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书院简介

白鹭洲书院简介
白鹭洲书院简介

白鹭州书院

自唐至清,全国书院有七八千所,江西近千所,而庐陵书院有200余所,而且不少书院办成了学校,至今仍然书声琅琅,白鹭洲中学就是其中之一,其前身就是当年著名的白鹭洲书院。

民间聚徒讲学的书院始于唐代。唐代庐陵兴建的书院有4所,即皇寮、登东、匡山、光禄书院。唐开元年间,吉州通判刘庆霖在其治所创建了篁寮书院,开吉州书院讲学之先河。山间学士,纷纷仿效,于是,山乡闾巷大办书院,名流学者讲学其中。自宋至清,庐陵大兴理学,布衣野老也来参会。一时序庠相望,弦诵相闻,山间茅屋也闻琅琅书声,人谓“茅屋底下出公卿”。

宋代,庐陵建书院40所左右,其中白鹭洲、新兴、盘窝、云岗、云龙和清节书院比较著名,主要传习理学,大都为程朱理学传人所主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据欧阳守道《白鹭洲书院山长厅》记载:“书院初建之岁,其时山长未有人,江万里亲为诸生讲课,载色载笑,从容水竹间。”

白鹭洲书院的创始人江万里,江西都昌县人,官至宰相。元兵南下进占江西,他在鄱阳家居,坚贞不屈,投水自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贞节烈之士。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即校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学者。

在“庐陵硕儒”欧阳守道的管理下,白鹭洲书院很快成为江西一流,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皆出其门。在一篇祭文中,文天祥高度评价了欧阳守道对教育的贡献,“先生之心,其真如赤子,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天子以为贤,缙绅以为善类,海内以为名儒,而学者以为师”。

从隋至清,科举考中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风是否昌盛,文化是否发达,人才是否众多,声望是否显扬的重要标志。庐陵地区考取的进士近3000名,而文化发达的苏州只1771人,一个州府而言,是全国最多的。明代有两届科考,前三名都是吉安府人,“双连冠”在全国绝无仅有,考取状元16名,名列全国前茅。隋唐以后,官员多从举人、进士中任命,正宰相江西共28人,其中吉安就有8人,还有副宰相9人和众多的尚书、巡抚。

宝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吉州占44名,且大多数为白鹭洲书院学生,几乎占全国录取人数的群体十分之一,为全国之最。21岁的书院学生文天祥独占鳌头,宋理宗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书院名闻遐迩,成为与白鹿洞、鹅湖齐名的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历年株洲地区湖南文化常识考题汇总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年考题演练 2012年 1.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它是在湖南哪个地方出土的( ) A.茶陵 B.醴陵 C.攸县 D.宁乡 2.株洲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在战国时期,株洲应该属于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楚国 3.有一位湖南湘潭籍着名画家,他的花鸟虫鱼写意画,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情趣,被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他是以下哪一位画家( )A.齐白石B.吴道子C.张大千D.张择端 4.屈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下列习俗哪一项与他有关( )A.吃元宵B.吃粽子C.吃月饼D.吃荠菜煮蛋 5. 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在长沙起义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李立三、陈明仁 B.程潜、陈明仁 C.程潜、左权 D.左权、李立三 2011年 6. 株洲有很多以“神农”命名的景观或建筑,如神农公园、神农阁,还有正在建设中的神农城,请问这是为了纪念()A. 炎帝B.黄帝C.禹D.尧 7. 明朝时,文坛出现了著名的茶陵诗派,它反对内容苍白、文风萎靡的文体,主张诗歌要抒发性情,其开创者是()A.周敦颐B.何绍基C.李东阳D.贾谊 8. 参观长沙望城某纪念馆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学习他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请问“他”是() A.刘少奇B.罗盛教C.欧阳海D.雷锋 9. 中国近代史上,三湘大地人才辈出,他们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A.黄兴B.蔡锷C.陈天华D.宋教仁 10. 张大爷是个戏迷,酷爱湖南地方戏剧。下列不属于湖南地方剧种的是() A.祁剧B.京剧C.花鼓戏D.辰河戏 2010年 11.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程潜②左权③陈明仁④李立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2.“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揭示了哪一书院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 A.石鼓书院B.岳麓书院C.白鹿洞书院D.嵩山书院 13.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 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湖南的( ) A.蔡锷B.梁启超C.康有为D.谭嗣同 【展示世博株洲元素】在上海世博会这个世界瞩目的大舞台上,株洲元素也在散发着光芒。以双“魔比思环”为创意建设的世博湖南馆,灵动大气,其主创人员就是株洲人鲁晓波。 (1)7月25日,世博湖南馆将举办“株洲日”,请休推荐株洲的“入博”产品。(2分) 2009年 14. 2009年5月,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发起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推选活动正式启动。假如要你推荐湖南的感动中国人物,你会推荐( ) A.雷锋、袁隆平B.姚明、“鱼片”刘朝华c.杨利伟、宋祖英D.徐特立、“铁人”王进喜15.明朝时,文坛出现了著名的茶陵诗派,它反对内容苍白、文风萎靡的文体,主张诗歌要抒写性情,其开创者是( ) A.马致远B.陆游C.李东阳D.吴承思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 震悚(shǒng)荒谬(miù)溃退(guì)锐不可当(dāng) B . 要塞(sài)瞥见(piē)惊骇(gài)歼灭(qiān) C . 幽咽(yàn)诘问(jié)差使(chà)素湍绿潭(tuān) D . 藻荇(xìng)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 2.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经典著作往往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方能真正明白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 B . 夜幕降临,寒风凛冽,他却独自在湖边徘徊,这一幕不由得引起了景区工作人员的注意。 C . 你违反了自修课纪律,同学们有目共睹,难道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还想狡辩不成? D . 暑假,我回老家探亲,坐在飞驰的动车里,峰回路转,景象时刻变换,简直美不胜收。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研究生毕业后,他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扬州,总是见异思迁,很难做出决定。 B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 . 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D . 《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做好安全防溺水工作,取决于领导是否重视。

