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60870-5-101规约说明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

第一章.IEC870-5-101规约说明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1)链路地址域的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2)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结构如下:

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

a.类型标识

常用的有:

子站-->主站过程信息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

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

9――测量值

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

15――电能脉冲计数量

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

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

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

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

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22~24――为配套标准保留

232――BCD码(水位值)

主站 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46――双点遥控命令(控单点也可)

47――升降命令(未用)

48――设定命令(未用)

子站→主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

70――初始化结束

71~99――为配套标准保留

主站→子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信息

100――召唤命令

101――电能脉冲召唤命令

102――读数据命令(未用)

103――时钟同步命令

104――测试命令(未用)

105――复位进程命令(未用)

101~109――为配套标准保留

b.可变结构限定词

其结构如下:

高位低位

SQ=1:表明此帧中的信息体是按信息体地址顺序排列的。

SQ=0:表明此帧中的信息体不是按信息体地址顺序排列的。

信息体的个数小于128。

c.传送原因

其字节的结构如下:

高位低位

P/N =0:肯定认可

=1:否定认可

T =0:未试验

=1:试验

传送原因=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3:突发

=4:初始化

=5:请求或被请求

=6:激活

=7:激活确认

=8:停止激活

=9:停止激活确认

=10:激活结束

=11:远程命令引起的返送信息(未用)

=12:当地命令引起的返送信息(未用)

=13:文件传送(未用)

=14~19:保留

=20:响应总召唤

=21:响应第一组召唤

=22:响应第二组召唤

=23:响应第三组召唤

=24:响应第四组召唤

=25:响应第五组召唤

=26:响应第六组召唤

=27:响应第七组召唤

=28:响应第八组召唤

=29:响应第九组召唤

=30:响应第十组召唤

=31:响应第十一组召唤

=32:响应第十二组召唤

=33:响应第十三组召唤

=34:响应第十四组召唤

=35:响应第十五组召唤

=36:响应第十六组召唤

=37:响应计数量总召唤

=38:响应第一组计数量召唤

=39:响应第二组计数量召唤

=40:响应第三组计数量召唤

=41:响应第四组计数量召唤

=42~47:为配套标准保留

=48~63:为特殊用途保留

d.信息体地址

信息体地址这一部分,不同调度系统厂家、不同区域、不同组织的定义会有所不同。

国几个已经投入使用了几个接受IEC60870-5-101远动规约的调度系统,主要包括南瑞的SD6000系统、南瑞在天津城东应用的调度系统、应用的德国SIEMENS调度系统、华中网调应用的ABB调度系统等,这些调度系统对于信息体地址的定义不尽相同。

南瑞及其分公司的调度系统对于信息体的定义与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布的标准定义相同,常用信息的具体定义如下:

信息体地址为2个字节,围为0~FFFFH;

对于单点遥信,每一个遥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对于双点遥信,每一个点占用两个信息体地址;遥信的信息体地址服务为1H~400H。

继电保护单个事件的信息,每一个占用两个信息体地址,围为501H~600H。

遥测值,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围为701H~900H。

遥控、升降,每一个对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围为B01H~B80H。

设定值,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围为B81H~C00H。

电能脉冲计数量,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围为C01H~C80H。

步位置信息,如变压器分接头,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围为C81H~CA0H。

为了传送数据的方便,主站召唤数据的时候,可以将子站的数据分组上送,组的安排如下:

第1组~第8组:遥信

第9组~第12组:遥测

第13组:步位置信息

召唤电度时,电度量分4组,每组32个。

遥信每组最多128个信息体,各组起始地址如下:

第1组1H

第2组81H

第3组101H

第4组181H

第5组201H

第6组281H

第7组301H

第8组381H

遥测每组最多128个信息体,各组起始地址如下:

第9组701H

第10组781H

第11组801H

第12组881H

某远动系统引进的是德国Siemens的调度系统,其IEC870-5-101规约的信息体地址安排类似于它的另一个规约SINAUT 8规约,每个地址包括3个字节具体如下:

点容量分别如下:

华中网调引进的ABB的调度系统对于信息体地址的定义与国家标准比较相似,每个地址也是2个字节,具体如下:

单点遥信,每一个遥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双点遥信暂时没有用到;遥信的信息体地址服务为1H~FFFH。

遥测值,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围为4000H~4FFFH。

遥控、升降,每一个对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围为9000H~9FFFH。

电度量暂未使用。

在这个系统中,因为不采用分组召唤的方式,所以没有“组”的概念。

e.信息体元素

经常用到的信息体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带品质描述的单点信息SIQ

SPI(1bit)=0:OFF(开)RES(3bit):保留

=1:ON(合)

