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段翻译

文言文语段翻译
文言文语段翻译

文言文语段翻译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③君奚患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②太祖口貌如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③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8.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

③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9.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0.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喏。”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①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②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11.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②禁之奈何?

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12.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从,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13.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4.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

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②吾所穷者,郗雍也。

③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

④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15.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重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①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②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16.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①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

②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17.楚庄王欲伐赵,杜子谏曰:“王之伐赵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赵之下也,而欲伐赵,此智之如目也。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①王之弱乱非赵之下也,而欲伐赵,此智之如目也

②故曰自见之谓明。

1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焉。

①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焉。

19.“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较;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①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②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20.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①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

②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2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疾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焉。此惟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危害人于心术者大,而蹈

之者常十八九。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③此惟师心自用耳。

22.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①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③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④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

24.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②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③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参考答案

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2.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3.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③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4.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将怎么办呢?③大王您忧虑什么呢?5.①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②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客,(审问之下)果然是梁王指使的③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6.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太祖就很担心这件事。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7.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③如果他真有人性的话,那么得到绢受到的侮辱,比受刑更厉害。8.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我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③好人跟我的关系好,我也了

解他们,那些不好的人,我就无法了解了。9.①对这些士人民众怎么办啊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怎么样?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引导他们)走上仁义之路。10.①希望先生说事情就直接说,不要用比喻的方法说。②论述说明,本来就是凭着所了解的,来解释所不了解的,而使别人了解11.①布帛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遮体之物了,木材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作为国家守备之需的了②如何才能禁止呢③人们的所有行为,不是图名就是图利12.①发觉烤肉厨师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于是自己不再吃了,给烤肉厨师吃②每当遇到危难,常常发现有个人在旁边护着自己13.①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②太师您撞谁?③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14.①观察他们眉眼间的表情便能够发现实情②让我们隐于困境的,就是郗雍③使教化在上面能认识得很清楚,在百姓中能得到奉行④老百姓如果有羞耻之心,那么还做什么窃贼呢15.①大禹是个圣人,竟然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②怎么能够只是游乐安逸荒疏沉醉,活着对于时世无益,死去名声不能传播于身后16.①每当和人谈论佛理,一定要以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②今天你在我面前用佛来炫耀自己是可以的,恐怕真佛就要笑你偷了他的糟粕了。17.①大王的士兵弱小政治混乱不在赵国之下,却想攻打赵国,这就是所说的智慧就如同用眼睛观察事物啊。②所以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啊。18.①贮藏丹砂处(必然是)赤色,贮藏黑漆处(必然是)黑色②因此有德君子必定慎重地选择自己的处身之所19.①我的短处,我对抗而显露它,使对方狐疑而退缩;②我的长处,我隐蔽而留藏,使对方轻率大意而陷于不备20.①如果酒囊饭袋,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又有什么两样②我曾经看见没有死的鬼凭吊已经死的鬼,没有好好想一想这中间的道理,其实只不过是这么一点儿区别罢了21.①以已为是而以人为非,这是世俗的通病②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接近而不敬重又不甘于向人家讨教③这完全是因为自以为是啊22.①这实在是老天爷的安排,但这么两三个人却认为这是一己之力,这不是很荒唐吗②为什么不也去求赏,死了又怨谁呢③指斥(这种行为)却又去仿效,罪过就更大了④用来记住我的过失,同时褒扬好人23.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正午(见面)②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离开了③友人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24.①君子清心寡欲就不会被身外事物所役使,就能以正直的品德而行事。②小心谨慎节攒用度,远离罪恶使家室丰裕③因此做官一定贪赃受贿,在乡间一定盗窃他人财货

高考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2

高考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2 古典诗文 2013-12-21 0602 5d56b7b40102eenp 高考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2 51、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原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52、韩信袴下受辱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原文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53、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54、周处改过自新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经典句子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1、见侮而不斗,辱也。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一寸山河一寸金。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不迁怒,不贰过。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

