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棒控制论文

鲁棒控制论文
鲁棒控制论文

基于鲁棒控制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1-03-04班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姓名:安辉

学号:S11081101015

摘要

随着控制系统规模的日益增大,网络控制系统凭借其强大的优越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控制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控制理论发展中的新课题,是通过实时的网络构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完全分布式、网络化的实时控制系统。

网络控制系统具有系统连线少、可靠性高、结构灵活、易于系统扩展和维护以及能

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优点。然而,由于通信网络的介入,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网络诱导时延,数据包丢失,网络调度等,都会使得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更为复杂。本文分别对网络诱导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本文研究了存在有限能量外部扰动时的短时延NCS的鲁棒H∞控制问题。分两个部分内容:(1)考虑到网络控制系统中状态往往难于被检测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具有动态补偿功能的动态输出反馈鲁棒H∞控制问题,给出了H∞控制律存在的条件和和控制器的实现形式。(2)针对具有控制约束和网络诱导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的NCS,在建立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MI方法设计了使闭环系统鲁棒稳定的状态反馈H∞控制器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鲁棒控制;H∞控制;

网络控制系统概述

当今世界,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于是网络控制系统随着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控制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控制系统正由封闭集中式体系向开放分布式体系发展。控制系统就是通过系统中各部分元件的信息传输与反馈来达到控制效果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计算机网络广泛进入自动控制领域。一般而言,这是大型的、复杂的系统,除了实现最基本的控制功能外,它往往还具有信息处理、管理、决策等功能,故统称为网络化系统。当前网络化系统已成为国内外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网络控制系统”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对网络的控制(Control of Network);另一种是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控制系统(Control through Network)。这两种系统都离不开控制和网络,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是指对网络路由、网络数据流量等的调度与控制,是对网络自身的控制,可以利用运筹学和控制理论的方法来实现;后者是指控制系统的各节

点(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之间的数据不是传统的点对点式的,而是通过网络来传输的,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可通过建立其数学模型用控制理论的方法进行研究。本

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正是后者,即:网络控制系统。利用通信网络实现地域上分布的现场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之间的信息相互交换,以达到被控对象的实时反馈控制,这样一类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Control Systems,简称NCS)。

鲁棒控制背景知识

鲁棒控制是针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而被提出来的现代自动控制理论。它在设计控制器时不仅考虑数学模型的标称参数,同时还考虑不确定性对系统性能的最坏影响,使得所设计的控制器在不确定性对系统品质的破坏最严重时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一个反馈控制系统是鲁棒的,或者说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具有鲁棒性,就是指这个反馈控制系统在某一类特定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具有使稳定性、渐近调节和动态特性保持不变的特性,即这一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承受这一类不确定性影响的能力。很显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贯穿着稳定性、渐近调节和动态特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分别有鲁棒稳定性、鲁棒渐近调节和鲁棒动态特性,其中鲁棒渐近性调节和鲁棒动态特性反应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要求

(1)鲁棒稳定性是指在一组不确定性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证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2)鲁棒渐近调节是指在一组不确定性的作用下仍然可以实现反馈控制系统的渐近调节功能;

(3)鲁棒动态特性通常称为灵敏度特性,即要求动态特性不受不确定性的影响。

鲁棒控制,就是设计一种控制器,使得当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参数不确定性及一定限度的未建模动态时,闭环系统仍能保持稳定,并保持一定的动态性能品质的控制[5]。建立在传递函数基础上的经典反馈控制理论及建立在状态空间描述基础上的现代控制理论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是要求知道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鉴于建模方法的局限性及实际过程自身参数摄动现象的存在,对象数学模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不确定性。因此,获得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难度很大。控制界针对不确定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产生了鲁棒控制理论,并使其向深层次化、实用化方向发展。虽然不确定性是未知的,但总可以假定其有界。在鲁棒控制理论中,将不确定性分为参数不确定性及未建模动态。前者通常不改变系统的结构及阶次,只是使对象的参数发生摄动,对系统的影响发生在低频段;后者则表现为高频不确定性,通常不知道其结构和阶次,但可通过频率响应实验测出其幅值界限。和其它控制理论一样,鲁棒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分析与综合。分析研究的是当系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及外加干扰时对系统性能变化

的分析,包括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等;综合研究的是采用什么控制结构,用什么设计方法可保证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包括如何对付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外在干扰的影响等。鲁棒控制可以在不确定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保证系统稳定并维持一定的性能指标,它是一种固定控制,比较容易实现,在自适应控制器对系统不变性的变化来不及做辨识以校正控制律时,鲁棒控制更显得重要。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看,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就是:根据给定的控制对象模型,寻找一个控制器,以保证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使反馈控制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并对模型不确定性和扰动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具有鲁棒性的控制系统称为鲁棒控制系统。在实际控制问题中,不确定性往往是有界的。因此,在鲁棒控制系统中,一般是假定不确定性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内变化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这就意味着设计出来的控制器,在这个可能的不确定性范围内均能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保持不变。换句话说,就是确定不确定性可能变化的范围界限,在不确定变化的这个可能范围内对最坏情况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抓住不确定性变化的范围界限,并在这个范围内进行最坏情况下的控制系统设计,这就是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这一设计的出发点是,只要设计出来的控制系统在最坏情况下具有鲁棒性,那么这个控制系统在其他情况下也一定具有鲁棒性。鲁棒控制的基本特征,正如上述所说,是用一个结构和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控制器,来保证即使不确定性对系统的性能品质影响最恶劣的时候也能满足设计要求。 H ∞控制理论及研究