B .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 C . 近代历史的屈辱警示着我们,因为教育落后便意味着将永远处于受剥削被侵略的地位。 D .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的特点,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5. (2分)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白鹭洲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区东面赣江中的白鹭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书院顶端,只见江流浩荡,令人心旷神怡。 ①风月楼高三层,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②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万里在此建立白鹭洲书院。 ③书院兼为县学,经历代修葺扩大,古迹犹存。 ④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⑤白鹭洲形状如梭,因洲上多栖白鹭而得名。 A . ⑤②③①④ B . ②④①③⑤ C . ⑤②④③① D . ②⑤④①③ 6.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在《史记》中也有这个故事。 B . 《韩非子》作者是春秋时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C . 这篇故事的内容带有讽喻性,可以当做寓言来看。 D . 现代汉语中“疾”是一个词,在古代有病情轻重之分,“病”比“疾”重。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11分) 7. (11分)默写。

山东书院简介

山东书院简介 山东书院简介 圣泽书院位于山东汶上。相传为孔子与弟子讲学之处。北魏孝昌二年(526)就此建立讲堂。唐天宝十二年(753)刻吴 道子所画“宣圣兖公小像”,刻像由徐浩题额、颜鲁公(颜真卿)书《夫子庙堂记》。宋元佑四年(1089)知县周师中重修。元至元三十年(1293)东平教授马栋庵置地12亩进行扩建,藏书 千余卷,并亲临讲学。明嘉靖二年(1523)抚按陈凤梧求遗址,知县吴瀛建于城内西南隅,仍名圣泽书院。隆庆元年(1567)以后相继增修。万历元年(1573)改名为复古书院,十二年(1584)又复旧名“圣泽”。明嘉靖至清道光元年共有学田2254亩,另有南汪湖租地610亩。至光绪十九年(1893)又增学田3900亩。光绪三十年改为高等小学堂。 弦歌书院位于山东武城。金大定间建。院有祠,祀孔子及子游。明隆庆元年(1567)知县金守谅移建于县治南,易名学道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小学堂。 郑康成书院位于山东淄博。创始年代不详。金代末年毁于兵火。元延祐二年(1315)、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嘉靖五年(1526)、二十四年均曾予修建。据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王琮《修缮郑康成庙碑文》载:“县治之东距十余

