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浓度克拉克值: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表示元素的集散情况。

浓度系数:各种矿产最低可采品位与克拉克值的比值,用于反映元素在矿产中的几种程度。地球化学背景: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体中,元素属于正常含量的这种现象称为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高于背景上限值即为背景异常值。

指示元素:在化探工作中能够用来指示矿体的存在或能够指出找矿方向的化学元素。

原生晕:成矿溶液沿着构造通道向上进入上层围岩,由于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促使金属组分从溶液中析出,在有利成矿部位大量聚集形成矿体。同时成矿溶液还对矿体围岩产生影响:使成矿有关组分带入和围岩某些组分析出,改变威严的元素分布,形成原生晕。

次生晕:地下深部形成的矿体、矿化物及原生晕与围岩一样在表生带经手各种风化作用。其中的元素随着矿化物的破碎或溶解,都会向外迁移产生次生分散形成次生晕。

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测出样品中某些元素含量的下限。

精密度(重现性):指对某一样品进行多次检测结果彼此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指测定结果与样品中真实含量的接近程度。

元素的存在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相、吸附离子。

元素迁移的方式: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硅酸盐熔体迁移水及水溶液迁移、气体迁移)、机械迁移、生物及生物地球迁移、

高中美术:罗丹的雕塑艺术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罗丹的雕塑艺术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 Rodin's Sculpture Ar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罗丹的雕塑艺术 美术教案-罗丹的雕塑艺术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ed2985026.html,):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

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 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1.1 基本概念 1.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 、T 、P 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 ①元素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 3.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地球中分配的表现,把某岩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各地球体系中常用的含量单位有两类,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2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求区域背景值的方法 就用黎彤的克拉克值就可以。。。 设:T=黎彤的克拉克值 E=光谱分析的测试值 E=2的(n-1)次方*T 求出的n值就是改元素的丰度值。n的大小就能反映他的富集程度。 新方法哦。。。。。 异常下限(threshold of anomaly)是根据背景值和标准离差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它是分辨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的一个量值界限。从这个数值起,所有的高含量都可认为是地球化学异常,低于这个数值的所有含量则属于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异常下限多用统计学方法求得,通常用背景平均值加上两倍或三倍标准差作为异常下限。[1 异常下限(threshold of anomaly)是根据背景值和标准离差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它是分辨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的一个量值界限。从这个数值起,所有的高含量都可认为是地球化学异常,低于这个数值的所有含量则属于地球化学背景范围。 通常异常下限求得,即采用“迭代法”来求得,具体操作为: 1、先计算背景平均值,及标准差。 2、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作为一个参照数,寻找分析数据中是否有大于这个参照数。有的话,删除。 3、删除后的数据,又进行计算背景平均值,及标准差。按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方法得出新的参照数,寻找分析数据中的大于这个参照数,有的话,删除。 4、循环执行第3步,直至数据不存在大于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的数时,才取这时的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的值为异常下限。 有时候可以用1.5,2 3倍标准差计算异常下限) 也可通过LOG10()函数将原数据转为对,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 近年来,随着分形理论的深入,采取分形技术也可求取一个拐点值,采取其中一个合适的值作为异常下限,从而圈定异常! 楼主这个算法是通常的生产中的经验,一般的都这么算。但楼主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算出来的是理论异常下限,生产中的异常下限,我们通常都要进行校正。校正主要是考虑该区域所处的大背景。 在excel中的计算方法 1选择数据,进行升序排列 在EXCEL中的公式中有计算标准离差的公式 平均值:X=average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名词解释 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常用单位有%,ppm,ppb,ppt)。 地球化学体系:根据研究需要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特定的物质区域)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元素丰度:将元素在宇宙体或者较大的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的现象。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将发生移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 水-岩化学作用:由于地壳上部与水圈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水-岩化学作用是地表条件下范围广泛和极为活跃化学作用,对地表系统元素的组成、演化及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水-岩化学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上部,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共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容化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称为—。 总分配系数(D i):为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需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总分配系数(D i)是用岩石中所有矿物的分配系数(K D i)与这些矿物在岩石中的相对质量分数(ωi) 之和来表示。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而言的,指在体系中质量百分比低于0.1%的元素,同时它们在体系的矿物相中不计入化学计量式的组分,不影响所在体系的物理/化学特性,近似服从Henry定律。 Eu:表征Eu与REE整体分离程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δEu=2Eu n/(Sm n+Gd n)(n表示相对于球粒陨石标准化)。 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核数,最终转变为稳定核数的同位素。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 稳定同位素:不能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同位素或由于衰变期长,其同位素丰度变化可忽略不计的核素。 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克拉克值之间的比值,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倾向于 集中的能力。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浓集程度。>1,集中。<1,分散。 载体矿物:岩石中所研究的元素主要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地球化学复习总结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各章重点 PPT第0章重点: 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引领地球化学发展的关键学者的学术观点) 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科生长点,及理论突破点。 PPT第1章重点: 地球化学分带的依据,各个分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元素和核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计量单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元素在主要岩石类型中的分布; 元素在地球其它圈层,如水圈(尤其是海水)、大气圈、生物圈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球演化的各大地质时期中的成矿特点。 PPT第2章重点: 元素结合规律 类质同像 过渡元素的结合规律 了解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方法和按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分类方法。 PPT第3章重点: 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状态和迁移的主控因素; 主要造岩元素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演化 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 PPT第4章重点: 掌握讲解的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各个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影响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反应。 PPT第5章重点: 太阳系元素分布特征,陨石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练习题 ----------------------------------------------------------------------------------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世界名著简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世界名著简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他的小说构思巧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的艺术特色。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教师》、《夏天的故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风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爱与同情》。

