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著名的语言学家Wilkins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词汇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整个英语教学中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在对新世纪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的词汇处理中,我们逐步摸索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词汇。

在过去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脱离句子和文章内容孤立地讲解词义。这种孤立地讲解词义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糙无味,了无兴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和用法。因此我们倡导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词汇。语境就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和篇章的前后关系。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词汇意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精确,具体。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如果脱离了特别的语境,孤零零地学习词汇,就不能正确掌握理解词汇的真正意义,甚至会产生歧异。因此学习词汇,要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才能正确把握词义,掌握用法。比如说blue,大家都知道是指兰色,可用作名词

或形容词,但它如果描速人作表语时,那就是另外的意思了,指的是沮丧的,如I’m feeling rather blue today. 再举个例子,新世纪英语第三册第二课中deprive词汇表上的中文注释是剥夺,使丧失,但在课文中Many English people, traveling away from home, feel quite deprived if their favorite teabags are not available. deprived在这儿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失落的,跟原来的注释大有区别。在第三册的第五单元中有很多词的用法非常优美,经典。There is beauty in the woods, too, especially late in the fall. Sometimes you walk among the huge trees where the sunlight filters through. It’s quiet and big, w ith touches of white and green and gold. And the silence is like that of a church. 这么多美丽的词汇如果脱离了课文内容,脱离了真实的语境孤立地讲解,你想会有好的效果吗?在语境的词汇教学中,我们还鼓励学生不要单纯地死背词汇表,英语与汉语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只是相对的,英语是拼音文字,每个词的独立性很小。孤立地的死背词汇表会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词汇表中的英语词义完全等同于对应的汉语词,而忽略了该词的其他意义。而且单纯的背词汇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词的用法。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掌握词汇。在新世纪英语教材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跟着录音机熟读课文,到最后能够背诵课文。新世纪的英语教材相比传统的

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精挑细选、原汁原味的文章。这些文章集时代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用词经典、幽默、诙谐。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词汇的最真实、最生动的语境。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3)利用构词法知识来记忆词汇。

a.利用同根词:如教过use后,经过构词分析,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useless, user的词义来。教师就可以说:"useful" comes from"use". It means "of use". "Useful" comes from "use", too. It means "of no use"or "not useful".

b.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如教retell,rewrite时学生已掌握了tell,write,要向他们解释前缀re-的含义是"again"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retell, rewrite的意思来。教师就可以说"Retell" comes from "tell". "Retell" means "to tell again."

c.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已学过China, Japan 的基础上,指出后缀-ese的含义,学生就很容易推测出Chinese, Japanese的意思来。

d.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wait与room 的基础上,就很自然推测出waiting-room, reading -room 的含义来。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利用归纳、对比法。

a.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的),

kind(亲切的),fine(好的)……。根据这个特点,不要孤立地看某词的同义词,而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来看是不是同义词。如:The weather is nice today.和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这两个句子中,nice和fine就是同义词,可以相互代替。How are you? I’m well. The man works well.句中的两个well虽是同意词,但不可互相代替。

b.利用反义词。在英语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以后,当学到small时,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的意思了。常见的意义相反的词很多很多,

如:tall-short,long-short,heavy-light.

c.利用同音异义异形词的对比。如:sea,see.

5)利用联想找规律。如由tree联想到branck, leaf,

green,yellow, colour, flower等。

四、要用顺口溜来突破词汇

面对纷繁复杂的词汇,要在短时间内记下他们的确是有点困难的,即使记住了也容易忘记,因此不妨自己编写顺口溜来引导学生记忆词汇,使词汇记忆有章可循,学生不讨厌。下面几个顺口溜是笔者自己编写的供参考。

1、be的用法口诀:

我用am,你用are,is连着他,她,它;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合用are。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变

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记。疑问否定任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

2、时间前所用介词的速记歌:

年月周前要用in,日子前面却不行。遇到几号要用on,上午下午又是in。要说某日上下午,用on换in才能行。午夜黄昏须用at,黎明用它也不错。At也用在时分前,说“差”可要用上to,说“过”只可使用past,多说多练牢牢记,莫让岁月成蹉跎。

3、F(e)结尾的名词复数: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已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亦如此,学生学习词汇又何尝不能如此。

