 2 4 6 10

5. 临床上所见的“爪形手”是()神经损伤引起的,“猿掌”是()神经损伤引起的,“垂腕症”是()神经损伤引起的。

答案: 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

6. 支配股前肌的神经是(),支配股内群肌的神经是(),支配股后群肌的神经是()。

答案: 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

7. 根据脑神经纤维成分不同,将脑神经分为()、()和()。

答案: 运动性神经感觉性神经混合性神经

8. 混合性脑神经有()、()和()、()。

答案: 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9. 支配眼球外肌的神经有()、()和()。

答案: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10. 三叉神经的分支有()、()和()。

答案: 眼神经上颔神经下颔神经

11.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支配表情肌的神经是()。

答案: 三叉神经面神经

12.副神经支配()和()。

答案: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13.一侧舌下神经损伤,同侧()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

答案: 颏舌肌同侧

三. 问答题

1. 简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的名称。

答案: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围绕在腋动脉周围,主要分支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2. 眼的神经支配有哪些?

答案: 视神经:管理视觉。眼神经:管理眼的一般感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共同管理眼球外肌。

3. 舌的神经支配有哪些?

答案: 下颔神经:管理舌前2/3一般感觉。面神经:管理舌前2/3的味蕾。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粘膜的味蕾。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4. 内翻足时损伤了什么神经?

答案: 当出现腓骨头骨折等疾患时,很可能损伤腓总神经,造成所支配的小腿前群肌和外侧肌群瘫痪而形成“马蹄内翻足”。

5. 面神经颅内、外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答案: 面神经颅外损伤后的表现主要是面肌瘫痪,具体有:患侧额纹消失、闭眼困难、鼻唇沟变浅,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流涎。面神经颅内损伤后除上述表现外,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泌泪、沁涎障碍而导致角膜、口腔干燥等。

6. 请阐述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答案:主要区别有:

(1)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2) 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而内脏运动神经则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而多数内脏器官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3) 躯体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而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达所支配的器官需经过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4) 内脏运动神经的节后纤维的分布形式和躯体运动神经亦有不同。躯体运动神经以神

经干的形式分布,而内脏运动神经节后纤维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5)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受意志的控制;而内脏运动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控制。

7. 试比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答案: (1) 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外侧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副交感核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2) 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 ( 椎旁节 ) 和脊柱前方 ( 椎前节 )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的脏器附近 ( 器官旁节 ) 和器官壁内 ( 器官内节 ) 。因此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比交感神经长,而节后纤维则较短。

(3) 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一个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而一个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则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所以交感神经比副交感神经作用范围要广。

(4) 分布范围不同。交感神经分布较广,除至头颈、胸、腹腔脏器外,尚遍及全身血管、腺体、竖毛肌。而副交感神经分布则不如交感神经广泛,大部分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均无副交感神经。

(5) 对同一器官所起作用不同。其作用互相拮抗又互相统一。

第三节神经传导通路

一. 单项选择题

1. 躯干、四肢本体觉传导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位于()

A. 薄束、楔束核

B. 脊神经节

C. 脊髓灰质后角

D. 背侧丘脑

E. 内侧丘系

答案:D

2. 头面部的痛温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 )

A. 脊神经节

B. 三叉神经节

C. 三叉神经脊束核

D. 三叉神经脑桥核

E.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答案: B

3. 内侧丘系( )

A. 传递温、痛觉

B. 发自薄束核和楔束核

C. 发自脊髓固有核

D. 是非意识性传导纤维

E. 发自脊髓胸核

答案: B

4. 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

A. 薄束核和楔束核

B. 后角固有核

C. 胸核

D. 丘脑腹后外侧核

E. 大脑皮质感觉区

答案:A

5.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

A. 脊神经节

B. 三叉神经节

C. 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

D. 丘脑腹后内侧核

E. 大脑皮质感觉区

答案:C

6. 头面部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 )

A. 上丘脑

B. 底丘脑核

C. 背侧丘脑

D. 后丘脑

E. 下丘脑

答案:C

7. 锥体系( )

