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关键词: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

乌鲁木齐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简介: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研

究 3.1研究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兰州是

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桥与军事重镇,地理

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37&de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内容:

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深入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兰州是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当前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城与军

事重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

37°07',兰州市区位图。

兰州地貌类型属于陇西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沟壑区,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河谷地和平都等构成,山地约占 65%,半山地占 20%

左右,河川(盆)地约占 15%;地形总体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

1400 至 3670 米之间。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沼泽盆地,呈西北-东南

向带状分布,有"两山夹一川"的特征。

兰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

干燥,昼夜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 7 至 9 月,年均降水量 324.85 毫米,年均蒸发 1468 毫米以上,干旱现象突出;年平均气温10℃,

无霜期 180 天;常年多偏东风,风速小,静风天数在 50%以上。

3.1.2 行政区划。

兰州城址变迁大致演进可概括为"秦榆中县城-汉金城-晋西秦国都-隋兰州城-宋至民国兰州城"五个阶段。市域面积 13085.6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1631.6平方公里,市辖永登、皋兰、榆中 3 县和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 5 区,27 个乡、34 个镇、52 个街道办事处,1951-2021 年全市常驻人口变化见表 3-1,本文兰州市区指的是镇平、七里河、安宁及西固 4 个区。

3.1.3 社会经济发展。

2021 年兰州生产总值 1913.5 亿元,增长 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6 亿元约增长 6.3%;第二产业增加值 829.2 亿元约增长 9.1%;第三产业增加值 1030.7 亿元约增长 11.8%, 三次产业比例为 2.8:43.34:53.86.文化产业已经完成增加值 51.3 亿元,占GDP 的 2.68%;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 0.067 人,水运万车死亡人数为 3.17 人,煤矿多万吨死亡人数 0.58 人。

3.2 兰州市总体规划谈起。

本部分通过梳理特大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人口和用地平衡等,简要介绍兰州四版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地形的限制性,兰州产业发展较大程度受空间制约,因此,本部分最后总结规划论述调控期间兰州城市空间布局变化历程,并通过对城市用地指标的偏差程度计算来说明兰州城市建设中可能某种程度存在的问题。

3.2.1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1974 年)回顾。

兰州第一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范围:东至东岗镇、西至西柳沟、南北两山以可见的分水岭为界(包括阿干镇),共 450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 126.66平方公里。第一版总体规划发展规划人口与用地平衡表见表 3-2,城市总体规划图。

3.2.2 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1985-2021 年)回顾。

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河源范围包括县境六区,

重点是市区。规划市区面积为 148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用地 105.9 平方公里;农业用地 42.1 平方公里),其中兰州 4 个主城区发展战

略定位如下:

①城关区:省、市机关和大军区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

文化和科研中心;②七里河区:机械、轻工、铁路交通枢纽为主的铁

路网工业区;③安宁区:机械、精密驾驶台工业为主,全省高等院校

和科研单位集中科研单位的地区;④西固区:石油化工综合评价基地。

3.2.3 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 年)回顾兰州第三版城市总

体规划指明初版规划区面积 1649 平方公里,东至连搭乡,西至吐鲁沟,南至兴隆山,北至中川镇。市区东起桑园子峡包兰铁路桥,西至

宣家沟口,相距约 35 公里;南起皋兰山头营村,北至甘肃铝厂,南

北最大距离约 17.5公里,市区面积约 221 平方公里。

市区以"带状组团模式,分区平衡发展"为原则,构成"一河-

两城-七组团"的发展模式,"一河"以黄河为轴线向东西延伸;"两城"

城关中心区和三滩地区的规划南关新城;市区分为七个组团,其中:

城关区分为安阳县四个组团分别是城关中心区、东岗、雁滩、盐场,

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各是一个组团。兰州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与用地平衡工作方案表见表 3-5,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

3.2.4 第四版城市整体规划(2021-2021 年)回顾。

兰州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兰州城市:"甘肃省省会,西部

地区重要的中心卫星城,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科研基地和系统分析

枢纽。"规划期限:2021-2021 年,近期建设规划有效期限为 2021-2021 年;市域规划采用"区域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

重点镇-一般镇"组成等级多层次港口城市中心体系等级。

3.2.5 小结。

1)城市城市形态变化。

兰州表现为"带状组团式"沿着汉水沿线发展。1949 年兰州市

建设发展主要集中于城关老城区,如图 3-5 所示,市区面积约 16 平

方公里。解放后,兰州市编制了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向西跨跃

近 30 公里,发展一批工业区组团,居住区和工业组团的跨越式发展

某种程度上以避免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可能存在的矛盾,为兰州城

市发展提供更大容量的空间框架,见图 3-6.