BL (1bit )=0:未被闭锁

SB (1bit )=0:未被取代 =1:被闭锁

=1:被取代 NT (1bit )=0:当前值

IV (1bit ) =0:有效 =1:非当前值 =1:无效

☆ 带品质描述的双点信息DIQ

DPI (2bit ) =0:中间状态或不确定

RES (2bit ):保留

=1:确定状态OFF (开)

=2:确定状态ON (合) =3:中间状态或不确定

☆ 带瞬变状态指示的值VTI (如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T (1bit )=0:设备未处于瞬变状态 VALUE =值{-64~+63} =1:设备处于瞬变状态

☆ 模拟量

模数转换器的最高位为2-1,如模数转换器不是16位,而是12位的,则低位补0。

☆ 日历时钟

0~59999ms 0~59min 0~23h 1~7,Day of week 1~31,Day of month 1~12,Months 0~99,Years

☆ 遥控命令DCO

S/E =0:执行

=1:选择

QU :目前固定为0 DCS =0:不允许

=1:OFF,开

=2:ON,合

=3:不允许

☆时标

☆继电保护装置的单个事件SEP

ES(2bit)=0:不确定RES(2bit):保留

=1:OFF(开)EI(1bit)=0:动作时间有效

=2:ON(合)=1:动作时间无效

=3:不确定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事件的品质描述QDP

RES(3bit)

☆单点信息事件顺序记录

☆双点信息事件顺序记录

☆继电保护装置或重合闸单个事件顺序记录

继电保护或重合闸动作持续时间、继电保护或重合闸动作时间 事件顺序记录时标 ☆ 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如变压器分接头

☆ 电能召唤命令的限定词QCC

FRZ (2it ) =0:请求计数量

=1: 冻结不带复位

EI (1bit )=0:动作时间有效

=2: 冻结带复位 =1:动作时间无效 =3:计数器复位

☆ 召唤遥信、遥测、BCD 码命令的限定词QOI

QOI = 0:未用

=1~19:为配套标准保留

=20:整个站的总召唤(14H )

=21:召唤第1组(15H )

=22:召唤第2组(16H )

=23:召唤第3组(17H )

=24:召唤第4组(18H )

=25:召唤第5组(19H )

=26:召唤第6组(1aH )

=27:召唤第7组(1bH )

=28:召唤第8组(1cH )

=29:召唤第9组(1dH )

=30:召唤第10组(1eH )

=31:召唤第11组(1fH)

=32:召唤第12组(20H)

=33:召唤第13组(21H)

=34:召唤第14组(22H)

=35:召唤第15组(23H)

=36:召唤第16组(24H)

=37~63:为配套标准保留

=64~255:为特殊用途保留

☆状态和状态变化检出SCD

SCD包含2个字节的状态位ST和2个字节的状态变化检出位CD;

STn=0:位序为n位的状态为OFF

=1:位序为n位的状态为ON

CDn=0:位序为n位的状态自上次报告后未检出状态变化

=1:位序为n位的状态自上次报告后检出状态变化

应答过程

在国家标准中,制订了一套典型的问答式规,一般来说,以下几个过程将依次出现:

1.初始化过程

主→子:请求链路状态C_RQ_NA_1

子→主:回答链路状态M_RQ_NA_1

××××=0001:链路忙;=1110:链路服务未工作;

=1011:链路完好;=1111:链路服务未完成。

主→子:复位远方链路请求C_RL_NA_1

子→主:复位远方链路确认M_RL_NA_1

2.对时过程

主→子:时间同步的发送帧C_CS_NA_1

0~59999ms

0~59min

0~23h

1~7,Day of week 1~31,Day of month 1~12,Months

0~99,Years

子→主:时间同步的确认帧M_CS_NA_1

0~59999ms

0~59min

0~23h

1~7,Day of week

1~31,Day of month

1~12,Months

0~99,Years

3.总召唤过程

主→子:总召唤命令帧C_IC_NA_1

子→主:总召唤确认帧M_IC_NA_1

子→主:遥测帧M_ME_NA_1

传送原因=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5:被请求

=20:响应总召唤

=29:响应分组召唤

……

=32:响应分组召唤

子 主:单点遥信帧M_SP_NA_1

子→主:双点遥信帧M_DP_NA_1

传送原因=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5:被请求

=20:响应总召唤

=21:响应分组召唤

……

=28:响应分组召唤

子→主:总召唤结束帧M_IC_NA_1

其中的遥测帧M_ME_NA_1可以用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帧M_ME_ND_1代替,而两种遥信帧也可以状态和状态变位的遥信帧M_PS_NA_1代替,其格式如下:

