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来源于耳鼻咽喉、口腔、涎腺、头面部软组织、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及眼内的肿瘤。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癌。本章只讨论鼻咽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喉癌和甲状腺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

2.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复杂,各种治疗手段间的配合繁复,对个体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治疗,并且以综合治疗组(MDT)的形式开展。

3.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造成并发症,疾病本身和治疗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还需重视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

4.患者的合并症会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合并症评价应在治疗前完成,在制定整个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合并症因素。

5.应重视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

6.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7.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免降低疗效。

(一)鼻咽癌

鼻咽癌传统上的标准治疗是放疗,但这一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最易发生远处转移,并且局部晚期鼻咽癌在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也较高,化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一治疗策略适于T1-2aN1-3M0以及T2b-4 N0-3M0的患者。在同步化放疗后可加用。

2.对于III/IV期鼻咽癌,可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疗。

3.远处转移患者的单纯化疗:对于M1患者,先行化疗,若达到完全缓解可行根治性放疗。

【药物临床应用】

1.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同步化放疗中采用顺铂单药,辅助化疗方案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

2.靶向治疗联合放疗:采用尼妥珠单抗。

3.远处转移患者的化疗:化疗采用含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具体参阅喉癌部分。此外,吉西他滨对鼻咽癌有效。

(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原发于鼻腔和鼻旁窦的恶性肿瘤以鳞癌最为常见,也包括腺癌、肉瘤、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成嗅神经细胞瘤)以及鼻腔鼻旁窦未分化癌等。原发于蝶窦和额窦的肿瘤较为罕见。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可切除病例的术后同步化放疗:手术完整切除后,若有不良预后因素(切缘阳性或侵及颅内),可考虑行化/放疗。上颌窦癌术后神经周围侵犯时,应考虑化/放疗。术后同步化/放疗的目的是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2.不可切除、远处转移和复发病例的同步化放疗和单纯化疗:此部分内容参阅喉癌。

3.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鼻腔鼻旁窦未分化癌应进行全身化疗。

【药物临床应用】

鼻腔和鼻旁窦鳞癌化疗和同步化放疗的方案选择参阅喉癌部分,但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和鼻腔鼻旁窦未分化癌的化疗方案依据各自病理类型决定,与喉癌不同。

(三)喉癌

喉癌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和声门下型3类,其中声门上型占30%-35%,声门型占60%-65%,声门下型仅占约5%。声门型喉癌大部分为早期,治愈率较高。由于声门上区有丰富的淋巴引流,故淋巴结转移常见,需更强的局部和全身性治疗。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可切除病例:对于可切除病例,治疗目标为治愈。化疗在可切除病例中的应用主要为同步化放疗。

(1)同步化放疗:同步化放疗用于可切除病例,可作为喉部保全手段,或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前者可以避免手术所致的功能障碍(如发音与吞咽),后者可改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2)诱导化疗:一般是在同步化放疗前使用,较少单独应用。同步化放疗和诱导化疗在喉癌中的应用指征详见表2。

2.不可切除病例:对不可切除病例,治疗仍力求治愈。对于体力状态为ECOG 评分0或 1的患者,标准治疗为同步化放疗,也可考虑诱导化疗后同步化放疗。体力状态ECOG评分为2的患者,推荐的治疗为单纯放疗或同步化放疗。对于ECOG评分为3的患者,推荐的治疗手段一般为单独放疗,对于某些患者可给予最佳支持治疗。

3.复发病例:可切除的局部复发性肿瘤推荐手术切除,若无放疗史,通常加用放疗。若复发肿瘤不可切除且无放疗史,则推荐ECOG 评分为0或 1的患者使用同步化放疗。对于不适合根治性放疗或手术的复发性肿瘤,治疗方案和远处转移病例一致。

4.远处转移病例:治疗目的为延长生存期或提高生活质量。抗肿瘤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含顺铂方案可延长生存期。联合化疗与单药相比,缓解率提高但总生存期无明显延长。体力状态良好(ECOG评分为0-1)的患者可给予联合或单药化疗;ECOG评分为2的患者,更适合用单药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ECOG 评分为3的患者应接受最佳支持治疗。

1.可切除病例:

(1)同步化放疗:以喉部保全为目的的同步化放疗,与放疗联合使用的化疗方案,推荐顺铂单药。其他可选用的方案包括:5-氟尿嘧啶/羟基脲、顺铂/紫杉醇、顺铂/持续静脉输注5-氟尿嘧啶、卡铂/持续静脉输注5-氟尿嘧啶,或西妥昔单抗单药。术后辅助化放疗应采用顺铂单药。

