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本情况

山东省基本情况
山东省基本情况

山东省基本情况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陆地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48万。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境域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

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蓝烟铁路穿行于半岛中部,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网络,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 1000多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

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 毫米~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 小时~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省总计17个地级市,140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9,市31,县60),1931个乡镇级单位(其中街道办事处460,乡277,镇1194),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180万人。

生物资源

山东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

及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5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

水资源

山东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根据山东1956—1999年实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2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为22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2.57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69.65亿立方米。黄河水是山东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每年进入山东水量(黄河高村站1951—2001年资料)为376.1亿立方米,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份山东可引用黄河水7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是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全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倒数第四位。

海洋资源

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能源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山东原油产量占全国1/3。近年来,胜利油田钻探范围逐步进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油田一直保持着稳产、高产。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电力资源充足,到2004年底,全省发电装机达到3292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640亿千瓦时。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

矿产资源

全省现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128种,占全国已经发现矿产品种类的70%以上。探明储量的74种,其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石膏(占全国储量79%以上)等,其中黄金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刚石(储量占全国40%,产量占80%)、

菱镁矿、钴、铪、花岗石等。居第三位的有钾盐、石墨、滑石、膨润土、石灰岩等。其余居前10位的还有煤、天然气、铁、重晶石、硅藻土、铝土矿、轻稀土、油页岩、石英砂、磷、镓等。

旅游资源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岳之尊”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齐国故都临淄,“人间仙境”蓬莱,“道教圣地”崂山,“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荣成“天尽头”,“泉城”济南,黄河入海奇观,“仙山之祖”昆嵛山,有着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的峄山,以集聚水浒英雄而著名的史称“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名列前茅的经济指标

山东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8.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24.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87.9亿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6925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千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292.11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

日趋优化的工业体系

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

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山东的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纱、机制纸、塑料制品、水泥、平板玻璃、钢、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其中,海尔、海信、澳克玛、小鸭等家用电器、浪潮服务器、轻骑摩托车等产品驰名中外。

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

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金融体系。中资机构中,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在山东省设有分支机构,全国性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山东设立分支机构。此外,山东省还设有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8家,农村信用社2119个。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比较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5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82.8亿元。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保费收入317.2亿元。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以股票、债券、期货市场为主的长期资本市场发展较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0家,股票101只。其中境内上市公司75家,股票86只;境外上市公司18家。证券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139家,证券服务部38家。有期货经纪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10家,全年

期货交易额6786.5亿元。

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

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超过四千万吨。山东植棉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区;山东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大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重视林业建设,保护与发展林业并重,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城镇四大绿化体系和以苹果、梨、板栗、银杏等为主的经济林。山东畜牧业历史悠久,作为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山东以充足的饲料、秸秆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多年的发展使山东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公共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分别占村总数的96.6%、99.9%和51.3%。

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

山东省城乡市场日趋繁荣活跃。山东省比较大的商场有三联家电公司、青岛国货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银座商城、青岛东方贸易大厦、济南大观园商场、烟台市百货大楼、烟台华联商厦、山东淄博华联商厦、枣庄百货大楼、临沂鲁南商业大厦、济宁市华联商厦、威海市华

联商厦等。近几年,超市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场所,因其便捷、价廉、商品丰富等优势,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目前,山东比较著名的超市有济南大润发、万嘉隆、青岛家乐福等。国外一些世界著名的贸易集团,如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等也看好山东市场,已经在济南、青岛等城市投资。此外,山东还恢复和发掘了一批享有盛名的传统老字号商店,像济南的“聚丰德”饭店、“瑞蚨祥”绸布店、“亨得利”钟表店、“泰康”食物店、“精益”眼镜店、“宏济堂”中药店、青岛的“国货公司”等。

日渐崛起的民营经济

近年来,山东省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稳步增长、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特别是在经济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93.6万户,从业人员734.7万人,注册资本达到3503.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1.6%;实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2%;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8%。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发展到14731家,有87家民营企业入选全国千家大型企业,占全省入选企业的36.86%。山东百强工业企业,民营企业占31家。南山集团、金锣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全省民营企业有中国名牌产品20个,全国驰名商标12个,山东名牌产品189个,山东著名商标384个。全省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到15373家;完成出口交货值19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1312亿元。

科技

山东省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显著。2004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028项,其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有485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有2392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21项,省科学技术奖496项。全省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215项,项目总投资51.5亿元,年增利税39.6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8388件,获授权专利9733件。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7万个,从业人员21万人;签订技术合同2.6万项;合同金额75.1亿元。

