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2-1 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年级  2-1    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年级  2-1    我们生活的世界

2-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认识到两种世界的不同,引出“材料”这一研究主题,启发学生对材料做出思考。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3)把无法确定的物品序号写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音乐响起时,整理好材料,准备发言。

4.分发材料,小组分类、记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给常见的14种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较、分类中体会同种材料不同物品的共同点,感受材料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三、研讨

1.我们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适时指导: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乐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师简单介绍纤维)。

2.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纤维——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组讨论后开展全班交流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对物品的分类结果及材料特点的描述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小结: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属、木头、陶瓷、玻璃、纤维、橡胶等单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先参与分类的活动,后对各种材料的特点进行讨论,从中体会每种材料的特性,进而意识到人们就是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制作成不同物品的。

四、拓展

通过课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学生讲述人们常常要将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材料的欲望。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

橡胶纤维木头

陶瓷其他

班级记录表

《我们生活的世界》班级记录表(表格)

《我们生活的世界》班级记录表(展示)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特点 不锈钢碗反光光滑、坚硬 陶瓷碗光滑、坚硬 塑料碗光滑 木碗粗糙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起始课。该课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这使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品,激发他们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于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材料的类别对材料作出初步的辨别,这能发展他们的分类思维。当然,学生在区分、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并对其分类时,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这将成为驱动他们不断观察、探索的动力。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搭建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材料的兴趣。 【学生分析】 本课立足于学生对材料的原有认识,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初步建立材料视角。学生对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2年级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中无意识的观察,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城关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一一“我们生活的世界”测试 1.( 1)请你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乌篷船不宜在小阎家乡呼和浩特推广 的原因。 (4分) 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 少,缺少密布的河湖。 2.2012年12月26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一一京广高铁正式全线贯通运营, 全 程2298公里。(见右图)全线打通后,北京至广州全程缩短至 8小时左右。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京广高铁”经过我国南方地区哪些主要地形单元 长江中下游平 原、东南丘陵。 (2) 京广高铁与长江交汇于哪个省级行政中心写出该省的 简称。 武汉、鄂。 在北京工作的广州人张某带北京女友回广州老家过年, 开心 的说:坐高铁早晨出发晚上到家,真方便! ”第一次到广州 (3)请在表格中①②处填 写相应的内容,并分析造 成两地人们生活 方式不同 的自然原因。 ① 米饭 ②面食 气候是造成两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北京位于北方地 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广州位于南方 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计划在2015年前新建第四个科学考察站 一一维多利亚地常年站。 回答 3?5题。 3 .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位于南极点( S 点)的 A. 正东方向 B.正南方向 C.正西方向 D .正北方向 4 .图中四个科考站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 中山站、昆仑站 B. 昆仑站、长城站 的张某女友发现,这里与北京的生活习惯差别可真大: 卅 畅1*

C.长城站、维多利亚地常年站 D.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中山站 5?昆仑站、长城站分别在维多利亚站的西南、东南方向。 6?从五年前的5 42”汶川地震到这年的420”芦山地震,一个国家、民族正在灾难中成长,变得从容和坚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比例尺,估测汶川到芦山的实际距离是①150公里,两 地同处龙门山断裂带, 是②四川盆地与③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 (3分)

材料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城关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我们生活的世界”测试 1.(1)请你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乌篷船不宜在小阎家乡呼和浩特推广的原因。(4分) 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缺少密布的河湖。 2.2012年12月26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正式全线贯通运营,全程2298公里。(见右图)全线打通后,北京至广州全程缩短至8小时左右。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京广高铁”经过我国南方地区哪些主要地形单元?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2)京广高铁与长江交汇于哪个省级行政中心?写出该省 的简称。 武汉、鄂。 在北京工作的广州人张某带北京女友回广州老家过年,开心 的说:“坐高铁早晨出发晚上到家,真方便!”第一次到广 州的张某女友发现,这里与北京的生活习惯差别可真大: (3)请在表格中①②处填 写相应的内容,并分析造 成两地人们生活方式不同 的自然原因。 ①米饭②面食 气候是造成两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北京位于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广州位于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计划在2015年前新建第四个科学考察站——维多利亚地常年站。回答3~5题。 3.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位于南极点(S点)的 A.正东方向 B.正南方向 C.正西方向D.正北方向 4.图中四个科考站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中山站、昆仑站 B.昆仑站、长城站 C.长城站、维多利亚地常年站 D.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中山站 5.昆仑站、长城站分别在维多利亚站的西南、东南方向。 6.从五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到这年的“4·20”芦山地震,一个国家、民族正在灾难中成长,变得从容和坚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比例尺,估测汶川到芦山的实际距离是①150公里,两地同处龙门山断裂带,是②四川盆地与③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3分) 7.右上图美丽西藏雪域风光,自然成因是什么? 地处青藏高原(第一级阶梯),海拔高;属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寒冷)。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