诱导化疗:推荐使用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或顺铂/5-

氟尿嘧啶。

2.不可切除病例:同步化放疗中应采用顺铂单药或含卡铂的方案。诱导化疗采用含顺铂方案。

3.复发病例:同步化放疗采用含顺铂或卡铂的方案。对于不适合根治性放疗或手术的复发性肿瘤,治疗方案和远处转移病例一致。

4.远处转移病例:常用的单药包括顺铂、卡铂、紫杉醇、多西他赛、5-氟尿嘧啶、甲氨喋呤、异环磷酰胺、博来霉素和西妥昔单抗。常用联合方案包括:顺铂或卡铂+5-氟尿嘧啶±西妥昔单抗、顺铂或卡铂+紫杉醇、顺铂+西妥昔单抗。

(四)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发生于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主要分为三种病理类型:分化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Hürthle细胞癌)、髓样癌和间变癌(未分化癌),其中分化型超过90%。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131I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抗肿瘤药物治疗其次。

【药物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

2.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并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3.晚期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推荐患者参加合适的临床研究。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存在复发风险或残存病灶,应行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使TSH保持低水平,以减少疾病复发,延缓疾病进展。

对于不适合手术、放疗或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晚期患者,可参加临床研究,或考虑靶向治疗和细胞毒类药物治疗。

2.甲状腺髓样癌:

晚期播散性病例可在以下治疗中选择:临床研究、局部减症性放疗、靶向治疗、细胞毒类药物或最佳支持治疗。

3.间变癌:

间变癌恶性程度高,治疗选择包括:临床研究、化放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药物临床应用】

1.分化型甲状腺癌:

患者服用左旋甲状腺素时应监测血TSH水平。对于残存肿瘤或高复发风险者应使TSH 水平保持在0.1mU/L以下,低复发风险者的TSH水平可略低于或略高于正常值低限。已无瘤生存数年的患者其TSH水平可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TSH长期抑制的患者需保障足量的钙(1200 mg/d)和维生素D(800 U/d)摄入。

晚期患者的靶向治疗可使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化疗应采用含多柔比星的方案。

2.甲状腺髓样癌:

靶向治疗可使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化疗应选用含达卡巴嗪的方案。

3.间变癌:

化疗与放疗结合使用,采用增敏剂量的多柔比星。

二、胸部肿瘤

(一)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和放疗作为辅助。局部晚期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使用多种治疗手段。晚期患者的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放疗作为辅助。

【药物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

2.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并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3.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4-6个周期,部分患者行维持治疗有益。二线和三线化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性。

4.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相关,突变型的效果好。

5.对于Ⅲ期患者,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姑息性药物治疗:用于ⅢB期和IV期患者的初始治疗,以及化疗后复发的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细胞毒类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均可用于姑息治疗。接受细胞毒类药物治疗的患者ECOG评分应为0-2。对于化疗4-6周期后近期疗效评价为缓解或稳定的患者,维持治疗有益。

2.辅助化疗,可以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适用于Ⅱ期和ⅢA期患者,也用于有选择的Ⅰ期患者和经手术治疗的少数ⅢB期患者。

3.新辅助化疗:对部分患者可以降低肿瘤负荷并及早控制远处转移,抑制术中肿瘤播散;使不能手术变为可以手术。主要用于ⅢA期患者。

4.同步化放疗:与放疗配合,某些药物有放射增敏作用,如顺铂、紫杉醇等。主要用于ⅢA和ⅢB期患者。

【药物临床应用】

1.姑息性药物治疗:

(1)一线治疗:化疗采用含铂两药方案静脉注射。铂类可以采用顺铂或卡铂,与铂类联合的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和长春瑞滨等,其他如伊立替康、依托泊苷和长春花碱等也可使用。对于不能耐受含铂方案的患者,不含铂的两药化疗方案可作为备选方案。ECOG评分为2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可使用单药方案或两药方案。顺铂联合长春瑞滨化疗时可以联合重组人内皮抑制素。我国已批准吉非替尼单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下药

物经临床研究表明可用于一线治疗,但目前我国尚未获批准相应适应证: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对于非鳞癌且无显著咯血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于非鳞癌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长春瑞滨/顺铂。