方法五:归纳总结法

英语的词汇总量非常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词汇扩充进去。如此大的词汇量,如果不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词汇学习。因此在我们的词汇教学中,我们注意对词的构成,读音及词性、词义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

1.英语单词是拼音文字,它的拼写和读音很多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一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从而掌握正确的拼写形式。

2.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其中的派生词占了很大一部分。教会学生构词法也是词汇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ment、-tion是名词的后缀;-ive、-able是形容词的后缀;un-、in-是反义词的前缀;-ful、-less是一对反义的形容词后缀等。这种通过构词法来教授词汇既能节约学生学习词汇的时间,又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以往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词义辨析法: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近义词,根据中文意思完全看不出他们的区别。那么在这时,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来区别这些单词。如:在教bring、take、fetch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语境。比如说早上离家时,你母亲对你说Take an umbrella when you go to school in case it rains. 中午你母亲打电话给你Don’t forget to bring the umbrella when you come back..下午你回家后忘记把雨伞带回家了,你母亲说Go and fetch the umbrella. 如此这般通过真实而典型的语境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三个词的

区别及用法。再比如在教refuse这个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一条斜线罗列出decline、refuse 和reject三个词,在斜线的

最上端是reject,中间是refuse,最底端是decline,这样学生对于拒绝这三个词的在语气程度的区别有了直观的了解。

4.巧记法。在英语词汇中,有许多词的构成,变形非常繁杂,难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明一些简洁,易记的顺口溜。如以o结尾的单词,他们的复数有些是以s结尾,有是以es结尾,我们教学生是这样记的:英雄爱吃西红柿,黑人爱吃土豆。简单而易记寥寥数语把高中阶段四个以o结尾加es的单词全部罗列进去了。再比如在教到f结尾的名词复数直接加s的情况,我们是这样教的,站在屋顶(roof)上的农奴(serf)相信(belief)海湾(gulf)的首领(chief)。

以上是我们在新世纪英语教材的教学中摸索并且正在改进的几种方法,当然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我相信,只要是以学生为本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能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应该值得借鉴和分享的。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对于高中生来说,词汇量直接影响到写作与阅读理解。因此,词汇量的积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说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指导学生首先从识记单词的科学方法出发,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词汇的应用,从而真正掌握词汇,增强词汇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许多学生学不好英语的关健所在。本文就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总之,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策略,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词汇教学三阶段

词汇教学三阶段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并积累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生所需掌握的词汇量也迅速增至六、七百个,这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为使英语词汇的学习更有效,英语学科开展了英语词汇教学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是我们实施研究方案的第二学期。一学期来,在领导的支持下,各英语教师的努力下,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书籍资料,学习其他实验学校的典型示范等,从中学习并吸取别人的经验,切合本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初见成效。现总结以下几点: 1). 立足课题组成员现状,积极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学习、研究的指路灯,所以我校英语教师非常注重学习,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便在一起学习讨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再一次明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目标及基本理念。同时还学习了李静纯老师的《英语听力词汇量与阅读词汇量——词汇研究调查 报告》,包天仁教授的《四位一体教学与小学英语》等等一些词汇教学的专著。用扎扎实实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引导英语课的教学。 2). 认真开展听课评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本学期每周开展一次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就词汇有效教学展开听课、评课活动,深化组内研讨,积极思考、探究适合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革学生的传统学法。英语教研组的老师能够坐在一起,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难点,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通过互相的切磋,共同探讨教学难点与重点,特别是对于突破词汇教学的

难点常常各抒己见,在平行班之间开展磨课。观察不同教学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最有效的教学方案。学生得益的同时,老师也逐步提高了词汇教学的能力。 3)、了解学生发展动态,测评研究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对比较明显的辅音字母的音标有所感知,如:P【P】,t【t】,h【h】等等。并能利用旧单词,根据读音,寻找相应的字母,对新单词进行填空。这个过程,无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单词拼读的神奇。四年级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辅音和元音的拼读及音节的分解。这对学生辩别单词的发音,纠正单词的发音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学生们也正在逐步学习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学着自己用音标组词,读词。总之,学生的学习更有热情,学习效果也更为理想。 4). 反思与困惑: 课题研究刚刚开始迈出第一步,我们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在进行摸索尝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比如在研究课中,人人都能把词汇的有效教学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搭建拼读的桥梁,把他设计成本课的亮点。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音标拼读法的教学。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确实需要不断地重复,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这么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专项训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克服新的困难,找到训练的突破口,把词汇有效教学进行到底。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

