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自己总结CATIA常用小技巧经验全集

2年自己总结CATIA常用小技巧经验全集
2年自己总结CATIA常用小技巧经验全集

CA TIA的一些小小小小技巧

1:如何快速知道当前的CATIA作图区上的零件的放大比例?

答:选中TOOLS----->OPTIONS----->VISUALIZATION---->

DISPLAY CURRENT SCALE IN PARALLEL, MODE 的选项.

在屏幕的右下方的数值表示当前作图区内的几何体的显示

比例.

2:如何快速定义草图方向?

答:按CTRL键点选在草图中做为X轴的边,再选择草图平面, 然后选择草图功能.草图自动转到所需的方向.

3:如何再SKETCHER 中动态调整尺寸?

答:选中已标注的实体,再按住SHIFT键,,然后拖动实体,

则实体上标注的尺寸值会动态变化.

4:当启动CATIA时,总是会产生一个新的CATPRODUCT 档,

怎样才可以避难?

答:可以在START--->ALL PROGRAMES--->TOOLS--->

ENVIRONMENT EDITOR V5R** 中创建一个新的

环境变数,

NAME:CATNOSTARTDOCUMENT

V ALUE:YES

就可以改变这种问题了.

5:从CATIA来的有些MODEL 档,在读取时出现PROJICT

CONFLICT 的信息,要怎样才能读取?

答: 在$HOME 的目录下,修改USRENV.DCLS 这个档案,

在其中加入A TSITE,PRJMODEL=TRUE;这一行就可.

(UNIX环境)

6:如何在进入CA TIA sketcher workbench 的时候,跳过动画,以加速显示速度?

答:TOOLS--->OPTIONS--->DESPLAY---->NA VIGATION--->

NA VIGA TION, UNCHECK "ANIMATION DURING

VIEWPOINT MODIFICATION". 就可禁止动画.

7:如何改变系统默认的坐标平面的大小以及颜色?

答:TOOLS--->OPTIONS--->INFRASTRUCTURE------>PART

INFRASTRUCRE---->DISPLAY---->DISPLAY IN GEOMETRY

AREA---->AXISSYSTEM DISPLAY SIZE (IN MM),把默认

值从10改为40.60等等,就可改变基准面的尺寸大小,但颜色

只能在界面上GRAPHIC PROPERTIES 工具上直接改了.

8:如何在特征树和实体之间进行切换?

答:大家所知的可能就是在特征树上点击或在屏幕右下角的

坐标系上点击.

在这里小弟介绍一种方法前提是你的鼠标是三键的)

按住CTRL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滚轮就OK了.

9:如果你的三键鼠标突然坏了,家里又只有两键的,那怎么办?

我有好办法,其实就是CATIA的功能.

答:打开TOOLS--->OPTION--->DEVICES AND VIRTUAL REALITY ;然后在TABEL SUPPORT 里进行编辑就行了.

怎样,看到在你的界面上那些功能表了,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学习工作了. 10:当你的CATIA里打开多个文档时,有没有快速转换窗口?

答:按住CTRL键,然后按动TAB键就可快速转换窗口了.

11:在CATIA中如何快速适时缩放?

答:先按CTRL键再按鼠标中键是放大缩小.

先按鼠标中键再按CTRL键是旋转.

12:在命令执行过程中,如何暂时隐藏命令对话方块?

答:点击荧屏右下角输入框右边的按钮旧可隐藏.

13:右没有快捷的方法在装配中多次调入同一零件?

答:在当前装配文件下,先用INSERT--->EXISTING COMPONENT

调入所需零件,然后选择这个零件,在点击INSERT---->FAST MULTI

INSTANTIATE 就可以再次快速调入.还可以在DEFINE MULTI

INSTANTIAA TE 中定义一次调入同一零件的个数,实现一次调入

多个相同的零件.

14:为什么我的CATIA里的特征树在零件设计工作台上有参数和

关系式的NODE,但在装配工作台上却没有?

