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章末过关检测(7)原子结构

高中物理章末过关检测(7)原子结构
高中物理章末过关检测(7)原子结构

章末过关检测(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选B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将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向外放出能量,能级降低后能量减少,故选项B 正确。

2.利用氢气光谱管发光,可以产生氢的明线光谱,这些谱线的产生是由于( ) A .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的激发状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

B .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

C .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

D .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吸收不同频率的光子

解析:选B 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子,从而产生明线光谱。B 正确。

3.现有1 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发的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总数是(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

n -1

)( )

A .2 200

B .2 000

C .1 200

D .2 400

解析:选A 量子数n =4的激发态的1 200个氢原子分别跃迁到n =3、2、1的轨道上的数目均为400个,此时辐射出1 200个光子,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的400个氢原子分别跃迁到n =2、1的轨道上的数目均为200个,辐射出光子数为400个,量子数n =2的激发态的600个氢原子跃迁到n =1的轨道上的数目为600个,辐射出光子数为600个,则辐射出的总光子数为1 200+400+600=2 200(个),所以A 选项正确。

4.原子从一个较高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称为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E n =-A

n 2,式中n =1,2,3,…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

A.

316A B.716A C.1116A D.116

A 解析:选C 铬原子从n =2的能级跃迁到n =1的能级,相应能量ΔE=E 2-E 1=-14A -(-A)=34

A,处

于n =4能级的铬原子脱离原子时,需要的能量为E 4′=0-E 4=116A,因此俄歇电子的动能是ΔE-E 4′=3

4A

116A =11

16

A,所以选项C 正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巴耳末线系光谱线的条数只有4条 B .巴耳末线系光谱线有无数条

C .巴耳末线系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

D .巴耳末线系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4条

解析:选A 巴耳末线系中的光谱线有无数条,但在可见光区域只有4条光谱线,其余都在紫外光区域。故B 、C 、D 正确,A 错误。

6.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 =3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

光b,则( )

A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光子

B .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

C .a 光比b 光的频率小

D .氢原子在n =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而发生电离

解析:选A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光子,A 对;ΔE =hν,ΔE 42>ΔE 32>ΔE 43,νa >νb >ν43,所以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不会辐射出紫外线,B 、C 错;氢原子在n =2的能级吸收能量超过3.4 eV 的光子时,才能电离,D 错。

7.氢原子的基态能级E 1=-13.6 eV,第n 能级E n =E 1

n 2,若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发出

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以下跃迁中放出的光也一定能使此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是( )

A .从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

B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

C .从n =5能级跃迁到n =3能级

D .从n =6能级跃迁到n =5能级

解析:选A 由E n =E 1n 2可得各能级:E 2=-13.64 eV =-3.4 eV,E 3=-13.69 eV≈-1.51 eV,E 4=-13.6

16

eV =-0.85 eV,E 5=-13.625 eV≈-0.54 eV,E 6=-13.6

36 eV≈-0.38 eV 。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

辐射光子,由hν=E -E′可得:ν0=E 3-E 2h ,ν1=E 2-E 1h ,ν2=E 4-E 3h ,ν3=E 5-E 3h ,ν4=E 6-E 5

h ,又E 3-E 2=

1.89 eV,E 2-E 1=10.2 eV,E 4-E 3=0.66 eV,E 5-E 3=0.97 eV,E 6-E 5=0.16 eV,故只有ν1>ν0,A 选项正确。

8.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 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 .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解析:选A 根据E m -E n =hν=h c λ可得λ=h c

E m -E n

,则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

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要长,故A 选项正确;由于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接近光速,故B 选项错误;根据氢原子的电子云图可知,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故C 选项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原子一定向外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故D 选项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如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 、B 、C 、D 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一定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1 305、25、7、1

B .202、405、625、825

C .1 202、1 010、723、203

D .1 202、1 305、723、203

解析:选BCD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统计结果,大多数粒子能按原来方向前进,少数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超过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所以在相等时间内A 处闪烁次数最多,其次是B 、C 、D 三处,并且数据相差比较大,所以只有选项A 符合事实。

10.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解析:选B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r 减小,由库仑定律知核外电子受力变大,A 错;由ke 2

r 2=mv 2

r 得E k =12mv 2=ke 2

2r ,知电子的动能变大,由E n =-13.6

n 2 eV 知,n 减小时原

子能量减少,B 对;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C 错,D 对。

11.对玻尔理论的评论,正确的是( )