里有山曰黉山。汉儒郑康成关陕业终之后,避地于斯,以经学教士子,因卜筑于山之麓。故今有晒书台、有鞭书草,炳炳载入传说,铭碣不及。” 尼山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又名尼山诞育书院。尼山为孔子诞生地。宋庆历三年(1043)孔子46世孙孔宗愿即庙为学,后毁于火。元(后)至元二年(1336)中书左丞王懋德奏准创尼山书院,保举彭璠为山长。《尼山创建书院》载“凡齐鲁之境贤卿大夫,民之好事者,出钱而劝成之。择木于山,陶甓于野,佣僦致远,牵牛车,服力役,连畛载途,饮饷相望。”元末衰败。明永乐十五年(1417)重建。弘治七年(1494)61代衍圣公孔弘泰、四氏学学录孔公璜重修。主要为祭祀之所,亦有少量讲学活动,山长、学录是书院的主祭者,亦为政府官员。现尼山东麓门前仍有“尼山书院”石碑1座,门内正殿3间,两厢各3间。 龙山书院位于山东东平。元至元三十年(1293)东平路总管严忠济创建于龙山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东平知州普尔泰与州绅孟贞奎、王毓俊等重建于北门里路西马公祠旧址。道光二十六年(1846)州遭大水,书院亦被灾,知州吴炜移建于东门里路北(今东平一中校址)。修筑讲堂9间,斋舍28间,办公室6间,同治二年(1863)修试院(考棚)于院东,建堂室24间,号舍30间。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什么是书院制

什么是“书院制”?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西安交大书院制 简单的说,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 交大的学院现在有理学院、电气、能动、电信、机械、软件、材料、生命、经济、人文、管理等等,学院负责安排课程、考试等于学习相关的东西。 书院有八大书院,分别是仲英、彭康、南洋、文治、励志、崇实、宗濂、启德,宗濂书院和启德书院在西校区。书院是住宿单位,负责宿舍管理、组织课余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2008-09-19 14:25 新华网西安电(记者许祖华)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推行本科新生住宿"书院制",以生活社区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明显改善了新生入校后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以及懒散问题。 --让大学新生加强自我管理 2006年9月,西安交大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成立了彭康书院,对新进校的本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学校让3200多名不同专业的新生统一进入这个书院,在一、二年级通识教育阶段增加交流,自我管理,共同成长,两年后,再回各自的学院接受专业课程的训练和培养。今年,西安交大又成立了文治书院和宗濂书院,共有3900余名新生入住。 据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丘进介绍,西安交大推行"书院制"主要考虑到从

中学到大学,学习生活方式与环境的跨越,使一些学生在考上大学以后主观上放松了要求。主要表现在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淡漠,公德意识差等。 此前,学生进校后都分到自己所在的学院里,由学院的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管理方式与高年级学生基本相同,不能体现新生的特殊性。 高校学生发生留级、退学等事件,往往是大一就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现象。因此,在新生中开展大学生活导航、学业规划、学习辅导、习惯养成等系统的育人计划,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 --从古今中外书院制中得到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教育注重讲明义理,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书院名儒学者治学注重求实、创新,在治学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 在香港中文大学,学系负责"学科为本"的教学,书院负责"学生为本"的教学,通识教育多由书院承担。中大下属四个书院皆十分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如新亚书院就十分重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求知的兴趣、敏锐的触角、冷静的分析以及团队精神。逸夫书院的通识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自己专业的局限,学会欣赏和了解其他学科的观点,开阔视野,重视让学生在学习参与及各类活动过程中体悟人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联合书院则一直强调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其通识教育的三大目标,即自我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建