以为戒,有则改之。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1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翻译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 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译文: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妒忌。 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 今有人日攘(3)邻之鸡者,或(4)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5)。”曰:“请损之(6),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7)。”如知其非义 注释 (3)[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4)[或]有的人(5)[是非君子之道]这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是:此,这。君子:指品行良好的人。道:作为,行(6)义:好的(7)[请损之]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损,减少。之,代表偷鸡这件事(8)[已]停止(9)[斯]则,就(10)[日]每天 译文:现在有每天(都要)偷邻居的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的作为。那人说:“那就减少一些吧。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来年就停止(这种行为)。”既然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该立刻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当机立断,不能给自己找借口。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客曰:“犬、马最难。”齐王曰:“孰易者”客曰:“【鬼魅】①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②【罄于前】③,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注释:1.鬼魅:鬼怪2.旦暮:早晚3.罄于前:出现在眼前 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

文言文文段翻译

文言文文段翻译 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 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心。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迨:等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无实意,可不译出。 咏:吟咏。 倍诵:“倍”通“背”,背诵。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 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 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提示】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要 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

(读书不能不背诵积累)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 复裈(音同“昆”)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随着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须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一】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参考译文】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按:此处“上”指刘邦,当时称为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没有比得上他的。大王如果想永久地在汉中称王,那么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如果想争夺天下,那么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跟他商量大事的人了。这就看大王的决策怎么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争夺天下)了,哪里能长久呆在这里郁郁不得志呢?”萧何说:“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东(争夺天下),那么如果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份上让(他)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么就)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好极了。”于是汉王就要召来韩信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对人才)轻慢无礼,现在要拜大将却好像呼叫一个小孩一样,这正是韩信想离开的原因啊。大王(既然)决定要拜他为大将,(就要)选一个好日子,(您自己要)斋戒,设立坛场,准备好各种礼仪,才可以(举行仪式)。”汉王答应了他。众将领(听到要拜大将的消息)都很高兴,人人都自以为能被拜为大将。等到拜大将的时候,(才发现被拜为大将的)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很吃惊。 【二】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史记·陈丞相世家》 【参考译文】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平,陈平

高三语文文言小文段翻译训练

供稿:山东省阳信第二高级中学单云军251800 文言小文段翻译训练 【学前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信”是说要把古人文章的意思“原汁原味”忠实地表达出来;“达”是说翻译出来后事理要通达,表述要晓畅;“雅”是说要把古人作文、说话的“妙处”表现出来。对于高考文言翻译,特别强调“直译”。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文章的意韵,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去,表达的方式和风格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为强化对此法的要求,便于记忆,可熟记这段顺口溜:文言翻译重直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各类名词可照抄,古义现代词语替;被动省略补清楚,倒装成分把位移;遇到虚词想周详,把准语气要流利。 如果从操作层次讲,文言文翻译还可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其方法: 留:人名、地名、职称、物称、年号等,照搬不译。 替:找出最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的语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去的部分。 删:删去不需译、不能译的个别词语,如发语词等。 猜:对多义实词在文中的准确义项,尤其是未曾露面的某一个词的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猜测。 【实战演练】(特别注意加点的词) 一、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之。②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③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翻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孟子谓齐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 ..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①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①士师:古代的司法官。②已之:已,停止。“已之”是使动用法句式,使他停职,也就是把他撤职。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1.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或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有一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还没到,他急切地呼喊到:“我,是济水边上最有钱的人,如果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打鱼的人用船把他送到了岸上,他却只给了十两金子。打鱼的人说:“先前答应给一百两金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恐怕不可以吧?”商人说:“你,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是不满足吗?”打鱼的人沮丧地离去了。又有一天,商人沿着吕梁山向下游去,船撞到了礁石上,又沉没了。而那个打鱼的人又在那里,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打鱼的说:“这是答应给酬金却不按数酬付的人。”于是站在那里观看,商人被水淹没了。 2.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史记·孙武吴起列传》。 译文: 魏国设立国相,让田文作国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跟您论一下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为国效命,敌对的国家不敢谋犯,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使万民亲近,使府库充实,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又说:“守卫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进犯,韩国和赵国像对待宾客一样顺从,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接着说:“这三方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家混乱,大臣们不服从,百姓们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呢?还是嘱托给了我呢?”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田文说:“这就是我的位子处在您的上面的原因啊!”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3.晋侯复假道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 晋国的国君又一次向虞国的国君借道来讨伐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晋国的气焰不可助长,对于敌寇不可疏忽。一次借道已经很严重了,怎么能够第二次借道给他们呢?谚语里所讲的‘腮帮子与牙床子是紧密