谈英语词汇教学

谈英语词汇教学 发表时间:2011-03-01T10:13:45.563Z 来源:英语周报初教版作者:李友珠[导读] 语言有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 语言有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同时,词语是能够造句的最小语言单位,又是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能力训练的基础。因此,词汇教学应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了词汇教学,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无源之水。显然,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是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我们知道,词汇本身是种符号系统。词语作为具体的语言符号,它把所指称的事物以及所表示的意义联系起来,成为语音和词义的结合体。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又出现了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文字,这样,词语便以两种面目(音符和形符)出现在人们面前,同时诉诸于人们的听觉。而词语的意义又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其中,语法意义又显示了词语的功能。据此,我们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感知事物———识记符号———领会意义———把握词类。 一、感知事物 所谓感知事物,就是在教学时,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学生运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去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如形状、色泽、气味等,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语言的记忆。感知事物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是直观教学。我们可以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词汇教学。其一,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挂图、模型、简笔画进行教学。这叫做形象直观。如在教单词monkey 时,可以向学生出示一张绘有猴子的图片,这样,学生一看便知monkey的意思是“猴子”。其二,我们可以借助动作活动来教学跟行动有关的词语。其三,我们还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来教学词语,这就叫做语言直观。在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感受、了解事物的基础上,学生得到的印象十分具体、鲜明、生动,因而他们对词语在事物和词语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建立的联系必然十分深刻、牢固,从而可以加强词语的记忆效果。当然,感知事物并不只意味着只使用视觉器官,也可以使用听觉器官、嗅觉器官甚至是触觉器官。 二、识记符号 任何语言在最初出现时都只具有诉诸听觉的语言符号(音符),随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才出现了诉诸视觉的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形符)。语音符号以声音表达意义,而文字符号以文字表达意义。尽管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英语的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之间出现了一些不是十分对应的情况,但是,作为一种以音表意的拼音文字,这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有着较强的联系。我们国家的学生在学英语单词时,遇到的重要问题是识记词语的符号,其表现为发音不正确,重音不准,拼写时丢三拉四或者颠倒字母顺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遵守由音到形、先听后写的顺序。首先向学生展示准确、清晰、规范、纯正的语音,然后再根据拼读规则,引导其拼写形式。如在教desk这一词时,就应该先出示课桌图片,后领读其音/desk/,由音素/d/对应字母d,由音素/e/对应字母e,由音素/s/对应字母s,由音素/k/对应字母k,引出其拼写形式。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拼写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要着重指出其中的特殊之处,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says时,要重点指明ay的发音为/e/而不是/eI/。教学write要指出wr是字母组合,通常读/r/,w在此不发音,在此单词中e也是不发音的字母,并提醒学生在书写时不要漏掉。对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还要注意运用音节知识来指导记忆。如在教dependent一词时,可以依据音节知识,把这个单词分为三个音节:de—pen—dent,然后再依据读音规则进行教学。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狠抓音形之间的联系,做到先音后形、音形结合、以音定形,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个老大难问题。 三、领会意义 此处的“意义”指的是词语的词汇意义,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是符号和意义的结合。因为语言符号和它表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是习惯性的,所以没有逻辑,也不可推理。英语也是如此,这种联系的任意性给我们记忆英语的意义造成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英语的发展历史比较悠长,词语的意义十分丰富,一词多义和多词近义现象比比皆是,使得我们记忆和理解英语语汇的意义比较困难。还有,英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本国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这种因素也使我们在理解英语词汇的意义时容易发生偏差。因此,需要我们在理解、应用词语时特别注意,领会其内涵。 四、把握词类 词类,也就是词的属性和类别,它是词语的语法意义的中心内容。第一,词性决定了词语以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在句子中;第二,词类决定了词语能够跟哪些词语相结合,能出现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充当何种结构成分。由此可见,词类是词语的功能和用法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把握住词类,就把握住了词语运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英语单词时,要注意词语类别的把握。 上面所说的教学英语词语时的一般步骤:感知事物———识记符号———领会意义———把握词类。这个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人们感知事物建立概念的一般顺序。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由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形成抽象的概括的符号,然后在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起丰富的词汇意义,再由表面上的纷繁复杂的词汇意义,由表及里,把握其词类,完成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