全省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年末共有两院院士3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8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70人。全省新增高级技工5.2万人,新增技师1.1万人,高级工以上人员占企业一线职工的比重达到8.0%左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新发展,鉴定人数达到55万人,其中40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004年,《山东省计量条例》正式实施,全省累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056项。批准发布地方标准171项,累计办理采标标志128项,采标证书217项。名牌战略工作取得突破。全年有25家企业的3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累计达到了61个;有34家企业的42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累计达到112个;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达到6个。建立企业质量电子档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档企业总数达到43511家。

气象服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新建海岛(岸)加密观测自

动气象站11个,已有110个自动站正式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自动气象站监测网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有效增加地面降水、减轻雹灾,共组织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582次,累计影响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9.4亿立方米,防雹减少损失6.2亿元。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004年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及其技术平台建成正式投入使用,成立了山东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完成了22个省直单位、17个市、132个县(市、区)的地震应急预案汇编,完善了市、县、乡1880个点位,3312人组成的三级灾情速报网络。

教育

山东省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山东省拥有包括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部属高等院校在内的97所普通高校。2004年全省31个培养研究生单位共招收研究生1.1万人;在校研究生2.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32.7万人。其中,本科招生11.9万人;专科招生20.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94.6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47.2万人;专科在校生47.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数明显增加。普通高中招生68.1万人,在校学生达189.1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24.3万人,在校学生439.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27.8万人。小学招生110.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13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98所,共招生39.1万人,在校学

生104.8万人。

文化

山东省的文化出版广电事业不断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省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0个,艺术表演场所104个,公共图书馆14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7个。拥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58个,馆藏档案665.9万卷。共出版各类图书6510种、报纸133种、杂志264种。全省共有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8座、电视台1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5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4.5%和93.1%。

卫生

山东省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拥有卫生机构1.7万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91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23所,妇幼保健机构15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2万人、注册护士9.3万人。全省共有1370.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试点共筹集资金3.2亿元,已经为 458万农民报销医药费1.4亿元。加强了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增强。建立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7822个,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普遍联网。

体育

山东省是一个体育强省,竞技体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山东在田径、体操、游泳、举重、射击、足球、篮球、赛艇、皮划艇、武术等项目上具有很强的实力。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第28届雅

典奥运会上,我省共获得4枚金牌、3枚银牌,有2人创5项世界纪录,1人创1项奥运会纪录。在亚洲锦标赛女子举重项目中获得11枚金牌、9枚银牌、1枚铜牌的好成绩。山东省在全国足球中超14支球队中拥有鲁能泰山和青岛中能两支劲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群体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体育健身工程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建成600多条健身路径,覆盖到了全省每一个县。

人口

山东省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918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50‰,死亡率6.49‰,自然增长率6.01‰。

城镇人民生活

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7.8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673.8元;其中,食品支出2310.7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6%。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达20.2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72元。

2004年全省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饮水机60.9台、组合音响22.8套、微波炉35.6台、照相机56.8架、电冰箱91.2台、空调器61.7台、排油烟机85.5台、普通电话97.1部、淋浴热水器69.0台、移动电话121.4部、洗衣机92.9台、健身器材5.2套、彩色电视机119.6台、助力车12.5辆、影碟机59.8台、摩托车47.2辆、

家用电脑37.7台、家用汽车2.5辆。

农村人民生活

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507.4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89.3元,其中,食品支出1000.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6.9平方米。

2004年全省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微波炉1.6台、家用计算机1.8台、电冰箱24.4台、组合音响10.7台、抽油烟机5.0台、照相机6.0架、热水器10.6台、空调机3.3台、洗衣机31.9台、电话机80.0部、黑白电视机34.7台、彩色电视机80.4台、移动电话32.7部、摩托车55.3台、影碟机33.6台、汽车(生活用)1.4台。

社会保障

山东省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04年全省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86万人、748万人、760万人、470万人和390万人。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63.3亿元;总支出299.1亿元。农村养老保险稳步发展,参保农民达1000多万人,基金结余55亿元,有51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全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2004年全省参加企业年金试点的企业29家,涉及职工8万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推开,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达167.6万人,社会化率达96.6%,省制定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操作办法》,有10个市出台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

全省有3.5万失地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收缴保险费1.5亿元。

全省城乡低保和社会福利工作不断加强。2004年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1.6万人。其中,城镇65.5万人,农村低保和定期救济46.1万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896个,床位10.3万张,收养7.9万人。社会福利企业2012个,安置残疾人员4.6万人。

