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轴动点练习题

七年级数轴动点练习题
七年级数轴动点练习题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数轴上动点坐标(点表示的数):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起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A、B是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数为12,B点对应数位42,C是数轴上一点,且AC=2AB。

(1)求C点对应的数

(2)D是数轴上A点左侧一点,动点P从D点出发向右运动,9秒钟到达A点,15秒到达B点,求P点运动的速度;

(3)在(2)的条件下,又有2 个动点Q和R分别从A、B和P点同时向右运动,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R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求经过几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1)由题意可知AB=42-12=30,所以AC=2AB=60,

设点C对应的数为x,

则有AC=|x-12|,所以有|x-12|=60,

解得x=72或-48,

即点C对应的数为72或-48;

(2)设P点运动速度为每秒y个单位,

由题意可得方程(15-9)y=30,

解得y=5,

即P点每秒运动5个单位;

(3)由(2)知P点每秒运动5个单位,且Q为每秒1个单位,R为每秒2个单位,

设经过z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5t-45-t=3(30+2t-t),解得t=135,

即经过135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例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 的距离相等?

分析:⑴如图,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为AB的中点,BP=PA。

依题意,3—x=x—(—1),解得x=1

⑵由AB=4,若存在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P不可能在线段AB上,只能在A点左侧,或B点右侧。

①P在点A左侧,PA=—1—x,PB=3—x

依题意,(—1—x)+(3—x)=5,解得x=—1.5

②P在点B右侧,PA=x—(—1)=x+1,PB=x—3

依题意,(x+1)+(x—3)=5,解得x=3.5

⑶点P、点A、点B同时向左运动,点B的运动速度最快,点P的运动速度最慢。故P点总位于A点右侧,B可能追上并超过A。P到A、B的距离相等,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设运动t分钟,此时P对应的数为—t,B对应的数为3—20t,A对应的数为—1—5t。

①B未追上A时,PA=PA,则P为AB中点。B在P的右侧,A在P的左侧。

PA=—t—(—1—5t)=1+4t,PB=3—20t—(—t)=3—19t

依题意有,1+4t=3—19t,解得t=

②B追上A时,A、B重合,此时PA=PB。A、B表示同一个数。

依题意有,—1—5t=3—20t,解得t=

即运动或分钟时,P到A、B的距离相等。

点评:⑶中先找出运动过程中P、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再根据其位置关系确定两点间距离的关系式,这样就理顺了整个运动过程。

例3.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⑴设x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此时甲表示的数为—24+4x。

①甲在AB之间时,甲到A、B的距离和为AB=14

甲到C的距离为10—(—24+4x)=34—4x

依题意,14+(34—4x)=40,解得x=2

②甲在BC之间时,甲到B、C的距离和为BC=20,甲到A的距离为4x

依题意,20+4x=40,解得x=5

即2秒或5秒,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设运动t秒相遇。

依题意有,4t+6t=34,解得t=3.4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3.4=—10.4 (或:10—6×3.4=—10.4)

⑶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而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即的位置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

①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甲表示的数为:—24+4×2—4y;乙表示的数为:10—6×2—6y

依题意有,—24+4×2—4y=10—6×2—6y,解得y=7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2—4y=—44 (或:10—6×2—6y=—44)

②甲从A向右运动5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甲表示的数为:—24+4×5—4y;乙表示的数为:10—6×5—6y

依题意有,—24+4×5—4y=10—6×5—6y,解得y=—8(不合题意,舍去)

即甲从A点向右运动2秒后调头返回,能在数轴上与乙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4。

点评: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数轴上的线段关系进行分析。点运动后所表示的数,以起点所表示的数为基准,向右运动加上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向左运动减去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

例4.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

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

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分析:⑴设AB中点M对应的数为x,由BM=MA

所以x—(—20)=100—x,解得x=40 即AB中点M对应的数为40

⑵易知数轴上两点AB距离,AB=140,设PQ相向而行t秒在C点相遇,

依题意有,4t+6t=120,解得t=12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t=100—6t,t=12)

相遇C点表示的数为:—20+4t=28(或100—6t=28)