随着第二版城市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实施,兰州市在城市

边缘区建成一些工、商业开发区,城市再一次扩张;兰州市第二版总

规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130 平方公里,第二空间结构版规

划在空间上继承了第一版规划所选定的兰州城市空间结构,带状组团

的旧城区发展布局依托地形和用地条件得以深化,城市在黄河谷地继

续完善发展壮大。

根据兰州第三版阿尔罗县,规划区域范围已经涵盖了整个黄

河谷地,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谷地内的河谷有限空间出现明显不能满

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到了 2021 年,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达到 164.5 平

方公里,包括长存地区和雁滩地区,此时的黄河谷底已经几乎被填满。在空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除了式的填充,也呈

现出向外规模扩张的状态,其中最主要两个表现是向外围盆地跨越和

向周边山体蔓延。目前,榆中盆地的和平已经初具城市职能,通过荒

山整治形成的九州开发区和汪庄坪等地也开始建设,这些变化确实在

意味着,城市空间发现的新的转型时期已经到来。

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构型。

由于获得相关用地数据的困难性,本部分主要通过对兰州前

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均住宅、人均公共建筑、人均公共绿地以及人

均道路广场用地等指标的的值与规划目标现状偏差度来分析总体规划

对的引导作用。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偏差见表 3-8,可以看出

兰州第一版城市住宅楼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对住宅、公共建筑投入

力度较小,而对公共绿地和道路果园广场建设较为薄弱。

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期末城市人均住宅用地、人均公

共建筑用地及人均道路广场用地指标没有达到规划所设的目标值,但

在此期间兰州人均公共绿地显着增加。

对兰州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偏差分析,可以看出

2021-2021 年十年间城市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和道路广场

的投入较大,而对居住和滨河指标没有达到规划值。

兰州城市常驻人口数量从 1979 年至 2021 年由 81.17 万人

增长到 361.91 万人,30年间城市人口业务规模约增 4.46 倍,从兰

州三版总体规划四项的偏差来看,人均住宅用地的偏差分别为 15.64%、-7.83%、-6.34%;人均公共建筑农地用地的偏差分别为 44.02%、-

6.94%、3.16%;人均道路广场用地的道路误差分别为 2.95%、-10.68%、2

7.52%;人均绿地的偏差分别为-72.77%、109.64%、-40.03%.综上,兰

州城市建设中重视对城市公共设施和道路广场的建设;在居住方面,

人均住宅面积在三版规划期末均有增加但是没有达到各版规划值;人

均现状值和目标值偏差较大,解释兰州城市绿地建设投入较为更为薄弱,人均绿地面积是衡量城市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亦须重视城市绿

化建设。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 一、城市“四线”规划背景 自2002年至2006年3月,建设部相继发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四个管理办法,要求对城市绿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地表水体等用地,划定范围确定界线,进行控制管理。按照以上四个《办法》,城市“四线”的划定贯穿于法定规划的各个阶段,包括总体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目前,兰州市已有的各个阶段规划中,对以上各类用地已做了相应的规划,但没有做专项的“四线”划定工作。 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但却忽视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侵占市政设施用地、绿地、河道洪道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侵占、拆毁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做法,因此迫切需要对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进行控制管理,以法定图则的方式对以上四线进行划定和控制。 2007年9月,我院受兰州市规划局的委托,编制“兰州市城市四线规划”。本次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层面上,对兰州市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进行划定,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以上城市“四线”划定之后,将依据建设部所发布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依法进行管理,同时,本规划作为城市“四线”的总体规划,将为下一步编制详细规划层面的“四线”规划提供上位规划和规划依据。 2007年12月日,兰州市规划局召开了由有关专家和各部门参加的方案评审会,会后,我们根据会议纪要和专家、部门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先本次提交的是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二、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1),《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1) 4、《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5、《兰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6、《兰州市西固分区规划》、《九州开发区分区规划》《兰州市雁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市盐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彭家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7、《兰州市防汛规划》、《兰州市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兰州市绿地系统规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 42页)_New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 42页)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文本是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 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它是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依据。 第二条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各种现状和规划图纸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进入二十一世纪,兰州的经济战略地位、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了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2000)基础上进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四条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五、《兰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lO年长期发展规划》