H ∞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最多,它以输出灵敏度函数的 。范数作为性能指标,旨在可能发生“最坏扰动”的情况下,使系统的误差在无穷范数意义下达到极小,从而将干扰问题转化为求解使闭环系统稳定,并使相应的H ∞范数指标极小化的输出反馈控制问题。

H ∞控制理论就是在H ∞空间(Hardy 空间)通过某些性能指标的无穷范数优化而获得控制器的一种控制理论。H ∞空间是开在右半边平面解析且有解的矩阵函数空间,其范数定义为:

{}m F sup [()]Re 0F s s s =><

即矩阵函数F(s)在开右半平面的最大奇异值得上阶。其物理意义是对系统的输入若是有限的能量谱信号,系统的输出则是最大能量谱信号(即代表系统获得最大能量增益)。

(1)线性H ∞控制研究

从耗散性能理论和微分对策理论出发,利用厶增益分析,非线性肌控制问题可解决的充分条件被转化为一组Hamilton—Jacobi等式或不等式的可解性问题,并可通过求解来获得鲁棒控制器的形式。

Tak Sugeno提出了著名的T—S模糊系统模型,为非线性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吴忠强等人利用T—S模糊动态模型描述非线性系统,首先将全局模糊系统表示称不确定系统形式,采用日控制策略,设计出使全局模糊系统渐进稳定的控制器。然后采用并行分配补偿法,设计出使模糊系统全局渐进稳定的控制器。将模糊控制与现代鲁棒控制相结合解决非线性问题,避免了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和一些假设条件。

(2)时滞系统的H∞控制。时滞现象普遍存在于实际的控制问题中。时滞往往是实系统的性能便差甚至是造成系统不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学者将肌控制理论应用到时滞系统的研究中,并且针对不确定性时滞系统的鲁棒H∞控制问题也有研究报道。在这些研究的系统中,最常见的控制方法是利用系统状态构成线性无记忆反馈。

(3)区间系统的H∞研究

区间系统是含有参数不确定性的系统中最难研究的一种,这是因为对于一个n阶区间系统,在状态矩阵中就有多个不确定参数。尽管如此,近年来关于区间系统的研究还是取得了许多成果。文献n们先将区间系统转化为一类范数有界的结构不确定性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系列定常区间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判据,并利用肌控制理论,来研究区间系统的鲁棒稳定和干扰抑制问题。

总结

在网络控制系统中,控制环是通过一个实时的网络构成的闭环。这样,在环路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通信延迟而带来的时间延迟。当时间时延远小于采样周期时,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当时延相对于采样周期而言不能忽略时,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就必须考虑时延的影响。在闭环系统中相位滞后是导致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时间延迟存在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控制策略消除或减少时延,怎样设计出稳定、高性能的控制器,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控制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关于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网络控制系统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使得人们对各种技术间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同时又缺乏合适的工具,使得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困难很大。无论是从控制策略的设计还是从网络资源的调度来看,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环境下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问题。基于模型预测控制、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和混杂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来解决网络环境下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问题,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现代鲁棒控制【M】.吴敏、桂卫华.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2].吴珠.鲁棒控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2008

[3].刘赟.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非脆弱控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理论中的H∞控制理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自动化) 【摘要】首先简要的介绍了鲁棒控制中的H∞控制理论,并把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而后就上当已存在的H∞控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讨论和归纳,还指出了H∞控制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H∞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时滞;范数 1.概述 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20年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所谓鲁棒性,是指标称系统所具有的某一种性能品质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集的所有成员均成立,如果所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用干扰抑制性能或用其他性能准则来描述的品质,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性能。主要的鲁棒控制理论有:Kharitonov区间理论;H∞控制理论;结构奇异值理论u理论; 鲁棒控制理论是分析和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包括两大类问题:鲁棒性分析及鲁棒性综合问题。鲁棒性分析是根据给定的标称系统和不确定性集合,找出保证系统鲁棒性所需的条件;而鲁棒性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就是根据给定的标称模型和不确定性集合,基于鲁棒性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 2.H∞控制理论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1981年,加拿大著名学者Zames在其论文中引入了H∞范数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标志着H∞控制理论的诞生。Zames考虑了这样一个单入单出( SISO)系统的设计问题: 假设干扰信号属于某一有限能量的已知信号集,要求设计一个反馈控制器,使闭环系统稳定,且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最小。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在能够使闭环系统稳定的所有控制器中选出一个控制器使之相应的灵敏度函数的H∞范数最小。 虽然Zames 首先提出了H∞最优化问题,但是他没能给出行之有效的解法。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鲁棒控制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报告人

目录 1 绪论 (2) 1.1控制系统设计背景 (2) 1.2本文主要工作分配 (3) 2 一级倒立摆模型建立 (4) 2.1一级倒立摆的工作原理 (4) 2.2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4) 3 H∞鲁棒控制器设计 (6) 3.1基于Riccati方程的H∞控制 (7) 3.2基于LMI的H∞控制 (7) 4 一级倒立摆系统的仿真 (9) 4.1一级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9) 4.2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10) 5 结论 (13)

