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的兴起。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青春点燃梦想》。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又到了XX年5月4日,这不是一张普通的日历,在这张日历上,人们看到的是青年人特有的朝气,是飘逸的青春的光彩,是迸发的炽烈的激情,是90年前烧起的一团火,它光亮、它耀眼、它激励着人们在风风雨雨中勇往直前。在这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和建团90周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每一个珍视生命、向往着美好前程的人,在这个时刻,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无限的活力与勃勃的生机。 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每年都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以宣传“五四精神”为主题的活动。那么,我们可曾真正了解“五四”是什么吗?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

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家政务院为纪念该运动,于 1949年正式宣布每年的 5 月 4 日为中国青年节。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但是,面对新世纪,让我们回顾五四精神,认真地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呢?也许,我们也曾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我也会扬名天下;也许,我们也曾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是呀,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们很平凡,但我要说,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昂起脸,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 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doc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近代史小班讨论课 一、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二、意义 五四运动: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中国新文化运动: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二者联系 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是“古典的现代性”道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革命激进主义的现代性道路是有本质区别的。 联系:1、两个运动经历的时间有重合部分:1919年5月4日后; 2、两个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称帝,随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衰败,列强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3、两个运动的部分核心人物或者参与人相同: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者和推动者; 4、两个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思想转变;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广大青年民主意识空前提高,为他们后来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到1919年的高潮体现: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紧接着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面对五四洪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承担起领导责任,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为运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流杂志刊登的大量相关文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鞭笞帝国主义。由此可见,这一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是前期设计思想启蒙的必然结果和效果体现。 6、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分流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观点趋于相同,矛头一致;五四运动期间,虽然主将们的观点发生分期,但仍然精诚合作;五四运动之后,他们由合作走向分裂。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以下是带来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一】 1.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2.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列宁 3.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现代)郭沫若 4.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5.人生最大的感叹是:年轻的激情是从未实现;年老的追忆是从没发生。勇气是青年人漂亮的装饰。假若人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来,那样,他就会珍惜一切时光,决不会再无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风华正茂夜晚给老年人带来平静,给青年人带来希望。——萧伯纳 6.正如我赞许一个老人的青年,我也喜欢一个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能够这样的人,虽然身体会衰老,但内心却永远不会老。——西塞罗 7.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8.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9.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10.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11.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2.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3.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韦尔 14.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15.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应用物理学(2)班 2012326690041 舒炳锋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三个方面述评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笔者认为这是一部熔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可供各种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的大众史学读物。 引言:读史明智,以故为鉴能使我们少犯错误,读历史,品读风云人物。 关键词:爱国救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五四运动 正文: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章,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不朽的痕迹。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等人利用被“修饰”过的上帝和人民的迷信号召农民起义,拜上帝会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洪秀全等人上台后,官民制度两种化,引起了极大的不满。新起的皇朝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农民仍然处于封建的压迫下。在作者看来,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带有致命的弱点,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也就很明显的不过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仅靠农民起义的弊端,因为虽然他们富于社会经验,见多识广,更多权变和机灵,但是他们也往往把无组织性、无纪律性、流寇主义、单纯破坏性这些坏东西带进了农民革命队伍,阻碍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再后来,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但以本人的浅见,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当时社会和国民素质还不足以推行资本主义,这其中需要一个类似君主立宪的过渡阶段,而那时的中国不得不处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中国革命新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当时那些中国先进分子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的力量中体会深刻。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亲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领导开始。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伦理道德一次沉重的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更迫切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种各样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1919年5月5日,以北大学生为代表,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但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只是开了探求“新文化”的序幕,而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突出表现在爱国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解释越来越走样,把“科学”、“民主”、“爱国”当成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在

那时,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并且产生着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提出了建立中国“新文化”的要求。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并且确定了每年的五月四号是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报告

作者:胡绳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报告 印刷时间:1998年3月1日 版次:2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章,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不朽的痕迹。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胡绳的观点是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等人利用被“修饰”过的上帝和人民的迷信号召农民起义,拜上帝会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民革命即使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往往总是被地主阶级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所窃取。洪秀全等人上台后,官民制度产生两极分化,引起了农民的极大的不满。新起的皇朝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农民仍然处于封建的压迫下。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弱点是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仅靠农民起义的弊端,因为虽然他们富于社会经验,见多识广,更多权变和机灵,但是他们也往往把无组织性、无纪律性、单纯破坏性这些坏东西带进了农民革命队伍,阻碍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再后来,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但以本人的浅见,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 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率先组织发起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800字最新精选.欢迎阅读! 五四运动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 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 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100年,对于每个青年,爱国、报国、建国的道理恐怕耳熟能详,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爱国,民族之魂。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

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 有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101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这就是一个军人对祖国奉献 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找的爱国含义的答案吗?今天,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董存瑞舍生炸雕堡,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祖国,不更是爱国吗。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与各位共同探讨的什么是爱国和怎样爱国两个话题也接近尾声,爱国的含义大家都已知晓,但怎样去爱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

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1.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2.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宋庆龄 3.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4.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俞良弼 5. 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6. 每个青年人都象是个在晚上出生的婴儿——只看到太阳升起而从来不会想到昨天的存在。——佚名 7.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8.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名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品质。——加里宁