——雁滩水上游乐园一一桃树坪防护林带;白塔山公园一一伏龙坪一一兰山公园;仁寿山公园一一崔家大滩一一彭家坪公园城市三大绿色通廊。把榆中县和平镇、永登县中川镇,西固区东川一一河口地区、海石湾地区作为兰州市2010年以后的主要发展空间。 第九条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黄河纵贯兰州市区,是兰州城市的主要特征,保护黄河兰州市区段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黄河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特色,为兰州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目标。 第十条市区范围内由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依法实施规划管理;规划区内的其它区域由各县(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指导下,依法实施规划管理。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十一条到201O年把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和富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第十二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3373052

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2005年——2015年) 总则 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十年商业网点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划所作的专项规划。 商业网点规划是立足于现状对城市商业网点未来发展进行的统筹谋划,既是提升兰州商业形象,提高整体运行质量,维护商业市场竞争秩序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商业的新尝试。商业网点规划既要把握现代商业的发展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立足现实,符合兰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地理特征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特点,将城市的商业网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努力使规划成为撬动城市商业发展的杠杆,成为政府指导和调控商品服务市场运行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规划的范围为兰州市整个行政区划,以市区为主,兼顾郊区和县城。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63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8.52万人,市区人口194.91万人。 (2)规划依据:《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兰州市综合交通规划》,《兰州市城市用地规划》,《兰州市2003——2015年商业发展规划》,《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总体方案》,《甘肃省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国家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GB/T18106-2004)》。 (3)规划期限:2005年到2015年,分二个阶段推进。2005-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 一、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现状分析 (一)商业网点发展势头迅猛,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使总量与人口规模基本平衡,而且出现了质的飞跃,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日趋凸现。 自1994年兰州被确定为国家级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以来,兰州市商业网点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阶段性成果显著。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商业网点(含批发)7.8万个,零售商业从业人员15.2万人,零售商业网点基本商业面积达到311.4万平方米;各类市场175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37个,生产资料市场38个;市场总面积达298.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6万人,年成交总额172亿元。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同比增长12%,基比增长3.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0%,基比增长5.73倍,占GDP的42.9%。围绕商贸中心的建设,在推进

兰州安宁新城分区规划说明

兰州安宁新城分区规划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工作目标 (一)规划背景 本次规划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城市发展的需要“九五”期间,兰州市经济以8.6%的速度持续而稳定地增长,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将对城市建设带来显著的影响。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实现均衡发展,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迎门滩、马滩和崔家大滩为主要空间建设兰州新城的构想。 2、规划体系的需要自第三版兰州市总体规划(2000-2010年)完成后,兰州市城市规划的宏观构架已基本建立,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应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微观层面。 3、规划管理的需要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规矩,城市的各项建设按规划的要求有序地建设并贯穿城市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本次规划充分重视规划的管理性和可操作性,保持规划针对不同发展条件的适应性与自我调节机制,使规划真正成为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二、规划区现状分析 (一)区位分析新城的核心区为“三滩”地区(迎门滩、马滩、崔家大滩),正好位于安宁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的交界地段,在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西固区是重要的工业能源基地,安宁区是