1 绪论 1.1控制系统设计背景 一级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非线性多变量不稳定系统,在研究火箭箭身的姿态稳定控制、机器人多自由度运动稳定设计、直升机飞行控制等多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以倒立摆作为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解决一级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自然不稳定问题,本文利用H∞鲁棒控制实现对一级倒立摆的控制。 Mg 图1.1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图 本文采用的直线一级倒立摆的基本系统如图1.1所示,它是由沿直线导轨运动的小车以及一端固定于小车上的材质均匀的摆杆组成,它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当倒立摆出出现偏角θ后,如果不给小车施加控制力,倒立摆会倾倒。所以本文采用H∞鲁棒控制方法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水平力F的大小控制小车的运动,使倒立摆处于竖立的垂直位置。控制指标为:倒立摆系统的从初始状态调节到小车停留在零点、并使摆杆的摆角为0的稳定状态。

1.2本文主要工作分配 第一章:对一级倒立摆系统的特点、结构以及控制要求进行阐述。 第二章:根据一级倒立摆的结构,利用机理建模法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并在系统平衡点处进行线性化,得到系统简化的状态方程。 第三章:首先H∞鲁棒控制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利用Riccati方程和LMI 方法设计H∞状态反馈控制器。 第四章:首先使用MATLAB计算基于Riccati方程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和基于LMI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然后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并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五章:对本次设计进行总结。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姓名:_______________ 赵呈涛_______________ 学号:092030071 专业: 鲁棒控制(RobustControl )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20年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根据对性能的不同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用干扰抑制性能或用其他性能准则来描述的品质,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性能。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 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 鲁棒控制的早期研究,主要针对单变量系统(SIS0)的在微小摄动下的不确 定性,具有代表性的是Zames提出的微分灵敏度分析。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故

障导致系统中参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界摄动而不是无穷小摄动,因此产生了 以讨论参数在有界摄动下系统性能保持和控制为内容的现代鲁棒控制。现代鲁棒 控制是一个着重控制算法可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设计方法,际环其设计目标是找到在实境中为保证安全要求控制系统最小必须满足的要求。一旦设计好这个控制器,它的参数不能改变而且控制性能能够保证。 鲁棒控制方法,是对时间域或频率域来说,一般要假设过程动态特性的信息和它的变化范围,一些算法不需要精确的过程模型,但需要一些离线辨识。鲁棒控制理论是分析和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包括两大类问题:鲁棒性分析及鲁棒性综合问题。鲁棒性分析是根据给定的标称系统和不确定性集合,找出保证系统鲁棒性所需的条件;而鲁棒性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就是根据给定的标称模型和不确定性集合,基于鲁棒性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主要的鲁棒控制理论有: 1)Kharitonov 区间理论; 2)H控制理论; 3)结构奇异值理论理论。 面就这三种理论做简单的介绍。 1 Kharitonov区间理论1.1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概况 对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源于20世纪20年代。Black采用大回路增益的反馈控制技术来抑制真空管放大器中存在的严重不确定性,由于采用大回路增益,所以设计的系 统常常不稳定;1932年,Nyquist给出了判断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判据,在控制系统设计时,用来在系统稳定性和回路增益之间进行折衷;1945年,Bode首次提出灵敏度函数的概念,对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进行定量的描述。在此基础上,Horowitz在1962年提出一种参数不灵敏系统的频域设计方法,此后,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方法成为控制理论中对付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主要工具。不过,这种方法是基于无穷小分析的,在实际系统的设计中并不总是能收到良好效果。因为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通并不能看作无穷小扰动;另外灵敏度分析法一般要求知道对象的标称值,这在实际中往往也难以做到。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用有界扰动来刻画参数的不确定性,出现了鲁棒辨识方法。此法给出的辨识结果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参数空间中的一个域(如超矩形、凸多面体、椭球等)。相应地, 不确定系统的参数空间设计方法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84年,Barmish将前苏联 学者Kharitonov的区间多项式鲁棒稳定性的著名结果一一四多项式定理。引入控制界,掀起了在参数空间中研究系统鲁棒性的热潮。 1.2关于区间多项式的几个重要定理 参数摄动通常表现为独立摄动、线性相关摄动和多线性相关摄动3种模式。判断在相应的参数摄动模式下系统鲁棒稳定性的主要定理分别是:四多项式定理、棱边定理和映射定理。 2结构奇异值理论(理论) 2. 1结构奇异值理论的产生和L定义

鲁棒控制综述

鲁棒控制综述 课程目标 1.了解鲁棒控制研究的基本问题 2.掌握鲁棒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3.明确鲁棒控制问题及其形式化描述 4.掌握几种鲁棒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 5.掌握状态空间H∞控制理论 6.了解鲁棒控制系统的μ分析与μ综合方法 7.初步了解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8.掌握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就是使控制对象按照预期目标运行的系统。 大部分的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来进行设计的 反馈控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和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 不确定性 在实际控制问题中,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 所描述的控制对象的模型化误差 可能来自外界扰动 因此,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控制系统设计的任务 对于给定的控制对象和传感器,寻找一个控制器,使反馈控制系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按预期目标运行 ●实际控制对象就是具体的装置、设备或生产过程 ●通过各种建模方法,可以建立实际控制对象的模型 ●针对控制对象的模型,应用控制理论提供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控制器,对实际控制对 象实施控制 ●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控制对象模型的准确性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模型与实际控制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存在着模型不 确定性 ●控制系统的运行也受到周围环境和有关条件的制约 ●例如,在图1-1中,传感器噪声n和外部扰动d分别来自控制系统本身和控制系统 所处的环境,它们往往是一类未知的扰动信号 ●这种扰动不确定性对控制系统的运动将产生的影响 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不确定性 (1)来自控制对象的模型化误差; (2)来自控制系统本身和外部的扰动信号 ●需要一种能克服不确定性影响的控制系统设计理论 ●这就是鲁棒控制所要研究的课题 1.1.2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往往把图1-1所示的反馈控制系统更一般化,考虑如图1-3所示的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中P是控制对象,C是控制器。