A. 起始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

B. 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C. 下行纤维都在延髓下端交叉

D. 受损后,反射消失,但肌不萎缩

E. 皮质核束支配双侧脑神经核

答案: B

8.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神经核是( )

A. 三叉神经运动核

B. 滑车神经核

C. 动眼神经核

D. 舌下神经核

E. 展神经核答案: D

9. 面神经核上瘫( )

A. 病灶的对侧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

B. 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

C. 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

D. 病灶的对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

E. 患侧额纹消失

答案: A

10. 下列何部位受损 , 可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

A. 视交叉侧部

B. 双侧视神经

C. 双侧视束

D. 视交叉中央部

E. 右视辐射

答案: D

11. 患者右侧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其病变累及( )

A. 左侧皮质核束

B. 右侧皮质核束

C. 左侧舌下神经核

D. 右侧舌下神经核

E. 右侧舌神经

答案: D

二. 填空题

1. 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第一级神经元为( ),其周围突分布于( ),中枢突入脊髓后形成( )束和( )束;第二级神经元( )和( )核,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组成( ),第三级神经元为( ),发出纤维经( ),投射至( )。

答案: 脊神经节, 肌、腱、关节 ,薄束楔束,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上2/3及旁中央小叶后部

三. 名词解释

1. 锥体系

答案: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由位于大脑皮质内,下运动神经元由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细胞组成。上神经元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前角细胞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止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为皮质核束。

2. 上运动神经元

答案:又称上神经元,是指锥体系中第一级神经元,其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皮质中,它们发出的轴突构成锥体束,通常把该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总称为上神经元,为自大脑皮质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后,临床上表现为痉挛性瘫痪,俗称“硬瘫”。

3. 下运动神经元

答案:又叫下神经元,是指锥体系中第二级神经元,为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胞体和轴突构成传导运动冲动的最后公路。受到损伤后临床表现为同侧肢体弛缓性瘫痪,俗称“软瘫”。

四. 问答题

1. 试述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出现的症状。

答案: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的症状不同。如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眼全盲;视交叉损伤可导致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一侧视束完全损伤,则引起患侧眼的鼻侧半、健侧眼的盲颞半视野偏盲。