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七里河区是物资集散及主要居住区,这为建设以科研、教育、体育和高科技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自然状况规划区主要处于由黄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川地,黄河自西向东穿过规划区南部,在“三滩”地区形成“S”形大转弯。该地区水文自然景观丰富,地势平坦,地形开阔。整个“三滩”地区为第四系冲积物组成的河漫滩阶地和一级阶地,冲积层厚7米~10米。土层自上而下为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卵石层,基层为巨厚层的砂砾岩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三)社会概况 1、行政隶属新城规划用地分别隶属于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其中迎门滩隶属于安宁区;马滩隶属于七里河区;崔家大滩隶属于七里河区及西固区。 2、人口与构成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兰州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198万人,新城规划区现状人口万人。规划区农业人口47064人,占总人口的27.07%。男性人口为89836人,女性人口为82045人,男女比例为::1。 3、文教娱乐 (1)中、小学基本情况规划区内现有小学25所,其中省属小学2所、区属小学13所、厂矿小学10所,共有学生11696人;现有中学15所,其中省属中学4所、市属中学1所、区属中学3所、厂矿中学7所,共有学生8860人;现有职业中学3所,共有学生278人。 (2)高校基本情况规划区现状高等学校较多,规模较大,科研综合实力较强。 (3)娱乐设施规划区内由于大型工矿企业、高等学校较多,人口构成较为固定,因此现状文化、体育设施大部分为各企业、学校内部自设,区级文体设施较少。 4、医疗卫生规划区内医疗卫生设施大致分为三级配置:医院(包括:厂矿、学校附属医院)、乡卫生院、私营诊所。规划区内现有医院11所、乡卫生院4所、在册私营诊所108家。 (四)经济概况规划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化工、机械、能源、电器等传统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国有企业体制转换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因素影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实施 方 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于2015 年7 月13 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 划》的批复实施为我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我市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国函〔2015〕109 号,下简称《批复》)、《甘 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兰州市总体规划批复的意见》(甘政发〔2015〕82 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4〕94 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城市性质,坚持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大兰州”建设,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兰州在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起到积极的引领协调作用,逐步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强化城乡规划在城镇功能、环境生态、产业布局上的引导和空间管控作用,加快构建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 在市域层面形成以城市总体规划—县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在中心城区层面形成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详规划—城市设计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市、县两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二)依据《总体规划》,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及红古区政府要尽快组织修编县城(区)总体规划,并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各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关键词: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 乌鲁木齐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简介: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研 究 3.1研究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兰州是 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桥与军事重镇,地理 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37&de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内容: 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深入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兰州是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当前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城与军 事重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 37°07',兰州市区位图。 兰州地貌类型属于陇西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沟壑区,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河谷地和平都等构成,山地约占 65%,半山地占 20% 左右,河川(盆)地约占 15%;地形总体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 1400 至 3670 米之间。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沼泽盆地,呈西北-东南 向带状分布,有"两山夹一川"的特征。 兰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 干燥,昼夜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 7 至 9 月,年均降水量 324.85 毫米,年均蒸发 1468 毫米以上,干旱现象突出;年平均气温10℃, 无霜期 180 天;常年多偏东风,风速小,静风天数在 50%以上。