鲁棒控制理论综述

鲁棒控制理论综述 作者学号: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鲁棒控制理论涉及的两个基本概念(不确定性和鲁棒)和发展过程,然 H控制理论,最后指出鲁棒控制研后叙述鲁棒控制理论中两种主要研究方法:μ理论、∞ 究的问题和扩展方向。 H控制理论 关键词:鲁棒控制理论,μ理论,∞ 一、引言 自从系统控制(Systems and Control)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对于系统鲁棒性的研究也就出现了。这是由这门学科的特色和研究对象决定的。对于世界上的任何系统。由于系统本身复杂性或是人们对其认识的不全面,在系统建立模型时,很难用数学语言完全描述刻画。在这样的背景下,鲁棒性的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二、不确定性与鲁棒 1、不确定性 谈到系统的鲁棒性,必然会涉及系统的不确定性。由于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建立的系统模型的精确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际被控对象与所建立的模型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控制系统设计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通常分为两类: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和系统外部的不确定性。这样,就需要一种能克服不确定性影响的控制系统设计理论。这就是鲁棒控制所要研究的课题。 2、鲁棒 “鲁棒”一词来自英文单词“robust”的音译,其含义是“强壮”或“强健”。所谓鲁棒性(robustness),是指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在某一特定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具有使稳定性、渐近调节和动态特性这三方面保持不变的特性,即这一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承受这一类不确定性的能力。具有鲁棒性的控制系统称为鲁棒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控制问题中,系统的不确定性一般是有界的,在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先假定不确定性是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内变化,然后在这个可能的变化范围内进行控制器设计。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思想是:在掌握不确定性变化范围的前提下,在这个界限范围内进行最坏情况下的控制系统设计。因此,如果设计的控制系统在最坏的情况下具有鲁棒性,那么在其他情况下也具有鲁棒性。 三、发展历程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Black针对具有摄动的精确系统的大增益反馈设计。由于当时不知道反馈增益和控制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确切关系,所以设计出来的控制系统往往是动态不稳定的。早期的鲁棒研究主要集中在Bode图,1932年Nyquist提出了基于Nyquist曲线的频域稳定性判据,使得反馈增益和控制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明朗化。1945年Bode讨论了单输入单输出(SISO)反馈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利用幅值和相位稳定裕度来得到系统能容许的不确定范围。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而且这些关于鲁棒控制的早期研究主要局限于系统的不确定性是微小的参数摄动情形,尚属灵敏度分析的范畴,从数学上说是无穷小分析思想,并且只是停留在理论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鲁棒控制只是将SISO系统的灵敏度分析结果向MIMIO进行了初步的推广[1],与此同时,状态空间理论引入控制论后,系统控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鲁棒问题也显得更加重要,其中就要提到两篇对现代鲁棒控制理论的建立有重要影响的文章:一篇是Zames在1963年关于小增益定理的论文[2],另一篇是1964年Kalman关于单入单输出系统LQ调节器稳定裕量分析的研究报告[3]。鲁棒控制这一术语第一次在论文中出现是在1971年Davion的论文[4],而首先将鲁棒控制写进论文标题的是Pearson等人于1974年发表的论文[5]。当然,鲁棒控制能够

鲁棒控制原理及应用举例

鲁棒控制原理及应用举例 摘要:本文简述了鲁棒控制的由来及其发展历史,强调了鲁棒控制在现代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解释了鲁棒控制、鲁棒性、鲁棒控制系统、鲁棒控制器的意义,介绍了鲁棒控制系统的分类以及其常用的设计方法,并对鲁棒控制的应用领域作了简单介绍,并举出实例。 关键词:鲁棒控制鲁棒性不确定性设计方法现代控制系统 经典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要求有一个确定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往往要忽略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对同步轨道卫星的姿态进行控制时不考虑轨道运动的影响,对一个振动系统的控制过程中不考虑高阶模态的影响等。但经过以上处理后得到的数学模型已经不能完全描述原来的物理系统,而仅仅是原系统的一种近似。对许多要求不高的系统,这样的数学模型已经能够满足工程要求。然而,对于一些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如导弹控制系统设计,若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就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反复计算数弹道、调整控制器参数以及反复试射上。因此,为了解决不确定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鲁棒控制理论。由于鲁棒控制器是针对系统工作的最坏情况而设计的,因此能适应所有其它工况,所以它是解决这类不确定系统控制问题的有力工具。 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上世纪60年代,状态空间结构理论的形成,与最优控制、卡尔曼滤波以及分离性理论一起,使现代控制理论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20年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 通常说一个反馈控制系统是鲁棒的,或者说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具有鲁棒性,就是指这个反馈控制系统在某一类特定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具有使稳定性、渐进调节和动态特性保持不变的特性,即这一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承受这一类不确定性影响的能力。设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属于集合D,如果系统的某些特性对于集合U中的每一对象都保持不变,则称系统具有鲁棒性。鲁棒性又可以分为鲁棒稳定性、鲁棒渐进调节和鲁棒动态特性。鲁棒稳定性是指在一组不确定性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证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渐进调节是指在一组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实现反馈控制系统的渐进调节功能;鲁棒动态特性通常称为灵敏度特性,即要求动态特性不受不确定性的影响。 所谓鲁棒控制,使受到不确定因素作用的系统保持其原有能力的控制技术。鲁棒控制的主要思想是针对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设计一个确定的控制律,使得对于系统中所有的不确定性,闭环系统能保持稳定并具有所期望的性能。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姓名:赵呈涛 学号: 092030071 专业:双控