第九章学生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一神经系统的机能 感觉机能: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感受机能。 运动机能: 高级机能:神经系统的高级整合机能。 二神经元 1 结构 2 神经元的机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 中枢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三神经突触 1 概念 2 结构 3 分类 4 突触传递的过程与原理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Na+,膜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K+、Cl-,膜超极化。) 5 神经递质(中枢递质) 种类: (1)胆碱类:乙酰胆碱(ACh) (2)单胺类: A:儿茶酚胺(C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 肾上腺素(E)。 B:吲哚胺(IA) 5-羟色胺(5-HT) (3)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氨基丁酸、门东氨酸 (4)其它前列素(PG)、P物质、组胺等。 四反射活动 1、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规律性的反 应。 2、反射弧: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和感觉器官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1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味蕾细胞) 2感觉器官:除包括感受器外,还包括一些非神经性的附属结构。(眼睛) 3 感受器的分类: 内部感受器:存在于组织内部的感受器。 外部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感受外部环境变化。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敏感性最高的能量形式的刺激叫适宜刺激。 2 感受器的阈值: 能引起感受器兴奋的最小刺激量称阈值。 3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把适宜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生物能量称之。 4 感受器的放大作用 感受器在将刺激能量转换成神经信号时表现出不同程度功率放大作用。 5 感受器的适应 二感觉的概念、种类及一般性质 1 感觉:是指主观上对单纯的刺激成分的认知作用。 如:内外环境的适宜刺激感受动作电位传入大脑皮质,产生感觉。 2 种类: 3 感觉的性质: (1)特殊感觉活力 (2)投射 (3)辨别阈与鉴别性 (4)敏感性与感受性 (5)渐增与渐减 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一)躯体感觉(皮肤) 1 触觉与表层压觉 2 温热觉与冷觉 3 痛觉(为对损伤性刺激的反应。) 4 深部感觉 (二)内脏感觉 内脏痛: 特点: 牵涉痛:内脏病变时引起机体不同部位的疼痛。 产生的原因: 1)会聚学说:患病内脏和牵涉痛皮肤区域的传人神经纤维进入脊髓后会聚到同一后角神经元,并由同一上行纤维上传入脑。由于日常生活中能意识到的疼痛多来自体表,而内脏痛很少发生,所以将此时来自患病内脏的传人冲动误认为来自体表,产生牵涉痛。 2)易化学说:患病内脏和牵涉痛的皮肤在脊髓内的两个中枢相距甚近,来自患病内脏的传人冲动可以经侧支提高邻近脊髓中枢的兴奋性,即产生易化反应,以至正常时不易引起痛觉的轻微刺激通过皮肤传人神经,使其脊髓中枢发生更大兴奋,上传冲动增强。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教材首先简述了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从宏观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的概况。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结构——神经元的介绍,引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引出动作电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最后教材描述了体温调节的方式和机理,进一步说明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所有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本节课是承接了内环境与稳态之后的一节课,阐述了动物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命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调节与内环境稳定的关系,也为之后的体液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从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于许多神经活动都有所体验,比如瞳孔反射、膝反射等等,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简单活动中涉及的器官和原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反射。从能力起点上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较强,教师可利用文字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所以能够通过示意图模拟动作电位的变化这一抽象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2.说出动作电位的概念 3.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表格和文字资料,逐步提高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学习神经系统的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难点:动作电位 五、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5/题共20分) 1、突触: 2、突触传递: 3、牵张反射: 4、牵涉痛: 二、填空题:(1/空共31分) 1、神经系统包括()和()。 2、突触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3、外周递质主要有()() 4、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5、皮肤痛觉常以()为主,内脏痛觉常以()为主。 6、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分为()和(),其中()主要支配所()肌纤维,()主要支配()肌纤维。 7、牵张反射分为()和()两种类型。 8、小脑根据进化的先后分为()()(),其主要的功能有()()()。 9、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 三、单选题:(1/题共28分) 1、人体最主要的调节系统是() A内分泌系统B 神经系统C免疫系统D 循环系统E 生殖系统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A、K+ B、Cl- C、Ca2+ D、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l-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后电位 4、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叙述正确的是() A、对Ca2+、K+通透性增大 B、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C、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 E、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 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A、K+ B、Cl- C、Na+ D、Mn2+ E、Ca2+ 6、后放的结构基础是() A、聚合式 B、辐散式 C、环路式 D、链锁式 E、侧支式 7、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式 B、辐散式 C、环路式 D、链锁式 E、侧支式 8、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总和 B、易疲劳 C、双向传递 D、突触延搁 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C调节内脏功能D协调肌紧张E维持觉醒 10、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C调节内脏功能D协调肌紧张E维持睡眠 12、体表感觉的皮质代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边缘系统D颞叶皮质E岛叶皮质 13 、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损伤后,体表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B右半身C左侧头面部D右侧头面部E双侧头面部 14、下列哪项是内脏痛的主要特点() A刺痛B定位不明确C必有牵涉痛D对电刺激敏感 E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射部位 15、突然横断脊髓,离断水平以下的随意运动将() A不变B暂时性增强C暂时性减弱甚至消失D永久丧失E永久增强 16、下列哪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 A大小便失禁B血压下降C发汗反射消失D 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消失 E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紧张降低 17、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B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C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控E失去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18、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一块肌肉收缩,属于() A肌紧张B腱反射C 姿势反射D屈肌反射E多突触反射 19、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A腱反射B肌紧张C翻正反射D屈肌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 20、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梭外肌收缩B梭内肌收缩C肌梭传人冲动增多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E腱器官传人冲动减少 21、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是肌梭 B 基本中枢在脊髓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D横断脊髓后永远消失横断脊髓后永远消失E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脊休克B去大脑僵直C肢体麻痹D腱反射加强E动作不精确 23、人的小脑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 A不变 B 降低C增强D先增强,后降低 E 先降低,后增强 24、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 A小脑B红核C黑质D新纹状体E丘脑底核 25、人类的皮质运动区主要在() 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 C 颞叶D枕叶E额叶 26、自主神经对下列哪种器官的作用是非拮抗性的()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知道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要靠神经、体液和自身三种调节方式进行调节,其中神经系统是起着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那么,神经调节的主要方式和特点,我们已在第一章绪论中进行了讨论,请大家进一步回顾。在这里我们主要复习一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 从神经元的组成中,我们了解到轴突离开胞体一段距离后获髓鞘,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细胞兴奋后,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有四: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性 3.相对不疲劳性