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的发展_以江西吉安府为例

第27卷第2期 2005年4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N I N G BO UN I V ERSI TY (E DUCATI O NAL SC I E NCE ) Vol .27NO.2 Ap r . 2005 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的发展 ———以江西吉安府为例 衷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州510640) 摘要:江西吉安地区在书院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书院建立时间早,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宋元 时期,书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理学家们往往通过书院阐扬其学说,理学的思想也通过书院 的讲学活动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书院也是理学家们进行道德实践的场所。由此,宋元时期理学的 迅速发展与书院的发达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宋元;吉安;书院;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9.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5)02-0058-03  收稿日期:2004-12-01  作者简介:衷海燕,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虽然书院在十世纪以前就已存在,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的确立则是在宋代。书院具有藏书、教学和祭祀三种功能,作为一种新的私学教育制度的诞生,它彻底打破了学校单纯官办的传统。[1] 正如史学家马端临所言: 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所 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赐,教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学,盖皆仿四书院云。[2]江西吉安地区在书院发展史上具有较特殊的地位。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宋元吉安书院的发展,阐明书院与理学之间的关系。 一、宋元时期吉安书院 宋元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书院成为公认的机构,尤其在南宋(1127-1280)时期,各地创办了大量的书院。宋元时期,吉安总共新建有56所书院。其中两宋时期为37所(北宋6所、南宋21所,另外不详的有10所);元代则共新建19所书院。这些数据许多都超过了其它地方全省的书院数目。[3] 此时的书院,内部已设有山长、院长等职,由他们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庐陵的白鹭洲书院、凤山书院,泰和县的匡山书院等皆设有山长。不少书院置有学田,以保证书院的各项经费来源。书院的功能则除聚徒讲授之外,还从事祭祀、藏书等活动。 宋元时期,吉安书院以私办的占绝大多数,地点则大多数在乡村。(见下表)一批士绅捐资创办书院,或建以讲学,或以教育本家、本族子弟。如永丰县湖头书院,为邑人金汝砺、金作砺所建,书院成为二人的讲学之处;安福县秀溪书院则是建以教育本族子弟,杨万里曾为之记,曰:“人士周奕彦博居其上,筑馆临之,命之曰‘秀溪书院’。讲经有堂,诸生有舍,丛书于间,旁招良傅,以训其四子,曰伯纪、承勋、伯仍、大同。”再如龙泉县的盘窝书院,为孙氏家族书院。吉水白沙书院为文昌张文先创,“教其族里俊秀子弟”,[4] 等等。

2020年大学书院制文化建设的实践

大学书院制文化建设的实践 摘要大学书院制建设不仅是制度上、形式上的建设,文化建设是书院 制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绍兴文理学院书院制秉承“文明、和谐、平安、尚学”的文化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过两 年多的培育实践,从组织管理、环境布置到二三课堂活动等方面对书 院文化建设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索,初步建构并形成一种独特的书院 文化。 1大学书院制 大学书院制建设是以学生公寓为平台,以通识教育和系列书院活动为 载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自主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增强社 会责任感,提高人生品位,达到全人教育的目标[1-2]。我国大学书院 制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先后有近百所高校进行了书院制建设的探索,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比较典型的高校有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复旦大学(2005年)、华东师范大 学(2007年)、淮海工学院(2008年)、汕头大学(2008年)、肇庆学院(2009年)、上海大学(2011年)等[3]。大学书院文化建设是 书院制建设的灵魂,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坚

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引导广大师生成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2大学书院制下的文化建设 书院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 文化活动。同时在自我剖析与自我思考的基础之上,分析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尽可能在这三者之间找到着力点和平衡点[4-6]。书院文 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因此,书院 建设应当以学校的总体规划为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力求品位,才能真正做好书院文化建设的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大学 书院文化。从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出发,首先,要以书院整体为出发 点去发现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 体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明确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第二,在书院文 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地域特色、校园文化、生源组成等因素联系起来 加以综合分析、总结,从而打造特色书院文化。第三,书院文化组成 部分要具有内在和外在的规律性和关联性。第四,书院文化建设要善 于实践,勇于探索创新,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书院文化建设按照 性质,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 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书院文化的核心内涵,是高层次文化理念的 体现。以精神文化为例,书院核心文化理念概括可称为书院文化定位,可从书院精神、书院使命、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书院精神,如同体育精神一般,是激励书院学子不断奋发向上的一种精神支柱;书院使命,就是提倡大学书院制的初衷,通过把大学生公寓社区 化书院化,来充分发挥书院育人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是大学书院文化 体系的内核,体现大学书院文化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以社

2019年高考天津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瞭.(liáo)望天暮.(mù) 俯瞰.(kàn) B.黑魆.(xū)魆摇曳.(yè) 萦.(yíng)绕 C.皓.(hào)月倾泄.(xiè) 一模.(mó)一样 D.瑰.(guī)丽变换.(huàn)莫测苍穹.(qió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飘洒瞬息万变出神入化 B.散落瞬息万变鬼斧神工 C.散落浩如烟海出神入化 D.飘洒浩如烟海鬼斧神工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 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中国书院博物馆讲解词

