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题库及答案

地域文化题库及答案
地域文化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 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A

B

1.八仙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 ,相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的 ( B )

A、《八仙出处东游记》

2. 被视作化妆扬琴的开端B 、《太平广记》C、《灵芝篇》D、《法苑珠林》

,奠定了吕剧发展的雏形,在吕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一个剧目是(D )

A 、《兰瑞莲打水》

B 、《王汉喜借年》

D

3. .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 D )

C 、《小寡妇上坟》

D 、《王小赶脚》C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 、《公羊传》

4.大“九州说”的创始人是 ( B )

A、孙武

B、邹衍 C 、墨翟 D 、荀况

5.道家的创始人是 (A )

A、老子

B、庄子 C 、墨子 D、孟子

E

F

G

6.公元前506 年 ,吴国伐楚。吴王拜孙武为主将,率军与楚军进行决战的地点是(C ) A、汉水B、姑苏 C 、柏举 D 、涢水

H

I

J

7.继黄帝之后 ,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 A )

A、颛顼

B、帝喾 C 、蚩尤 D、尧

K

8.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将全剧人物分为三类 ( B ) A 、

四部 B、五部 C 、三部 D、六部

9.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叫 (C )

A、孔府

B、孔庙 C 、孔林 D、孔坟

10.孔子著名的弟子有 (C )

A 、 300 人 B、 3000 人 C 、 72 人 D、 32 人

11.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 ( D )

A 、三十出B、五十出C、二十出 D 、四十出

L

12.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这两句词见于李清照的词作 ( D )

A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C 、《声声慢》“寻寻觅觅”

D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3.刘徽撰《九章算术注》,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 A ) A 、“割圆术” B、“齐同术” C、“今有术” D、“图验法” 14.龙山文化的发源地龙山镇城子崖属于今天山东省的( C )

15.龙山文化中最知名的陶器是 ( B)

16.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首先要占领的地方是 ( B ) A 、洛阳 B 、荆州 C、益州 D、长沙

17.鲁班的发明很多 , 被誉之为 (D )

A 、神人

B 、仙人

C 、妙人

18. 李清照词作中 ,描写自然风光的一首是(A )

A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C、《声声慢》“寻寻觅觅” D、《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M

19.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 B )

A 、非攻

B 、兼爱C、节用D、尚贤

20. 墨子从其“兼爱”的立场引申出来的一个观点是 (A )

A、“非攻”、B “尚贤” C、“非命” D、“尚同”

21.孟子的政治理想是 (A )

A、王道

B、霸道 C 、中庸 D、法制

22.孟庙的主体建筑是 (D )

A 、大堂

B 、世恩堂

C 、延绿楼

N

O

P

Q

23.齐鲁立国前 ,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 B ) A 、

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4.齐景公时期 ,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 、

管仲 B、鲍叔 C 、宁戚 D、晏婴

25.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时的国君是 ()

A 、齐威王B、齐桓公C、齐景公D、齐宣王

26.齐桓公时期的一位著名宰相是 ( A )

A、管仲

B、晏婴 C 、周公 D、吕不韦

27.《齐民要术》一书总计 ( A )

A 、 92 篇 B、 90 篇 C、 10 篇 D、 52 篇

R

S

28.杀害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医学家扁鹊的是 ( C ) A 、

蔡桓公 B、赵简子 C、秦武王 D、秦穆公

29.山东地区北朝摩崖石刻中 , 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C )

A 、泰山摩崖石刻B、莱州云峰山摩崖石刻C、邹城摩崖石刻D、新泰摩崖石刻30. 山东快书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基本句式为 (

B )

A 、六字句

B 、七字句

C 、八字句

D 、五字句

31.山东快书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 基本句式为

(B ) A 、六字句 B 、七字句 C 、八字句 D 、五字句

32.山东省被称为“鸢都”的一个城市是 (B )

A 、聊城

B 、潍坊

C 、济南

D 、临沂

T

33.提倡“大丈夫”精神的一位先秦思想家是 ( D )

A 、孔子 B、老子 C 、韩非子 D 、孟子

34.天贶殿位于 (A )

A 、岱庙内B、泰山南天门边 C 、泰山十八盘旁D、泰山玉皇顶上

U

V

W

35.王子服这个人物形象见于《聊斋志异》中的( B )

A 、《席方平》

B 、《婴宁》C、《小翠》D、《青凤》

36. 王羲之最喜爱、最常用也最能表现晋人风流潇散的韵致的书体是( D )

A、楷书

B、篆书 C 、行书 D、草书

37.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是 ( D ) A 、

宗法制度 B、礼仪制度 C、社会制度 D 、婚姻制度

38.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有名有姓的科学家是 (B )

A 、墨子

B 、鲁班

C 、神农

D 、扁鹊

39. 我国第一部完整保存至今的大型综合性农书是( B )

A 、《氾胜之书》

B 、《齐民要术》

C 、《四民月令》D、《陶朱公养鱼经》

4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修筑长城的诸侯国是 ( A ) A 、

齐国 B、秦国 C 、赵国 D、宋国

X

41.下列词作中 ,对主和派进行嘲讽与抨击的一首是 (C )

A、《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B《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C、《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2.现存的唯一一幅得到认可的李成的真迹是 (B ) A 、

《寒林平野图》 B、《读碑窠石图》

C 、《秋岭遥山图》D、《冬景遥山图》

Y

43.颜真卿早期 (五十岁之前 )楷书代表作、于天宝十一年 (752 年)立碑的是 ( A )

A 、《多宝塔感应碑》B、《大字麻姑仙坛记》C、《颜氏家庙碑》D、《颜勤礼碑》

3

44.《元嘉历》的创立者是 (B )