音乐四要素

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节奏与节拍 节奏包括节拍(metre)和速度(tempo)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请听Stravinsky作于1913年的芭蕾舞音乐《春之祭》。 这部舞剧描绘的是史前人原始祭祀的情景,其疯狂而野蛮的音乐风格曾让人大为愤怒,甚至引起了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剧场骚乱。 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大多是意大利语(也有时采用本国语)。常用的速度标记如下: 慢速类: Large 广板 Grave 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中速类: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快速类: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Allgero molto 很快的快板 Vivace 活泼的、轻快的 Presto 急板 Prestissimo 最急板 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一股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

重读闭音节三要素

重读闭音节三要素: (1)必须是重读音节; (2)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 (3)元音字母发短元音。 改变时态时,重读闭音节需要双写末尾辅音字母. 如:sit---sitting begin---beginning(重读在gin这个音节上,相当于把gin改成双写的) . 举两个很经典的例子: forbid---forbidding (重读闭音节,双写). prohibit---prohibiting (重读在第二音节,非重读闭音节,不双写). 变为过去式时,重读闭音节也需双写末尾辅音字母 如prefer---preferred(重读闭音节,双写) offer---offered(重读第一音节,非重读闭音节,不双写) 什么叫闭音节 单个元音字母后面有辅字母(r 除外)且以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音节。就是一个元音字母后跟一个或几个辅音字母的单词。可以这么理解 闭音节:a)辅音+元音+辅音例如:bad,bed,sit,hot,cup; b)元音+辅音例如it、of; c) 元音+多个辅音例如:egg ,fish 。 音节:音节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任何单词的读音,都是分解为一个个音节朗读。在英语中元音特别响亮,一个元音可构成一个音节,一个元音和一个或几个辅音音素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一般说来,元音可以构成音节,辅音不响亮,不能构成音节。但英语辅音字母中有4 个辅音[m],[n],[ng],[l]是响音,它们和辅音音素结合,也可构成音节。它们构成的音节往往出现在词尾,一般是非重读音节。英语的词有一个音节的,两个音节的,多个音节的,一个音节叫单音节,两个音节叫双音节,三个音节以上叫多音节。如:take 拿,ta'ble 桌子,pota'to` 马铃薯,pop`ula'tion 人口,congrat`ula'tion 祝贺。tel'ecommu`nica'tion 电讯 开音节 1)以发音的元音字母结尾的音节。例:be,he。公式:辅音+一个元音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Play with the words ----趣味学单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概念。词汇不丰富,也必然会影响思想交流。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但另一方面,词汇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却是只拦路虎。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低年级学生始终有兴趣去识记单词而不觉得枯燥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放入句中,使之整体化 词汇是建房子的砖头,但光有砖头还建不出房子。李阳认为“学习的对象不应该是孤立的发音、单词、语法,而应该是句子”,“因为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在句子中掌握的单词是有生命力的单词”。现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直接法”和“全身反应法”都强调“句本位”。的确,孤立的单词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表达完整意思的,但很多情况下会引起歧义。把单词放人句中,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如学了动物类单词,我们把单词放人句中: “Panda,panda,I can see a panda.” “Zebra,zebra,this is a zebra.” 学习了水果类和颜色类的单词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句子中: “Apple,apple,I can see a red apple.” 另外如:“Cinema,cinema,Let's go to the cinema by bus.” “Light,1ight,turn on the light.”这样,学生记忆的单位是句子,有整体感,有助于体会英语的语流。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造句的能力,提高说话的能力。 二、编儿歌加动作,使之表演化 儿歌因其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在低年级学了八种动物后,我用中英文夹杂编成儿歌: Bird,bird, 飞飞飞(边做小鸟飞行的动作); Cat, cat,喵喵喵(两手五指分开在脸前由中间向两边分开); Dog,dog, 汪汪汪(两手放头上作耳朵的样子); Monkey,monkey, 真调皮(把手放在头顶学孙悟空的样子); Elephant,elephant, 长鼻子(双手握住,下垂摇晃); Tiger,tiger, 王中王(作出向前猛扑的姿势); Zebra,zebra, 黑白条(双手在身上画条纹); Panda,panda, 是国宝(翘翘大拇指) 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语调,像哗哗流淌的流水,给人快感,再加上手舞足蹈就调动了孩子们所有的感官,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单词。 三、改变节奏,使之韵律化 教学单词离不开操练,但大量的机械操练使学生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学生总是喜欢新奇的事物,如果我们在节奏上稍作变化,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可以改变音的长短。这项练习结合句子操练更好,如:“Pear,pear,this is a pear.” (教师边说边有节奏地拍4次手),同一句话说3-4遍,第一遍比正常说话速度要慢,然后逐渐加快,比一比谁说得又准又快。这样训练可以改变中国学生逐词说英语和拖调的习惯,并通过朗读让他们体会弱读、失去爆破等情况,培养良好的语感。 其次,可以改变音的高低。如在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反义词long和short可以这样操练:long,long,long(声音越来越高),short,short,short(声音越来越低);同样可以加上动作,