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教学内容 2.1我们生活的世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 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 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 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 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 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 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 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 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1《我们生活 的世界》教案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

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 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 1 课。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我主要通过
“探索——研讨——聚焦”的教学流程,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 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第一部分——探索,通过提问,引出物品与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 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二部分——研讨,在经历观
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 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第三部分——聚焦点题,由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点
出“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这一课题。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 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
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 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2.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与识别物品,意识到物品与材料的不同。 2.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达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
3.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培养发展分类思维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达到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

教学
重点:学生通过分类,达到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放入目的。
重难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培养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的能力
点】 ?为学生准备:布、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矿泉水瓶、玻璃瓶、气 【教 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鹅卵石、记录单等。
学准 ?教师准备:汇总表、课件等。 备】
【教 学 过 程】
环 教师活动

为学生行为预 设
设计意图
PPT: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你能 生:书本是纸
引出“材料”这一研究
探说出哪些物品?他们都是用什么材 做的
主题,启发学生对材料做出
索 料做成的?
生:纸是木头做的 思考。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第一篇我们生活的世界 专题一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语言”是什么?地图上的定向方法有哪些? 2.图上定向方法有哪几种?最准确的定向法是什么? 3.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比例尺有哪几种表示形式? 5.比例尺不同表示的实地范围和内容也不同,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内容;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内容。 6.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分为哪些类型的地图? 专题二社会调查 1.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3.调查问卷前言包括哪些内容? 专题三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1.中国陆地面积有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在世界上仅次于国家,东临,西部深入。 2.说说中国处于哪一半球? 3.哪一特征纬线穿越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温度带? 4.中国的海陆位置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这有什么意义? 5.我国自北向南分别濒临哪几个海?隔着黄海与哪一国家相望?隔着东海与哪一国家相望? 6.我国最大的岛屿是什么?第二大岛是什么? 7.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著名人口分布界线是哪一条? 8.生活在中国境内有多少个民族?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9.汉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各少数民族分布又有什么特点? 10.我国境内分布着民族数最多的多民族省区是什么? 11.中国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5个、4个、 2个),浙江位于中国的部。 12.与浙江省相邻省区有哪几个? 13.中国的五种地形类型是,其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所占面积最小的是什么? 14.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地势有什么特点? 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阶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填地形类型) 15.号称世界屋脊的是什么高原?它位于第几级阶梯? 16.第二、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分别是什么?主要分布有哪些地形单元? 17.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18.浙江省位于哪一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金华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 19.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 20.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1.中国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浙江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2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 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23.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这一特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从利弊两个角 度分析) ,. 24. 中国第一大河是,源头,长度,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黄河的源头,长度,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是,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是。 25.长江、黄河源头位于哪一高原? 26.长江、黄河共同流经哪些省区?分别注入什么海? 27.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一条? 28. 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 29.长江可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30.为了避免长江成为第二条黄河,我国必须在长江中上游做好什么工作? 31治黄的根本是什么? 32.我国东部季风区以什么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该线南北两侧的气候特征有什么不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北方主要是气候,比较;南方主要是气候,比较) 33.秦岭一淮河南北两侧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差异?(从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角度比较)河流特点有什么不同? 34.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惯有什么不同? 35.造成南北方上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6.东、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不同?(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 37.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反映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进行区域交流与合作的事例有 38.找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进行交流互补的目的是什么?要遵循什么原则? 39.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国家正在实施什么战略?这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2.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列举出各分类的代表性物品。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重点】 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反思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通过这节课要使学生明白,人人都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门学科把课堂与生活紧密活动联系在一起。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而这些内容又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以学生生活的时间、空间为线索,选取儿童所感兴趣、所必须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和生活性。 在教学《我们生活的世界》一课时,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发展的课程新思想与课改新理念。我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明理、导行等环节都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例如在激情这个环节中,我就利用课件播放学生搜集到的在街道、广场、社区等实地拍到的破坏环境的图片。图片的直观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也让他们发出了“真脏啊!”“太可怕了!”这样的感慨。就这样,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热爱生活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明白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为学好本课的主题打好了基础。

2、在明理这个环节中,我选取儿童最熟悉的“生活事件”——“吐痰”图作为范例,先让学生看图,再思考小朋友为什么把痰吐在纸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就被调动了,他们自己体验过吐痰,也见过乱吐痰的情形,因此谈起自己的想法,说起随地吐痰的种种危害也就得心应手了。 3、又如,当学生提到要送给第五幅图的小女孩“环保卫士花”后,我便说:“对,我们要爱护环境,就要爱护公共设施。”接着提问:公共设施还有哪些?平常,你看到别人破坏这些公共设施,你是怎么想的?以后如果再看到这样的行为,你要怎么做?这样,不仅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同进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获得道德认识:美丽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作用很大,我们应该爱护它。 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出发谈自己经验、体会,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认识到两种世界的不同,引出“材料”这一研究主题,启发学生对材料做出思考。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