A 、徐广

B 、何承天

C 、张衡

D 、虞喜

Z

45.在齐宣王时期 ,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 ,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 B ) A 、孔子 B、孟子 C 、墨子 D、韩非子

46. 在抗倭战斗中 ,戚继光根据当地丘陵众多、河渠纵横的情况,创立了在战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C )

A、“八阵图”

B、“连环阵”

C、“鸳鸯阵”

D、“唱筹量沙”

47.在齐鲁岁时民俗中 ,占据首要位置的节日是 ( D )

A 、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

48.最初实行分封制的朝代是 (B )

A 、夏朝

B 、周朝

C 、商朝

D 、秦朝

49.振“衣千仞岗 ,濯足万里流。”这两句诗见于左思的 (A )

A 、《咏史》其五

B 、《咏史》其一C、《咏史》其三D、《咏史》其八

50.中国古代书法家中被称为“书圣”的一位是 ( C )

A 、颜真卿B、张旭C、王羲之D、王献之

二、多项选择

A

B

C

D

E

F

G

1.关于大汶口文化的类型 ,教材中重点介绍的是 (ABC )

A 、大汶口类型

B 、大墩子类型

C 、三里河类型

D 、青莲岗类型

2.关于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

A 、农牧渔猎水平有较大进步

B 、手工艺有长足发展

C 、城市开始出现

D 、产生了文字雏形 3. 关于“三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A 、孟府也叫“亚圣府” B、“三孟”位于泰安市 C 、孟庙与孟府毗邻 D 、孟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H

4. A 汉武帝时 , 齐鲁之地的儒生代表人物是

、申培 B 、公孙弘 C 、倪宽 D

(ABC )

、浮丘伯

I

5. A C 李攀龙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境界宏阔、气势奔放、构

思奇妙、神鬼莫测

(ABD )

B 、清新婉丽、淳朴自然

D 、对仗工稳、辞藻典丽

J

K

6.孔子学说内涵丰富 ,主要包括 (ABD )

A 、“仁爱”观

B 、“礼治”观

C 、宇宙观

D 、中庸之道L

7.李清照词作语言运用的主要特点是 (ABC )

A 、平易

B 、清雅

C 、通俗

D 、艳丽

M

8.民间传说的特点是 (ABD )

9.民间传说产生的主要源头是 (ABC )

A 、社会生活

B 、远古神话

C 、史书记载

D 、宗教传说

N

O

P

Q

10.齐长城的主体建筑部分是 (ABCD )

A 、关

B 、烽火台

C 、团城

D 、城墙

11.齐鲁文化在形成过程中 ,融汇、借鉴的主要文化形态是 (ABCD )

A 、东夷文化

B 、夏文化

C 、商文化

D 、周文化

R

S

12.所谓四诊法是指 (ABCD )

13.山东民间泥塑中 ,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ABCD )

A 、聂家庄泥塑

B 、河南张泥塑

C 、褚庄泥塑

D 、小郭家村泥塑

T

U

V

W

14.位于齐国故城大城内的冶铁遗址是 (ABC )

A 、南北河道以西的冶铁遗址

B 、中部偏西的冶铁遗址

C 、西门以内大道两侧的冶铁遗址

D 、临淄城关面粉厂以北的冶铁遗址15.

A 、按骨架结构分

B 、按扎制方法分

C 、按功能特点分

D 、按形象特点分A 、天时 B 、地利 C 、人和 D 、物宜潍坊风筝的主要分类方法是(ACD )

16. 我国传统农业的“三才”思想是指(ABD )

17.武氏墓群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内容是 (ABC )

A 、神话传说

B 、经史故事

C 、现实生活

D 、佛教故事

X

18.下列对鲁国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ABD )

19.下列人物中 ,没有到过“稷下学宫”讲学收徒的是

(CD ) A 、荀子 B 、邹衍 C 、孔子 D 、老子

20.下列典籍中 ,属于“六经”的是(AB )

21.下列描述中 ,正确的是 (AC )

A 、墨子名翟

B 、墨子是齐国人

C 、墨子是一位科学家

D 、墨子生活在战国末期22. 下列学说中 ,属于孟子创立的是(AB )

A 、民本主义

B 、性善论

C 、礼治

D 、有教无类

23.下列地名中 ,不属于古代九州之列的是 (AB )

A 、广州

B 、莱州

C 、冀州

D 、兖州

24.下列军事思想中 , 属于姜尚的是 (ABC )

25.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BCD )

26.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CD )

C、陈规发明“木牛流马”

D、陈规反对攻势防御

27.下列工具中,相传由鲁班发明的是(ABC )

A 、曲尺

B 、锯子

C 、刨子

D 、水车

28.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B )

29.下列李清照词作中 ,以爱情婚姻为题的是 (CD )

30.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C )

A 、孔尚任是孔子后裔

B 、孔尚任是明朝人

C 、孔尚任曾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

D 、孔尚任最后客死异乡

31.下列作品中 ,同情被压迫人民痛苦、不幸的是 (CD )

A 、《王子安》

B 、《叶生》

C 、《窦氏》

D 、《促织》

32.下列唐代诗人中 , 留下歌咏泰山诗篇的是 (CD )

A 、孟浩然

B 、岑参

C 、李白

D 、杜甫

下列习俗中 ,属于清明节习俗的是 (ABC )

A 、插柳戴柳

B 、郊游踏青

C 、扫墓

D 、赏月

34.下列王羲之书法作品中 ,属于行书的是 (CD )

A 、《乐毅论》

B 、《豹奴帖》

C 、《兰亭序》

D 、《丧乱帖》

35. 下列描述中 ,正确的是 (ABC )

A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典型C 、大汶口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B 、大汶口位于山东泰安市

D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了文字雏形36. 下列摩崖刻经中,属于邹城摩崖刻经的是

(CD )