答:此问题可在此解决:TOOLS--->OPTIONS--->INFRASTRUCTURE ---->PRODUCT STRUCTURE---->TREE CUSTOMIZATION 里面的

PARAMETERS 和RELATIONS 改为YES

15:功能ICON 丢失如何找回?

答:最快速的恢复方法是在--->TOOLS---->CUSTOMIZE 中

TOOLBARS---->"RESTORE ALL CONTENTS " AND "

TESTORE POSITION " 使用者可重新定义.

16:为什么我的工具命令经常找不到,这种问题应如何解决?

答:打开电脑的搜索找出CATSettings 文件夹, 然后删除

它. 之后重新启动CATIA,将你所需要的工具命令放在你

喜欢的位置,再以后救.... 嘿嘿,问题解决了!!

17:如何快速的批量转换IGES 和STEP

文档为CATPart 文档?

答:运行TOOLS---->UTILITY---->BATCH

-DXF-IGES-STEP 工具,选择转换的文档

,输出的路径,以及转换的格式等设定参数,

然后运行就OK了.

18:CATIA V5 可不可以自订不同模组功能ICON在单一

操作界面?

答:可以.在TOOLS+CUSTOMIZE....设定就可以实现了.

19:如何在3D中快速调整自己所需的视图?

答:在VIEW-->NA VIGA TION MODE--->VIEWPOINT SNAPPING 然后转动模型到接近自己所需的视角,系统会自动捕捉

并调整到该视角.

20:使用一条导线进行OLFT时,有时会产生扭曲,如何解决?

答:可以尝试在相对的位置上再增加一条或几条导线.

21:如何在零件设计中任意的移动一个BODY ?

答:先将指南针拖到所需的BODY上,然后拉动指针的方向就行了.

22:如何在CATIA中拉伸一个文字PAD.

答:进入drafting,用TEXT命令写上所需的文字,注意字体,然后另存DXF格式文档,再然后打开DXF文档,把文字复制,另开一个PART

进入SKETCH,将文字粘上去就可拉伸实体了.

23:在收到IGES,STEP等格式的档案时,怎样查看

该档案是油什么软件创建的?转换中出现问题,

怎样查看具体情况?

答:当在CATIA中打开IGES,STEP,DWG等外部

档案时,转换完毕后会自动产生一个转换

报告,其保存路径为: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LOCALSETTINGS\APPLICATION

DATA\DASSAULTSYSTEMES\CA TREPORT

其中跟打开的档同名,后缀为RPT的档

即是.这样你就可以全面了解文档转换

的过程了.

24:关于FORMULA的用法,怎么利用此功能用于加工方面?

答:由于FORMULA可以定义在CATIA中所有变数之间的

函数关系,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加工的时候定义

进给量与刀具直径之间的关系.这样当变换刀具的时候

进给量将根据刀具的直径自动调整.在定义的对话方块中

右键单击选择EDIT FORMULA就可以编辑并输入公式.如图:

在0.1数据框中右键点击.

刚学,画了一个玩的.班门弄斧了.

7:如何改变系统默认的坐标平面的大小以及颜色?

答:TOOLS--->OPTIONS--->INFRASTRUCTURE------>PART

INFRASTRUCRE---->DISPLAY---->DISPLAY IN GEOMETRY

AREA---->AXISSYSTEM DISPLAY SIZE (IN MM),把默认

值从10改为40.60等等,就可改变基准面的尺寸大小,但颜色

只能在界面上GRAPHIC PROPERTIES 工具上直接改了.

请问这一条:

4:当启动CATIA时,总是会产生一个新的CATPRODUCT 档, 怎样才可以避难?

答:可以在START--->ALL PROGRAMES--->TOOLS--->

ENVIRONMENT EDITOR V5R** 中创建一个新的

环境变数,

NAME:CATNOSTARTDOCUMENT

VALUE:YES

就可以改变这种问题了.

我怎么照着做不下来呢?新建了一个变量CATNOSTARTDOCUMENT,可是在哪里设它的值呢?