A .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

B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

D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

解析:选BC 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入量子观点,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B 、C 正确。

12.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 到 3.11 eV

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

A .从高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 .从高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 .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解析:选AD 从高能级向n =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10.2 eV,大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 故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A 正确;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从高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等于3.40 eV,B 错误;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3.11 eV 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 错误;从n =3到n =2 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 eV,介于1.62 eV 到 3.11 eV 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 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

13.(4分)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 1(E 1<0),电子质量为 m,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 h)。

解析:电子离原子核越远电势能越大,原子能量也就越大;根据动能定理有,hν+E 1=12mv 2

,所以电离

后电子速度为

2

hν+E 1

m 。

答案:越大

2

hν+E 1

m

14.(6分)根据氢原子的玻尔模型,试比较核外电子在第1、3轨道上运动时,其轨道半径之比为________,电子绕核运动速率之比为________,运行周期之比为________。

解析:根据玻尔氢原子模型的轨道量子化结论有,轨道半径r n =n 2

r 1,所以r 1∶r 3=12

∶32

=1∶9。 电子运行时的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所以有ke 2

r n 2=m v n

2

r n 。解得v n =

ke

2

mr n

,即v n ∝1

r n

。所以v 1∶v 3=1

r 1

∶1r 3=3∶1。电子运行周期T n =2πr n v n 。所以T 1∶T 3=r 1v 1∶r 3v 3

=1∶27。 答案:1∶9 3∶1 1∶27

15.(6分)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电磁波去照射处于基态(n =1) 的氢原子,问能否使这些氢原子电离?若能使之电离,则电子被电离后所具有的动能是多大?

解析:由于入射光子的能量15 eV 大于13.6 eV,所以这些氢原子能被电离。

被电离后的电子具有的动能为 (15-13.6) eV =1.4 eV 。 答案:能 1.4 eV

16.(9分)已知氢原子处在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能级分别为-3.40 eV 和-1.51 eV,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5.53×1014

Hz,普朗克常量h =6.63×10

-34

J·s。请通过计算判断,用氢原子从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

一激发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氢原子放出的光子能量 E =E 3-E 2,

代入数据得E =1.89 eV,金属钠的逸出功W 0=hνc , 代入数据得W 0≈2.3 eV

因为E

17.(12分)将氢原子电离,就是从外部供给电子能量,使其从基态或激发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

(1)若要使n =2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该氢原子?

(2)若用波长为200 nm 的紫外线照射氢原子,则电子飞到离核无穷远处时的速度多大?(电子电荷量e =1.6×10

-19

C,电子质量m e =0.91×10

-30

kg)

解析:(1)n =2时,E 2=-13.622

eV =-3.4 eV, n =∞时,E ∞=0

要使n =2的氢原子电离,电离能 ΔE=E ∞-E 2=3.4 eV,

ν=ΔE h =3.4×1.6×10-19

6.63×10-34

Hz≈8.21×1014

Hz 。 (2)波长为200 nm 的紫外线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为 E 0=hν=h c λ

=6.63×10

-34

×3×108

200×10-9 J =9.945×10

-19

J

电离能ΔE=3.4×1.6×10-19

J =5.44×10

-19

J

由能量守恒hν-ΔE=12m e v 2

,

代入数值解得v ≈9.95×105

m/s 。

答案:(1)8.21×1014

Hz (2)9.95×105

m/s

18.(15分)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 1=-13.6 eV,当处于n =3的激发态时,能量为E 3=-

1.51 eV,普朗克常量h =6.63×10

-34

J·s ,则:

(1)当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n =1的基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

(3)若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则在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几种频率的光子?其中波长最长的是多少?

