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310432 王正化学学院12级环境科学

摘要回顾了生命科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对20世纪中叶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及PCR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类生活影响

1 生命科学的概念

简单来说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它是由多个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及交叉学科协同发展构成的综合学科群。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其分子基础是蛋白质和具有自我复制和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对刺激反应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生命活动的具体反映。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l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l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林奈(C.Linnaeus)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建立了系统分类学。l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分别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生物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细胞。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C.R.Darwin)在1859年出版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1865年,遗传学的奠基人奥地利的孟德尔(G.Mende1)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2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憾的是,他的发现在当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o0年,荷兰的德·弗里斯(de·Vfies)、德国的科伦斯(CoITen8)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Tschermak1,分别独立地发表了与孟德尔相同的研究结论。而且不约而同地引用了孟德尔在35年前宣读的论文。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被重新发现.正式宣告了遗传学的诞生。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W.L.Johannsen)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20世纪初,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f1r.H.Morgan)进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和基因学说,从而使生物学跃入了近代科学的行列。基因是染色体上携带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然而得出这个结论决非易事。早在1869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F.Micscher)在用蛋白酶水解病人的脓细胞的裂解物时分离出了细胞核,在细胞核中发现了一种含磷量很高的酸性化合物,他称之为“核素”。1889年生物化学家奥尔特曼(Altmann)将米歇尔的“核素”改称为核酸,并将对核酸的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费斯(F.Gfi th)等人利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发现即使具有致病力的S型肺炎双球菌被灭活,它仍能使不具致病力的R型肺炎双球获得致病力。格里费斯认为,S型死细菌中有一种活性因子——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获得了致病力,并把这种改变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细菌转化。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T.Avery)等人为弄清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通过化学分馏法,把提取物逐步分离并纯化后,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艾弗里是世界上第1个用实验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但当时更多的人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争论。

生命科学又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都是随着20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等有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1945年,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锷(E.Schrodinger)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预告,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他说:“目前的物理学和化学显然还缺乏说明在生物体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能力,然而,丝毫没有理由去怀疑它们是

不能用这两门科学来说明的”。随着电子显微镜、X一射线晶体衍射、同位素等先进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51年,美国科学家鲍林(L.Pauling)用x一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现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螺旋结构。20世纪50年代初,有3个小组在进行DNA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研究,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派别,竞争非常激烈。一是以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威尔金斯(M.Wilkins)和富兰克林(R.Franklin)为代表的结构学派;一是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鲍林为代表的生物化学学派;一是以剑桥大学的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F.H.Crick)为代表的信息学派。1952年,富兰克林通过x一射线衍射方法成功地拍摄到一张举世闻名的B型DNA 的x一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富兰克林的DNA X一射线衍射照片进行分析,并综合多方面研究结果,搭建起了完整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4月25日,由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共同撰写的一篇只有900字的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向、世界宣布揭开了生命信息储存和传递的最大秘密,提出了遗传信息就是以核苷酸排列的顺序储存于DNA分子之中。至此,有关对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方告结束,同时也宣告了分子生物学诞生。1962年,沃森、克里克及威尔金斯因其划时代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虽然最早认定DNA为双螺旋结构的卓越女科学家富兰克林,因英年早逝而未能分享荣获诺贝尔奖的荣耀,但其高尚的科学道德倍受后人的赞扬。随后尼伦伯格(M.W.Ni~nberg)等科学家们又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指出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以D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为模板翻译的,每3种核苷酸为1种氨基酸密码。不久,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以DNA为模板转录为mR.NA,再以mRNA为模板,按遗传密码翻译为蛋白质。这样,构成生命的两大类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达到了统一,从本质上解释了生命现象。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1)从量子水平、原子分子水平、亚细胞和细胞水平、组织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相应出现了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

学和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动植物学、群体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水平上,对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进行精细地研究。2)多学科相互渗透,使生物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研究基因及其表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生物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力学、生物光学、生物医学、农业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3)应用生物学的形成。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克隆技术、PCR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这项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或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生物技术已经直接影响着并将进一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3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1 现代生物技术揭示生命之谜造福人类

1973年以美国科学家科恩(S.Cohen)为首的研究小组,应用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里的2种不同质粒(抗四环素和抗链霉素)重组到一起,然后将此质粒引进到大肠杆菌中去,结果发现它在那里复制并表现出双亲质粒的遗传信息。这是人类进行的第1次DNA重组实验,也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开端。重组DNA技术的诞生,对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构成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但是,由于通过重组DNA技术得到的重组DNA的数量有限,其筛选难度较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1971年卡若那(Korana)率先提出了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基因。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PCR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便捷、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优点,它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l0万至百万倍,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或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PCR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克隆技术是推动生命科学飞速前进的又一强力发动机。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本意是无性繁殖系或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

就叫克隆技术。 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汉斯·施佩曼(Hans Spema—nn)首先提出了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设想。1952年科学家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蝌蚪和成体蛙。1963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以金鱼为材料,研究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取得成功。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I.Vilmut)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绵羊,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克隆羊诞生以后,科学家们又相继克隆出牛、猴等哺乳动物,动物克隆技术日渐成熟。成熟的动物克隆技术,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发展经济中有着巨大威力,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大致概括为4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用于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和医学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复制珍奇濒危动物,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可使野生动物保护变被动为主动;3)生产转基因动物,可克服有性繁殖难以稳定遗传的基因缺陷;41生产人胚胎干细胞,克隆皮肤、血液和心、肝、肾、肺等组织或器官,可从根本上解决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干细胞为核心的替代或再生治疗,为束手无策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慢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了希望。同样,以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则为各种遗传性缺陷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1990年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合作下。经过l5年的努力,2004年l0月正式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完成图谱。该计划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约30亿个碱基对序列的精确测定,探寻所有人类基因并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人类社会将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1)人类基因组图谱对揭示人类发展、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人类DNA结构的研究,可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以及与古今生物的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破译了人类的生命密码,这将有助于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深入了解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3)获得人类全部基因序列将有助于人类认识许多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为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不久