茨威格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销行量达数百万册。高尔基称他为才华出众的、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著作中享誉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银屏再现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48年出品。根据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 本片是一部充满了精巧构思和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场面的作品。例如,在一个沉寂的维也纳夜晚,当年轻的斯蒂芬偷偷摸摸地把一个妓女带进他的寓所时,14岁的丽莎在楼梯平台上可怜地巴结他的场面;她母亲搬走后,她从火车站回来,为的是最后看一眼她所钟情的人或是听一听他的声音的场面;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女郎时,她耐心地处理在雪地里希望能得到他顾盼的场面;以及当她离开丈夫时,最后一次去献身于她所爱的惟一爱人时,她为他买了一大把白色花的场面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化场面,叙事与抒情、表意密不可分地融合在镜头语言中。 奥菲尔斯相当卓越和独到的导演手法,使两位主角的表演放射出宝石般的光泽,以致含蓄而又层次丰富的表演风格和谐而多变,达到了令人赞赏的完美程度。美工师亚历山大搭制的古老维也纳的街道和内景是那样真实、准确,摄影师弗兰克的摄影机对光与影进行的处理是那样富于创造性,又

《地球化学》练习题2剖析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13.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14.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15.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元素的精确质量数及同位素丰度报告

元素的精确质量数及同位素丰度 Aluminum Al(27) 26.981541 100.00 Antimony Sb(121) 120.903824 57.30 Sb(123) 122.904222 42.70 Argon Ar(36) 35.967546 0.34 Ar(38) 37.962732 0.063 Ar(40) 39.962383 99.60 Arsenic As(75) 74.921596 100.00 Barium Ba(130) 129.906277 0.11 Ba(132) 131.905042 0.10 Ba(134) 133.904490 2.42 Ba(135) 134.905668 6.59 Ba(136) 135.904556 7.85 Ba(137) 136.905816 11.23 Ba(138) 137.905236 71.70 Beryllium Be(9) 9.012183 100.00 Bismuth Bi(209) 208.980388 100.00 Boron B(10) 10.012938 19.80 B(11) 11.009305 80.20 Bromine Br(79) 78.918336 50.69 Br(81) 80.916290 49.31