解析:(1)据玻尔理论E 3-E 1=h c

λ

λ=hc E 3-E 1

6.63×10-34

×3×10

8

-1.51+13.6×1.6×10-19

m

≈1.03×10-7

m 。

(2)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入射光子须满足hν≥0-E 1 解得ν≥-E 1

h

=--13.6×1.6×10-19

6.63×10-34

Hz

≈3.28×1015

Hz 。

(3)当大量氢原子处于n =3能级时,可释放出的光子频率种数为 N =C 32

=3

由于E 2=E 122=-13.6 eV

4

=-3.4 eV

氢原子由n =3向n =2跃迁时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设为λ′, 则h c

λ′=E 3-E 2

所以λ′=hc

E 3-E 2

6.63×10-34

×3×10

8

-1.51+3.4×1.6×10

-19 m

≈6.58×10-7

m 。 答案:(1)1.03×10-7

m (2)3.28×1015

Hz (3)3种 6.58×10-7

m

选修3﹣5课后限时练习22 原子结构章末检测卷

选修3﹣5课后限时练习22 原子结构章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 A .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B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C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解析:A 、B 、C 三项都是玻尔提出来的假设,其核心是原子定态概念的引入与能级跃迁学说的提出,也就是“量子化”概念,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绕核运动不同的圆轨道相对应,是经典理论与量子化概念的结合.电子跃迁辐射的能量为hν=E m -E n 与电子绕核做的圆周运动无关,故D 错. 答案:ABC 2.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射线是电子打在玻璃管壁上产生的 B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C .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表明阴极射线带正电 D .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核小 解析: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流,故A 、C 错,B 对;电子带电量与氢原子相同,但质量 是氢原子的11 836 ,故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大,D 错. 答案:B 3.关于特征谱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是特征谱线 ②明线光谱中的明线是特征谱线,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不是特征谱线 ③明线光谱中的明线不是特征谱线,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特征谱线 ④同一元素的明线光谱的明线与吸收光谱的暗线是相对应的 A .只有① B .只有③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②④ 解析:由于原子发光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光谱为线状谱;而当白光通过这种物质时,同样也只吸收相应频率的光而形成暗线,由此可知①、④正确,选C . 答案:C 4.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 a 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r b 的圆轨道上,r a >r b ,此过程中( ) A .原子要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 .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 .原子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 D .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解析:从某一轨道直接跃迁到另一轨道,只能辐射或吸收一特定频率的光子;再根据r a >r b ,从较远轨道向较近轨道跃迁,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要辐射光子,故C 正确. 答案:C 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 ) A .λ1+λ2 B .λ1-λ2 C .λ1λ2λ1+λ2 D .λ1λ2λ1-λ2 解析:原子可以辐射三种频率的光,根据题中条件可以得出,可能是hc λ1+hc λ2=hc λ3,也可能是hc λ2=hc λ1 +hc λ3.由hc λ1+hc λ2=hc λ3得λ3=λ1λ2λ1+λ2,由hc λ2=hc λ1+hc λ3得λ3=λ1λ2λ1-λ2 ,所以C 、D 正确. 答案:CD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图中O 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 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4.下列氢原子的线系中波长最短波进行比较,其值最大的是 ( ) A.巴耳末系B.莱曼系C.帕邢系D.布喇开系 5.关于光谱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的霓虹灯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B.白光通过某种温度较低的蒸气后将产生吸收光谱 C.撒上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发出的光是明线光谱 D.炽热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6.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观察时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氢原子发出的光互相干涉的结果 7.氢原子第三能级的能量为 ( ) A.-13.6eV B.-10.2eV C.-3.4eV D.-1.51eV 8.下列叙述中,符合玻尔氢原子的理论的是

1 2 3 4 5 ∞ ( ) A .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只能是不连续的 B .大量原子发光的光谱应该是包含一切频率的连续光谱 C .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 D .与地球附近的人造卫星相似,绕核运行,电子的轨道半径也要逐渐减小 9.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后,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 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 A .40.8 eV B .43.2 eV C .51.0 eV D .54.4 eV 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 大 , 则E 等 于 ( ) A .h (ν3-ν1) B .h (ν5+ν6) C .h ν3 D .h ν4 11.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用波长为600nm 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 .用光子能量为10.2eV 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 .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 的光子 D .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 的光子 12.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的铬离子产生激光。铬离子的能级如图所示,E 1是基态,E 2是亚稳态,E 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波长为λ1的绿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激发跃迁到E 3,然后自发跃迁到E 2,释放波长为λ2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 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 ) A .122 1λλλλ- B .2121λλλλ- C .2121λλλλ- D .2 11 2λλλλ-

人教版选修3-1恒定电流单元测试(A卷)