(2)维持治疗:对于经4个周期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后未出现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采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此外,临床研究表明采取以下维持治疗有益,但我国尚未批准适应证:①延续性维持治疗:对于非鳞癌,一线方案分别含有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采用相应药物单药维持治疗,而对于鳞癌患者,一线方案含有西妥昔单抗者,采用此药单药维持;②换药维持:一线方案分别不含有厄洛替尼或多西他赛者,分别采用相应药物单药维持治疗。其他的治疗选择包括使用原方案至疾病进展或观察。

(3)二线治疗:可采用多西他赛单药静脉注射或吉非替尼单药口服,对于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亦可培美曲塞单药静脉注射。我国批准吉非替尼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既往化学治疗主要是指铂剂和多西紫杉醇治疗。美国和欧盟已批准厄洛替尼用于至少一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但我国尚未批准该药二线治疗的适应证。

(4)三线治疗:我国批准的厄洛替尼适应证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于未用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患者,吉非替尼可作为三线治疗药物。

其他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药物包括: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也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但疗效不如推荐方案。

2.辅助化疗:

长春瑞滨/顺铂方案是辅助化疗中证据较为充分的方案,也可采用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或顺铂联合长春花碱。其他可接受的方案包括:吉西他滨/顺铂、多西他赛/顺铂、以及限于非鳞癌患者的培美曲塞/顺铂。存在其他合并症或不能耐受顺铂患者可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

3.新辅助化疗:

使用含铂的联合方案。

4.同步化放疗:

与放疗同步使用的方案首选顺铂/依托泊苷和顺铂/长春花碱。紫杉醇/卡铂方案亦可考虑。

5.序贯化放疗:

可采用顺铂/长春花碱或紫杉醇/卡铂。

(二)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对化学治疗十分敏感的肿瘤,对于各期患者,化疗均是主要的治疗。放疗用于控制局部病灶和预防局部并发症,尤其是治疗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手术仅适用于早期患者,术后亦需进行化疗。

【药物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

2.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并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3.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伴有副肿瘤综合征、出现急症和并发症,应行相应处理和及时治疗,并应重视支持治疗。

4.化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病灶控制不佳,出现脑转移或脊髓压迫征时,需配合放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或接近完全缓解后,无论对于局限期还是广泛期的患者,均应行预防性颅照射。

5.广泛期患者的局部症状应行放疗或手术配合,如上腔静脉综合征、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和骨转移等。

6.对于一般状况好的局限期患者,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化学治疗用于小细胞肺癌,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亦可使部分患者长期生存。

1.局限期:行为状况好(ECOG 评分0-2)的患者,推荐行同步化放疗。由于小细胞肺癌所致行为状况差(ECOG 评分3-4)的患者,行序贯化放疗或单纯化疗。其他原因所致行为状况差,行支持治疗。

2.广泛期:对于一般状况好(ECOG 评分0-2)的患者,进行化疗,配合支持治疗。一般状况差(ECOG 评分3-4)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行支持治疗或化疗。放疗用于症状控制和并发症防治。

3.复发患者:多数患者化疗后仍会复发,若可耐受,可行解救化疗,部分患者仍可达到缓解。

【药物临床应用】

1.局限期:依托泊苷/顺铂方案或依托泊苷/卡铂方案,更推荐前者。共4-6个周期。当联合放疗时,推荐使用依托泊苷/顺铂方案。

2.广泛期:可以从以下方案中选择: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伊立替康/顺铂、伊立替康/卡铂。使用4-6个周期。

3.复发后的解救治疗。复发患者可参加临床研究,也可以根据表3选择药物。

(三)胸腺肿瘤

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前者多见,预后亦较后者好。化疗用于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

【药物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注意与其它纵隔肿瘤如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相鉴别。这些疾病的预后和治疗与胸腺肿瘤有较大差异。

2.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并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可手术患者:对于R1切除(镜下可见残存肿瘤)的胸腺癌,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化疗。对R2切除(肉眼可见残存肿瘤)的胸腺瘤,在放疗基础上可加用或不加用化疗;对R2切除的胸腺癌,在放疗基础上应加用化疗。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

2.不可手术患者:对于无远处转移的胸腺瘤或胸腺癌患者,先行化疗,化疗后可进行手术或放疗,治疗的目标是使不可切除者转化为可切除,或减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对于有远处转移者应进行化疗,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3.复发患者:化疗后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可进行二线治疗。

【药物临床应用】

1.一线治疗:可在以下方案中选择: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泼尼松、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顺铂、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紫杉醇/卡铂。

