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doc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doc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doc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竞跃()..()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

..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二、参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

(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汇集 复习讲义 一、读文章,理解词语。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课文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有________、,喻体是、。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2018年中考科学模拟试题1(含答案)

慈溪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科学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II和答题卷。试题卷共10页,有4个大题,33个小题。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学校、、班级、座位号、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上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II的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规定区域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Ba-137 5.本试卷g取10N/kg。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 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图是《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邮票。下列关于图中生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邮票中动物均用鳃呼吸 B.邮票中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 C.邮票中虾、蟹属于软体动物 D.邮票中的鱼、乌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 2.下列各图所表达的相关科学容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取氯化钠 C.光的折射 D.杠杆的力臂

3.某太空站的能量转化示意图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光电转换器中光能转化为电能 B.水电解系统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在能量转化中水可以被循环利用 D.燃料电池系统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与防止试管炸裂无关的是 A.保持试管外壁干燥 B.试管夹夹在试管中部 C.先预热再对药品集中加热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下图是氢核聚变简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b核和c核的质子数不同 B.氢核聚变过程中元素种类不会改变 C.图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核 D.原子弹主要是利用了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 6.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带土移植---减少根部损伤提高成活率 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太 C.移栽剪枝---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D.树怕扒皮---导管受损减弱无机盐的运输 7.小科对新型LED灯带很好奇,取一段剖开后发现,灯带中的LED灯是串联后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交流电)。取其中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灯不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灯亮了,用手试摸,点亮的灯几乎不发热。以下推断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是 A.LED灯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能 B.单只LED灯工作电压是220V C.灯带中一只LED灯断路后其他灯还能亮D.电源适配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整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7.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负势竞上()(2)鸢飞戾天者() (3)白鸥矫翼()(4)倘能从我游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然是中有深趣矣! 9.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2015?德州中考)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初中英语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

初中英语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 I.单项选择(共15分,每题1分) ( )1.What about _______ an English song? A.singing B.sing C.to sing ( )2.I spend a lot of time ______ basketball. A.playing B.to play C.play ( )3.My parents prefer to stay at home rather than_____ to parties. A.going B.go C.to go ( ) 4.The factory ________ since the March of 2013. A.has been open B.has opened C.was open ( ) 5.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A.where does he work B.where he works C.where he worked ( ) 6.Mr Black encouraged his children _____ the library as often as possible. A.go to B.to go to C.going to ( )7.—Jim.How________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一My home isn’t far from my school.It’s about a______walk. A.1ong,five minutes' B. far,five-minutes' C.far,five-minute ( )8.---Look! Ii’t raining heavily._______ take a raincoat with you? ---Well,I’ll take one right now. A.Why not B.Why don’t C.Would you mind ( ) 9. I have never seen ______ picture before. A.such a beautiful B.so beautiful a C.a such beautiful ( )10.—Are you sure if Lucy_____ for dinner tomorrow? 一I’m not sure.If she______ we will ask Lily instead. n’n’ ( )11.一There will be a sports meeting tomorrow.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一I have no idea.Why not_____ the radio and listen? A.Turn off B.turn down C.turn on ( )12.Our parents always worry we talk instead of _____ homework. A.do B.doing C.to do ( )13. Neither I nor Jane and Mary ______ interested in science. A.is B,are C.am ( )14.He used to _____ much meat, but now he’s used to ______ fruits and vegetables. A.eat;eating B.eating; eat C.eat; eat ( )15.Would you mind ______ to movies? I want ______ tennis with you. A.not go, to play B.not going , to play C.don’t go , to play ( )16.The shoes are much too small for him.They ______ be his. A.can’t B.mustn’t C.needn’t ( )17.---Tom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_______________. A.So did I B.So was I C.So do I ( )18.I like music _______ I can sing along with. A.that B.who C.where ( )19.---It’s sunny today.Let’s go mountain climbing,_________? A.shall we B.will you C.won’t you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27短文两篇(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20、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18.①四季。②休息。这里指散尽。③坠落。④参与,这里指欣赏。(4分,一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27短文两篇(2) 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台州市(09 浙江省)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人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含详解)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 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00分)﹣的相反数是() A.﹣B.C.﹣D. 2.(3.00分)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元,数据“214.7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147×102B.0.2147×103C.2.147×1010D.0.2147×1011 3.(3.00分)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厉B.害C.了D.我 4.(3.00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3=﹣x5B.x2+x3=x5 C.x3?x4=x7 D.2x3﹣x3=1 5.(3.00分)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2013~2017 年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3%,12.7%,15.3%,14.5%,17.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12.7% B.众数是15.3% C.平均数是15.98% D.方差是0 6.(3.00分)《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人合伙买羊,若每人出5 钱,还差45钱;若每人出7钱,还差3 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x 人,羊价为y 线,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A.C.B.D. 7.(3.00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A .x 2 +6x +9=0 B .x 2 =x C .x 2 +3=2x D .(x ﹣1)2 +1=0 8.(3.00 分)现有 4 张卡片,其中 3 张卡片正面上的图案是“ ”,1 张卡片正 面上的图案是“ ”,它们除此之外完全相同.把这 4 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 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正面图案相同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9.(3.00 分)如图,已知 AOBC 的顶点 O (0,0),A (﹣1,2),点 B 在 x 轴正 半轴上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 OA , OB 于点 D ,E ;②分别以点 D ,E 为圆心,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AOB 内交于点 F ;③作射线 OF ,交边 AC 于点 G ,则点 G 的坐标为( ) A .( ﹣1,2) B .( ,2) C .(3﹣ ,2) D .( ﹣2,2) 10.(3.00 分)如图 1,点 F 从菱形 ABCD 的顶点 A 出发,沿 A →D→B 以 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B ,图 2 是点 F 运动时 △,FBC 的面积 y (cm 2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 a 的值为( ) )随时间 x (s ) A . B .2 C . D .2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 題卷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11.(3.00 分)计算:|﹣5|﹣ = .

