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负折射率介质的多层结构中倏逝波传播及隧道效应的分析

含负折射率介质的多层结构中倏逝波传播及隧道效应的分析
含负折射率介质的多层结构中倏逝波传播及隧道效应的分析

负折射率材料

超颖材料(Metamaterials)的发展 李雄SC08009037 机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本人博士阶段的课题方向为超颖材料(Metamaterials)的设计与应用。Metamaterials这一概念在提出之初,通常指的是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都是负数的材料(物质),因此它又称负折射率材料、左手材料或双负材料,这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然而随着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其研究范围被不断扩展,目前,它的范围已包含负折射率材料,单负材料(人工复介电常数材料(ε)和人工复磁导率材料),人工超低折射率材料和超高折射率材料等等。Metamaterials是本世纪物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词汇,正因为其具有自然界物质不存在的奇异特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在其相关的几个实际应用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1、Metamaterials的发展概述 拉丁语“meta-”,可以表达“超出…、亚…、另类”等含义。对于metamaterial 一词,目前尚未有一个严格的、权威的定义,各种不同的文献上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文献中都认为metamaterial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metamaterial重要的三个重要特征: (1)metamaterials通常是具有新奇人工结构的复合材料; (2)metamaterials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质(往往是自然界的材料中所不具备的); (3)metamaterials性质往往不主要决定与构成材料的本征性质,而决定于其中的人工结构。 尽管metamaterials的概念出现于21世纪,但追溯其源头则可以找到上一世纪中后期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灵光一闪”。 1967年,前苏联科学家维克托·韦谢拉戈(Victor Veselago)提出,如果有一种材料同时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这种物质将能够颠覆光学世界,它能够使光波看起来如同倒流一般,并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得有违常理的行为。然而,众所周知,同时具有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材料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光纤光学习题集

第二章: 1.设计一种光波导结构,其传光波导层为平板形状,标出折射率结构。 2.从数学上证明,在均匀折射率介质中,光纤轨迹为直线传播。 3.如果已经知道光纤中只允许1个模式存在,能否通过外界激励获得2个模式传播? 4.“纵横关系式”有何作用? 5.光场分量的哪一个分量总是独立满足波导场方程?写出该波导场方程式。 第三章: 1.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的适用条件各是什么? 2.产生光内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3.一根空心玻璃管能否传光?为什么? 4.光纤纤芯变粗时,允许存在的模式数目如何变化? 5.什么是光纤的模式? 6.推导波导场方程经历了哪几种分离变量? 1. 写出SIOF中推导本征值方程的主要数学步骤。 2. 写出SIOF中TE01、TE02、TE03在临近截止和远离截止时的本征值。 3. 写出SIOF中模式数目与V值的关系式。 4. 根据SIOF色散曲线分析,在V=4.5时有哪几个模式存在?总模式数目是多少?并与模式数估算公式的结果比较。

5. 为什么Vc<2.405只适应于SIOF? 6. 弱导光纤中组成线偏振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7. 为什么LP0m模式只有两重简并? 8. 实际光纤中传播的模式是线偏振模式吗?为什么? 9. 画出LP6,8模式场分布示意图。 10. 高阶模式与低阶模式哪个输出角度大? 第四章: 1. 一根空心玻璃管能否传光?为什么? 2. 光纤纤芯变粗时,允许存在的模式数目如何变化? 3. 光纤中传播的光波有何特征? 4. 推导波导场方程经历了哪几种分离变量? 5. 本征方程有什么特点? 6. 模式是什么? 7. 如何唯一确定一个模式? 8. 由射线方程推导光线轨迹,只需要知道什么? 9. 渐变折射率分布光纤中光线如何传播?为什么? 1.画出阶跃分布光纤与平方率分布光纤基模场解函数曲线示意图。 2.SIOF与GIOF中哪个导模数目更多? 3.已知平方率分布光纤V=2,求基模模场半径。 4.写出平方率分布光纤中LP10,15模式的本征值。