子 主: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帧M_ME_ND_1

传送原因与遥测帧M_ME_NA_1的相同

子→主:状态和状态变位的遥信帧M_PS_NA_1

传送原因与单、双点遥信帧相同

以上所述的总召唤过程是国家标准中推荐的应答过程,这是一种非平衡式的传输方式,一问多答;但华中网调的ABB系统采用的纯粹的平衡式的传输方式,即一问一答,具体如下:

主→子:总召唤命令帧C_IC_NA_1(同上)

101规约报文解析

101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速查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9 4F 98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请求链路状态命令。 子站回答:10 0B 4F 5A 16 目的:子站向主站响应链路状态。 ●主站发: 10 40 4F 8F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46 01 04 4F 00 00 00 11 16 (ASDU70,CON=28,COT=4) 目的:子站以ASDU70(初始化结束)响应主站的召唤。并ACD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 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后面跟随时间同步和总查询。 2、对时 ●主站发:68 0F 0F 68 73 00 67 01 06 00 00 00 CD 85 36 0D 1E 0C 04 A4 16 目的:给地址为0的子站发对时命令。 对时时间为:04年12月31日13时54分34秒253毫秒 报文解析:

子站发:68 0F 0F 68 80 00 67 01 07 00 00 00 F7 01 36 0D 1E 0C 04 58 16 目的:以ASDU67响应主站对时命令。 3、 总召唤 ● 主站发:68 09 09 68 53 4F 64 01 06 4F 00 00 14 70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 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 主站发:10 5A 4F A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的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64 01 07 4F 00 00 14 46 16 目的:子站响应总召唤,ACD 位置1。 ●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主站向子站召唤1级数据。 子站回答:68 87 87 68 28 4F 01 7F 14 4F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E7 16

Iec101测试说明

Iec101规约测试说明 规约启动后在RTUSERVER没有初始化结束之前,不响应调度任何报文;如果启动6分钟内没有收到RTUSERVER初始化结束消息,则自动认为RTUSERVER初始化结束。如果初始化结束后单通道退出、启动则启动后就认为初始化已经结束。 本测试说明为默认配置时的参数,即:链路地址=3,公共单元地址=3,均占一个字节。 报文中带“/”的表示FCB位的变位情况,FCB位无变化时需重发报文。 1、请求链路状态 发送:10 49 03 4c 16(或10 69 03 6c 16) 链路完好时,有一级数据回答:10 ab 03 ae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10 8b 03 8e 16 链路忙时,有一级数据回答:10 a1 03 ae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10 81 03 8e 16 2、复位远方链路 发送:10 40 03 43 16 有一级数据回答:10 a0 03 a3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10 80 03 83 16 3、初始化结束帧,属于一级数据 发送:10 5a/7a 03 5d/7d 16 有一级数据回答:68 09 09 68 a8 03 46 01 04 03 00 00 80 79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68 09 09 68 88 03 46 01 04 03 00 00 80 59 16 4、系统忙时,回答忙帧 发送:10 5b/7b 03 5e/7e 16 回答:10 a1/81 03 a4/84 16 5、单点遥信变化一级数据召唤过程 发送:10 7B 03 7E 16 回答:10 A9 03 AC 16 发送:10 5A 03 5D 16 回答:68 0F 0F 68 88 03 01 03 03 03 1B 00 01 16 00 01 16 00 00 DE 16 发送:10 7B 03 7E 16 回答:E5 6、遥测变化召唤过程 发送10 7B 03 7E 16 回答:68 0B 0B 68 88 03 09 01 03 03 01 07 B7 02 00 5C 16 发送:10 5B 03 5E 16 回答:E5 7、总召唤处理过程 主动上送时,传送方式: 发送:68 09 09 68 53 03 64 01 14 03 00 00 14 E6 16 回答:68 09 09 68 80 03 64 01 14 03 00 00 14 13 16 回答:68 79 79 68 88 03 01 F1 14 03 01 00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00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书

第一章.IEC870-5-101规约说明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1)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2)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结构如下:

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 a.类型标识 常用的有: 子站-->主站过程信息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 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 9――测量值 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 15――电能脉冲计数量 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 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 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 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 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22~24――为配套标准保留 232――BCD码(水位值) 主站 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南网2002-101规约报文解释