[整理]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

[整理]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 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 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节奏与节拍节奏包括节拍(metre)和速度(tempo)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 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速度术语

语言要素与教学

课程名称: 语言要素与教学 总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先修课程: 教学目标: 语音部分——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熟悉相 关的语言学概念;通过课堂、课下练习,让学生掌握普通话正词法规则并能使用正确的汉语拼音进行对外汉语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分析中国不同方言区的学生、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专业硕士的发音,让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教学、正音的方法。 词汇部分——通过词汇要素教学, 使学生在了解现代汉语词汇基本知识的 基础上,掌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词汇处理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从而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准确、有效地处理好词汇教学的内容。 语法部分——通过语法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基础知识和对外汉语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汉字部分——通过对汉字知识的梳理,系统归纳现代汉字本体知识、介绍对外汉字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方音基本知识;迁移理论;语音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 现代汉语词汇基本知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词汇处理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词汇教学实践及点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基本内容,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对外汉字教学综述、独体字教学、合体字教学、汉字书写教学。 主要章节: 第一章:普通话语音知识(3课时) §1.普通话语音概述 §2.普通话声母知识 §3.普通话韵母知识 §4.普通话声调知识 §5.普通话音节知识

§6.普通话韵律知识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教学原则(3课时) §1.普通话语音教学概述 §2.普通话声母教学原则 §3.普通话韵母教学原则 §4.普通话声调教学原则 §5.普通话音节教学原则 §6.普通话韵律教学原则 第三章:概论——汉语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课时) 第四章:汉语词汇基本知识(2课时) §1.词、语素、汉字 1、什么是词 2、语素-构词单位 3、语素与词的关系 4、汉字、语素、词之间的关系 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关于汉语词汇教学基本单位的研究 §2.词义 1、词义 2、一词多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词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同义词及同义词辨析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范围及同义词辨析 §3.词汇 1、词汇的分类 2、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范围 第五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词汇教学(2课时) §1.词语释义 1、现行对外汉语教材中通行的词语释义方法 2、课堂教学中的词语释义方法 §2.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3.词语的巩固和扩展 1、常见的词语练习形式 2、扩大词汇量的方法 第六章:特殊词语的教学(2课时) §1.虚词的教学 §2.抽象词语的教学 §3.语块的教学 第七章: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课堂实践及点评(2课时)