高考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

高考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 古典诗文 12-21 0552 高考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完整word版)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3、夜缒 ..而出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吾其.还也 8、若亡郑 ..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 10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12、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13、夫.晋,何厌之.有 14、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仆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 3、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

子 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鸿门宴》 1、旦日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 3、吾得兄事 ..之 4、所以 ..也 ....与非常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 ..如恐不胜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今入关,财物无所 ..幸,此其志不在小.。 ..取,妇女无所 13、道.芷阳间.行。 14、吾属.今为.之虏矣! 1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17、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9、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必修二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4、或取诸怀抱,悟 ....之外。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 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 矣。”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3.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 4.看见一位妇人穿着粗布丧服坐在毛驴上,隐约之中(感到)和妻子很相像 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 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5.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③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 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 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 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 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 ③必不吾受也 ④君奚患焉 6.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如果收下了我的 宝玉不借道于我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 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 7.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 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 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 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 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 疾先下汉王, 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 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 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 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 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 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 言。”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①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②王疾先下汉王 ③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④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⑤而公不为若更言 7.①天下归顺晚的(恐怕)要覆亡在先了②大 王您(应该)赶紧先向汉王称臣③你(如果)能 制止汉军,我就让你活着④办大事不顾细枝末 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的)指摘⑤你爷爷不 会为了你而另换一个说法 8.《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 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 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8.常常在于人的出处去就辞受取与(应取一个什 么准则)方面 9.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 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 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 内史安国皆 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9.①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② 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客,(审问之下)果然 是梁王指使的③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 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 10.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 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 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 父亲,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②乡党以为贬议 10.①宦官黄皓独掌大权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心 地附和他②乡里给了(陈寿)贬抑的品评 1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 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 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 “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 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 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②太祖口貌如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1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③只是在叔父跟前 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1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 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 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 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1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②现在无缘无故地 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1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 “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 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 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 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 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 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1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 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②还是念及他有 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 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 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 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1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②间或召见 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 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15.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 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 安之者,其在君乎。” ①故世人未之奇也 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5.①因此当时人并不将他看作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②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 16.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 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 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 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 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 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 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 在纣一人。”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6.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②把那些敌人 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 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 (引导他们)趋于仁义 17.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 则不能言矣。”王曰:“喏。”明日见,谓惠子曰: 1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65篇(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精选精练65篇 1、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卧薪尝胆_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少时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文侯问李克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含答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段落翻译训练合集

文言翻译训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对文中两个划线句子,任选一句进行翻译。(5分)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它郡请均赋。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1)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2)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2.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① ② ③ ④ ⑤ 3.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庄子·骈拇》) (1) 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 (2)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三个划线的句子。(5分) (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阳货》) (1)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2分) 译文: (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2分) 译文: (3)诺,吾将仕矣。(1分) 译文:

5.把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①译文:。(3分) ②译文:。(2分) 6.阅读下列文言文段,翻译画线部分。(5分)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1)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2)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译文:(1) (2) 7.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巫马子谓子墨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 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 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翻译:(1)了何贵于二人? (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8.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 译文:(1) (3分) 译文:(2) (2分) 9.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新唐书·徐有功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