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 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 乘:驾。

4. 去:离开。

5. 空:只。

6. 返:通返,返回。

7.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 悠悠:飘荡的样子。

9. 川:平原。

10. 历历:清楚可数。

11.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古诗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诗词赏析

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崔颢《黄鹤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崔颢《黄鹤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相关试题及答案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答:岳阳楼、滕王阁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 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②乡关: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 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 6、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故乡。 7、A.,B,C,D。

黄鹤楼诗歌鉴赏

黄鹤楼诗歌鉴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阅读《黄鹤楼》,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各2分)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B这句是写实)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答案: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6、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哪句?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昔人已辞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7、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反衬的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练习 一、《雁门太守行》 1.这首诗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的英勇气概,也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开”二字。 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压”形象的写出敌人人马众多来势之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态。“开”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危机形势。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典故,“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这首诗借助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来抒发情感,具体分析。 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他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借此来书写守边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望月有感》 1.这首诗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诗人以“千里雁”“九秋蓬”作比,像“千里雁”一样吊影自怜;像“九秋蓬”一样飘转无定,形象生动的写出兄弟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尾联“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既是因为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高度概括而有深刻的揭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画面,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1.本诗表达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2.首联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运用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3.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 残年” 表达诗人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 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颈联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和高度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自 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形,同时委婉 的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 前途迷茫的愁思。 四、《登楼》 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 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 感。 2.首联抒写哪几种情怀? A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b看到国家多灾多 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3.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 山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表达对祖 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4.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来”来临之意。指锦江两岸蓬勃春色铺天盖地而来,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的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表现是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变化之意,指古今世 事如浮云飘忽起灭,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 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思。 5.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登楼所 想,说说表达的内涵 表明对大唐圣朝气运久远的自信和美好祝愿以及对“寇 盗”的蔑视。 6.赏析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古讽今,运用典故,运用后主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 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局面的担忧, 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而苦无献身 之路的伤感。 五、《望江南》 1.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独”字传神,准确地表现了女子独自一人等待丈夫归 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淡淡的洒在江面上,连绵不尽的 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既写景又写情。“脉脉”用拟人写出 夕阳被感动地深情望着水面。“水悠悠”以水喻情,表现 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3.“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主人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度失望、落 寞之情。 六《渔家傲秋思》 1.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下片抒情,抒发边塞征 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燕然未勒”,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更渴 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表明将军士兵引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归而哀伤流 泪,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腐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词的意境悲凉壮阔。 七《江城子密州出猎》 1.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作者踌躇满怀的英雄气 概;下阕抒情,表现词人壮心未已、渴望报效国家杀敌 立功的英雄本色。 2.赏析“千骑卷平冈” “千骑”指人数众多,“卷”极言走之快,写出猎者情绪 高昂,精神抖擞的状态。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突出词人年纪虽不小, 仍有少年的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 望朝廷象重用魏尚一样重用自己,表达渴望为国御敌立 功的壮志。表达含蓄,委婉。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 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武陵春》 1.上片写词人所见所闻,借“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 流”抒发思念丈夫的无限哀伤之情。下片采用夸张的比 喻,抒发内心深重的愁情。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运用夸张比喻,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 曲折生动而又巧妙自然,把“愁思”夸张到连船都承载 不动,渲染哀愁之深重。 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本词基调雄壮高昂,上阕描写军旅生活,表达建功立 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抒 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战场生活。 营造了一种奏乐吃肉的豪迈热烈的生活氛围。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 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 形象。 4.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词人最高理想,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和抱负,表达 自己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爱国激情。 5。赏析“可怜白发生” ,由雄壮到悲壮,抒发无尽的感慨。表达渴望报国的雄 心壮志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揭示理想与 现实的尖锐对立,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十《商山早行》 1.全诗紧扣一个“早”字,抒写早行之情,寄托羁旅奔 波之苦,黯然思乡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法”,仅用十个字却连缀了六种景物,抓住有 特征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 了商山凌晨荒寂、萧索的情景;借景抒情,写出无限的 旅愁羁苦。意境苍凉,情感寂寞凄苦。 3.赏析“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照”,照亮之意。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亮白, 又富有动感的传达出黑暗的“驿墙”也被照亮了,衬托 拂晓前的暗,突出出行之早。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点明思乡的主旨。 十一《卜算子咏梅》 1.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阕托梅寄志,表达坚贞自守的 傲岸节操。 2上片点明梅的怎样的生存环境?体现怎样的品格? 3.从艺术手法上赏析本词。 托物言志,以梅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 托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4.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词人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 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荒僻、残破、苍凉、冷清、凄凉的生存环境,渲染其不 幸遭遇,烘托其顽强,高洁的品格。 十二《醉花阴》 1.上片写秋凉情景,寄情于景,表现词人孤寂无聊,思 念无边的愁绪。下片写重九感怀,集中些黄昏后的愁绪。 2.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直抒胸臆,“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暗 含凄冷之意。以“瘦黄花”自比,写出主人公憔悴的面 容和愁苦的神情。,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十三《己亥杂诗》