A 、水牛山摩崖刻经

B 、云峰山摩崖刻经A 、中天门 B 、十八盘

C 、南天门D

C 、铁山摩崖刻经

、黑龙潭

D 、葛山摩崖刻经37. 下列景点中,位于泰山幽区的是(AB )

38.辛弃疾词的主要内容是 (ABC )

A 、收复中原、抗金报国

B 、嘲讽主和派

C 、描写农村风光

D 、表现城市繁华

Y

Z

39.在《九章算术注》中 ,刘徽运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ABCD ) A 、

“齐同术” B、“今有术” C、“割圆术” D、“棋验法”

40.左思《咏史》八首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D )

A 、巧用比喻

B 、主题深刻

C 、思想先进

D 、善用典故

三、判断题

A

B

1.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多宝塔感应碑》。

上的一座高峰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 扁鹊因为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被蔡桓公杀害。 ( ×)

C

D

( ×)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 ,是中国书法艺术史

3.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 √)

4. 端午节的特色食品是粽子。( √)

5. 地“敞中原秋色尽 ,天开万里夕阳空。”见于李攀龙的诗作《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 ×)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E

F

6.肥城最负盛名的水果是梨子。 ( ×) 桃子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以祭泰山的形式来神化帝王 ,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 √)

G

H

8. 汉武帝时 , 郑玄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 董仲舒

9. 何承天制定的《元嘉历》,第一次采用定朔来安排历日。( √)

J

10.贾思勰曾经做过高阳太守。 ( √)

11.姜尚又名吕尚。 ( √)

12.据考古发现 ,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 ( √)

13. 《九章算术注》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 √)

K

14.孔尚任的一生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 √)

15.孔子的父亲臂力过人 ,是当时著名武士。 ( √)

16.孔庙始建于孔子死后 100 多年。 ( ×)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 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 478 年 ,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 478 年 ), 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L

17.崂山是我国知名的佛教名山。 ( ×) 道教

18.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 ( √)李清照的老师是晁朴之

19.李攀龙是济南人。 ( √)

20.李成以画山水画为主 ,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代宗师。 ( ×) 李唐

21.龙山文化时期手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其中尤以制陶业最为发达。 ( √)

22.吕剧是由山东琴书演化而来的。 ( √)

23.《六韬》的作者是诸葛亮。 ( ×) 姜子牙、姜尚、吕尚

24.鲁国的稷下学宫 , 在齐鲁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 齐国的

25.刘徽是魏晋时期的人。 ( √)

M

26.孟子早年就学于孔子的儿子子思的弟子。 ( ×) 孔子的嫡孙

27.孟子主张“性善论”。( √)

N

28.聂希蔚是褚庄泥塑的唯一传人,大半生矢志不移地固守在泥塑这块濒于灭绝的阵地上。( √) O

P

29.蒲松龄最后终于考中了进士。 ( ×)

Q

30.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 ( ×) 姜尚

31.齐文化、鲁文化大范围、大规模的交流融合是在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R

32.人类最早的婚姻形式是族外婚。( ×) 群婚

S

33.四诊法中的“问”就是问病情。 ( √)

34.孙武在《孙子兵法》中 ,提出了“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 √)

35.山东的民间年画以杨家埠年画影响很大。 ( √)

36.山东快书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二胡。 ( √)

37.《山海经》大约成书于西汉末年 ,是一部上古神话总集。 ( √)

38.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这两句诗见于左思的《咏史》其三。 ( ×) 其二

T

39.泰山妙区是指中路旅游区 , 这是最负盛名的登山路线。 ( √)

U

W

40.潍坊风筝讲究“扎、糊、绘、放”,其中的“糊”最能体现其美之所在。 ( ×) 绘

41.五德终始学说的创立者是邹衍。 ( √)

42.伍子胥竭力推荐孙武 ,吴王阖闾便任命孙武为将军。 ( √)

X

43.辛弃疾出身世代仕宦之家。 ( √)

44.辛弃疾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 ( √)

Y

Z

45.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战国时代 ,墨家一直与儒家并称“显学”。( √)

46.在政治上 ,鲁国采取了“因其俗 ,简其礼”的政策。 ( ×) 鲁国则采取了“变其俗 , 革其礼”的政策 , 齐国采取了“因其俗 ,简其礼”的政策

47.在经济政策上 ,齐国重视发展农业。 ( ×) 在经济上 , 齐国重视发展工商渔盐业 , 鲁国重视农业。 48. 在伴奏上 ,吕剧的伴奏乐器分为文场和武场。 ( √)

49.左思现存作品数量不多 ,仅有赋两篇 ,诗十四首。 ( √)

50.自然神 ,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的神。 ( √)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考题及答案题库及答案

地域文化 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溶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 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癛君。 11. 后世多以的板楯蛮、槃瓠、癝君后裔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 公里,南北长约450 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5. 1937 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6. 雾季期间,日机轰炸大大减少,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17.1938年“七。七”周年纪念日,重庆民众歌咏会、中华歌咏会、青年歌咏社与青年剧社、怒吼剧社等14个团体联合举行火炬游行,高唱《大刀进行曲》、《祖国进行曲》,高呼救亡口号,雄壮宏亮的歌声与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动人心魄。

2019年广东地域文化形考一答案

题目1 广府民系使用的是()。 选择一项: A. 闽南方言 B. 南越方言 C. 粤方言 D. 广州方言 你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粤方言 题目2 琼雷文化是指湛江和海南。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 广府民系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通行广州话。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南越国的第一代君主是()。 选择一项: A. 赵昧 B. 赵良 C. 赵元 D. 赵陀 你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赵陀 题目5 潮汕人特别重视宗族血缘关系,与()闽地望族移入潮州有很大关系。选择一项: A. 明清时期 B. 宋元时期 C. 唐朝