中国书院博物馆讲解词 中国书院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也是湖南建成的首个全国性博物馆。我们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陈列手段,将书院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它的建筑面积为4786平米,陈列面积为3100平米。 您看到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外墙和入口处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几个大字,这是集南宋理学家、书院教育家朱熹的字。进入博物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仿南宋的黄铜铸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印章。接着我们来到的是序厅,序厅除了有介绍中国书院博物馆陈列内容的文字之外,还有大型的壁画。为了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能生动的再现中国古代数以千计的书院,我们陈列的时候将壁画与陈列内容相结合,将中国古代书院以直观的形式、艺术的手段再现出来。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弦歌千年”展厅,这里将向大家展示中国古代书院的千年发展历史。“书院”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大家看到的展柜中的这本南宋王应麟写的《玉海》,当时的书院实际上是藏书机构,唐代国家级的图书馆就是用书院命名的,称为丽正、集贤书院,展柜中的其他几本书对此都有记载。 到了唐末、五代,不少学者将自己读书、藏书的书房也命名为书院,并且招收学生,这样唐末的书房就逐渐衍生出了教育因素,形成了教育机构。我们看到这里有提到邺侯书院,邺侯书院原名是南岳书院,位于南岳烟霞峰,唐代邺侯李泌曾在这里读书,李泌是陕西西

安人,家富藏书,韩愈有诗句说“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贞元年间,李泌的儿子李繁创建南岳书院,到南宋改为邺侯书院。 到了北宋,在北宋初期,书院发展迅速,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当时出现了多所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的说法流传至今,大家看看墙上的一览表,在南宋、元代、清代学者心中的四大书院都有不同,但无论哪种说法,岳麓书院都名列其中,这足以说明岳麓书院在北宋初期的地位。到了南宋时期,书院转变为理学家研究学问、宣讲学术的重要机构,书院数量远远超过了北宋,而且确立了完善的书院制度,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研究与传播的大本营。展柜中的《乾道五年规约》,也称为《丽泽书院规约》,是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为丽泽书院制定的制度性文件,对书院学生的学习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岳麓书院”石碑 “白鹭洲书院”石碑,白鹭洲书院在江西吉安,是南宋著名的书院,文天祥就是这里的学生。 元代的蒙古贵族统治中原之后,多次发布诏令要求保护好文庙、书院,使得元代的书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元代在南方的书院继承南宋书院的传统,继续研究与传播理学。大家看到的这块《白鹿洞书院教条碑》是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时所撰写的,南宋后期,这一教条成为全国书院所共同遵守的教条,元代书院更加广泛的遵从这一教条;大家看到展柜中还有一本《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后期程端礼所撰写,程端礼曾经担任多所书院的山长,这本书主要规定学生每年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另一方面,元代书院还有一个特点,就