鲁棒控制(RobustControl)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20年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根据对性能的不同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用干扰抑制性能或用其他性能准则来描述的品质,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性能。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 鲁棒控制的早期研究,主要针对单变量系统(SISO)的在微小摄动下的不确定性,具有代表性的是Zames提出的微分灵敏度分析。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故障导致系统中参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界摄动而不是无穷小摄动,因此产生了以讨论参数在有界摄动下系统性能保持和控制为内容的现代鲁棒控制。现代鲁棒控制是一个着重控制算法可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其设计目标是找到在实际环境中为保证安全要求控制系统最小必须满足的要求。一旦设计好这个控制器,它的参数不能改变而且控制性能能够保证。 鲁棒控制方法,是对时间域或频率域来说,一般要假设过程动态特性的信息和它的变化范围,一些算法不需要精确的过程模型,但需要一些离线辨识。鲁棒控制理论是分析和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包括两大类问题:鲁棒性分析及鲁棒性综合问题。鲁棒性分析是根据给定的标称系统和不确定性集合,找出保证系统鲁棒性所需的条件;而鲁棒性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就是根据给定的标称模型和不确定性集合,基于鲁棒性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主要的鲁棒控制理论有: (1)Kharitonov区间理论; 控制理论; (2)H ∞ (3)结构奇异值理论μ理论。 下面就这三种理论做简单的介绍。 1 Kharitonov区间理论 1.1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概况 对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源于20世纪20年代。Black采用大回路增益的反馈控制技术来抑制真空管放大器中存在的严重不确定性,由于采用大回路增益,所以设计的系

智能控制导论复习题

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智能2. 自动控制3. 专家控制系统4. 学习控制5. 免疫算法 6.信息7. 智能控制系统8. 专家系统9. 学习控制系统10. 人工免疫系统 11.信息论12. 黑板13. 模糊判决14. 学习系统15. 选择操作 二、填空题 16. 免疫系统在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后,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机制恢复健康以保持正常工作的一种特性称为免疫系统的。 17.智能控制是采用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18.知识是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 19.与学习系统相似,学习控制系统分为在线学习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两类。 20.基于模式识别的学习控制系统,可被推广为一个具有在线特征辨识的分层递阶结构,该控制系统由三级组成,即组织级、和执行控制级。 21. 真体的行动受其心理状态驱动,人类心理状态的要素有认知、情感、三种。 22.神经网络主要通过两种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即无师学习算法和。 23.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和常规自适应控制一样,也分为两类,即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24.实现学习控制系统需要三种能力:性能反馈、、训练。 25,遗传算法是模仿和自然选择机理,通过人工方式构造的一类优化搜索算法。 26. 把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有机地组合起来,即可构成系统。 27.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是。 28.间接进化控制是由作用于系统模型,再综合系统状态输出与系统模型输出作用于进化学习,然后,系统在应用一般闭环反馈控制原理构成进化控制系统。 29. 仿人控制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控制对象,而是控制器本身如何对控制专家结构和的模拟。 30.连接主义的原理主要为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 31. 真体程序的核心部分称为或问题求解器。 32.在专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能够向用户解释专家系统的行为,包括解释推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 鲁棒控制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报告人

目录 1 绪论 (3) 1.1控制系统设计背景 (3) 1.2本文主要工作分配 (4) 2 一级倒立摆模型建立 (5) 2.1一级倒立摆的工作原理 (5) 2.2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5) 3 H∞鲁棒控制器设计 (8) 3.1基于Riccati方程的H∞控制 (9) 3.2基于LMI的H∞控制 (9) 4 一级倒立摆系统的仿真 (11) 4.1一级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11) 4.2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12) 5 结论 (15)

1 绪论 1.1控制系统设计背景 一级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非线性多变量不稳定系统,在研究火箭箭身的姿态稳定控制、机器人多自由度运动稳定设计、直升机飞行控制等多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以倒立摆作为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解决一级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自然不稳定问题,本文利用H∞鲁棒控制实现对一级倒立摆的控制。 Mg 图1.1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图 本文采用的直线一级倒立摆的基本系统如图1.1所示,它是由沿直线导轨运动的小车以及一端固定于小车上的材质均匀的摆杆组成,它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当倒立摆出出现偏角θ后,如果不给小车施加控制力,倒立摆会倾倒。所以本文采用H∞鲁棒控制方法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水平力F的大小控制小车的运动,使倒立摆处于竖立的垂直位置。控制指标为:倒立摆系统的从初始状态调节到小车停留在零点、并使摆杆的摆角为0的稳定状态。

