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12个-2020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1月份教师资格证教资面试真题

初中物理12个-2020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1月份教师资格证教资面试真题
初中物理12个-2020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1月份教师资格证教资面试真题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

①液体压强的特点?(大小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②液体具有压强的原因是什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导致各个方向

上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气体和液体类似,同样具有流动性,空气中是否也存在着向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引入《大气压强》。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大气压强的存在

提出问题: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在与大气接触,如何来证实大气压存在?

演示实验:教师给出实验器材,玻璃管、纸片、水,同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将玻璃管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并倒置过来,学生观察发现玻璃管中的水不会漏出到地面。

教师总结:结合实验现象教师总结,给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大气压的测量

多媒体展示:教师多媒体出示视频: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开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引导学生观察铁桶的变化。学生观察发现铁桶被压扁了,进而体会到大气压的作用,以及初步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如何测量?(根据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进而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通过视频演示实验:教师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相关实验器材:水银、玻璃管等,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并记录在竖直和倾斜时支持水银柱高度的变化。

学生会观察到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管子倾斜,竖直高度差也不发生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这一现象分小组讨论大气压强的大小。(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推出大气压具体数值p0=ρgh=1.36×104kg/m3×9.8N/kg×0.76m=1.013×105Pa。)教师总结:结合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大气压的大小: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次进行实验,将此时的大气压记为标准大气压p0。明确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Pa。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出示问题,屋顶的面积很大,大气对屋顶非常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上下表面压强相同,两面受力等大反向。)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大气压测量方法及数值大小。

作业:大气压对于人类生活非常重要,查阅资料寻找大气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并思考如果大气压不存在,人类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参考答案】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比如塑料吸盘挂钩可以用来悬挂重物,我们可以利用吸管喝饮料,还有茶壶的盖上都有一个眼儿,用来和空气连通,利用大气压才能倒出水来等等。

2.请问应该如何保证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能够在课堂中完美的呈现?

【参考答案】

如果想要在课堂中完美的呈现一个演示实验,就需要我们在授课之前做好十分的准备。首先我应该把所有的实验器材准备好,包括玻璃管、纸片、还有带有一定颜色的液体等等。其次,在授课之前作为老师应自己先多做几次实验,保证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同时检验器材的可行性,挑选更加合适的实验器材。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准备就能够保证演示实验

的完美呈现了。

初中物理《滑轮和滑轮组》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回顾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

轮?(轴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在提升重物时,轴会随着重物一起上升,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教师提出问题:那动滑轮和定滑轮有哪些特点呢?由此引入本堂新课《滑轮和滑轮组》。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提出问题: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可以省力?所用的力和需要移动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可能使用定滑轮需要的力较大,还有的认为动滑轮需要的距离较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提问学生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滑轮、用钩码做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刻度尺测距离)组织学生组装滑轮,进而提出问题: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应该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格?

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组内讨论,由组长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具体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G;②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重物移动的距离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用箭头标出重物移动的方向、拉力的方向;③换用动滑轮重复上一步骤;④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以上步骤。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组织学生根据多媒体上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分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由小组代表反馈实验结论,教师补充完善,从而得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

2.滑轮组

教师提问:如果既要改变力的方向,又需要省更多的力,需要怎么做呢?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根据上述结论进行思考和讨论,得出: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教师补充: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问学生:仔细观察自行车,看看它上面有几种简单机械,分别说明它们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

①定义不同:定滑轮是固定的也就是它的位置不会改变;动滑轮跟被拉起的物品一块运动。

②用法不同: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实质不同: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杆,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够省一半的力。与定滑轮能够组成滑轮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

2.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的实验现象出不来怎么办?