3.1.2 行政区划。 兰州城址变迁大致演进可概括为"秦榆中县城-汉金城-晋西秦国都-隋兰州城-宋至民国兰州城"五个阶段。市域面积 13085.6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1631.6平方公里,市辖永登、皋兰、榆中 3 县和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 5 区,27 个乡、34 个镇、52 个街道办事处,1951-2021 年全市常驻人口变化见表 3-1,本文兰州市区指的是镇平、七里河、安宁及西固 4 个区。 3.1.3 社会经济发展。 2021 年兰州生产总值 1913.5 亿元,增长 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6 亿元约增长 6.3%;第二产业增加值 829.2 亿元约增长 9.1%;第三产业增加值 1030.7 亿元约增长 11.8%, 三次产业比例为 2.8:43.34:53.86.文化产业已经完成增加值 51.3 亿元,占GDP 的 2.68%;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 0.067 人,水运万车死亡人数为 3.17 人,煤矿多万吨死亡人数 0.58 人。 3.2 兰州市总体规划谈起。 本部分通过梳理特大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人口和用地平衡等,简要介绍兰州四版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地形的限制性,兰州产业发展较大程度受空间制约,因此,本部分最后总结规划论述调控期间兰州城市空间布局变化历程,并通过对城市用地指标的偏差程度计算来说明兰州城市建设中可能某种程度存在的问题。 3.2.1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1974 年)回顾。 兰州第一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范围:东至东岗镇、西至西柳沟、南北两山以可见的分水岭为界(包括阿干镇),共 450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 126.66平方公里。第一版总体规划发展规划人口与用地平衡表见表 3-2,城市总体规划图。 3.2.2 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1985-2021 年)回顾。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1. 简介 兰北现代城是位于中国兰州市北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作为该地区的重点地区,兰北现代城需要进行全面的城市设计,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本文将就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2. 城市规划 2.1 总体布局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总体布局应该注重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绿化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合理设置。可以考虑将城市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并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2.2 建筑密度与高度限制 为了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应该控制建筑密度和高度限制。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可以避免阴影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并保证人们能够享受到阳光。 2.3 绿化空间与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绿化空间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可以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和景观湖泊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3. 交通规划 3.1 道路网络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道路网络应该便捷、通畅,并能够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可以考虑设置主干道和支路,并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交叉口设置,以提高交通效率。 3.2 公共交通系统 为了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应该发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和自行车道等,以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4. 建筑设计 4.1 环保设计 建筑设计应注重环保性能,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优化建筑结构和加强节能设备的使用等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智能化设计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建筑设计应该注重智能化。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停车系统和智能安防系统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 5. 公共设施规划 5.1 教育设施 为了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应该规划建设优质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同时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以确保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 5.2 医疗设施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还需要规划建设完善的医疗设施。可以考虑建设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急救中心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5.3 文化娱乐设施 为了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可以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和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这些设施可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并促进城市的文化发展。 6. 总结 兰北现代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总体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和公共设施规划等。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一个宜居、便捷和环保的现代化城市。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发展,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生态文明视域下兰州南北两山景区建设规划

生态文明视域下兰州南北两山景区建设规划 本规划从生态文明视域出发,对兰州市自然环境现状与生态限制性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兰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城市整体风貌层面提出未来兰州南北两山景区建设总体规划。本规划坚持以自然和文化资源带动周边,以市场带动发展,大力提升景观质量,突出兰州“山—水—林—城”特点。本规划将南北两山划分为12个景区,其中包括四个具有景观价值的特色景区,五个以风景游览、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休闲养生为主的游憩型景区,二个分别为黄河入城口和出城口的生态型景区,一个以烈士陵园为主的纪念型景区。本规划对于提升兰州城市形象、丰富兰州文化内涵、保障兰州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景区建设规划;地域文化;生态文明;兰州南北两山 1引言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和黄河上游资源富集中心,也是东西部交流合作和联系中亚、欧洲、中东及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通道,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1]。特别是目前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

出,为兰州市不断增强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兰州是一个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3],黄河呈东西向贯穿市区全境,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脊,南北两山作为南北向界面,将城市限定在带状空间内。“两山夹一河”的地理格局,很好地体现出山水城市中的“边缘效应、闭合及尺度效应、豁口及走廊效应” [4],是将兰州建成独具特色城市的物质基础[5]。兰州南北两山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不仅反映在建设规模与空间布局上,也反映在景观品质、文化内涵、服务功能和生态经济等多层次的需求上[6]。随着兰州在我国西北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城市职能也由工业重镇向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中心等复合型职能转变,对城市形象、生态环境、旅游服务等功能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兰州南北两山生态建设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绿化建设,而成为提升两山景观质量和丰富两山文化内涵的多功能综合性建设[8]。20__~20__年,本项目组受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委托,在多次实地踏勘的基础上,从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着手,结合兰州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地域文化特色,从城市整体风貌层面提出未来两山景区建设总体规划。这对于提升兰州城市形象、丰富兰州文化内涵、保障兰州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兰州新区交通规划方案-最新版