4.绝缘性 三、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有突触传递、非突触传递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突触传递 从上面的框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通常我们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的结构、分类及传递特征等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3.局部神经元回路 局部回路神经元:中枢内某些神经元轴突短或无轴突,它们的轴突或树突仅在某一中枢部位内部起联系作用,并不投射到远隔部位,这些神经元称为局部回路神经元。局部神经元回路: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神经元间的联系通路,称为局部神经元回路。这种神经元间的联系通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提到过,比如呼吸一 章中呼吸节律的形成原理,“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学说”。 四、突触 1.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发生的部位分类: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根据突触信息的传递物分类: 化学性突触:突触处的信息传递物是化学递质。这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 根据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分类: 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兴奋。 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一般反复分支形成许多小支,其末端膨大成球形,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贴近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 由此可知,一个神经元可与多个神经元发生联系,也可受多个神经元的影响。突触的构成: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突触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突触前膜→钙离子的通透性↑、钙离子内流→突触小体前移→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相结合→改变后膜离子的通透性→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 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隔神经发自,经肺根,行于和之间。运动纤维分布于,感觉纤维分布于。 2.脊神经共有对,其中 __最多,共有对。 3.股神经发自,其终支为,分布于。 4.经眶上裂入眶的脑神经有、、和。 5.前庭蜗神经是第对脑神经,传导和。 6.迷走神经含有、、和 4种纤维成分。 7.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副交高神经的低级中枢位 于。 8.脊神经由和在处合成。 9.桡神经发自臂丛,肌支支配、和。 10.臂丛分支中有一段紧贴骨面行走的神经是、 和。 11.内囊位于、和之间。 12.反射弧由、、、和组成。 13.与舌的感觉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其中管理和;核管理。 14.与迷走神经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 4个核团。 15.在橄榄的背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脑神经有、 和。 16.间脑位于和之间, 由、、、和__5部分组成。 17.基底核包括、、和 4个核。 18.大脑半球上的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是中枢;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后部是中枢;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是中枢;颞

横回是中枢。 19.左侧视束损伤,可致左眼和右眼视野偏盲。 20.在大脑动脉环中,右交通动脉连接动脉和。 二、判断改错题 1.所有脊神经前支均先聚集成神经丛,再由丛分支支配相应器官。 2.腰丛由腰1~5腰神经前支在腰大肌深面互相交织组成。 3.手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 4.面神经含3种纤维成分,其中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脑神经是指附着于脑干的周围神经。 6.当滑车神经受损时,可引起眼外斜视,瞳孔转向外下方。 7.胫神经受损时足不能背屈,下垂呈现“马蹄内翻足”。 8.仅含感觉性纤维的脑神经是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9.上泌涎核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有关。 10.面神经丘的深面有面神经和展神经的纤维通过。 11.视上核是下丘脑内的重要核团之一,发出视上垂体束到神经垂体,参与神经内分泌活动。 12.在大脑外侧面,中央沟、颞叶、枕叶之间的区域为顶叶。 13.自脊髓末端到第2骶椎水平硬膜外腔特别扩大,称为终池。 14.海绵窦是位于颅中窝蝶鞍两侧的硬脑膜静脉窦。 15.软膜薄而富含血管和神经,除大脑纵裂和大脑横裂以外,过脑和脊髓的沟裂。 16.角膜反射的中枢在顶盖前区。此区发出的纤维止于两侧的动眼神经副核。 17.黑质是锥体外系的重要核团,位于中脑被盖的中部。 18.下丘脑沟是下丘脑与底丘脑的分界线。 19.躯干及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的三级神经元分别是脊神经节、薄、楔束核及背侧丘脑腹内侧核。 20.小脑位于颅中窝,借3对脚与脑干相连。 三、选择题 【A型题】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神经系统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特异性投射系统 2.非特异投射系统 3.牵张反射 , 4.肌紧张 5.腱反射 6.条件反射 7.去大脑僵直 二、填空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突触传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易疲劳。 3.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能α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β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 ! 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大脑皮质既处于_____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6.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波形:____波、_____波、______波、______波。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主要是_____波。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8.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9.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在化学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 A.总和 B.后放 C.双向性传递 D.兴奋节律的改变 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中枢突触的多少 " C.刺激的强弱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效应器的敏感性 3.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