2.二线治疗:可选择以下药物: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培美曲塞、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吉西他滨、紫杉醇、奥曲肽联合或不联合泼尼松。

(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侵袭性高,致死性强,治疗难度大,提倡多学科(MDT)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化疗可与手术合用,或用于不可手术者的姑息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应注意与肺腺癌相鉴别。

2.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并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3.该病较为罕见,诊断治疗复杂且疗效有限,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诊治。

4.诊断明确后应尽早开始治疗。

5.应重视对症处理,如疼痛、呼吸困难等。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可手术患者:这部分患者可在术后行辅助化疗,或在肿瘤减灭术后行化疗。也可将化疗用于新辅助治疗。这些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2.不可手术患者:用于不可手术者的姑息治疗。对于行为状态好的患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3.对于组织学类型为肉瘤样的患者,应行化疗。

4. 复发患者:化疗后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可进行二线治疗。有研究表明可延长生存期。

【药物临床应用】

1.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患者不能耐受顺铂时,可采用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其他用于一线治疗的备选方案包括:吉西他滨/顺铂、培美曲塞单药和长春瑞滨单药等。

2.二线治疗:尚无标准治疗,应鼓励患者参加临床研究。若一线治疗未用培美曲塞,推荐使用此药。在接受过培美曲塞治疗的患者中,吉西他滨单药和长春瑞滨单药是可选择的药物。

3.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可选用培美曲塞/顺铂或吉西他滨/顺铂。

三、消化系统肿瘤

(一)食管癌

我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腺癌只占不到10%。由于早期诊断的手段很少以及对早诊检查理念的认知不高等原因,目前食管癌一旦确诊已有80%的患者为局部进展期或晚期,化疗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用于治疗食管癌的药物主要为细胞毒药物。

【药物治疗原则】

1.患者应为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一般状况能够耐受药物治疗。

2.初治应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特殊情况可以考虑单药或与放疗联合治疗。化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疗效,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及时防治。

3.化疗只是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一部分,不能根治肿瘤。因此,多学科(MDT)的综合治疗是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特别是化疗与放疗的联合是食管鳞癌的主要治疗模式。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姑息化疗:术后复发、转移或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延长总生存期。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六章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一、睾丸肿瘤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相对较少见的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但却是15-34岁之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在过去40年中,其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左右,2004年美国新发病例8900例。在我国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的该病发病率为10万,高于前列腺癌和阴茎癌。与其发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隐睾、睾丸发育不全和Klinefelter综合征。 [诊断要点] 睾丸肿瘤的常见症状是阴囊肿块不断增大,有时伴疼痛,迅速肿大的肿瘤内出血会产生触痛和剧痛。睾丸上长出的硬块临床上应怀疑为睾丸肿瘤。 体检和超声检查可查明病变的部位。如果证实为睾丸内肿块,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中AFP、LDH和β-HCG浓度的测定及胸部X线检查。对已确诊的睾丸肿瘤,应常规进行腹盆腔CT扫描;精原细胞瘤病人常常有HCG、LDH的升高,AFP的升高常常预示有非精原细胞瘤成分存在。如果腹盆腔CT扫描提示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胸部X线检查异常,应行胸部CT扫描检查。 [病理分型] 按照WHO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类,在所有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少于一半的病人为单一组织学类型,其中50%为精原细胞瘤;其它的均为混合型,病理类型在评价转移风险和预测治疗疗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胚瘤虽然被认为是混合型,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因此常常被单独列为一种病理类型。 1.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未分类(IGCNU) 2.单一组织学类型 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 畸胎瘤 卵黄囊肿瘤 绒毛膜上皮癌 3.混合型 胚胎癌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伴卵黄囊肿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伴精原细胞瘤 卵黄囊肿瘤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绒毛膜上皮癌伴其它成分 4.多胚瘤 [临床分期] 睾丸肿瘤的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pT)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确定原发肿瘤的范围 pTx原发肿瘤未能评价(用于未行睾丸切除术时) pT0无原发肿瘤证据(例如睾丸组织学为瘢痕) pTis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原位癌) pT1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无血管/淋巴的侵犯,或肿瘤可能侵入白膜,但未侵犯睾丸鞘膜pT2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有血管/淋巴的侵犯,或肿瘤透过白膜已侵犯睾丸鞘膜 PT3肿瘤侵犯精索、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 pT4肿瘤侵犯阴囊、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 区域淋巴结(N):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淋巴结,阴囊手术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未能评价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来源于耳鼻咽喉、口腔、涎腺、头面部软组织、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及眼内的肿瘤。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癌。本章只讨论鼻咽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喉癌和甲状腺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 2.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复杂,各种治疗手段间的配合繁复,对个体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治疗,并且以综合治疗组(MDT)的形式开展。 3.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造成并发症,疾病本身和治疗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还需重视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