Cadmium Cd(106) 105.906461 1.25 Cd(110) 109.903007 12.49 Cd(111) 110.904182 12.80 Cd(112) 111.902761 24.13 Cd(113) 112.904401 12.22 Cd(114) 113.903361 28.73 Cd(116) 115.904758 7.49 Calcium Ca(40) 39.962591 96.95 Ca(42) 41.958622 0.65 Ca(43) 42.958770 0.14 Ca(44) 43.955485 2.086 Ca(46) 45.953689 0.004 Ca(48) 47.952532 0.19 Carbon C(12) 12.000000 98.90 C(13) 13.003355 1.10 Cerium Ce(136) 135.907140 0.19 Ce(138) 137.905996 0.25 Ce(140) 139.905442 88.48 Ce(142) 141.909249 11.08 Cesium Cs(133) 132.905433 100.00 Chlorine Cl(35) 34.968853 75.77 Cl(37) 36.965903 24.23 Chromium Cr(50) 49.946046 4.35 Cr(52) 51.940510 83.79 Cr(53) 52.940651 9.50 Cr(54) 53.938882 2.36 Cobalt Co(59) 58.933198 100.00 Copper Cu(63) 62.929599 69.17 Cu(65) 64.927792 30.83

冯至简介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冯至”是他1923年春在上海的《创造季刊》第三卷第一期上发表组诗“归乡”时所取的笔名。生于一破落的盐商家庭。父亲是个读书人,性情温和、善良淡泊。冯至童年时代曾听父亲讲解《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的个别篇章。尽管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在慈爱的母亲抚慰下,冯至的童年并不都是灰暗的。母爱给了他不少欢乐。父爱和母爱给予冯至的影响,加上家道中落所造成的忧郁,构成了冯至性格的基本要素:这就是:淡泊、认真、矜持、忧郁,渴求温情,敏于感受。 小学毕业后冯至进入北京四中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两位老师。潘云超老师使他接触到一些新的思想,并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施天侔老师则让为他讲解西方文学流派和《庄子》。但他在中学里读的都是古文和一部分辞赋,很少接触诗词。读了《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登载的早期的新诗以后,冯至对新诗发生了兴趣,自己也写起诗来。然而他很快被创作上难以进步的苦恼和不得要领的焦灼所纠缠。这时他读到了郭沫若、宗白华、田汉的通信集《三叶集》。《三叶集》使他第一次明确“知道了什么是诗”。冯至后来欣赏浪漫主义的诗人歌德、海涅,写诗主张从生活中的个人感受出发,重视真情实感,强调自然流畅,反对无病呻吟和过分雕琢,就与《三叶集》有莫大关系。如果说《三叶集》在理论上使他明白了什么是诗,《女神》则在现实上为他提供了现实的榜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冯至迎来了他创作上的第一个丰收期。这一时期作品收在《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中。1927年4月,冯至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昨日之歌》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忧郁,而又以对平淡生活、平凡事物的诗情阐发的形式表现出来,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批判。黑暗的现实使苦闷的诗人忍不住发出了“不能容忍了”的强烈呼喊。然而诗人并不仅仅沉湎于个人的哀乐和命运,他热切地关注着苦难的现实人生。他不甘于现实的羁绊,对光明彼岸的渴望使诗人表达了否定黑暗现实的热切向往。他盼着那“驯美的白鸽儿”带他“向着新的故乡飞去”。现实的丑恶,未来的渺茫,理想的幻灭,使冯至和“五四”以后许多梦醒了无路可走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由孤寂走向对美的追求。写作《昨日之歌》时冯至还主要是在校园中生活,与社会接触还有限。到了《北游及其他》,冯至则开始更多接触到现实的黑暗,更多品尝到人生的苦涩。哈尔滨之行使冯至的视野第一次真正扩展到社会,他的思想和感情也更为坚实。1929年8月出版的《北游及其他》共三辑,其中《北游》是最重要的一辑。一首《北游》,是诗人精神蜕变、心灵嬗递的写照和记录。更多地关注现实,使诗人空幻的理想坍塌,他苦闷、彷徨,然而并不消沉,