兰州新区交通规划方案 介绍 兰州新区是甘肃省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兰州市区以 东约1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区域之一。为了促进兰州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交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兰州新区的交通规划方案进行阐述。 总体规划 根据兰州市政府的规划要求,兰州新区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交通网络建设 2.公交线路覆盖 3.地铁线路规划 4.快速公路建设 5.机场建设 道路交通网络建设 地面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是兰州新区交通规划的基础,交通道路的贯通是整个新 区交通规划的基础。根据兰州市交通规划,兰州新区将建设多条主干道路,包括: 1.G30兰海高速公路 2.G75兰海高速公路 3.兰新高速公路 4.兰州外环线公路 5.兰州新区环线公路 这些道路可以将兰州新区与兰州市中心、周边地区贯通,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 公交线路覆盖 公交线路覆盖是兰州新区交通规划的一部分。根据兰州市交通规划,兰州新区 将建设多条公交线路,其中包括: 1.101路:贯穿兰州新区东西两端,连接榆中和皋兰。 2.102路:贯穿兰州新区南北两端,连接嘉峪关和武威。 3.103路:连接兰州新区东西北三端,为兰州新区内部主干线路之一。 公交线路的建设将为新区居民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地铁线路规划 地铁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最有效、最舒适的交通工具之一,兰州市将在兰州新区建设地铁,计划建设以下地铁线路: 1.地铁1号线:贯通兰州新区南北向,经过新区行政中心区。 2.地铁2号线:连接兰州新区的西南和东北,经过河西新区、兰州新 区北部新城区。 地铁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兰州新区的交通状况。 快速公路建设 兰州市政府还计划在兰州新区建设快速公路,并构建出兰州市到西安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和银川市四省一自治区的快速公路主通道。 机场建设 兰州新区到兰州中川机场的距离较远,为了提高兰州新区的交通便利度,兰州市正在规划在兰州新区建设新的机场。 结论 交通规划是兰州新区城市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建设科学合理、便利快速的交通网络,才能更好的促进兰州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兰州市政府在制定交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因素,相信随着规划的实施,兰州新区的交通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

兰州新区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最新规划方案

兰州新区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最新规划方案 一、规划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规划范围: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拟选址于兰州新区东侧,具体为纬五十四路以南,职教园区以北,铧段公路以东,皋兰黑石以西的区域,总规划用地范围为2058.98hm2。 规划时限:近期:2021-2025年;中期:2026-2030年;远期:2030-2035年。 规划产业:以拆解处理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及表面处理再加工产业为特色的核心产业,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物流配送产业、无害化处理为支撑产业,公共服务配套产业、生活休闲产业为配套产业,规划产业布局结构包括再生资源产业组团、拆解再利用产业组团、表面处理再加工产业组团、仓储配送组团。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三轴互通、三心引领、两区联动、多点相映”的整体空间结构。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相关法律、条例、技术规范开展。 本次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总则、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体系构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三、征求意见的主要内容 1.您认为这个规划选址是否合理? 2.您认为本次规划环评应关注哪些环境问题? 3.您认为规划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措施减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您对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 5.从环保角度,您对规划持何种态度,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征求意见范围及意见反馈 1.征求意见范围 包括但不限于规划范围内或受本规划影响的企业、居民或其他组织的代表。

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03.09.22 •【文号】国函[2003]101号 •【施行日期】2003.09.22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03]101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甘政发[2001]4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至201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兰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把兰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164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主城区要按照“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布局原则,逐步形成“一河、两城、七组团”的城市结构。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发展,旧城区要控制开发强度,进行产业结构调

整,改善城市环境;由雁滩、迎门滩、崔家大滩和马滩所组成的新区要注意环境保护,疏解旧城区人口密度,促进城市平衡发展。 要发挥兰州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合理分布市域人口和各类产业。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发展中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7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44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94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59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视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各种交通枢纽相互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要统筹规划和建设给水、排水、节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的重复利用率。要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城市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消防、人防、防地质灾害等内容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保护好城市的水、大气和声环境。要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提高黄河兰州段的水环境质量,严禁工业废水非达标排放。对污染严重而又无法治理达标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对规划确定搬迁的企业要严格限制其扩大规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搬迁计划和措施。要改善城市燃料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要保护已有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逐步形成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绿地系统。要制订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措施,使城市环境质量尽快得到明显的改善。 七、重视城市风貌和特色保护。重点做好沿黄河两岸地区的景观规划,加强