1.2本文主要工作分配 第一章:对一级倒立摆系统的特点、结构以及控制要求进行阐述。 第二章:根据一级倒立摆的结构,利用机理建模法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并在系统平衡点处进行线性化,得到系统简化的状态方程。 第三章:首先H∞鲁棒控制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利用Riccati方程和LMI 方法设计H∞状态反馈控制器。 第四章:首先使用MATLAB计算基于Riccati方程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和基于LMI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然后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并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五章:对本次设计进行总结。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对鲁棒控制的认识 赵呈涛 专业: 学号: 092030071 姓名:

鲁棒控制( RobustControl )方面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过去的 20 年 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 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根据对性能的不同 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就称 该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用干扰抑制性能或用其他性能准则来描述的 品质,那么就称该系统具有鲁棒性能。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 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 定性,具有代表性的是 Zames 提出的微分灵敏度分析。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故 障导致系统中参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界摄动而不是无穷小摄动,因此产生了 以讨论参数在有界摄动下系统性能保持和控制为内容的现代鲁棒控制。 控制是一个着重控制算法可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际环境中为保证安全要求控制系统最小必须满足的要求。一旦设计好这个控制 器,它的参数不能改变而且控制性能能够保证。 鲁棒控制方法,是对时间域或频率域来说,一般要假设过程动态特性的信息 和它的变 化范围 , 一些算法不需要精确的过程模型,但需要一些离线辨识。鲁棒 控制理论是分析和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包括两大类问题:鲁棒性分析 及鲁棒性综合问题。鲁棒性分析是根据给定的标称系统和不确定性集合,找出保证系 统鲁棒性所需的条件;而鲁棒性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就是根据给定的标称模 型和不确定性集合,基于鲁棒性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满 足期望的性能要求。主要的鲁棒控制理论有: 1) Kharitonov 区间理论; 2) H 控制理论; 3)结构奇异值理论 理论。 面就这三种理论做简单的介绍。 1 Kharitonov 区间理论 1.1 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概况 对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源于20世纪20年代。Black 采用大回路增益的反馈控制 技术来抑制真空管放大器中存在的严重不确定性, 由于采用大回路增益 , 所以设计的系 统常常不稳定;1932年,Nyquist 给出了判断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判据,在控制系统设计时, 用来在系统稳定性和回路增益之间进行折衷;1945年,Bode 首次提出灵敏度函数的概念, 对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进行定量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 ,Horowitz 在1962年提出一种参数 不灵敏系统的频域设计方法, 此后,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方法成为控制理论中对付系统参 数不确定性的主要工具。不过 , 这种方法是基于无穷小分析的 , 在实际系统的设计中并 不总是能收到良好效果。因为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通并不能看作无穷小扰动;另外 灵敏度分析法一般要求知道对象的标称值 , 这在实际中往往也难以做到。于是 , 人们开 始研究用有界扰动来刻画参数的不确定性 , 出现了鲁棒辨识方法。 此法给出的辨识结果 不是一个确定值 , 而是参数空间中的一个域 (如超矩形、凸多面体、椭球等 )。相应地 , 鲁棒控制的早期研究,主要针对单变量系统( SISO )的在微小摄动下的不确 现代鲁棒 其设计目标是找到在实

现代控制理论经典习题

第一周绪论 1、我国人民哪些发明属于在经典控制理论萌芽阶段的发明?(AB) A指南车 B水运仪象台 C指南针 D印刷术 2、经典控制理论也可以称为(BD) A现代控制理论 B自动控制理论 C近代控制理论 D古典控制理论 3、以下哪些内容属于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的内容?(AB) A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B极小值原理 C频率响应法 D根轨迹法 4、传递函数模型假设模型初值不为零。(?) 5、传递函数描述的是单输入单输出的外部描述模型。(?) 6、线性系统理论属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体系中数学模型部分。(?) 7、最优控制理论属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体系中估计方法部分。(?) 8、控制科学的意义下,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数学建模)和(控制理论方法)的科学问题。 9、现代控制理论在整个控制理论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0、除了稳定性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还考虑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测性)两个内部特性。 一、现代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你还知道现代控制理论具体应用到哪些具体实际的例子么? 第二周状态空间描述下的动态方程 1、关于输出方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D) A输出方程中状态变量必须是一阶的 B输出方程中不含输入的任何阶倒数 C输出方程中输入变量可以是任意阶的 D输出方程中不含状态变量的任何阶倒数 2、关于系统的动态方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 A系统的状态方程的状态变量的个数是惟一的 B系统输出方程的输入输出变量是惟一的 C系统输出方程的输入输出变量是不惟一的

D 系统的状态方程的状态变量是惟一的 3、对于一个有多个动态方程表示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 A 这些动态方程一定是等价的 B 这些动态方程经过线性变化后,不能转化为一个动态方程 C 这些动态方程经过线性变化后,可以转化为一个动态方程 D 这些动态方程不一定是等价的 4、选取的状态向量是线性相关的(?) 5、状态向量的选取是不唯一的(?) 6、状态向量的个数是不唯一的(?) 7、输出方程的选取是不唯一的(?) 8、(系统的输出量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输出方程。 9、系统的动态方程包括(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10、非线性系统的动态方程在(平衡点)处完成了动态方程的线性化。 一、对于动态方程?????+=+=?Du Cx y Bu Ax x 请推导出线性变换x P x =的动态方程。 第一章 1、在控制科学的意义下,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哪些科学问题?(C ) A 数学建模 B 实验 C 控制理论方法 D 仿真 2、以下哪些是现代科学的基本内涵?(ABC ) A 控制计算 B 实验 C 数学建模 D 控制系统设计 3、以下哪些内容不是现代控制科学的基本内涵?(BC ) A 数学建模 B 控制优化 C 计算机数字计算 D 控制理论方法 4、现代控制科学的基本内涵有:(ABCD ) A 控制计算 B 数学建模 C 控制理论方法 D 仿真与实验 5、在控制科学的意义下,以下不属于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的科学问题?(BC ) A 数学建模 B 实验 C 仿真 D 控制理论方法