的将来,根据每个人DNA序列的差异,可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进行“对因下药”,这便是21世纪的医学一个体化医学。

3.2 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发酵工业

酒类、奶酪、酱油和食醋等是古老的发酵工业产品。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A.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由于战争对青霉素的急需,到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以抗菌素为代表的现代发酵工业的大发展。发酵工业就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物质的工业过程。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技术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生产的微生物.发掘自然界中原有微生物品种的新机能,或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微生物,为现代发酵工业带来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一方面新的微生物品种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医药、农药、食品、化学、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提高百倍、千倍乃至万倍。如应用基因工程组建的超级微生物生产人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都比常法提高效率千倍或万倍。另一方面新微生物品种的出现,可以改变原有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原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如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质,如果仅用淀粉和糖质原料生产乙醇,其产量毕竟有限,如可直接利用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的微生物来发酵,以秸杆、牧草、木材和废纸为原料生产乙醇,乙醇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3.3 现代生物技术促进农业绿色革命

第1次农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主要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中以畜力代替人力:第2次农业革命发生在1950—1975年间,主要特征是以机械代替畜力,同时伴随着灌溉、化肥、农药、除草剂、人工授精和杂交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正在掀起农业的第3次革命。“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远缘物种的有利遗传特性转移到农作物或动物体中,改变原有作物或动物的遗传品质,从而提高农作物及家禽、家畜的产量和营养价值。经过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新品种的抗逆性(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病虫害等)和固氮及光合作用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既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4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武器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类,其中生物法应用最为普遍。在污水处

理、大气净化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正在广泛使用生物技术。特别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它们分别含有具有不同降解特点的降解质粒或代谢质粒,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帮助下,已培育出分解性能高并在混合系统中能够占优势的菌种。如利用重组DNA技术把甲苯质粒中的甲苯降解基因和萘质粒中的萘降解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获得的多质粒细菌降解石油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又如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养的新细菌,可以把污染物中的有机汞转变成金属汞,以用于处理含有机汞的废水,同时回收金属汞.从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如,细菌浸矿在采铜和采铀工业中得到应用,经生物技术改造的细菌,不但对金属的亲合力强,耐酸、耐热和抗金属毒性能力都得到提高,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将进一步影响到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按照人类的意愿和需要改造现有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来造福人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晓瑜,李继刚.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蔡宝立,陈启民,耿运琪.潜力巨大的基因工程.天津:天津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6.

3 郑铁曾.生机勃勃的发酵工程.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E-mail:caitaisheng@126.corn) (BH)

浅谈对生命科学进展的认识

浅谈对生命科学进展的认识 生命科学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当我们说到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等的时候,我们觉得好熟悉,这就是生命科学;但当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基因,了解细胞的时候,我们感觉真的好陌生,感觉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解生命科学。 当代的生命科学涉及和覆盖的范围很广,面面俱到的讲解对它的认识,做到的只能是面面都不俱到。因此,我打算只挑肿瘤这方面的内容,来“侃侃而谈”一番。 一.什么是肿瘤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如下图 二.引起肿瘤的原因 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被转化的细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其中一个克隆相对无限制的扩增,通过附加突变,选择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亚克隆(异质化),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 1.内因 如果机体内部的某些条件或状况适合外界环境中致癌物质的作用,这些人群就具备了癌症发病的内因。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等。约有60%的癌症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内分泌紊乱可能与乳腺癌、