超材料doc

超材料——过去十年中人类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 狭义上超材料即指电磁超材料,电磁超材料具有超越自然界材料电磁响应极限的特性,能够实现对电磁波传播的人为设计、任意控制。目前该材料被应用在定向辐射高性能天线、电磁隐身、空间通信、探测技术和新型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等方面。 看好电磁超材料在军工、通信和智能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电磁超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已应用的超材料产品包括超材料智能蒙皮、超材料雷达天线、吸波材料、电子对抗雷达、超材料通讯天线、无人机雷达、声学隐身技术等。 通信领域电磁超材料最具应用前景的就是无线Wi-fi网络,目前光启已进入该领域。 电磁超材料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类:地面行进装备用智能结构和可穿戴式超材料智能结构。智能结构用电磁超材料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超材料主题相关主要包括:(300077)、龙生股份(002625)、(600804)和(600490)等,建议重点关注国民技术、鹏博士和鹏欣资源。 超材料 “Metamaterial”是21世纪物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词汇,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各类科学文献。拉丁语“meta-”,可以表达“超出…、亚…、另类”等含义。对于metamaterial一词,目前尚未有一个严格的、权威的定义,各种不同的文献上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文献中都认为metamaterial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 迄今发展出的“超材料”包括:“左手材料”、光子晶体、“超磁性材料”等。 “左手材料”是一类在一定的频段下同时具有负的磁导率和负的介电常数的材料系统(对电磁波的传播形成负的折射率)。近一两年来“左手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曾被美国杂志评为2003年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原理 超材料的应用与原有的材料制备有很大的区别,以往是自然界有什么材料,就能制造出什么物品,而超材料完全是逆向设计,根据针对电磁波的具体应用需求,制造出具有相应功能的材料。 特征 metamaterial重要的三个重要特征: (1)metamaterial通常是具有新奇人工结构的复合材料; (2)metamaterial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质(往往是的材料中所不具备的); (3)metamaterial性质往往不主要决定与构成材料的本征性质,而决定于其中的人工结构。 隐形功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超材料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违反了光学定律。 然而,2006年,北卡罗来纳州的(Duke University)和(Imperial College)的研究者成功挑战传统概念,使用超材料让一个物体在微波射线下隐形。尽管仍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但我们有史以来头一次拥有了能使普通物体隐形的方案(五角大楼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The Pentagon’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DARPA]资助了这一研究)。 制造研究

椭偏法测介质膜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11 月 02 日, 第 十 周, 周 一 , 第 5-8 节 实验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 童凌炜 同组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 车宏龙 实验地点: 综合楼 408 实验条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 椭偏法测介质膜的厚度与折射率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WJZ-II 型椭偏仪 实验目的: 1. 掌握椭偏法测量薄膜和折射率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椭偏仪测量固体表面上介质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 实验原理简述: 反射型椭偏仪的原理是:用一束椭圆偏振光作为探针照射到被测样品上,由于样品对入射光中平行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P 分量)和垂直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S 分量)有不同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因此从样品上出射的光,其偏振状态相对于入射光来说要发生变化 1. 光波在介质分界面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 光入射到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分界面上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5-3-1)。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折射角与入射角以及折射率的关系是: 2211s i n s i n ??n n = 或 1 212 222s i n c o s ??n n n -= 另外,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界面条件,可以得到菲涅耳公式:

??? ??? ? ????? ?+=-+= +-- =+-= )sin(cos sin 2)cos()sin(cos sin 2)sin()sin()tan()tan(211221211221212121??????????????????s p s p t t r r 2. 反射系数比G 定义反射系数比)] (exp[| |||s p s p s p i r r r r G δδ-= = 而通常G 往往被写成如下形式:)exp(tan ??=i G ψ 其中 || tan s p r r =ψ s p δδ-=? 根据前式,可以得到21 122112]tan )11(1[sin ???+-+??=G G n n 从式中可以看出, 如果n1是已知的, 那么在一个固定的入射角φ1下测定反射系数比G , 则可以去顶介质2的折射率n2. 3. 光波在介质薄膜上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椭圆偏振光测量单层薄膜光学系统 如图(5-3-2)所示为“三介质二界面”模型,我们假定: 3.1薄膜两侧的介质是半无解大的,折射率分别为1n 和3 n 3.2薄膜折射率为2n ,它与两侧介质之间的界面1和界面2平行,并且都是理想的光滑斜面 3.3 三种介质都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