山东省省情和山东省农业基本情况简介

山东省省情简介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攸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区位】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75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东临浩瀚的黄渤海,西接广袤的中原腹地,南连江浙沪,北通京津塘,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气候】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1—14℃,平均降水量680—950毫米。 【资源】 海洋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3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藻等60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矿产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在已发现的150种矿产中,石油、煤炭、黄金、石膏、石墨、石灰岩等55种储量居全国前列。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兖矿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生物资源。山东省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36处、地质公园6处。全省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9个、旅游景区900余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58家(其中,5A级景区6家,新增3家;4A级景区109家,新增3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旅游星级饭店912家、旅行社1816家、旅游星级餐馆273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6亿美元,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增长25.1%。接待游客总人数3.5亿人次,增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地形复杂,海拔高度、雨热资源和生态条件差异大,从北到南形成了10个明显的农业气候区;从东向西又形成了24个各具特色的种植业气候类型区。农作物种类、耕作栽培制度、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北方与南方以及南、北方过渡的中间类型特点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根据这个特点,从1983年至1984年在进行农业区划中对种植业进行了分区,将全省种植业的经济区域划分为9个一级区(地域区划)和24个二级区(地域或类型区划即亚区)。 (一)长城沿线风沙滩地春麦、小油料、秋杂粮区 本区位于本省最北部,海拔900—1500米,全区地势起伏平缓,相对高差10—50米,西部较高,中部较低。地貌类型有风沙地、丘陵地、河川地和沟道地等。土地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9.6%,其中耕地255.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总人口6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9万人,农业人均耕地4.0亩。日照充足,热量较低,一年一熟。年平均气温7.8—8.5℃。≥10℃积温2900—3370℃,年降水量300—420毫米,为本省降水量最少地区。无霜期155—172天。宜于糜子、春小麦、谷子、马铃薯、荞麦、春油菜、黄芥、胡麻、甜菜、向日葵等生长。 本区有3个二级区(亚区):(1)西部旱滩杂粮、向日葵区,地势平坦,是个内陆平原小盆地。(2)中部旱滩水地春麦、玉米、水稻、向日葵、葡萄区,地势平缓,水资源丰富,有水地58万亩,基本属灌溉农业区。(3)东部梁峁、片沙杂粮区,梁峁起伏,流沙覆盖,覆盖面积达20—40%。 (二)陕北丘陵沟壑谷糜、马铃薯、豆类(大豆、杂豆)、杂果、草(绿肥)区 本区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以南,渭北高原的宜川、富县以北的黄土高原,海拔800—1200米,全区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倾斜状。境内丘陵起伏,梁峁相间,沟壑纵横,沙丘涧滩,河谷阶地星罗棋布,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78.7—82.4%,形成一个地域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旱作农业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风沙、干旱、冰雹、霜冻常有发生。日平均气温7.8—11.3℃,≥10℃积温2800—4050℃,年降水量380—704毫米,无霜期140—196天。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总人口2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万人,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2.1%,耕地面积963.3万亩,占全省耕地17.7%,其中旱坡耕地占耕地的91.1%,农业人均耕地4.1亩。 本区有3个二级区:(1)涧滩丘陵谷糜、荞麦、胡麻、绿肥区。地势高,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80—500毫米,无霜期130—140天。夏季多冰雹,春秋多风沙。大部分耕地沙化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荞麦和向日葵生产集中地。(2)丘陵沟壑谷糜、薯、豆、花生、苹果、绿肥区,是陕北丘陵沟壑区的主体,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带,是本省优质小米和烤烟、苹果生产基地之一。(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麦、豆、杂粮、花生、枣、果区,位于黄河沿岸,南北狭长,大部分由黄土梁、峁组成,沟壑险峻,土层薄。 (三)渭北高原小麦、春玉米、烤烟、苹果、大豆区

山东临邑县基本情况介绍

临邑县基本情况介绍

临邑县招商促进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十月 临邑县基本情况介绍 临邑县地处鲁西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隶属山东省德州市,毗邻省会济南。在山东省政府实施的“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中,临邑位于70公里半径的紧密圈层之内,是济南北部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临邑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153万亩,其中耕地88万亩),可建设用地空间达12万亩之多,人口54.5万。临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朝置县,是东汉辞赋家祢衡、唐代大诗人孟郊、北宋雕塑家盖忠、明代书法家邢侗,现代历史学家邓广铭、国画家宋雨桂、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评书表演家单田芳、歌唱家朱明瑛、小品表演

家黄晓娟的故乡;境内省级红坛寺森林公园植有万亩槐林,享有“槐乡”美誉;又是中国书画之乡、书法之乡。 临邑经济蓬勃发展。2012年,全县完成GDP2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德州市前列;全社会新增融资67.5亿元,其中直接融资21.7亿元;辖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6.2亿元,居全市第一,是2011年的4.3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拥有13家投融资机构和14家保险公司;县金融办常常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根据其需要对接各投融资机构,积极为银企双方牵线搭桥,并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2013年临邑将以争创金融生态环境A级县为目标,力争全年实现融资100亿元以上。 临邑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济南40公里,被誉为济南北部最美的后花园和最靓的卫星城。北距天津200公里、北京300公里、青岛350公里,位于华中、华东、华北经济地带的枢纽位置。享受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政策,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28个示范基地中,临邑占有两个席位即石油机械和生物医药示范基地。一日生活圈包括山东省的泰安、淄博、潍坊、青岛、滨州、东营、烟台、威海,河北的沧州,江苏的南京及北京、天津、上海等30多个省市。靠近京福高速、青银高速、京沪高铁,104国道等6条国省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德州至烟台铁