前列腺癌发病有关。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较高。遗传因素与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如患有错构瘤病综合征、遗传性皮肤病、染色体脆弱综合征等遗传病者,约10%发生恶性肿瘤,一些致癌外因诱发肿瘤时也都通过遗传因素起作用。 2.外因 外界致癌因素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刺激因素,大约80%~9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已知致癌因素有化学、物理、生物、营养等几种,较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①吸烟与被动吸烟。肺癌病人中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0倍;吸烟者肺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口咽癌的发病率也比不吸烟寄生虫引发人类肿瘤者高。吸烟量与癌症发病关系尚不明确,即使接触烟草的烟雾量不大也会发生癌症。近年来还发现,经常生活在嗜烟者烟雾环境中的不吸烟者,发生癌症的机会也多。 ②职业因素。因长期接触煤焦油、芳香胺或偶氮染料、亚硝胺类化合物等而致的职业性癌,可占全部癌症的2%~8%。职业性癌一般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发生在皮肤、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职业性癌较常见。 ③放射线及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所诱发的癌症约占全部癌症的3%,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癌或恶性黑色素瘤。 ④膳食。人类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与消化道癌关系密切。膳食中脂肪过多易诱发乳癌、大肠癌;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作用;腌、熏食品和一些蔬菜、肉类、火腿、啤酒中可能含有致癌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与肝癌发病可能有关。 ⑤药物。治疗癌症的各种抗肿瘤药特别是烷化剂,本身也具有致癌作用;此外,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激素类等与癌症的病因有关。 ⑥寄生虫与病毒。血吸虫病可引起膀胱癌;中华分枝睾吸虫可引起胆管癌。迁延性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变患者容易发生肝癌;单纯疱疹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许多病毒可以诱发动物肿瘤,但在人类尚缺乏直接证据。 三.肿瘤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理论依据:肿瘤是一类以"局部肿块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因此,从理论上讲,手术切除局部肿块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也应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两点:对于大多数肿瘤来说,手术常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确能治愈部分病例。 适应证:早期、中期和局限性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优缺点:手术是一种机械手段,局部病变治疗彻底,不存在化疗耐药、放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作者: ————————————————————————————————日期: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一) 1 生物大爆炸发生的时间大概是(D)。?A、2亿年前? B、3亿年前? C、4亿年前? D、5亿年前2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生命可以从水里爬上陆地的条件是(A)形成以后。? A、臭氧层?B、植物?C、水蒸气? D、肺3根据考古所得的化石,地球上的生命大概产生于(C)。? A、20亿到30亿年前? B、30亿到35亿年前? C、35亿到38亿年前? D、38亿到40亿年前4原核生命大概经过了10到20亿年形成了真核生命。(是) 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二)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D)。? A、它是自然变异和选择的协同? B、它是从低级到高级的?C、它是从水生到陆生的? D、以上都对2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于(D),? A、2亿年前? B、5亿年前?C、6000万年前? D、400万年前3人类物种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否)4DNA的化学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是) 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三)1 人体的细胞大概有(D)。?A、50万亿个? B、100万亿个?C、150万亿个? D、200万亿个2生物体是由()等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D() ?A、水和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和核酸?C、碳水化合物和核算? D、蛋白质和核酸3在各类元素中,地球上的生命以(A)作为骨架。? A、碳? B、氧? C、氢? D、硅 4 人类的身体中间有(C)是水。?A、.5 ? B、.6?C、.7? D、.8 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四) 1 下列关于克雷格·温特尔说法不正确的是(C)。?A、他测序出了人类基因组?B、他合成了生命? C、他合成的人工支原体没有借用天然的支原体外壳? D、他参加过越战2生物的基本属性是(D)。? A、生长发育? B、新陈代谢遗传繁衍?C、应激性、运动适应性和内稳态? D、以上都对3所谓的新陈代谢就是指生物的一生都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是) 4物种起源的要素是巨大的繁殖能力和生物体本身的遗传变异 。(是) 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五) 1人类的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2 文明的一个基本点是财富积累。(是)生物多样性与 生物系统演化(一)1(D)的变异系数大,种间隔离多,是地球上最多的物种。? A、哺乳动物?B、鱼类? C、植物?D、昆虫2生物多样性是(D)。?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以上都对3 突变的结果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 (B)。?A、物理机制和化学机制的自然选择?B、物理机制和生物机制的自然选择? C、生物机制和化学机制的自然选择?D、生物机制和地理机制的自然选择4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我们用(C)作为总的物种界别方法。?A、形态结构? B、生理

我的生活离不开它说明文500字

我的生活离不开它说明文500字 历史不断飞跃,时代不断变迁,一些东西慢慢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有些东西却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我的生活离不开它说明文500字,方便大家学习。 我的生活离不开它说明文500字1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却在我生命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涟漪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书,对于我又是多么重要的啊!如果我认定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是仅次于生命。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那也许就是我对书的依恋。 我静静地沉浸于《鲁滨逊漂流记》,在那里遨游,尚待,流连忘返,当我读到“星期五”的故事时,我脸上会绽开舒心的笑容;独到悲伤的那一段,我便为书上的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留下同情的泪花。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初中作文600字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初中作文600字。例如:读《上下五千

年》使我了解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我,读《中国国家地理》中一篇篇优美的*,我仿佛游览了我国的名胜古迹。我经常从书中摘抄好词好句,写作就不用愁,想一想,脑袋就抛出无穷无尽的妙词佳语,作文就写得越来越好了。 当你碰到一道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打开一本书,正好有这一道题目的解析及答案,这解决了你这道问题,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实在让你高兴,豁然开朗。 我爱书,书是我不可缺少的朋友,所以每次一见到好书,就缠着妈妈给我买。每买到一本好书,我总会一口气把书看完,然后便会仔细地给书包上封面,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架里。我书架里的书多得数不清,每一本都完好无损。 不能没有你,我的书。我们前方的路还很漫长,我需要你的陪伴。 我的生活离不开它说明文500字2 每个人都有少不了的东西,可能是一件物品,可能是一份感触,也可能是一个人。我也不例外,我也有少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光。 你们或许会疑问,阳光不是看得见摸不着吗?为什么,我的生活少不了它呢?