罗丹 作文素材

罗丹作文素材积累 优秀作文片段: 艺术家中的无畏者,敢于将自己的才华交由时间审判。在巴黎,罗丹用十年时间雕刻成了那座《披着晨衣的巴尔扎克》,但连当时很高明的鉴赏家也难以接受此种新的表现手法,而多年后那尊塑像被抬出接受再一次的审视时,人们却不得不讶异于罗丹那技巧的创新为雕塑界开辟了一个宽广的新领域;同样是巴黎,贝聿铭耗时十三年设计卢浮宫,设计之初就因建筑风格与巴黎城传统建筑不合而饱受非难,而近日的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已被巴黎人民认可为塞纳河畔的经典之作;梵高年少时拒绝为教会创作那一成不变的神像,而是走向繁星、走向泥土、走向炽烈的向日葵,用厚实的颜料创作出令时人皆哗然的画作,虽穷困一生,而其画作却得到后人极高的认可。 罗丹的十年、贝聿铭的十三年、梵高的一辈子,都选择抗争的、不肯囿于前人思路的创作形式。他们漠视外界的质疑与哂笑,勇敢地用璀璨的艺术品诠释了内心的冲撞与灵感。人物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简介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走路的人》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

元素的宇宙丰度

元素的宇宙丰度 序号元素丰度单位 1 H 2.72E+10 atoms/10^6 atoms Si 2 He 2.18E+09 atoms/10^6 atoms Si 3 Li 59.7 atoms/10^6 atoms Si 4 Be 0.78 atoms/10^6 atoms Si 5 B 24 atoms/10^ 6 atoms Si 6 C 1.21E+0 7 atoms/10^6 atoms Si 7 N 2.48E+06 atoms/10^6 atoms Si 8 O 2.01E+07 atoms/10^6 atoms Si 9 F 843 atoms/10^6 atoms Si 10 Ne 3.76E+06 atoms/10^6 atoms Si 11 Na 5.70E+04 atoms/10^6 atoms Si 12 Mg 1.08E+06 atoms/10^6 atoms Si 13 Al 8.49E+04 atoms/10^6 atoms Si 14 Si 1.00E+06 atoms/10^6 atoms Si 15 P 1.04E+04 atoms/10^6 atoms Si 16 S 5.15E+05 atoms/10^6 atoms Si 17 Cl 5240 atoms/10^6 atoms Si 18 Ar 1.04E+05 atoms/10^6 atoms Si 19 K 3770 atoms/10^6 atoms Si 20 Ca 6.11E+04 atoms/10^6 atoms Si 21 Sc 33.8 atoms/10^6 atoms Si 22 Ti 2400 atoms/10^6 atoms Si 23 V 295 atoms/10^6 atoms Si 24 Cr 1.34E+04 atoms/10^6 atoms Si 25 Mn 9510 atoms/10^6 atoms Si 26 Fe 9.00E+05 atoms/10^6 atoms Si 27 Co 2250 atoms/10^6 atoms Si 28 Ni 4.93E+04 atoms/10^6 atoms Si 29 Cu 514 atoms/10^6 atoms Si 30 Zn 1260 atoms/10^6 atoms Si 31 Ga 37.8 atoms/10^6 atoms Si 32 Ge 118 atoms/10^6 atoms Si 33 As 6.79 atoms/10^6 atoms Si 34 Se 62.1 atoms/10^6 atoms Si 35 Br 11.8 atoms/10^6 atoms Si 36 Kr 45.3 atoms/10^6 atoms Si

地理名词解释

1、宇宙天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岁差章动极移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2、地壳克拉克值矿物岩石解理断口岩浆岩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沉积构造地槽型建造过渡型建造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倾斜构造单面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板块大洋中脊地缝合线地质年代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 3、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干洁空气大气常数温室效应对流层辐射平衡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水平温度梯度气温直减率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露霜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冰晶效应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变率湿润系数水平气压梯度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层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埃克曼螺线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信风季风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气候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指数 ENSO 降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辐射径流土地退化 4、水分循环水圈洋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潮汐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波浪的辐射沿岸流洋流摩