D. 近代 你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宋元时期 题目6 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遗迹。选择一项: A. 大汶口 B. 马坝人 C. 客家人 D. 河姆渡 你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马坝人 题目7 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曾称雄于今天的()。 选择一项: A. 福建一带 B. 江西一带 C. 广东一带

D. 广西一带 你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福建一带 题目8 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 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最后是在()赴海而死的。选择一项: A. 广州湾 B. 广东雷州的徐闻 C. 广东新会的崖门 D. 广东的伶仃洋 你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广东新会的崖门

题目10 "崇文尚武”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选择一项: A. 客家民系 B. 潮汕民系 C. ABC的答案都是 D. 广府民系 你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客家民系 题目11 潮汕话也有人称为"福佬话”,在潮汕话中,"福佬”与"鹤佬”谐音,实际上是"河洛”的讹传,所以,潮汕话来自于中原古音。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 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从语音方面看,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平声,而平声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黄科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它集中地体现着学校的品格,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符合基本要求的,但本人觉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还不很具体,没有一个完整的、看得见的校园文化系统。导致学校的老师、学生的思想上没有一个定位(也许是我来学院的时间不长,不知道),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学校的特色,知名度,吸引力就难以体现出来。 大家知道,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的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三是制度建设。黄冈科技职院虽说做了,但我觉得不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还没有一个能击败同类院校的特色。故此,学院的影响力还不很强。从客观因素上,黄科有三大优势是别的院校不可比的,一是校园在市中心,二是民办院校(民办院校在国外比公办还要吃香,我们无需回避,应该加大民办学院的优势宣传力度),三是学院教与学、

食与寝都很集中,好管理。因此,黄科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校园文化品牌来。 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暂且不论。在此本人参阅大量的资料后,结合黄冈科技职院实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谈点粗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修正、补充、落实(并要不了多少资金,只要人心齐),是完全可以成为湖北的一个品牌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构建黄科校园“七星文化”(这种提法可以商榷)。即素质文化、校园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就业文化。 第一,素质文化。主要指学校领导及教师文化(特别是中层干部)。学校领导的能力和素质, 引领、导向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引领、导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由校长的创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师群体的专业,从而强化素质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定位,研究确立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办学理念,包括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等,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供精神力量。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卷)与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蔡邕 C. 锺繇 D. 刘德昇 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 1.00分 A. 谢朓 B. 谢灵运C. 江淹 D. 庾信 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 1.00分 A. 魏徵 B. 吴兢 C. 岑文本 D. 姚崇 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郑道昭 C. 锺繇 D. 孙过庭 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唐朝B. 西汉 C. 隋朝 D. 东汉 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张仲景C. 范蠡 D. 吴道子 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 1.00分 A. 锺繇 B. 蔡邕 C. 蔡文姬 D. 刘德昇 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 1.00分 A. 白居易 B. 元稹 C. 韩愈 D. 元结 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1.00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李商隐 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史可法B. 侯方域 C. 彭而述 D. 王铎 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 1.00分 A. 范缜 B. 谢灵运 C. 袁淑 D. 谢朓 12.《治安策》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非子 B. 李斯 C. 蔡邕D. 贾谊 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 1.00分 A. 郭熙 B. 李迪 C. 李唐 D. 吴道子 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 1.00分 A. 郑国 B. 李诫 C. 褚少孙D. 张衡 15.《述归赋》的作者是 1.00分 A. 耿介 B. 高拱 C. 何景明 D. 吕坤 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 1.00分 A. 黄庭坚 B. 蔡襄 C. 王洙 D. 苏轼 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愈 B. 萧颖士C. 元结 D. 贾至 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斯 B. 蔡邕 C. 贾谊 D. 阮籍 19.《神灭论》的作者是 1.00分 A. 袁淑 B. 谢灵运 C. 蔡邕D. 范缜 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 1.00分 A. 程颢 B. 宋庠 C. 程颐 D. 宋祁 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 1.00分 A. 登封B. 洛阳 C. 开封 D. 商丘 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 1.00分 A. 白居易B. 杜甫 C. 李贺 D. 李商隐 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迪 B. 李唐 C. 吴道子D. 荆浩 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郑韩文化 B. 河洛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陈宋文化 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 B. 锺繇 C. 吴道子D. 许慎 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郑国 C. 李诫 D. 张仲景 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蔡邕B. 刘德昇 C. 褚遂良 D. 锺繇 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 1.00分 A. 西周 B. 东汉 C. 西汉 D. 东周 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郑韩文化 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 1.00分 A. 张载 B. 程颢 C. 邵雍 D. 程颐 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锺繇 C. 蔡邕 D. 刘德昇 32.广义的中原指 1.00分 A. 河南省 B. 黄河中游地区 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 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苏轼 B. 苏辙C. 苏舜钦 D. 苏洵 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1.00分 A. 豫东 B. 豫北 C. 豫中D. 豫南 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 1.00分 A. 审美文化遗产 B. 伦理文化遗产 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D. 无形遗产 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 1.00分 A. 马远 B. 刘松年 C. 李唐 D. 夏圭 37.“画圣”吴道子为 1.00分 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 C. 隋汝南人 D. 宋白波人 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东汉 B. 唐朝 C. 隋朝 D. 西汉 39.《书谱》的作者是 1.00分 A. 郑道昭 B. 褚遂良C. 孙过庭 D. 王洙 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宋 B. 西晋 C. 东晋 D. 唐 1.孔子还乡祠位于 2.00分 A. 今夏邑县 B. 今淮阳县 C. 今永城市 D. 今睢县 2.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 2.00分 A. 子贡 B. 子张 C. 曾参 D. 子夏 3.庄子所属的时代是 2.00分 A. 秦朝 B. 春秋时期 C. 西汉D. 战国时代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 地域文化课程组 (说明:《地域文化》课程在2014秋学期启用新教材,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考试,结合考考试题型,形成综合练习题。希望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导的重点学习容要求,对综合练习题进行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发现的( C )遗迹。 A 大汶口 B 河姆渡 C 马坝人 D 客家人 2、(A)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A 广府文化 B 潮汕文化 C 客家文化 D 琼雷文化 3、岭南的“岭”指的是( B )。 A 岭 B 南岭 C 北岭 D 丹霞岭 4、潮汕人所讲的是潮汕方言。根据方言的划分,潮汕方言属于( C )方言。 A 吴 B 越 C 闽南 D 闽北 5、末汉初( C )建立()。 A 佗南海国 B 任嚣南越国 C 佗南越国 D 任嚣南海国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D )代。 A B 汉 C 唐 D 宋 7、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 A ),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 珠玑巷 B 崖门 C 桑梓乡 D 丹霞山 8、、揭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市的丰顺,古称( A )。 A 八邑 B 潮人古邑 C 八府 D 潮人八邑 9、“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C )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A 两晋 B 两汉 C 两宋 D 明清 10、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C )声,而该声调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这是最具特色的。 A 平 B 上 C 入 D 去 11、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 D )进入岭南的。 A 十三巷 B 华南巷 C 百越巷 D 珠玑巷 12、汉代所置的( C )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A 象郡 B 郡 C 南海郡 D 广府郡 13、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A )以番禺(今)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A 佗 B 任嚣 C 冼夫人 D 眛 1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 D )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 B C D 15、元光被称为( B )。 A 潮人圣王 B 开漳圣王 C 圣王 D 潮汕圣王 16、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