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生物经济时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学将是真正的系统生物学,是生物学范围内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 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学科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生气的领域,也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带动生物科学全面迅速地发展,生物科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理论的大综合。 5、比较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特点(上海第二军医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1、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 2、原核生物基因主要是单拷贝基因 3、结构简炼 4、存在转录单元(trnascriptional operon)、多顺反子(polycistron) 5、有重叠基因 二、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 2、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3、非编码序列多 4、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5、基因不连续性 6、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 7、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 8、端粒结构 2、简述RNA转录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 转录(transcription):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过程称为转录。转录产物有mRNA ,tRNA和rRNA。 转录的基本过程:

1)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细胞,转录的基本过程都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2)全酶上的因子辨认DNA模板上的起始位点,使全酶结合在起始位点上形成全酶-DNA复合物,从而开始“起始反应”; 3)转录开始后,因子立即从复合物上脱落,由核心酶催化RNA的合成; 4)当转录到一定长度时,终止因子识别模板上的终止信号,终止转录,释放转录产物。 简述因子的作用 启动子的识别要靠因子来完成。 10.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哪些加工才能成为成熟mRNA,以用作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答: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在编码及化学修饰。 简述原核和真核生物mRNA的区别? 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A、半衰期短 B、多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C、单顺反子mRNA: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 D、多顺反子mRNA: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 E、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 )结构 F、SD序列: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a、5’端存在“帽子”结构 b、多数mRNA 3’端具有poly(A )尾巴(组蛋白除外) C、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什么是Pribnow box?它的保守序列是什么?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 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万千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勾勒出那乐趣无穷的四时之景。人类身处其中感受着生命之美,探索着科学的奥妙。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包含了人类对生命、自然的探讨,所谓天地之道、万物之纲指的就是自然的规律,神明即指物质世界变化无穷。自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进化论,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从此一发不可收,遗传定律被一个接一个发现,1938年分子生物学诞生了标志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微观时期。1953年DNA勺结构被公布,中心法则也被提出。1973年重组DNA技术获得成功,1978年世界上 第一位试管婴儿诞生,1997年克隆羊多利出世,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画成功,直到现在生命科学还在持续高速的发展着,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巨 大的推进作用。 民以食为天,粮食于人类就如水于鱼一样的重要,中国以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上22%的人口,这都归功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发,同时现代基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提高了各种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毒能力从而增加了各类作物的产量和使更多的地区能够种植。同时对于动物基因的改造缩短了部分动物的生长周期同时也能改善畜牧产品的品质如降低了牛奶中的乳糖含量使其能适用于更多的人群。现代酶工程也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如酒,这一特殊的饮料,古人对酒尤其偏爱,多少名句实在饮 酒时诞生的,即使在现代,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闲暇时喝点酒是一种不可言状的享受, 同时少量的饮酒对我们健康也有好处。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和能源的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逐渐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绿水青山正在远离我们,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水污染、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比如PM2.5这个最近新出的名词也反映了环境污染越发严重。这些问题大都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界中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微生物技术在新能源开 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一如生物柴油的开发、燃料乙醇的使用有效的缓解了能源压力,同时生物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并可以循坏利用,理论上大部分非金属的垃圾均可以作为生物能 源从而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现在在我国的大多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有了沼气池,田里原本没用的秸秆和一些生活垃圾也到得了有效利用,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们 的幸福感。酶工程的发展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固定化酶的使用为净化污水提供了 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污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氯酚,而将过氧化物酶吸附在磁石上可以对其进行 特异性吸附,对氯酚的过滤作用几乎达到100%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高分子 材料在工业方面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处理问题却成了一个难题,因此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就成了热门,而用酶法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有效、便捷的方法。 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支持。 (1)微生物工程。战争不给人类带来流离失所更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很多人死于 伤口感染之下。但是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却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状况,在二战中青霉素拯救了 数不清的人民和盟军战士,更以治好了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肺炎而闻名于世。这只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关于微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作用越发不可估量。 (2)基因工程。从人类第一次合成人工胰岛素,基因工程在新药物开发领域就开始大 放异彩诸如人尿素酶、人生长素和干扰素等一系列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平均每年都有3-4个新药或疫苗面世,基因工程在疾病诊断方面也起了巨大作用,如用单链DNA做成的基因探针可以诊断出苯丙酮尿症、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疾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

六年级作文: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作文800字

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母爱,是一泓沙漠中的清泉,滋润着干涸的心灵;母爱,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心灵的枷锁;母爱,是一双温暖的大手,在悲伤时给你勇气与爱,从指尖,到心田……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5月的第2个星期日,在这天,我上了一节让我毕生难忘的作文课。 “假如发生了一场地震,妈妈和你,还有其他的至爱亲人同时被压在了楼板下面,上帝只允许一个人存活。而选择权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你会选谁?” 一位位亲人,随着一次次揪心的抉择,被“残忍”的老师,手起擦落,一一消失。最后,在黑板上只留下了妈妈和我。 这致命的世纪难题让人如何回答? 你想想,每个人都对未知的“死”充满了恐惧。选自己,会害怕;选妈妈,更不可以,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我认为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选这个选项!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着,四下里,安安静静。 正当我们在如焚的纠结中艰难跋涉时,老师“啪”一声把灯关了。空气死一般的静寂,地震仿佛真的来临了。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妈妈与我的亲密瞬间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蔓延,使得许多同学感冒咳嗽,我也没能逃过

一劫。 开始,我和妈妈以为只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就没太在意,可到后来,吃药也不管用。晚上,我咳嗽得越来越厉害,以至于有点儿喘不过气来,说不出话……妈妈急忙带我去了医院。 晚上的医院分外阴森。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些恐怖的事……心里发怵,脚底发颤,急促地呼吸着。 妈妈握紧我的手,带我去了六楼。我被一个医生阿姨带到一间小屋子里,我张开嘴,她拿手电筒照了一下,便对我说:“好了,可以了。”接着,我看到妈妈忧心忡忡地与她比划、交谈,然后带我去输液。原来,我得的是喉炎,必须住院接受治疗。在医院住了七天,妈妈一直都寸步不离地陪着我。 妈妈,假如没有你,在我成功时,没有人来夸奖我;在我失落时,没有人来安慰我;在我无助时,没有人给我信心……妈妈,我该怎么办?我想象不到没有你的日子,会是怎样一个暗淡和寒冷的日子!——妈妈,我不能没有你! 于是,我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让妈妈留下。