请看下图!!(确定你是电脑的管理员)

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其它方面的方法请告诉我,谢谢!!

过柱子我的经验总结

过柱子经验总结 Swrl20041219据网络资源整理支持小木虫 1、选柱子: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 2、称量:1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 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 3、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Rf值在0.2-0.3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乙酸乙酯/石油醚= 4:1可用TLC分开。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 4、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5、装柱: A、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可能使产品分解。 B、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C、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 6、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7、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CATIA使用小技巧

CATIA小技巧 1:如何快速知道当前的CATIA作图区上的零件的放大比例?答:选中TOOLS----->OPTIONS----->VISUALIZATION---->DISPLAY CURRENT SCALE IN PARALLEL,MODE的选项.在屏幕的右下方的数值表示当前作图区内的几何体的显示比例. 2:如何快速定义草图方向?答:按CTRL键点选在草图中做为X轴的边,再选择草图平面,然后选择草图功能.草图自动转到所需的方向.3:如何再SKETCHER中动态调整尺寸?答:选中已标注的实体,再按住SHIFT键,,然后拖动实体,则实体上标注的尺寸值会动态变化.4:当启动CATIA时,总是会产生一个新的CATPRODUCT档,怎样才可以避难?答:可以在START--->ALL PROGRAMES--->TOOLS--->ENVIRONMENT EDITOR V5R**中创建一个新的环境变数,NAME:CATNOSTARTDOCUMENTVALUE:YES就可以改变这种问题了.请看下图!!(确定你是电脑的管理员)[img]upload/forum/200705/200705251006594.jpg[/img]5:从CATIA来的有些MODEL档,在读取时出现PROJICTCONFLICT的信息,要怎样才能读取?答:在$HOME的目录下,修改USRENV.DCLS这个档案,在其中加入ATSITE,PRJMODEL=TRUE;这一行就可.(UNIX环境)6:如何在进入CATIA sketcher workbench的时候,跳过动画,以加速显示速度?答:TOOLS--->OPTIONS--->DESPLAY---->NAVIGATION--->NAVIGATION,UNCHECK"ANI MATIONDURING VIEWPOINT MODIFICATION".就可禁止动画.7:如何改变系统默认的坐

合成过柱子经验谈

关于柱层析和TLC之我的体会 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确定。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 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 (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过柱子经验总结 1, 选柱子: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 1:5-10. 2, 称量:1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杂质相差以上) , 就可以少用硅胶.

3, 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 TLC 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 溶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 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 Rf 值在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 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 醇<水.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 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溶剂.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乙酸乙酯/石油醚= 4:1 可用 TLC 分开.乙酸 乙酯和石油醚(60-90). 4, 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 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5, 装柱: A, 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 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可能使 产品分解. B,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 1/3 体积石油醚(氯仿),装 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 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C,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 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 6, 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 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 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7, 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A,在硅胶上层加少量无水硫酸钠(以免样品被洗脱剂冲散)取适量样溶液上样.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B,用少量的溶剂溶 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