第八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热贡艺术中,雕塑占有显要的地位,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最为发达。 A 泥塑 B 木雕 C 砖刻 D 石刻 答案:A 2.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的祖先。 A 汉族 B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答案:B 3.()素有藏族“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民间舞蹈主要由“卓”“伊”“热巴”“热依”和“国哇”等几大类组成,风格迥然,异彩纷呈。 A、玉树 B、果洛 C、西宁 D、乐都 答案:A 4.()县“卓舞”主要分布在白龙镇、上庄村、下庄村和代达,其风格粗犷豪放,造型形象传神,韵律优美生动,内涵含蓄隽永。 A、治多 B、称多 C、玛多 D、囊谦 答案:B 5. ()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有“小故宫”之称。 A、瞿昙寺 B、塔尔寺 C、夏宗寺 D、白马寺 答案:A 6. 石雕有须弥台基、佛台莲花座、象背云鼓、六伏狮曼陀罗、鼎座、瓶座、灯座等。()是瞿昙寺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A、莲花座 B、象背云鼓 C、六伏狮曼陀罗 D、鼎座 答案:B 7.到1997年,()城已形成“排灯一条街”,排灯艺术大放光彩。 A、湟源县 B 湟中县 C、平安县 D、互助县 答案:A 8.()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

A、民和 B、湟源 C、互助 D、大通 答案:B 9.()时,湟源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英、法、美、俄等国的商人在此设立洋行,商贸四通八达。 A、东汉 B 、隋朝 C、唐宋 D、明清 答案:D 10. 1988年,文化部授予()县“中国现代民间画乡”称号。 A、湟源 B、湟中 C、大通 D、乐都 答案:B 11. 撒拉族的《骆驼舞》和土族的《庄稼其》,它们都用独特的舞蹈艺术,演绎了()的变迁。 A、民族文化 B、宗教文化 C、民间文化 D、大众文化 答案:A 12. 每年(),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腊八 B、正月十五 C、二月二 D、六月六 答案:B 13.()被称为“藏族画家之乡”,这里人人会作画雕塑,家家以艺术为业,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位列我国藏族聚居区之首。 A、热贡地区 B、河湟地区 C、安多地区 D、西藏地区 答案:A 14. 明代屯军的江浙()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中原 B、江浙 C、江淮 D、北京 答案:B 15. “卓”展示了舞蹈艺术的()之美,“伊”展现了洒脱自如。 A、阳刚 B、阴柔 C、土族 D、蒙古族 答案:A 16.()接见了三罗喇嘛,赐寺匾额为“瞿昙寺”。 A、朱元璋 B、刘伯温 C、常遇春 D、徐达 答案:A

第十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生态文化试题库 一、单选题(20道) 1、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 D ),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 A )。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B.第三极 C.世界物种大熔炉 D.高原大陆 3、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 C )。 A.分散放牧 B.围栏放牧 C.迁移放牧 D.固定放牧 4、( B )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 B.轮子秋 C.扭秧歌 D.唱山歌 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 C )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 B.煤 C.牛马粪便 D.天然气 6、( B )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 B.庄廓 C.四合院 D.吊脚楼 7、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A )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 B.三块金钱的故事 C.幸木斯里 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 8、( C )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 B.民歌 C.史诗 D.童话 9、土族的(A )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 B.尚黑 C.尚红 D.尚黄 10、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 B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 B.生命平等观 C.生态平衡观 D.物竞天择观 11、( A )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

电大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

电大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 第一次作业任务: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早在10万年前,山西这块土地上就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先祖,她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错误) 2、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正确) 3、山西,不但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正确) 4、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大致相当。(错误) 5、人类自身的体质演进也经历了猿人、类人猿、新人三个阶段。(错误) 6、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正确) 7、在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也是我们民族的先民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错误)