超材料原理

超材料原理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一种人工的、三维的、具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单元结构的、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宏观复合材料。超材料的主要原理是依靠三维复杂单元结构,实现对材料电参数及其空间分布的控制,从而控制电磁波/光波的传输行为。由于超材料常具有显著的三维空间不对称性,其材料参数常具有空间各向异性。 超材料的本质原理与1862年勒鲁(Le Roux)提出的‘反常色散’现象是非常类似的,指随着入射电磁波频段的降低,在吸收频带以上附近形成的折射率随由正值迅速下降的为零甚至负值的现象。负折射率材料内部的群速度(能量速度)和相速度(视觉速度)是相反的,这一点已被化学波实验所证实。 典型的两种超材料结构,负折射率材料和三维隐身衣,其机理是不同的,分别依靠负折射率单元周期排布和渐变正折射率单元空间分布实现的,其实现的单元结构均为分裂环(split-ring resonator,SRR)。 超材料的定义实际上相当宽泛,因为没人能精确定义特殊性质是什么性质。超材料一般用于描述三维结构,但是超材料的概念常与频率选择表面的概念混为一谈,事实上超材料和频选的特征分别是三维体结构,二维平面结构及其层叠结构。超表面属于频选。化学波实验证明了超材料在自然界或各向同性介质中是有可能存在的,尽管机理可能有所不同。

由于任何材料均存在着强烈的色散关系,超材料的特性仅存在于窄频带以内,已知的负折射率材料和隐身衣均是如此。通过单元空间分布方式的精确复杂控制,有可能补偿超材料的色散。 超材料原理的应用范围包括对所有物理波的调制:包括电磁波(光波)、声波、机械波、化学波等,有可能实现波的定向发射、绕射、聚焦、成像。 部分图片来源:学术期刊《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图1:负折射示意图 图2:负折射结构实物图

6.4 光波在介质中的传输

非均匀介质中光线的传输 4.1引言:傍轴方程 在第三章里,我们得到了在折射率为n 0=c /v 的均匀介质中传输光场的相位部分所满足的亥姆霍兹方程,其中c 为真空中光速,v 是光束在介质中的传输速度: 02 02 22 22 2=+??+ ??+ ??p p p p k z y x ????, v k 0 0ω= 4.1.1 如果把Ψp 写成 )exp(),,(),,(0z jk z y x z y x e p -=?? 4.1.2 并且假设Ψe 是z 的缓变函数,即 0/k z e e ?????? 4.1.3 就可得到Ψe 的傍轴波动方程 e t e jk z ??20 21 /?= ?? 4.1.4 其中,(?t )2 为横向拉普拉斯算子22 22y x ??+??,对方程4.1.4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以x ,y 为 变量的常微分方程 e y x e k k k j dz d Φ+=0 2 22) (? 4.1.5 解该方程课得到与下述方程类似的旁轴传输函数 ]2)(exp[ ),,(0 2 2k z k k j z k k H y x y x e += 4.1.6 当我们考虑光波在传播常数或者折射率是位置的函数的介质中传输时,这种折射率渐变效应是由材料本身的侧面(例如由折射率渐变光纤或介质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决定)或者三阶非线性效应导致的,傍轴方程可写成 e e t e nk j jk z ???020 21 /?-?= ?? 4.1.7 其中△n 是相对于主折射率n 0的偏离量。当传播常数或者波数是与位置(x , y , z )有关的方程时,如光栅、光纤或者是折射率与光强有关的介质是,可以把标量波方程4.1.4进行修正得到4.1.7. 旁轴传输方程4.1.7是一个偏微分方程,不一定有解析解。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n 的空间变化率是确定的或者在非线性光学里,可以用精确的积分或者逆散射法寻找该

实验五 用掠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五 用掠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掠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分光仪,阿贝折射仪,三棱镜两块,钠灯,水、酒精等待测液体,读数小灯,毛玻璃。 实验原理 1.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 将折射率为n 的待测物质,放在已知折射率为n 1(n <n 1)的直角棱镜的折射面AB 上,若以单色的扩展光源照射分界面AB ,则入射 角为π/2的光线Ⅰ将掠射到AB 界面而折射进入三 棱镜内,其折射角i c 应为临界角。从图5—5—1可以看出应满足关系 1sin n n i c = 当光线Ⅰ射到AC 面,再经折射而进入空气 时,设在AC 面上的入射角为φ,折射角为?,则 有 φ?sin sin 1n = (5-5-1) 除入射光线Ⅰ外,其他光线如光线Ⅱ在AB 面上的入射角均小于π/2,因此,经三 棱镜折射最后进入空气时,都在光线Ⅰ'的左侧。当用望远镜对准出射光方向观察时, 在视场中将看到以光线Ⅰ'为分界线的明暗半荫视场,如图5—5—1所示。 当三棱镜的棱镜角A 大于角i c 时,由图5—5—2可以看出,A 、i c 和角φ有如下关系 φ+=c i A (5-5-2) 将(5-5-1)和(5-5-2)式消去i c 和φ。若棱镜角A 等于90度,可得 ?221sin ?=n n (5-5-3) 若棱镜角A 不等于90度,可得 ??sin cos sin sin 221???=A n A n (5-5-4) I II