【参考答案】

实验既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现象没有出来,说明他的实验步骤不正确,我会首先带着他回顾刚刚的实验操作,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引导他发现问题,并积极的改进。从最初的实验器材,到实验步骤、到实验注意事项等,逐一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然后鼓励他重新进行实验,同时我会在旁指导,规范其操作,让实验现象更明确。最终,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探究实验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教师提问:这个关系是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呢?从而引出本节新课《欧姆定律》。

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9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 ①液体压强的特点?(大小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②液体具有压强的原因是什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导致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气体和液体类似,同样具有流动性,空气中是否也存 在着向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引入《大气压强》。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大气压强的存在 提出问题: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在与大气接触,如何来证实大气 压存在? 演示实验:教师给出实验器材,玻璃管、纸片、水,同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将玻璃管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并倒置过来,学生观察发现玻璃管中的水不会漏出到地面。 教师总结:结合实验现象教师总结,给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大气压的测量 多媒体展示:教师多媒体出示视频: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开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引导学生观察铁桶的变化。学生观察发现铁桶被压扁了,进而体会到大气压的作用,以及初步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如何测量?(根据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进而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通过视频演示实验:教师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相关实验器材:水银、玻璃管等,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并记录在竖直和倾斜时支持水银柱高度的变化。 学生会观察到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 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管子倾斜,竖直高度差也不发生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这一现象分小组讨论大气压强的大小。(大气压 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推出大气压具体数值 p0=ρgh=1.36×104kg/m3×9.8N/kg×0.76m=1.013×105Pa。) 教师总结:结合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大气压的大小: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次进行实验,将此时的大气压记为标准大气压p0。明确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Pa。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升华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 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2.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利用所学升华和凝华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升华和凝华以后。首先我让同学们说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一一给出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接着我会出现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日光灯变黑等,让学生判断和解释之后,我会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彻底的理解深化和凝华,以及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

二、考题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参考答案】 下雪的时候,高空中的小水珠凝结成雪花,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所以显得没有那么冷。而雪融化的时候,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人们就会觉得,化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8) 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 (5分) 正确答案:B.音调 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5分) 正确答案:A.赫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 3、……“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 (5分) 正确答案:C.卫星的绕行速度为 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 (5分) 正确答案:B. 5、……可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 (5分) 正确答案:选项缺失 6、……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7、……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8、……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2)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2) 11、……(1)什么是比热容(4分) 正确答案:(1)什么是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指出学生解答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①质量;③受热均匀;④使水或者煤油受热均匀;⑤温度;煤油;煤油升高温度比水的高,表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3)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物质的比热容

是怎么定义的呢?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师:很好,那么我们要 想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根据,可以有几种方法呢? 生:保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热量多,谁的比热容就大。师:吸收热量多少怎么来判断呢?生: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看谁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大,同样的,也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来保证吸收热量相同,比较他们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为了观察方便,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进行。那在其中为什么要用搅拌器来缓慢搅拌呢?生:让物质受热均匀。师:回答的很准确,为了让液体上下受热均匀,我们可以缓慢的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呢,我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石棉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使其受热均匀。 12、……下面是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1)阐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6分)(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存在的(12分)(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2分) 正确答案:(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这些空气同样受重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又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换句话说,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2)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分依赖教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依然把教材当做圣经来对待,课程内容改革之后,教师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味地让学生结合教材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具有科学性,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该教师看似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纯灌输式的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定位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该教师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会,也不会学,而且学的没有情趣。所以,该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非常狭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定义过于简单。 ⑤教学提问:该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进行否定,评价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起到激励和甄别的功能,没有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解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的知识依然没有理解,会降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3)教学片段如下: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能够流动。那空气也可以流动,是不是空气中也有压强呢?学生:可能有吧。教师:这个大气其实是同样具有压强的。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儿有一杯牛奶和一个吸管,谁能过来试一下看能不能将牛奶喝到嘴里。学生尝试之后回答。学生1:老师,我发现吸不上来,吸管上面有个洞。教师:那为什么有个洞就吸不上来呢?学生讨论并尝试解释。教师:当我们喝牛奶时,用力一吸,使管内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这样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管内上方气体压强,于是液体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初级物理真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课,李老师检查同学连接的电路,发现小明连接的电路有问题(如图1)。由此图可以判断,若小明合上电源,则()。 A.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 C.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D.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2.图2所示为一种电容式键盘的按键,它由键帽、弹簧和平行板电容器构成,电容器板间距为d,电容为C。按键时,活动极板向下移动。若电容的改变量为 2,则按键下压的距离为()。