(完整版)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24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也想返回身来,纵缰驰马,奔腾于广袤无①垠.(yín)的②塞.(sāi)外草原之上,③逶.(wěi)迤翻腾的幽④燕.(yān)群山之间,然后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⑤顷.(qǐnɡ)的渤海老洋里,去一洗那炎夏⑥溽.(rù)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⑥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您的棋艺实在高明,我只有甘败下风。 B.联合国维和部队进住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面才得以缓和。 C.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贸然下结论,这种结论很难站得住脚。 D.按装工人下午就到,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华佗了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剂,它可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 ②近年来,我国水电建设取得骄人业绩,正在兴建的发电工程规模空前。 ③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关键看他知识储备量的多少。储备量大的人水平不一定很高,能力不一定很强,甚至写不出得体的文章,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人储备量一定不小,这是毫无疑问的。 A.配制水利因为所以 B.配制水力虽然但 C.配置水利虽然但 D.配置水力因为所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儿的书真全,什么诗歌啊,小说啊,报告文学啊,全有! B.中国每年人均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C.记者一走进售票处,马上就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他们帮助农民打井、收麦、积肥、修建礼堂……等。 5.下列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法律考试中,有些同学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基本概念素昧平生 ....。 B.当今中国人的服装款式,亦步亦趋 ....地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令人赞赏。 C.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 ....的,所以看云识天气,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 D.张明要被单位辞退的消息不胫而走 ....,大家议论纷纷。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能否防治腐败的关键。 B.他的画作色调和谐,风格清新,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C.李经理同意挪用备用金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D.在奥运会上,许多运动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前所未有的新记录。 7.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敬请您担任我们的课外辅导员,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您的文章的确有不少错误,我给斧正了一些。 C.蒙您帮忙,深表感激,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去致谢。 D.您的礼物我收到了,真是“礼轻情义重”啊!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样可以记得牢,成为自己的东西。 ②多读多抄,这二“多”是必须保证的。 ③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一些范文最好能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 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⑤除了多读以外,还要多抄,把重点的、关键的词语抄下来时时翻阅。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 历史时期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温状况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在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在先秦时期,黄河主要在今天津附近进入渤海,为北流时期;在汉唐时期,黄河主流在进山东入渤海,为东流时期;南宋至清咸丰五年,黄河夺淮从今江苏入黄海,为南流时期;清咸丰五年以后黄河恢复了东流,结束了700多年黄河由淮河入海的历史。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湖沼比现在多得多,但历史时期多数湖沼是由大变小,乃至淤灭,如圃田泽、孟渚泽、菏泽、雷夏泽、巨野泽、大陆泽等。但随着黄河的改道,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湖泊,如南四湖、洪泽湖等。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河湖演变既有自然地貌、地质、气候因素的制约,也有认为的作用。总的来说,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日趋干燥,是地表水总体减少时一个重要原因,而人类无节制地用水加重了水资源的缺乏,黄河断流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历史时期长江的河湖地貌变化也很大,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变化最明显,影响甚大。古代的云梦是指包括今湖北东南大部分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只是其中的湖沼地貌部分,占据着今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唐宋时期荆江统一河床形成后,云梦泽瓦解。由于各种原因使荆江河道的河曲高度发育,使得洪水灾害的频率更高和强度更大。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湖泊变化显著,一方面洞庭湖从新石器时代的平原景观演变成为明代“方八九百里”的大湖,而鄱阳湖则是从新世中期的古彭蠡泽演变成为今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从近5000年来中国主要江河水温便前来看,总的趋势是江河径流量普遍减小,水位变幅增大,这既表现在黄河及其支流上,也表现在长江的一些支流上。同时,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等一些河流总的来看是流程缩短,河道不断摆动以至断流,湖泊也因此多缩小而干涸消失。造成这种现象既有自然内部变化的不可回归和不可逆转的因素,也有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因。 自公元前2000 年以来的4 000 年中,黄河下游有两个泛流区(徐福龄,1996) :1) 从“禹王故道”到唐宋时期的河道,均在华北平原摆动,注入渤海,约有3 000 多年;2)1128— 1855 年,黄河河道在黄淮平原摆动,注入黄海,约有700 多年。据统计,自公元前602 年至1938 年的2 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 590 次,称作“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对于黄河下游地区在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大的改道,说法不一。胡渭在《禹贡锥指》中指出,自大禹到明代,黄河共发生 5 次大的改道;刘鹗在《历代黄河变迁图考中的黄河变迁图里绘出了6 次大的改道。《邓子恢文集》中认为,黄河下游河道在3 000 多年中发生重要改道26 次,其中大的改道9 次。叶青超(1990) 提出,黄河下游共发生7 次大的改道。 1.1河道变迁的原因 在历史时期,黄河决口改道频繁,各流路的年限长短不一。对于这一现象,以徐福龄( 1996)提出的5 次大改道为基本脉络(图1) ,主要从地质学角度来分析黄河下游