CATIA的一些小技巧

CATIA的一些小技巧! 1:如何快速知道当前的CATIA作图区上的零件的放大比例? 答:选中TOOLS----->OPTIONS----->VISUALIZATION----> DISPLAY CURRENT SCALE IN PARALLEL, MODE 的选项. 在屏幕的右下方的数值表示当前作图区内的几何体的显示比例. 2:如何快速定义草图方向? 答:按CTRL键点选在草图中做为X轴的边,再选择草图平面, 然后选择草图功能.草图自动转到所需的方向. 3:如何再SKETCHER 中动态调整尺寸? 答:选中已标注的实体,再按住SHIFT键,,然后拖动实体, 则实体上标注的尺寸值会动态变化. 4:当启动CATIA时,总是会产生一个新的CATPRODUCT 档, 怎样才可以避难? 答:可以在START--->ALL PROGRAMES--->TOOLS---> ENVIRONMENT EDITOR V5R** 中创建一个新的环境变数, NAME:CATNOSTARTDOCUMENTVALUE:YES 就可以改变这种问题了. 5:从CATIA来的有些MODEL 档,在读取时出现 PROJICTCONFLICT 的信息,要怎样才能读取? 答: 在$HOME 的目录下,修改USRENV.DCLS 这个档案, 在其中加入 ATSITE,PRJMODEL=TRUE;这一行就可. (UNIX环境) 6:如何在进入CATIA sketcher workbench 的时候,跳过动画,以加速显示速度? 答:TOOLS--->OPTIONS--->DESPLAY---->NAVIGATION---> NAVIGATION, UNCHECK "ANIMATION DURINGVIEWPOINT MODIFICATION". 就可禁止动画. 7:如何改变系统默认的坐标平面的大小以及颜色? 答:TOOLS--->OPTIONS--->INFRASTRUCTURE------>PART INFRASTRUCRE---->DISPLAY---->DISPLAY IN GEOMETRY AREA---->AXISSYSTEM DISPLAY SIZE (IN MM),把默认值从10改为40.60等等,就可改变基准面的尺寸大小,但颜色只能在界面上GRAPHIC PROPERTIES 工具上直接改了. 8:如何在特征树和实体之间进行切换? 答:大家所知的可能就是在特征树上点击或在屏幕右下角的坐标系上点击.在这里小弟介绍一种

过柱子经验

过柱经验 2008-09-17 20:59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 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 溶剂的选择。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

过柱子的知识总结

过柱子的知识总结 王宇 通常有机反应得到的产物中会混有一定量的副产物和杂质,所以需要对产物进行纯化以得到我们需要的目标产物。纯化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减压蒸馏、萃取、重结晶、色谱分离等等。它们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就总结一下柱层析分离(即过柱子)的基本知识。 由于柱层析分离是色谱分离技术中的一种,所以首先介绍色谱法的一些基本概况。 1.色谱法的基本概况 1.1 色谱法简介 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固定相对流动相中的混合物来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等。 1.2 色谱法的分类 首先,按照“相”来分类,色谱法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包括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液相色谱包括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按照固定相的形式来分类,色谱法可分为纸色谱、柱色谱和薄层色谱。 按照分离原理来分类,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排阻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等。 1.3 色谱法的简要发展历史 色谱法的发展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俄国,最先由植物学家Tswett研究时发现,他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同时也被尊称为“色谱学之父”。 1941年Martin和Synge首先介绍了分配色谱法,并将蒸馏塔板理论应用于色谱分离中,使色谱方法在理论上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二人也因为对柱层析应用的贡献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2年Martin和Games开创了气—液色谱的新领域。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的G·Aubouin和美国的Scott等人同时各自创立了高压液相色谱法,它与分光光度、库仑、电导、荧光等方法联用,可使分离和检测实现自动化。 到目前为止,各种色谱还在不断发展,色谱设备日益完善、操作技术不断突破,色谱分析法已成为近代化学中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之一。

CATIA V5 100个使用技巧

CATIA V5 100问 使用CATIAV5,如果要画线或是云形线时,都必须要先画上一个点,可否在平面上任意绘制呢? 答:CATIAV5有一个功能叫做[在依附上工作] 。。 只要开启后就可以达到您的需求。此功能可以使用[工作依附活动性]来开启或是关闭此功能。 请问catia的造形设计中,投影对话框中的G1、G2 是什么意义? 答:当曲线投影至曲面时,可能会造成连续 性的改变,G1、G2用来强制恢复原来 曲面的连续性。其中G1是切线相切连 续,G2是曲率相切连续。举例来说, 有一条曲线投影到圆弧曲面上,本来的 曲线是曲率连续的状态,但是投影后可 能会改变为切线连续的状态,此时可以设定平顺中的G2,与可以允许改变的变异值(默认值是0.001),将投影后的曲线微幅修正回曲率连续,需注意的是只有拥有GSD模块的catia才能够设定,如果只有GS1模块此设定会是变暗无法使用。 catia的的造形设计中的多边线是什么? 答:多边线依照autocad的说法就是聚合线,此多边线将会存在于未封闭实体中。 在catia中要如何检查曲线之间是否有连接?或是有空隙呢?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翱翔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56970.html,整理,科研中国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56970.html,提供下载。取之于网络,用之于网络,为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尽一份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读者勿用作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科研中国-中国科研网是科研交流网站,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学术期刊社,以及科研院、校、所与科研中国进行合作!欢迎各领域专家和研究生,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人员来科研中国进行交流!Email:chinamaker@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56970.html,。 科研中国: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56970.html,,让中国引领世界共同进步。