语言的词汇

第五章:词汇与词义 教学要求:了解词汇的性质和特点,掌握词汇的范围、类别和构造等知识,使学生具有辨训词语类别形式和构造形式的能力,能正确地使用汉语和所外语的词语。 重点和难点:基本词汇的特点,一般词汇的内部分类。 第一节词汇和词汇学 一、词汇、词汇量、词语 语言学中的词汇是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语的总汇,它包括该语言全部的词和相当词的固定词组、缩略语。词汇,和语音、语义、语法等一样,也是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在语言使用中词汇又起着材料的作用,离开了词汇这一材料,也就无所谓语言。 词汇和词不同。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它指的是语言中全部词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而不是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词汇”这个词具体使用时,所指的范围有大有小。.既可以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日语词汇),也可指一种语言中某类词语的总和(基本词汇,一般词汇);既可指一个人在某种语言上所掌握的词语的总和(如鲁迅的词汇,巴尔扎克的词汇),也可指一种作品所用词语的总和(如《三国演义》的词汇、《<源氏物语>的词汇研究》)。不管哪种说法,都是集合概念,不是个体词语。本章讨论的词汇,主要指的是第一种意思和第二种意思。 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进行量的统计。语言的历史越悠久,词汇量就越大。而词汇量就越大,表明该语言本身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越强。一种发达的语言的词汇量是非常丰富的,但究竟包含多少词语,这难以精确统计。当代一些发达语言的词汇所包含的词语数量,现代的和历史的,加起来都有几十万个。如《汉语大词典》这部以常用词为主的词典收录的词条就达到37万多条。 二、词汇单位 词汇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组成者是词和固定词组以及相当于词的定型缩略语。 一般认为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的单位。它具有三个特点:一、定型性,二、完整性,三、最小。 语言单位的“定型”,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不轻易改变,两个方面都不是随意的、不定的。 从形式上看,词具有一定的语音结构,它有固定的音节或音节的组合,还有一定的重音或声调。从意义上看,词有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义,它表明客观现实中的某一事物、性质、特征、行为或关系等。例如现代汉语的“白、纸、写、犹豫、韭菜”等,它们都有固定的语音结构形式,都表明客观事物的一种事物或现象,它们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定型的,它们是词,这是显而易见的。像“龙头、小姐、大话”等的意义也是固定完整、不可分割的,不是它的几个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总和。“龙头”指的并不是“龙的头”,而是指自来水管的放水活门,“小姐”指的并不是年龄小的姐姐,而是对未出嫁女子的尊称,“大衣”并不是指很大的衣服,而是指较长的西式外衣。英语的“black-board”不是指黑的板子,而是一种教学用具,“honey-moon”并不是指甜蜜的月份,而是指新婚后的第一个月。这些也是词。 “完整”,是说它能独立地作为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所理解,独立地同别的语言材料单位组合。例如现代汉语中的“葡萄”、“枇杷”能独立地被人们理解其含义,可以作为独立的单位同“青”“熟”“吃”等组合。如果把它们分割成“葡”和“萄”、“枇”和“杷”,那分割出来的东西就失去了语言材料的资格,不能单独地被人们所理解和掌握,也不能和其他建筑材料单位组合。

现代汉语: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10级中文本科班师吉05号 【摘要】修辞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离不开修辞,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中,我们都需要用修辞来修饰。同样,修辞也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的衬托修辞是无法展现的自己的魅力的。但是,修辞与语言却都又各有各的特点,各自展现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修辞语言魅力 正文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组成语言的要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类。语言的这三个要素都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要素都单独与修辞构成单独的联系,他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修辞与语音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在语言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属性当中,语音是第一属性,人类的语言首先是以语音的形式形成,世界上有无文字的语言,但没有无语音的语言,语音在语言中起决定性的支

撑作用。 修辞与语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增强音律美、突出语言义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要研究谐音、叠音、拟声、双声、叠韵、平仄、押韵、儿化韵等,还要研究这些语音现象在特定思想内容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意义心理重心、音律美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1、“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以“无履”谐“无礼”,以“不钟”谐“不忠。2.“The rain pattered against the window.”“雨哗啦哗啦地打在窗子上。”语言中加入拟声词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起来。 汉语音节分明,并有声、韵、调之分,除可借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量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具有很强的音乐感。例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赠田九判官司梁丘》中的“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其中“嫖姚”二字,它们便构成了叠韵。使得诗句构造精妙,更具神采。 (二)修辞与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词的集合体,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 修辞与词汇的关系十分密切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

陈代谢。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 (一)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 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六千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当在几万,常用词也会有上万个。 因而,当出现了一个新事物或新概念,需要一个新词表达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构词语素有几千个,不愁选不出合适的“人选”。比如当人们创造出将活动景物的图像和声音(伴音)变成电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出去,使图像和声音重现的过程,就制造出接收这图像和声音的电视机,那么,就有了“电视”这个新词的产生来表达上述概念。而“电”“视”这两个语素是从古代就有的语素,没有想到可以被挑选出来组成表示现代化事物的新词。可见,新词并不一定要创造了新语素才能形成,多半是用库存的语素经过筛选构成新词。 看一个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不强,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否独立