第9章 神经系统 (教研版 )

第九章神经系统 重难点解析 1. 神经系统结构复杂,名词较多,抽象难懂,而且中枢神经的许多内部结构直观性差,也给学习、理解有关内容增加了难度,学习时应认真预习有关知识,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及活体,提高学习效果。 2. 周围神经分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分布到全身每一个器官,在许多方面与脉管类似,多数与血管伴行,学习时给结合脉管理解、记忆。 3. 掌握的内容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功能;脑干、间脑、小脑的组成;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功能区、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循环;脊神经各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脑神经的分布概况 4. 熟悉的内容: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脑干的外形,各脑室的位置;脊神经的组成、分支;主要脑神经的性质、分支和分布。 5. 了解的内容:脊髓、脑干的内部结构,脑的动脉,小脑的位置、外形;内脏神经的组成;深、浅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锥体外系。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 单项选择题 相同知识点:神经系统的概述(1-2) 1. 神经系统( ) A. 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联络 B. 在调节各系统中起辅助作用 C. 可以调节内环境的平衡 D. 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 E. 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答案: D 2. 中枢神经系统( ) A. 是指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B. 包括脑和脊髓 C. 指脊神经和脑神经 D. 是指脊髓和脑干 E. 又称内脏神经 答案: B 知识点:神经系统术语(1) 3. 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为() A. 灰质 B. 神经 C. 神经节 D. 白质 E. 神经核 答案:E

相同知识点:神经细胞的结构(1-3) 4.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 A. 神经胶质 B. 神经节 C. 神经元 D. 神经核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5. 神经元( ) A. 由胞体和突起两大部分组成 B. 突起分为树突、轴突和树突棘 C. 分为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 D. 多极神经元属感觉神经元 E. 双极神经元属运动神经元 答案:A 6. 神经纤维( ) A. 是树突包被髓鞘而 B. 有髓比无髓纤维传导速度快 C. 仅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 D. 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相同知识点:脊髓的结构(1-9) 7. 马尾是由( ) A. 骶部脊神经根形成 B. 下部脊神经前根形成 C. 下部几对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 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的 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 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简 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不同 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会产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4、描述体温调节 能力目标: 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 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 【教学过程】 【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 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传导兴奋。 3、神经元的分布: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2、反射弧: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反射是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则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答案:B 2、灰质是指脑和脊髓中()的部位 A.神经元集中 B.神经元及其树突集中 C.神经元及神经节密集 D.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 解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白质是脑和脊髓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灰质则是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答案:D 3、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 B.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解析: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的各种刺激都要将其能量转化为电能,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是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人体的感觉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有关的神经中枢共同完成的,只能说感受器是参与感觉形成的结构,不能说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答案:D 4、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 A.神经 B.神经纤维 C.神经末梢 D.感受器 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B。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叫做神经。轴突和树突末端细小的分支叫做神经末梢,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此题考查上述概念是否清楚。答案:B 5、下列关于神经元细胞体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存在于灰质中 B.存在于神经节中 C.存在于神经核中 D.存在于白质中 解析:神经元的细胞体分布于灰质中、神经节中和神经核中。白质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答案:D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脑体和轴突 C.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2.神经纤维的构成是()。 A.胞体、轴突、树突 B.长的树突和胞体 C.树突和轴突D.轴突、长的树突和髓鞘 3.构成白质的是()。 A.神经元细胞体 B.神经元 C.树突 D.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和反思-公开课