⑶设运动y秒,P、Q在D点相遇,则此时P表示的数为100—6y,Q表示的数为—20—4y。P、Q为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

依题意有,6y—4y=120,解得y=60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y=100—6y,y=60)

D点表示的数为:—20—4y=—260 (或100—6y=—260)

点评:熟悉数轴上两点间距离以及数轴上动点坐标的表示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⑶是一个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在⑵、⑶中求出相遇或追及的时间是基础。

例5.点A1、A2、A3、……A n(n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1在原点O的左边,且A1O=1,点A2在点A1的右边,且A2A1=2,点A3在点A2的左边,且A3A2=3,点A4在点A3的右边,且A4A3=4,……,依照上述规律点A2008、A2009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2008,—2009 B.—2008,2009 C.1004,—1005 D.1004,—1004

分析:如图,

点A1表示的数为—1;

点A2表示的数为—1+2=1;

点A3表示的数为—1+2—3=—2;

点A4表示的数为—1+2—3+4=2 ……

点A2008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1004

点A2009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2009=1005

点评:数轴上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运用这一特征探究变化规律时,要注意在循环往返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变化。

七年级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最全版)

-1-2-33210O B A P 012 3-3-2-1B A 备用图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在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3)如图,若点P 从B 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 的长。 2.如图,A 、B 、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 BO=3,AB=2BO ,5AO=3CO . (1)写出数轴上点A 、C 表示的数; (2)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 CN=3 2C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t >0)秒. ①数轴上点M 、N 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 的 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 、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 、c 、d ,且满足a 、b 是方程91x +=的两根(a b <),2(16)c -与20d -互为相反数。 (1)求a 、b 、c 、d 的值; (2)若A 、B 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 、D 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t 为多少时,A 、B 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 上(不与C 、D 两个端点重合)? (3)在(2)的条件下,A 、B 、C 、D 四个点继续运动,当点B 运动到点D 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间t ,使B 与C 的距离是A 与D 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类动点问题综合题专题提高练习(四) (3)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类动点问题综合题专题提高练习 1.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2,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写出点P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若存在,求出x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A、点B和点P(点P在原点)同时向右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1、1个长度单位/分,问:多少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结果) 2.已知多项式m5n2﹣1中,含字母的项的系数为b,多项式的次数为c,常数项为a,请回答问题. (1)由题意可知:求a=,b=,c=.其中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若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D,点D表示的数比点B表示的数小; (2)点K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k,点K在B和C之间运动时,请化简代数式:|1﹣k|﹣2|k+1|+|k﹣5|; (3)如果点A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运动几分钟后两点之间相距2个单位长度?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为.

(2)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则点P对应的数为. (3)当点P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右运动时,点A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它们同时出发,当点P和点B 重合时运动结束,问几秒后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4.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3cm到达B 点,然后向右移动9cm到达C点. (1)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km,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 (2)把点C到点A的距离记为CA,则CA=cm. (3)阅读理解:观察式子:因此可以得到:括号前面是“﹣”号,把括 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 问题解决 若点B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k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 5.如图,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5秒后,两点相距20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3(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 (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5秒时的位置;

七年级数学上最后一题压轴题

1.如图,数轴上有A、B、C、O四点,点O是原点,BC=AB=8,OB比AO的少1. (1)写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 (2)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 秒. ①写出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点N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当t=时,原点O恰为线段MN的中点. ③若动点R从点A出发,以每秒9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R 遇到点Q后,立即返回以原速度向点P运动,当点R遇到点P后,又立即返回以原速度向点Q运动,并不停地以原速度往返于点P与点Q之间,当点P与点Q重合时,点R停止运动.问点R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2.如图,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2|+(b﹣1)2=0.点A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以下类同). (1)求AB的长; (2)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2=x+2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PB=PC?若存在, 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C分别以每秒4单位长度和9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t秒后,请问:AB﹣BC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常数值. 3.如图,∠AOB的边OA上有一动点P,从距离O点18cm的点M处出发,沿线段MO,射线OB运动,速度为2cm/s; 动点Q从点O出发,沿射线OB运动,速度为1cm/s.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是t(s). (1)当点P在MO上运动时,PO=cm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P在MO上运动时,t为何值,能使OP=OQ? (3)若点Q运动到距离O点16cm的点N处停止,在点Q停止运动前,点P能否追上点Q?如果能,求出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出理由.