101规约解读 一、101远动规约的基本对话过程 1)初始化过程(链路两端均已上电时):主站向子站询问链路状态,子站 以链路状态回答主站,主站复位远方链路,子站确认回答;子站向主 站询问链路状态,主站以链路状态回答子站,子站复位远方链路,主 站确认回答;主站发总召唤命令,子站以全数据回答,主站发送时钟 同步命令,子站以同步时钟事件回答。 2)基本问答过程:主站在初始化完毕,并召唤过全数据和时钟同步之后, 开始轮询二级数据;而子站如果存在二级数据或一级数据,直接以数 据回答,如不存在,则以否定报文回答(否定回答是单个字符“E5H”, 也可以“无所请求数据”确认帧回答)。 3)其他问答过程:遥控选择命令以遥控选择确认帧回答,遥控执行命令 以遥控执行确认帧回答,召唤电度命令以传送电度数据帧回答。 链路报文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固定长帧报文就是链路初始化报文 主站:10 49 06 4F 16 (召唤链路状态) 子站:10 0B 06 11 16 (状态正常) 主站:10 40 06 46 16 (复位远方链路) 子站:10 20 06 26 16 (确认) 主站:10 5A 06 60 16(召唤一级数据) 子站:ES(没有所召唤的数据) 二、总召 主站--子站 68 09 09 68 5 3 066401 060600 00 14 DE 16 68 09 09 68 73 01 64 01 06 01 00 00 14 F4 16 主 子:总召唤命令帧C_IC_NA_1

子站――主站 68 09 09 68 28 066401070600 00 14B4 16 遥测点号从16385开始

IEC101规约说明

IEC870-5-101 规约说明 目录 一 . 参考模型: (2) 二 . 帧格式: (2)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 2.单个字符 E5 (3) 3.可变帧长帧格式 (3) 三 . 应答过程 (8) 1.初始化过程 (8) 2.对时过程 (9) 3.总召唤过程 (10) 4.分组召唤过程 (16) 5.一般询问过程 (17) 6.遥控过程 (19) 7.召唤电度过程 (22) 8.报文举例 (24) 附录:常用信息体格式 (26)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 1998-05-01 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 部分传输规约第 101 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 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 ISO-OSI 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PCI: 应用规约控制单元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LPCI: 链路规约控制单元 LSDU: 链路服务数据单元 LPDU: 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启动字符 ( 10H ) 控制域( C ) 链路地址域 ( A )

2.单个字符 E5 在子站回答时表示否定。 3.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 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 闲间隔需不小于 33位;每个字符包括 1位起始位、 1位停止位、 1位偶校验位、 8位数据 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 L =C+A+ 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 C 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 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 DIR=1, PRM=0 。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 /响应传输服务时,将 FCB 位取反;主 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 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 3 次。 FCV 若等于 0,FCB 的变化无效。

101规约报文解释解析

IEC870-5-101规约报文解释 一、规约格式简介 1、祯格式 101规约的基本祯格式如下所示,具体的解释请参照规约手册,这里不再重复。固定祯长格式: 可变祯长格式: 规约中不同的命令,可能采用不同的祯格式。 2、控制域功能码说明 主站下发子站功能码 子站上送主站功能码 二、主站初始化RTU下发命令流程(以非平衡方式通信)

以下adrs 表示链路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comadr 表示公共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infadr_l 表示信息体地址低位,infadr_h 表示信息体地址高位,CS 表示祯校验和。对时祯为长时标方式。 1、 询问链路状态 10 49 adrs CS 16 子站回答 10 80 adrs CS 2、 复位远方链路 10 40 adrs CS 子站回答 10 89 adrs CS 3、 总召唤 68 10 10 68 16 子站确认 68 09 09 68 80 adrs 64 01 07 comadr 00 00 14 CS 16 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下面将详细解释) 子站发送总召唤结束祯 68 09 09 68 88 adrs 64 01 0a comadr 00 00 14 CS 16 4、 如果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 下发命令码: 68 09 09 68 7b adrs 64 01 05 comadr 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和总召唤的一样,只是信息体地址会有所区别) 5、 发对时令 68 0f 0f 68 53 adrs 67 01 06 comadr 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 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 子站确认祯 68 0f 0f 68 80 adrs 67 01 07 comadr 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 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 6、 召唤全电度 68 09 09 68 73 adrs 65 01 06 comadr 00 00 45 CS 16 子站发送电度总召唤确认祯 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7 comadr 00 00 45 CS 16 子站发送电度祯(下面将详细讲述) 子站发送电度结束祯 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a comadr 00 00 45 CS 16 7、 如果电度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电度 68 09 09 68 7b adrs 65 01 05 comadr