鲁棒控制例题

2013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鲁棒控制 学生所在院(系):航天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考核结果阅卷人

1. 分别构造一个向量(3阶以上),一个矩阵(3维以上),一个向量信号(时域和频域) 一个系统,并且计算课件中介绍过的常用范数。 解: 1)构造四阶向量[1,3,4,2]T A =-, 411||||||10i i A a == =∑, 2 ||||A == ||||max ||4i A a ∞==。 2) 构造四阶矩阵1 234256197431 683B ???? ----? ?=???? ??, 4 11 ||||||||21ij j B a == =∑ 4 1 ||||||||23ij i B a ∞===∑ ,2||||17.53B ===。 3) 构造向量信号12()[(),()]u t u t u t =,其中 3212,0,0 (),()0,00,0t t e t e t u t u t t t --??≥≥==??<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实例

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即使的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先进过程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pac)应运而生。先进过程控制也称先进控制。它是具有比常规控制更好的控制效果的控制策略的系统,是提高过程控制质量、解决复杂赴欧成问题的理论和技术。 先进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先进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先进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 先进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先进控制理论的形成。 先进控制理论内容丰富、涵盖面最广,包括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鲁棒控制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报告人

目录 1 绪论 (3) 1.1控制系统设计背景 (3) 1.2本文主要工作分配 (4) 2 一级倒立摆模型建立 (5) 2.1一级倒立摆的工作原理 (5) 2.2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5) 3 H∞鲁棒控制器设计 (8) 3.1基于Riccati方程的H∞控制 (9) 3.2基于LMI的H∞控制 (10) 4 一级倒立摆系统的仿真 (13) 4.1一级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13) 4.2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14) 5 结论 (18)

1 绪论 1.1控制系统设计背景 一级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非线性多变量不稳定系统,在研究火箭箭身的姿态稳定控制、机器人多自由度运动稳定设计、直升机飞行控制等多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以倒立摆作为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解决一级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自然不稳定问题,本文利用H∞鲁棒控制实现对一级倒立摆的控制。 Mg 图1.1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图 本文采用的直线一级倒立摆的基本系统如图 1.1所示,它是由沿直线导轨运动的小车以及一端固定于小车上的材质均匀的摆杆组成,它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当倒立摆出出现偏角θ后,如

果不给小车施加控制力,倒立摆会倾倒。因此本文采用H∞鲁棒控制方法的目的是经过调节水平力F的大小控制小车的运动,使倒立摆处于竖立的垂直位置。控制指标为:倒立摆系统的从初始状态调节到小车停留在零点、并使摆杆的摆角为0的稳定状态。1.2本文主要工作分配 第一章:对一级倒立摆系统的特点、结构以及控制要求进行阐述。 第二章:根据一级倒立摆的结构,利用机理建模法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并在系统平衡点处进行线性化,得到系统简化的状态方程。 第三章:首先H∞鲁棒控制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利用Riccati方程和LMI方法设计H∞状态反馈控制器。 第四章:首先使用MATLAB计算基于Riccati方程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和基于LMI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然后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并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五章:对本次设计进行总结。

人工智能习题

《人工智能》考试内容及范围: 以王万良编著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这本参考书为准,涉及内容为第1章~第5章。 考试题型: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 复习题 人工智能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顿悟思维 等。 2、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识表示、机 器感知、机器思维、机器学习、及机器行为。 3、按知识的作用及表示可把知识划分为事实性 知识、过程性知识、控制性知识。 4、一个谓词可分为谓词名和个体两部分。 5、为了刻画谓词与个体的关系,在谓词逻辑中引 入了两个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6、一般来说,一个产生式系统通常由规则库、综 合数据库、控制系统(推理机)三部分组成。 7、在语义网络知识表示中,结点一般划分为实例 结点和类结点两种。 8、若从推出结论的途径来划分,推理可分为演绎 推理、归纳推理、默认推理。 9、谓词公式不可满足的充要条件是其子句集不 可满足。 10、在不确定推理中,“不确定性”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知识的不确定性;二是证据的不确定性。 二、简答题 1、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适合于表示哪种类型的知识,它有哪些特点 答: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适合于表示事实性知识和逻辑性知识,它的特点有: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的优点: (1)、自然性;(2)、精确性;(3)、严密性;(4)、容易实现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的局限性: (1)、不能表示不确定性的知识;(2)、组合爆炸; (3)、效率低。 2、产生式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产生式系统由规则库、综合数据库、控制系统(推理机)三部分组成,其中: (1)、规则库是用于描述相应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集合;(2)、综合数据库是用于存放问题求解过程中各种当前信息的数据结构; (3)、控制系统是负责整个产生式系统的运行,实现对问题的求解。 3、什么是子句什么是子句集请写出求谓词公式子句集的步骤。 答:任何文字的析取式称为子句;由子句构成的集合称为子句集; 求谓词公式子句集的步骤: (1)、消去谓词公式中的“→”和“?”符号; (2)、把否定符号移到紧靠谓词的位置上; (3)、变量标准化; (4)、消去存在量词; (5)、化为前束形; (6)、化为Skolem标准形; (7)、略去全称量词; (8)、消去合取词,把母式用子句集表示; (9)、子句变量标准化,即使每一个子句中的变量符号不同。 4、说明主观Beyes方法中LS和LN的含义。 答:(LS,LN)为规则强度,其值有领域专家给出。LS、LN相当于知识德尔静态强度。其中LS称为规则成立的充分性度量,用于指出E对H的支持程度,取值范围为[0,+∞),其定义为: ) / P( ) / P( LS H E H E ? =; LN为规则成立的必要性度量,用于指出E ?对H的支持程度,即E对H为真的必要性程度,取值范围 为[0,+∞),其定义为: ) / P( -1 ) / P( -1 ) / P( ) / P( LN H E H E H E H E ? = ? ? ? = 三、计算题 1、下列知识是一些规则性知识: 人人爱劳动。 所有整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自然数都是大于零的整数。 用谓词公式表示这些知识。 解:(1)定义谓词如下: MAN(x):x是人; LOVE(x, y):x爱y; N(x):x是自然数; I(x):x是整数; E(x):x是偶数; O(x):x是奇数;