东坡书院的介绍

东坡书院的介绍 东坡书院,又称“东坡祠堂”,也称“蜀山书院”。座落在宜兴西蜀镇蜀山南麓,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 苏东坡,名轼,四川眉山人。他在北宋元丰年间,曾先后三次来到宜兴,对阳羡山水怀有眷恋之情。他看到独山峰峦如黛,清溪萦绕的迷人景色,曾感慨地说:“此山似蜀”。他在《桔颂》是声称,要在这里买一小园,种桔三百本以度晚年。他吟有“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之句,后因仕途坎坷,未得如愿以偿。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独山改名为“蜀山”,并在东坡讲学处建造“似蜀堂”。明天顺年年间,宜兴人工部侍郎沈晖建筑造了“东坡书院”,占地三十多亩,讲堂六楹,中立苏轼像,每月朔望讲学,清康熙、乾隆间都曾修葺,后毁于咸丰太平军之役,同治八年重建,光绪八年再修,每逢东坡诞辰举行纪念活动。1983年,丁蜀镇政府再修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屋宇四进,总面积为一千多平方米。书院前有小河,叫“书院浜”。大门上有舒同所书“东坡书院”额,进门一条砖石甬道,左坡有“石牛池”,内有怪石如石牛,两旁为“砚池”。左新建有碑廊,陈列历代碑刻。第一进,面阔七间,前左右有石鼓墩。西面二间保存匾额三块:一为清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周家楣手书的:“东坡买田处”,二为清浙江巡抚任道榕手书的“讲堂”;三为清道光江宁布政使杨能格手书的“似蜀堂”;第一进与第二进倚东墙有屋二间,栋梁窗格较讲究。第二进是主建筑,七间。上悬三块匾额,是第一进三块匾的复制品。大厅宽畅,可容三、四百人。檐下斗拱,东西枋上雕云鹤、卷草,中枋刻人物画像,中间神座,朱漆贴金,出于名匠之手。正面墙上,嵌碑刻七块,皆清代重修书院的碑刻。东边是三间二层楼房,西面二间是“湖山拱秀厅”。第三进天井的东西,各有侧室三间。第三进建筑古朴,前部原为“讲堂”,后部名“似蜀堂”。由此上行,地势渐高,登上石级可上最后一进。第四进原是七间楼房,登楼可见市镇全景和太湖远景,楼早已焚毁,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建,建国后政府加以修葺。 在宜兴闸门乡永定村,有宋元丰七年,苏东坡手植于邵氏庭院的“西府海棠”,所以又称“东坡海棠”,每逢春日海棠盛开。 历史沿革 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置阳羡县,属会稽郡。东汉顺帝四年(公元129年)改属吴郡。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以表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之功,设义兴郡,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六县。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属常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义改名宜兴县,仍属常州。元初升宜兴府,元贞元年(1295年)立宜兴州,属常州路。明复称宜兴县,属常州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置宜兴、荆溪二县,1912年省荆溪县入宜兴县。19 14—1927年属苏常道。 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1953年1月26日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56年

2018年衡阳市石鼓区公开招聘教师

2018年衡阳市石鼓区公开招聘教师 学校简介 一、人民路小学 人民路小学创建于1944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牌老校,已载入国家《教育大辞典》。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11079 平方米,有41个教学班,学生 2109人,教师10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学校配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电脑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十四间教学功能室,校园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红十字工作模范学校。 二、都司街小学 衡阳市石鼓区都司街小学创建于1935年,原名“尚志”小学,又名“朝晖”小学,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一流,是一所历史悠久、社会声誉高的窗口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湖南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校”、“湖南省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衡阳市教改教研先进单位”、“衡阳市教育教学常规先进单位”。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的综合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走“重仁义道德,立鸿鹄之志,育儒雅之士”的特色之路。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参加市、区多项质量检测均名列前茅,多次在衡阳市文艺展演和读书活动

中获得金奖,《小学法制教育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通过国家、省、市级立项并获奖,多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各项教学比武活动中获奖。 三、建设新村小学 衡阳市石鼓区建设新村小学创建于公元1985年,毗邻湘江与蒸水交汇处的衡阳名胜古迹石鼓书院。位于石鼓区建设新村65栋,北邻建设路,西至雁栖桥。2011年9月为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与原望城路小学合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17个教学班,学生800余名。学校占地面积5741平方米,校舍面积5002平方米,绿化面积1356平方米。目前,学校建有16间多媒体教室及各种功能室,拥有标准的的环形跑道,硅PU球场。学校布局合理,大小花坛分布在道路场馆周围,绿树花草掩映其中,整个校园宛如幽雅宁静的公园。 在多年的办学积淀中,建设新村小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衡阳市三星级文明单位”、“衡阳市抗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校”。 四、荷池路小学 石鼓区荷池路小学创办于1956年,地处潇湘街34号,校园环境幽雅,芳香诱人。学校硬、软件设施过硬,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近千名,教师46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在品位提升、内涵发展的征程中,秉承其前身湘南学社的优良传统,因校制宜,以“高洁、雅学、正德、容让”为校训,以“沉根自养,和而不同”为学校精神,围绕“荷品和行”的建设主题,潜心打造“至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国学学术论文欣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