理。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 4.患者的合并症会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合并症评价应在治疗前完成,在制定整个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合并症因素。 5.应重视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 6.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7.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免降低疗效。 (一)鼻咽癌 鼻咽癌传统上的标准治疗是放疗,但这一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最易发生远处转移,并且局部晚期鼻咽癌在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也较高,化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一治疗策略适于T1-2aN1-3M0以及T2b-4 N0-3M0的患者。在同步化放疗后可加用。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 【临床分期】 采用1992年福州会议推荐的“92分期” TNM标准: T1:局限于鼻咽鼻腔内。 T2:局部浸润:鼻腔、口咽、颈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T3: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T4: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浸润第1、2颈椎。 N0: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上颈淋巴结直径<4cm、活动。 N2:下颈淋巴结或直径4~7cm。 N3:锁骨上区淋巴结或直径>7cm,或固定及皮肤浸润。

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

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 第一部分:前言 恶性肿瘤的发病和分布有地理和区域性差异,也有 性别和年龄特点。在我国常见而又重要的恶性肿瘤有食管癌、胃癌、肺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目前恶性肿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知道引起肿瘤发病的一些条件和因素。人类的大部分癌症(80%左右)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有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卫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生物因素如病毒、寄生虫。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内分泌机制紊乱所致的激素水平异常等内源性致癌因素,外源性因素如放射线和一些化学药物等。因而,可以说癌症病因虽不清楚,但是可以设法预防,或在早期发现,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以下着重介绍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自我发现、诊治 和预防。 第二部分:目录 一)食管癌 二)胃癌

肺癌 大肠癌 五)肝癌 宫颈癌恶性淋巴瘤 白血病 第三部分:正文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1 食管癌) 1自我诊断: 食管癌在早期阶段症状轻微,时隐时现,主要为 吞咽食物时胸骨后不适、疼痛或烧灼,食物通过时有异物感或摩擦感,有时吞咽食物时在某一部位有停滞或轻度哽噎,有时有剑突下或上腹不适,呃逆、嗳气等,这些早期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上述症状在食管炎或其他良性疾病时也可出现,因此要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做有关检查。早期食管癌如不及时诊治,经过若干时间后上述症状会逐渐加重。直至出现吞咽困难并进行性加重,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时可出现胸背痛、上腹痛、声音嘶哑,穿孔后合并有呛咳或大出血、肺炎、脓胸等晚期征象。 2确诊方法: 食管钡餐造影,食管拉网作脱落细胞检查,及食管 镜或纤维内窥镜检查同时取活检,作病理学检查。 3治疗原则: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第六章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一、睾丸肿瘤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相对较少见的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1.5%,但却是15-34岁之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在过去40年中,其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左右,2004年美国新发病例8900例。在我国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的该病发病率为0.8/10万,高于前列腺癌和阴茎癌。与其发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隐睾、睾丸发育不全和Klinefelter综合征。 [诊断要点] 睾丸肿瘤的常见症状是阴囊肿块不断增大,有时伴疼痛,迅速肿大的肿瘤内出血会产生触痛和剧痛。睾丸上长出的硬块临床上应怀疑为睾丸肿瘤。 体检和超声检查可查明病变的部位。如果证实为睾丸内肿块,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中AFP、LDH和β-HCG浓度的测定及胸部X线检查。对已确诊的睾丸肿瘤,应常规进行腹盆腔CT扫描;精原细胞瘤病人常常有HCG、LDH的升高,AFP的升高常常预示有非精原细胞瘤成分存在。如果腹盆腔CT扫描提示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胸部X线检查异常,应行胸部CT扫描检查。 [病理分型] 按照WHO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类,在所有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少于一半的病人为单一组织学类型,其中50%为精原细胞瘤;其它的均为混合型,病理类型在评价转移风险和预测治疗疗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胚瘤虽然被认为是混合型,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因此常常被单独列为一种病理类型。 1.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未分类(IGCNU) 2.单一组织学类型 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 畸胎瘤