柱层析的一些心得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离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对吸附剂来说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是颗粒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pH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的pH约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碱性氧化铝的pH约为10,用于胺或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硅胶略带酸性,只能用于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的分离。常用300-400目的柱硅胶或H 硅胶。若化合物的R f值相差较大,则可考虑使用200-300目硅胶以加快层析速度。 另:因吸附剂的比表面较大,天气潮湿时或长期放置中吸附的水分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大大增加了固定相的极性导致样品分不开),因此应将吸附剂放入90~100度烘箱内烘2小时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使用。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定要密封,防止吸潮。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里干燥一段时间。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氧化铝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 3.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是常用的手动加压的方法。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体会:过柱时是否加压要具体分析,通常情况下直径比较粗的柱子用常压即可,因其横截面积的缘故淋洗剂的流速已足够快。通常控制柱子下端液体流速大约在0.5~1滴每秒的范围比较合适。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一般不推荐使用。 4.柱子的尺寸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粗长的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

过柱子总结

过柱子总结 吸附剂与洗脱剂 (一)吸附剂与洗脱剂 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 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 (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采用强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吸附色谱——正相色谱;采用弱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分配色谱——反相色谱。 分离对象:能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如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及含羟基、氨基、亚氨基的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 聚酰胺在水中吸附能力的规律:

2016过柱子总结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 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 (1)层析柱 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此外,薄膜塑料柱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2)吸附剂 柱层析中最常使用的吸附剂是氧化铝或硅胶。其用量为被分离样品的30~50倍,对于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对于吸附剂应综合考虑其种类、酸碱性、粒度及活性等因素,最后用实验方法选择和确定。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值为4,适用于分离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浸出液的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化合物。中性氧化铝的相应pH值为7.5,适合于醛、酮、醌、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对酸、碱敏感的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离。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离。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Catia技巧(自己汇总超全实用)

1:如何快速知道当前的CATIA作图区上的零件的放大比例? 答:选中TOOLS----->OPTIONS----->VISUALIZATION----> DISPLAY CURRENT SCALE IN PARALLEL, MODE 的选项. 在屏幕的右下方的数值表示当前作图区内的几何体的显示比例. 2:如何快速定义草图方向? 答:按CTRL键点选在草图中做为X轴的边,再选择草图平面, 然后选择草图功能.草图自动转到所需的方向. 3:如何再SKETCHER 中动态调整尺寸? 答:选中已标注的实体,再按住SHIFT键,,然后拖动实体, 则实体上标注的尺寸值会动态变化. 4:当启动CATIA时,总是会产生一个新的CATPRODUCT 档, 怎样才可以避难? 答:可以在START--->ALL PROGRAMES--->TOOLS---> ENVIRONMENT EDITOR V5R** 中创建一个新的环境变数, NAME:CATNOSTARTDOCUMENTV ALUE:YES 就可以改变这种问题了. 5:从CATIA来的有些MODEL 档,在读取时出现 PROJICTCONFLICT 的信息,要怎样才能读取? 答: 在$HOME 的目录下,修改USRENV.DCLS 这个档案, 在其中加入ATSITE,PRJMODEL=TRUE;这一行就可. (UNIX环境) 6:如何在进入CATIA sketcher workbench 的时候,跳过动画,以加速显示速度? 答:TOOLS--->OPTIONS--->DESPLAY---->NA VIGATION---> NA VIGATION, UNCHECK "ANIMATION DURINGVIEWPOINT MODIFICATION". 就可禁止动画. 7:如何改变系统默认的坐标平面的大小以及颜色? 答:TOOLS--->OPTIONS--->INFRASTRUCTURE------>PART INFRASTRUCRE---->DISPLAY---->DISPLAY IN GEOMETRY AREA---->AXISSYSTEM DISPLAY SIZE (IN MM),把默认值从10改为40.60等等,就可改变基准面的尺寸大小,但颜色只能在界面上GRAPHIC PROPERTIES 工具上直接改了. 8:如何在特征树和实体之间进行切换? 答:大家所知的可能就是在特征树上点击或在屏幕右下角的坐标系上点击.在这里小弟介绍一种方法前提是你的鼠标是三键的) 按住CTRL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滚轮就OK了. 9:如果你的三键鼠标突然坏了,家里又只有两键的,那怎么办? 我有好办法,其实就是CATIA 的功能. 答:打开 TOOLS--->OPTION--->DEVICES AND VIRTUAL REALITY ;然后在TABEL SUPPORT 里进行编辑就行了. 怎样,看到在你的界面上那些功能表了,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学习工作了. 10:当你的CATIA里打开多个文档时,有没有快速转换窗口? 答:按住CTRL键,然后按动TAB键就可快速转换窗口了.