8、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年,(正确) 9、下川遗址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而且也是世界范围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错误) 10、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正确) 11、考古学家称之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祖”。(正确) 12、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她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正确) 13、下川的石片文化,为探索人类石片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石片技术的国家。(错误)14、被火烧过的兽骨、鹿角和马牙化石,是龙山发现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文化遗物,它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经开始用火。(错误)15、五、六十万年前曾经生活在西侯度的“北京人”也使用火,但在北京人用火的遗迹中发现有成堆的灰烬,不使火到处蔓延。(错误) 16、北京人不但已经使用了火,而且还懂得用篝火的方法保持火种,以控制火的使用,也就是已经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火的一般规律,可见绝不是处于用火的起步阶段,在此以前,肯定还走过了十分漫长的用火道路。(正确)

学校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1)选择性 学校担负着培养人的历史重任,学校文化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因此,学校文化必须对社会文化进行严格的整合和选择。 (2)熏陶性 学校文化往往以有形或者无形的方式,对置身其中的人施予影响,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润物无声”的熏陶。学校文化正是通过这种渗透性,锚株积累,慢慢地滋润着人的心灵。 (3)传承性 学校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各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学校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工具,人类文化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代代相传的过程。 (4)正统性 学校文化传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层的文化,因此,学校文化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手段和方法,深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学校文化的正统性,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的发展方向。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孤立的文化,都反映一定社会阶层或团体的利益。为此,学校文化的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5)自主性 学校文化虽然是社会文化的影子,对社会的依存度较大,社会对学校文化的决定性较强,但学校文化也有相对的自身规律。学校文化可以按照规律发展其自主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校文化不像茶楼酒店等社会俗文化那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是学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规格,经过精心设计、严密组织而形成的系统文化。

(1)选择功能 从总体上说,人类文化来自于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相似的积累过程,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为保持自身文化的纯洁性,每个文化圈子都有一个过滤网,对自身既有文化进行净化,对外来文化进行筛选和同化。没有哪一种文化愿意毫无保留地接受异质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个人认识的有限性与人类文化发展的无限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此,有必要在文化传递过程中进行整理和选择。 (2)浸润功能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文化所烘托的氛围,所创造的环境,往往使置身其中的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成人的品格、素养,仍折射出儿童时代的影子,散发出学生时代的气息。所以,人们在界定素质定义的时候,认为素质就是当人们把在学校里学过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所剩下的就是素质。素质的形成,恰恰是学校文化长期熏染的结果。 (3)凝聚功能 学校文化能加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团结师生,凝聚师生,好好的工作、学习、发展,还可以把学校、家庭、社会凝为一体,形成办学的合力。 (4)导向功能 学校文化体现一种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追求一种人生目标和社会理想,诉求一种教育责任和价值取向。这些教育准则和道德规范,起到约束、规范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的发展方向,推动学校和人的发展。 (4)融合与传播功能 学校文化汇聚了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取长补短、吐故纳新。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与此同时,各种文化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形成新的地域文化。如同深圳市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相互碰撞和相互融的合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特区文化。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

205-7地域文化试题答案

课目代号:6157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7月期末考试 开放本科各专业 地域文化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所给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框里,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 2.AB 3.ABC 4.BCD 5.ABD 6.ABCD 7.ABCD 8.AB 9.ABC 10.ABD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临夏砖雕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其砖雕的图案主要有吉祥纹样和吉祥主题。常见的吉祥纹样有:代表尊贵的龙纹、凤纹图案;代表威严的狮虎图案;代表静土的莲花纹图案;代表富贵的牡丹纹图案;代表祥和的祥云纹图案。经常制作的吉祥主题有松鹤延年图、五福捧寿图、石榴双喜图、碧波荷花图、富贵寿考图案等。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临夏砖雕多为仿木结构,采用镂空和雕刻相结合,并融入高浮雕的手法来展现画面意境。画面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外呼应,浑然一体。总之,临夏砖雕汇集了多门艺术的技法,融汇多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2.汉新筑长城起于今永登而西行,顺河西走廊延伸到了今新疆罗布泊(一说库车西北)一带,形成了长达1600余公里的安全防线。甘肃境内的汉长城,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大体以酒泉和敦煌为界,分为东、中、西三段。令居以西至酒泉段是河西汉长城的东段,史称“令居塞”。酒泉至敦煌段为河西汉长城的中段。它的东端在今金塔县境与“令居塞”衔接,向西横贯金塔全境,入瓜州县境,沿疏勒河南岸西行,由三个墩以南入敦煌市境,至河仓古城(即大方盘城),再经小方盘城,至榆树泉沼泽中。然后,由小方盘城折向南方,伸于今敦煌市西南方的南湖乡古董滩,即汉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阳关遗址。敦煌至今罗布泊长城为河西汉长城的西段。