电力通讯规约101调试报告

与南自系统101规约联调的调试报告(试用) 一、 主站解锁报文及厂站端回答报文 固定帧长的格式:10 控制码 链路地址 校验码 16 主站->从站:10 49 90 D9 16 报文解释: 10-固定帧报文的头 90:链路地址 D9 :校验码 16-固定帧报文的尾 从站->主站:10 8B 90 1B 16 报文解释: 8B-(1000 1011)功能码为11,功能是回答链路状态(链路正常) 90 -链路地址 1B :校验码 主站->从站:10 40 90 D0 16 报文解释:40-0100 0000 从站->主站:E5 -确认 10:从站 9:询问链路状态 复位链路状态 主站

过程:询问链路状态-回答链路状态-复位链路状态-确定 二、 主站测试、总召唤以及对时过程 可变帧长的格式:68 报文长度 报文长度 68 控制域 链路地址(单字节)类型标志 变量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ASDU 地址 信息体起始地址 信息体 内容 校验码 16 1、测试命令 主站->从站:68 0A 0A 68 73 90 68 01 06 90 00 00 AA 55 01 16 报文解释:68-可变帧长的起始码 0A-报文长度 73-控制码 90- 链路地址(主站设置一般与RTU 号相同) 68-类型标志,十进制 104,表示测试命令。 01- 06-传送原因,激活 90:ASDU 地址(与链路地址相同) 00 00-测试命令的信息体起始地址 主站一般先是7然后再是5,交替召唤数 用户数据 1:信息体内容地址连续 0:信息体内容不连续 表示信息体的个数

AA 55-测试命令的信息体内容 01- 校验码 从站->主站:E5-单字节确认 主站->从站:10 5B 90 EB 16 报文解释: 从站->主站:68 0A 0A 68 88 90 68 01 07 90 00 00 AA 55 17 16 报文解释:88-控制码,用户数据(user data ) 90-链路地址 68- 测试命令 01- 一个信息体 07- 激活确认 90- ASDU 地址 00 00- 信息体地址 AA 55- 信息体内容 17-校验码 2、总召唤 主站->从站:68 09 09 68 73 90 64 01 06 90 00 00 14 12 16 报文解释:09-报文长度 73-控制码,用户数据 90-链路地址 64-总召唤(十进制数为100,表示总召唤) 01- 一个信息体 06-激活 与7交替召唤 B :召唤二级数据

101规约报文分析(适用初学者)

101规约报文分析 ①站链路请求报文:10 49 01 4A 16 启动字符:10H 控制域: 49H --> 0100 1001 DIR(传输方向位)=0 PRM(启动报文位)=1 主站-->从站 FCB(帧计数位)=0 FCV(帧计数有效位)=0(无效) 功能码=9 召唤链路状态 链路地址域:01H 帧校验和:4AH (前面除启动字符外的所有字节的累加) 结束字符:16H ②从站链路请求响应报文:10 8B 01 8C 16 启动字符:10H 控制域: 8BH --> 1000 1011 DIR(传输方向位)=1 PRM(启动报文位)=0 从站-->主站 ACD(要求访问位)=0(无一级数据) DFC(数据位)=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功能码=11 以链路状态或访问请求回答请求帧链路地址域:01H 帧校验和:8CH (前面除启动字符外的所有字节的累加) 结束字符:16H ③主站链路复位请求报文:10 40 01 41 16 启动字符:10H 控制域: 40H --> 0100 0000 DIR(传输方向位)=0 PRM(启动报文位)=1 主站-->从站 FCB(帧计数位)=0 FCV(帧计数有效位)=0(无效) 功能码=0 复位远方链路 链路地址域:01H 帧校验和:41H (前面除启动字符外的所有字节的累加) 结束字符:16H ④从站链路复位响应报文:10 80 01 81 16 启动字符:10H 控制域: 80H --> 1000 0000 DIR(传输方向位)=1 PRM(启动报文位)=0 从站-->主站 ACD(要求访问位)=0(无一级数据) DFC(数据位)=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IEC8705-101规约说明解析

IEC870-5-101规约说明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一.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

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3)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4)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定义见下节。 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 a.类型标识 常用的有: 子站-->主站过程信息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 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 9――测量值 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 15――电能脉冲计数量 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 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 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 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 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101规约报文解析