我说使用的词汇教学方法

每个人对初中英语词汇有不同的教法,以下是我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所总结的方法。希望多同仁们有所帮助。 词汇教学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又称语法即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最新版新课标对初中词汇量的要求是1500-1600歌个。词汇量包活四类即:听力词汇量、口语词汇量、阅读词汇量和写作词汇量。教学生词汇制定目标时需要注意目标要有特定性、可达到性和可测量性。总之,要结合实际,教的完、听得懂、学的多。 词汇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引入游戏、依据词块和传授窍门。 创设情境教词汇能把枯燥的内容活化,让素材贴近生活,能把教词汇教学的方法趣味化,让笑声充满课堂,能把学生的激情持久化,让竞争无处不在。 设计任务教词汇当完成各种任务有利于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大量的独学、对学和群学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全面发展。 引入游戏教词汇。游戏有动作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第一。不能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最好。第二,游戏指令要简洁明确,用英语无法表达清楚时可以借助于肢体语言或汉语。 依据词块教词汇。词块可以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副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副词+动词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传授窍门教词汇。方法有依据字母变化记忆、联想记忆法、(如打球的词

汇、吃饭的词汇、水果的词汇等。)构词法记忆法(如派生法。合成法和转换法)、语音规则记忆法。(如同义词和反义词)

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与音乐语言的理解

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有哪些? 音乐艺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表现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奇妙的音响组合越过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而直沁人们的心扉,非语义性和非具像性的纯粹形式表现使得音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使人产生迷惑。所以,音乐审美的理论研究总是显得较为复杂和难以深入。然而,作为人的精神创造物,音乐无非是人自身的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反映,是经验性地利用声音材料,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和适应人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可以从形式表现的内部探讨其运动规律,从而整体把握音乐美的。如果说音乐表达情感意义是抽象的,那么音乐表现手段则都是具体的。音乐形式的构成材料是声音,声音组织的方式、方法、原则都是很实在的。在诸多音乐表现因素当中,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等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如何正确理解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音乐语言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即感知、体

论文写作三要素

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什么是论点呢?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议论文的论点必须做到鲜明、正确。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与正确,是对初学写议论文者的基本要求。如果再要求高一点,论点还应当有新意,有深意,有现实意义。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总是重复别人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抓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现实意义,就是议论要有针对性,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说,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是起统帅作用的,没有论点就不成其为议论文。但是,只有论点能成为议论文吗?也不成,还必须有论据。 什么是论据呢?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一篇议论文中,提出论点以后,还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这些事实必须真实,不能臆造或虚构,建立在虚假事实基础上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引用的材料要有出处,要检查核对,要准确可靠。作为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为人们公认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革命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作为论据。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律、公式,还有一些在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言论,以及流传于世的谚语、格言,只要它们是正确的,是揭示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富有深刻哲理的,同样可以做论据。但引用时要严肃慎重,不能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更不能歪曲篡改。同时,要彻底弄懂有关论述的精神实质,做到完整、准确。选择、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论据必须能紧紧扣住论点,能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说确立论点解决了要证明什么的问题,选择论据解决了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过程则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这部分知识有两个要点,一是安排结构,二是选择论证方法。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quot;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论证方法。 在论证过程中,恰当运用论证方法是很重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引证法,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例证法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这二者结合起来,我们称?quot;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方法是初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只摆出事实和引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分析,在引用事实或理论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单词学习的任务是最繁重的。单词掌握多少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准确性, 单词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从某个角度上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掉队,往往是从记不住单词开始的,单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是否能够巧妙的记忆英语单词成为一个人能否快捷突破英语的关键。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理解、运用单词的能力。下面就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 一、运用读音规则记忆法 英语是拼音文字,根据英语这一特点,使语音与单词中的字母有机的结合,以增强单词的记忆。就是利用英语国际音标来识记单词。国际音标是标识标记英语语音的符号系统。