天津电大《地域文化》答案

一.判断题 第一测试 1.中国第一所培养陆军军官的院校天津武警学堂创建于1885年。错误 2.12月25日是天津的诞辰之日。错误 3.明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水陆码头。错误 4.天津城市的风云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正确 5.中国最早的城市公交系统始于天津的无轨电车。错误 6.天津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深,水质好的特点。 错误 7.天津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错误 8.天津义和团的首领曹福田在吕祖堂设立了总坛口。正确 9.1406年,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错误 10.引岸专商制度阻碍了天津经济的发展。错误 11.天津沽塘耕植畜牧公司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农场。正确 12.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使大沽口陷落,天津门户洞开。错误 13.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正确 14.通过《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实现了开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梦想。正确 15.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唯一一次的重大胜利。错误 16.1404年的设卫筑城是天津城市史的原点。对 17.李鸿章在紫竹林、天津之间试架电报线路,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电报。错误 18.天津港目前已经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正确 19.天津的路虽曲折难记,实际是有规律的。南北向为“道”,东西向为“路”。错误 20.1862年12月,被命名为“胜利后母堂”的大教堂落成。中国人称之为“望海楼教堂”或“河楼教堂”。正确 第二次测试 1.1916年10月25日天津各界八千多民众在鼓楼集会,成立了天津民众大会。错误 2.天津解放的当天,以黄克诚为市长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正确 3.天津最著名的两个天后宫为:灵慈宫、大刀宫。正确 4.北京是我国近代航运事业的决策中心和重要发源地。错误 5.津浦铁路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自办的铁路 正确 6.1903年天津成立了商务总会。错误 7.为了保证漕船运粮安全,金朝在武清和柳口派驻了“巡检”。正确 8.1912年1月天津暗杀团成立,团长为直隶无极人薛成华。错误 9.商业销售与建筑风格为劝业场带来了大量客源和丰厚的利润。错误 10.天津商会的爱国主义壮举突出表现在1916年的老西开事件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正确11.天津新“八大家”中孙胡两家合办的敦庆隆绸缎庄落户于估衣街。错误 12.“五四运动”是以工人阶级为先导,以学生为主力的一场反帝爱国革命运动。错误 13.1881年5月13日,中国最早的货运铁路唐胥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1月8日举行了通车典礼。正确 14.塘沽新港举行典礼是天津港由河港向海港转折的重要标志。正确 15.谦祥益是山东孟氏创办的“祥”字号之一。正确 16.用于转运的粮仓被称为“水次仓”。正确 17.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天妃宫,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正确 18.天津“八大家”不都是以盐、粮为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的。错误 19.宝成纱厂党支部是天津工人的第一个党支部。正确 20.1949年1月1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 正确 第三次测试 1.天津的典当业兴起于明代,但有文字记载始于清朝。正确 2.1878年3月23日,天津海关书信馆开始收寄华洋公众信件,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诞生,这一天成为中国近代邮政的创办日。正确 3.天津商业繁荣的标志是集市的增多和繁华商业区的形成。正确 4.天津是近代中国外交和对外商务活动的中心。正确 5.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若干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正确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一切行为和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二、目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民路小学是一所具有48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学校形成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本着“教师为本、班子为魂,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健体、养习、尚德、增智”的校训,“准时、勤奋、诚信、文明”的校风,“团结、、自律、创新”的领导作风,“严谨、博学、精业、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向上”

的学风,“凝心聚力、奋发向上、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亟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二)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容。目前学校精神

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地域文化(本)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本)期末复习 、对错判断题 1. 浙江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2.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是浙江绍兴兰亭人。() 3. 明代中叶,王阳明以“心学”改造儒学传统,反对据守经典,坚守人的主体精神。() 4. 越王勾践在吴国受辱后返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后消灭了吴国,称霸中原。() 5. 位于金华浦江的上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稻米遗存,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 6. 距今9000 多年的河姆渡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7. 良渚文化是史前著名的青铜器文化的代表。() 8. 早在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中考古学者就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用上了丝织品。() 9. 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有8000多年的历史,有“中华第一舟”的称号。 () 10. 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不耐高温的矿物。() 11. 浙东史学派的开山鼻祖当首推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 12. 小说《春蚕》的作者茅盾先生是浙江富阳人。() 13.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14. 人称浙商的鼻祖就是范蠡。()

15. 西湖龙井茶经五百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绿茶皇后。() 16. 浙江瓷器以黑釉瓷器制品闻名于世。() 17. 唐宋时期,东阳木雕的发展达到了繁荣鼎盛阶段。() 18. 湖州南浔的刘承干以经营丝业起家,他建起了私家藏书楼“嘉业堂”。 ) 19. 南宋中期由吕祖谦开创的一个儒家学派叫“吕学”,也叫“婺学”。() 20. 温州人称斗牛为“牛相操”或“操牛”。() 21.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古文明良渚文化距今约有7000 多年。() 22. 永嘉南渡又称衣冠南渡,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 23. 从晋到清末,浙江私人藏书楼有三家:天一阁、嘉业堂、八千卷楼。) 24. 浙江安吉出产名茶玉蕊茶,这种茶属于绿茶的一种。() 25. 八千年前先人制造的“中华第一舟”出土于余姚河姆渡。() 26.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余杭仓前人。() 27. 大约在10 万年前,古老的浙江大地上就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 28.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古文明。() 29. 勾践建立了越国,国号就叫“於越”。() 30. 宋代杭州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刻书城市。() 二、单项选择题 1. 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的弥勒佛像在()。 A.杭州灵隐寺 B.新昌大佛寺

电大标准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4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 第四次作业任务: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汉高祖二年,刘邦乘项羽攻打田荣之际,采纳韩信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晋。(错误) 2、韩信大军横扫河东,河东52城尽数攻占,韩信在这里设置了汉的河东郡,这是刘邦直接统治山西的开始。(正确) 3、井陉之战的胜利,使赵归属西汉王朝的统辖,汉又设置了太原郡和上党郡。(正确) 4、西汉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汉承秦制”。(正确) 5、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又立第4子刘恒为代王,其封地领有太原郡、雁门郡、代郡,共辖53县。初都晋阳,后徙都中都(今山西榆次)。(正确) 6、吕后死,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大臣在诛灭诸吕势力之后,一致主张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正确) 7、刘恒得知拥立是真之后,刘恒才赴京即位,是为汉文帝。(正确) 8、汉武帝在位23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使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错误) 9、山西不仅是汉文帝的发迹之地,也是保卫京师的边陲要地,汉文帝在他在位的23年时间里,曾先后2次巡游山西。(错误)