山东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我省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现就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按照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要求,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立德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平公正。加强宏观调控,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标准,规范程序,继续推行“阳光招生”,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综合多元。注重人才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满足科学选拔人才和招生录取多样化需要,综合推进考试内容及方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办法和招生体制改革。 ——统筹协调。统筹规划各学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录取各环节配套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统筹谋划,科学设计,稳步实施。在2015年实施考试招生制度专项改革的基础上,2017年启动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全面推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建立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山东实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确立我省教育考试招生基本模式。

潍坊市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潍坊市绿色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地理位置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居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总面积1.61万km2,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日照两市相邻,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km,西北至首都北京410km。潍坊市的地理位置见图1.1-1所示。 图1.1-1 潍坊市地理位置图 二、行政区划 潍坊市现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个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6个县级市,临朐、昌乐2个县,设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保税区。面积1.61万km2,人口923万,是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中国食品谷,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潍坊市各县市区地理位置情况如图1.1-2所示。 图1.1-2 潍坊市各县市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三、经济概况 2013年,潍坊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20.7亿元,增长

10.6%;固定资产投资3429.9亿元,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8亿元,增长13.4%;进出口总额161.6亿美元,增长7.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4.0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6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3元,增长12.5%。综合实力列山东省第4位。“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潍坊入围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第33名。 四、农业概况 1、发展布局 潍坊市共划分为四个农业综合发展区,即西部花卉林果菜畜发展区、中部都市农业发展区、东南部特色农产品茶园粮食发展区、北部渔业畜牧业发展区。北部建设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基地。西部设施农业水平比较高的县市,重点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高端农业发展;对东部农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的县市,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对中部城市近郊地区,结合生态建设,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农产品产业优势 潍坊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蔬菜之乡。截止2013年底,共有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9家、优质农产品品牌310个,4个县市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苗品

山东省农业厅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方案

山东省农业厅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技术方案 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2-12-12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组网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方案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至臻高清.................................................................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多种会议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远程会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系统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日常行政会议,农业农资等相关政策的传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远程指导灾区生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应对重大动植物疫情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技术指标及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KDV8000A多点控制单元(MCU).............................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KDV7920高清视频会议终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KDV-NMS网管软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KDV-MCS会议控制软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一、市情基本概貌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麓,地处闽、浙、赣3省的结合部,与省内外17个县(市)毗邻,介于东经117°—119°,北纬26°39′—28°20′,俗称闽北。辖1区(延平)、4市(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5县(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共有44个乡、71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136个社区委员会、69个居民委员会、1632个村委会。2008年实有户籍总人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万人。 我市区位独特。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是建设海峡两岸繁荣带的重要延伸地区,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在对外农业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境内交通便利。武夷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已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并规划为海峡两岸“三通”的航空港之一;南平、武夷山海关边检口岸投入使用;鹰厦、外福和横南三条铁路贯穿境内7县(市、区),南连福、厦,北结浙、赣;205、316国道和南武路等省、市、县道,形成纵横交错公路网;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从南平至省城福州只需2个半小时;南浦高速公路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并与衢州沪瑞高速公路相连,使我市通往杭州、金华、上海等地行程大大缩短。内河航运里程近600公里,500吨级轮船从市区可直抵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量1750—1900毫米,年日照1700—2000小时,年总积温6633℃,平均相对湿度79—82%。 土地资源丰富。闽北山多地广,全市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折合3945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丘陵山地3167万亩,占80.3%;耕地308.9万亩,占7.8%;水面及村庄、道路470万亩,占11.8%。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乡村人均拥有山地13.79亩、耕地1.34亩,均居全省首位。 水利条件较佳。境内溪河众多,水系发达,为闽江的发源地,有一江(闽江)二溪(富屯溪、建溪)贯流其中,集水面积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闽江、富屯溪、建溪、金溪、南浦溪、松溪和沙溪8条,50平方公里以上溪流176条。地表年径流量2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834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力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154.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地方开发的水电站781座,装机总容量42万千瓦;境内的水口、沙溪口电站,装机170万千瓦,全市10县(市)都实现与华东和省电网并网。 生物种类繁多。据初步考察,有植物3000多种,已定名1800多种,其中野生饲料植物110多种,地衣、厥类360多种;食用菌、药用菌和真菌400多种。先后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和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国家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 名胜风景独好。主要名胜风景区有武夷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区、