(完整word版)北师大数学初一上数轴动点专题整理

(完整word版)北师大数学初一上数轴动点专题整理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 .......,也即用右边的 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右边点表示的数 .......-.左边点表示的 ......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 (1)求动点A所走过的路程及A、C之间的距离. (2)若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 【1题答案】(1)2+5=7;AC=5-2=3;(2)-2。 2.画个数轴,想一想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表示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5=8-3,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 这样的关系 1 1(35) 2 =-+,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 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 离的2倍,求数x. 【2题答案】考点:数轴.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表示这两点的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1.在数轴上依次有A,B,C 三点,其中点 A,C 表示的数分别为-2,5,且BC=6AB .(1)在数轴上表示出A,B,C 三点; (2)若甲、乙、丙三个动点分别从 A 、 B 、 C 三点同时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是2,2 1,41(单位长度/秒),当丙追上甲时,甲乙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3)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P 到A 、B 、C 的距离和等于10?若存在,求点P 对应的 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多项式x 3-3xy 2-4的常数项是a ,次数是b (1) 直接写出a ,b ,并将这两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A 、B 表示出来 (2) 数轴上A 、B 之间的距离记作 |AB|,定义:|AB|=|a -b|,设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x ,当|PA|+|PB|=13时,直接写出x 的值_____________ (3) 若点A 、点B 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 点A 的速度是点B 的2倍,且3秒后,23AO =OB , 求点B 的速度3.(本题12分)已知A 、B 两个动点同时在数轴上匀速运动,且保持运动的方向不变.若 A 、 B 两点的起始位置分别用有理数 a 、 b 表示, c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19c 2|+|b -8c 3|=0 (1) 求a 、b 、c 的值 (2) 根据题意及表格中的已知数据,填写完表格: 运动时间(秒) 0 5 7 t A 点位置 a -1 B 点位置 b 17 27 (3) 若A 、B 两点同时到达点 M 的位置,且点M 用有理数m 表示,求m 的值(4) A 、B 两点能否相距18个单位长度?如果能,求出此时运动了多少秒及此时A 、B 两点表示5510 643210-1-2-3-4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类动点问题专题讲解练习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类动点问题专题讲解练习汇总 关于动点问题的基本认知 1. 数轴是一条直线,是无穷多个点构成的,数轴上面每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不仅仅 是有理数,如π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而不能说数轴上面有实数或数轴上面是实数;数轴把数和数轴上的点联系起来,是“数形结合”的基础,画图可以明确解题思路,简化计算过程,画出一个正确的图形非常重要. 2. 数轴有两个方向(正方向与负方向,在未明确指出向左为正方向时,我们默认向右为正 方向,向左为负方向),数轴上一个点有两侧,点的运动方向有两个(往正方向、往负方向),遇见动点问题我们要常考虑多种情况. 3.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在右边的点表示的数与在左边的点表示的数的差,即,若数轴 上A 、B 两点分别表示数a 、数b (a <b ),则AB =b -a ;若位置点的位置,则可用绝对值表示:AB =|a -b |. 4. 若数轴上的点A 表示数a ,则: (1)它向右移动b 个单位长度为:a +b ; (2)向左移动c 个单位长度为:a -c ; (3)先向右移动b 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c 个单位长度为:a +b -c . (4)数轴上点的运动顺序可以改变,并不改变点的最终位置,因为实数具有加法交换律. 5. 数轴上各种距离或者线段长度表示: (1)A 、B 两点距离或者线段AB 长度:0 a b a b AB a b a b b a a b ->?? =-==??-