因此,当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 1为已知时,测出?角后便可计算出待物质的折射率n 。 上述测定折射率的方法称为掠入射法,是应用全反射原理。 2.用阿贝折射计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固体和液体折射率的常用仪器,同时,还可测量出不同温度时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为1.3~1.7,可以 直接读出折射率的值,操作简便,测量 比较准确,精度为0.0003。测量液体时所需样品很少,测量固体时对样品的加工要求不高。 阿贝折射仪也是根据全反射原理设 计的。它有两种工作方式,即透射式和 反射式。阿贝折射仪中的折射棱镜ABC 和照明棱镜A 'B 'C '都是直角棱镜,由 重火石玻璃制成。照明棱镜的A 'B '面经过磨砂,使透射式测量作漫射光源用。折射棱 镜的BC 面也经过磨砂,供反射式测量作漫反射光源用。 透射式测量光路如图5—5—3(a )所示。将折射率为n 的待测物质放在折射率为n 1的直角棱镜的斜面上,其棱角为A ,并用光源S 照明。如果介质的折射率n <n 1,这时与图5—5—1相同,经棱镜ABC 两次折射后,由AC 面射出的光束,在望远镜视场中将观察到半荫视场,明暗分界线就对应于掠面入射光束,测出AC 面上相应的临界出射角?,即可应用(5-5-4)式计算出n 。 应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固体折射率时不用照明棱镜。对于加工有两个抛光面的固体样品,则光路可采用如图5—5—3(b )所示的透射式测量,对于加工只有一个抛光面的固体样品。则可采用图5—5—3(c )所示的反射式测量。 用光源S (一般为自然光)照亮折射棱镜上的磨砂面BC ,使之成为一个扩展的平面光源,从面上各点发出的光线I 、Ⅱ射抵AB 面上的E 点时,入射角均不相同。其中入射 角大于临界角i C 的,都发生在全反射后再由AC 面射出,同样,在望远镜对准Ⅰ'观察 时,亦可看到半荫视场,只是明暗分布恰与透射光的视场分布相反,其临界出射角? 255—— 图 3 55——图 n B *

实验二 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二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材料的温度、湿度、浓度等基本物理量有一定的关系,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常通过测量折射率来获得材料的相关信息.本实验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用光的折射法测固体折射率. ·实验目的 1.了解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2.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3.用像的视高法测固体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阿贝折射仪,移测显微 镜,钠灯,玻璃砖,水、 酒精等待测液体.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固 体和液体折射率的常用仪 器,测量范围为1.3~1.7,可以直接读出折射率的值,操作简便,测量比较准确,精度为0.0003.测量液体时所需样品很少,测量固体时对样品的加工要求不高. 1 8 15 1反光镜;6阿米西棱镜手轮(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10棱镜锁紧手柄;11棱镜组;13温度计座;14底座;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转动棱镜);16校正螺钉;18圆盘组;19小反光镜;20读数镜筒;21望远镜筒 14 6 7 18 19 20 21 10 11 图2-1(a)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16 13

1.阿贝折射仪的外部结构 实验用阿贝折射仪的型号有两种: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a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b ). 2.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 WZS-1型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望远系统与读数系统如图2-2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经反射镜1反射进入照明棱镜2及折射棱镜3,待测液体放置在棱镜 2与3之间,经阿米西消色差棱镜组4抵消由于折射棱镜待测物质所产生的色散,通过物 ) (a 386 4 5 2 1 7) (b ' 8' 710 119 141312 图2-2 阿贝折射仪光学结构示意图 1反光镜;2棱镜座连接转轴;3遮光板;4恒温器接头;5进光棱镜座;6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9盖板; 10棱镜锁紧手轮; 11折射标棱镜座; 12照明刻度盘聚光镜; 13温度计座; 14底座; 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16校正螺钉; 17壳体; 16 7 2 17 15 6 14 4 10 11 8 12 9 5 1 13 3 图2-1(b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浅谈负折射率材料的研究进展

浅谈负折射率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日期:

学号20095040067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 年级2009级 姓名毛慧娟 论文题目浅谈负折射率材料的研究进展 指导教师张新伟职称讲师 2013年04月26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引言 (1) 2 负折射率材料的异常物理性质 (2) 2.1 群速方向和波矢方向相反 (2) 2.2 负折射现象 (2) 2.3 逆多普勒效应 (2) 2.4 逆Cerenkov辐射 (3) 3 实现负折射率材料的方法 (3) 3.1 双负介质实现负折射 (4) 3.2 手征介质实现负折射 (5) 3.3 光子晶体实现负折射 (6) 4 负折射率材料的应用 (8) 4.1 负折射率材料在军用雷达天线和通信器件中的应用 (8) 4.2 负折射率材料在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10) 4.3 负折射率材料在超灵敏探测仪器中的应用 (11) 4.4 负折射率材料提高空间望远镜分辨率的可行性 (12) 5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浅谈负折射率材料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毛慧娟学号:20095040067 单位: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 指导老师:张新伟职称:讲师 摘要:本文在介绍负折射率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异常物理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负折射产生的原理,阐述了实现负折射率材料的3种主要方法,指出负折射率材料在军用雷达、天线技术、通信系统及器件、隐身技术、超灵敏探测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关键词:负折射率材料;左手介质;纳米;研究进展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s Abstract: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s on the earth and its unusua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I introduce the principle of negative refraction and three main approaches to achieve negative refraction materials,pointed out that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s in militarythe radar antenna technology,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devices,stealth technology,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ospect. Key words:Negative refractive materials;left-handed material;Nano research progress 1引言 近几年,一种称为负折射率系数介质的人工复合材料在理论与实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6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Veselago提出了“左手材料”的概念,这种负折射材料具有负的介电常量与磁导率,那么电矢量,磁矢量和波矢之间构成左手系关系,这区别于传统材料中的右手系[1]。由于自然界没有介电常量和磁

近五年内梯度折射率材料及器件的应用于发展

近五年内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及器件的应用的主要进展 水悦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摘要:介绍几种主要的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和常见的光学器件,论述了梯度折射率器件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梯度折射率材料;梯度折射率器件;应用 前言 梯度折射率介质又称为非均匀介质、变折射率介质或者渐变折射率介质, 指一种折射率不是常数, 而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介质, 因此, 英文称作Gradient Index(Grin) 。梯度折射率光学是近4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在自然界中, 早在公元100 年, 人们就己观察到“海市蜃楼”奇景, 它就是由于大气层折射率的局部变化对地面景色产生折射而出现的一种奇观。事实上,不仅大气层,海水、生物眼(较低级的不包括)的折射率也是非均匀的, 人类眼睛晶状体就是梯度折射率变化的,折射率差约为0.015- 0.049,这种梯度变化的材料和晶状体表面的非球面都极有利于像差的校正。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们逐渐领悟到材料折射率的非均匀性可以导致一些均匀介质所不具有的光学性能。 本文介绍了梯度折射率材料的形成原理,综述了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研究进展,梯度折射率材料的发展前景。 1 梯度折射率材料简介及梯度形成原因 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的出现,至今大约有100多年了。早在1854年,J.C.Maxwell就描述了光在梯度折射率介质中传播的表征方程,并提出了现在人们所知道的Maxwell鱼眼透镜;到1899年,R.W.Wood做了光以正弦轨迹在梯度折射率材料中传播的演示;1905年Wood的教科书“物理光学”上就有光通过一梯度折射率槽,显示正弦传播的照片底板。但是只是在近20年来,由于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在复印机和传真机成像阵列以及光纤耦合器等方面的大量应用,才大大地驱动了他从材料制造、相差理论、光学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首先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D.T.Moore教授在设计方法和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梯度折射率材料和透镜制造方面主要是日本板玻璃公司(Nippon sheet Glass,NSG),在1992年由该公司J.Kitano等人采用离子交换法制成径向梯度折射率材料,后来又研制了齐明透镜,正如人们普遍了解的自聚焦透镜(Selfoc rod lenses)。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于1975年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了梯度折射率材料,相继20多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安徽大学物理系在1988年至1996年对于球对称折射率光学器件的研究纠正了国际学术界长期认为麦克斯韦“鱼眼”球透镜不能用于成像和耦合的误解。所提出的改进模型及其复合结构不仅焦距短、像差小、耦合效率高、性能优良,且N低,易于制作,对于微小光学器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使用不同浓度混合融盐进行多阶段离子交换的方法,解决了制作高质量球对称梯度折射率球形透镜、精确控制GRIN