浅谈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浅谈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对于生命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生命科学是研究 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主要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 生物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内容 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的学基因组学、蛋白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面而我自身比较感兴趣的是微生物学与植物学的交叉学科下面先以微生物学与植物学的交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提到生命科学部一处由微生物学学科与植物学学科组成,主要受理针对微生物和植物开展的生物多样性、形态与结构、系统与进化、生理与代谢、遗传与发育等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微生物学学科主要受理范围微生

病毒学基于微生物学的交 包括次生代谢、植物化学和天然 物学植物等。可见微生物学的研究与植物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其也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应用实例有鏈霉菌在植物保護方面的應用。生物防治法是农业生态系中植物病原、昆虫与益菌或天敌等族群间维持均衡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植物病害而 下透过一种或多种拮 而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链霉菌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原生物 的效果。 链霉菌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原理可分为抗生、竞争和超寄生作用。抗生作用是指拮抗菌所分泌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竞争作用是拮抗菌与植物病原菌竞争养分、 制病原菌的生长及存活间接保护作物免于被病原危害。超寄生作

受破坏甚至死亡。例如利迪链霉菌WYEC108 腐霉菌菌丝的细胞壁。如果把豌豆种子粉衣以WYEC108 菌株 灰绿链霉菌可产生 霉菌 链霉菌还可产生多种可分解蛋白质、木质素、几丁质及纤维素的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方面、发酵工程以及医学上的应用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方 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遗传物质DNA生命活动的新纪元。此后遗传信息由DNA通过RNA传向蛋白质这一“中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3-05T10:32:46.6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作者:喻嘉昊[导读] 我国步入21世纪开始也正式进入生命科学时代,食品工业、生物计算机、农业、医药、环保以及能源等各个行业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生命科学得到妥善解决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我国步入21世纪开始也正式进入生命科学时代,食品工业、生物计算机、农业、医药、环保以及能源等各个行业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生命科学得到妥善解决,可以说生命科学对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推动我国社会向前不断发展,逐渐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此种整体背景下,本文将生命科学发展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作为探讨重点展开论述。关键词:生命科学发展;人类生活;影响分析 1.生命科学概述 生命科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是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为依据对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活动规律以及发育规律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该学科研究内容中还包含各类生物和生化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达成遗传疾病诊断及治疗、农作物产量提升、人类生活改善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物理、化学知识是生命科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依托,各类先进的科学仪器则是生命科学研究得以有序推进的基础,比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核磁共振分光计以及X-射线仪等都是生命学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常用仪器,因此可以看出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各个专家是分别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利用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形成了生命科学。 2.生命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生命科学随人类的衍生而存在,生命科学早期可追溯至生物观察,后期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持续进步,人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研究由单纯观察向实际应用转变,动、植物的饲养和驯化是典型案例,此些观察和应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人类生活的必需要求进行满足。所以说,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生命科学自发产生,并且为人类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服务。 3.分析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1影响伦理道德中的公平观 对于传统阶段伦理道德方面的公平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合理享有的基本价值,比如机会、荣誉、自尊以及自由等都是典型的伦理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伦理道德关系,对所有人类存在的共同点进行强调,在既定的范围内所有人员均为公平状态,所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公平性要求,但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破坏此种伦理道德观的可能性进行提供。将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作为依据,有相关学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原来认为和遗传背景并不相关的多种疾病都与其存在必然联系,性格特征以及行为特征也被证实和遗传背景相关。 将人们之前“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向“人生而优劣不同”转变,因此基因歧视的情况发生。如人类具有一定能力对下一代的基因成分进行选择,那么当前阶段社会中具有缺陷的人群受到歧视的程度会大幅度提升,会对其尊严造成严重的打击。再比如,当前阶段世界范围内就基因图谱的公开形成共识,个人基因信息会与身份信息一样被公开化甚至透明化,对于部分存在基因缺陷的人群来说难易避免遭受社会各界的歧视。 3.2有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并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目前阶段主要采用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物理法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生物法应用最为广泛。生物技术在大气净化、环境监测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各专家学者发现许多细菌种类都具有特殊的降解能力,不同降解特征的降解质粒和代谢质粒为其组成结构,经由一系列的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后具有较高分解性能的菌种,并且在混合系统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3.3有效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各类能源的需求量持续提升,因此造成当前阶段社会中严峻的能源危机,再生能源是21世纪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比如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在自然界内进行获取并具有源源不断供给的特征。反之,核燃料以及化石燃料等都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应用的提升而持续衰减,尤其是化石燃料目前有枯竭的危机,所以要想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需对能源危机进行有效解决。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无法离开能源而存在,但是也不能将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因此,当前阶段可再生且无污染的能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课题。有科学家在某种灌木果实中成功提取一种燃油,此种燃油和柴油具有相近的功效但是燃烧更加环保,此种新型能源可在各类柴油发动机中进行应用,凝固点、硫含量、颗粒值、废气排放量、闪点等各类关键技术与我国零号柴油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此类生物燃油在汽车、农用拖拉机及发电机中进行应用均未发生传统柴油造成黑烟弥漫的情况,所以说生命科学技术对当前阶段我国能源危机进行了有效解决。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系统的科学科目。生命科学与人类的工作以及生活紧密连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直接影响。将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和人类的意愿作为依据进行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旨在对新型的生物类型或生物技能进行创造,从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溪竹.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19):36-37. [2]商澎,呼延霆,杨周岐,武祥龙,赵玉芬,赵国屏,顾逸东.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5,45(08):796-808. [3]车忠强,刘兰涛,李淼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基因技术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J].卫生软科学,2013,27(10):635-637. 作者简介:喻嘉昊(2002.11-),性别:男,陕西省西安市人,学校: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公元1600年~公元1839年 公元1609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公元1628年 ●英国医生、解剖学家W.哈维所著的《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出版,建立血液循环 理论,奠定了近代医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公元1660年 ●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 血液循环理论。 公元1665年 ●英国物理学家R.Hooke(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 “Cell”,并发表著作《显微摄影》描述之。 公元1668年 ●意大利医生F.雷迪通过蝇卵生蛆的对比实验,为反对自然发生说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公元1675年 ●荷兰人A.van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公元1675年 ● A.van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 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同时也发现了人的精子。 公元1682年 ●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公元1686年 ●英国博物学家J.雷所著《植物史》第一卷出版,以后继续出版第二、三卷,其中讨论了 种的定义。 公元1727年 ●中国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人痘接种术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