9.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10.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歌德 11.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12.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屈原 13.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14.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5.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权德舆 17.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一、单项选择题 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1919 ~ 1949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1919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地位的是( ) A. 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苏联 5.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官僚垄断经济 C.封建经济 D.半封建经济 6.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 A.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金融业 B.商业 C.工商业 D.农业9.在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主要是哪些列强互相争夺的对象?() A.徳意日 B.美英法 C.美英日 D.俄意日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上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1919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目录 前言 (1) 一、新文化运动 (1) (一) 历史背景 (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 二、五四运动 (2) 三、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异同 (3)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 参考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并为一谈, 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此形成一个错觉: 似乎先有五四运动而后才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认为这两个运动是同一个革命运动。其实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两个历史背景、性质、内容、历史意义都不同的运动。因此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易误导大众,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区别,也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一、新文化运动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1.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2.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3.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在《青年杂志》首篇文章陈独秀就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鼓励青年追求科学和民主,举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面旗帜。1917年,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常被大众称为“德先生”、“赛先生”。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以前一段的历史。实际上讲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段。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除英国之外,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亦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俄国则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世纪中叶,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领土,相继吞并了西部哈萨克和北部哈萨克。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疯狂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方面,中国的对手不再是古代的“蛮夷之邦”,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另一方面,统治中国的是腐朽、专制、已经趋向没落的封建王朝。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仍然实行清初开始制定的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是一种严格管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将对外贸易的城市限制为广州一口;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公行制度,由清政府认可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以限制外商的交易对象;制订一系列管理、防范外国人的章程,对外商在中国的活动作了严格规定。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尽管最初有防范郑成功等领导的反清斗争的目的,但决非历史的偶然。在经济上,它是封闭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地产物,封建自然经济满足于自给自足,缺乏扩大对外贸易的观念和动力。在政治上,它暴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民族狭隘性。他试图通过“海禁”、“闭关”来防止汉人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在文化上,闭关政策反映的是盲目自大的传统“夏夷观”,它使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排拒外来事物,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的逐渐加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卫作用。但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对抗中,闭关政策暴露出其封建性和落后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中国与西方的距离越拉越大。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有关五四运动的手抄报资料

有关五四运动的手抄报资料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新思想与社团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1905年被废除。到了明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

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国耻情绪 191 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了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认识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认识 1914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历史意义: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族、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如绝对化的批判中国文化,片面地推崇西方文化。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许多领导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6、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作者:李琳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以爱国学生为主体而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但是在历史分期和定义上,存在着误判---即是将中国的历史分期搞错了。中国的封建社会是西周---秦始皇,秦始皇之后的社会是---中央集权制社会。五四运动提出的“反帝反封”的热情是好的。而反封建,则将历史定义混淆了。五四运动的打到孔家店、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汉字、文言文、书法、绘画、京剧等等等偏激的理论,则贻害无穷。 秦始皇之后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比较封建社会有所进步。自隋唐以来,中央帝国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举制度,这套制度极大强化了儒家文明的文化同质性,对儒家文明的历史延续与文化生命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科举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来解释。在秦始皇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传统王朝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大批的赶考举子进入考场,感慨地说道:“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隐士可能不介入社会生活竞争,此高风亮节只能靠喝西北风活着。中国的唐朝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那是的欧洲文明很微弱,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作为政治精英的官员、文化精英的士绅阶层,以及作为经济精英的地主乡绅之间,存在着相当频繁广泛的横向的政治、经济、文化流动,社会底层向社会精英层的流动同样十分频繁。这种纵向与横向的社会对流,是前代人类社会---封建社会中极为少见的。这个对流主要是通过科举制来实现的。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能够通过学习儒家的经典,然后参加科举考试,取得秀才、举子、进士、士绅等地位;科举考试,形成官僚阶层;官僚到老要退休,退休后保留士绅身份,但已经是一介平民了。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国,还有一个特别的制度,就是均产制。一个地主有一百亩土地,他有五个儿子,他的财产要平均分成五份,从一百亩到二十亩,就是一代时间,如果有十个儿子,他就变成四亩土地了。均产制是使社会阶层往下流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制度。所以,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国,社会的流动频繁,频繁到什么程度呢?宋朝的官员中,50%以上,三代前没有人当过官,宋朝大部分的官员是贫寒家庭出生。整个明朝276年中,大约有两万名举人,两千名进士,在这些举人和进士中,43%的人出生于贫寒家庭。这些数字足以说明社会阶层间的对流程度。这个对流造成结果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成为阶层开放度高的社会。一般都是贵族社会,包括日本、印度和欧洲,阶层与阶层之间非常封闭。而中国中央集权制社会的对流程度很高。对流程度高,对儒家文化的生命力相当旺盛。中央集权制统治阶层一直处于吐故纳新的过程中。科举制度至少对形成这种延续王朝生命的新陈代谢,起到了积极作用。科举制度所产生的流动性,使得文化与知识的普及面高于一般的贵族社会。由于读书的功利性激励,教育覆盖面大大扩展,整个社会具有了获取强大知识的激励机制。科举制度使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广泛地被大众社会接受。中国也成为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一统天下。可见科举制度具有强化文化大一统的功能,而文化的大一统也强化了同化能力,科举制度起到一种对社会各阶级的“虹吸”作用。 中国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开启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先河,我认为“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不正确,应该更名为富裕。可惜中国的资本主义未能成长壮大起来,中华民族与先进繁荣的历史教育擦肩而过。中国清朝闭关自守,康熙皇帝实行铁幕政策,到乾隆皇帝时期拒绝与来访的英国特使马尔噶尼签署通商贸易的所有文件,欧洲已经发达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中国仍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