一种基于复合结构的双频高折射率超材料

? 78 ? ELECTRONICS WORLD ?探索与观察 提出了一种双频高折射率超材料,该单元结构由“方环型”和“方型”的复合金属结构和介质基底组成,且复合金属结构嵌入在介质基底中。其高折射率特性通过增强单元间的电耦合来增大有效电常数,同时减少金属结构的抗磁效应来提高有效折射率,最终实现了超材料的高折射率特性。提出的超材料结构在0.1-1THZ频段内实现了双频高折射率特性,分别在0.51THz和0.69THz取得了折射率峰值,其值分别为8和7,且可以通过控制结构的几何参数来调整两个频段的折射率。 引言: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造材料。超材料的性质不是由组成材料的固有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人工设计的“超原子”决定的。通过合理的设计“超原子”的尺寸和形状,以及不同的排列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奇特的电磁特性。通过调整超材料的电响应和磁响应,其有效折射率值可以实现从负折射率(Smith D R,Pendry J B,Wiltshire M C K.Metamaterials an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Science,2004)、零折射率(Ziolkowski R W.Propagation in and scattering from a matched metamaterial having a zero index of refraction:Physical Review E Statistical Nonlinear & Soft Matter Physics,2004)到超高折射率的变化。近年来,人们主要关注负折射率和零折射率超材料,而很少关注高折射率超材料。然而,由于光学图像的分辨率与系统中透镜材料的折射率成正比,因此在成像和光刻领域需要高的正折射率材料(Xiao S,Drachev V P,Kildishev A V ,et al.Loss-free and Active Optical Negative-index Metamaterials:Nature,2010)。在太赫兹波段,高折射率超材料也可以为发展太赫兹光学器件开辟新道路,促进如太赫兹隐身(Zhou F,Bao Y ,Cao W,et al.Hiding a Realistic Object Using a Broadband Terahertz Invisibility Cloak:Scientific Reports,2011)、光延迟线(Karalis A,Lidorikis E,Ibanescu M,et al.Surface-plasmon-assisted guiding of broadband slow and subwavelength light in air: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5)、光栅(Park S G,Lee K,Han D,et al.Subwavelength silicon through-hole arrays as an all-dielectric broadband terahertz gradient index metamaterial: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14)、高折射率透镜(Tsai Y J,Larouche S,Tyler T,et al.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 metamaterial gradient index diffraction grating at infrared wavelengths:Optics Express,2011)等太赫兹功能器件的发展。 Sivenpiper 等人早前提出了一种非谐振亚波长的平行金属板阵列,通过平行板之间的电耦合来提高有效介电常数,从而获得高折射率特性(Sievenpiper D F,Yablonovitch E,Winn J N,et al.3D Metallo-Dielectric Photonic Crystals with Strong Capacitive Coupling between Metallic Islands: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98)。然而, 所提出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抗磁效应(0< μ?1),因此,该结构的折射率没有显著的提高。随后,Wood 和Pendry 证明了一种金属立方体结构的抗磁效应是由于金属上的感应电流环产生的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造成的(Wood B,Pendry J B.Metamaterials at zero frequency:J Phys Condens Matter,2007)。后来Shin 等人用数值方法证明了通过适当的对立方体结构进行改造,可以减小感应电流包围的区域,来减小抗磁效应(Shin J,Shen J T,Fan S.Three-dimensional metamaterials with an ultrahigh effective refractive index over a broad bandwidth: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9)。基于这些理论,Choi 等人设计出了一种太赫兹波段的“工”型高折射率超材料(Choi M,Lee S H,Kim Y ,et al.A terahertz metamaterial with unnaturally high refractive index:Nature,2011),该结构在增大电耦合的同时减小了抗磁效应,实现了超高折射率特性。近年来,在高折射率超材料的发展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Singh R,Yan F,Zhang W,et al.Terahertz metasurfaces with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enhanced by the strong nearest neighbor coupling:Optics Express,2015;Shi H,Lu Y ,Wei X,et al.Characterization for metamaterials with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formed by periodic stratified metallic wires array:Applied Physics A,2009),但很少有人提出双频段的高折射率超材料。 1 单元结构设计 我们提出的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方环金属贴片和方形金属贴片嵌入到介质基底中。其中,金属由电导率为5.8×107s/m ,厚度为0.2um 的铝组成;介电基底的材料为聚酰亚胺,其介电常数为3.4,损耗正切角为0.0027,且介质基底的厚度为30um 。结构的其它参数如下:p=200um ,L 1=L 2=88um ,w=8um 。此外,y 方向上相邻方环金属结构之间的缝隙g 1=p/2-L 1,相邻方形金属结构之间的缝隙g 2=p/2-l 2。 图1 单元结构示意图