①AP vt =,m vt P AB BP m vt vt m P AB -?=-=? -? 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延长线上. ②P 点位置为:运动方向为正时是m +vt ,运动方向为负时是m -vt . 6. 线段比例关系: (1)线段AB 的中点M 的位置为:2 a b m += ; (2)点C 在直线AB 上,且AC =nBC ,点C 的位置为要考虑在线段AB 上和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两种情况.如:若点A 在点C 左侧,点B 满足:AB =2BC ,点B 的位置可能为: 1°点B 在点A 左侧时(b <a ),AB <BC 不符合条件; 2°点B 在点A 、C 之间时(a ≤b ≤c ):()2b a c b -=-; 3°点B 在点C 右侧时(c <b ):此时C 为AB 中点:2 a b c += ; 或者直接有2a b b c -=-,解这个方程即可. (3)点在数轴上的周期运动注意找规律:注意周期的开始与结束分别在上面时候,记数是从“1”开始,还是从“0”开始.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基本解法:“点 一 线一 式 ” 三步. (1) 读题画图; (2) 列点:写出相关各点的坐标;

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及压轴题

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及压轴题 1.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 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a秒时点P改变速度,变为每秒b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cm2)与x(秒)的关系图象, (1)参照图②,求a、b及图②中的c值; (2)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动点P改变速度后y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并求出点P到达DC中点时x的值.(3)当点P出发多少秒 后,△APD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 2.

4.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CD ∥AB ,CD =AB =4cm ,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向终点B 运动,连接PD 交AC 于点F ,过点P 作PE ⊥PD ,交BC 于点E ,连接PC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s x (1)若△PBC 的面积为)(2cm y ,写出y 关于x 的关系式; (2)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何时图中会出现全等三角形?直接写出x 的值以及相应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5.如图在Rt△ABC中,∠C=90°,AC=8cm,BC=6cm,动点E以2cm/秒的速度从点A向点C运动(与点A,C不重合),过点E作EF∥AB交BC于F点. (1)求AB的长; (2)设点E出发x秒后,线段EF的长为ycm. 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P,使得△EF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说出共有几个,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6,AC=8,点D在线段AC上从C向A运动.若设CD=x,△ABD的面积为y. (1)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 (2)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此时点D在什么位置? (3)当△ABD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时,点D在什么位置? 7.如图,在△ABC中,∠B<∠C<∠A,∠BAC和∠ABC的外角平分线AE、BD分别与BC、CA的延长线交于E、D.若∠ABC=∠AEB,∠D=∠BAD.求∠BAC的度数. 8.一游泳池长9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对边同时向所对的另一边游去,到达对边后,再返回,这样往复数次.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甲、乙与游泳池固定一边的距离随游泳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图形回答:

初一上_数轴动点专题整理-.doc

第 1 讲数轴上的动点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 ....... 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 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 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 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 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 A 向左移动 2 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 5 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C点. (1)求动点 A 所走过的路程及A、 C 之间的距离 . (2)若 C表示的数为1,则点 A 表示的数为. 5 2 B A 0 C 2.画个数轴 ,想一想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 3 的点和表示 8 的点之间的距离为 5 个单位 ,有这样的关系 5=8-3, 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 4 的点和表示 -3 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 的点和表示数 5 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 1 a 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 系 1(3 5) ,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 2 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 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 6 的点的距离的 2 倍,求数 x .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1、已知A、B是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数为12,B点对应数位42,C是数轴上一点,且AC=2AB。 (1)求C点对应的数 (2)D是数轴上A点左侧一点,动点P从D点出发向右运动,9秒钟到达A点,15秒到达B点,求P点运动的速度; (3)在(2)的条件下,又有2 个动点Q和R分别从A、B和P点同时向右运动,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R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求经过几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当点p以每分钟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从原点0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是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七年级上册数学 数轴上动点问题 解题方法汇编

借助方程求解数轴上动点问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⑴设x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此时甲表示的数为—24+4x。 ①甲在AB之间时,甲到A、B的距离和为AB=14 甲到C的距离为10—(—24+4x)=34—4x 依题意,14+(34—4x)=40,解得x=2 ②甲在BC之间时,甲到B、C的距离和为BC=20,甲到A的距离为4x 依题意,20+4x)=40,解得x=5 即2秒或5秒,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设运动t秒相遇。 依题意有,4t+6t=34,解得t=3.4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3.4=—10.4 (或:10—6×3.4=—10.4) ⑶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而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即的位置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 ①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甲表示的数为:—24+4×2—4y;乙表示的数为:10—6×2—6y 依题意有,—24+4×2—4y=10—6×2—6y,解得y=7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2—4y=—44 (或:10—6×2—6y=—44) ②甲从A向右运动5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甲表示的数为:—24+4×5—4y;乙表示的数为:10—6×5—6y