如果熟悉并掌握国际音标及规则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就可以根据音标来直接拼写英语单词,尤其是一些比较长又难于识记的单词.例如:pronunciation (n. 发音),就可以根据其音标来正确书写单词。 单词的读音与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cow,how,now 等词中的字母组合ow 都发/au/ 这个音;cake,these,five,note 等词中的元音字母都发该字母名称音等。 对于一些长串字母组成的单词,可采用按读音分节的方法进行记忆。如:computer 可分为com/k?m/、pu/pju:/、ter/t?/三部分,important可分为 im/im/、por/p /、tant/tnt/三个部分。 英语单词之间有时候读音完全相同或极为相似,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找出它们的同异之处,来进一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效果。例如:/tu:/-two, too /si:/-sea, see /mi:t/ -meet, meat /f :/-for, four/ raIt/-right, write英语中有些单词的读音被直接替换成了汉语词汇, 这是因为起先在汉语中还没有跟这个单词相对应的词汇,掌握音译词后,我们就很快根据读音记住这个单词了。例如: tank坦克,jeep吉普,Changjing 长江,jacket夹克衫,New York纽约。

语言风格要素

语言风格要素 1.1语言风格形成的制导因素 语言风格的制导因素是起决定和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指语言使用者的条件、特点和交际环境。风格的形成是离不开人的,而语言是由人来实践,所以语言使用者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性格态度,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等皆是形成语言风格的内部因素或是主观的因素。交际环境则是指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环境,交际方式,交际对象等,它是形成语言风格的外部因素或是客观的因素。 1.2语言风格形成的物质材料因素 所谓语言风格形成的物质材料因素,指的是语言风格表达手段,它是语言风格学形成的基础,物质材料因素又可区分为语言要素中的风格手段和超语言要素中的风格手段。意同于胡裕树所言的:「语言表达手段中,有丰富多样的风格表达手段,它们存在于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之中。」,胡氏所提出的非语言要素,指的是修辞、篇章、结构、艺术方式等。 1.2.1语言要素中的风格手段 语言要素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在语言使用者交流或创作时,这三种风格手段被反复地运用,便形成了使用人特定的风格。 (1)、语音要素中的风格手段 汉语的语音分为声、韵、调三个部分,韵母中的元音有宏亮,有纤细,前者如江阳等韵,通常表现的是雄伟、豪放、激昂的声调;后者如支微等韵,所表现出的则是柔婉、纤细的韵调。除了利用汉语的声、韵、调可以发现创作者的语音风格之外,还可利用双声、迭韵、拟声、谐音、音律、节奏、停顿等来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与律动美。 小说中存在的任何风格都必须透过语言材料来加以呈现,因此,创作者所使用的「音律节奏」与「语气语调」便会形成小说的语言风格。然而何谓音律节奏?何谓语气语调?音律节奏与语气语调的作用又如何能形成作家的风格呢? 首先我们就先来界定什么是「音律节奏」?一般语言表达时所显示的音律,是指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其语言声音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强弱、长短及音色的变化之适切分配而言的。若把语言运用到文学上去,特别是需要特别显示音律的诗歌,及组织严密的有韵文字,则其语言所表现的高低、强弱、长短及音色的变化,更须有十分精密和适切的调配,这种文学语言上的音律,我们称之为「文学音律」。苏联小说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经说过:「我不知道你们的看法如何,可我觉得,如同诗歌具有准确的节奏规律一样,散文也应该具有、而且实际上确有自己的节奏,这种节奏至今尚未研究,尚未赋予任何定义;但它无疑是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说小说的音律节奏也的确是存在的。诗歌的音律节奏具体表现在重音的复现频率、韵脚的次序与声调中平仄舒促的关系,而小说的音律节奏则需考虑到语音、语词、语法、语义等因素在小说语言中位置的安排,换句话说,所有语音的成分,如重音、节拍、韵脚、语调都存在于小说中,只是我们在处理小说的音律节奏比较自由,不像诗歌那般严格整齐。 其次说明语气语调的风格作用。按照语音学的说法,语调主要取决于音高变化,音高变化的不同,就产生了所谓的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而音高音长的变化,则主要决定于作者情感的表现,关于这一点,美国学者理查德?泰勒(《理解文学要素》)清楚地说出了他的看法,他说:“句子的长度、措辞上的流畅与否以及音调模式的相似性都会对所反映的情感形象和意义产生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