控制理论专题:时滞相关鲁棒控制的自由权矩阵方法

时滞相关鲁棒控制的自由权矩阵方法 许多工程系统,如机械传动系统,流体传输系统,冶金工业过程以及网络控制系统,都存在着时滞现象,而且时滞常常是造成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时滞系统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主要包括时滞无关和时滞相关两类条件。时滞无关的结论因为适用于任意大小的时滞,当时滞有界或者时滞比较小时,是相当保守的。因此,考虑了时滞大小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影响的时滞相关条件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确定模型变换是近年来时滞相关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对时滞项进行替换,将一个具有离散时滞的系统转化为一个具有分布时滞的新系统,再对这个新系统进行讨论。最主要的模型变换方法有基于Park 和Moon 不等式的模型变换以及广义模型变换。但是,这些模型变换等价于将一些具有固定权矩阵的基于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零式如 ??????---?-t h t d T ds s x h t x t x PA t x )()()()(2 , 加入到Lyapunov 泛函的导数中,具有很大保守性。 事实上,作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中各项的相互关系,用权矩阵来描述时应该有一个最优的选择,但在已有的方法中由于采用固定权矩阵(如上式中)(t x 这一项的权矩阵就是P A d ,而)(h t x -的权矩阵是0),没有提供一个有效的选择方法。我们通过引入自由权矩阵来表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中各项的相互关系[1],也就是说,在基于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零式中,)(t x 和)(h t x - 等项的权矩阵用待定的自由权矩阵,即对于任意的合适维数的矩阵N 1 和N 2有: [] 0)()()()()(221=??????---?-+?-t h t T T ds s x h t x t x N h t x N t x , 将该项左边加入到Lyapunov 泛函的导数中。由于N 1和N 2是自由的,其最优值可以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的解来获得。因而,自由权矩阵方法相比采用确定模型变换的固定权矩阵方法,其意义在于: 1.使用自由权矩阵替代固定权矩阵,其最优值可通过LMI 的解来获得; 2.避免使用任何模型变换; 3.避免使用对Lyapunov 泛函的导数进行放大的任何不等式。 利用自由权矩阵方法,我们获得了具有时变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条件,理论证明了利用确定模型变换的结论为其特殊情形[2]。同时,利用表示系统方程相互关系的自由权矩阵方法,讨论了基于参数依赖Lyapunov 泛函的具有多项式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141125

现代控制理论A 复习题 1. 什么是最优控制系统? 2. 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描述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最优控制必须满足哪三个基本条件? 3. 什么是泛函?它和函数的区别是什么? 4. 什么是允许函数空间?请解释C[a , b ]和C 2[a , b ]的含义。 5. 什么是泛函宗量的变分?什么是泛函的变分? 6. 什么是泛函的极值?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7. 古典变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8. 请简述泛函极值问题中的横截条件,分别就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进行讨论。 9. 如何处理等式约束条件下的泛函极值问题? 10. 针对一般的最优控制问题,即:寻找一允许控制()[]f t t t U t U ,,0∈∈,使受控系统()t U X f X ,,=?,由初试状态()00X t X =出发,在某一末态时刻0t t f >转移到目标集M ()(),0,1=f f t t X g 使性能指标泛函()[]()()()dt t U X L t t X u J f t t f f ?+=?0 ,,,φ为最小。 分别给出不同终端状态下求取最优控制的必要条件。 a )终态自由; b ) 时间t f 固定,终态固定; c )时间 t f 固定,终态受约束()()0,=f f t t X g ; d ) 时间t f 未定,终态自由; e )时间t f 固定,终态固定; f )时间 t f 固定,终态受约束()()0,=f f t t X g 。 11. 极小值原理适用于什么条件下的最优控制问题? 12. 对于m 个输出,r 个输入的n 阶线性时变系统,初始状态为()00X t X =,控制信号()t u 不受约束,其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中的性能指标 ()()()()()()()()[] d t t u t R t u t e t Q t e T Fe T e J T t T T T ?++=021 中的三个加权阵应满足什么要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