A. 4B.13d C.12 D.23d 3.下面是物理学史上三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 37 t→2y,y+714N→x+817 ,y+49 t→z+612 。x,y和z是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A.中子B.原子 C. 粒子D.电子 4.如图3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停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从槽的顶端自由下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下滑过程中,小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B.在下滑过程中,小物块和槽的动量守恒 C.小物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物块离开弹簧后,能够滑上弧形槽 5.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其中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0,内部装置有体积为0.5V0的水,水上密封的空气压强为p0,保持阀门关闭,用打气桶再向内充入压强为p0,体积为1.5V0的空气。设在所有过程中,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则充气后容器内空气的压强为()。 A.p0B.2p0C.3p0D.4p0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真题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 本卷共分为 2大题 12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分钟,总分 110 分,66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以说明的是()。 A.焦耳定律 B.欧姆定律 C.电阻定律 D.查理定律 [答案]A [解析] U 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容器中温度变化,即能够反映两个容器中热量的不同:两个电阻丝串联,则电流相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了焦耳定律。 2、 A.16个中子,8个质子 B.8个中子,16个质子 C.24个中子,8个质子 D.8个中子,24个质子 [答案]A [解析 ] 3、 某航天器由离地200 km 的轨道变轨升至362 km 的轨道.若变轨前后该中 图教育

航天器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航天器的()。 A.加速度增大 B.周期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向心力变大 [答案]C [解析 ] 4、 如图2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H,A ,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变化h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中 图教育

5、 如图3所示,匝数为2:1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阻为零的轨道、可在轨道上滑行的金属杆PQ 形成闭合电路。闭合电路内有磁感应强度为1.0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副线圈接l0Ω的电阻,金属杆加长为PQ 长为0.1m 、电阻为0.4Ω。若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率v=3.0m/s 沿轨道匀速滑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线圈中电流大小I=0.03A B.原线圈两端电动势大小E=0.15V C.副线圈中电流大小I=0.01A D.副线圈电功率大小P=0W [答案]D [解析 ] 6、 如图4所示,长为L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0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将绳水平拉直后释放,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时,小球受合力为()。 中 图教育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

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②当F=5 /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③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课,李老师检查同学连接的电路,发现小明连接的电路有问题 ...(如图1)。由此图可以判断,若小明合上电源,则()。 A.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 C.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1

D.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2.图2所示为一种电容式键盘的按键,它由键帽、弹簧和平行板电容器构成,电容器板间距为d,电容为C。按键时,活动极板向下移动。若电容的改变量为,则按键下压的距离为()。 A B .C . 3.下面是物理学史上三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2y,y+x+,y+z+。x,y和z是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A.中子B.原子 C. 粒子D.电子 4.如图3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 2

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停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物 3

1

6.如图所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一块橡皮,橡皮随圆盘一起做匀减速转动,橡皮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时间内,关于橡皮所受摩擦力F的方向,下面四种表示(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1

2019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7下半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第二批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我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教师抓住学生提到的“光”这个条件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源的概念学习: 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月亮、灯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区分,从而得到光源的概念。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光是怎么被我们看见的呢?也就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教师出示一些汽车前灯或者清晨森林里的阳光,引导学生发现光线都是直的。 此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光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实验看一看。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在课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激光准直” 【参考答案】 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2.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 【参考答案】 八年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起他们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首先就是无论那一节课都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组视频:升旗和电动起重机提升重物。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旗手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上升,为什么电动起重机能够提起重物,带着这两个思考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让学生分别观察旗杆和起重机的构造,提问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起重机吊钩上也有一个滑轮,且旗杆顶部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的轴随物体运动,继而教师给出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定义。 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教师让学生再列举一些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 2.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定滑轮动滑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作用分别是什么?是否省力或者省距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教材讨论实验方案,共同得出实验方案: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内容,让学生课下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一下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特点:可以省一半力,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端移动距离2倍,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吉林省吉林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有实验要有教师演示; (3)注意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提问互动环节。 答辩题目 1.如何突破“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一难点?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识初中物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