<1 0 101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速查 1、 初始化 主站发:10 49 4F 98 16 目的:给地址为4F 的子站发请求链路状态命令。 子站回答:10 0B 4F 5A 16 目的:子站向主站响应链路状态。 主站发:10 40 4F 8F 16 目的:给地址为4F 的子站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 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 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10 7A 4F C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46 01 04 4F 00 00 00 11 16 (ASDU70,CON=28 ,COT=4) 目的:子站以 ASDU70(初始化结束)响应主站的召唤。并 ACD 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 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后面跟随时间同步和总查询。 2、 对时 主站发:68 0F 0F 68 73 00 67 01 06 00 00 00 CD 85 36 0D 1E 0C 04 A4 16 目的:给地址为0的子站发对时命令。 对时时间为:04年12月31日13时54分34秒253毫秒 报文解析: 101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 四方

子站发:68 OF OF 68 80 00 67 01 07 00 00 00 F7 01 36 0D 1E 0C 04 58 16 目的:以ASDU6刀向应主站对时命令。 3、总召唤 主站发:68 09 09 68 53 4F 64 01 06 4F 00 00 14 70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 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 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10 5A 4F A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的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64 01 07 4F 00 00 14 46 16 目的:子站响应总召唤, ACD 位置1。 主站发:10 7A 4F C9 16 目的:主站向子站召唤 1级数据。 子站回答:68 87 87 68 28 4F 01 7F 14 4F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101 01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00 0001 四方 101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

IEC101规约介绍

IEC870-5-101规约介绍 1?概述 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 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 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 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启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 固定帧长格式 ________ 启动字符(10H)_________ 控制域(C) 启动字符(68H) 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控制域(C)的定义 RES备用 PRM:启动报文位=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 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 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 =0:表示FCB变化无效。 =1 :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O: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 ACD=1 :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FC: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 =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 :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 链路地址域 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帧检验和 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及104规约报文解析方法

101、104规约报文解析方法 一、电力系统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IEC60870-5系列:远动通信协议体系 IEC60870-6系列:计算机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IEC61850-7系列:变电站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IEC60870-5系列; IEC TC57 WG03(远动规约) 配套标准 IEC60870-5-101:基本远动任务 IEC60870-5-102:电能累计量 IEC60870-5-103:继电保护 IEC60870-5-104:IEC60870-5-101的网络访问 其他规约类型;CDT、、MODBUS等。 二、远动传输规约IEC60870-5-104的解析方法 1)程序启动后,首先发送链路连接请求帧,68 04 07 00 00 00 起始字符:68H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 (4个字节,即07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7H --> 0000 01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三四位01可知是链路连接请求帧2)随后,接到模拟从站发送来的连接请求确认帧, 68 04 0B 00 00 00 起始字符:68H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 (4个字节,即0B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BH --> 0000 10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三四位10可知是链路连接确认帧3)主站发送测试链路询问帧, 68 04 43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 --> 0100 00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七八位01可知是链路测试请求帧4)从站发送链路测试确认帧; 68 04 83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 --> 0100 00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七八位11可知是链路测试确认帧5)主站发送总召唤激活请求命令;

101规约和104规约介绍

101.104子站端通讯规约 101规约和104规约常用于调度中心和子站之间通讯。 101规约一般用于串口通讯,也可用UDP方式; 104规约则用于网络通讯,采用TCP/IP方式。 目前公司在eComm和DCAP系统中只有101规约和104规约发送端(即子站端/从站端)软件,没有接收端(即主站端)软件;而PDS 系统中,有101规约和104规约接收端(即主站端)软件,以及104规约发送端(即子站端)软件。 步骤 1确认信息 (1)101串口UDP 104 网口TCP/TIP 提供本机和对方IP 和端口 (2)配置文件公共地址链路地址域长度单点遥还是双点遥 信信息对象地址长度等

主站-〉子站总召报文:68 09 09 68 73 1F 64 01 061F0000 14 30 16 链路地址传送原因公共地址信息对象地址 (3) 点表数据对照表 2新建通讯设备 ※DCAP 参数数据管理工具 ※ECOMM 新建通讯设备 新建通讯设备类型为TCPSERVER 查看安装盘中是否有101.104规约 Config104.exe 必须和数据库ecomm.mdb 在同一个 文件目录下

3修改配置 DCAP 在Comm101Rtu.ini 中修改其相关配置 ECOMM 进入Config104XML.exe 新建配置,另存一个文件如 104xml 4生成数据对照表 ※DCAP 用CTMfor104.exe根据已给点表生成数据对照表ECOMM 在进入Config104XML.exe 新建配置,另存一个文件如 104xml 后修改其配置 5启动通讯程序 DCAP 启动Comm101Rtu.exe ECOMM 新建通道在Root (ecomm节点)上新建通道把已另存的104xml文件上传到通道启动Ecommserver =调试诊断