常用介质折射率测量方法的实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c4917969.html, 常用介质折射率测量方法的实验分析 作者:魏连甲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9期 [摘要]介质折射率的精确测量不仅在物理基础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材料科学、物质检测、食品检验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掠入射法和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介质的折射率进行了测定,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找出精确测量透明介质折射率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折射率迈克尔逊干涉仪介质 中图分类号:TN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02-01 1序论 折射率是一种表征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因此折射率的测定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折射率是用来表征介质材料光学性质的一种重要参数,在生产和科研部门中,往往需要测定物体的折射率。在现实生活中,折射率这个物理量的准确测量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重要出发点。 人类的科学研究是在不断前进的,人们发现测定物质的折射率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物质折射率测定的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测量的精度、准确度,于是找到一种既简单又便于操作同时精度高的实验方法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本文即对已知的三种测定物质折射率的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分析,总结概括,以期得到对不同介质的理想测量方法。 2 实验原理 2.1 最小偏向角法 单色光经过等边三棱镜两次折射后,用分光计测量其最小偏向角,利用式(1)计算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1] (1) 其中棱镜顶角,为偏转角。 2.2 掠入射法 单色光从未知透明介质掠射三棱镜,再由三棱镜另一面折射,通过测量折射光线的出射角,利用式(2)计算出未知透明介质的折射率[2]

NIM(负折射率材料)专题研究

NIM (负折射率材料)专题研究 严 杰 一、有关折射的基本概念 1、基本定义与关系式 电磁学的早期即由实验发现了以下规律:各向同性介电物质中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强度矢量方向一致,大小成正比,故有 E ε=D ,式中ε是比例系数,称为介电率或介电常数.另外,实验还证明,对各向同性非铁磁性物质,磁感应强度矢量与磁场强度矢量方向一致,大小成正比,故有H B μ=,式中μ比例系数称为导磁率.ε和μ被看成表征物质电磁性质的宏观参数. 在自由空间(无电荷源及传导电流),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的电磁波波方程为 由此得无色散电磁波传播速度r r c v μεεμ = = 1 式中,0/εεε=r 是相对介电常数; ,/0μμμ=r 是相对磁导率00με,则为ε,μ在真空中的值; 而c 为自由空间(真空中)光速,0 01 με= c 。实际上,按照麦克斯韦场理论,电磁作用过程是经过场(波)而完成的,在真 空条件下,这个作用传递的速度就是c .可见,麦克斯韦由于提出电磁场方程组而被后人认 为是伟大的科学家这点没错;但由于时代的局限(经典场论产生于距今136年前),他的理论不可能解释近年来以量子力学、量子光学为基础而完成的超光速、超慢光速实验. 2、折射 折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电磁现象之一。当电磁波以任意角度入射到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交界面处时,波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变化。那么,介质的折射率是如何定义的? 图一表示介质1中的入射波在介质2中折射,虚线AC ,BE 为波前,由于 , sin ,sin 2211t v CB CE t v CB AB ====θθ故有 此式即为Snell 定律,由它可以计算折射波前进的方向,式中1v ,2v 均为相速。 ,02 2 2 2 2 2 =??-?=??-?t H H t E E εμ εμ 1 2 11222121sin sin n n v v ===μεμεθθ