过柱子经验教学内容

过柱子经验

过柱经验 2008-09-17 20:59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 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

柱层析方法经验归纳汇总

1、选柱子: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实验室常用玻璃柱。径高比一般在1:5-10。 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大小,一般吸附剂应填充到柱子体积的1/4~1/5。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加压柱是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是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小气泵。特别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柱子的尺寸为粗长的最好。柱子越长,相应的塔板数就越高。柱子越,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越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

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物质,小心不为过。因为分离的物质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2、选择吸附剂: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干硅胶的视密度在左右,所以要称40 g硅胶,用烧杯量100 ml也可以。 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杂质相差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必须知道的CATIA高级技巧

CATIA 使用手册--高级技巧54 条 F3 --- 隐藏目录树; 鼠标左键(或右键)+ 鼠标中键视图旋转;鼠标中键视图平移;鼠标中键视图放大缩小; Alt + Enter = 性質; shift 加中鍵出現紅色方塊後拖拉,快速放大指定局部,指定观察方向; 先按CTRL 再加中鍵是放大縮小;先按中鍵再加CTRL 是是物件旋轉;物件旋轉時,外面會出現紅色的圓形區域,在圓形區域內是XYZ 軸的任意旋轉,在圓形區域外是針對Z 軸的特定旋轉; Press any keyboard arrow, the preselecti on n avigator appears. ctrl+F 出, 现物体选择器。 Ctrl + Page up ----zoom in Ctrl + Page down ----zoom out Shift + 上下左右箭头----rotate Ctrl +上下左右箭头----pan Ctrl +shift + 左右箭头----rotate shift+F3 --work on specification tree shift +F2--specification tree overview MB3+Customize --- 可自定义 Alt+mb2 --循环选择 ctrl+u --再生(装配时用的着) CTRL +鼠标滚轮放大缩小特征树公差标注:在零件的工程图中时常有如巾39 士0.0的公差标注,CATIA