101规约

IEC870-5-101规约 1.概述 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起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 2.1 2.2 2.3长度L 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 DIR:传输方向位 =0:表示报文是主站向子站传输。 =1:表示报文是子站向主站传输(部版101有用)。 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 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 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 =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 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CF: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 =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功能码代表的意义较为烦 琐,参考《关于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的说明》(远动设备及 系统传输规约)。 2.5链路地址域 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2.6帧检验和 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3.非平衡式传输—即主站作为启动站的各种报文 3.1 主站的询问顺序 对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通道结构,主站或子站复位后首先进行初始化,总召唤和时钟同步后系统转入正常,然后在循环召唤2级用户数据的序列中定期插入按照分组召唤方式和按顺序收集各组数据进行召唤。在子站回送的报文中如果ACD=1,则立即收集1级用户数据,1级用户数据收集完后,转向上述循环询问过程,此种循环召唤过程可以被中断,如被召唤电度、遥控等。 3.2复位远方链路报文 子站确认帧(M_RL_NA_1 CON) 3.3

101规约报文(整个过程)

101报文解析全过程 10 49 02 4B 16 召唤链路状态 =>> 10 0B 02 0D 16 链路完好(0B链路完好,01链路忙,0E链路服务未工作,0F链路服务未完成) <<= 10 40 02 42 16 复位远方链路 =>> 10 00 02 02 16 确认 <<= 68 09 09 68 53 02 64 01 06 02 00 00 14 D6 16 总召(53传送数据,64类型标识为召唤命令,01可变结构限定词,长度为1,06传送原因为激活,02公共地址,0000信息体地址,14信息体元素为总召。 =>> 10 20 02 22 16 确认(链路层确认) <<= 10 7A 02 7C 16 召唤一级数据FCB=1 =>> 68 09 09 68 28 02 64 01 07 02 00 00 14 AC 16 ;28以数据响应请求帧,07激活确认,14总召。(应用层确认) <<= 10 5A 02 5C 16 召唤一级数据FCB=0 =>> 68 87 87 68 28 02 01 FF 14 02 01 00 {01 01 00 01 00 01 01 01 00 01 00 01 01 01 00 01 01 00 01 01 00 00 01 00 01 01 00 00 01 00 01 01 01 01 00 01 00 01 00 01 01 01 01 01 00 01 00 01 00 01 01 00 00 00 01 01 01 01 01 00 00 00 00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01 00 00 00 01 00 00 00 01 00 00 01 01 01 00 00 01 01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信息元素79 16 ;28以数据响应请求帧,FF 可变结构限定词,地址为连续的,长度为127,14传送原因为响应总召。 <<= 10 5B 02 5D 16 召唤二级数据 =>> 68 87 87 68 28 02 01 FF 14 02 01 00 <01 01 00 01 00 01 01 01 00 01 00 01 01 01 00 01 01 00 01 01 00 00 01 00 01 01 00 00 01 00 01 01 01 01 00 01 00 01 00 01 01 01 01 01 00 01 00 01 00 01 01 00 00 00 01 01 01 01 01 00 00 00 00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01 00 00 00 01 00 00 00 01 00 00 01 01 01 00 00 01 01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79 16 <<= 10 7A 02 7C 16 召唤一级数据FCB=1 =>> 68 09 09 68 28 02 01 81 14 02 80 00 00 42 16 <<= 10 5A 02 5C 16 FCB=0

最新101通信规约V1-x

101通信规约V1-x

101通信规约 第一部分基本定义 一、适用范围 1、网络拓扑结构 本规约适用的网络拓扑结构为点对点、多点对点、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多点星形等,通道可以是全双工或半双工的情况。 2、传输方式 传输方式分为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传输两种。 非平衡方式传输:只有主站启动各种链路传输服务,子站只有当主站请求时才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对于所有网络结构都可适用。但是在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中,非平衡方式传输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网络的内在潜力。 平衡方式传输:主站和子站可以同时启动链路传输服务,所以必须有一对全双工的通道。 这里规定对于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采用平衡方式传输,对于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和多点星形的网络结构采用非平衡方式传输。 二、帧格式 本规约采用的帧格式为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 1、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 其具体格式如下