初一上_数轴动点专题整理

第1讲数轴上的动点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 .......,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 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 =.右边点表示的数 .......-.左边点表示的数 .......。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 (1)求动点A所走过的路程及A、C之间的距离. (2)若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 2.画个数轴,想一想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表示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5=8-3,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 系 1 1(35) 2 =-+,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

应用题 1已知,如图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

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汇编

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汇编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在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到点A、 点B的距离相等?

AB=2BO,5AO=3CO. (1)写出数轴上点A、C表示的数; (2)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 Q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 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 2CQ.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①上,且 CN= 3 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用含t的式 子表示);②t为何值时,M、N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3.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c、d,且满足a、b是方程91 x+=的两根(a b<),2 c- (16) 与20 d-互为相反数。 (1)求a、b、c、d的值; (2)若A、B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D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t为多少时,A、B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上(不与C、D两个端点重合)?

备用图 (3)在(2)的条件下,A 、B 、C 、D 四个点继续运 动,当点B 运动到点D 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 时间t ,使B 与C 的距离是A 与D 的距离的4 倍,若存在,求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数轴上点A 、C 对应的数分别为a 、c ,且a 、c 满足 0)1(42014=-++c a ,点B 对应的数为-3. (1)求数a 、c ;

七年级数学压轴题专题

压轴题专题 1.(1)如图,点E 是AB 上方一点,MF 平分∠AME ,若点G 恰好在MF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NE 平分∠CNG ,2∠E 与∠G 互余,求∠AME 的大小。 A B C E D N M F (2)如图,在(1)的条件下,若点P 是EM 上一动点,PQ 平分∠MPN ,NH 平分∠PNC ,交AB 于点H ,PJ//NH ,当点P 在线段EM 上运动时,∠JPQ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 H A B C E D N M P J Q 2.如图,已知MA//NB ,CA 平分∠BAE ,CB 平分∠ABN ,点D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连DC ,当D 点在射线AM (不包括A 点)上滑动时,∠ADC+∠ACD+∠AB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说明理由,并求出度数。 C B E N A M D

3.如图,AB//CD ,PA 平分∠BAC ,PC 平分∠ACD ,过点P 作PM 、PE 交CD 于M ,交AB 于E ,则(1)∠1+∠2+∠3+∠4不变;(2)∠3+∠4-∠1-∠2不变,选择正确的并给予证明。 4 3 2 1 P C B E A D M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5,0),B ( 5.0),D (2,7), (1)求C 点的坐标; (2)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 从C 点出发也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当P 点运动到A 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 秒。 ①请用含x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P,Q 两点的坐标; ②当x=2时,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AQE 的面积与△AP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y C D A o x y B C A o Q P