第六章第二节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组成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有关生理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组成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在身体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认识他们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学完此课之后,应该至少有如下收获:第一层次:对着别人的身体或自己的身体能指出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第二层次: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差别;能够想象由神经细胞如何组成神经系统,如何作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层次:会用以上的知识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本节内容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生动的资料,比如说87页上的资料分析中的病例、88页上的图片等等,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资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不足,本节的知识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教学中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较多的模型和真实事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神经系统。神经元模型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节约了课堂时间。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4.初步学会在踩踏事件中避险。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教学难点】 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 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教具】 课件;人脑模型;小锤子;糖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学生做“传糖果”的游戏,来创设紧张的游戏气氛, 引导学生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资料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学生活动] 读教材第87页《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 对问题作出假设。(每小组4人,每人分析一个病例,尝 试说出病人症状和病因) 讨论完毕后,请同学对以上发言作出小结。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5/题共 20 分) 1、突触: 2、突触传递: 3、牵张反射: 4、牵涉痛: 二、填空题:( 1/空共 31 分) 1、神经系统包括()和()。 2、突触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3、外周递质主要有()() 4、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5、皮肤痛觉常以()为主,内脏痛觉常以()为主。 6、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分为()和(),其中()主要支配所()肌纤维,()主要支配()肌纤维。 7、牵张反射分为()和()两种类型。 8、小脑根据进化的先后分为()()(),其主要的功能有()()()。 9、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 三、单选题:( 1/题共 28 分) 1、人体最主要的调节系统是() A 内分泌系统 B 神经系统 C 免疫系统 D 循环系统 E 生殖系统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A、 K+ B、 Cl- C、 Ca2+ D、 Na+和K+,尤其是 Na+ E、 Cl-和 K+,尤其是 Cl-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后电位 4、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叙述正确的是() 2++ B、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C、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A、对 Ca 、 K 通透性增大 D、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 E、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 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A、 K+ B、 Cl- C、Na+ D、 Mn 2+ E、 Ca2+ 6、后放的结构基础是() A、聚合式 B、辐散式 C、环路式 D、链锁式 E、侧支式 7、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式 B、辐散式 C、环路式 D、链锁式 E、侧支式 8、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总和 B、易疲劳 C、双向传递 D、突触延搁 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 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C 调节内脏功能 D 协调肌紧张 E 维持觉醒 10、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 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C 调节内脏功能 D 协调肌紧张 E 维持睡眠 12、体表感觉的皮质代表区主要位于() A 中央前回 B 中央后回 C 边缘系统 D 颞叶皮质 E 岛叶皮质 13 、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损伤后,体表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 左半身 B 右半身 C 左侧头面部 D 右侧头面部 E 双侧头面部 14、下列哪项是内脏痛的主要特点() A 刺痛 B 定位不明确 C 必有牵涉痛 D 对电刺激敏感 E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射部位 15、突然横断脊髓,离断水平以下的随意运动将() A 不变 B 暂时性增强 C 暂时性减弱甚至消失 D 永久丧失 E 永久增强 16、下列哪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A 大小便失禁 B 血压下降 C 发汗反射消失 D 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消失 E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紧张降低 17、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 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B 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C 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D 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控 E 失去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18、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一块肌肉收缩,属于() 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姿势反射 D 屈肌反射 E 多突触反射 19、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A 腱反射 B 肌紧张 C 翻正反射 D 屈肌反射 E 对侧伸肌反射 20、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 梭外肌收缩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传人冲动增多 D 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E腱器官传人冲动减少 21、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感受器是肌梭 B 基本中枢在脊髓 C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 横断脊髓后永远消失横断脊髓后永远消失 E 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 脊休克 B 去大脑僵直 C 肢体麻痹 D 腱反射加强 E 动作不精确 23、人的小脑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 A 不变 B 降低 C 增强 D 先增强,后降低 E 先降低,后增强 24、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 A 小脑 B 红核 C 黑质 D 新纹状体 E 丘脑底核 25、人类的皮质运动区主要在() A 中央前回 B 中央后回 C 颞叶 D 枕叶 E 额叶 26、自主神经对下列哪种器官的作用是非拮抗性的()