1572);《医宗金鉴》(1742)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方法。据俞正燮(1775~1840)在《癸巳存稿》中记载,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已派医生来学“人痘法”。公元1735年 ●瑞典植物学家Linne C.V.(C.von林奈)所著的巨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首创物 种二名法,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承认与推广。 公元1761年 ●科尔鲁特以早熟的普通烟草和晚熟的心叶烟草杂交获得了品质优良的早熟杂种一代。公元1770年~公元1774年 ●氧气的发现,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曲折历程。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还是发现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总结这一深刻教训,可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人类关于氧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史书记载,公元8世纪,中国就曾经对大气进行过研究,并把大气分为阴阳两部分。到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R. Boyle,1627-1691)在进行抽气机与燃烧实验时,发现了一些奇妙有趣的现象。在真空中,火药环只在受热的地方才燃烧,但一通入空气,立刻全部燃烧。这些燃烧现象,使波义耳得出结论:“空气中有一些活性物质不是被磷的烟雾消耗掉,就是被它驯化”。 这给人们以启发,那就是空气中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此后,R. 虎克(R. Hooke,1635-1703)也做了类似的燃烧实验,并得出结论,认为空气中存在一种可以溶解可燃物体自身的东西。 罗伯特·波义耳和虎克的实验,对发现氧气都是极为有益的。只要沿着这个正确的思路去寻找空气中那种具有活性的物质是什么?氧气就会很顺利地被发现。但科学发现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通往客观真理的征途上,遇到任何一点障碍,都可能使科学家犹豫不前,而大大推迟科学发现的时间。 在氧气发现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的提出。它使一些科学家步入歧途,茫然而不能自拔。“燃素说”是英国人乔治.恩斯特.史塔尔继承了约翰.约阿希姆.帕克的《地下的自然哲学》中的学说,并综合了各家观点,于1703年较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为完整理论的。史塔尔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可燃的油状土,即为燃素。史塔尔所说的燃素是“火质和火素而非火本身”,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中,在燃烧时,快速逸出。 燃素是金属性质、气味和颜色的根源。它是火微粒构成的火元素。按照“燃素说”的观点,

不能没有你作文800字(精选6篇)

不能没有你作文800字(精选6篇) 不能没有你作文800字一:不能没有你(793字) 人世间有许多东西只有失去了,人们才懂得珍惜,而我,就要争取在拥有它时,对它说一声:“不能没有你!” 不能没有你啊!当你独自一人漂泊他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时,你才会真正地体会到“朋友”这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词语的深刻含义。当你的脑海了失去了“朋友”这个词的时候,就仿佛自己已经剩下一具空壳??精神是极度空虚的!而当你的身边围绕着无数的知心朋友,无数的患难知己时,你会感叹:“呵!我是天下最最幸福的人啊!”所以,我要说:“不能没有你啊!友谊!” 不能没有你啊!当你的小船在大海中经历了无数风雨,征服了无数惊涛骇浪,终于到达了港口的那一刻,会是你一生中最温暖的,最欣慰的。因为你回家了。家会是你永远的避风港。它是一泓请泉,在你干枯已久的心灵深处重新灌溉希望之花,让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活力;它是一缕阳光,在你饱经风霜以后给予你第一丝温暖;它是无限纯净的空气,无处不在,时刻为你输送最重要的资源……但是,有人却不以为然,常常对家庭置之不理,那痛苦的日子便从年迈的老母盼望的眼神中一天天溜走……我不要那种凄凉的情景,我要高呼:“不能没有你啊!家!”