单元综合评估(A卷) 1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 ?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率可以认为是个定值,根据电阻定律R =P可知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A正确;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B错误;由欧姆定律知R= U/I,此式是电阻的定义式,电阻R与电压U、电流I无正反比关系,故C、D错误. 答案:A 2.如下图所示,要使电阻R i消耗的功率最大,应该把电阻R2的阻值调节 到() i=—L _______ J- Er A. R i + r B. R i — r C. r D. 0 解析:R i消耗的功率为P= I2R i,可见当电流最大时,R i消耗的功率最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 = E/(R i + R2+ r),当局=0时电流最大,R i消耗的功率最大.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3.有三个电阻,R i = 2莒R2= 3 Q R3 = 4 Q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 i :I2 : I3是() A. 6 : 4 : 3 B. 3 : 4 : 6 C. 2 : 3 : 4 D. 4 : 3 : 2 解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设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为U,则I i : 12:I3 昔:R2:R3:=i:3:4二6:4:3.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4.如右图所示,一幢居民楼里住着生活水平各不相同 的24户居民,所以整幢居民楼里有各种不同的电器,例- Array u 如电炉、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等?停电时,用多用电..? 表测得A B间的电阻为R;供电后,各家电器同时使用, 测得A、B间电压为U,进线电流为I,贝U计算该幢居民楼用电的总功率可以用的公式是() 2 U2 A. P= |2R B. P=~R C. P= IU D .以上公式都可以 解析:因居民楼内各种电器都有,所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能用功率公式 P= IU计算.所以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U2 5.用P= TR求出的“220 V40 W”灯泡电阻为1 210 Q用多用电表测得其电 阻只有90 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不正常的,一定是测量时读错了数据 B.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正常的,因为欧姆表测电阻的误差大 C.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不正常的,可能出厂时把灯泡的功率标错了 D.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正常的,1 210 皐正常工作状态(温度很高)的阻值, 90 0是常温下的阻值 答案:D 6.公式E= l(R+ r)的应用,电动势为3 V的电池,输出电流为3 A,由此可知() A .内、外电阻相差1 0 B.内、外电阻之和为1 0 C.外电阻为10 D .内电阻为1 0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可知,内、外电阻之和为1 0. r + R 答案:B 7 .如下图所示,电灯A上标有“10 V0 W”的字样,电灯B上标有“ 8 ;20

1章原子结构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鲁科3第1章原子结构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 B.电子在特定半径的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 D.揭示了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 2.下列能表示基态硅原子的是() 3.下列关于主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能级 B.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能级或p能级 C.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主族的序数 D.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有可能超过最外层电子数 4.在最外层电子排布为①3s23p5;②2s22p2;③3s23p4;④3s23p3的几种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 5.下列4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2周期元素 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ⅢA族的元素 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 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 6.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可能为() A.18、6、4 B.20、8、6 C.18、8、6 D.15~20、3~8、1~6 7.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A.LiCl B.NaCl C.KCl D.KBr 8.下图是第3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教学文案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习题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每个电子都既是粒子又是波。 (2)电子的波动性是大量电子运动表现出的统计性规律的结果。 (3)波函数ψ,即电子波的振幅。 (4)波函数Ψ,即原子轨道,是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 (1)?(2)√(3)?(4)√ 2. 用原子轨道光谱学符号表示下列各套量子数: (1) n =2, l = 1, m = –1 (2) n =4, l = 0, m =0 (3) n =5, l = 2, m =0 2 (1)2p (2) 4s (3) 5d 3. 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 3,2,2,1/2 (2) 3,0,–1,1/2 (3) 2, 2, 2, 2 (4) 1, 0, 0, 0, (5) 2,–1,0, –2/1 (6) 2,0,–2,1/2 3. (1)存在,为3d 的一条轨道; (2) 当l=0时,m只能为0,或当m=±1时,l可以为2或1。 (3) 当l=2时,n应为≥3正整数,m s=+1/2或-1/2; 或n=2时l=0 m=0 m s=+1/2或-1/2; l=1 m=0或±1,m s=+1/2或-1/2; (4)m s=1/2或–1/2 ; (5)l不可能有负值; (6)当l=0时,m只能为0 4.指出下列各电子结构中,哪一种表示基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激发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是错误的? (1)1s22s2(2) 1s22s12d1(3) 1s22s12p2 (4) 1s22s22p13s1(5) 1s22s42p2(6) 1s22s22p63s23p63d1