兰州地铁规划

兰州地铁规划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兰州的交通问题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兰州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兰州地铁。 兰州地铁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条覆盖市区主要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居民区和重要景点的地铁线网,以方便市民出行,减少汽车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地铁线路的规划由兰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和相关专家团队共同完成,经过多次研究和论证,最终确定了初步规划方案。 兰州地铁规划方案共包括5条地铁线路,总长度约为200公里。其中,1号线将连接兰州市南站和兰州市北站,全长约30公里,设有20座车站;2号线将连接市中心和兰州新区,全长 约40公里,设有25座车站;3号线将连接城西和城东,全长 约50公里,设有30座车站;4号线将连接市区和兰州市周边 的重要区域,全长约50公里,设有35座车站;5号线将连接 兰州市东站和兰州市西站,全长约30公里,设有20座车站。 兰州地铁的建设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首先将启动1号线和2 号线的建设工作。预计在建设工期内,将会聘请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地铁建设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督。兰州地铁的建造将充分考虑兰州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出行。 兰州地铁的票价将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市民的出行需求进行合

理定价,同时也将考虑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了方便市民购票和乘坐地铁,将建设一套先进的地铁卡系统,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地铁专用自助售票机购买地铁卡或充值,方便快捷。 兰州地铁的建设将为兰州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选择,减少交通事故和尾气污染,提高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同时,地铁建设也将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兰州地铁的规划和建设将为兰州市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兰州市政府将尽快启动地铁建设工作,争取早日让兰州市民享受到地铁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兰州地铁的建设将与城市的发展同步,为兰州的未来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公示

【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公示】 导语: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公示于年月***日正式发布。该方案是兰州市政府为了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福祉而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对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进行深度评估,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的背景和目标 1.背景: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建设不够统筹、城市管理不够精 细等。 2.目标: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制定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和高效落 实的方案,推动兰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的内容和重点 1.科学规划: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 规划和详细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 续性。 2.精细管理: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将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其中包括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 平等。 3.高效落实: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将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实行目 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结果可控。 三、我对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是兰州市政府为了推动城市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方案的出台,不仅有助于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为居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在三定方案中,我认为精细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另外,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的实施离不开科学规划。只有制定合理的规划,才能确保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在规划方面,我建议兰州市政府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环境治理,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高效落实是实现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目标的关键。只有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的成果。我对兰州市政府在方案落实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工作效率;注重监督和反馈,确保工作进展和成果可控。 总结和回顾:兰州市编办三定方案公示为兰州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和高效落实,兰州市将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

四版规划打造发展兰州全面总纲

四版规划打造发展兰州全面总纲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第四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四版规划”)。在这部最新版本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进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涵盖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城镇化和城乡统筹进展、历史文化爱护、产业进展与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内容。从地上到地下,从现在到今后,“四版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进展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兰州今后一段时间的进展绘就出了一幅壮阔的蓝图。 方向已经明白,如何能迈好步伐,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如何让“四版规划”从美妙愿景成为现实,是兰州这座城市在今后数年内必需担负起的“漂亮责任”。 正是这份体量极大、细致严谨的材料,为我们描绘着一个更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出门乘车,交通状况怎样?冬天到了,家里暖气够热吗?小孩要上学了,离家近吗?……只要生活在这座城市,我们每个人都与它有关。这本厚厚的城市总体规划,将是兰州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城市进展建设的“总纲”。 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刘鹏堂介绍说:“城市总体规划是各项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标尺’。依据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将分别制定专项规划,全部内容都要与总规划保持全都,不能冲突。”四版规划是指导我市进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