《黄鹤楼》崔颢阅读练习与答案

12-2《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舍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10.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1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岳阳楼、滕王阁) 1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 1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5.解释下面的词浯。 ①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乡关:故乡 1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赏析

200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古诗文赏析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其诗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中考古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 导读: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黄鹤楼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2、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3、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4、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东坡赤壁》[原](七律) 1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1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乐平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平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

《黄鹤楼》4句古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玉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

(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

唐诗赏析-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它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标准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崔灏《黄鹤楼》赏析

崔灏《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黃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黄鹤楼的古诗,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3、《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4、《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6、《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唐·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7、《江夏送友人》 唐·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 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0、《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黄鹤楼赏析

崔颢《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词; 去:离开。空余:只剩下,仅剩下。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烟波:烟霭笼罩的江面。 2、【译文】见练习册上 3.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绿树掩映,郁郁葱葱,历历在目; 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一片盎然,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4、(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岳阳楼、滕王阁) 这三座楼于山西的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 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 (2)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 “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 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理解课文并填空。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本诗中描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诗句(写景名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3)本诗表现游子悲苦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抒发了诗人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中考古诗词:初中三年古诗词84首大集合(带赏析版)

目录 七年级(上) 1.观沧海 (1)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3.《次北固山下》 (2) 4.天净沙.秋思 (2) 5.峨眉山月歌 (3) 6.江南逢李龟年 (3)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8.夜上受降城闻笛 (4) 9.秋词(其一) (4) 10.夜雨寄北 (4)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 12.潼关 (5) 七年级(下) 13.竹里馆 (5) 14.春夜洛城闻笛 (5) 15.逢入京使 (7) 16.晚春 (7) 17.登幽州台歌 (7) 18.望岳 (7) 19.登飞来峰 (8) 20.游山西村 (8) 21.己亥杂诗(其五) (8) 22.泊秦淮 (8) 23.贾生 (10) 2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10) 25.约客 (10) 八年级(上) 26.野望 (10) 27.黄鹤楼 (12) 28.使至塞上 (12) 29.渡荆门送别 (12) 30.钱塘湖春行 (13) 31.庭中有奇树 (13) 32.龟虽寿 (13) 34.梁甫行 (14) 35.饮酒 (14) 36.春望 (15) 37.雁门太守行 (15) 38.赤壁 (16) 39.渔家傲 (16) 40.浣溪沙 (16) 41.采桑子 (17)

42.相见欢 (17) 43.如梦令 (17) 八年级(下) 44.关雎 (17) 45.蒹葭 (18) 46.式微 (18) 47.子衿 (18) 4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 4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9) 5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 52.题破山寺后禅院 (20) 53.送友人 (21) 54.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 (21) 55.卜算子.咏梅 (21) 九年级(上) 5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 5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2) 58.水调歌头 (23) 59.月夜忆舍弟 (23) 60.商山早行 (23) 61.长沙过贾谊宅 (24) 6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4) 64.咸阳城东楼 (25) 65.无题 (25) 66.行香子 (25) 6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6) 九年级(下) 68.渔家傲.秋思 (26) 69.江城子.密州出猎 (26) 7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7) 71.满江红 (27) 72.定风波 (27) 7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8) 7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8) 75.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28) 76.十五从军征 (29) 7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 7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9) 79.过零丁洋 (30) 80.山坡羊.潼关怀古 (30) 81.南安军 (30) 82.别云间 (31) 83.山坡羊.骊山怀古 (31) 84.朝天子.咏喇叭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