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摘要: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 地处黄河下游,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等自然条件配合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近50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一简单介绍, 并初步探讨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期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山东省气候农业生产影响 正文;山东东接太平洋,西连亚欧人陆,受海洋和大陆影响,季风特点明显,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又是气候年际变化大的省份。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东省气候特点 1.1气温时间变化: 山东省近40年来的气温变化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征:①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从20世纪60~90年代各年代的平均年均气温(12.51℃、12.81℃、12.86℃和13.46℃)的比较中也可看出这种变暖的趋势。在变暖的过程中,80~90年代气温增幅最大,为0.60℃,约是近40年来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②变暖特征在冬季最突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倾向率中冬季最大,约是同期年平均气温增幅的1.8倍;夏季最小,仅为冬季气温增幅的3.3%。 1.2降水时间变化 通过查阅研究山东省1961年以来的年降水量可见,山东省的年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一37.491 mm。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山东省降水量的递减趋势存在着年代际和季节差异:从各年代来看,60~90年代的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729 mm、704 mm、599mm和649 mm,说明年降水量在80年代减幅最大,90年代后有所回升。从各季节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序列来看,降水量减少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倾向率为每10年一28.356 mm,对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倾向率的贡献率为82%;相反,冬季降水量则表现出微弱增加的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0.827 mm,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减少所致。1.3水、热匹配变化特点 山东省降水集中分配在农作物主要生长季节(4~10月),各年该期间的降水

山东黄河河务局简介

山东黄河河务局 山东黄河河务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的派出机构,负责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是山东黄河的水行政主管机关,为正厅级事业单位。 黄河从菏泽东明县进入山东,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9市25个县(市、区),自垦利县流入渤海,河道全长628公里。山东黄河现已初步建成由堤防、险工、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有各类堤防1523公里,险工、控导工程265处,建有东平湖水库、北金堤滞洪区等蓄滞洪工程。有引黄涵闸63座,通过实施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为山东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还承担着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引黄济青等远距离调水任务。 山东黄河河务局在沿黄各市、县(区)设有3个副厅级市河务(管理)局、5个正处级市河务局、30个副处级县(市、区)河务(管理)局和13个直属单位,现有在职职工近8000人。其中,省局、市局和县局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工程集团公司、监理公司等直属企业以及市局所属维修养护企业、施工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其他单位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此外,还设有独立的勘测设计研究院、黄河河口研究院、信息中心、职工学校等科研、通信和培训机构。目前,全局拥有博士4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8人,本科学历人员280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00余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8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80多人,中级职称人员1200余人,拥有一支作风优良、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 2012年山东黄河河务局计划招录28名211高校毕业生:硕士2名、本科26名。专业方向是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河流动力学等水利相关专业。 通讯地址: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黑虎泉北路159号 联系电话: 0531-******** 联系人:贾先生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 2019年,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公布《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标志着新高考改革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仔细阅读新高考相关政策,把握最新动向和变化形势,是所有新高考改革地区考生和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了解政策把握新高考的变化形势,才能更好做好前期准备,也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志愿填报。 山东新高考政策 接连发布的政策文件对大家关心的新高考改革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解答,诸如新高考变化、总分构成、批次设置等。但是内容多且杂,全部看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前很多家长向我们反馈阅读起来有一定困难。于是应各位家长和同学们的要求,针对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高考相关政策。其余新高考改革地区的同学和家长也可以一起阅读,作参照学习。 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招生分为哪些类型? 主要分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这里我们默认下文中“高考”指代参加人数较多的夏季高考。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兼报,如被同时录取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就读学校,否则认为放弃当年高考录取资格。大家可以看招生类型总览

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的一些内容在稍后会展开讨论。 高考考试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高考分为国家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两部分。 国家统一考试即语数外三门,由国家统一命题。外语考试听力在今年的1月8日分两次进行,选其中成绩较高的一次计入总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由省统一命题,在6月9日-10日进行,即学生所选择的三门选考。 新高考改革后,考试时间对比过去有所拉长。例如A同学的选考为物理、化学、历史,则他在6月7-8日参加完语数外三门考试后,还需参加9日物理和化学两门科目的考试,以及10日的历史考试,整个考试时间由过去的两天延长到四天。

山东省农业厅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1: 山东省农业厅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 一、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战树毅厅党组书记、厅长 副组长:刘芳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庄文忠副厅长 陈群力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组长、监察 专员 王培泉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于书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周宣东副巡视员 周占升厅总经济师兼财务处处长 成员:卜祥联厅办公室主任 冯安昌驻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 范永华厅政策法规处处长 冯周安厅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处处长 刘卫平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 刘子杰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 褚瑞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