不能没有你啊!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不过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但失败和成功仅一箭之遥,关键是你在对待失败时是怎样的态度。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人生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有成功。所以,人们在获得成功的灿烂前,必须要接受失败的考验。如果你能从失败的阴影中坚强地走出来,走上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这条路,就有可能通向失败的反面??成功!成功固然辉煌,但失败有何尝不美丽?没有经过风霜洗礼过的腊梅必定不能散发出宜人的芳香!失败是个未知数,他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谁不想看到胜利女神的微笑呢?所以,我发自肺腑地说:“在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失败的滋味!” 人生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体味,快去捡起那些本应该属于你的“财富”吧! 不能没有你作文800字二:不能没有你(843字) 放假了,寒假的生活,爸妈准许我自己安排。太好了,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对天发誓:这个寒假的第一天,我绝对不看一行书,不写一个字,一定要吃好,喝好,睡好,就算被爸爸骂为懒猪也在所不辞,可是妈妈却说:“鱼儿离不开水,邀月离不开书。”我才不信呢!在书山题海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1 【单选题】生物进化过程中,(D),蛋白质生命从水中爬上陆地得条件开始形成。 A、 植物 B、 水蒸气 C、 肺 D、 臭氧层 2 【单选题】生物大爆炸,其发生时间大概就是(C)。 A、 3亿年前 B、 4亿年前 C、 5亿年前 D、 2亿年前 3 【单选题】根据考古所得化石判断,地球上得生命大概出现于(B)。 A、 30亿到35亿年前 B、 35亿到38亿年前 C、 38亿到40亿年前 D、 20亿到30亿年前 4 【判断题】大概经过了10到20亿年,原核生命形成了真核生命。(√) 1 【单选题】在生物得进化过程中,人类出现于(C)。 A、 5亿年前 B、 6000万年前

400万年前 D、 2亿年前 2 【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关于生物进化发展得过程,说法正确得就是(ABC)。 A、 它就是自然变异与选择得协同 B、 它就是从低级到高级得 C、 它就是从水生到陆生得 D、 它就是从陆生到水生得 3 【判断题】脱氧核糖核酸就是DNA得化学本质。(√) 4 【判断题】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就是人类物种得进化顺序。(×) 1 【单选题】在各类元素中,(D)就是地球上生命得骨架。 A、 氧 B、 氢 C、 硅 D、 碳 2 【单选题】生物体这一复杂体系,就是由(C)等分子组成得。 A、 碳水化合物与核酸 B、 碳水化合物与核算 C、 蛋白质与核酸 D、 水与蛋白质

【单选题】在人类身体中,(B)就是水。 A、 0、6 B、 0、7 C、 0、8 D、 0、5 4 【单选题】人体得细胞数量大概有(A)。 A、 100万亿个 B、 150万亿个 C、 200万亿个 D、 50万亿个 1 【单选题】生物得基本属性不包括(C)。 A、 新陈代谢遗传繁衍 B、 应激性、运动适应性与内稳态 C、 物种多样性 D、 生长发育 2 【多选题】下列关于克雷格·温特尔说法正确得就是(ABD)。A、 她测序出了人类基因组 B、 她合成了生命 C、 她合成得人工支原体没有借用天然得支原体外壳 D、 她参加过越战

浅谈生命科学的应用

浅谈生命科学的应用 生工121 徐娜 2012121104 这学期选修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了解到生命科学是通过分子遗传学为主的研究生 命活动规律、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育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最终能够达到治疗诊断遗传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人类生活、保护环境等 目的。今天就来谈谈生命科学与我所学专业的联系,我的专业是生物工程,方向主要的是 食品发酵,那么生命科学在食品发酵方面有哪些应用呢?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类的特殊 需要将具有遗传性的目的基因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剪切、组合、拼接,再将人工重组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并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速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组建成新的生物类型。 (一)改良面包酵母菌的性能 面包酵母是最早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微生物。将优良酶基因转入面包酵母菌中后,其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显著提高,面包加工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量提高,应用改良后的酵母菌种可生产出膨润松软的面包。 (二)改良酿酒酵母菌的性能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新的酿酒酵母菌株,用以改进传统的酿酒工艺,并使之多样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麦中的淀粉酶基因转入啤酒酵母中后,即可直接利用淀粉发酵,使生 产流程缩短,工序简化,革新啤酒生产工艺。 (三) 改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 乳酸菌是一类能代谢产生乳酸,降低发酵产品pH值的一类微生物。乳酸菌基因表达系 统分为组成型表达和受控表达两种类型。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具有优良的发 酵性能,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胞外多糖的稳定形成能力、抗杂菌和病原菌的能力较强。 二、细胞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主要组成之一,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细胞工程主要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及细胞代 谢物的生产等。细胞融合是在诱导剂作用下,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技术是一种改良微生物发酵菌种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改良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使菌种获得新的性状、合成新产物等。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对遗传物质进一步修饰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例如日本味之素公司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产生氨基酸的短杆菌杂交,获得比原产量高3倍的赖氨酸产生菌和苏氨酸高产新菌株。酿酒酵母和糖化酵母的种间杂交,分离子后代中个别菌株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能力。日本国税厅酿造试验所用该技术获得了优良 的高性能谢利酵母来酿制西班牙谢利白葡萄酒获得了成功。 在细胞培养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人参细胞培养成功,还有香料与色素的生产。日本利 用培养草莓细胞生产红色素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葡萄酒及食品加工之中。利用香草细胞培 养技术可大量生产香草香精。当今,白酒、果酒、酱类等食品发酵行业以使用酵母为主, 曲菌也适于酒类和酱油生产。这些行业的微生物育种目标是培养出耐乙醇酵母、耐盐酵母、耐高糖酵母、无泡酵母、耐温酵母及谷酰胺酶与蛋白质分解酶活性高的曲菌。具有重要意