10、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文帝出京东巡,在太原居留十余天,召见代国旧臣,给予丰厚赏赐,还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租税。(正确) 11、汉文帝四次巡视,对于显示皇恩、鼓舞民心、稳定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确) 12、汉武帝在称帝的第二年(前178),封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把代国一分为二。(错误) 13、“白登之围”迫使刘邦放弃了进击匈奴的计划,采用娄敬建议的“和亲”政策。(正确) 14、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中央集权大大加强,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的条件已完全成熟,汉武帝决定抛弃“和亲”政策,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是从山东拉开的。(错误) 15、马邑之谋掀开了反击匈奴大战的序幕。(正确)。 16、,在汉匈战争中,为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就是河东人卫青、霍去病。(正确) 17、卫青是随着他父亲地位的变化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但他本人绝非无能之辈,他能征善战,大破匈奴,为西汉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错误) 18、卫青,西汉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正确) 19、霍去病,河东平阳人。父亲霍仲孺,原是平阳县小吏,母亲就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正确)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让校园文化流光溢彩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让校园文化流光溢彩 发表时间:2014-11-12T10:15:21.0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92期供稿作者:陈树银 [导读] 学校文化是一棵生命树,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改造和再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之树才能常青,学校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陈树银安徽省天长市第一小学239300 学校是以文化传承文化、以文化滋养文化的特殊社会组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是一棵生命树,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改造和再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之树才能常青,学校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每个地域都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天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翰墨飘香,人才辈出:宋代秦栏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一事,广为流传;王贞仪,清代有名的女学者、女诗人、科学家,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称她是“班昭之后,一人而已”;宣鼎,晚清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著有《夜雨秋灯录》;戴兰芬十八岁中秀才,清嘉庆十三年中举,清道光二年恩科状元,著有《望湖轩诗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为天长一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沃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并将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创建和谐校园,营造书香校园,为师生的共同成长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丰硕的办学成果。 一、整体规划,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近年来,我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儒家文化”为主,辅之以“地域文化”,逐步打造特色校园。 我校主体教学楼分别以陶行知、邵逸夫、朱寿昌、戴兰芬、王贞仪、宣瘦梅等教育家、实业家和天长名人命名,辅之以他们的事迹介绍,让师生了解天长的地域文化,产生由衷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行知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谛。我们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知楼的楼道布置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名言为主,让每位教师时时品味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内涵,也是学校校园文化个性的鲜明标志,它给师生传统的熏陶、品位的提升,以达到理念文化与环境文化的完美结合。 2.逸夫楼:这是1993年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旨在传承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情有独钟、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世界,创造未来。楼道文化布置内容分别是《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教室布置内容是一首首精选出的唐诗。 3.寿昌楼:朱寿昌,北宋天长秦楠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人生百道孝为先,孝中学子崇孝道”,今以“寿昌”命名,教育学生,从孝心教育开始,熏陶养成习惯,积淀成就未来。楼道文化布置是从我校书香校园读本《弟子规》中精心选择出的,简短精练,插图精美,内容涵盖为人子女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4.兰芬楼:戴兰芬(1781~1833),清休宁城北人,寄籍安徽天长。道光二年(1822)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著有《望湖轩诗赋》。戴兰芬之名寄寓“天长地久,代代兰芬”之意。以“兰芬”命名,取其勤奋上进、励志求学之意。文化长廊——望湖轩(意取戴兰芬诗集《望湖轩诗赋》),楼道文化布置内容选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国学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是古代格言集,有的来自于民间谚语,有的来自于古代典籍,这些格言能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使其受益终生。 5.贞仪楼:王贞仪聪颖好学,读书既专且博,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她研究中国的天文历法,详细阐释了勾股三角问题,精于绘画诗作。取名“贞仪楼”,希冀莘莘学子博学多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文化广场——德风广场(意取王贞仪诗集《德风亭集》),这栋楼的楼道布置以《论语》内容为主。《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我们旨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视自我修养、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的方法。 6.瘦梅厅:宣鼎,宣瘦梅,天长城北人,清光绪年间著名文学家,著有《夜雨秋灯录》。他一生颠沛流离,了解下层人民疾苦,钟情文艺创作,留下一百多万字的著作。报告厅以“瘦梅”命名,意在激励学生追求梦想,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名行,百折不挠,方能“一览众山小”。 《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这些校园读本,让师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班级开辟图书角,丰富的阅读内容,固定的诵读、阅读时间,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活动,让孩子走近圣贤,品读经典,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人生路。学校做好了教室、走廊、操场、草坪、绿地等校园全方位文化建设。打造墙体文化,在教学楼楼梯、墙壁上书写读书名言;建立艺术长廊、学科长廊、文化长廊。贞仪楼的主题长廊内容设计别具一格:一楼为文学星空(我校图书室在此层楼,因而取名,旨在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遨游,放飞文学的梦想。内容以介绍戴兰芬、宣瘦梅事迹及主要作品,近代儿童文学作家事迹及作品为主,如冰心、鲁迅、莫言……);二楼为孝亲长廊(取名意在天长是“孝子之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孝敬长辈,回报社会,主要介绍朱寿昌的事迹及近代道德模范的事迹,如雷锋等);三楼为科技殿堂(意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名人的成长之路,让学生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从科学名人身上汲取成长的动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主要介绍近代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如李政道、杨振宁、钱学森)。这样,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驻足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接受儒家文化、天长地域文化的浸润。 二、开发地域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开发地域资源,进行课题研究,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我校申报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师德建设研究》课题被中国伦理学会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分会和总课题组批准立项,同时还确定我校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我校申报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 天长是“孝子之乡”,为了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我们根据校情,把感恩教育作为体验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校园“感恩文化”,开展了“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感激同学帮助之恩”、“感激自然赐予之恩”、“感激祖国的关爱之恩”的系列主题活动。我们分别设计了“学会感恩,享受快乐”为主题的小学生作文、书法、绘画大赛;寒假中开展了“弘扬传统美德,过个开心大年”的活动,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为长辈“制一张贺卡、倒一杯热茶、夹一回菜、洗一次脚、捶一次背、鞠一个躬、说一句感激的话、做一项家务劳动、写一副春联、给长辈写一封信”的“十个一” 活动;我们又设计了“快乐新春,文明行动”的活动,给全体学生提出了“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