教师资格证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蜘蛛在地面于竖直墙壁间结网,蛛丝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450,A到地面的距离为1m,已知重力加速度9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若蜘蛛从竖直墙上距地面0.8m的C点以水平速度υo。跳出,要到达蛛丝,水平速度υo。可以为()。 A.1m/s B.1.6m/s C.3.2m/s D.1.5m/s 2.在一静电场中,作一闭合曲面S,若有∮D·dS=0(式中D为电位移矢量),则S面内必定( )。

A.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B.既无自由电荷。也无束缚电荷 C.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D.没有自由电荷 3.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4.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15×104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104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

B.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 C.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 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5.有一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左侧是理想气体,右侧是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的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B.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6.如图所示,两平行板电容器的四块极板A、B、C、D平行放置(AB 两板充电后与电源断开,CD两板始终与电源相连),每块极板上开有一个小孔,四个小孔M、N、P、p的连线与极板垂直。一个电子以非常小的速度从小孔M进入A、B极板间,在被A、B极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小孔P进入C、D极板间,但未从小孔Q射出。则( )。

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一、考情综述 1.历年考题分析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时长120 分钟,卷面分值150 分,分为单项选择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完全根据大纲要求安排。

2. 【单项选择题】 (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1~2 道。主要考查电路、声、透镜、机械运动、内能等内容。 (2)课程标准或大学物理知识,1 道。课标主要根据初中物理知识,从课程 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等方面命题,多为理解类题目。 (3)物理学史或物理实验知识,1 道。主要考查考生对初中必做实验的基本 操作知识及物理思想的理解掌握。 (4)高中物理学科知识,5~6 道。主要考查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及电磁学等高中物理知识。

【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出题特点:共 2 小题。 第一小题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为主,给出材料,考查对教材内容安排的理解及教学资源的应用。 第二小题以材料形式给出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情等内容,依据所给资料 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且要求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篇目特点:八年级上、下,九年级全一册内容均会考查,一般侧重于实验探究课的内容。 3.重要备考要点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 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实像 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 知识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已知r 和T,G 的情况下) 4π2 r 3 M = GT 2ρ=3 πr3 GT2 R3 (2)卫星的运行速度v、周期T 与半径r 的关系 GM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1)

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 教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办法。 学生交流办法:用眼睛看,用手摸。 教师:找几名学生来用感官来判断哪杯水热。引导讨论出“用感官得出的结果不准确”。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学生:感冒会有体温计来量体温。 教师:对,很好,为了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大小,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温度就是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一)温度计与摄氏温度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请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提示:温度计为玻璃制造,要轻拿轻放) 教师总结:温度计由玻璃管,液柱,刻度,液泡四个部分组成。 教师总结: 摄氏温度的中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并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二)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第1步:教师布置任务,类比刻度尺的测量,每个小组进行测三组不同温度(冷、热、温)的水温,并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问题:防止热水烫伤及摔坏温度计) 第2步:学生汇报各组的测量结果。 第3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过程,及说明正确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做示范。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4)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重新进行不同温度水温的测量,体会正确的操作步骤。 2.视频展示多种温度计的相关知识,比如体温计,数字式温度计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温度、温度计、摄氏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课下去搜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并回去行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 板书设计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识初中物理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 识初中物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教 师 资 2 0 2 0 年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摩擦力》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影响摩擦力的三要素 (2)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3)适当师生互动,有过程性评价 教学设计逐字稿 一、新课导入