《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一、重点注释默写: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三、理解性默写: 1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D )。 A.及城溃及:到了…的时候 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就 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 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 【解析】D……的原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 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 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考模拟试题(一) 命题:欧祥科 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2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21 (D )2 1- 2.计算)3(62 3 m m -÷的结果是( ) (A )m 3- (B )m 2- (C )m 2 (D )m 3 3.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全市投入环保资金约3730000万元,那么3730000万元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为( ) (A )37.3×105万元 (B )3.73×106万元 (C )0.373×107万元 (D )373×104万元 4.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5.将如图所示的Rt △ABC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6.已知⊙O 1的半径r 为3cm ,⊙O 2的半径R 为4cm ,两圆的圆心距O 1O 2为1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含 (C )内切 (D )外切 7.分式方程 13 21 =-x 的解为( ) (A )2=x (B )1=x (C )1-=x (D )2-=x 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200 (B )1200 (C )200或1200 (D )360 ? D C B A C B A 5 题图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引导语:《》中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及原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

中考模拟题及答案

莱西市二○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其中,第1—7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8—23小题为“阅读”;第24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②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③,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④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温庭筠) ⑤,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李白) 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⑦,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⑧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周敦颐) ⑨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⑩: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两句诗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B.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C.曹操的《观沧海》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D.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愿化为春泥报效家乡。

最新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A32018年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试题(1)及答案(最新整理)

2018 年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试题(1) 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6 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汽化现象 B.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番茄炒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 D.煲鸡汤时,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2、(2 分)位于ft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 .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3、(2 分)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1cm B.人的正常体温约37℃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10N 4、(2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2 分)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B.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光污染是因为漫发射造成的D.照相机拍照时所成的像是虚像 6、(2 分)2017 年4 月22 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7、(2 分)如图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 8、(2 分)在第31 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经过艰苦奋战,最终站到最高领奖台上,有关排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球手将球发出时,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二传手将球传出后,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C.主攻手大力扣杀时,球受到手的力大于手受到球的力 D.球落入对方场地时,只有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9、(2 分)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的密度比李子的密度大B.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C.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D.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所受浮力大小不变10、(2 分)下列小实验都与压强有关,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11.(2 分)关于原子核、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C.核电站利用核裂变获得核能D.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学生)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1.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⑥怀民亦未寝.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相与步于中庭。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③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④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è)诘.问(jí)愧怍.(zuò)张慌失措.(cuò) B、仄.歪(zè)嶙峋.(xún)干涸.(gù)唯妙唯肖.(xiào) C、狼藉.(jí)污秽.(huì)酬和.(hé)相行见绌.(chù) D、妖娆.(ráo)招徕.(lái)狡黠.(xiá)强聒.不舍(g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轩昂沉缅恣睢鳞次栉比 B.告罄蓦然威慑根深蒂固 C.潺弱扶掖惊悚睇泗横流 D.亵赌鸿鹄睥睨独具惠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便民箱、窨井盖、金属垃圾桶、名花名草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B.学问是寸积铢累 ....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C.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 ....了。 D.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参加第二十一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勇夺五金实现历史突破。 B.经过国庆阅兵大典后,使许多年轻人萌发了成为一个军人的愿望。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D.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④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6.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怪宝玉,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次日,又看到花落,勾起伤春愁思,就把残花落瓣掩埋起来,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内心的酸楚。 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①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①,沉鳞竞跃②。实是欲界之仙都③。自康乐④以来,未复有能与⑤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⑥ 苏轼 元丰六年⑦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⑧,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⑨。怀民亦未寝,相与10步于中庭11。庭下如积水空明12,水中藻、荇13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14如吾两人者耳。 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谢中书,即谢微,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③〔四时〕四季。④〔歇〕消散。 ①〔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②〔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③〔欲界之仙

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④〔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⑤〔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⑥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⑦〔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⑧〔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⑨〔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10〔相与〕共同、一起。11〔中庭〕院里。12〔空明〕形容水的澄澈。13〔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14〔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