卵黄囊肿瘤 绒毛膜上皮癌 3.混合型 胚胎癌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伴卵黄囊肿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伴精原细胞瘤 卵黄囊肿瘤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绒毛膜上皮癌伴其它成分 4.多胚瘤 [临床分期] 睾丸肿瘤的TNM分期(AJCC,2002 ) 原发肿瘤(pT)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确定原发肿瘤的范围 pTx 原发肿瘤未能评价(用于未行睾丸切除术时) pT0 无原发肿瘤证据(例如睾丸组织学为瘢痕) pTis 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原位癌) pT1 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无血管/淋巴的侵犯,或肿瘤可能侵入白膜,但未侵犯睾丸鞘膜pT2 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有血管/淋巴的侵犯, 或肿瘤透过白膜已侵犯睾丸鞘膜PT3 肿瘤侵犯精索、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 pT4 肿瘤侵犯阴囊、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 区域淋巴结(N):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淋巴结,阴囊手术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未能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孤立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或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均未超过2cm N2 孤立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5cm;或多个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径可>2cm,但均≤5cm N3 淋巴结转移,最大径>5cm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未能评价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摘要:目的:对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1500例,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对肿瘤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含组织学亚型、TNM 临床分期、瘤细胞核的分级、医疗技术检查指标及临床表现等。以上任何一个因素单独作为评价标准所产生的结果均无法满足要求,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联合作用进行诊断,才能增加诊断的精准度,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不同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在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治疗靶点分子标志物及可靠的预后。结论:随着我们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方面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任何一个因素单独作为评价标准所产生的结果均无法满足要求,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联合作用进行诊断,才能提供更加准确的肿瘤预后信息,进而为靶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提升病理诊断的准确度。关键词: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病理诊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越来越多新型技术被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中,随之产生多种新型实验仪器及治疗手段。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及医疗效果也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为对临床准断结果精准度的要求,尤其是肿瘤疾病的病理诊断。患者不再局限于对病理诊断名字的了解,患者还希望对肿瘤细胞核分级、肿瘤组织学分型、血管淋巴受累状况及免疫表现特征有所了解[1]。了解并掌握以上几方面要求,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分析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进行探究,发现其病理特征,建立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发现更加科学、合理的肿瘤病理诊断方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护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1500例,年龄为49-79岁,平均年龄为(62.3±3.2)岁。其中男性患者1200例,女性患者300例。肿瘤发生情况基本上包含全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病症。对比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1.2护理方法 收集1500例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泌尿及男

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

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 近十年来,放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精确放疗的时代已经到来,普通放疗与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相结合,大大扩展了放疗适应症的范围,提高了放疗对肿瘤的杀伤力,更有效地保护了正常组织,尤其是放疗与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的理论被认同并临床实施,显著地提高了肿瘤的临床疗效,因此,正确适时地把握放疗适应证对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肿瘤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一、头颈部肿瘤: 1.鼻咽癌各期:放疗为主,视情况行辅助手术或化疗。 2.舌癌:I、II期放疗或手术根治,但放疗可保存功能,应已放疗为主。Ⅲ、Ⅳ期化疗、放疗和手术综合治疗。 3.其他口腔癌(口底癌、颊粘膜癌、齿龈癌等):I期:手术或放疗。 II期:手术和术前或术后放疗。Ⅲ、Ⅳ期:放疗、化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 4.鼻腔恶性肿瘤(未分化癌、鳞癌、腺癌、恶性淋巴瘤和恶性肉芽肿等):I、II期:手术或放疗。III期:术前放疗+手术+术后放疗。Ⅳ期:姑息放疗+化疗或手术+放疗+化疗。(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等可先行化疗)。 5.筛窦癌:I、II期:放疗和手术疗效相近。III期:术前放疗+手术+术后放疗、化疗。Ⅳ期:手术+放疗+化疗或姑息性放疗+化疗。 6.上颌窦恶性肿瘤:术前放疗+手术±术后放化疗。 7.扁桃体癌:以放疗为主,早期局限于扁桃体窝可行手术+放疗。病理为放疗不敏感肿瘤:术前放疗+手术。 8.腮腺癌:T1:单纯手术或放疗。T2:手术±术后放疗。T3、T4:术前放疗+手术。晚期也可姑息放疗。 9.喉癌:T1声门癌:首选放疗(与手术效果相当)。II、III、Ⅳ期:手术、术前或术后放疗。 10.涎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应用放化疗。 11.外耳及中耳癌:手术、放疗或综合治疗。 12.眼部肿瘤:眼睑基底细胞癌,鳞癌:手术或放疗。睑板腺癌:手术为主,可行术前或术后放疗。眼球内肿瘤:X(r)-刀或三维适形放疗。 13.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为主,术后残留行放疗。甲状腺滤泡状癌:手术为主,残留或复发行131I治疗或放疗。甲状腺未分化癌:放化疗为主,少数早期无转移者可行根治手术。 二、胸部肿瘤 1、肺部肿瘤 1)、小细胞肺癌(SCLC):局限期:诱导化疗+放疗+化疗±手术。 广泛期:诱导化疗后残存病灶放疗。化放疗后完全缓解病人加全脑放疗。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治疗为主,辅助术前、术中或术后放疗。拒绝或不能耐受手术的I、II、III期均可行放疗。 3)、肺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根据原发病灶病理可酌情行全肺放疗。 2、纵隔肿瘤:手术为主,不能手术者取得病理诊断,并标出肿瘤范围,以利术后放疗。 3、胸壁和胸膜肿瘤:手术为主,或取得病理后放疗。 4、食管癌、贲门癌:I、II期根治手术为主。III期T3N1M0 争取根治术。中下段首选手术,颈段和胸上段首选放疗。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5、乳腺癌:0、I期:保留乳房的保守手术+术后根治性放疗或改良根治术。 II期早:同0,I期,根据病理及受体情况加用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II期:改良根治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III期:新辅助化疗±放疗+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术后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487-血液病 _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