教 师 资 2 0 2 0 年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也了解了摩檫力的方向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方向,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此外,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呢?(你还想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啊,我也想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第三要素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有人提到是控制变量法,物理思想掌握的很好。)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在研究问题时,若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要保持实验中的其它量不变,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量,来探究这个变量与要求物理量的关系。希望大家能熟记。 既然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 (我们之前学过弹簧测力计) 用弹簧测力计怎么测量物理所受摩擦力呢?利用了我们学过的那个知识呢? (看来大家对昨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我们根据二力平衡知识能够得到,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大小) 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探究一下重力与摩檫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桌面上有物块、弹簧测力计、木板、玻璃板、毛巾、砝码等实验器材。那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选用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呢? 这位同学建议说可以通过添加砝码来改变木块质量来研究。(他找准了变量。)那其他量需要保证不变才是控制变量,也就是我们可以选用同一接触面——木板,直接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再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老师来操作一下,请前排两位同学作小助手,其他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边讲边模拟操作过程】 大家在匀速拉动木块的时候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木块的质量,再做实验,记录数据。 那么在研究接触面与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时,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根据刚刚老师的操作试着设计一下实验方案,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三组代表你来说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好请坐,他们组说,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保持木块的质量不变,先用木板作为接触面,然后改为玻璃板,最后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分别读出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其他同学有不同想法吗?)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面试试讲真题

-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面试试讲真题

————————————————————————————————作者:————————————————————————————————日期:

2017下半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第二批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我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教师抓住学生提到的“光”这个条件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源的概念学习: 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月亮、灯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区分,从而得到光源的概念。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光是怎么被我们看见的呢?也就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教师出示一些汽车前灯或者清晨森林里的阳光,引导学生发现光线都是直的。 此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光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实验看一看。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在课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激光准直” 【参考答案】 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2.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 【参考答案】 八年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起他们对于探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考题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命中分析:培训班次练习题目 初中物理-试讲题目 1.题目:机械能及其转化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初中物理答辩题目 1.这节课中你是怎样进行导入的?【教学设计问题】 2.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专业知识问题】 考题二:《分子热运动》

【独立思考】长喙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分享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认识。 2.课后通过搜集资料的形式,各找到3个扩散现象生活实例,下节课班内交流。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怎样突出的?【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知道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在讲授分子热运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用了大量的直观的物理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包括花露水和二氧化氮气体分子的直观扩散,硫酸铜溶液与水的缓慢液体扩散,视频展示的煤炭堆、金片和铅片的互相渗入等现象的固体扩散,由现象分析内在的本质,让学生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样用大量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的融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对气体、固体、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突出教学的重点。 2. 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 A.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且明纹亮度加强 B.干涉条纹问距不变.但明纹亮度减弱 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无干涉条纹 2.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 C.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位移不一定始终最大 D.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远离我们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如图所示的过程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则在这一过程中气体( )。 A.向外界放出热量

B.对外界做了功 C.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密度减小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人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D.改用蓝光作为人射光.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5.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绝缘斜面,斜面上有一带电金属块沿斜面滑下,已知在金属块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增加了l2 J,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8.0 J,重力做功24 J,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带负电荷 B.金属块克服电场力做功8.0 J C.金属块的机械能减少l2 J D.金属块的电势能减少4.O J 6.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模拟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8) 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 (5分) 正确答案:B.音调 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5分) 正确答案:A.赫兹经过实验发现电磁波 3、……“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5分) 正确答案:C.卫星的绕行速度为 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5分) 正确答案:B. 5、……能够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5分) 正确答案:选项缺失 6、……题目缺失(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7、……题目缺失(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8、……题目缺失(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2)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2) 11、……(1)什么是比热容(4分) 正确答案:(1)什么是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指出 学生解答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①质量;③受热均匀;④使水或者煤油受热均匀;⑤温度;煤油;煤油升高温度比水的高,表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 (3)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物质的 比热容是怎么定义的呢?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师:很好, 那么我们要想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根据,能够有几 种方法呢?生:保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热量多,谁的比热容就大。师:吸收热量多少怎么来判断呢?生: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师:没错,我们能够经过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看谁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大,同样的,也能够加热相同时间来保证吸收热量相同,比较她们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为了观察方便,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进行。那在其中为什么要用搅拌器来缓慢搅拌呢?生:让物质受热均匀。师:回答的很准确,为了让液体上下受热均匀,我们能够缓慢的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呢,我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石棉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使其受热均匀。 12、……下面是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1)阐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6分)(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存在的(12分)(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