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你中学生作文600字

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你中学生作文600字 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你中学生作文600字 有你,事半功倍;没有你,却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是指导我走向成功的引路明灯,它让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因此,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你——方法。 记得我曾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自信满满,然而小学毕业考得很一般,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和急躁。上初中了,我决心加倍努力,深夜中我一次次翻看资料书,上课时奋力记笔记,就连放假也把自己关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这次我一定要打个翻身仗,争取进入年级前100名。我认认真真做完每一张试卷,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因此每场考试我都是最后一个交试卷。考完后,我感觉还不错。可是成绩出来,我却傻眼了,总分不但没有进入前100名,而且排在了年级298名。我顿时变得有些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了。望着桌上厚厚叠叠卷子,我沮丧地思索着: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收效甚微呢? 那天晚上,爸爸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语重心长地开导我说:“学习不能不讲方法,生活其他方面中亦是如此。你小时候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一开始乌鸦喝不到只剩下半瓶的水,但它运用了往瓶子里加小石子的方法,最终喝到了水。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平凡还是聪慧,无论你是遇到了小事和大事,解决困难都需要恰当的方法,拥有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迈过沟沟坎坎,阔步向前……” 爸爸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出了我缺少的东西——方法。是啊,学习不能操之过急,厚积而后薄发。爸爸指导我制定了学习目标和计划,确定学习的正确

方法。注意劳逸结合,玩时尽情玩,学时认真学;同时,学习要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我的学习变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自我感觉轻松不少。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进步到了年级121名,嘻嘻,小有收获。 方法,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你。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感悟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感悟 学生姓名:毛伊航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冶金工程 学号:20123179 二〇一四年四月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感悟 作为一名重大的学生,每学期都会有一两次固定战争,这种战争往往让学子们身心疲惫、灵魂出窍,但还不得不打。这就是惨烈程度堪比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选课大战!而其中又以选修课战役为惨中之惨,同学们为了一门两分课程争得头破血流,其下手速度简直堪比零点的淘宝双十一。幸运的我,抢到了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这门名称中每个字都透露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两分课程!八周的课程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在叶老师及刘助教的教授下,也颇有收获。 第一次上课,叶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以枯燥的专业知识做开场白,而是强调了上课纪律,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手机不要响,同时老师自己也做了保证。而老师规定上课迟到不准从后门进入,也给那些爱迟到不把选修课放在心上的同学一记重锤。随后叶老师向我们展示如何使用学校数字图书馆查找收集资料以及各种文献,在这之前,对于数字图书馆,我从未听说过,更没真正使用,更不用说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作为自己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在那次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使用数字图书资源后,它便成为了我日常学习,写论文,查资料的好帮手,里面不仅有各个学科的科技论文、毕业论文、硕博论文,还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真题,这就让我们的学习多了一个有力的渠道。 然后老师让我们在纸条上写出我们认为自己专业与生物学的关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问题,这让同学们深思,自己专业与生物的关系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让同学们放远眼光,跳出认识的圈,从而产生出创新性的思想。 随后叶老师提问了各个专业的同学,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分析本专业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也结合了各个专业来讲解生物的应用。而我也被点到了名,一开始我认为冶金工程与生物的关系仅限于通过生物技术解决因炼钢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和工人的健康问题。后来在叶老师的介绍下我才知道一门新兴的先进金属冶炼方式——生物冶金技术。 通过那次课上的学习我也知道了生物无处不在,所有学科都与生物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之后我也对生物产生了兴趣,想去了解更多生物冶金的应用。查过资料后发现,常规冶金技术在品位低的矿物加工过程中,成本比较高,污染非常大,使用生物冶金技术,通俗的讲就是用含细菌的菌液进行浸泡,这些微生物大多是一些化能自养菌,它们以矿石为食,通过氧化获取能量,这些矿石由于被氧化,从不溶于水变成可溶,人们就能够从溶液中提取出矿物。是一种非常环保先进的冶金技术。 第二节课叶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上课都必须带纸笔,一开始我不是很理解。叶老师说遇到什么问题都让我们在纸上画,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确实不知道怎么画,以前也从没听说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没有试过。但在大家一起解决叶老师提出的“树为什么不能没有皮”后我发现,就算是乱画,我也在思考相关的问题,而且这种思考因为手动的过程而带有创造性,发散性,更容易得出一些理性思维得不到的答案,这也让我想起了叶教授曾经强调过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11生科111003015 康明辉 摘要: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细胞遗传生物学发育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目前对细胞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特点是高度综合性,使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新的结构成分、信号或调节因子的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经改造和重组后,将基因(或蛋白质产物)导入细胞内,再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研究这些基因表达情况或蛋白质在活细胞或离体系统内的作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态定位方法紧密结合,已成为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特点。另一方面,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如重组DNA技术、PCR、同源重组和转基因动植物等,对高等生物发育的研究也取得出乎意料的惊人进展。对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从卵子发生、成熟、模式形成和形态发生等方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正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进展。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迅速进展。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可称之为“人类基因草图”,这个草图实际上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上的信息。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天书”是怎样写的和用什么符号写的。2001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基本信息”,这说明人类现在不仅知道这部“天书”是用什么符号写的,而且已经基本读懂了这部“天书”。其他典型生物的基因组研究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进行。在对从低等到高等的不同生物门类的基因组、调控基因群,以及发育调控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已开始对发育和进化的关系进行探索。在基因和细胞水平,对遗传、发育和进化关系的探索已展现出乐观的前景。“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任务是基因组功能的研究,即对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谱的研究,这些都将从根本上影响未来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向。正如过去各种生命现象的奥秘都要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中寻求解答一样,目前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要从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中寻求解答。基因、细胞和发育将是贯穿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