通信作者: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100044 E mail:xjhr m@https://www.360docs.net/doc/ed2598218.html, ?标准与讨论? [编者按]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 ons,I F I)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已知引起I F 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属和白色念珠菌,然而非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微生物亦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为了进一步规范I F 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照国外相关的标准,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现予以公布,供国内广大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在实施过程中对本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诊断标准 一、定义 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 ons,I F I)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为给I F I下一个标准化的定义,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 ORT C/I F I CG)及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的有关标准,对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 F 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达成共识。定义由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及微生物标准所组成。诊断分3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其各自标准如下。 二、确诊I F I (一)深部组织感染 1.霉菌:相关组织存在损害时(镜下可见或影像学证据确凿),在针吸或活检取得的组织中,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获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放射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在无菌术下取得的标本,其培养结果呈阳性。 2.酵母菌:从非黏膜组织用针吸或活检取得标本,通过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获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放射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不包括尿道、副鼻窦和黏膜组织),在无菌术下取得的标本,其培养结果呈阳性;或脑脊液经镜检(切片以印度墨汁或染色)发现隐球菌或抗原反应呈阳性。 (二)真菌血症 1.霉菌:血液真菌培养呈阳性(不包括曲霉菌属和除马尔尼菲青霉的其他青霉属),同时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的感染。 2.酵母菌:血液培养呈念珠菌或其他酵母菌阳性,同时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的感染。 三、临床诊断I F 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详见附录1),且可能感染部位符合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见附录2),1项微生物学标准(见附录3)。 四、拟诊I F 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详见附录1),1项微生物学标准(见附录2),或可能感染部位符合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见附录3)。 附录1.宿主因素:(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15×109/L,且持续10d以上;(2)体温>38℃或<36℃,且存在下列任何1种易感因素:①之前60d内出现过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10d以上);②之前30d内,曾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③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④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⑥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附录2.临床标准:适合于以下各种情况的次要标准:持续发热超过96h,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 1.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标准:CT检出以下任何1种渗出征象:光晕征;新月形空气征;实变区域内出现空腔。次要标准: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 2.鼻及鼻窦感染:主要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鼻窦部位侵袭性感染(窦壁侵蚀,或感染突入临近部位及颅骨基底部位的广泛破坏)。次要标准:(1)上呼吸道症状(流涕,鼻塞等);(2)鼻溃疡,鼻黏膜结痂,鼻衄;(3)眶周肿胀;(4)上颌窦压痛;(5)硬腭黑色坏死性损伤或穿孔。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从鼻旁窦、耳部或椎突蔓延而至的脑膜炎;颅内脓肿或梗死等)。次要标准(脑脊液培养和镜检均未发现其他病原体及恶性细胞):(1)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偏瘫和脑神经麻痹等);(2)精神改变;(3)脑膜刺激征象;(4)脑脊液生化学检查和细胞计数异常。