擦深度风海流倾斜流密度流水团河流水系流域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位平均水位相应水位流速流量薛齐公式满宁公式巴甫洛夫公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变率径流系数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湖泊定振波沼泽地下水总矿化度硬度溶水性容水度持水性持水度给水性透水性地下水的动态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潜水潜水湖潜水流承压水冰川成冰作用雪线 5、地貌山地平原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产物风化壳块体运动崩落滑落蠕动倒石堆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堆积作用坡积裙沟谷地貌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河漫滩牛轭湖离堆山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准平原山麓面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斗羊背石终渍堤纹泥鼓丘冰水扇冰砾皋(阶地)锅穴蛇形丘冰面地貌冻土冰融作用石海石河 石环冻胀丘热融地貌热融滑塌热融沉陷冰锥风沙作用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积作用风棱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横向沙丘纵向沙丘黄土海岸带海蚀作用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台海积作用中立带泻湖大陆架大陆坡 6、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土壤剖面土层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松紧度孔隙土壤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的水分平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丰度通常用重量百分数(%),PPM(百万分之一)或g/t表示。 2. 富集矿物: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平均含量的那种矿物。 3. 载体矿物: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布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4. 浓集系数 =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克拉克值。为某元素在矿床中可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与其克拉克值之比。 5.球粒陨石:是石陨石的一种。(约占陨石的84%):含有球体,具有球粒构造,球粒一般为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基质由镍铁、陨硫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组成。划分为: E群——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比较稀少;O群——普通球粒陨石: H亚群—高铁群,橄榄石古铜辉石 球粒损石;L亚群—低铁群,橄榄紫苏辉石球粒陨石; LL亚群—低铁低金属亚群;C群——碳质球粒陨石,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和含水硅酸盐,如 烷烃、芳烃、烯烃、氨基酸、卤化物、硫代化合物等。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信息。分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其非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星云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 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 1.陨石在地化研究中的意义:(一)陨石的成分是研究和推测太阳系及地球系统元素成分的 1陨石类比法,即用各种陨石的平均成重要依据:(1)用来估计地球整体的平均化学成分。○ 2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来代表地球的平分或用球粒陨石成分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均化学成分,其中地壳占质量的1%,地幔31.4%,地核67.6%,然后用球粒陨石的镍—铁相的平均成分加5.3%的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石的硅酸盐相平均成分代表地壳

书法大家简介

罗钟男,1944年10月28日出生于厦门。著名书画家。罗钟,号云烟居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 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厦门政协书画家室秘书长。现居北京,任北京当代弘文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高级顾问、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日书法作品汇观》、《跨世纪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 学艺 早年随其伯著名书法家罗丹学书、习诗文,深得“罗丹体”之精髓,亦擅草行隶魏各体。 隶书潜心多种汉碑,于《张迁》、《衡方》、《石门颂》、《曹全》致力最勤,融诸碑于一炉,并掺入篆书和汉简之意趣, 饶有金石韵趣;草书宗王羲之,兼涉怀素、孙过庭、吴镇等,并溶入弘一法师之恬淡和于右任之凝练。魏书攻《张猛龙》、《郑文公》、《二爨》,尤喜《嵩高灵庙碑》,近几年来,浸淫于狂草探索,对历代狂草大家,如张芝、怀素、黄庭坚、王铎等无不潜心临摹,渐入佳境。 作品、获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及个人收藏,以及被镌刻诸多碑石。《书法》、《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报》、《书法导报》、香港《收藏天地》、《文汇报》、台湾《闽光