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都要符合四版规划。特殊是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反四版规划。各类建设都应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保证城市各项建设活动能够根据总体规划协调、有序地进行。 严格依据总纲实施专项规划 有了标尺,就有了规范。在谈到“四版规划”时,我市规划、城建、房管、园林等多个部门均表示将严格实施,确保四版规划实施落地不走样儿。 “我们要吸取各地的阅历教训,严格贯彻落实,执行好四版规划。”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刘鹏堂告知记者,组织实施“四版规划”,是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进展战略的详细要求,是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规划的详细手段,是城市进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全面实施四版规划,对于促进我市城市经济社会长远进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可持续进展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据四版规划,我市还将进一步细化完善《兰州市城乡统筹进展总体规划》,全力推动适应城乡统筹、区域协调进展的要求,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在市域构建以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在中心城构建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详规划—城市设计为框架的规划体系。根据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快规划编制进程,在市域范围以市、县(市)域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统筹布局城乡

兰州新区高架桥规划

兰州新区高架桥规划 落定于秦王川盆地的兰州新区,自批复之日起就背负上了重要的战略使命。兰州新区与主城区间的区域联络也一直备受瞩目。 随着“一心两翼”战略的推进,连接主城区与“两翼”的几个交通要道,开始成为战略落实的重要联络线和吸引大众眼球的焦点。除了主城区连接榆中生态创新城的轨道交通4号线外,在兰州关注度最高的交通线便是中通道项目。 2021年3月21日,兰州市出台了《兰州市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除了有关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外,还提到了中通道南延线。 中通道南延线公路工程是兰州中通道通向市区的“最后一公里”,其起点位于皋兰县忠和镇中铺子,采用枢纽立交顺接兰州中通道。中通道南延线规划线路向北上跨109国道后于卧龙岗东侧设置隧道穿越山体,向南上跨兰州货运北环铁路,与北环快速路采用枢纽立交相连,然后上跨连霍高速,沿石门沟向南进入盐场堡刘家坪。 进入市区后,中通道南延线的连接线将采用“高架桥”的方式融入市区路网,分别上跨T435号路、B429号路、S421号路、盐场路、北滨河路、人民路后跨越黄河,于龙王庙西南侧上跨南滨河路、B614号路后终

点接入规划T603#路。 我们按照这个规划,深研了相关控规图,然后发现了一个多年未经提及的名字——“中滩大桥”。这或许就是中通道南延线规划里,其连接线进入市区后“抵达的终点”。 其实去年8月,中通道南延线就进行了项目勘察设计的公开招标,如今重点提出强调,也说明了中通道南延线的重要性。当然,中通道南延线再一次闯入兰州人的视野,也牵动了人们关注兰州中通道项目的目光。 在《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中,兰州新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为“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联系廊道,构建主城区南北向主干线交通的发展。其中,兰州中通道项目就是兰州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廊道之一。 兰州新区的综合交通规划愿景已经规划完善,待骨架交通网络完善,兰州新区与主城区的区域也将联系的更为紧密。可如此繁密的交通路网,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 前几年,兰州新区正值大力开拓的前期阶段,有关交通的大规划才刚刚酝酿成型。 2014年,兰州中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闯入了大众视野,并于一年后顺利取得环保局批复意见。一时间,中通道项目成为兰州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之后的时间里,人们一直等待着中通道项目发出新动态,对这个

兰州新区规划图

兰州新区规划图 兰州新区规划图是指对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这个规划图是根据兰州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需求、人口规模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而制定的。下面是一份700字的兰州新区规划图的简要描述。 兰州新区规划图展示了兰州新区未来的基础设施布局、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布局等内容。该规划图以实现兰州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为目标,力争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 规划图中,首先明确了兰州新区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兰州新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规划图对兰州新区的交通网络进行了规划。新区将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等,与兰州市及周边城市形成便捷的交通连接。 规划图中还明确了兰州新区的产业布局。新区将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和生态宜居园区三大功能区,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此外,规划图还对新区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布局。新区将建设现代化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和生活中心,配套建设大型购物中心、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供优质的商业、文化和生

活服务。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规定了兰州新区的绿化布局。新区将加强绿化建设,建设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绿色生态空间,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态教育的场所。 最后,规划图还显示了兰州新区的人口分布和居住区规划。新区将建设多样化的居住区,包括高层住宅、别墅区和安居区,提供不同层次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兰州新区规划图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形象和未来发展蓝图,旨在实现兰州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环保,为兰州市和整个兰州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希望这个规划图的实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为兰州新区打造一个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做出贡献。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