变折射率介质中光线追迹通用算法的研究

第25卷 第5期 2005年5月 光 学 学 报ACTA OP TICA SIN ICA Vol.25,No.5 May ,2005文章编号:025322239(2005)05258924 变折射率介质中光线追迹通用算法的研究3 黄战华 程红飞 蔡怀宇 赵海山 张尹馨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摘要: 基于几何光学的光线折射和反射原理提出了变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算法,给出了在光线追迹过程中进行递推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余弦方程;解决了空间中法线的确定和光线回转等问题。最后通过对多种不同的存在解析解的特殊折射率分布的数值解值和解析解值的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且讨论了应用算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算法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该算法不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基本不受折射率分布的制约,而且其数值解精度达10-5。该算法在变折射率介质的光学设计和空间成像补偿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几何光学;折射率;通用算法;光线追迹;方向余弦中图分类号:O435.1 文献标识码:A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7001)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黄战华(1965~),男,天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光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光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2mail :zhanhua @https://www.360docs.net/doc/ec4917969.html, 收稿日期:2004208219;收到修改稿日期:2004211209 A S t u dy o n U ni ve rs al R a y Tr aci n g Al go ri t h m i n t he Medi u m of V a ri a ble Ref r act i ve I n dex Huang Zhanhua Cheng Hongfei Cai Huaiyu Zhao Hais han Zhang Y inxin Key L abor ator y of Op toelect ronic I nf or m ation Tech nological Science ,Mi nist r y of Ed uca tion ,College of Precision I nst r u men t a n d Op toelect ronic Engi neeri ng ,Ti a nji n U niversit y ,Ti a nji n 300072 Abs t r act : An algorithm of ray tracing based on light ray ref raction and reflection in geomet rical optics in the medi 2um of variable ref ractive index is p roposed and a recursive direction 2cosine equation of reflected light and ref ractive light for ray t racing in the medium of variable ref ractive index is carried out ,In the algorithm ,some p roblems ,con 2firmation of normal line ,light turning etc.,are resolved.At last its correct ness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numerical value and analytic value of several different special dist ribution of ref ractive index of analytic solution ,f urthermore some p roblems in the during of applying the algorithm and under solution in the algorithm are discussed.Not only the algorithm has extensive feasibility and is independent of dist ribution of ref ractive index ,but also its numeric p recision is about 10-5.The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is p rospective in the many cases ,such as optical designing and spatial imaging compensation of variable ref ractive index. Key w or ds : geomet rical optics ;ref ractive index ;universal algorithm ;ray t racing ;direction cosine 1 引 言 均匀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是光学设计计算 的主要手段。对于变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研究才开始起步[1,2]。主要方法是先简化光线方程,再用数值方法求解。但是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狭窄。本文提出了一种光线追迹算法。该算法从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折射和反射规律出发,导出光线的空间折射和反射方程,由此得到空间中光线的轨迹。该算法不受折射率分布的制约,对各种分布均能得到满意的数值解。可以应用在变折射率介质的光学系统设 计上,也可以应用在变折射率空间成像补偿上。由于摄像距离、温度分布和大气成分的变化,空气不再均匀时,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这时可通过本算法计算得到物点和像点的对应关系进行图像补偿。 2 算法描述 一束光线在均匀折射率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在变折射率介质中将沿曲线传播。将变折射率介质分成很多小段,并且认为光线仅在各小段的边界

阿贝折射仪介质折射率

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一个重要光学常数。测定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很多,如全反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不需要已知折射率的标准试件而能直接测出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对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单色光源等特点。然而,因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故其测量准确度不高(大约Δn=3 ×10-4),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约为1.3~1.7),且对固体材料还需制成试件。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全反射法仍被广泛使用。 阿贝折射仪就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和固体折射率及色散率的仪器,它还可用来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化工、光学仪器、食品工业等有关工厂、科研机构及学校的常用仪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通过对糖溶液折射率的测定确定其锤度。 【实验仪器】 WAY阿贝折射仪、待测液(蒸馏水,无水乙醇,糖溶液)、滴管、脱脂棉 【实验原理】 一、仪器描述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物质折射率的专用仪器,它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一般为1.4-1.7),它还可以与恒温、测温装置连用,测定折射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系统和读数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进入进光棱镜1与折射棱镜2之间有一微小均匀的间隙,被测液体就放在此空隙内。当光线(太阳光或日光灯)射入进光棱镜1时便在磨砂面上产生漫反射,使被测液层内有各种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经折射棱镜2产生一束折射角均大于出射角度i的光线。由摆动反射镜3将此束光线射入消色散棱镜组4,此消色散棱镜组是由一对等色散阿米西棱镜组成,其作用是可获得一可变色散来抵消由于折射棱镜对不同被测物体所产生的色散。再由望远镜5将此明暗分界线成像于分划板 7上,分划板上有十字分划线,通过目镜8能看到如图2上部分所示的象。 读数系统。光线经聚光镜12照明刻度板11(刻度板与摆动反射镜3连成一体 ....同时绕刻度中心作回转运动)。通过反射镜10,读数物镜9,平行棱镜6将刻度板上不同部位折射率示值成象于分划板7上(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