最新初一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有答案

精品文档 培优专题:借助方程求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常考题型)数轴上的 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一、相关知识准备 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x?1,则A表示的数为与B2.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式子,点B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若在数轴上点A在点B的右边,则式子可以化简为_____________。 t,则A点运动的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3.A点在数轴上以路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1,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4.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秒的速度向右运动,tt秒后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式子表示为点运动,则A若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x+1; 3、2t; 4、1x?t?2?1二、已做题再解: 1、半期考卷的第25题: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表示数0,A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 是a,B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并且a、b满足?2?0?)16a??(b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处相遇,试求点C所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若点P运动到达B点后按原路原速立即返回,点Q继续按原速原方向运动,从P、Q在点C处相遇开始,再经过多少秒,P、Q两点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一數軸動點問題練習題 數軸上の動點問題離不開數軸上兩點之間の距離。為了便於初一年級學生對這類問題の分析,不妨先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數軸上兩點間の距離,即為這兩點所對應の座標差の絕對值,也即用右邊の數減去左邊の數の差。即數軸上兩點間の距離=右邊點表示の數—左邊點表示の數。 2、點在數軸上運動時,由於數軸向右の方向為正方向,因此向右運動の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運動の速度看作負速度。這樣在起點の基礎上加上點の運動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運動後點の座標。即一個點表示の數為a,向左運動b個單位後表示の數為a—b;向右運動b個單位後所表示の數為a+b。 3、數軸是數形結合の產物,分析數軸上點の運動要結合圖形進行分析,點在數軸上運動形成の路徑可看作數軸上線段の和差關係。 1、已知A、B是數軸上兩點,A點對應數為12,B點對應數位42,C是數軸上一點,且AC=2AB。 (1)求C點對應の數 (2)D是數軸上A點左側一點,動點P從D點出發向右運動,9秒鐘到達A點,15秒到達B點,求P點運動の速度; (3)在(2)の條件下,又有2 個動點Q和R分別從A、B和P點同時向右運動,Qの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Rの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求經過幾秒,P和Qの距離等於Q和Rの距離の3倍 2、已知數軸上兩點a、b對應の數分別為-1、3,點p為數軸上一動,當點p以每分鐘1個長度單位の速度從原點0點向左運動時,點A以每分鐘5個單位長度の速度向左運動,點B 以每分鐘20個單位長度の速度向左運動,問幾分鐘是點P到點A、點Bの距離相等? 例1.已知數軸上有A、B、C三點,分別代表—24,—10,10,兩只電子螞蟻甲、乙分別從A、C兩點同時相向而行,甲の速度為4個單位/秒。 ⑴問多少秒後,甲到A、B、Cの距離和為40個單位? ⑵若乙の速度為6個單位/秒,兩只電子螞蟻甲、乙分別從A、C兩點同時相向而行,問甲、乙在數軸上の哪個點相遇? ⑶在⑴⑵の條件下,當甲到A、B、Cの距離和為40個單位時,甲調頭返回。問甲、乙還能在數軸上相遇嗎?若能,求出相遇點;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分析:如圖1,易求得AB=14,BC=20,AC=34

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压轴题专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压轴题专题练习 【课前导读——知识要点】 一、分析题意时分清三种点:已知点(定点)、未知可求点(单设)、动点(起点+方向+运动量:缺量设量), 用数或含未知数的式子表达题中所有点; 二、数轴两点对应线段的中点公式 1.求中点,平均数(和的一半) 2.已知中点,中点的2倍减一个(端点) 三、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求距离,大减小,不知大小绝对值 四、绝对值方程的解法:方法一:相等或相反;方法二:零点分段讨论法 五、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拓展: 1.不同时出发的两动点问题; 2.动点的两次连续运动问题(第二次运动的方向或运动的速度发生改变); 3.单动点的连续规律性运动问题(数列规律与求和技巧结合); 4.单动点的连续无规律性运动问题(“疯狗”问题); 5.线段的运动问题(两个动点同时同速同向运动). 【课前自主练】 一、等差数列 1.数列:1,2,3,4,……,则第n个数为;2017是第个数. 2.数列:1,3,5,7,……,则第n个数为;2017是第个数. 3.数列:2,7,12,17,……,则第n个数为;2017是第个数. 4.数列:1,5,9,13,……,则第n个数为;2017是第个数. 5.数列:1,7,13,19,……,则第n个数为;2017是第个数. 二、正负交替的等差数列求和:分组求和 1.1-2+3-4+5……-2016+2017=; 2.计算:-1+3-5+7- (2017)

3.计算:+2-7+12-17+ (2017) 4.计算:-1+5-9+13- (2017) 5.计算:+1-7+13-19+ (2017) 三、点A对应的数为5,动点P从A点出发第1次向右运动1个单位,第2次向左运动2个单位,第3次 向右运动3个单位,第4次向左运动4个单位,……,求第100次运动后P点对应的数. 四、点A对应的数为12,B点对应的数为-8,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动 点Q从B点出发以2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M跟动点P从A点同时出发以每秒10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当动点M遇到动点Q时立即返回向右,当动点M遇到动点P时又立即返回向左,……,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复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复习 动点问题处理策略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如何表示运动过程中的数: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简单说成左减右加) 3、分类讨论的思想: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注意多种情况种的分类讨论 4、绝对值策略:对于两个动点P,Q,若点P,Q的左右位置关系不明确或有多种情况,可用p,q两数差的绝对值表示P,Q两点距离,从而避免分复杂分类讨论 5、中点公式: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M为线段AB中点,则M点表示 类型一、数轴上两点距离的应用 例1、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5,点P为数轴上一点 (1)若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求P点表示的数 (2)若PA=2PB,求P点表示的数