国学学术论文欣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 廖名春 【英文标题】The Comments and New Interpretation of "It's Difficult to Raise Woman and the Villain" 【作者简介】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 【内容提要】现代人攻击孔子,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当属《论语·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本文在对历代此篇有关“女子”的注疏的意蕴梳理之上,结合其中具有启示意义的宋人“女子”为特称说和今人对“与”字的解释,从古代汉语的后置定语语法使用现象入手,对“女子”的指称提出“象小人一样的女子”合乎孔子思想逻辑的新解,以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真意。 【关键词】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皇侃/邢昺/陈大齐/杨伯峻/定语后置 《论语》一书中,孔子最为现代人所攻击的恐怕当属《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人们一讲到孔子,就指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就是此章有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①不过,从宋代以来,权威的注释却完全看不出孔子有“轻视妇女”的思想。了解《论语》此章的真相,澄清这些不同诠释的是非曲直,关乎孔子思想与儒学的大本,非常值得探讨。 一、“女子”为全称说注疏意蕴 汉代以前的古注没有涉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但东汉人对此章的明引暗引却多有之。如安帝时司徒杨震(59-124)上疏: 《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与于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令恩德两隆,上下俱美。② 汉灵帝时大鸿胪爰延(168-188年间卒)上封事: 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灾。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欲无厌,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爵人必甄其德,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仲尼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盖圣人之明戒也。③ 荀悦(148-209)《前汉纪》也说:

中国古书院介绍

第一部分书院介绍 书院定义 中文名称:书院 英文名称:ancient college 定义: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臵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基本介绍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後,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

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後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1. 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臵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中国教育史42327

中国教育史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二、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学衰变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2、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3、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 (二)、私学兴起 兴起的原因:1、政治经济的变革,社会的变动,官学的衰落 2、“士”作为一个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私学的创办者都已各种“治国治民”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私学的历史特点 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个体经济基础上。 2、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心地主阶级为首,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 治的阶级联盟。 3、私学它是有四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它是分散的,学在四方。 4、私学是政教分设 5、私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6、私学是官师分离 7、私学思想自由 8、私学的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六艺”教育 四、孔丘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去,就会影响政治。(2)与经济的关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 (3)、与军事的关系:“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求; (4)、与行政、法律的关系:“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论教育对象问题-----有教无类 (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 可以入学受教育。 (2)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 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三)、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2)依据:《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也,禄在其中矣” (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教育内容---六经

吉安市白鹭洲公园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吉安白鹭洲公园 一、情况介绍 白鹭洲公园位于吉安市吉州区沿江路,与沿着赣江的滨江公园交相辉映,始建于1953年,面积3.98公顷,于2004年改建,是吉安市区东部的集休息、游憩、娱乐于一体的主要开放性、综合性公园之一,它以自然景观为主,兼以水体、建筑小品、娱乐设施为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需要,是吉安市较为优秀的公园之一。 功能定位 白鹭洲公园它的独特设计,为周围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保障,给人们的精神情操做了充分的准备,体现吉安的文化 ----庐陵文化,同时也与历史相结合----革命英雄纪念碑。这个公园是一个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公共环境公园,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二、设计原则 1、生态原则:当地树种为主,结合外来树种,突出了植物景观特点,营照出优美的环境。

2、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与行为方式。 3、地域特色:反映了吉安白鹭洲历史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特色。 三、现状分析 (1)公园面临赣江,临近白鹭洲书院,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同时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2)场地周边有便利的交通要道,周围有吉安的几所重点学校,如吉安市第一中学、白鹭洲中学、吉安市师范学校,在公园四周还有居民居住区。 四、总体布局 公园主要有一座古青原台(钟鼓楼)、一座革命英雄纪念碑、一处喷泉、一处健身区、一处儿童活动区、四个休息亭等,贯通全园的小溪河道和路网以及遍布整个园区的园林绿化景观等。整个公园绿化布局合理,层次显明。 整个公园就像一个幅美丽的风景画,巧妙的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尊重历史,保护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将古青原台(钟鼓楼)与景观相结合的方式保留下来。在空间节点上的组织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营造出了众多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唯一设书院制度的大学,现有成员书院为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在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省书院。所有全日制本科生均被派往一所书院。 书院是和谐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饭堂及其它设施。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各种非形式的教育,创造亲切和睦的环境,让师生或朋辈间可融洽交流沟通,且有利为同学提供关顾及辅导服务。书院鼓励其属员进行研究工作,并积极推动各种文化活动。书院亦见证了不少令人难忘的人情故事。 书院提供各种机会,同学可从中选择,为学生生活添上色彩。书院除举办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外,还有各类研讨会,以及语文、信息科技、领袖训练、文化及健体训练班和社会服务计划。书院学生会亦组织多种课外活动。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于1951年10月由香港基督教会创立,应社会需要为本地基督教徒提供高等教育,宗旨在依据基督精神,培育学生自由开放的胸怀与心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中西文化了解,另一方面训练他们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处理现代社会种种挑战。