杂志》、菲律宾《商报》多种刊物曾作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对其书艺亦曾作推介。曾应邀作为书画代表团成员到新加坡和台湾地区访问、办展,曾在厦 门、福州北京荣宝斋举办“罗钟书法展”,出版《罗钟书法集》。 4荣誉编辑 近年来,罗钟在《中国艺术典藏》2008.11荣选为封面人物、《美术家》荣选为中国书法20名家提名人物,书法作品在《中国书画》、《北京晨报》艺术典藏、《北京晚报》、《奥运之歌》中国书法名家作品手 迹、《民族团结颂》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军魂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禅心慧语》中国当代书家墨宝真迹等著名报刊,被多次报道和发表。创作的二幅八尺书法作品——“魏行书郑板桥题画诗自谴”和“…罗丹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以及对外文化书画交流展,作品和传略被收入多种辞书和作品集,香港《收藏天地》、台湾《闽光》杂志等曾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5其人其书编辑 知者有言: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因而要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灵庙.道路十分艰难而遥远。只有具备澄明宁静的胸襟、深切关怀的情感、矫健耐劳的步履和忍耐寂寞的心性的人才能走到那片神圣的净土。我的恩师罗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怀揣对书法艺术宗教般虔诚的执着追求者,并已卓然成为德艺双馨的书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要点

绪论 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 1)元素及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2)元素的共生组合及 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5)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即通过观察原子之微,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过程之著。研究方法:一)野外阶段: 1)宏观地质调研。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2)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3)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二)室内阶段:1)“量”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2)“质”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3)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第一章 1.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丰度通常用重量百分数(%),(百万分之一)或表示。 2. 富集矿物: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平

均含量的那种矿物。 3. 载体矿物: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布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4. 浓集系数=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克拉克值。为某元素在矿床中可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及其克拉克值之比。 5.球粒陨石:是石陨石的一种。(约占陨石的84%):含有球体,具有球粒构造,球粒一般为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基质由镍铁、陨硫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组成。划分为: E群——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比较稀少;O群——普通球粒陨石: H亚群—高铁群,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损石;L亚群—低铁群,橄榄紫苏辉石球粒陨石;亚群—低铁低金属亚群;C群——碳质球粒陨石,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和含水硅酸盐,如烷烃、芳烃、烯烃、氨基酸、卤化物、硫代化合物等。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信息。分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其非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星云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 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 7.地球化学省:在一个区域内不仅一两种元素丰度很高,对应矿床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矿产产出率也特别高,这一区段叫地球化学省。 8.对角线规律:元素周期表内位于一条对角线的元素,相互之间容易发生类质同象。 9.地球化学异常:一个富含矿的区段,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无矿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常常反应矿产分布的异常。

地球化学名词解释

1、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地壳中重量百分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平均含量/元素的克拉克值,它反映元素在地质体中集中和分散程度,大于1说明相对集中,小于1说明相对分散。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称为地球化学迁移。 4、元素的丰度值: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占自然体总质量(或自然体全部化学元素总质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5、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质点 (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 6、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有时总体中的含量。富集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7、元素的共生组合:具有共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元素常在特定的地质体中形成有规律的组合,称为元素的共生组合。 8、元素的赋存状态:也称为元素的存在形式、结合方式、相态、迁移形式等,指元素在其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与共生元素的结合性质。 9、亲氧元素:是指那些能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化合物的元素,如K、Na、Si、Al 等,通常以硅酸盐形式聚集于岩石圈。 10、八面体择位能: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11、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在液相和结晶相(固相)的共存体系,如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一些微量元素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造岩矿物晶格,称为相容元素,如Ni2+、Co2+、V3+、Cr3+、Yb3+、Eu2+等。另一些微量元素不易进入造岩矿物晶格,倾向于残留在熔浆或液相这中,称为不相容元素,如Rb、Cs、Sr、Ba等。 1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阳离子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结合的性质。分亲铁性(趋向于单质形式产出)、亲硫性(趋向于与硫形成强烈共价键的性质)和亲氧性(趋向于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的性质) 13、分配系数:从能斯特分配定律的表达式中可知:在温度、压力恒定的条件下,微量元素i (溶质)在两相分配达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D),此常数KD称为分配系数,或称能斯特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只受温度、压力的限定,而与溶质的浓度无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罗丹的

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1简介 《加莱义民》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 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由于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右边第三个义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个义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在他们身后的一个义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三个义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1] 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这六个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着。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这件作品不论其结构,和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辉煌不凡。[1] 2背景 1884年,当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加莱市当局邀请他制作一座忠魂碑。义民赴难这一事件,源出于法国的历史年鉴: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加莱市本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但罗丹了解到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2] 3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