(3)若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之和为13,求点P所表示的数。 练、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1)若P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x的值为_________ (2)若线段PA=3PB,则P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3)若点P到A点、B点距离之和为10,则P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类型二、绝对值的处理策略 例2、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8和20,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P点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Q点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秒(1)点P向右运动,Q点向左运动,当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距离为8? (2)若P点和Q点都向右运动,多少秒后,P,Q两点之间距离为8?

数轴上动点问题

数轴上动点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动态思维、方程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会抓住动中含静的思路(动时两变量间的关系,静时两个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动态思维、方程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抓住动中含静的思路(动时两变量间的关系,静时两个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难点:会抓住动中含静的思路(动时两变量间的关系,静时两个变量间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七年级上数学压轴题

七年级上数学压轴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七年级上压轴题 1. 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某一点A ,向左跳一步,再向右跳两步;之后,再向左跳三步,向 右跳四步,依次类推,跳100次之后到B ,且B 的位置在19.94,试求A 。 2. 数轴上电子青蛙,停在原点,先向左跳一个单位长度到点1A ;再向右跳两个单位长度 到点2A ,继续向左跳三个单位长度到达3A ,按以上规律跳下去。 (1) 求五步后所在的示数 (2) 那一百步后所在的示数 (3) 若青蛙不是从原点出发,在一百步后到达2010,请问,青蛙所在的初始示数是 多少 3. 将直线上的点A 以每秒钟2cm 的速度,按下列方式在直线上移动;先移动1cm 再向相 反方相方向移动2cm ,又向原方向(指第一次移动的方向,下同)移动3cm 再向相反方向移动4cm ,又向原方向移动5cm 再向相反方向移动6cm ,…,依此下去; (1)5秒钟时,点A 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2)点B 在直线上,且100AB cm =.A 点按上述速度和方式,从起始位置在直线上移动,能与点B 点重合吗如果能,求出A 点从出发到它们第一次与B 点重合所用的时间;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4. 已知A 处于20,B 处于10-,现有动点P 从原点出发,第一向左移动一个单位,第二 次向右移三个单位,第三次向左移动五个单位,再向右移动七个单位,以此规律向下移动下去,请问P 能否跟,A B 重合若可以请求出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 数轴上一只青蛙,从原点出发,每次跳跃一个单位长度,然后开始进行跳跃,先向正 方向跳跃一次,再向负方向跳跃两次;转身向正方向跳跃三次,再向负方向跳跃四次,依次类推,经过100次跳跃后,我们的青蛙停在哪里 6. 数轴上两点,A B 分别在2,4-,其中P 为数轴上一个动点,对应为x : (1) 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试求其位置 (2) 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到,A B 的距离和为10 (3) 当P 在原点时,三点同时向左运动,速度分别为1,10,2试问几分钟后P 为AB 中点 7. 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位于91,17-+。A 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向正方向运动,B 以2个 单位长度每秒向A 靠近。 (1) ,A B 何时相遇 (2) 他们相遇在数轴上的哪一个点 (3) 请问何时,A B 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 8. 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有理数,a b 且2(-1)++2=0a b (1)试求,a b (2)若有数c 到上述两者距离和为11,求多项式()221+3--3-9a bc c a c ?? ??? 的值 (3)小蚂蚁甲以一个单位每秒从B 点出发向其左边六个单位长度的饭粒爬 去,三秒后位于A 点的蚂蚁乙收到信号,以两个单位每秒,也往饭粒 爬去。甲在接触到饭粒之后扛起原速返回,两者在D 点相遇,试求 D 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并两者相遇时共用去多少时间 9. 数轴上有,,A B C 三点,分别位于20,8,32-++。现在,A 以4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B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