1956年,崇基学院迁入新界马料水现址;1959年起,学院获香港政府补助经费,直至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崇基学院为成员书院之一。院内现设有神学院培育基督教神职教牧人员,及校牧室以推动校园团契生活、主日崇拜,及提供信仰人生咨询服务。 崇基学院一向致力培养学生之领导及组织能力,十分注重学生群育活动。举办组织包括学生会、系会、级社、属会、兴趣小组、走读生舍堂及各宿舍宿生会。崇基学院经常举办各类型之社会与学术文化活动,包括「崇茶馆」师生聚谈、晚上于宿舍举行的「宿舍夜话」聚会,及参观特色丰富的地方和机构等。每年10月校庆期间并举办「系际比赛」、「嘉年华」、「环校跑」和「千人宴」,是全年最精彩的学院活动。 崇基学院师生定期举办校园活动。除研讨会和师生聚谈,以讨论教育及其它课题外,并定期举行午餐聚会及周年教育研讨会。1982年起成立的「黄林秀莲访问学人计划」不时邀请海外著名学者莅校作短期访问,以广师生视野;1996年又成立了「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以促进教职员及学生从事跨科际学术研究。 学院同时设有多个奖学金、助学金及奖项、优质活动奖励计划、暑期研究计划津贴、学生交流计划津贴等;又成立多项专为新生而设之奖学金,当中不少由崇基校友资助,旨于鼓励同学积极求学及参与群育活动。另外,学院全年均会举办各类交流、短

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浅析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文传A1121班汉语言文学何星星12号 【正文】书院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院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进步,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书院官学化倾向的日益严重,极盛一时的书院最终退出了历史发展的舞台。 【关键字】中国古代书院、兴盛、衰落 中国的古代书院历千年,为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逾越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无数个杰出的人才,理应成为中国历史上屹立不倒的丰碑。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兴盛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萌芽于汉代,产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延续于元朝,在明清时普及。据《后汉书·包咸传》记载,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后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后汉书·儒林传论》载:“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这里说的“精舍”、“精庐”,意即聚集生徒、私家讲学的场所。不过,限于汉代的出版印刷水平,当时的“精舍”、“精庐”讲学方式皆是口耳相传,尚不具备藏书条件,将它们当作书院的前身未尝不可,但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书院。由此可见早在汉朝就有了书院的雏形,而这一场所主要起着作为书院最为重要的功能--讲学的作用。 “书院”一词起源于唐代,袁牧在《随园随笔》卷十四中也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集贤书院、丽正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肆业之所也。”因此很多人认为在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名称的开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唐朝贞观年间就有了书院,那时除了官方建立的书院外,还有不少民间私人创建的书院。《嘉庆四川通志》第79卷记载“张九宗书院”于“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建。” 宋朝书院发展迅速,无论是书院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书院制度也完全确立起来。理学大师朱熹就以白鹿洞书院为起点,使其所影响的范围甚广。这一时期的书院办学制度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主办学,讲会制度盛行,学生以自学为主,注重讨论和论辩等。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将书院作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书院再度辉煌,成为鼎盛时期,数量上,超过了以往书院的总和。他们以书院为讲坛,抨击时政,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发出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呼声。他们在朱熹《白鹿洞规条》的基础上,提出了“饬四要,破二惑,学五益,屏九损”的《东林会约》。这是对书院制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清朝的书院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清代书院形成了以县级为主体,以府、州级为骨干,以省级为鳌头,以乡镇级为辅助的一个极为庞大的教育体系。在数量上,据商衍鎏著《清代科举制度述录》估计全国书院接近“二三千之数”。 综上所述,汉代已经形成书院的雏形,书院一词起源于唐朝,也就是说书院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到宋朝得以兴盛,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书院之所以兴盛德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