《恒定电流》单元测试题

《恒定电流》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下列各小题中,有的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 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R 1和R 2分别标有“2Ω、1.0A”和“4Ω、0.5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此电路中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 A. 6.0 W B. 5.0 W C. 3.0 W D. 1.5 W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C 为电容器,R 0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 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 A .灯泡L 将变暗 B .灯泡L 将变亮 3、分别测量两个电池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得到如图所示的a 、b 两条U -I 图线,比较两图线,可得出结论( ) B .a 电池的电动势较大、内阻较大 C .b 电池的电动势较大、内阻较小 D .b 电池的电动势较小、内阻较大 4、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可采用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 A 和1.0 V ;重新调节R ,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 和15.0V 。则有关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8 w B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 W C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2 Ω D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7.5 Ω 5、关于闭合电路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电路断路时,路端电压最高 B.外电路短路时,电源的功率最大 C.外电路电阻变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D.不管外电路电阻怎样变化,其电源的内、外电压之和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甲、乙两电路中电源完全相同,电阻R 1>R 2,在两电路中分别通过相同的电荷量q 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内部产生电热较多的是乙电路 B.B.R 1上产生的电热比R 2上产生的电热多 C.电源做功较多的是甲电路 D.甲、乙两电路中电源做功相等 7、如图甲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从 一端滑到另一端 的过程中,两块理想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定值电阻R 0的值分别为( ) A.3Ω,12Ω B.15Ω,3Ω C.12Ω,3Ω D.4Ω,15Ω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8、如图所示,一电压表和可变电阻器R 串联后接在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如果可变电阻的阻值减小到原来的 4 1 ,电压表的示数将由U 变为2U ,则( ) A .流过R 的电流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R 两端的电压将减来原来的 2 1 C .R 上消耗的功率将变为原来的2 1 D .当R 阻值变为零时,电压表示数将增大到3U 9、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 1、R 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用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 1的b 端和R 2的c 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挡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 .直流10V 挡 B .直流0.5A 挡 C .直流2.5V 挡 D .欧姆挡 10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使正常工作的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增加一倍,下列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②③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1s22s22p6D.F 1s22s22p5 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ls22s22p63s23p1B.1s22s22p3C.1s22s2sp2D.1s22s22p63s23p4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无关的是 A.焰色反应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夜空中的激光 6.某元素的电离能( 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 A.ⅡA B.ⅢA C.ⅤA D.ⅣA 7.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Na<K<Rb B.N<P<As C.O <S <Cl D.Si <P <Cl 8.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Al D.还原性:Na>Mg>A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8O和18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10.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11.超重元素存在原子序数为116号的同位素299 X,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 116 A.299 X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B.X是非金属元素 116 C.XO2是酸性氧化物D.X元素的化合价有+4和+6

精品高考化学讲与练第5章第1讲原子结构化学键(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章 第1讲原子结构、化学键 李仕才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 12 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 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 1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3 1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3)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互为同位素(×) (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6)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

高中物理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课程设计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点

寻找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 的方法 1.10电子微粒 2.18电子微粒 CH3—CH3、H2N—NH2、HO—OH、F—F、F—CH3、CH3—OH…… 识记1-20号元素的特殊电子层 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P;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Ca;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以及对 物质性质的影响 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 ①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 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 (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 K2O、NaH等。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CaC2、NH4Cl、NaOH、Na2SO4等。 (4)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 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 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HCl。 3.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共价键很强,破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 NaCl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故熔点也较高。 (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N2分子中有很强的共价键,故在通常状况下,N2很稳定,H2S、HI等分子中的共价键较弱,故它们受热时易分解。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章末检测(新)