神经元的结构 分类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细胞构成包括两类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般将神经细胞称作神经元(neuron),被认为是神经系统行使功能、信息处理最基本的单位。而胶质细胞则主要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积累知识的增加,逐渐发现胶质细胞也能够行使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 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有1011个神经元,其种类很多,大小、形态以及功能相差很大,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性,例如突起。我们以运动神经元为例介绍神经元的典型结构,如图2-37所示。与一般的细胞一样,神经元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的胞体(cell body)和一些突起(neurite)构成的。胞体为代谢和营养的中心,直径大小在μm级别。除胞体外,与神经元行使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是各种各样的特异性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其中自胞体一侧发出、较细长的圆柱形突起为轴突(axon),每个运动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其功能是信息的输出通道,代表着神经元的输出端;同时还可以借助轴浆进行物质的运输,主要包括由胞体合成的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内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这种运输称为轴浆运输。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椎状隆起,称为轴丘(axon hillock),并逐渐变细形成轴突的起始段(initial segmeng),这一部分的功能及其重要,它是神经元产生冲动的起始部位,并随后继续沿着轴突向外传导。轴突通常被髓鞘(myelin)包裹,但并非是完全的将其包裹,而是分段包裹,髓鞘之间裸露的地方为郎飞结(node of Ranvier),其上含有大量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轴突末梢(aoxn terminal)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这是信息在某个神经元传递的终点,它能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者效应器细胞相接触,并通过突触结构(synapse)进行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中另一类重要的突起为树突(dendritic),一般是从胞体向外发散和延伸构成,数量较多,由于与树枝的分布类似而得名,是神经元进行信息接收的部位。树突表面长出的一些小的突起称为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数目不等,它们的大小、形态数量与神经元发育和功能有关。当神经元活动较为频繁时,树突棘的数量和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神经元可塑性研究的重要方面。轴突和树突的作用反映了功能两极分化的基本原理。 图2-37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神经元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细胞形态分类 神经元形态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根据树突和轴突相对于彼此或胞体的方向形态进行的分类如图2-38所示,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级神经元。形态学相似饿神经元倾向于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某一特定区域,并具有相似

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 导语:人的神经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工程,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必须要保障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才能使得自己身体更健康,所以有很多人想具 人的神经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工程,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必须要保障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才能使得自己身体更健康,所以有很多人想具体了解一下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具体的解答。 主要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轴位,它们的周围有头颅骨和脊椎骨包绕。这些骨头质地很硬,在人年龄小时还富有弹性,因此可以使脑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护。 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大脑还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的部位.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器官,起到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神经也称为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两者之间相互桔抗又相互协调,组成一个配合默契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解剖复习题9第九章 神经系统练习