传输规定: (1)线路空闲状态为1 (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 (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5)帧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的字节总数,L最大为250 (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 (7)接收校验 ●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校验两个启动字符应一致、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L+6、帧校验 和、结束字符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2、FT1.2固定帧长帧格式 具体格式如下:

传输规定: (1)线路空闲状态为1 (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 (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5)无帧长度L (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7)接收校验 ●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检查启动字符、结束字符以确定此帧长度是否正确 ●检查校验和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3、控制域(C)的定义 3.1主站作为启动站的传输过程中使用的控制域C1 1)主站向子站传输报文中控制域各位的定义 传输方向位DIR DIR=0,表示报文是由主站向子站传输

101规约解读

101规约解读 一、101帧格式 1 例:10 49 01 4a 16(请求远方链路) 2 例:68 09 09 68 73 01 64 01 06 01 00 00 14 f4 16(总召唤) 3.单字节(E5H )无数据应答 4FCB :主站命令计数位,每次翻转。正常流程FCB 位每次翻转,如果主站未收到子站的正确应答,则FCB 位不翻转,如连续多次(三次以上)未收到,则初始化链路。子站判断FCB 位,如果发现未变化,则重发上次的原码。 FCV :主站命令有效位 ACD :子站命令,ACD=1表示有一级数据,要求主站召唤 DFC :子站命令,DFC=1表示数据流满,要求暂停召唤 5.功能码表 主站->分站 分站->主站

子站命令 二、101原码分析 1.请求远方链路 手发报文:10 4901 4A 16 (1)控制域=49,(2)链路地址=01H RTU响应:10 0B01 8C 16 (10 AB 01 AC 16) 结果:响应正确 说明:这是规约中的第一步,请求远方链路。若RTU响应后一种报文,表示RTU有1级数据,那主站在复位远方链路之后立刻召唤1级数据。 2.复位远方链路 手发报文:10 4001 41 16 (1)控制域=40,(2)链路地址=01H RTU响应:10 0001 81 16 (10 A0 01 A1 16) 结果:响应正确 说明:这是规约中的第二步,复位远方链路。若RTU响应后一种报文,表示RTU有1级数据,那主站在本帧之后立刻召唤1级数据。然后才总召唤。 3.询问1级用户数据 手发报文:10 7A01 7B 16 (1)控制域=40,(2)链路地址=01H RTU响应:68 1B 1B 68 88 01 01 07 05 01 02 00 00 03 00 00 04 00 00 05 00 01 06 00 01 07 00 01 08 00 01 BE 16 10 8F 01 90 16 结果:正确 说明:1级用户数据包括变位遥信,子站初始化结束报文和由读命令所寻址的信息体的数据。其中常用的就是变位遥信。

101规约指导

3)101规约--控制域的定义: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①主站--> 子站②子站--> 主站 ①传输方向位DIR。DIR=0,表示报文是由主站向子站传输。 启动报文位PRM。PRM=1,表示主站向子站传输,主站为启动站。 帧计数位FCB。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或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传输服务时,将FCB 位取相反值,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 次。若主站正确收到子站报文,则该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或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传输服务结束。复位命令的帧计数位常为0,帧计数有效位FCV=0。 帧计数有效位FCV:FCV=0 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无效。FCV=1 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有效。 发送/无回答服务、重传次数为0的报文、广播报文时不需考虑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因此这些帧的计数有效位常为0。 ②传输方向位DIR。DIR=1 表示报文是由子站向主站传输。 启动报文位PRM。PRM=0 表示子站向主站传输,子站为从动站。 要求访问位ACD。ACD=1 表示子站希望向主站传输1 级数据。 数据流控制(DFC):DFC=0 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DFC=1 表示子站数据区已满,无法接收新数据。表1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

表2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 a)IEC101规约主站(客户端)通讯流程 ①流程说明 101规约的主站与从站进行通信时,主站的工作流程是MS(主站)→请求链路状态→复位远方链路→总召唤→时间同步→召唤1级用户数据→进行遥控→时间同步→召唤2级用户数据。 ②流程图 b)IEC101规约从站(服务器端)通讯流程 ①流程说明 当从站接收到主站发送请求链路状态、链路复位请求帧后,链路复位成功并向主站发送链路复位确认帧。链路复位成功后,当收到主站召唤或对时请求时,从站回应确认帧或者数据帧,当从站有一级数据需要上传或数据缓冲区已满时,在回应帧的控制域中设置并返回给主站。当收到主站的请求链路状态帧或通道测试帧时,从站返回确认帧。当收到主站遥控请求后,从站将遥控处理信息返回给主站。 ②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