习第13章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 ACD[光电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故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正比关系,故B错误;根据E=hν,可知: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故C正确;由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故D正确.] 2.(2016·富阳选考模拟)根据玻尔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 D.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 BCD[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玻尔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就是电子绕核运动可能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选项C正确;原子在发生能级跃迁时,要放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故选项D正确.] 3.下列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C.光的粒子性说明每个光子就像极小的小球体一样 D.光波不同于宏观概念中的那种连续的波,它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BD[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故A错误;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选项B正确;光具有波动性,但不是经典理论中的波,光具有粒子性,也不是传统概念中的粒子,光与物质作用时,即发生能量交换时,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表现出粒子性,光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符合波动规律,表现出波动性,故选项C错误;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是建立在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和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的基础上,由光子说中提出的光子能量的计算公式E=hν可知,反映粒子的特征的E与反映波动特征的ν相联系,进一步分析可知,当光子的能量比较小即频率ν较小,波长λ较大,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知识网络梳理】 【知识要点与方法指导】 一、重点、难点、方法 1.原子核式结构的提出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 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探究原子内电荷的分布,并非为了验证汤姆孙模型的正与误,他在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 hv E E =-末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 初向高能级E 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v 大于或小于E E -末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 (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3)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eV 时,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eV 。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2 (1)2 n n n N C -= =。 (4)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 原 子结构 ?? ? ? ? ? ??? ?? 电子的发现原子模型????? ????光谱光谱分析:用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物质的化学组成 ??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连续谱 线状谱?? ?汤姆孙的发现:阴极射线为电子流 电子发现的意义:原子可以再分??????????? ???? 汤姆孙枣糕式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 ???能量量子化轨道量子化能级跃迁

2015原子结构化学键分析

物质结构化学键(原创) 一、备考目标: 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化学键的概念; 2.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及判断,记好范德华力的意思,了解氢键。 3.几种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及其性质。 二、要点精讲 1.原子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质子(Z)、中子(A-Z) 原子A Z X 核外电子(Z)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离子: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包外电子数 2、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各自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一定。 核外电子排布 3、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云 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层排布:K、L、M、N、O、P、Q……; 电子按能量由低向高依次从内层向外层排布; 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32个。 4、表示原子结构的方法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②离子结构示意图;③电子式: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④结构式。 化学键 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⑴概念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平衡、多角)化学键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间形成,电子对发生偏移) ⑵比较 ⑶化学反应过程键及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破坏旧键过程(消耗能量)+形成新键过程(释放能量) 6.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 体硅等。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 SIO2、CS2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苯)等。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 K2O、NaH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Na2S x、CaC2等。 (6)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等。 (7)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HF。 (8)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华力的化合物,如:原子晶体SIO2、SIC等。 (9)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等。 7.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同一 晶体类型的物质,则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越强,熔沸点越高。 (2)原子晶体要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章末检测:第2章 恒定电流

第二章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其中1~5小题为单选题,6~8小题为多选题) 1.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I 时,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Q ;若电阻为2R,电流为I 2时,则在时间t 内产 生的热量为( ) A .4Q B .2Q C.Q 2 D.Q 4 解析:由焦耳定律可得Q =I 2 Rt,Q′=? ????12I 2×2Rt =12I 2Rt =12Q.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 2. 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只6 V 、6~8 W 的小灯泡L 及开关S 串联后接在6 V 的电源E 上,当S 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 A .变暗 B .变亮 C .亮度不变 D .可能烧坏灯泡 解析:由题图可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PB 段的电阻丝,由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可能烧坏灯泡.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减小,灯泡变亮,B 选项正确. 答案:B 3.电阻R 1的阻值为6 Ω,与电阻R 2并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 1I 2=23,则R 2的阻值和总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 A .4 Ω;2.4 Ω B.4 Ω;3.6 Ω C .9 Ω;3.6 Ω D.9 Ω;4.5 Ω 解析: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R 1R 2=I 2I 1,所以R 2=4 Ω.R 1与R 2并联的总电阻R =R 1R 2R 1+R 2=6×4 6+4 Ω=2.4 Ω.故A 正确. 答案:A