默认字体SICH无法按要求进行标注,标出的是巾39 0.05勺形式。这 时可以将公差类型设置为TOL-1.0并用a CATIA Symbo字体标注。鼠标右键在工程图标注中的应用: 在半剖视图中标注孔的尺寸时,尺寸线往往是一半,延长线也只在一侧有。如果直接点击孔的轮廓线,按左键确认,出现的是整个尺寸线。可以在还未放置该尺寸前点击鼠标右键,选择“DHimaelfnsion ”, 即可标注出一半尺寸线。 标注两圆弧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时,当鼠标选中两圆弧后,系统自动捕捉成两圆心之间的距离尺寸,此时同样在未放置该尺寸之前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的 “ Extension Lines Anchor ”中选择所要标注的类型; 工程图中有时需要标注一条斜线的水平或垂直距离,或者要标注一条斜线的一个端点与一条直线的距离,这时可以在选中要标注的对象后,在右键弹出菜单中选择“ DimensRioenpresentation ”中所需的尺寸类型。两直线角度尺寸的标注也可以通过弹出菜单中的“Angle Sector ”选择所需的标注方式; 重新选择图纸:若在将零件转化成工程图时选错了图纸的大小,如将 A3选成A4纸,可以在“ Drafting ”环境中点击“ File ”宀“ Page setup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重新选择所需图纸; 激活视图:在工程图中,往往要对某一视图进行剖视、局部放大和断裂等操作。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一定要将该视图激活,初学者往往忽略这个问题,从而造成操作失败。激活视图有两种方法:将鼠标移至视图的蓝色边框,双击鼠标,即可将该视图激活。将鼠标移至视图的蓝色边框,右击鼠标,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层析柱的一些总结

多数微生物碱性蛋白酶不耐热,碱土金属,特别是钙对碱性蛋白酶有明显的热稳定作用 碱性蛋白酶是加酶洗涤剂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在丝绸、制革工业中也有广泛用途 热稳定性将酶液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30℃,40℃,50℃,60℃,70℃)保温10min 后,立即在0℃冰浴中冷却,然后在40℃下测碱性蛋白酶活力,以剩余的酶活性作为评价酶的热稳定性的指标。测量三个重复求平均值,将最高的酶活力定义为100%,分别计算不同温度条件下蛋白酶的剩余酶活性与最高酶活性的比值。 以ph7的缓冲液为例,如果你的目标蛋白等电点小于7,呢就带负电荷,用阴离子交换的柱子,如果是大于7,那选择阳离子交换的柱子,如果等电点是7,那上样的缓冲液pH大于它的等电点用阴离子,小于7的用阳离子,如此类推就可以 缓冲液的PH=pI值+1,上阴离子柱,=pI值-1,上阳离子柱,一般缓冲液ph范围在6.5~8.5之间,与PI值相差1个PH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不清楚PI值,可以将蛋白溶到PH梯度的缓冲液里,然后分别试阳离子和阴离子填料(50ul左右得体积就够了),看那个PH下挂得好。 强离子交换剂: 在宽pH范围内载量稳定,所以他的优点是不同pH下载量恒定,可控性好,平衡过程快速、简单。 弱离子交换介质的缺点:适用的pH范围比较小,随着pH不同载量发生变化。但是大部分蛋白等电点在5.5 ~ 7.5 。因此强/弱离子交换介质都可以使用 弱离子交换介质(DEAE、ANX、CM)优点在于:和强离子交换介质的选择性不同,因此我们一般先使用强离子交换,如果优化条件还是达不到理想的分离效果,可以尝试弱离子交换,用选择性不同的介质尝试一下。 因此弱离子交换与强离子交换由于选择性不同,可以说是对不同蛋白的结合力有差异。S 技术规格 离子交换剂类型 Q Sepharose FF 季氨基,强阴离子 DEAE Sepharose FF 二乙基氨基乙基,弱阴离子 ANX Sepharose 4FF 二乙基氨基丙基,弱阴离子 SP Sepharose FF 磺丙基,强阳离子 CM Sepharose FF 羟甲基,弱阳离子 离子容量 Q Sepharose FF 0.18-0.25mmol(Cl-)/ml DEAE Sepharose FF 0.11-0.16mmol(Cl-)/ml ANX Sepharose 4 FF 0.13-0.18mmol(Cl-)/ml SP Sepharose FF 0.18-0.25mmol(H+)/ml CM Sepharose FF 0.09-0.13mmol(H+)/ml 动态载量 Q Sepharose FF 120mg HSA/ml 填料 DEAE Sepharose FF 110mg HSA/ml 填料 ANX Sepharose 4 FF 5mg 甲状腺球蛋白/ml 填料 SP Sepharose FF 70mg RNAase/ml 填料 CM Sepharose FF 50mg RNAase/ml 填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