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灰质 2.白质 3.神经核 4.神经节 5.网状结构 6.胼胝体 7.脊髓节段 8.内囊 9.硬膜外隙 10.第四脑室 二、填空题 1.脑位于内,可分为,,和。 2.脊髓的两个膨大是和。 3.脊髓位于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干的相连,成人脊髓下端平 下缘。 4.脊髓分31个节段,即个颈节,个胸节,个腰节, 个骶节,个尾节。 5.在脊髓横断面上,灰质两侧向前扩大叫,由神经元组成。 6.脑干自下而上分为,和。 7.第四脑室位于,和。 8.中脑背面有上下两对隆起,上方称,是反射中枢,下方称,是反射中枢。 9.当颅内压增高时,常被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及生命,临床称。 10.下丘脑主要包括,及乳头体等结构。 11.基地核主要有,和,两者合称为。 12.脑的动脉来源于和。 13.大脑半球的3条叶沟是,和。 14.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后动脉,,,和在脑底部相互吻合而成。 15.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和。 16.臂丛主要分支有,,,和。 17.支配臂部前群肌的神经是,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支配上肢伸肌的神经是。 18.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是第胸神经,分布于乳头平面的是第胸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的是第胸神经,分布于脐平面的是第胸神经。 19.临床上所见的“爪形手”是神经损伤引起的,“猿掌”是神经损

20.支配股前群肌的神经是,支配股内群肌的神经是,支配股后群肌的神经是。 21.根据脑神经纤维成分不同,将脑神经分为,和。 22.混合性脑神经由,,和。 23.支配眼球外肌的神经有,和。 24.三叉神经的分支有,和。 25.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支配表情肌的神经是。 26.副神经支配和。 27.一侧舌下神经损伤,同侧瘫痪,伸舌时舌头偏向。 28.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引起对侧瘫痪,但一般不瘫痪。 三、单项选择题 1.脊髓的位置() A.上端平枕骨大孔与中脑相连 B.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C.下端成人平第三腰椎下缘 D.下端成人平第二骶椎下缘 E.下端小儿平第一腰椎下缘 2.腰椎穿刺的常选部位是() A.第1-2或2-3腰椎棘突之间 B.第2-3或3-4腰椎棘突之间 C.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 D.第1-2腰椎棘突之间 E.第4-5腰椎棘突之间 3.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为() A.灰质 B.神经 C.神经节 D.白质 E.神经核 4.脊髓灰质的前角是() A.感觉神经中枢 B.运动神经中枢 C.内脏感觉中枢 D.交感神经中枢 E.副交感神经中枢 5.薄束和锲束损伤可导致() A.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浅感觉丧失 B.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丧失 C.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丧失 D.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深感觉丧失 E.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深、浅感觉丧失 6.躯体基本的反射中枢在() A.大脑B中脑 C.小脑 D.脊髓 E.间脑 7.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束是() A.皮质脊髓束 B.脊髓丘脑侧束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A型题(单选题) 1.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E) 9 1994 A.促进消化B.保存能量C.加速排泄D.生殖E.应付环境急骤变化 2. 锥体束最主要的机能是(B) 9 1994 A.支配对侧肢体肌肉运动B.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C.抑制腱反射D.使肌群运动协调E.调节肌紧张 3. 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C) 9 1994 A.瞳孔近反射B.直接缩小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D.直接光反射E.减弱的瞳孔开大反射 4. 下列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 9 1994 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D.双向传导E.不衰减扩布 5. 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C) 9 1995 A.瞳孔扩大B.糖元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6. 破坏下列哪一脑区,动物会出现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E) 9 1995 A.边缘叶B.中脑网状结构C.延脑背侧区D.下丘脑外侧区E.下丘脑腹内侧核 7. 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C) 9 1995 A.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B.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C.受牵拉的肌肉收缩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 8. 正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感受器最容易适应?(C) 9 1995 A.肌梭B.伤害性感受器C.触觉感受器D.内脏化学感受器E.肺牵张感受器 9. 冷水进入一侧耳内,可引起下列哪一变化,从而导致出头晕和恶心等植物性功能改变? (E) 9 1995 A.冷却了耳石器官B.壶腹嵴的运动减弱C.前庭传入神经放电增加D.前庭传入神经放电减少E.内淋巴液流动 10. 光线刺激视杆细胞可引起(C) 9 1995 A.Na+内流增加和超极化B.Na+内流增加和去极化C.Na+内流减少和超极化D.Na+内流减少和去极化E.K+外流停止和去极化 11.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单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9 1996 A.电刺激可以使其兴奋B.阈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D.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