4.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 长度,再拉长至L 长度,则导线电阻变为( ) A.n -1R n B.R n C. nR n -1 D .nR 解析: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 ,剩下L 1=n -1 n L,则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变为 R 1= n -1n R,后来又拉长至L,横截面积为S′,则n -1n LS =LS′,则由电阻定律有R 1S L 1=R′S′ L ,解得R′=nR n -1 . 答案:C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和R 4皆为定值电阻,R 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 0.设电流表A 的读数为I,电压表V 的读数为U.当R 5的滑片向图中a 端移动时( ) A .I 变大,U 变小 B .I 变大,U 变大 C .I 变小,U 变大 D .I 变小,U 变小 解析:当R 5的滑片向a 端移动时,R 5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小,外电路的总电阻R 外变小. 由I 总=E R 外+r 0知I 总变大. 由U =E -I 总r 0得U 变小. 因为U =U 1+U 3+U ab =I 总R 1+I 总R 3+U ab ,所以U ab 变小,故电流表A 的读数变小.本题应选D. 答案:D 6.(多选)关于三个求功率的表达式P =UI,P =I 2 R,P =U 2 R 的适用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式子只适用于求电功率,后两个式子只适用于求热功率 B .在纯电阻电路中,三个式子既适用于求电功率又适用于求热功率 C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第一个式子适用于求电功率,第二个式子适用于求热功率,第三个式子没有意义 D .由I =U R 可知,三个式子没有任何区别,它们表达相同的意义,所求P 都是电功率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氧 B. 氢 C. 氮 D. 硅 2.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 .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 .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 .超导材料K 3C 6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层即能级 B. 同一能层电子的能量相等 C .元素即核素 D. 原子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 4.某基态原子的3d 能级中有一个电子,则其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 ) A. 0 B. 2 C. 3 D. 8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B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电负性是相对值,所以没有单位 D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 6.下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N B. O C. P D. S 7.下列能级中,最多能容纳10个电子的是( ) A. s 能级 B. p 能级 C. d 能级 D. f 能级 8.下列关于ⅠA 族元素从上到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氟的电负性最大,锂的电负性最小 B .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C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族序数 D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10.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4 B. 5 C. 6 D. 7 11.元素X 、Y 、Z 均为主族元素,已知元素X 、Y 的阳正离子与元素Z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Y 的原子半径大于X 的原子半径,则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 A .X >Y >Z B .Y >X >Z C .Y >Z >X D .Z >Y >X 12.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 A .He B . C .1s 2 D . 1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1s ↑↓ +2 2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结构知识点

第八章原子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一)电子的发现: 1.电子是怎样发现的: 汤姆生用测定粒子的荷质比的方法发现了电子。 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现象,根据偏转方向,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当他测定阴线射线粒子的荷质比时发现,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射极(粒子)都有相同的荷质比,这表明它们都能发射相同的带电粒子,因此这种带电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共同成份,这就是电子。 2.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重要性。 ①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②由于原子含有带负电的电子,从物质的电中性出发,推想到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部分,这就提出了进一步探索原子结构、探索原子模型的问题。 (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 (一)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 1.什么叫散射实验? 用各种粒子——x射线、电子和α粒子轰击很薄的物质层,通过观察这些粒子穿过物质层后的偏转情况,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这种实验叫做散射实验。 2.为什么用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可以研究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无法探测它内部的结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 ①由于α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的中心, ②α粒子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如果α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的方向,荧光屏便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 3.α粒子散射装置 ①放射源(Pa“坡”)玛丽·居里的祖国波兰。 ②金箔:1μm,能透光,有3000多层原子厚。 ③荧光屏荧光屏和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 ④显微镜圆周上转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过金箔后 ⑤转动圆盘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4.实验过程:实验室建在地下,通道大拐角(防光进入)

《恒定电流》章末测试

《恒定电流》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关于电流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根据I=Q/t 可知I 与Q 成正比 B . 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 C . 电流有方向,电流是矢量 D .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2、下面对电源电动势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B.在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C.电源电动势表征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源把其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越 多,电动势就越大 D.电动势、电压和电势差名称不同,但物理意义相同,所以单位也相同 3、 下图1为一逻辑电路,根据电路图完成它的真值表。其输出端从上到下 排列的结果正确的是 A .0 0 1 0 B .0 0 1 1 C .1 0 1 0 D .0 0 0 1 4、一只标有“220V ,60W ”字样的白炽灯泡,将加在两端的电压U 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 ,在此过程中,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在下列四个图象中,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 5、如图2所示直线OAC 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 随总电流I 变化的图线;抛物线 OBC 为同一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r 随总电流I 变化的图线,则当通过电源的电流为1A 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A .1W B .3W C .2W D .2.5W 6、如图3所示,是测定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得到的电流和路端电压图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I 1=I 2时,电源总功率P 1=P 2 B .当I 1=I 2时,外电阻R 1=R 2 输入 输出 A B C 0 0 0 1 1 0 1 1 t 图1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