肿瘤的放疗原则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约6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因不同的目的需要放射治疗,包括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随着放射设备的增加和更新,如今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学科,称为肿瘤入射击治疗学。 自从X线和镭元素发现后,20世纪20年代,有了可靠的X线设备,Regard 和Cowtard等开始用深部X线治疗喉癌。此后,由于放射设备的改进和对放射物理特性和了解,加上放射生物学、肿瘤学以及其他学科发展和促进,使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现在最理想的放射治疗设备是光子能量为5~18MeV、电子能量为4~22MeV且能量可调的高能加速器,以及60Co、137Cs、125I或192Ir局部插植近距离治疗机,这些放射源的照射可以做到完全符合肿瘤体积的治疗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一)放射源的种类 放射使用的放射源现共有三类: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α、β、γ射线; ②X 线治疗机和和各种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③各种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他重粒子束等。这些放射源以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基本照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利用同位素治疗,既利用人体不同器官对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将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体内进行治疗,如131I治疗甲状腺癌,32P治疗癌性腹水等。 (二)放射源设备 1、X线治疗机 临床治疗的X线机根据能量高低分为临界X线(6~10kv)、接触X线(10~60kv)、浅层X线(60~160kv)、高能X线(2~50MeV)。除高能X线主要由加速器产生以外,其余普通X线机由于深度剂量低、能量低、易于散射、剂量分布差等缺点,目前已被60Co和加速器取代。 2、60Co治疗机 60Co在衰变中释放的γ线平均能量为1.25MeV,和一般深部X线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穿透力强,深部剂量较高,适用深部肿瘤治疗;②最大剂量点在皮下5mm,所以皮肤反应轻;③在骨组织中的吸收量低,因而骨损伤轻;④旁向散射少,射野外组织量少,全身积分量低;⑤与加速器相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经济可靠。其不足之处是存在着半影问题。造成60Co机半影问题的原因有三种,即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半影。半影的存在造成射野剂量的不均匀性。前两种半影是由机器设计造成的。采用复式限光筒或在限光筒与病人皮肤上放遮挡块,可以相对消除几何半影;采用同心球面遮光机可以相对消除穿射半影。目前,60Co治疗机有固定式和螺旋式两种类型。 3、医用加速器 加速器的种类很多,在医疗上使用最多的是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电子回旋加速器。他们既可产生高能电子束,又能产生高能X 线,其能量范围在4~50MeV。其中的电子回旋加速器既有电子感应加速器的经济性,又有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高输出特点,而且,同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其输出量比直线加速器高几倍,其能量也容易调得高,无疑它将成为今后医用高能加速器发展的方向。 (三)临床对射线的合理选择 从物理和剂量角度看,临床上理想的射线在组织中造成的剂量分布,应尽量符合放射剂量学原则。即:①照射肿瘤的剂量要求准确;②对肿瘤区域内照射剂量的分布要求均匀;③尽量提高肿瘤内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的重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来源于耳鼻咽喉、口腔、涎腺、头面部软组织、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及眼内的肿瘤。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癌。本章只讨论鼻咽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喉癌和甲状腺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 2.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复杂,各种治疗手段间的配合繁复,对个体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治疗,并且以综合治疗组(MDT)的形式开展。 3.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造成并发症,疾病本身和治疗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还需重视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 4.患者的合并症会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合并症评价应在治疗前完成,在制定整个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合并症因素。 5.应重视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 6.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7.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免降低疗效。 (一)鼻咽癌 鼻咽癌传统上的标准治疗是放疗,但这一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最易发生远处转移,并且局部晚期鼻咽癌在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也较高,化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一治疗策略适于T1-2aN1-3M0以及T2b-4 N0-3M0的患者。在同步化放疗后可加用。 2.对于III/IV期鼻咽癌,可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疗。 3.远处转移患者的单纯化疗:对于M1患者,先行化疗,若达到完全缓解可行根治性放疗。 【药物临床应用】 1.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同步化放疗中采用顺铂单药,辅助化疗方案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 2.靶向治疗联合放疗:采用尼妥珠单抗。 3.远处转移患者的化疗:化疗采用含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具体参阅喉癌部分。此外,吉西他滨对鼻咽癌有效。 (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原发于鼻腔和鼻旁窦的恶性肿瘤以鳞癌最为常见,也包括腺癌、肉瘤、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成嗅神经细胞瘤)以及鼻腔鼻旁窦未分化癌等。原发于蝶窦和额窦的肿瘤较为罕见。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