于永德厅对外合作处处长 曲国庆厅科技处处长 解洪起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 李传府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宋永泉厅生态农业处处长 曲召令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赵洪亮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 苏桂林省果茶技术指导站站长 蒋庆功省土壤肥料总站站长 卢增全省植物保护总站站长 张汝安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站长 孙文军省农业信息中心主任 迟斌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 杨理健省农药检定所所长兼知识社社长、总 编 王桂峰省农垦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庞茂旺省食用菌工作站站长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名单 主任:周占升(兼)厅总经济师兼财务处处长 成员:张霞厅财务处调研员 董道慈厅财务处副处长 刘戈厅财务处副处长

徐大连驻厅纪检组副处长 李召国厅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孙明河厅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处副处长范群英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主任科员范荣豪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于菲菲厅发展规划处科员 胡志华厅对外合作处主任科员 沙继红厅科技处主任科员 范作军厅种植业管理处主任科员 赵海军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科员 董梅厅生态农业处主任科员 丁习武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科长 于谦林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科长 崔秀峰省果茶技术指导站科长 高瑞杰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 张红梅省植物保护总站农艺师 苏衍存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科长 李龙凤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 段培奎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 赵树海山东农业知识杂志社副主编 贾爱琴省农垦科技发展中心科长 于安军省食用菌工作站科长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一、市情基本概貌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麓,地处闽、浙、赣3省的结合部,与省内外17个县(市)毗邻,介于东经117°—119°,北纬26°39′—28°20′,俗称闽北。辖1区(延平)、4市(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5县(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共有44个乡、71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136个社区委员会、69个居民委员会、1632个村委会。2008年实有户籍总人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万人。 我市区位独特。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是建设海峡两岸繁荣带的重要延伸地区,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在对外农业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境内交通便利。武夷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已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并规划为海峡两岸“三通”的航空港之一;南平、武夷山海关边检口岸投入使用;鹰厦、外福和横南三条铁路贯穿境内7县(市、区),南连福、厦,北结浙、赣;205、316国道和南武路等省、市、县道,形成纵横交错公路网;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从南平至省城福州只需2个半小时;南浦高速公路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并与衢州沪瑞高速公路相连,使我市通往杭州、金华、上海等地行程大大缩短。内河航运里程近600公里,500吨级轮船从市区可直抵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量1750—1900毫米,年日照1700—2000小时,年总积温6633℃,平均相对湿度79—82%。 土地资源丰富。闽北山多地广,全市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折合3945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丘陵山地3167万亩,占80.3%;耕地308.9万亩,占7.8%;水面及村庄、道路470万亩,占11.8%。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乡村人均拥有山地13.79亩、耕地1.34亩,均居全省首位。 水利条件较佳。境内溪河众多,水系发达,为闽江的发源地,有一江(闽江)二溪(富屯溪、建溪)贯流其中,集水面积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闽江、富屯溪、建溪、金溪、南浦溪、松溪和沙溪8条,50平方公里以上溪流176条。地表年径流量2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834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力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154.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地方开发的水电站781座,装机总容量42万千瓦;境内的水口、沙溪口电站,装机170万千瓦,全市10县(市)都实现与华东和省电网并网。 生物种类繁多。据初步考察,有植物3000多种,已定名1800多种,其中野生饲料植物110多种,地衣、厥类360多种;食用菌、药用菌和真菌400多种。先后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和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国家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 3

山东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

山东绿润食品有限公司(板栗产业) 山东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花生产业)山东丰盛食品有限公司(花生产业) 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 山东三维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临沂丰华种禽有限公司 山东兰裕集团有限公 临沂江泉肉制品有限公司 临沂盛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临沂大林食品有限公司 临沂万全食品有限公司 郯城县德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郯城通宝蔬菜有限公司 山东鲁南蔬菜产业有限公司 山东黄埔集团公司 山东神大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星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临沂三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苍山县越洋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莒南春园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绿润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鲁洲集团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青援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正航食品有限公司(沂水)临沂裕隆食品有限公司(沂水)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 沂南县益民食品有限公司 临沂三业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兴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临沭县大圣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冬映红枣业有限公司 山东横店草业畜牧有限公司 山东科远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河口区军绿食品综合加工厂东营市天信纺织有限公司 东营阳光丝业有限公司 东营市环球工贸有限公司 东营市海辰伟业工贸有限公司 东营源丰棉麻有限公司 东营光彩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海星长盈集团有限公司 东营振宇水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东营市新世元芦苇有限责任公司

东营市河口中纺银星棉花有限公司 山东凯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华誉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驰中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 东营圣源油棉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华骜植化集团有限公司 广饶县东岳蔬菜保鲜有限公司 山东昊龙集团有限公司 广饶县金丰油棉加工有限公司 山东黄河三角洲天华棉花物流有限公司广饶县华能油棉加工有限公司 山东光聚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大海集团有限公司 东营市春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东营市半球纺织有限公司 广饶县华岳纺织有限公司 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东营市挪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东营万得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棉花原原种场 东营市东升植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基本情况

山东黄河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臵 山东黄河河务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的 派出机构,负责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是山东黄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沿黄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设有8个市河务(管理)局、30个县(市、区)河务(管理)局,12个直属单位。至2008年底,全局共有职工12035人,其中在职职工8108人人离退休人员3927人。在职职工中,省、市、县河务局三级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1142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6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2人,副教授级高工51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397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1396人。 二、河道情况 山东黄河现行河道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内)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形成的。改道之初两岸并无堤防,清同治末年,河道堤防逐渐兴建,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基本形成规模。1938年6月,国民政府企图阻止日军进攻,在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改道南行经徐州淮河一线入黄海。1946年,国民政府企图以水带兵,阴谋水淹解放区,为此,国共两党进行了

多次谈判,解放区军民与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阴谋。1947年3月,花园口决口堵复,黄河回归山东故道,即现行河道。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在河南兰考从我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我省9市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河道长628公里。河道特点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自东明上界到高村长56公里,属游荡型河段,两岸堤距5-20公里,排洪能力20000立方米每秒,纵比降约为1/6000;高村至陶城铺长156公里,属过渡型河段,堤距2-8公里,排洪能力20000-11000立方米每秒,纵比降约为1/8000;陶城铺至利津长307公里,属弯曲型窄河段,堤距0.5-4公里(其中艾山卡口宽275米),排洪能力11000立方米每秒,纵比降约为1/10000;利津以下为摆动频繁的尾闾段,泥沙不断堆积,平均年造陆面积为25-30公里。 三、来水来沙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 1951年至2005年,进入山东黄河(高村水文站)年均水量为363亿立方米,

(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各地人口情况-经济形势-支柱产业-人口老龄化程度分析骨病源多的地方

山东省农作物种植结构 当前山东主要种植作物如下:小麦6000万亩、玉米4000万亩、蔬菜2000万亩、棉花1300万亩、花生1300万亩、果树1200万亩、水稻170万亩、大豆150万亩。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南、青岛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菏泽、德州、滨州地区;蔬菜分布在济宁、淄博、潍坊、莱芜、青岛等鲁中和半岛地区;花生主要集中在聊城、菏泽、泰安、威海、青岛等地区;果树则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威海、临沂等半岛和山区。 鲁中地区 淄博沂源:下辖11镇(南麻镇、南鲁山镇、鲁村镇、大张庄镇、燕崖镇、中庄镇、西里镇、东里镇、张家坡镇、石桥镇、悦庄镇)、1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有人口56万。 沂源县南麻镇:主要种植佛手瓜: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 种植时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收获时间:7月初-12月霜前 沂源悦庄镇韭菜:苗山韭菜是悦庄镇苗山村为中心,辐射周围若干村形成的地方名优特产,现有栽培面积2.5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2500万元。 种植时间:播种时间:在土壤解冻后到秋分可随时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以春季播种为宜,夏季播种宜早不宜迟; 收获时间:15天 悦庄镇水培蒜黄 种植时间:一般从当年的10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底,是水培蒜黄的适宜栽培季节。每种一茬约20-25天左右,整个栽培季节可栽培5-7茬; 收获时间:一般经20天左右,当蒜黄生长到40-50cm两叶一心时,就可收割。收割最好在凌晨进行。 沂源县鲁村镇 徐家庄乡6000亩菜花、 大白菜 种植时间:,在立秋前后3—5天播种为宜,高温年份可推迟到8月中旬; 收获时间:小雪前2—3天,应及时收获。 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 播种时间:8月中下旬播种。定植时间:霜降前后10月中下旬定植。收获时间:6月下旬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关于建立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的通知 【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商务厅 【发布日期】2011.04.10 【实施日期】2011.04.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大城市冬春蔬菜储 备制度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 为确保大城市冬春蔬菜供应、价格稳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关于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的通知》(发改经贸[2011]25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0]26号文件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 知》(鲁政发[2010]108号)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建立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城市蔬菜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郊区蔬菜生产萎缩,所需蔬菜尤其是冬春所需蔬菜主要靠长途贩运维系。由于冬春季节影响蔬菜长途运输的自然灾害多发,冬春季

节大城市蔬菜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都比较大。建立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是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蔬菜保供稳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大城市冬春蔬菜供应、平抑淡旺季蔬菜市场价格过大波动、稳定城市居民对蔬菜市场价格预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有关市要从促进蔬菜市场长期平稳运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建立本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为蔬菜保价稳供工作提供坚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